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心污濁,其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凈,其道平坦,因而安樂。
【第2句】:【禪心佛語】控制下捉弄自己的欲望,少談論下別人的隱私,多檢討下自己的過錯,要努力活出簡單的人生,才會體悟出快樂的真諦是知足的當下。
【第3句】:【禪心佛語】低調與高標的統一,平凡與不俗的統一,這是樸實的人生,也是厚重而輝煌的人生。
【第4句】:【禪語人生】學問、知識只要用心、勤奮就可以學得到,也可以學得快。但長養自己的法身慧命則需要注重樹身立德,從平常的所作所為當中來訓練自己。
【第5句】:于此土聲色諸境,作地獄想、苦海想、火宅想。諸寶物,作苦具想。飲食、衣服,如膿血、鐵皮想。(妙葉禪師)
【第6句】:夫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于人,先須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宋)大覺懷璉禪師(《禪林寶訓》)
【第7句】:【佛心禪語】佛陀說:“如果能夠時時禮讓、將心念守好,堅定地走完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終有一天會走到目的地的。”
【第8句】:其學第一禪,精勤甚難致。其余三禪者,方便遂易至。譬如學射法,初始甚難中,已能中大準,閉目破一毛。《修行地道經》卷五
【第9句】:【佛心禪語】做事情一定要分出輕重緩急來,盡量避免在不必要的小事上糾纏不休,延誤了重要的事情。
【第10句】:【佛心禪語】菩薩慈悲柔和地回答說:“我憶念你,護持你,而且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在那些你最困難最痛苦的時候,你只看到一對腳印,因為,那是我抱著你在走的。”
【第11句】:【佛心禪語】不擇細流終成海洋,不辭土壤終成高山,不恥下問終致淵博,不飾過失終達善美。
【第12句】:世界上最寂寞的,不是你想念的人不在身邊,而是你寂寞的時候沒有人思念;世界上最幸福的,不是有人把你捧在手心愛你,而是有人值得你全心去愛。
【第13句】:世間事都是彼此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任事接物,人生即到處都充滿了真善美。
【第14句】:當我們心懷感恩,常常講別人的好話時,我們也會同時身心愉悅,陽氣充足。
【第15句】:【禪心佛語】沒有獵物我們就去尋找獵物,發現獵物我們就去追逐獵物。尋找、發現、追求、獲得———這就是狼的生活要素。
【第16句】:【禪心佛語】當一個人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奮斗,他就是個有價值的人。
【第17句】: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第18句】:【禪心佛語】輪回之路絕非坦途,我們會遇上順境,也會遇上逆境,要學會在面對挫折時,把它當成一種讓自己克服挫折的磨練,這種磨練會讓你成長、茁壯。
【第19句】:【禪心佛語】微笑:拜佛,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念佛,不是聲音數目,而是清凈心地。
【第20句】:【禪心佛語】佛教是師生的教育,燈燈相傳續佛慧命。有師父的加持,就等于得到釋迦牟尼佛和西天東土歷代祖師們所有的加持。佛佛道同,法法一味,菩提無二,是名傳承。
【第21句】:若人多貪求,積財無厭足,如是狂亂人,名為最貧者。《大寶積經》卷九十五,善順菩薩會
【第22句】:“真如本性,寂靜常然,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干”,悟到空,悟到無,就真正觸到了禪機。
【第23句】:【禪心佛語】人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要勉強別人,不要對自己的過錯耿耿于懷,更不要把別人的過錯當作小辮子,抓緊不放。
【第24句】:【禪語人生】以粗茶淡飯養養胃,用清新空氣洗洗肺,讓燦爛陽光曬曬背,找群朋友喝個小醉,像貓咪那樣睡一睡,忘卻輾轉塵世的累。
【第25句】:【佛心禪語】不管什么樣的困難,不管什么樣的挫折,總會有雨過天晴的時候,憂傷和埋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唯有積極面對。
【第26句】:當你需要幫助時,平時種下的“因”便會和你因緣際會,產生相應的果報。
【第27句】:成功不是有多少錢,而是內心的安寧富有的人生不是有房有車,吃香喝辣,而是一份心靈的安寧與充足。
【第28句】:【禪心佛語】位尊無功,言而則輕。口厚無勞,人之不悅。人者仁也,不仁非人。食有勞,口有功,能取賞。
【第29句】:【禪心佛語】煩惱生起時不要責備自己、更不能責備煩惱,心,不對她做任何反應,不住有、不落空,莫分別,讓她自然來、也必然自然去,否則只會増加煩惱的力量。
【第30句】:【禪心佛語】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第31句】:【禪語人生】真正要修行,要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解決人生的迷惑與煩惱,解決人生的種種不安定,一定要從安住當下著手。
【第32句】:【禪心佛語】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根本就沒有進入大乘法門。
【第33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覺地感恩,我們的心態會非常之平和。這有利于我們心胸的開朗、煩惱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第34句】:真該妄本,行無不修;妄徹真源,相無不寂。(唐)法藏《修華嚴妄盡還源觀》
