【第1句】:【和尚不親帽兒親】(諺)和尚之間彼此生疏,但由于同戴一頂和尚帽,彼此就感到很親熱。比喻同行業或同遭遇的人到一起,容易產生同情心和親切感。 也作“和尚不親廟親”。
【第2句】:【給個棒槌認作針】釋義:針,諧音“真”。棒槌是粗木棍,卻當作是細針。比喻別人敷衍自己,自己卻認真地當件事來對待。例句:鳳姐道:“我哪里照管得這些事,見識又淺,口角又笨,心腸又直率,人家給我個棒槌,我就認作針。臉又軟,擱不住人給兩句好話,心里就慈悲了。”
【第3句】:【人間少有,天上無雙】(慣)形容非常稀有、少見。
【第4句】:【打虎不成,反被虎傷】釋義:比喻制伏不了別人,反受人害。“不成”又作“不著”。例句:尤其想著蟯關的官軍已來到離石門谷十里之外,說不定明天拂曉就會來犯,除掉寨內的禍根刻不容緩,還必須將活兒做得干凈利索,決不能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第5句】:【雞肚不知鴨肚事】釋義:比喻這個人不知那個人的心思。例句:“不是不相信老三。你是‘雞肚不知鴨肚事’。我有我的難事,你可就無所謂了。”
【第6句】:媽媽見爸爸一根接一根地吸煙,就指著他的腦袋說:“你真的怕自己的鼻子被痼蟲子噓了,這樣不停地吸?”(湖南·雙峰)
【第7句】:【對著真人,不說假話】見“當著真人,不說假話”。
【第8句】:媽媽聽我把一句話說了好幾遍后說:“話說三遍淡如水。”(陜西·西安)
【第9句】:一個翠鳥一個畫眉——難得同心
【第10句】:【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釋義:形容實現了渴望已久的事或不期而遇的歡樂。例句:駱宏勛聽得,舉目一觀,正是: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第11句】:【家無主,屋倒豎】(諺)家里要是沒有個當家理事的人,就會亂得連房屋也要顛倒過來。指家庭少不了主事的人。
【第12句】:【氣可鼓不可泄】釋義:只可鼓勵,不可泄氣。例句:濮陽蓀揚起眉毛,拔高嗓門說:“氣可鼓不可泄!智珠呀,實跟你說吧,只要明兒個晚上他們到了‘萃華樓’,你就看我的吧……”
【第13句】:【涮羊肉】重慶火鍋最有名,然而,“涮羊肉”并非源自重慶。那么,它是誰最先制作出來的呢?相傳,“涮羊肉”的問世與忽必烈有關。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前往和林征討其弟阿里不哥。宿營途中,忽必烈突然想起草原美味——清純羊肉來,于是就命廚師宰羊。誰知正當廚師準備將羊肉下鍋時,忽然探兵來報,“敵軍大隊人馬蜂擁而來,已離此不遠”。按照正常的烹調過程,清純羊肉要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然而在這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哪能坐等進餐呢?饑餓難耐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著“羊肉,羊肉!”廚師在這個時候急中生智,手持菜刀,將一塊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騰的水中,攪拌了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再加些調料,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饑不擇食,連吃幾碗后,翻身上馬率軍迎敵,有這幾碗羊肉墊底,力氣大增,旗開得勝,生擒敵將。忽必烈得勝還朝,嘉獎了這位廚師,并讓他做羊肉片大宴群臣。這位廚師選取了上等的羊肉,又精心調配了多種作料,加入香油、麻醬、辣子、韭花等,使羊肉的味道更加鮮美。群臣大飽口福后,贊不絕口。忽必烈高興無比,便賜名為“涮羊肉”。
【第14句】:【別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釋義:別人求自己容易,自己求別人困難。例句:桂遷恐怕又說,慌忙道:“足下來意,我已悉知,不必多言,恐他人間之,為吾之羞也。”說罷,先立起身來,施還只得告辭道:“暫別臺顏,來日再來奉候。”桂遷送至門外,舉手而退。正是:別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第15句】:老鼠給貓祝壽——獻媚也不看看對象
【第16句】:奪下羊羔放走狼——留下后患
【第17句】:【綁雞的繩子,捆不住大象】(諺)比喻用制伏弱小者的方法,根本無法制伏強大的對手。
【第18句】:今年,叔叔的綠茶又獲高產,大家都向他討教栽培方法。叔叔說:“綠茶豐產靠秋挖。七月挖金,八月挖銀,九月挖的就是臭銅錢。就這個理。”(江西·婺源)
【第19句】:【 和尚寺對著尼姑庵,沒事也得有事】所處環境容易引起人 懷疑,說閑話,容易產生麻煩。寺、事諧音。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你想小庚那人小心眼兒,這個飯店又 只有你跟棗花。大栓呀,你聽大嫂一句話:和尚對尼姑庵 兒,沒事兒也得有事兒!”
