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經典禪語】信仰,分迷信和智信。迷信是盲目的信仰,經不起考驗,隨時都有可能失信。智信是先觀察,后信仰,永遠都不退失。佛陀很贊成第二者。目前許多佛教徒,還停留在燒香、拜佛、求保佑的層面上,這叫做信佛,不是學佛。真正的學佛,就要持戒律、修禪定、學智慧、度眾生。
【第2句】:【靜心禪語解煩惱】當你放下足夠的時候,如脫鉤的魚,出岫的云,忘機的鳥,心無掛礙,來去自如,表里澄澈,“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才會發(fā)現(xiàn)生命竟可以如此充實、如此美好,日日是好日,步步起清風。放下,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精神。但,也需要勇氣和智慧。
【第3句】:一個懂你的人,能帶來一段彼此舒服的愛。一個不懂你的人,最終會讓你懂得一個道理:人生中,懂,比愛,更重要。日久生情,才是真的緣份。喜歡你的人,要你的現(xiàn)在。愛你的人,要你的未來。真正的愛情,不是一見鐘情,而是日久生情;真正的緣份,不是上天的安排,而是你的主動。相愛莫相棄,且行且珍惜。
【第4句】:【禪語人生】一件事無論你當初是怎么下定決心,不到結果出來那天誰也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所以與其擔心,不如好好努力。扔掉你的猶豫,那只會浪費時間;扔掉你的擔心,那只會讓你分心。你能做的,只有相信自己,并且盡力去做。記住你當時所下的決心,只要路是自己選的,就不怕走遠。
【第5句】:【禪心佛語】山川草木,大地山河無不蘊藏著無限的禪機;煦日照耀,微風吹拂莫不透露著諸佛的法音,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一切都充滿真的純凈、美的純德、美的純情。
【第6句】:【禪心佛語】慧忠禪師一片苦心,可惜參禪的僧人卻不明白。這就好比三獸渡河,足有深淺,但水無深淺;三鳥飛空,跡有遠近,但空無遠近。因此,任何人都不必妄自菲薄,以為自己太平凡、不值一提,也不要把神仙看得太虛幻高遠。
【第7句】:僧日:“經云佛性是常,心是無常。今云不別,何也?”師日:“汝但依語而不依義,譬如寒月,水結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南陽忠》
【第8句】:一段文字,喚起了一段記憶;一杯清茶,溫暖了一種心情;讀懂了時光,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原來,千般跋涉,萬種找尋,不過是找到一條回歸內心的路,識得進退,懂得回歸。以平常心對待生活,生活,無處不是坦途。以平常心看待人生,人生,無處不是勝境。
【第9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起伏,都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周圍的人;喜怒無常,也注定會破壞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所以,懂得做人,有時候比懂得做事更重要。即使你不懂怎么為人處世,至少也要學會控制情緒,而不要讓情緒控制自己。
【第10句】: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咖啡、面包、爵士,這就是很多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人們變得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為生活而奔波忙碌,為生活而弄得心力交瘁。如果咖啡、爵士不適合自己,為什么不選擇放棄、去喝茶抑或聽悅耳的自然之樂?
