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布施,看起來是利人,實際是鋪設自己發(fā)財之道。持戒,看起來是束縛,實際是自己平安之道。忍辱,看起來是吃虧,實際上是自己做人之道。精進,看起來是辛苦,實際是自己成功之道。禪定,看起來是刻板,實際是自己安心之道。智慧,看起來是深豁,實際是自己善巧方便之道。行善積德,身心泰然如處天堂。
【第2句】:【佛家關于善良的禪語】頓珠法師: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善解之間。每個人生活的都不容易,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貫穿于每個生命的始終。如果還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計較,于人于己都將增加無盡的煩惱。寬容他,他也有難言之苦;原諒他,祝福他走出無明;放下他,彼此一個解脫的轉身;幫助他,他將是你最大的助緣。
【第3句】:轉過身,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事,寫自己的文字,過自己愿意過的生活。因為有些存在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我的心情我做主。
【第4句】:【禪心佛語】可見,佛法并不神妙,要以平常心看平常事,從平常事中見佛法。正如宋代臨濟宗大德宗杲所言:“世間法即佛法,佛法即世間法?!鄙钪校覀儭暗茈S緣消舊業(yè),任運著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無一念心”地隨順自然,依心而行,即使是再平凡再世俗的生活,我們也一樣可以活得純任自然,安閑自適。
【第5句】:【禪語人生】幸福是一種感悟,幸福是一種心態(tài),幸福往往在你別人的眼里,別人看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所以要活出幸福的名副其實。不要辜負了別人送來的那些幸福的目光。
【第6句】:【禪語人生】心決定性叫心性,性決定命叫性命,命決定運叫命運,運決定氣叫運氣,氣決定色叫氣色,色決定相叫相貌。我們講長壽,有這麼四種人長壽:第一種,沒心沒肺的人長壽;第二種,稀里糊涂的人長壽;第三種,平靜的人長壽;第四種,覺悟者長壽。
【第7句】:【經(jīng)典佛語】五種障礙當中的前兩種,會影響進入禪定;第三種,會影響禪定的本質;后面的兩種,會影響禪定的發(fā)展。所以,作為修行人,首先一定要設法對治、祛除這五種障礙。(慈誠羅珠堪布)
【第8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是一個小世界,而善心就是原始的味道。“釘子精神”是一種大無畏境界,更是一種智慧。明白了這點,你會成為大愛的人;明白了這點,你就會助人為樂;明白了這點,你就不必在意一瞬之間的得失;明白了這點,你才能從容處理一切。
【第9句】:虛懷若谷,清氣若蘭。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貴心悟,守舊無功。學貴有恒,勤能補拙。學海無涯,生財有道。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揚湯止沸,莫若去薪。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
【第10句】:【佛心禪語】不要以別人的標準作為自己的目標,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最適合你。不要將最貼心的人視若當然,請珍惜他們,如同對待你的生命。不要因為沉湎過去,或憧憬未來而使時間從指縫中溜走;過好今天、把握當下,你便精彩了生命的每一天。
【第11句】:【禪心佛語】人的心胸就好比芥子,能包容世間的一切。胸襟寬闊、氣度非凡的人會產(chǎn)生出超常的精神力量和旺盛的斗志。真正做大事業(yè)、有大成就的人,都需要有寬大的胸襟和容人的雅量。
【第12句】:【禪語人生】學佛的人要有感恩的心,要有敬畏的心,要有神圣的心,要有發(fā)自天然本性的善心善念,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礙自在,智慧解脫;不忘記自己是社會的一員,就對社會有一份責任感;不忘記自己是三寶弟子,就對三寶有一份責任感。
【第13句】:禪語苑:人生有起有伏,當能屈能伸。起就起他個直上云霄;伏,就付他個如龍在淵;屈,就屈他個不露痕跡;伸,就伸他個清澈見底。屈是一種氣度,伸更是一種勇氣。為人處世,參透屈伸之道,自能進退得宜,無往不利。#以物載道#
【第14句】:【禪語人生】我們人的眼睛跟耳朵,它所感受到的世間、世界是非常小的,它的范圍是非常的少,我們不懂的事情太多了,無量無邊的多,因此我們不能用有限性的方式,去思維這個佛法,若是這樣,就永遠沒有辦法契入佛陀的心。