【第20句】:【吃了飯兒不挺尸,肚里沒板脂】(諺)挺尸:謔稱躺倒睡覺。板脂:皮下脂肪。吃過飯如果不睡一覺休息一下,人就長不起肉膘。指飯后睡覺休息,有益于身體強壯。
【第21句】:爸爸很忙,但他答應星期天帶我去爬山,我真有點不敢相信。爸爸認真地說:“鹽值錢,醬值錢,說句空話不值錢。說到就要做到!”(河南·社旗)
【第22句】:【鼓樓上小雀——耐驚耐怕】(歇)本指鼓樓上的小雀因聽慣了鼓聲經得起驚嚇,轉指人久經磨煉,遇事不會膽怯。
【第23句】:【打蛇隨棍上】釋義:用棍子打蛇,蛇倒順著棍子爬上來了。比喻因勢乘便。例句:祥表哥很老練,打蛇隨棍上,一步步追入。
【第24句】:樹蔭底下使羅盤——陰不陰來陽不陽
【第25句】:【瞎子見錢眼睛開】(諺)指金錢對人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也作瞎子見錢眼也開。 瞎子見錢眼睛亮。
【第26句】:【烏龜有肉在肚子里頭】(諺)烏龜的肉不在表層,而是在內里。比喻老謀深算之徒的陰險詭計埋藏得很深,不容易被人發現。
【第27句】:我第一次用糖兌水做冰磚,先放進冰箱,沒過一會兒,就要拿出看看凍沒凍。奶奶說:“不到時候。你可真是猴洗孩子不等毛干。”(黑龍江·哈爾濱)
【第28句】:【饞鬼搶生肉——貪多嚼不爛】(歇)比喻片面追求數量,反而達不到目的,收不到好的效果。
【第29句】:“船沉一個洞,缸裂一條縫,許多大錯誤都是由芝麻粒大的小錯誤引起的。”聽了媽媽的告誡,我再也不敢對自己常犯的小錯誤“睜只眼閉只眼”了。(廣西·扶綏)
【第30句】:【雞啄到毛蟲,叼走獨吞】借指自私心理。柳青《種谷記》: “狗為了一塊骨頭互相咬得頭破血流,滿嘴是毛;兩個牲口 拴在一個槽上,互相踢得神嚎鬼哭,雞啄到一條毛蟲,連忙 夾在嘴里跑開雞群獨吞了,人比它們更會耍心眼。”
【第31句】:【世事有常有變,英雄能屈能伸】(諺)指世事有經久不變的規律,也有升沉起伏的變化;英雄豪杰做事,貴在隨時應變,失意時能承受屈辱,得志時能施展才干。
【第32句】:【依葫蘆畫瓢】“依葫蘆畫瓢”比喻一意模仿,沒有創新,不求上進。它源于宋太祖趙匡胤。《東軒筆錄》記載了一個宋太祖與文人的故事:五代時有個人叫陶轂,自幼喜好學習,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文翰為一時之冠”。宋太祖時,陶觳做了翰林院的學士。當時的宰相都不是出自翰林院,而這些人的文采聲望都不及陶轂。陶轂心中不平,指使黨羽向太祖上疏,說其久在翰林,出力實多。他自己也上書表示不滿。宋太祖笑日:“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何宣力之有?”太祖認為翰林學士只是玩弄文字,不會創新,因此沒有功勞可言。陶轂對這個評價很不服氣,乃作詩,書于玉堂之壁:“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太祖見其刻薄怨望,更是決意不用他了。后來人們就用“依樣畫葫蘆”比喻刻意模仿,沒有創新,今口語變作“照葫蘆畫瓢”。這個故事表面看來是宋太祖出身軍人,對文人有所鄙視,其實,宋太祖追求的是實際有用,反對墨守成規。宋太祖對文人治國的作用是很清醒的,宋太祖是文人政治的樹立者,宋朝是中國文學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期。
【第33句】:見了駱駝說馬腫背——少見多怪