【第11句】:【佛心禪語】愛的時候就去愛,退的時候就全身而退,不再回頭。要知道這世界上勇敢做愛的人不少,勇敢愛的人卻并不多,我通常把這樣的人叫做“狠角色”。
【第12句】:【禪心佛語】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生命都是很短暫的,彼此之間都是過路客,隨時隨刻大家都要各奔東西的。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要能夠彼此珍惜緣分。
【第13句】:【禪心佛語】只要有思考就有分別,就會產生兩種力量在運行——正與邪、對與錯、愛與恨、上與下。惟有不分別的時侯才處于同一體,才在禪定中。
【第14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佛是覺悟的人,不是全能的神。佛對眾生的度化,是通過指示佛法而實現(xiàn),并遵循業(yè)果法則的,并不是佛陀以自身“法力”任意變現(xiàn)、加諸眾生的。眾生信解佛法、依教奉行,種了善因、凈因,就能得到樂果、解脫果;反之,若隨內心的貪嗔癡造作惡業(yè)而無懺悔之意,苦果必然現(xiàn)前,佛也無能為力。
【第15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從生到死有多遠,呼吸之間;從迷到悟有多遠,一念之間;從愛到恨有多遠,無常之間;從古到今有多遠,談笑之間;從你到我有多遠,善解之間;從心到心有多遠,信任之間。
【第16句】:用一顆寬容和包容的心去感觸生命中的人和事,用一顆感恩和感動的心去感激你身邊的人,你會覺得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麗。比地大的是海,比海大的是天,比天大的是胸懷!因為有一份美麗心情,生活就會充滿浪漫,充滿了詩意。
【第17句】:【石天基莫愁詩】人生在世一蜉蝣,轉眼烏頭換白頭。百歲光陰能有幾?一場扯淡沒來由。當年楚漢今何在?昔日蕭曹盡已休。遇飲酒時須飲酒,青山偏會笑人愁。
【第18句】:空名無相,無相亦空,是名為空;空名無念,無念亦空,是名為空;空念亦空,是名為空。空中無善無惡,乃至亦無空相,是故名空。菩薩如是知陰界人性,即不取著,是名法忍。(古印度)世親《發(fā)菩提心經論》卷下,空無相品
【第19句】: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能放棄。特別是在拼搏中,人們要把這萬分之一的希望變成絕對的成功,那就什么時候都不能退縮。所以,做事一定要勇敢,站著不動,害怕河深、水急和浪大,沒有任何意義。
【第20句】:【禪心佛語】妄想、妄念,是我們累生累世積累的,這叫習氣。習氣就相當于習慣,比習慣更深刻、更堅固。習慣有可能好調,習氣呢就更難一些。妄想紛飛,妄想不斷,前念未斷后念又升起,念念相續(xù),念念紛雜,這是我們累生累世養(yǎng)成的、積累的。積累養(yǎng)成這樣的現(xiàn)象,就叫做順生死,就是凡夫。
【第21句】:【佛心禪語】要有道德心,要以道德作為標準。正是:寧可守道貧賤而死,不可無道富貴而生;寧可持戒進德而死,不可失戎顯達而活。有道,無道,有法,無法,是為君子,小人之別也。——星云大師
【第22句】:珍惜當下,一生無悔。歲月如同握在手中的細沙,總是會從指間偷偷的滑落。它悄無聲息,卻總能留下一些不易覺察的痕跡。不經意間,人們在時間的河流中已各自蒼老。才發(fā)覺在這生、老、病、死的輪回中,無論是得到的,還是失去的,都離自己越來越遠了。走遠了的人們固然不再回來,尚在的人們何不珍惜當下?
【第23句】:淡字,一半是水,一半是火;人生,一半是披荊斬棘,一半是急流勇退。水火本不相融,造字者巧妙地將二者融匯貫通在一起,揭示了“淡”的真味:剛柔相濟。人生的“淡”,既需要披荊斬棘的拿得起,更需要急流勇退的放得下。月虧則圓,月圓則虧,人生的至境,不是一味的“進”,更不是一味的“退”。
【第24句】:【禪心佛語】昆德拉《不朽》:感情很顯然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之間,而且常常是在我們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突然發(fā)現(xiàn)的。當我們“希望”去感受它,感情就不再是感情,而是感情的模仿,感情的炫耀。
【第25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人在你悲傷時過得非常開心,一定有人在你散懶墮落時在拼命的努力,搞笑的是,那個過得比你開心的人,未必就遇到什么好事,可怕的是,那個比你優(yōu)秀的人比你還努力。到后來,這個世界一定有人在做著你喜歡做的事,有人在過著你想過的生活。關鍵是,從一開始你打算讓自己做什么樣的人。
【第26句】:心中有愛、心存感恩;無論環(huán)境多惡劣,不管人事多險阻,也要憑借信心、毅力,化解困厄障礙。自古雅士愛寒梅!即因:“未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第27句】:【佛心禪語】自信看到是光明,疑惑看到是黑暗;自信看到是坦途,疑惑看到是困境。信必深信,行必力行,信而不深,猶如未信,行而無力,猶如未行。
【第28句】:現(xiàn)在的教育普及,有太多進修的機會與場所,學習必須有方向,并且慎重選擇教導者。擇師在于自己的意愿與志向,既然想求師長傳授畢生所學,則一定要必恭必敬、全神貫注、認真努力地學習。
【第29句】:【佛心禪語】如果人人都能自愛愛人,這份心態(tài)豈不是頓悟。一切萬法由心生,心生則諸法生,心滅則諸法滅。作惡是心的一念之差,為善也因一念正確。祈愿人人都能自愛愛人,不論是愛抽煙、喝酒、吃檳榔或賭博,都是一念心起,要改并不難。像那位先生說改就改,哪有困難呢?
