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夜深了,你還在想著那個人幺?其實,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沒有結果,就不要再糾纏,久了你會倦,會累;一個人,就算再留念,如果抓不住,就要適時放手,久了你會神傷,會心碎。有時,放棄是另一種堅持。任何事,任何人,都會成為過去。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你錯失了夏花絢爛,必將會走進秋葉靜美。
【第2句】:【禪語人生】問:佛家常求心無一物,但對世間的無欲無求讓我覺得生活就沒意義了,和草木無異,請指點。答:心無一物,是心不粘著于外物,保有內心的寧靜和空靈,但還要以智慧觀照一切,明辨是非,同時以慈悲心利益眾生,絕非草木般沒有知覺。
【第3句】: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奮斗,而是抉擇。抉擇充滿了人生,每一次抉擇都是痛苦或幸福的征兆。方向錯了,越努力則越痛苦;方向對了,從一開始心就充滿了幸福。因為選擇的錯誤為世界造就了多少有才華的失敗者和大量高學歷的無業游民。抉擇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心的寫照。
【第4句】:【禪心佛語】人們都在追求幸福和快樂,但不愿意放下心中的煩惱和苦悶,就如同背負著重重的行囊在幸福和快樂的海洋里游泳,其目標越遠痛苦越深,無論你多努力都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所以有很多的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就算被快樂包圍,其內心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請放下苦悶和煩惱,幸福和快樂就在眼前。
【第5句】:自然界給人類的懲罰是如此直接,如果你過度利用,違悖自然規律,它就會施以顏色。人類的陰陽失衡,自然的陰陽失衡,都將以各種形式還擊給我們。
【第6句】:【人心禪語】情斷了,綁不住,試著放手,走與不走,留與不留,我不想懂。不要盤算太多,要順其自然,人生的目標,在于向前,也在于拐彎。人生的成長,在于學習,也在于經歷。人生的修養,在于頓悟,也在于靜修。人生的態度,在于進取,也在于知足。
【第7句】:目前社會風氣紊亂,眾生在富足的物欲下,養成奢靡的習性;慈濟志業就是要凈化人心,將奢靡轉化為樸實,輔導人們善加運用時間做有意義的工作;如此,一來可以改善社會風氣,二來可以增進家庭幸福。
【第8句】:【禪心佛語】“我很好”不是指有了錢、有了朋友、有了人照顧的日子。而是你終于可以習慣沒有錢、沒有朋友、沒有人照顧的日子。“我很好”是告訴他們,你越來越能接受現實,而不是越來越現實。
【第9句】:【松下幸之助說】員工1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發號施令;當員工增至10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中間,懇求員工鼎力相助;當員工達到10000人時,我只有站在員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員工增加到5萬至10萬人時,僅是心存感激還不夠,必須雙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誠之心來帶領他們。
【第10句】:生活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人便是大海的一葉小舟。大海沒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所以,人總是有歡樂也有憂愁。當無名的煩惱襲來,失意與彷徨燃燒著每一根神經。若您能守住一顆寧靜的心,痛苦將不再有。
【第11句】:【心靈禪語】感恩,不只是感謝大恩大德,而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良的人性美。感恩一切順境,給我們帶來了幸福;感恩一切逆境,增強了我們追求幸福的能力。心存感恩,心靈才會獲得寧靜和安詳;生活中才會少了許多怨氣和煩惱。一顆懂得感恩的心,其實就是莫大的幸福和人生的智慧。
【第12句】:【禪心佛語】一個人的氣質,并不在容顏和身材,而是所經歷過的往事,是內在留下的印跡,令人深沉而安謐。所以,優雅不是裝扮出來的,而是一種閱歷的凝聚;淡然不是偽裝出來的,而是一段人生的沉淀。時間會讓一顆靈魂,變得越來越動人。控制自己的脾氣,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第13句】:【禪心佛語】懷善心,做善事,一生無愧;懷平常心,做平常事,日夜安寧;不忘人恩,不念人過,不思人非,不計人怨。心寬一分,則云消霧散;讓人一步,則晴空萬里。有緣相逢共一笑,從此再不論古人;相逢一笑為養心第一良藥,愁上眉梢為自殺第一鋼刀。貪心過海無足時,過眼浮云又笑誰。
【第14句】:有舉世不知而我獨知之識見,始能有舉世不為而我獨為之志氣;有舉世不為而我獨為之志氣,始能有人所不到而我獨到之境界;有人所不到而我獨到之境界,始能有舉世不見知而不悔之胸襟。(當代)夏蓮居《自警錄》
【第15句】:施人與善,廣種福田。施人與惡,報應連連。都是自己種下的,當然,也是自己收獲的。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如果你對人冷淡,別人也會回以冷漠;如果你經常批評別人,你也會接收到許多的批評;如果你總是擺一張臭臉,沒錯,別人也不會給你好臉色。所有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
【第16句】:【禪語人生】應知自己之心,與天地鬼神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薩悉知悉見,如對明鏡,無可逃避。