【第35句】:【禪語人生】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第36句】:大緣起陀羅尼法,若無一即一切不成。。隨去一緣即一切不成,是故一中即具多者,方名緣起一耳。(唐)法藏《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第37句】:【佛語禪話】預防心靈災難,需要教育,培養出耐磨、抗壓的健康心靈。
【第38句】:【禪心佛語】你不愿意觀想也得觀想,不愿意念誦也得念誦,不愿意做課也得做課。因為你不是想解脫、想成佛嗎?今生想解脫、成佛,必須這樣做。
【第39句】:【禪語人生】有一種人之所不能進步,是因為總是固執己見,有一種人天天在進步,是因為善于接受別人的建議。接受別人是自我的死亡、是靈性的成長、是智者勇者的體現。
【第40句】:【禪心佛語】過去禪門大德們,搬柴運水、典座行堂、種植山林、牧牛墾荒,甚至米坊篩米、修鞋補衣等,都是生活中的修行。
【第41句】:【佛語摘抄精選】若善心教化,雖為別離,亦不得罪;若以惡心,令他斗亂,則是兩舌,得罪最深。(《成實論》)
【第42句】:【禪語人生】有些修凈土法門的人,往往只注重一句阿彌陀佛,而忽略了日常生活的修行。
【第43句】:【禪語人生】正果——做自由的人,要有一顆平常心,自然處事,淡然為人,超然物外,方能泰然自若,坦然無懼。佛以無我之心來普度眾生,故,般若波羅蜜。
【第44句】:以波羅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眾生,無有休息。《華嚴經》卷七十三,入法界品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了遠方也就有了追求的高度,人生一旦有了追求,遠方也就不再遙遠。一個人最可怕的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第46句】:【佛心禪語】「存在」的第一個事實是無常。凡是存在的東西,都要經過生住異滅的輪回。
【第47句】:而把握空閑的時間,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當未來年紀大了,不管是體力還是智力都比不過年輕人了,還是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閑。
【第48句】:【禪語人生】要學會相互溝通,相互促進,不斷拓寬視野。沒有開闊的視野,沒有長遠的眼光,就會跟不上時代潮流,就會守舊,就會落后。
【第49句】:人最難看見的,就是自己——平日都是張著眼睛向外看,把別人稱斤論兩,把世事說長道短,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啊。——證嚴法師
【第50句】:【禪心佛語】佛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本來是一脈相承,互相圓融的,各種教法也本屬一味一體的。
【第51句】:【佛心禪語】做官是一張紙,做人是一輩子;金錢是一張紙,健康是一輩子;榮譽是一張紙,愛人是一輩子。
【第52句】:再出名的哲學家、再迷人的藝術家、再顯赫的政治家,都無法抗拒輪回的痛苦。只有通達了生命的真相,人活著才能找到方向。而這一扇大門,佛教可以為你開啟。
【第53句】:【佛心禪語】不能將心待悟。將心待悟,永無悟期。要把全部心力放在做功夫上,不管悟與不悟,功夫照做不誤。這樣才是參禪人的本色。
【第54句】:世間人為了財物,造作無量罪業,所以有句話說:“財欲是禍水。”學佛應認清:世間財物只是給予人們資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歡喜心、勇猛心而行善喜舍布施。
【第55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有兩種人可以得到快樂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懺悔的人。
【第56句】:有的人一聽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便著急了,恨不得抓緊時間,及時行樂。與其為文字所障,為理所執,不如留一份閑心,享受短暫人生的美妙。
【第57句】:【禪心佛語】如果上天讓我許三個愿望,那么第一個是今生今世和你在一起,第二個是來生來世和你在一起,第三個是永生永世和你在一起。
【第58句】:禪機妙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第59句】:若初發心時,誓愿當作佛,已過諸世間,應受世供養。(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四
【第60句】:【禪心佛語】人生如夢,自迷自醒,干別人何事;世事如幻,緣滅緣生,操哪份閑心。男女是緣有緣惜緣,無緣隨緣;兒孫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第61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愛,應該超越生命的長度、心靈的寬度、靈魂的深度。
【第62句】:【禪心佛語】人生舞臺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愿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第63句】: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三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名即身。法然具足薩婆若,心數心王遍剎塵。各具五智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日本)空海《即身成佛義》
【第64句】:問:“如何是諸佛行履處?”師日:“青松綠竹下。”——《風穴延沼禪師》
【第65句】:【佛家禪語】健健康康時,就做來“囤(積)”,不要做來“抵(消)”。
【第66句】:【禪心佛語】佛經里是這樣詮釋生活的:生活中,快樂甜甜,也不乏痛苦連連。快樂時無需大喜大樂,因為快樂的長度并不長;痛苦時亦無須大悲大痛,因為痛苦的長度也不長。