【第30句】:如果您計較了怨恨了,就是給自己建了一座牢,寬容是唯一的鑰匙。被困擾說明你計較了。怨恨什么,就被什么禁錮。困擾的是快樂的心,禁錮的是自由的靈魂。爭奪不是解脫的根本,即便把您恨的人打入地獄,也不是解脫的根本,而是寬容。只有寬容能化解這牢獄,才能解放自我。寬容面對,生起大愛,才大自在。
【第31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禪法,在于認識生命的核心責任,平靜,自在,尊重,理解,從容,善意,寬容。這也是生命的進行式的一種秩序,潮起潮落,自在恬淡。
【第32句】:【佛心禪語】不是傳聲筒,這就是禪者獨特的風格,人云亦云,這是鸚鵡禪,與傳法傳心不一樣。所以凡一切學術禪理,總要先從自己消化,融會貫通以后,知之為知之,方可成為言說。
【第33句】:【禪語人生】在一切的是非面前我們總是想求得公允,但是即使得到了公正的判決,我們自認會獲得吉祥,殊不知但凡是紛爭即便是獲勝了,這里的獲勝還要加引號的,因為世間評判的標準是以什么為依據(jù)的都很難說呢,所以“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道理我們都要徹悟。
【第34句】:煩憂少數(shù)來自外界,多半源于自己。欲壑難填,追逐太多,把執(zhí)拗當執(zhí)著,把遐想當現(xiàn)實,時間長了,自然身心俱疲;心態(tài)難平,浮躁太甚,過分追求速度效率,終是欲速而不達;生理難調,生活太雜,不拒百色煙火,不敵百般誘惑。如何讓欲望減肥,讓心態(tài)瘦身。讓生活簡單,才算是治已上策。
【第35句】:【佛心禪語】做事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都是修行。凡是交往,情真意切;凡是接物,至誠懇切,就是生活中的修行。其他諸如經商的人,將本求利,貨真價實,老少無欺;當官的人,為民服務,守信守法,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第36句】:猜忌是信任的大敵。憑自己的想象,憑自己的好惡來理解周圍的一切,精神常常會處于一種人為的高度緊張狀態(tài),而且單憑主觀武斷的猜測不會看清事情真相。友誼之樹靠信賴澆灌。只有你信賴別人,別人也才會信賴你。
【第37句】:【禪心佛語】人生之所以有這么多的痛苦、煩惱病根,只在于‘我執(zhí)’。因為有了自我的堅執(zhí),才產生諸多顛倒妄見,認虛為實,以假作真,隨著幻生幻滅的外境打轉,因而迷失了常住不易的本性。
【第38句】:【心靈禪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經歷,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天起,上天早已安排你將要扮演的角色,生死輪回,富貴在天。怎樣才能幸福?其實平淡而簡單的日子,就是幸福。每天面對著生活中的瑣事,誰都會有抱怨的時候,可這就是生活,有得有失,有利有弊的生活。只要用愛去感受,用心去經營,我們都可以擁抱幸福。
【第39句】:然則無解行之戒,非戒也;無戒行之教,非教也;無戒教之禪,非禪也;無戒教及禪之密,非密也;非戒非教非禪非密,則非凈土真因也。非有四種凈土,則戒教禪密無實果也。非真因實果,則不顯非因非果之心性也。(明)澫益《法海觀瀾序》
【第40句】:【禪心佛語】人生命運,興衰悲喜,猶四季輪回之雷電風霜,乃萬物自然之理,有何憂懼哉?人生不遭受挫折、打擊、就不會成長,大腦就會膨脹,膨脹就會瘋狂,瘋狂就會走向滅亡,麥苗經過寒冬的風雪嚴霜,才會迎來來年的滿倉,人生需經過磨難,困苦的歷練,才能走向明天的輝煌,寬厚,仁愛,謙卑會為我們消去無數(shù)災殃。
【第41句】:人當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第42句】:【佛家禪語悟道人生】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zhí)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
【第43句】: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人心。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生無一堆土,常有四海心。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窮人見窮人,非親勝似親;富人見富人,是親不認親。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長存君子道,事久見人心。
【第44句】:同事——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身處苦難娑婆,應須自我凈化身心,以身作則,感化周遭共同生活、工作的每個人,并鼓勵眾人一起力行菩薩道。