【第15句】:【禪語人生】眼睛純凈,就能看到真的東西;心靈純凈,就能聽到真的聲音。惜緣、惜愛、惜情、惜己,凡事不求十分完美,差不多就行。欲望過多總會累心,越是看重的東西,往往越是成為牽制你的繩索。心要寧靜更要淡泊,淡泊才能做個真我。人之容顏在于心態(tài),心態(tài)隨和,容顏才能舒展。
【第16句】:【禪心佛語】典藏流光里最溫柔的重逢,生命中最誠懇的相遇。一個個細微的反應,溫度不會凝固。一年又一年,分分合合在季節(jié)里流轉,始終不渝。僅握彼此的手,無需刻意,無需牽絆,莫問劫緣,來去無悔。紅塵有愛,在生命中緩緩流淌。
【第17句】:古代印度人認為人生有三大目的:法、利、愛,即真理之了解、財物之蓄積、性愛之享受。佛家取“法”而會舍“利”、“愛”,因為前者永恒而后者無常。《無量壽經(jīng)》日:“愛欲榮華,不可常保。”對我們凡人來說,法、利、愛都難以割舍,但最低限度,要讓欲望受理性支配,而不是讓理性受欲望支配。
【第1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這世間唯一能讀懂生命的只有兩個字,時間。我們都在思考生活的狀態(tài),生活本身也不會依賴那個人的意志和思想,種種煩惱由此而生。生活是一張你讀不懂的臉,但是一定要相信,生活善待每一個生命。并且是一種命運的療傷,快樂的接受命運所有不同方式的饋贈,這是我們對生活最客觀的態(tài)度。
【第19句】:風敲著玻璃窗,觸及不到窗欄的紫色風鈴,窗外,纏繞著落葉的氣息,窗內,靜坐如禪,默數(shù)從指間滑落的時光,誰曾與我一起收集了陽光的味道?喜歡冬眠的女人,將心靈的記事本也裝進冬眠的背包,然后,再找一個暖暖的畫面做封面,遇見那些關于情感的花言蕊語,上演一場華美的邂逅。
【第20句】:【禪心佛語】生活中,誰都難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但不能讓壞情緒長期影響自己的生活。人生路上,注定要遭受一些挫折,但絕不能因一次失敗喪失斗志。拍拍身上的灰塵,振作疲憊的精神,別讓雨淋濕了你的靈魂。
【第21句】:不記得是從什么時候起,你不再在太多人面前,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毋庸置疑,對于非常情緒化的你來說這是一個好現(xiàn)象,或許意味著你開始真正的理解何謂節(jié)制。生活中糟心的時刻依然還有,但慢慢發(fā)覺,自己消化掉這些,所獲得的經(jīng)驗和能量要比傾訴和抱怨強大得多。從前你依賴他人,如今你相信時間和自己。
【第22句】:【禪心佛語】戒能生定,定能發(fā)慧。戒就是道德的生活。我們過修道德、守法律、守規(guī)矩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就會集中,就不會胡思亂想,就能專注于事業(yè)和家庭,堅持下來就能產(chǎn)生智慧,就能總攬大局,進一步就能把握生命的航向,不致給人生留下遺憾。
【第23句】:【禪心佛語】生活之所以常常苦惱,并不是說自己所有的太少了,而恰恰是想擁有的太多了。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欲望太盛,就會造成種種痛苦和不幸;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所以,要追求人生的幸福,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淡泊明志,于利不趨,于色不近,于失不餒,于得不驕。
【第24句】:【禪語大全】人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一個人真正意識到這個哲理,就會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于一切,因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勇敢、堅強、大度的,不是優(yōu)裕和順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于困境的打擊、挫折的逆境。
【第25句】:讓心簡單,讓心透明,讓心輕松,活著,幸福其實只是一種感覺。越聰明的人,其實越累。在乎的多,割舍就難,往往失去的也就越多;追求的苦,心事就重,往往美好的也就越少。
【第26句】:沒有放棄,怎能擁有;不守寂寞,豈見繁華。人真正的魅力,不是你給對方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對方認識你多年后,仍喜歡和你在一起。也不是你瞬間吸引了對方的目光;而是對方熟悉你以后,依然欣賞你。更不是初次見面后,就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而是歷盡滄桑后,由衷傾訴:認識你真好。
