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的統稱,是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跡(通用6篇),歡迎品鑒!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跡1
楊根思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受到地主的剝削和壓迫,心中對舊社會充滿仇恨,得知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人民的隊伍,就下定決心跟黨走。入伍后,他把這種信念轉化為苦練軍事本領的動力,堅信只要時刻遵守黨的決議、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他隨部隊轉戰南北,不畏艱難困苦,先后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禮,初次參加即手持長矛繳到了槍,顯出智勇雙全的才干;楊根思曾創造了用炸藥包俘虜國民黨軍一個排的驚人戰績,被授予華東一級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楊根思這位新四軍老戰士、參加過淮海戰役等大小數十次戰役戰斗、多次榮獲戰功的著名的戰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咸鏡南道美軍戰斗中,時任志愿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長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圍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29日,號稱“王牌”軍的美軍陸戰第1師開始向小高嶺進攻,猛烈的炮火將大部工事摧毀。
他帶領全排迅速搶修工事,做好戰斗準備,待美軍靠近到只有30米時,帶領全排突然射擊,迅猛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進攻。接著,美軍組織兩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再次發起進攻,他指揮戰士奮勇沖入敵群,用刺刀、槍托、鐵鍬展開拼殺。激戰中,又一批美軍涌上山頂,他親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擊,指揮第8班從山腰插向敵后,再次將美軍擊退。
美軍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亂炸,隨后發起集團沖鋒。他率領全排頑強抗擊,以“人在陣地在”的英雄氣概,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在堅守小高嶺戰斗中,楊根思率領三排打退美軍8次進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時,他投完手榴彈,射出最后一顆子彈,一把拉著了導火索,導火索“哧哧”地冒著煙,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年僅28歲。朝鮮政府在長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楊根思英雄紀念碑。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題詞贊譽他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志愿軍的模范指揮員”。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跡2
羅盛教,湖南省新化縣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里,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任志愿軍47軍第141偵察隊文書。他高舉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鮮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軍,迎接戰火的洗禮。當年,他參加了陣地防御作戰。
8月的一天,羅盛教與炊事班的同志到陣地送飯回來,美軍發射的炮彈越過頭頂,落在南映里和平村莊的土地上,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炮聲過后,羅盛教聽到遠處傳來孩子的哭聲。他冒著美軍飛機的掃射轟炸,翻越一座山循哭聲而去,在一個防空洞旁邊,發現一個小孩子,正撲在一名婦女的胸脯上,邊哭邊叫著“阿媽妮”。那個孩子的身上、臉上、手上沾滿了鮮紅的血。母親手里緊緊握住小鋤把,背上的嬰兒已經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羅盛教有生以來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慘的景象,他臉色鐵青,緊握拳頭。此時,美軍扔下的炮彈還在爆炸。他不顧一切,把孩子抱起來,交給附近的一位朝鮮老大爺。爾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鮮母親和她的孩子。晚上,羅盛教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夜已經很深了,他打開手電筒,翻開日記本,寫了一首詩。詩中寫道:當我被侵略者的子彈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體面前停留,應當繼續前進,為千萬朝鮮人民和犧牲的同志報仇&