【第45句】:【禪理】【第1句】: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第2句】:恨別人,痛苦卻是自己。【第3句】: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第4句】: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智慧。【第5句】: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第6句】: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第46句】: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亦猶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想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唐)飛錫《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
【第47句】:【禪心佛語】當你緊握雙手,里面什么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只有懂得放棄,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實。人生就是選擇,而放棄正是一門選擇的藝術。沒有果敢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當一切塵埃落定,當一切歸于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放棄其實也是另一種美麗的收獲。
【第48句】:【心靈禪語】我們都知道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道理,也相信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但當問題出來后,卻沉浸在煩惱之中不能自拔。只要我們抽離事外,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就會知道天無絕人之路。
【第49句】:只有不斷開闊自己的胸襟,恢宏自己的氣度,才能不斷擁有成就事業(y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正確地欣賞別人就會使平庸變得優(yōu)秀,使自卑變得自強,使消沉變得進取,使自滿變得謙遜。讓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信賴與祝福。人世間人人彼此欣賞,世界就充滿了溫暖與生機!
【第50句】:說話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太平常,很多人體察不到言語的重要性。佛家以口業(yè)為“患苦之門,禍累之始”。“五戒十善”中,“五戒”的第四戒為“不妄語”,具體為: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言、不綺語。
【第51句】: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如果知不可行而強行,必無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則會錯失良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人能夠知足地對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對待事業(yè),知足就會成為不知足的輔助和鋪墊,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這是人生境界升華。
【第52句】:【禪心佛語】對錢的態(tài)度,是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考察一個人的能力和人格,沒有比看他如何賺錢和如何花錢更好的方式了。如何賺錢直接反映了一個人的能力、見識與氣魄;而如何花錢,甚至比如何賺錢能更精確地呈現(xiàn)其人格深處的“氣味”。
【第53句】:【禪語人生】這對好朋友心里禁不住說:這個傻瓜。挖出了黃金,這么好的事他居然說不是好東西,真是天大的傻瓜。于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那個僧人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黃金在他眼里居然成了殺人的東西。另外一個人也若有所思地點頭稱是。
【第54句】:歲月就象一條河,左岸是無法忘卻的回憶,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華,中間飛快流淌的是年輕隱隱的傷感。世間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但真正屬于自己的卻并不多。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無意。在這個紛繞的世界里,能夠學會用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也是一種境界。