【第17句】:【禪心佛語】實現偉大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要從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做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要從認識自己,改善自己,完善自己開始,真實誠實的面對自己,正視自己,此為天真。
【第18句】:【禪心佛語】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于一念,將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于心間。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是強求不來的,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順其自然。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讓自己活得太累。
【第19句】:時光似水遠去,品一杯香茗,展一卷書卷,靜靜在時光流年品味,素筆執念,禪心菩提。回憶走過的點點滴滴,那些美好的記憶,如詩如夢沉香縈繞在歲月的長廊飄蕩怡芳。
【第20句】:【禪心佛語】學佛成佛,普度眾生是人生頭等大事,然大事又從小事,簡單事做起,一個人天天做簡單的事、并且做好,就是不簡單的事,也是不簡單的人。自古道:大事靠智慧,小事看德性,不大不小是耐性。
【第21句】:【禪語人生】現在人類把智慧歸為己有,把智慧所創造出的財富歸為己有,讓智慧和財富成為自己和后代的沉重包袱,使生命失去了社會意義。哪一種社會財富都不是由智慧單獨創造出來的,都是智慧、價值觀和社會需求相結合的結果。
【第22句】:【禪語感悟】妄想,又稱為“妄念”。例如,我們早晨睜眼,腦子里不斷想事情,種種念頭、種種幻想,公事私事、人是我非、歷年的陳年往事就會像過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過去,又像奔流不息的瀑布,沒有一分一秒停止。心中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事或物,那么妄念是很難被清除的。
【第23句】:我們有時會錯誤地以為,得不到的,才是珍貴的,已經擁有的,都是廉價的。得不到的,因為缺少深入的了解,它只是一種美好的假象,展示給我們一個絢麗的外表。如果有那么一天,你距離它近了,知道了它的真相,你才發現,它和我們擁有的,竟是那么的相似。別把眼光停留在想象中,你擁有的,都是你的幸福。
【第24句】:【禪心佛語】所謂緣分,就是遇見了你想遇見的人;所謂福分,就是能和有緣人共享人生的悲歡。緣分淺的人,有幸相識卻又擦肩而過;緣分深的人,相見恨晚從此不離不棄。有的緣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屬上等緣;有的緣分是可遇亦可求的,屬中等緣;有的緣分是可遇而無需求的,屬下等緣。無論何等緣分,都離不開珍惜二字。
【第25句】:【看透世事的禪語】追隨時光的步履,踏進五月的水岸,輕暖的陽光微風里,攜來這一季的繁華與傾情。我在這里安靜地行走。擁一份恬淡與隨意,在更迭的季節容顏里,尋回一份淡泊的本真。
【第26句】:【禪語人生】有的寫得精彩,有的寫得平庸;有的寫得厚道,有的寫得輕薄;有的寫得恢弘,有的寫得小氣;有的寫得平順,有的寫得曲折;有的留下光彩,有的留下遺憾;有的留有思考,有的只剩空白。人生這部書,要用心品讀,用心領悟。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放法解讀人生,書寫屬于自己的那本書。
【第27句】:【禪心佛語】家是什么?家是一付重擔,家是一份責任;家是彼此的真誠相待,家更是能夠白頭偕老的慢慢旅程。家是我們人生的驛站,是我們生活的樂園,也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它更是一條逼你拼命掙錢的鞭子,讓你為它拉車、犁地。家還是一件舊風雨衣,只有在狂風暴雨之中才能更體現它的真正價值。
【第28句】:苦陰滅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爾時菩薩逆順觀十二因緣,如實知,如是見已,即于座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長阿含經》卷一,《大本緣經》
【第29句】:圣慧法師:“忍”是一生的修行。忍耐的過程是痛苦的,但結果卻是甜蜜的。不論是對逆境,對內在的煩惱還是外在的災禍,都要忍。忍耐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生存智慧,一種明心見性的處世哲學。忍耐不是軟弱,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心靈的超越。吃虧能養德,忍耐能養心。吃虧時不計較,不比較,想得開,這樣的人才能做大事。
【第30句】:【佛禪語】做人,應該以良心、正直、寬容、利生、深信因果為原則,這些都是佛教中所含括的道德內容,也是一切修行的基礎;如果這些都做不到的話,誦經、禮佛都只是形式,不是真正的修行。
【第31句】:【禪語人生】在有無間,人們發現了平衡,于是發現了快樂。向著蒼茫大地,面對無垠太空,人不再渺小。這是因為,聚愛散仇,逐喜去哀,維和造諧,它的痕跡和光輝,都昭示了人的存在,折射出人作為宇宙精靈的人性光輝。
【第32句】:士氣不可辱,民意不可欺。士者國之寶,儒為席上珍。世路由它險,居心任我平。世情不說透,世事不說夠。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世上無鬼神,百事人做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事明如鏡,前程暗似漆。