1952年1月,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風雪彌漫,氣溫降到零下2攝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鮮少年崔瑩在櫟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壓破冰層,掉進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間就沒了頂。剛剛投彈訓練歸來的羅盛教見此情景,像接到戰斗命令,毫不猶豫地沖上去。他邊跑邊脫掉棉衣,縱身跳進冰洞,潛入水底尋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羅盛教一連兩次沉入水底,摸到崔瑩,幾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層太薄,崔瑩無法爬上去,又塌進冰水中。羅盛教第三次潛入水底摸住崔瑩,雙腳蹬著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點力氣,用頭將崔瑩頂出水面,戰友趕來協助救出。崔瑩得救了,羅盛教卻被沖到遠處的冰層下,再也沒有出來。
羅盛教冰下救崔瑩的消息傳出后,石田里20多戶群眾像失去親人一樣痛哭不已,他們用朝鮮人民最隆重的葬禮安葬了羅盛教。勞動黨里委員長指著冰封的櫟沼河,聲音顫抖地說:“在這條河里,志愿軍為救我們的一個孩子獻出最寶貴的生命;也在這條河里,美國侵略者用我們親人的鮮血染紅了河水。鄉親們,讓我們世世代代都記住羅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給羅盛教追記特等功,追授“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愛民模范”稱號。同年4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追授他為“模范青年團員”。1953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一級戰士榮譽勛章。朝鮮政府和人民為了永遠紀念羅盛教,將石田里改名為“羅盛教村”,將櫟沼河改名為“羅盛教河”,將安葬烈士的佛體洞山改名為“羅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羅盛教亭”和羅盛教紀念碑,碑上刻著金日成首相的親筆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跡3
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2軍第34師第100團第2連班長伍先華,在抗美援朝戰爭戰術性反擊戰中,緊急時刻,肩扛炸藥包,沖進敵坑道、拉響導火索,為隊伍前進開辟了路。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伍先華,1927年生,四川省遂寧縣人,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8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鞏固陣地作戰及戰術性反擊戰。
1952年秋,志愿軍發起了戰術性反擊戰。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擊戰中,伍先華所在的第3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務。伍先華領受任務后,帶領全班戰士連夜出發,察看敵軍各個火力點的位置,記熟了進攻的道路和目標,根據敵軍地堡的大小,捆了許多個不同型號的炸藥包,等待出擊的命令。
9月29日17時,激烈的戰斗打響了。隨著炮火的延伸,伍先華率領戰士迅速占領了敵軍720高地,控制了制高點,爾后直擊凹地。他們剛沖到半途,半截坑道噴出的火舌,向凹地和74號陣地飛來。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鎖住了,急雨似的子彈、手榴彈從坑道附近的4個地堡里射出來。伍先華命令戰士羅亞全把敵軍地堡炸掉。羅亞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敵軍從坑道鉆出來,向720高地反擊。伍先華率戰士用自動步槍、手榴彈打退一股又一股沖上來的敵軍,守住了陣地。
戰斗在激烈地進行著。這時,3班只剩下伍先華和兩名戰士了。可敵軍從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彈,死死封住志愿軍突擊隊伍沖鋒的道路。伍先華立即命令羅亞全:"你去爆破地堡,我掩護。"羅亞全抱起炸藥包,向敵軍地堡的右側爬去。敵軍的兩道火舌,立即對準了羅亞全。此時,伍先華猛烈地向敵軍地堡開火,把兩道火舌吸引過來。伏在地上的羅亞全借機爬到敵軍地堡群前,隨著兩聲巨響,地堡升起了濃煙烈火。
伴隨著敵軍地堡的爆破聲,志愿軍突擊隊伍發起沖鋒,滿山遍野響起了喊殺聲。此時,半截坑道敵軍的重機槍又掃射過來,成了突擊隊伍前進路上的大障礙。伍先華抱起一捆10公斤重的大炸藥包,躍身沖進火網,向半截坑道口沖去。突然一串曳光彈掃來,伍先華負了重傷,但他亳不猶豫地拖著負傷的身子,忍著劇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幾米時,一躍而起,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扛著炸藥包,奮不顧身地沖進敵坑道,在敵軍群里拉響了導火索。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半截坑道崩潰了,炸死敵軍40多人。突擊隊伍乘機發起沖鋒,攻占陣地,全殲守敵1個加強連。伍先華壯烈犧牲了。
1952年11月2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為伍先華追記特等功,追授“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伍先華所在隊伍黨委追授他為“模范共產黨員”。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跡4
戰斗英雄黃繼光的連長萬福來,在上甘嶺那場戰斗中身負重傷,下巴被美軍的炮彈片給掀掉了,當場昏死過去,被抬下山去。部隊領導以為他陣亡,給他記了功,還給他家里發了烈屬證。