【第34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第35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情越少越好。意即怕麻煩,不愿負 責任。海外陳若曦《二胡》:“祖父絕口不提孫子要出國的愿 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不希望牽扯到自己身上。”
【第36句】:【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樣千變萬化,本質上一樣。馬烽 西戎《呂梁英雄傳》:“吳為才一時勸解,一時威脅。軟一套, 硬一套,萬變不離其宗。”
【第37句】:燒紅了的煤球——吹不得,捧不得
【第38句】:【硬來硬抗,軟來軟磨】(慣)指不向對方屈服,以對方采取的態度來對付對方。
【第39句】:【驢不知自丑,猴不嫌臉瘦】(諺)比喻人總缺乏自知之明,看不到自身的錯誤和短處。
【第40句】:【山小雀翻筋斗——賣弄花屁股】見“啄木鳥翻跟頭——賣弄花屁股”。
【第41句】:【 加拿大,大家拿】模仿“加拿大”國名的讀音,加以變通, 諷刺私拿公物的現象。或說:外國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 家拿。《隨筆》(1995,1):“他和他學生的財物,則當然變‘加 拿大’為‘大家拿’,被覬覦者乘機占為已有。”
【第42句】:【蛤蟆吃黃蜂,倒挨了一錐】釋義:比喻沒得到好處,反而受責備。例句:這次歡迎史廠長,你想再嘗甜頭,來了個老譜襲用。故技重演,沒料到熱面孔碰了個冷屁股,弄了個蛤蟆吃黃蜂,倒挨了一錐。
【第43句】:【 不是好吃的果子】有硬殼的果子,須敲開,謂不是好欺侮 的人。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老子不是好吃的果子,你 別在老虎嘴上拔胡子來。”
【第44句】:韓信墓前一聲嘆——埋沒了英才
【第45句】:【一蟹不如一蟹】(慣)比喻一個不如一個。
【第46句】:人家都在種麥子,可爸爸卻像沒事人似的。媽媽催他,他卻說:“三個月不同點,三個月同收。慌個啥哩?”(四川·達縣)
【第47句】:我扯下連衣裙上的紐扣讓奶奶給綴到襯衣上。“唉,你可真是拆了西墻補東墻,要用生鐵了就去砸破鍋。這怎么行?快,再去買幾個紐扣來!”奶奶說。(湖北·鐘祥)
【第48句】:【亂成一鍋粥】(慣)形容秩序非常混亂。 也作亂成一團。 亂成一團麻。
【第49句】:【近山雨多,沿海風多】釋義:山區雨水多,沿海—帶大風多。比喻各有特點,應區別對待。例句:田永懷也直搖頭:“近山雨多,沿海風多,可這個鬼地方怎么這么多霧?簡直像個迷魂陣。看著都叫人心里發悶,航行就更難了。”
【第50句】:星期天,爸爸教我做飯。切菜時,我怕被菜刀切了手,不敢動手切。一旁的奶奶說:“常摸刀,不能不割手;常在河邊走,不能不濕鞋。”(山東·萊陽)
【第51句】:【斗虎爭狼,苦殺小獐】(諺)獐(zhang):獐子,形狀像鹿,比鹿小。 指虎狼爭斗,遭殃的是小獐子。比喻上層權勢者之間發生沖突,受害的是下層人物。 也作“龍斗虎傷,苦了小獐”。
【第52句】:【哪里的黃土不發芽,哪里的水土不養人】(諺)任何地方的黃土種下莊稼都會發芽成長,任何地方的水土都可以養活人。指人不必死守在一個地方受困,到處都可以謀生。
【第53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發生事情,采取相應的方法對付,不 退讓。成語:針鋒相對。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你放 心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難道我們怕他!”