【第27句】:問:“心如何無念?”答:“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不與妄念相應,即是無念。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一般人對境的反應模式就是不斷的攀緣,內心從來沒有一刻安定。時下流行一句話:‘跟著感覺走真好’,其實,跟著感覺走就是跟著妄念走,如何從妄念的瀑流中,到達清明的岸上,才是禪定的目的?!薄嶘欖骶邮?/p>
【第28句】:【禪語人生】中國社會主義實踐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和諧發(fā)展,不僅要“存異”,而且要“求同”。只有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才能“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達到“天下同歸而殊途”。
【第29句】:【禪心佛語】第二,佛陀的居家二眾弟子——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佛陀也會給他們開演最好的佛法,“彼聞法已,依于我舍、我洲、我覆、我蔭、我趣,常以凈眼,觀察我住”。這樣的居家弟子,佛陀也會傾力而教誡,可稱之為中等之田和中等之水器(“不穿不壞但有津漏”)。
【第30句】:【佛心禪語】高僧的心里突然閃出一個奇怪的念頭,他不相信眼前這個青年能真的了卻塵緣,一心向佛。于是,高僧拿出一個早已蒙塵的銅鏡,遞給青年,說:“佛門凈地,纖塵不染。既入空門,塵緣必了。這面鏡子就象是你的心,如果能擦凈,就請你再來?!?/p>
【第31句】:一顆懂得感恩的心,其實就是莫大的幸福和人生的智慧。感恩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警覺不至于墮落。感恩這都市的污染,使我們有追求明凈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無知的花樹,使我們深刻地認清白我。
【第32句】:【禪心佛語】生活是一份恰到好處的寬恕,不必要埋怨那些故事的結局不如意,每天的忙碌是在讓生活找到一種方向,或者更加順其自然。生活里最靠得住的是內心的平淡,生活里最靠不住的是內心的固執(zhí)與盲從,或者矯情。
【第33句】:【禪心佛語】心不離佛,自然佛不離心。念念相續(xù),心佛相依,鬼神何處生。西方在我心中,我自然在西方中。念佛念心,坐禪坐心。念自性佛,坐自性禪。心佛禪三無差別。
【第34句】:有些人不了解佛法,以為有苦惱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以為佛教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的,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愈是有知識、有志節(jié),要追求宇宙真諦、探討生命奧秘之士,愈需要了解宗教——尤其是佛教。
【第35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了不起,你的優(yōu)秀,不需要任何人來證明。做一個平靜,善良的人,做一個微笑掛在嘴邊,快樂放在心上的人。歲月永遠年輕,我們慢慢老去你會發(fā)現(xiàn),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若歲月靜好,那就頤養(yǎng)身心;若時光陰暗,那就多些歷練。無須強求,最美好的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出現(xiàn)。
【第36句】:知諸眾生悉皆如幻,知諸如來悉皆如影,知諸界趣業(yè)行受生悉皆如夢,知諸世間所現(xiàn)果報如鏡中像,知諸世間諸有生起如熱時焰,知諸國土依心想住悉如變化。“四十華嚴”卷二
【第37句】:人生需要平衡,幸福需要感受,平和的心態(tài),平淡的活法,生命,有人用智慧演奏,有人用笑談面對,有人空白接受,有人無言吝嗇,一句話,一個人,面對市場,不是每句話都會改變思維的價值,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命運。
【第38句】:【禪心佛語】或許這就是靈魂的歸屬地。放低身體,放飛心靈。生活在低處,靈魂在高處。一個靈魂在高處的人,才能超然于物欲橫流的世風,真正走向崇高。安守低處,未嘗不是一種恬淡的人生。
【第39句】:【禪心佛語】金錢能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威望;金錢能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金錢能買到軀殼,但買不到靈魂;金錢能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沒必要和命運爭吵,順其自然才彼此相安。成功的路徑不止一條,不要循規(guī)蹈矩,更不要冥頑不化,此路不通,不妨換條路試一試。