萬福來醒來時,已躺在哈爾濱的阿城醫院,和部隊失去聯系。1952年12月下旬的一天,同病室一位姓王的干事拿來12月21日的《人民日報》說:看!前線又出了一位英雄黃繼光,為了戰斗的勝利,他舍身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說著,他給萬福來讀了這篇新華社通訊《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黃繼光》。通訊的結尾寫道:黃繼光被授予二級英雄榮譽稱號。
“黃繼光的事跡遠比這感人得多!”聽王干事念完報道,萬福來有些遺憾地說。“我是6連連長,黃繼光是我的兵,當時是我在戰場上臨時任命他為6班長的。我最了解他,我親眼目睹了他犧牲的悲壯場面……”最后,由萬福來口述、王干事筆錄的一份關于黃繼光的事跡材料上報到領導機關。1953年6月1日,志愿軍第三兵團發布命令,二級英雄黃繼光改授特級英雄稱號。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跡5
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2軍第35師第104團第4連第3排副排長楊春增,在抗美援朝戰爭鞏固陣地作戰中,緊急關頭,奮勇沖入敵群,拉響手雷,與30多名敵人同歸于盡,壯烈犧牲。1953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楊春增,1929年生,河北省沙河縣人。1945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某部機要科通信員,參加了淮海戰役和向西南大進軍戰役。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陣地防御作戰和鞏固陣地作戰。
1952年8月5日晚,志愿軍第35師第104團第4連,向守衛在江原道金城座首洞東南無名高地的南朝鮮軍首都師第26團第11連發起進攻,在強大炮火支援下,第4連第1排和第8班迅速突破南朝鮮軍防線,攻占514高地,全殲守軍1個排,此后,敵軍不斷進行反撲。次日拂曉,第1排撤出戰斗,楊春增奉命率第9班及衛生員、電話員等8人,堅守541高地。為鞏固陣地,他指揮戰士們冒著敵軍炮火槍修工事,準備打擊南朝鮮軍的反撲。他對大家說:"同志們,這個陣地是咱們奪下來的,決不能丟掉,不讓一個活著的敵人爬上來"。天剛亮,南朝鮮軍開始打炮了,炮彈越來越密,陣地上土石亂飛。炮火稍停后,南朝鮮軍三五成群地往上爬。楊春增對大家說:"敵人少了,用手榴彈打,來的多了再打爆破筒和手雷。"南朝鮮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反撲,都被打退了,但還是不甘心,又發起了集團沖鋒。楊春增目堵南朝鮮軍爬上狹窄的山梁,立即讓衛生員發信號給炮兵,讓其開炮,楊春增率隊從早激戰到下午3時,打退數倍于已的南朝鮮軍的14次反撲,斃傷其200多人。
激戰到6日黃昏,陣地上只有楊春增和衛生員兩個人了,手雷也只剩下一顆了。這時百余名南朝鮮軍又蜂擁而至。在這緊急關頭,楊春增對衛生員說:"你快到那邊去找點彈藥來。"衛生員走后,他抱起最后一顆反坦克手雷,奮勇沖入敵群,拉開雷管。當衛生員找到兩顆手榴彈轉來,喊著"排副,我支援你來了"的時候,只聽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卷起濃厚的煙柱,楊春增與30多名南朝鮮軍同歸于盡了。陣地保住了,楊春增壯烈犧牲了。在楊春增英勇獻身精神的激勵下,第4連與敵反復爭奪4天,打退敵軍近30次反撲,斃傷俘敵600余人,榮立集體一功。
1952年11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追授“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中國共產黨某部委員會追授他“中國共產黨模范黨員”。1953年10月,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來到楊春增生前所在排進行慰問,并將一面書有“戰功卓著”的錦旗贈與楊春增排,以表達對英雄楊春增和楊春增排的崇敬之情。
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跡6
抗美援朝英雄羅盛教
羅盛教,湖南省新化縣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里,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任志愿軍47軍第141偵察隊文書。他高舉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鮮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軍,迎接戰火的洗禮。當年,他參加了陣地防御作戰。
8月的一天,羅盛教與炊事班的同志到陣地送飯回來,美軍發射的炮彈越過頭頂,落在南映里和平村莊的土地上,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炮聲過后,羅盛教聽到遠處傳來孩子的哭聲。他冒著美軍飛機的掃射轟炸,翻越一座山循哭聲而去,在一個防空洞旁邊,發現一個小孩子,正撲在一名婦女的胸脯上,邊哭邊叫著“阿媽妮”。那個孩子的身上、臉上、手上沾滿了鮮紅的血。母親手里緊緊握住小鋤把,背上的嬰兒已經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羅盛教有生以來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慘的景象,他臉色鐵青,緊握拳頭。此時,美軍扔下的炮彈還在爆炸。他不顧一切,把孩子抱起來,交給附近的一位朝鮮老大爺。爾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鮮母親和她的孩子。晚上,羅盛教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夜已經很深了,他打開手電筒,翻開日記本,寫了一首詩。詩中寫道:當我被侵略者的子彈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體面前停留,應當繼續前進,為千萬朝鮮人民和犧牲的同志報仇……