【第54句】:屬水蘿卜的——皮紅肚里白
【第55句】:針挑黃連——挖苦
【第56句】:今年春季,我們這里發生了嚴重的干旱,地里的小麥都快要旱死了,棉花也旱得種不到地里去,人們都盼望著老天能下一場大雨,緩解一下旱情。眼看快立夏了,爺爺心焦地說:“立夏不下,高掛犁耙。快下雨吧,老天爺!”(河南·新野)
【第57句】:【強賓不壓主】(諺)賓:客方。指客方的聲望再大,勢力再強,也不得壓倒主方。用在交戰中的同盟者之間的常語。
【第58句】:【小報告】人們把告黑狀等目的不純的報告稱為“小報告”。這種“小報告”在明朝首次被制度化,由見不得人登上了“大雅之堂”。上奏折參奏朝野大事,是大臣行使自己職責的一部分。唐代時規定,由“下之所以達上的”官文書有“表、狀、箋、啟、辭、牒”等六種形式。到明代時,朱元璋通過改革,又增加了一種新的形式——密疏。就是皇帝特許大臣之間寫秘密奏折,報告大臣的言行。密疏突出“密”,其內容一定屬于機密事宜,一般只需要皇帝本人知曉就可以了,所以它是除了大臣向皇帝所上的正常奏章表議之外的一種非正式文書,即秘密奏章,具有保密性強、無正式地位和非制度參與等特點,類似于現在的小報告。從洪武時期實行密奏形式,永樂之后逐漸制度化,到明朝后期,密疏言事范圍更加廣泛。密疏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專制皇權,突出了它的政治功能。在前朝不登大雅之堂的密疏(小報告),被朱元璋首次肯定并大力推行,使得皇帝又多了一條控制官員的信息渠道。但同時也為心術不正的大臣提供了陷害他人的機會和條件。被人暗算了,還不知道是誰。
【第59句】:【虱子多了不怕咬】(諺)身上生的虱子多了,反倒不覺得癢癢。常比喻欠的債務多了,再愁也沒用。也泛指做的不光彩事多了,反而無所謂。 也作虱多不癢,債多不愁。 虱子多了不癢,賬欠多了不愁。 債多不愁,虱多不癢。
【第60句】:【獨拳難打虎】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小,辦不成大事。例句:雖然聞長山住院之后,徐慶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覺得“獨拳難打虎”。但他毫不猶疑地保證道:“沒問題,親自負責就親自負責。”
【第61句】:刀尖上耍雜技——硬逞能;瞎逞能
【第62句】:【沒了王屠,連毛吃豬】(諺)王屠:姓王的屠夫。指沒了王屠夫,就得吃沒煺毛的豬肉。比喻缺了某個緊要人物,事情就辦不成。 也作沒有張屠夫,就吃連毛豬。 死了王屠,連毛吃豬。
【第63句】:韓信拜帥——有用武之地
【第64句】:【郵票齒】孔現在寄信時,將買來的連在一起的幾張郵票用手一撕,所需的郵票就會順著齒孔掉下來,且郵票不僅不受影響,反而因齒孔部位的半邊齒印排列整齊而更加美觀,使用起來很方便。那么,它是誰發明的呢? 1848年,倫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來了一個記者,他一面飲酒,一邊撰寫當天的通訊稿件。當他把寫好的稿件塞人信封,準備貼上郵票時,卻找不到裁郵票的剪刀。迫于無奈,他從衣襟里取下一枚小別針,在兩枚郵票的空隙處用別針尖刺了一連串均勻的小孔,然后輕輕撕開,竟然十分整齊美觀。做者無意,觀者有心。坐在記者對面的亞瑟·亨利,心中暗想,假如能發明一種打孔機,在每枚郵票的四邊都打上小孔,那么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結果他真的發明了打孔機,自此,齒孔郵票問世。
【第65句】:【自己的墳還哭不過來呢】清明有上墳哭親的習俗。借指 自己事情忙不過來,管不了別人。成語:自顧不暇。從維熙 《泥濘》:“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自己的墳頭還哭不過 來哪,還有心思去哭別人的墳頭,活見鬼。”
【第66句】:出來進去走窗戶——沒門兒
【第67句】:【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諺)比喻人的追求與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強求一致。 也作蘿卜青菜,各有一愛。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第68句】:【伏天吃西瓜,藥物不用抓】(諺)伏天:三伏天,一年之中最熱的時節。熱天吃西瓜,可以解暑去病。 指西瓜不僅能消暑解渴,而且有益于健康。
【第69句】:【天有不測風云】此語比喻人有難以預料的災禍。它典出《元曲選,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小廝恰才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好像現在的“躲貓貓”。沒過多久,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便引用了此語。《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周瑜與曹操大戰于三江口。諸葛亮和周瑜英雄所見略同,采用火攻。一切準備就緒,但冬季少有東南風,周瑜發愁病倒。諸葛亮去探望他,他又不想說實話,只說:“人有旦夕禍福,誰又能保證不生病呢?”而諸葛亮卻故意神秘地說:“天有不測風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 周瑜覺得諸葛亮言外有意,便連忙問有何藥方可治他的病,諸葛亮寫了十六個字遞給周瑜。這十六個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看了,眼前一亮,病競好了。這才引出好戲“借東風”。看來,到明代“天有不測風云”一語已經比較流行。