【第40句】:痛苦的來源是身體和內心,對于人類來講內心的痛苦比身體的痛苦要難受,當我們開心時既是吃的不豐盛,穿的不華麗,一樣能享受生活的美好,當我們不開心時既是吃的是大餐,用的是奢侈品,卻感受不到物質給予我們的快樂,由此我們知道依賴于外界的快樂僅能起到刺激的作用,而尋覓真正的快樂只能源于內心。
【第41句】:【禪心佛語】孟德斯鳩說:人生而平等,根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沒有權利假借后天的給予對別人頤指氣使,也沒有理由為后天的際遇而自怨自艾。在人之上,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要視自己為人。
【第42句】:枯燥的日子,將心漸漸磨出了平靜,于是,學會了習慣,學會了把握。人生就是一場匆忙的路過,優(yōu)雅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一種人生閱歷。淡然并不是偽裝出來的,而是一種沉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永遠都不會老,老去的只是容顏,時間會讓一顆靈魂變得越來越動人。
【第43句】:【一日一禪語】好不可能永遠地好,壞也不能永遠地壞,都會變。主要是自己的心,想明白了想開了,就是智慧;物質的享受不是真正的享受,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表面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內心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不管面對什么事情什么現(xiàn)象,你的心永遠那么平靜,永遠那么清凈,這叫解脫。
【第44句】: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便預示著承受,承受坎坷,承受磨難,承受開心,承受不幸。面對遭遇與折磨,我們總是習慣性地選擇抱怨,總感覺上天是如此不公平,而走過滄桑,回過頭,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種承受,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歷練,何嘗不是一種生命厚度的累積呢?
【第45句】:【禪心佛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堅強都是真實的,也不是所有的微笑都是真誠的。許多的時候我們不想堅強,但不得不堅強,我們不愿微笑,但又不得不微笑。人生就是這樣,有時行為是心靈真實的體現(xiàn),有時卻不是,不是所有的陰天都會下雨,也不是每次的傷心都會流淚。人生總有無奈,總有偽善,這就是生活。
【第46句】:【奉行十善】一、不殺生而行放生、救生、護生。不偷盜而行施舍。不邪淫而修梵(清凈)行。不妄言而說老實話。不綺語而說質直語。不兩舌而說調解語。不惡口而說柔軟語。不貪而修不凈觀。不嗔而修慈悲觀。不癡而修因緣觀。行十善,遠離五欲六塵,做個清凈佛弟子。
【第47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苦難往往是促使我們成長的重要途徑,事實上,我們每一個目標的實現(xiàn),就得經(jīng)歷一定的磨煉,不經(jīng)歷一定的磨煉,就像行走在又干又硬的地面,是不會留下痕跡的。畢竟,雨后的花朵才更嬌艷。
【第48句】:一個人能送給愛人的最好的禮物,是時間??傆幸惶欤銜錾夏莻€人,陪你看每一次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tài)度。珍惜身邊的幸福,磨難和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可以決定生命的質量,不能夠改變世界,可以改變態(tài)度。
【第49句】:細沙含一方世界,野花藏一座天堂旦我們懂得放慢腳步,為自己尋找安靜心空,就可以在遭遇困難時仍擁有幸福的感覺,也可以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
【第50句】:【禪心佛語】所有把對方當成敵人的想法,都是想象出來的。用佛教徒的話來說,這樣一種現(xiàn)象是假的,捏造出來的,和那些天生就有的東西剛好相反。一個念頭跑出來,我們就把它當成是真的,認為它非常重要,根據(jù)它來設計一整套計劃,然后去執(zhí)行這個計劃,一點也不在乎對其他眾生所造成的痛苦。