【第55句】:【禪心佛語】如果你能為他人的利益而站起來呼吁,如果你能把握機遇,如果你能保持健康的身體,超人的智慧,超人的膽量,你就可能是一位領袖型的人物。
【第56句】:【禪心佛語】從佛教的觀點來說,去反省人生是痛苦的現(xiàn)實,并不會讓我們萬念俱灰塵,成為悲觀主義者,而是帶我們去發(fā)現(xiàn)那些痛苦究竟是怎么生出來的--從貪欲,從瞋恨,從癡愚--然后從中把我們解放出來。
【第57句】:【佛善良禪語】收獲寧靜,就是收獲幸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渴望,但是,你最終都是想讓心靈得到滿足。知足容易,滿足難,畢竟,時間在生長,生命在萎縮。經過了險惡的挑戰(zhàn),生命就有高度;經過了困苦的磨煉,生命就有強度;經過了挫折的考驗,生命就有亮度;經過了艱難的選擇,生命就有尺度。
【第58句】:有一絲無奈,也有一些淡然。不論人生是暖是寒,總覺得還是包容一些好。人生假如遙遠,那么就多問候幾聲。人生假如面對面,那么就相逢一笑。人生假如相約,那么就先包容。人生假如別離,那么就先忘記。歲月的好,人間的好,在心底,在眉梢,在記憶里。都好。
【第59句】:【禪心佛語】平安即是福。縱大富大貴,在無常面前,一切也不過是夢幻泡影。或許你曾渴望生活精彩跌宕,歷盡坎坷磨難后,卻又渴望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有多少福德就承受多大福報,人生不要有太多非分之想,有些不該得到的僥幸得到也是徒增一份隱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最好的日子也不過是一份安心而已。
【第60句】:【禪心佛語】忌妒是最強大的失敗者情緒之一。它毫無理性,而且制造荒誕的故事來讓你分心。它會在最出其不意的時刻突襲,甚至可能在你欣賞交響樂的時候。雖然你從來未曾想過做個大提琴家,甚至從未摸過大提琴,但是你可能對那個無辜、素未謀面的大提琴演奏家開始嫉妒起來。只因為她的才華洋溢,就足夠讓你的心中毒。
【第61句】:【佛心禪語】《佛經譯本》上說:“愛產生愛,恨產生恨。若以怨報怨、以惡待惡,將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和氣致祥、誠心和氣比疾言厲色、怒發(fā)沖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誠心和氣,勢必乾坤朗朗、霽日光和、祥瑞普降。”
【第62句】:【禪心佛語】若你面對著一棵樹,只顧著看樹上的一片紅葉,那么其它的葉子都將視若無睹。如果你不看這片葉子,而無心地只看一顆樹,則所有的葉子,都會在你視野之內。
【第63句】:人生這場遠行,生活歷練著每一個人,也成就著每一個人,每個人的生命態(tài)度,決定了人生的方向和希望,也成就了每個人改變自己生活的機會,相信生活的美好,秉承公益的力量,不為別的,只為不辜負自己經過的人生時光。
【第64句】:感國恩——國土富庶、平和安樂,全仰賴主事者勤政愛民,恩澤群生。人人若能知恩惜福、克勤節(jié)儉,時時敬慎以維護萬物,人人相惜以富國裕民,則得天時、地利、人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故應感恩仁王德政。
【第65句】:慚恥之服,于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愧是故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佛遺教經》
【第66句】:【禪心佛語】誰都是在風風雨雨中穿梭,能夠理解別人的悲傷,能夠尊重別人的幸福,能夠主動去打破自己和別人的內心鴻溝,去發(fā)現(xiàn)生命真正的價值,更要活出生命應該擁有的寬容,不要讓在自己在煩惱中不可挽回,或者煩惱的裂痕難以修復,既然是活在生活,那么就不要讓生活成為一種孤獨。
【第67句】:釋迦如來梵音聲相,決無誑語;阿彌陀佛大慈悲心,決無虛愿。以學佛之因,必感見佛與成佛之果,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響必應聲,影必隨形;因無虛棄,果無浪得。往生傳載高僧傳列,臨終瑞相,班班列列,豈欺我哉!
【第6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活的禪法,在于突破心地狹隘的界限,經歷過人生的風景,穿梭于人生的艱辛與痛苦,能夠看清自己的態(tài)度與方向,讓人生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化解性格的缺陷,成為一種心地的力量,人生冷暖都平常,什么樣的態(tài)度,決定著人生什么樣的過程。
【第69句】:【佛說放下的禪語】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機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聾半啞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賢!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親半愛半苦樂,半俗半禪半隨緣!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聽自然!