1952年1月,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風雪彌漫,氣溫降到零下2攝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鮮少年崔瑩在櫟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壓破冰層,掉進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間就沒了頂。剛剛投彈訓練歸來的羅盛教見此情景,像接到戰斗命令,毫不猶豫地沖上去。他邊跑邊脫掉棉衣,縱身跳進冰洞,潛入水底尋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羅盛教一連兩次沉入水底,摸到崔瑩,幾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層太薄,崔瑩無法爬上去,又塌進冰水中。羅盛教第三次潛入水底摸住崔瑩,雙腳蹬著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點力氣,用頭將崔瑩頂出水面,戰友趕來協助救出。崔瑩得救了,羅盛教卻被沖到遠處的冰層下,再也沒有出來。
羅盛教冰下救崔瑩的消息傳出后,石田里20多戶群眾像失去親人一樣痛哭不已,他們用朝鮮人民最隆重的葬禮安葬了羅盛教。勞動黨里委員長指著冰封的櫟沼河,聲音顫抖地說:“在這條河里,志愿軍為救我們的一個孩子獻出最寶貴的生命;也在這條河里,美國侵略者用我們親人的鮮血染紅了河水。鄉親們,讓我們世世代代都記住羅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給羅盛教追記特等功,追授“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愛民模范”稱號。同年4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追授他為“模范青年團員”。1953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一級戰士榮譽勛章。朝鮮政府和人民為了永遠紀念羅盛教,將石田里改名為“羅盛教村”,將櫟沼河改名為“羅盛教河”,將安葬烈士的佛體洞山改名為“羅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羅盛教亭”和羅盛教紀念碑,碑上刻著金日成首相的親筆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
抗美援朝獨膽英雄呂松山
呂松山同志是山東牟平縣人,原先是一個油脂工廠的技術工人。美國帝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朝鮮戰爭以后,他便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部隊,在一個戰斗連隊里,當了一個名符其實的“戰斗小組長”,這是他感到最光榮的一個稱號!
云山外圍西南十多華里的地方,四周都是逐漸高大的山巔,中間有一塊五六華里的開闊地,開闊地的中央,是一條橫貫南北的通敵公路,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從西南的邊緣,通過開闊地,向東流不到一華里的河床上,有一座橋梁,這就是公路與橋梁交叉的地方。在這個交叉點的西南開闊地的地區里,有兩三百個美國兵,沿著公路的兩側,構筑著工事,在主要工事的出進口,還用坦克在那里作擋箭牌,公路上停著三三兩兩的汽車后面,拖著長長的炮身。白天里,飛機在天空上來回掩護。
十月二十一日快接近黃昏的時候,幾天來戰云彌漫,槍聲不絕的戰地上,呈現一片沉寂。
“碰!”一聲響,一顆流星似的火光,從地面飛舞到空中,又指向一個地方。這就是一部分人的眼睛和耳朵所盼待已久的響聲和光亮——攻擊信號。
隨著火光而起的炮火,從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樣的飛向敵人的陣地上。美國兵現在都像失掉靈魂一樣!有的伏在地上,頭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鉆到汽車輪子下,有的爬進工事去,頭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顧,這真是一幅難以形容的狼狽相。
從遠處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里,有十多個身手敏捷的戰士,在炮火的掩護下,通過了敵人機槍的封鎖線,很快地便接近到開闊地邊緣的河沿里。這就是攻擊部隊最先頭的一個突擊班。班前頭的第一名,便是突擊班里第一戰斗小組長呂松山同志。這個班的任務,是要直接攻擊敵人中心公路旁的一個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敵人心臟一樣,然后兄弟部隊再把整個地區的敵人分割消滅。這個任務是艱巨的,因為突入敵人心腹時,是會受到敵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壓的,不但補給有困難,傷亡也會大。可是,這些問題,他們無暇考慮,突擊班在班長的指揮和呂松山同志的領導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離橋梁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這正是距攻擊目標最捷徑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呂松山同志沒有絲毫猶豫地爬上了河床,一邊鼓勵著:“同志們!立功的時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動和鼓勵下,便一起翻身跳上開闊地,向敵人展開決定性的攻擊!這時候,給自己掩護的炮火,和敵人從各方面打來的槍彈,在開闊地上冒起一陣陣的灰塵和煙霧。突擊班的戰士們,冒著彈雨,穿過塵煙,在戰斗中前進,從死尸遍野的敵人身上補充彈藥!