【第33句】:【禪心佛語】平常心看世界,世事皆平常。時光如水,人生苦短。“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世事本平常,何苦多計較。做個平常之人,無事之時,心能澄然;有事之時,心能斷然;磨難之時,自我超然;平淡之時,處人藹然;得意時,心能淡然;失意時,心能泰然。計較生白發,寬心享安康。
【第34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評判一個人的修養,單從他對待自己的方面看,有失全面;若從他對別人的行為中看,會更真實。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利益面前,還能顧及別人,那是修養中折射出的淡泊;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相處中,總能讓別人感到舒服,那是修養中沉淀出的內涵。
【第35句】:【禪心佛語】感嘆人生,路漫漫。然,過客、親情、友情、愛情。都是我們人生路上極為重要的,我們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紅顏容易老,時光不倒流,人生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第36句】:【佛心禪語】曾經滄海難為水,繁華落盡成悲涼。使人疲憊的不是路悠悠,也不是忙碌的無盡頭,而是心靈的頹廢,希望的喪失。只有不怨恨,不落寞,才能如明鏡一般,照亮一切。人生本是一場愈行愈遠的跋涉,走一段路,遇一些人,看一處風景,不計較得失榮辱,最后剩下的,就是一種淡然。
【第37句】:【禪心佛語】人生得意時要淡然,失意時要泰然,生活奮斗中要順其自然。生活需要一種磨練,一種定力,一種修養,這不是一日之功所能達到的境界。把一切失敗、榮辱當成向上攀登的臺階,你必將擁有釋然自在的一生。
【第38句】:人都有慣性思維,愛用常規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和處理事情,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而善于思辨的人則不會拘泥于常規思維的條條框框。
【第39句】:【禪語人生】我們常常犯這樣的錯誤,就是把自己擁有的看得太輕,把得不到的看得太重。可是,要知道,萬事來去總有因,萬物得失常在緣。因此,學會隨緣,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事物,享受此刻所擁有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活法。何必在無明造作中精神自虐呢?要知道,你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東西,此時此刻,便是最美的時刻。
【第40句】:一個人一眼能夠望到底,不是因為他太簡單,不夠深刻,而是因為他太簡單,太純凈。這樣的簡單和純凈,讓人敬仰;有的人云山霧罩,看起來很復雜,很有深度,其實,這種深度,并不是靈魂的深度,而是城府太深。這種復雜,是險惡人性的交錯,而不是曼妙智慧的疊加。簡單,最美!
【第41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的經典文案】你的一生會遇見很多人。有人愛你,有人忌妒你,有人把你當做寶,有人不把你當回事。你痛了,你累了,你失落了,你錯過了,這些統統與人無關,你的未來,統統要你自己負責。
【第42句】:【佛心禪語】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壇經》
【第43句】:一個人想要成佛,應該在信仰佛、法、僧三寶的前提下,首先以做人開始,由道德人手。在做好人和遵守道德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建立菩薩的功德和諸佛的境界。做人失敗,越學佛越容易學偏;道德缺失,越修佛越容易修邪。噶舉祖師剛波巴大師說:“若不如法而行,仍種下因為佛法反而墮落惡道的因,實在無益。”
【第44句】:【禪語人生】智慧的力量在當下一念,煩惱的力量也是在當下一念。當下一念能夠轉變,并且從煩惱方面斷相續心,從智慧方面連綿不斷地延續下去、擴展開來,那問題就一定能夠得到解決,就能做到內心世界的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第45句】:【佛家經典禪語】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后還是雨,如果憂傷之后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后的離別。微笑地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
【第46句】:【禪心佛語】對物質要有遠離的看法:世間眾生,幾乎都喜歡金錢財寶,所以苦經營、貪斂聚集,一旦撒手命終,黃土蓋棺抱恨無奈;“物質有窮、欲望無盡”,金錢財寶本為人所用,夠用就好,吾人不能對物質有遠離的看法,終身為物所役,只是做物質的奴隸,有了出世的思想,則能超然物外。
【第47句】:【禪語佛心】生活是一種心態,人心如江河,走在不同路上,有不同的境遇,或悲或喜,或富裕或貧窮,我們都應該以微笑面對,因為這一路所遇到的將是你探索人生的結果,也將是你的領悟,也是你的一種緣——種種因果,皆是緣。
【第48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是生活的行者,從煩惱走向豁達,不要認為自己的毛病有多么頑固,有什么樣的病,歲月就給你準備了什么藥。你越固執,就越難過,延長了治療期,自找的麻煩。
【第49句】:生活中常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一個人面對拂逆和不順,而人力又不能改變的時候,就應面對現實,隨遇而安。與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惱,還不如因勢利導,適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