【第70句】:【佛學大師經典文案】欲望是煩惱之根,必然帶來不理性的競爭怎樣調理人際關系,減少矛盾沖突?佛日:眾生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故,母共子諍,子共母諍,父子、兄弟、姊妹、親族展轉共諍,王王共諍,梵志梵志共諍,居士居士共諍,民民共諍,國國共諍,是謂現(xiàn)法苦陰。一《阿含經》
【第71句】:【禪心佛語】若只是喜歡,何必夸張成愛。若只是多心,何苦虛張成情。若只是微苦,何必虛說成殤。若只是多情,何苦句句是戀。若只是心痛,何必說成心碎。
【第72句】:【禪心佛語】剛去寺院的人對寺院的齋堂會有很大興趣,他們不但對里面簡單的食物感興趣,而且對用齋的過程也非常感興趣。同時會感覺到寺院用齋非常得復雜,這個不允許,那個不可以,還會有很多的絕對不準。實際上,這些“不”是讓寺院的簡單素食入禪的原因。
【第73句】:【禪語人生】文吉見長老不能對,便以路遠天寒之由,勸其不必強拜。而長老婉拒其好意:“誓愿已定,以報親恩,不問年月遠近也。”文吉感動,為長老指示前路,令踏其先前足跡而行。
【第74句】:【禪心佛語】人文精神、人文關懷所要達到的目的、所要表達的根本宗旨就是尊重生命。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有生命才有一切。人人臉上有笑容,這個集體就非常祥和,人與人之間就能夠彼此包容、彼此諒解、彼此尊重。在一個集體當中,彼此的感恩、彼此的包容、彼此的成就,至關重要。
【第75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有三看:一是要看得遠。人若無遠慮,必會有近憂。二是要看得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三是要看得透。只有完善了自我,才能會超越自我。
【第76句】:【看透世事的禪語】人生的道路,無論是崎嶇或平坦,都要靠自己去走;人生的滋味,哪怕是酸甜或苦辣,也要靠自己去品。人生的命運,無論是幸運或多舛,都要堅韌精進;人生的歷程,波折坎坷可以感悟世間冷暖艱辛。嘗遍酸甜苦辣,才識世間萬象,笑而無言,不過如此。
【第77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扇窗,打開是塵世煙火,關上是云水禪心,禪如一朵花,開在心中,讓生命豁然開朗。生活是七彩緞,也是一幅難描的畫;生活是一片霞,常把那寒風苦雨灑;生活是一根藤,結著幾顆苦澀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著人生悲喜交加的年華。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簡單來生活,快樂就會一路相隨。
【第78句】:【禪語靜心】當我們的生命不斷前行時,會受到一些傷害和無助,也會遺失一些曾經美好的事物,想去努力挽回已經是力不從心,想去拾回那已經不是那種感覺,也沒有任何的理由去說對與錯,就讓一切流逝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懂得當下的一切才是最真實的、最需要珍惜的就好!
【第79句】:【禪語人生】遇到的人,善待,經歷的事,盡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漫漫長路,就讓善意盈盈的每一段,寫著努力與光明;寫著平安與喜樂;寫著慈悲與智慧。
【第80句】:【禪語人生】幸福不在于你擁有多少物品,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對物品的執(zhí)著,對物品執(zhí)著的越多,只能說明你是它們的奴隸。一無所有才是萬物的主人。
【第81句】:【心靈禪語】成長就是這樣,痛并快樂著。人生就是呼吸,大處無止境,小處為呼吸。呼為吐故,吸為納新。呼是為了釋放排解,吸是為了汲取接納。若想好好地釋放排解,便要努力地汲取接納。人生真的是這樣,你想釋放某些情感,享受安逸,便要努力地吸收某些東西,奮斗勁取。
【第82句】:有錢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裝飾得漂亮;有德的人把自己的身心修養(yǎng)得很好。用財富裝扮身軀,不如用道德美化心靈。有信仰的人最富貴,具道德的人最安樂,肯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可敬。誠實才是道德的核心。心好處處好,心壞處處壞。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諒解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
【第83句】:把“我”放下時,真正的福德開始回歸。我執(zhí)越重,越吝嗇,分別心重,心里都是“我見人見眾生見”,佛光就越無法彰顯,盡是業(yè)果。因此,只有小“我”放下一分,佛光就能顯現(xiàn)一分。回光返照,有我嗎?有“我”,生死未了。此外,我們還要有空性的見地,空性才是通佛國的。
【第84句】:【禪語靜心】天涯太遠,一生太長,花期荼迷,也抵不住荏苒時光。別人想什么,我們控制不了;別人做什么,我們也強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則,好好生活。即使有人虧待了你,時間也不會虧待你,人生更加不會虧待你!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85句】:【禪語人生】有一天“我”字丟了一撇,成了“找”字,為找回那一撇,“我”問了很多人,那一撇代表什么?有人說是金錢,有人說是權力,有人說是名氣,有人說是榮譽,有人說是工資,。最后“生活”告訴“我”那一撇是:健康、快樂和朋友,沒有它們,什么都是浮云。