英雄們有了槍彈,好比老虎長了翅膀!敵人的槍彈,那能擋得住他們的前進!在前進中一個兩個……五個同志都躺下了,負傷了,可是他們知道:這是敵人的垂死掙扎!愈接近敵人,勝利便愈有把握。一聲:“前進!”敵人的核心工事,就擺在英雄們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里一個敵人也沒有,只有一輛遍體鱗傷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門口,地面上看不出一點異樣,也找不到一個敵人逃跑的蹤影,只有路旁一輛蓋著帳篷的汽車上,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班長走向汽車,想搜查一下。其余三個人正搜索著工事的周圍,“拍拍拍……”一陣沖鋒槍響,吱吱吱……響的子彈便飛到汽車上,班長的肩頭負傷了,呂松山同志端起沖鋒槍,“拍拍拍……”來不及瞄準便給敵人一陣威嚇的射擊!果然,不過十多公尺在公路那邊的兩個敵人,頭縮到地里面去了。呂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敵人抬頭,他便搶上前去,接連一陣痛擊!這兩個敵人倒下了。呂松山同志一見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發忙,滿頭只冒汗!
原來他面前是一個十多公尺長方的一個工事——休息掩體,從地平面掘下兩公尺多深,上面蓋著帳篷,和薄薄的一層土,偽裝得同地面一樣。這兩個***的敵人,正在這個工事的進出口,洞里面滿是美國兵,“哇!哇!”的叫。呂松山眼瞅自己彈夾的子彈快打光,如果射擊中斷了,說不定敵人就會往外沖,他急忙把開關撥到點發上,右手端槍一發一發的作點放封鎖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彈,用牙咬開彈蓋,又咬住拉火圈,這樣齒手合作的把手榴彈投進洞口去。轟的一聲,只炸得敵人亂叫喚。趁著手榴彈爆炸的一剎那,又迅速換上了新彈夾,一陣槍響連著的便是一聲手榴彈。沒有間斷的一顆兩顆……他身上的四顆手榴彈投完了,工事里面的敵人還在亂咕嚕!這時候他只有最后喊:“快掩護!快掩護!”
可是,在公路那邊的兩個戰友,正在應付幾個敵人的反擊,根本無法分身,只有肩頭負傷的班長爬起來依托在汽車頭上,一槍一槍的向洞口射擊,替他掩護,助威!他在瞬間,從敵人死尸上,找到了四顆手榴彈,他照樣地一陣槍一陣彈的投到第七顆手榴彈,在帳篷縫的遠處,伸出來一條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記號。呂松山同志右手端著滿匣子彈的沖鋒槍,左手拿著手榴彈,用大拇指頂起拉火圈,作好了應變的準備后,才停止了射擊招呼著:“歐開!歐開!頂好!頂好!”幾聲招呼后,敵人很有經驗地把槍托朝上從帳篷縫里一根兩根……數十根槍都丟到工事外,接著舉起雙手一個兩個……三十幾個同一姿勢的美國兵魚貫地走到洞外,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后還有幾個特別膽小的怕死鬼,眼見一顆揭開彈蓋的手榴彈在他手上揮動,嚇得吞吞吐吐,抖抖擻擻的不敢走出洞外。這時候,呂松山太興奮了,他站了起來,用手去招喚他們,猛不防,“嘶!”的一聲,從旁的陣地上飛來一顆子彈,正打中呂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頓時汗如雨下,他鎮靜地堅持著:“歐開!歐開!頂好!頂好!”一直把最后幾個美國兵叫出來,交給跟上來的兄弟部隊后,他已經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過來,四圍的槍聲響得很利害,他知道這是兄弟部隊在最后地殲滅敵人,他好容易掙扎了起來,離開火線,由戰地的救護同志們把他抬下來。
上一篇:做文案優選佛心禪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