【第51句】:【禪語人生】一個剛踏入社會的青年人閱歷雖然很短淺,但是所受各種社會不良習慣的感染也比較少;一個飽經(jīng)事故而閱歷很廣的人,各種惡習也隨著增加。所以一個有修養(yǎng)的君子,與其講究做事的圓滑,倒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點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第52句】:【佛心禪語】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貪。小恩小惠攢多了就是一個大窟窿。只要接受就一定要找機會回報,行下春風望夏雨,付出就是為了收獲。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種子與果實的關系。千萬別讓天真給害了,記?。喝松鐟颍荚趯ふ依娴钠胶?,只有平衡的游戲才有可能玩下去。
【第53句】:【禪心佛語】所學的法要精勤地在自己心上修。法如藥,不是背藥方,而是要服藥。一個個法要聽受之后,先以思維決定它的涵義,之后納入在自心上使自心修成這樣的功德。譬如:學知足,就精勤地修出知足的功德;學遠離,又精勤地成就遠離的功德。要在山間或空澤中,或樹下,或安靜地在靜室里修,這是為遠離散亂的緣故。
【第54句】:【禪心佛語】塵世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前者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就把一切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好在這年齡還有一定的資本得以卷土重來;至于后者可說是世間最苦,如果把這時還有這樣的情愫,一定要像清除灰塵般,把它從心屋里掃出去。
【第55句】:【禪心佛語】命運不是放棄,而是努力。命運不是運氣,而是選擇。命運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運不是名詞,而是動詞。要改變命運,先改變觀念。
【第56句】:【一日一禪文案集錦】人生苦短,別去趕時間。時間的快過,也令人的生命快過,多可惜。人生總有許多事情要做,永遠也做不完的。因此,要為自己的生命留點空閑,留點時間,留點空間,留點過程。過程,及享受過程,本身就是要做的最重要的最大的事。
【第57句】:如果內心不夠堅強,沒有堅定的毅力,那么再小的違緣也會阻礙你,再小的困境也傷害你。所以大家要增長自己的信心,強化自己的毅力,自信起來,堅定起來。
【第58句】:【禪心佛語】貪瞋癡三毒,比鴉片煙、比酗酒、比最毒的砒霜都厲害。因為這些毒,是毒人有形的東西,譬如毒人身體;而貪瞋癡這三毒,是毒我們每一個人的法身慧命,所以這是最障道的。
【第59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憂郁、生氣、憤怒、迷茫、悲傷、苦悶等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質量,擠走了我們許多的快樂和輕松。我們因為錯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嫁禍給別人而導致的對別人的傷害,最后是又加深了自己的痛苦,因為任何一次在傷害他人的同時也一定會傷到自己。學會愛護自己的心情,讓心溫和。
【第60句】:【禪意人生】【第1句】:快樂,不在繁華熱鬧中,而在內心的寧靜里【第2句】:煩惱,不在謹言慎行中,而在人我的是非里【第3句】:大道,不在花團錦簇中,而在平凡的追求里【第4句】:志向,不在西風戰(zhàn)馬中,而在平生的格局里【第5句】:境界,不在詩情畫意中,而在平常的心態(tài)里;【第6句】:胸襟,不在奇山大水中,而在平和的智慧里。
【第61句】:往生正因者,了知自心本自具足,自心實相,即是西方常寂光真凈土;自心般若,即是西方常寂光彌陀;念自心具足之彌陀寶號,熏發(fā)自心具足之極樂西方。今日修持如是因,臨終決得如是果。仗自心之愿山,投彌陀之愿海,愿愿交契,事理圓成。。斯乃禪凈雙修之正軌也。(清)錢伊庵《宗范》卷下
【第62句】:無賒不成店,無謊不成媒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真正勇敢的人,應當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難堪的侮辱。規(guī)矩藏胸切忌愛財非愛志,標桿在手須知量己再量人。好人多自苦中來莫圖安逸,諸事每從忙里錯務請從容。
【第63句】:佛教微博經(jīng)典:人無所舍,必無所成。心無所依,必無所獲。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走,自己的心還須自己去度。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棄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能怨恨嫉妒的是自己,能智慧溫暖的還是自己。心中有岸,才會有渡口,心有所持,才能行之安然。
【第64句】:或崇山峻嶺,或碧波雅境,旅程總在旅行者的眺望中前延。注視明天,期待新鮮。從今天望去為什么明天不透明?因為明天還會有太多的說不定。要避開誘惑和陷阱,就得練就雄鷹般的眼睛。方向要調整,是非須明辨,意志常磨礪,持續(xù)向前進。我們是人生路上的旅行者,要看到沿途最美的風景!