【第67句】:【禪心佛語】第三種由因緣和合生起的苦,卻是第一圣諦中最重要、最具哲理的一面。
【第68句】:【禪語人生】遇到別人不公正的評論,只要不傷及到你個人的尊嚴,那就讓他說去吧。
【第69句】:【佛語悟道】從一中可以了解無數,從無數中可以了解一,明白了它們之間是互相聯系、互相生起的道理,就能夠做到無所畏懼了。
【第70句】:【禪語人生】在般若法會上,釋尊還宣講了影響極其深遠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即《金剛經》。
【第71句】:參禪的基本要求:見地要透,功夫要穩,悟境要高。修道要具足三種心:信心、精進心、長遠心。這三者缺一不可。
【第72句】:【羅狀元醒世詩其22】堪嘆人心毒似蛇,誰知天道轉如車。去年妄取東鄰物,今日還歸北舍家。分外錢財湯潑雪,騙來田地水堆沙。若將狡譎為生計,恰似朝開暮落花。
【第73句】:【禪語人生】小強又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小和尚笑的更開心了,這次他拿一塊石頭丟過去,正好丟到汗巾上,然后指給小強“看到了吧?拿那個汗巾”。
【第74句】:【禪心佛語】人,只要擁有微笑,就能夠豁達樂觀地活著;人,只要時刻保持微笑,就能夠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擁有一張永久的通行證。
【第75句】:放低姿態,謙虛做人謙虛是圣人的本來面目,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謙卑缺乏智慧。
【第76句】:任何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除了必須以務實之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外,還要有持之以恒的品質,不因為事小而懈怠、放棄。
【第77句】:【禪語人生】無論你從什么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后就不要停止;無論你從什么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后就不要悔恨。
【第78句】:【禪心佛語】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怎么辦?佛曰: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其實一輩子也沒那么長。珍惜每一次相逢吧。
【第79句】:【禪語人生】種子放在水泥地板上會被曬死,種子放在水里會被淹死,種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發芽結果。選擇決定命運,環境造就人生。
【第80句】:保持一種令人歡喜的語言是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內容,是凝聚人心、保持人際關系穩定和諧的重要方法。
【第81句】:【禪心佛語】解脫自己執著的概念、黑暗的思想和綁住的感情,才叫現世解脫。不要以為天上云間有個地方可去——那樣跑到哪里都沒用。
【第82句】:廣欽老和尚開示說:“受戒是受忍辱,耳聽到別人罵你、刺激你,而不理會,那就是戒。”與其讓別人說你好話,遠不如別人罵你來的痛快。
【第83句】:【佛家禪語】人生難免遭遇挫折,要經得起考驗,才能保住慧命,突破難關。
【第84句】:【佛心禪語】沒有吃過苦的人生,就無法真正探討道理,也無法充分發揮良能。
【第85句】:貧中之貧的人,不僅物資、知識貧乏,見識也窄淺;更有既貧且病者,心態孤僻,常覺得自己被人遺棄。我們應設法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引導,才能幫助他們脫離苦難。
【第86句】:【禪心佛語】人只有學會收斂自己,才能無論處于何境,都能過風輕云淡的日子。這是一種人生歷練,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第87句】:【禪語人生】只要沒有超出“有生無不死”的范疇,就不會與佛教的因果觀沖突,因為它也是眾多因緣之一。
【第88句】:【圣經文案】348凡你們所作的,都要憑愛心而作。(林前16:14)
【第89句】:【禪心佛語】慧緣上師常說:人生成功的五大元素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名號,五讀書。,讀書可以使弱者壯、貧者富,富者貴,貴者福,福者壽。
【第90句】:【經典佛語】“命者,名也”,名正,命就正了。命正、性自然就化啦。所以教人最重要的是教性、教命。
【第91句】:【禪心佛語】若頓悟此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第92句】:【禪語人生】我們一旦和某人同住,就要去關懷他,時時關心他的想法,無論發生什么事,雙方都要負起分內的責任——夫妻生活不能只是其中哪一個人的事。
【第93句】:學佛,最重要的是培養慈悲心。若失去了慈悲心,就是失去佛教的精神。
【第94句】:【禪心佛語】如果你從不珍惜,就不要后悔;如果你從不試著去理解,就不要憎恨;如果你沒有親自經歷過,就不要妄加評論。
【第95句】:【禪語人生】性情中人才是真人,性情中人才是仁人,性情中人才是美人。人而無情,不可以為人,性情臻于極致者,只是神人也。
【第96句】:【同參】同參,是同修間彼此相互切磋、去除習氣,唯存清凈佛心的意思。
【第97句】:【禪語人生】應該放下身心,精進求道,于動用中磨練考驗自己,漸至此心不隨物轉,則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第98句】:【禪心佛語】他的世界沒有她,她的世界只有他。世界就是這樣,從來沒有公平可言。
【第99句】:善意的微笑是禪,熱情的幫助是禪,無私的奉獻是禪,誠實的勞動是禪,正確的進取是禪,正當的追求是禪。
上一篇:佛家經典文案-經典佛語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