【第86句】:【心靈禪語】生活無常,行走于世間,這加身的風雨,叢生的波折,總是亂人心地,打破念想的安和,沉寂前行的腳步,而世事的輪轉,卻從不等人。或許這挫折深深,傷了心頭的積極,但只要還能去看,還能邁動步伐,就不要讓隱在周身的希望,在嘆息落寞里,黯淡無光。
【第87句】:【經典的人生禪語】有些人,唯恐吃了虧,事事要爭個明白,處處要求個清楚,結果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因為太清醒了、太清楚了,反倒失去了該有的快樂和幸福,留給自己的就只剩下清醒之后的創(chuàng)痛。難得糊涂,糊涂難得。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才能在平靜之中體味這人生的酸、甜、苦、辣。
【第88句】:【禪語人生】用一種善意幽默的方式去展開自己的生活,不挑剔從前的自己,也不埋怨笨手笨腳現(xiàn)在的自己,生活的所有煩惱是因為內心的寬窄所致,所以要告訴自己,生活要保持樂觀開心,就算所有的過往都成為回憶,也是風景,不是灰燼。
【第89句】: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經過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過常變的四時。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第90句】:【讓人靜心的禪語】柳樹因其垂條依依而給人以灑脫之美,白楊因其參天挺拔而峻屹偉岸,小草因了它的綠茵弱小而為人陶醉。假如柳樹模仿白楊把枝條伸向藍天,小草羨慕柳樹把葉子都垂下來,美即不存在了。人亦如此,模仿、偽裝、做作、虛假只會適得其反,只有真切自然才是美麗可愛的。
【第91句】:【經典佛語】#延參法師禪說正能量#生活的禪法,在于觀照自己的心地,所有的過往不可能消失的沒有蹤跡,那么就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每天的日子就當做是一場晨鐘暮鼓,是覺醒也是感悟,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照舊會來,面對所有發(fā)生的故事,就把它當做春天的百花盛開,高的高,矮的矮。
【第92句】:世間,若有人呵護你的痛楚,那就更疼。沒有人,你欠矜貴,但是堅強爭氣。生活,是活在現(xiàn)實中,而不是活在夢想里。夢想那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現(xiàn)實才是生活的常態(tài)。沒有夢想,現(xiàn)實將是一片黑暗;沒有現(xiàn)實,那么夢想也只不過是美夢和幻想。夢想只有接上現(xiàn)實的地氣,才可能夢想成真。
【第93句】:【禪語人生】真正的修心者都明白,修心之難,難于上青天。人,安心易,立命難,心安了,心命又往何處安?人,沉心易,靜氣難,心沉了,心氣又往何處沉?人,澄心易,滌慮難,心澄了,心慮又往何處澄?人,正心易,誠意難,心正了,心意又往何處正?人,清心易,寡欲難,心清了,心欲又往何處清。
【第94句】:悲心至切,慈心周遍,和顏悅色待人接物,溫言愛語拔苦與樂,則能感化他人,美化人間。若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不僅惹是生非,傷人損己,甚至永遠無法化解仇恨,圓融人事。
【第95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累恰恰需要一種自我的提醒,佛門講的慈悲并不是能為別人去付出什么,而是需要善待生活,一種心情,一種狀態(tài),一種樂觀的生活方式,一個不會善待自己的人,怎么能夠做到為別人承擔什么,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在悲歡中重建,把握真正的幸福,才是命運真正的通途。
【第96句】:【禪心佛語】生命就像擁有一張八十年的旅游卷,在這八十年中每個人可自行安排自己的旅程到何出去,何時到達目的地,何時返回,心中都要有個完整的計劃。不要沉湎于昨日、明日的世界中,而應生活在今日的世界里,應隨時隨地體會到當下身邊美好的事物。
【第97句】:人生是自己的人生,怎么活其實是自己說了算。沒人阻礙你灑脫,也沒人妨礙你自在,更沒人限制你幸福。禪門講得好“莫向外求”、“心外無法”,灑脫在心,自由在心,自在在心,幸福也在心。可能我們有時候身不由己,但是,誰又能限制了你的內心呢?心中萬千,只是自己打算。
【第98句】:能看到別人的錯誤,是清;能看到自己的錯誤,是醒;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坦;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是誠;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是聰;能夠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是明;能夠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是智;能夠利用別人的優(yōu)點,是慧。
【第99句】:佛教微博經典:該說話時說話是一種水平,該沉默時沉默是一種聰明。該苦干時苦干是一種能力,該退出時退出是一種修煉。該表現(xiàn)時表現(xiàn)是一種睿智,該隱藏時隱藏是一種城府。該吼叫時吼叫是一種威儀,該圓滑時圓滑是一種謀略。屈伸有度是一種成熟,意氣平和是一種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