【第65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出門在外,不管別人給你熱臉還是冷臉,都沒關系。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背景、而非本身。朋友之間,不論是熱臉還是冷臉,也都沒關系。真正的交情,交的是內心而非臉色。不必過于在意人與人之間一些表面的情緒。摯交之人不需要、泛交之人用不著?!扒榫w”這東西,你不在乎,它就傷不到你。
【第66句】:人的一生中,最后剩下,做自己真正想做之事的時間往往極少。大部分的光陰,我們其實都在被他人意志所挾持,自以為是應付生活之所需,做他人嫁衣而犧牲自己時間,茫然若喪家之犬,追勞累而丟棄享用——所以,每天多爭取屬于自己的自得其樂,也就是實際的人生意義了。
【第67句】:【佛心禪語】?一個幼稚的人,常常會覺得應該抱怨的人越來越多,因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艱難與不容易。一個成熟的人,往往會發(fā)覺能夠責怪的人越來越少,因為他知道人人都有難處或局限。我們都不是天使,都沒有翅膀,只能生活在世俗的煙火中,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日子。
【第68句】:【佛心禪語悟人生】內心慈悲,會讓你的人性放射出佛的光輝,令人間溫暖無比;內心平常,會讓你甘于淡泊,隨遇而安;內心清凈,會讓你心平如鏡,神清氣爽;內心自由,會讓你得大自在,處處無礙;內心自然,會讓你,道通天地,有形外,回到生命本源,獲得最美的安頓。其實,只要一顆平常心,就都可以做到了。
【第69句】:看過花開花謝,覽過潮漲潮汐,走過高高低低,經(jīng)過起起落落,當所有的經(jīng)歷,有一天都變成了回憶,一聲懂得,便是留在歲月中最深的情意。
【第70句】:【禪心佛語】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錢沒了,生命還在,一切都可以重來;愛走了,還有下一場花開,既然來到世上就不做懦夫;好好活一場,風雨不在乎。人——沒有任何理由沉淪不起。
【第71句】:【靜心的禪語】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和建筑師。要想有所作為,就不能等待幸運降臨。世界上什么事都可以發(fā)生,就是不會發(fā)生不勞而獲的事。好的計劃會左右運氣,甚至能成功地創(chuàng)造運氣。要想讓自己好運連連,就必須要精心策劃運氣。設計運氣,就是設計人生。所以,以其等待運氣來敲門,不如主動出門去找他。
【第72句】:【禪心佛語】積累陰德要積得深廣,才能受用,才有力量轉變命運。不積陰德,我們就會隨著過去世所造的業(yè)力流轉,這就是被命運限制住了。廣積陰德最好,因偽遺留書本給兒孫,兒孫未必能讀。留財富給子孫,常反而害了他們,使他們好吃懶做。
【第73句】:【禪心佛語】德是從哪里培養(yǎng)出來的?忍之為德啊。佛告訴我們:“忍辱第一道,佛說無為最。”不是我們沒有力量,而是我們懂得了佛法,然后去慈悲、憐憫那些給自己制造違緣的人,去感恩給自己制造違緣的人,因為他們訓練了我們這顆心。
【第74句】:大凡諸佛菩薩進修之門,有正有助,有實有權。理事齊修,戒乘并急,悲智雙運,內外相資。若定立一宗,是魔王之種;或亡泯一切,成己見之愚。(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上
【第75句】:【禪心佛語】另外,打坐也可以改變不良脾氣,解決生理上的一些問題。譬如,八成的抑郁癥患者,會有自殺傾向。絕大多數(shù)的抑郁癥,并不是吃不飽、穿不暖造成的,而是心理問題造成的。
【第76句】:【禪語人生】遺憾可以彰顯出悲壯之情,而悲壯又給后人留下一種永恒的力量,也許生活帶走了太多東西,可是卻留下片片真情。有過遺憾的人,必定是感覺到深切的痛苦的人,這樣的人也必定真正的活過,付出過最真的心,用自己的行動演繹過至真至純的情感,令人心動和感慨。
【第77句】:發(fā)怒,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煩惱,是用自己的過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無奈的往事摧殘自己;憂慮,是用虛擬的風險驚嚇自己;孤獨,是用自制的牢房禁錮自己;自卑,是用別人的長處抵毀自己。摒棄這些,你就會輕松許多!