【第70句】:【方榫頭,圓榫眼】連接不上,結合不上。成語:格格不入。 語文圖書:“明明是一種修辭現象,卻硬要從邏輯上來解釋, 無疑于方榫頭,圓榫眼,只能格格難入。”
【第71句】:【七月半,八月半,人出大汗天善變】(諺)指農歷的七、八月間,暑氣未退,秋涼開始,人一活動就會大汗淋漓,天氣忽冷忽熱,變化不定。
【第72句】:【人生面不熟】(慣)指彼此沒見過,不認識。
【第73句】:在一次聊天中,父親說現在只要有錢,啥事都好辦。接著還舉了一個例子:某人以前家里窮,三十歲了還沒人提親;后來有錢了,登門說媒求親的,拿著小鞭打成群。媽媽說:“這是高人一頭.得到萬人之敬。”(河南·平輿)
【第74句】:【茶喝多了養性,酒喝多了傷身】(諺)茶是清淡的,多喝能養性;酒是濃烈的,多喝要傷身。指經常喝茶有益,過量喝酒有害。
【第75句】:【斷了線的風箏】釋義:形容飄搖不定,沒有著落。例句:他從楊樹后邊偷偷地跑回來,心就像個斷了線的風箏,飄飄悠悠地沒地方放了。
【第76句】:【 壞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批評壞的,表揚好的。成語:賞 罰分明。電視節目:“開展這項活動,目的在于造成一種壞 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的氣氛。”
【第77句】:【鞭炮兩頭點——晌到一塊兒】(歇)響:諧“想”。指所想的不謀而合。
【第78句】:【不是姻緣莫強求】(諺)舊指男女雙方如果沒有緣分,就不要勉強結合到一起。
【第79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釋義:百藝:各種技藝。窮:尋根窮底。百種技藝都想學,九十九種落空。比喻學不專一,必無所成。例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言多則不精也。鄙語雖小,比喻大。
【第80句】:【時間就是生命】(諺)指人的一生在時間中度過,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也指搶救人的生命是爭分奪秒的事,爭取時間就是爭取生命。
【第81句】:【君子不開口,神仙猜不透】不說話,不了解情況,難以處 理。姚雪垠《李自成》:“我沒喝醉,別想掏出我的實話。君 子不開口,神仙猜不透。”
【第82句】:【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歇)指害人的東西,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之。 也作“過街的老鼠——到處有人喊打”。
【第83句】:【墻頭草,風吹兩邊倒】釋義:比喻立場不穩,哪邊勢力強就倒向哪邊。“兩邊倒”又作“兩面倒”。例句:還有肖聞喜,這個同志在正確路線下表現不錯,可是錯誤路線一來就暈頭轉向了,說明他軟弱,腳跟不穩,“墻頭草,風吹兩邊倒”。
【第84句】:小明受到媽媽的批評后不高興,奶奶勸他:“草不鋤苗莠,枝不修樹荒。小孩子不受批評怎能長大成材呢?”(河南·南陽)
【第85句】:鷂子充雞——沒安好心
【第86句】:【掌刀把子】(慣)比喻掌握權力。
【第87句】:【萬夫不當之勇】(慣)萬夫:萬人,泛指眾多的人。當:抵擋,阻擋。形容人武藝高強,極其勇猛。
【第88句】:【放邪火】(慣)比喻造謠誣陷。 也作“放野火”。
【第89句】:【先吃肉后啃骨頭】先處理容易的,再處理麻煩的。張濤 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從天津的地形出發,攻擊天津 的戰役部署應該是東西并進,攔腰切斷,再分割圍殲,先吃 肉后啃骨頭。”
【第90句】:【一槌敲響了悶鼓】(慣)比喻一句話使人頓時明白。
【第91句】:石頭砌墻——好的一面在外頭
【第92句】:【撕破臉】(慣)1指徹底決裂。 2指翻臉,一點兒情意也不講。 也作撕破臉皮。 撕破面皮。 撕破情面。
【第93句】:六月的梨疙瘩——有點酸
【第94句】:我和鄰居小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這幾天,因為一點兒小事,我倆吵翻了,誰也不理誰。媽媽說:“友情是花,愈開愈美;友情是酒,愈陳愈香。你呀,要珍惜這段友情啊!”(廣東·龍門)
【第95句】:爺爺要澆花時,一會兒叫奶奶去幫忙拿水壺,一會兒又吩咐奶奶去放水。奶奶不耐煩地說:“你呀,吹簫還讓別人幫你捺眼,自己凈圖省事!”(安徽·宣州)
【第96句】:【螻蟻尚且貪生,為人何不惜命】(諺)螻蟻:螻蛄和螞蟻。像螻蟻這樣微小的昆蟲也知道貪生,人生七尺之軀,有什么理由不愛惜自身。指人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作螻蟻尚且貪生,豈有人不惜死。 螻蟻且貪生,人豈不惜命。
【第97句】:【自己塞了自己的嘴】(慣)指說話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第98句】:山鷹的眼睛——尖銳
【第99句】:【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釋義:禍害要來,無法躲過去,只有大膽地迎接它。例句:“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她決定違背男人的勸告,回到芙蓉鎮上去。
上一篇:歇后語的文案,果斷收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