【第78句】:【禪心佛語】生活不是去苛求別人,也不是苛求自己,它是對自我的一種改變和調整,對生活具有一種陽光積極的信心與力量,有時候需要忍辱負重,有時候需要善意釋懷。生活里沒有太多的假設,它需要一種自我的堅強和拯救或者是努力和爭取,故事可以紛紛擾擾,心地必須清澈見底。
【第79句】:恒榮法師: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面對困惑和悲傷,內心如何感受,內心如何覺醒,去平和那些內在的浮躁,剔除那些自我的固執(zhí),不必要徘徊在那些悲情的負面情緒里,用自己的內心光明,活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句話這么說,自己的時光自己雕刻。
【第80句】:人生短短幾十年,當你覺得有事想不通時,那么就請告訴自己,你只是走錯路而已,退出來換條路就好了。當你覺得不公平時,請告訴自己,正因世上有各種不公平,才會讓你變強。真有什么過不去的了,那退一步就好。
【第81句】:若有見言:有我、有此世、有他世,有常有恒不變易,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復有見:非此我、非此我所、非當來我、非當來我所,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峨s阿含經(jīng)》卷六,第129經(jīng)佛言
【第82句】:【佛心禪語】越祗國國王屯真陀羅供養(yǎng)佛。請佛漱口,佛將水吐在地上,水立即化成寶池,周同二百里用七寶莊嚴,光明燦爛。池中有八功德水,水底滿是七寶之沙,八種蓮花大如車輪,五顏六色,香氣芬芳濃郁,遍布四方。眾人看到如此奇妙的寶池,歡喜贊嘆佛陀功德無量。佛陀于是方便說法,為眾生增添無上福德。
【第83句】:【禪心佛語】稽首本然凈心地,無盡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寶雨寶云無數(shù)種,為祥為瑞遍莊嚴。天人問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薩至。三世如來同贊嘆,十方菩薩共皈依。我今宿植善因緣,稱揚地藏真功德。
【第84句】:【心靈禪語】看人間,寬寬的是路,窄窄的卻是心,人世間最多的遺憾是缺少那顆包容的心,人間多少錯,最錯是執(zhí)著,人生多少失誤,悲催還是耽誤,風雨來去,花開易落,人間走過,不要錯過。錯到盡頭還是回頭,苦海無邊,及早回頭,寬容不會錯,快樂又活過。
【第85句】:修身,不但能做到不殺生、不偷盜和不邪淫,還要做到愛護生命、布施財物和持守凈戒;修口,不但能做到不妄語、不惡口、不挑撥離間和不綺語,還要做到言談忠實、談吐文雅、勸人和睦和言必及義;修意,不但能做到不嗔恚、不貪欲和不邪見,還要做到修持慈悲、保持少欲知足和樹立正知正見。
【第86句】:【佛心禪語】寂天菩薩說:一個人做了享福百年的夢后醒來,另一個人做了瞬間享福的夢后醒來,他們都無法重復夢中所享的福,長壽還是短命,臨死時都如同這兩種夢一樣,生前的榮華富貴都成了泡影,就算你生前獲得了許多財富,并且得以長久的享受,但當你死去時,如同被盜賊洗劫一空一樣,光著身子、空著手走向來生。
【第87句】: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第88句】:【佛心禪語】不要用健康去換去金錢。因為一個人這生可以用的錢是一個定數(shù);當你以健康的身體拼命賺錢,等到老了健康沒有了,錢也不值了。后悔來不及了。
【第89句】:【禪心佛語】佛教重視倫理,著眼于人倫互動的過程對人心性的培養(yǎng)、智慧的啟迪。人倫關系是修行的道場、生命教育的學校,其目的是成就心靈的圓滿、博大、清凈、光明,而非面子上的和諧。
【第90句】:【佛家關于善良的禪語】有翅膀就該去飛翔,有夢想就要去追逐。一個人可以一無所有,卻不能沒有夢;可以一次次跌倒,卻不能一蹶不振。能夠傲視風雨的人,必是生命的強者。
【第91句】:【禪心佛語】佛法僅僅聽聞還是不夠的,如果沒有實修禪定,就不會獲得清凈智慧,無法斷除有漏?!栋㈦y入胎經(jīng)》中說:”若無入定者,則無清凈慧,不能斷有漏,應當精進行?!睂ò痛髱熞苍f:同時聞思修佛法是不會錯的。所以實修實證非常重要,聞思的當下精進實修是達波噶舉傳承的特色。
【第92句】:【禪心佛語】對于還未失去的,就該學會珍惜了,畢竟回憶只是對失去的一種安慰,不要忽視身邊看似平凡的擁有,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懷念。人生最長久的收獲,其實就是珍惜。
【第93句】:【禪心佛語】生活的質量,在于自己的心態(tài)和選擇一份溫和的心態(tài),讓生活更平和、積極、安穩(wěn),那些帶有自我主觀的選擇,往往收獲生命的負面答案,甚至誤讀了生活,增添了生活的辛酸和計較。客觀對待生活,生活從來沒有強人所難,用一份心地的寬闊和智慧,接受那些生命的感動,觸動。
【第94句】:【禪心佛語】菩薩為大施主,一切財物,等施眾生而無悔。不望果報,不求名譬,不求生勝處,不求利養(yǎng),但欲救護一切眾生,欲攝取饒益眾生,欲學諸佛本行,欲受持諸佛本行,欲顯現(xiàn)諸佛本行;欲使一切,離苦得樂。
【第95句】:早安,夜晚的精靈;早安,晨間的歌者!你們沉睡或者醒來,在夢中還是路上,都一樣受到光明的眷顧。朝暉熱愛你們的思想,晨風眷戀你們的身影,因為你們天空沒有憂郁,大地不再寂寞。
【第96句】:【禪心佛語】誒。這個是菩薩示現(xiàn)來考試的,我必須通過這個惡因緣來增長我止觀的力量、來增長我忍辱的功夫。忍辱的功夫不是在順境完成的,忍力是從逆境的觀照當中,點點滴滴的,不斷的調整自己,失敗了不放棄,不斷的調整,慢慢、慢慢,你的忍力才會培養(yǎng)出來,是從逆境中培養(yǎng)。
【第97句】:【一日一禪文案】是不是常常被環(huán)境、被人所影響?是不是常常為了小事生氣,不放過自己?懂得以智慧、慈悲來處理問題,心里就不會經(jīng)常打結,心能清明自在,不管處身在任何的狀況中,都可以保持平靜、穩(wěn)定、自主、自在的心境。心里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
【第98句】:【禪心佛語】當我們的內心狀況非常糟糕的時候,比如:與家人或朋友吵架、被別人侮辱時,立即停下來看看:到底誰在不開心,不高興者究竟是什么?其答案也許會改變我們的人生。
【第99句】:問:“佛性與煩惱俱不俱?”答:“俱雖然俱,生滅有來去,佛性無來去,以佛性常故,由如虛空。以是無來去故,三世無有不生滅法。”——《荷澤神會禪師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