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圣經文案】306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羅8:32)
【第2句】:【佛心禪語】自性空寂本無體,若言有體萬物是。萬物本體來,必歸本體去。六根降伏六塵空,也無煩惱無菩提。
【第3句】:真理是洞徹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眾生,是不分冤親、不分種族、不分國界,落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第4句】:有人常常埋怨自己長得不漂亮、沒有人緣,其實人緣并不在于色身,而在于氣質。氣質則由修養中培養而得。
【第5句】:只有生活在寧靜的狀態下,才有情趣欣賞世界可愛的一面,才有心情欣賞自己擁有的幸福,才有機會享受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
【第6句】:【禪心佛語】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疑;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寡。
【第7句】:【禪語人生】因為生活簡單,我多了聆聽松濤、靜觀風雨、仰望星空、敞開心扉的機會,靈性俱足。千萬不要錯過欣賞大自然的機會,一輩子不容易,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
【第8句】:佛家禪語:修行不僅僅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好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小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第9句】:【經典佛語】“慧”的解釋是抉擇,能夠分辨清楚是正確的還是錯誤,這種能力是眾生第六意識本來具有的功能,佛教稱之為“識”。
【第10句】:唯有積極利用時間和心力,充實良能與學養,朝真正有意義的人生正路前進,方能顯露真如本性,具足功德智慧,而究竟圓滿。
【第11句】:【禪心佛語】嵯峨怪石挺奇蹤,苔蘚猶存太古封。天未補完留待我,云看變化欲從龍。移山敢笑愚公拙,聽法疑曾虎阜逢。自此八風吹不動,凌霄長伴兩三松。
【第12句】:【禪心佛語】女人獨立自由,是指不要把幸福寄托在任何一個人身上,只是做好自己。我們可以外表很柔情似水,而內心一定要強大。
【第13句】:【禪語人生】有的人一輩子可能會聽到無數的告誡和勸諫,而結果都是收效不大;對于有的人來說,一句話就可以受益終生。
【第14句】:恒唯法師:命運再給我們困難的時候,同時也給了我們一份堅強,既然知道生命是一場遠行,沒有艱難,那只是一種幻想,生命有多長,拿出命運中所有的高尚,雙腳去量。
【第15句】:【經典佛語】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于是窮人.
【第16句】:掬一杯淡茶,捻一縷清風,把憂傷攤開,將心放逐,在微笑中淡然。不去在意紛擾,不去憂慮明日,放下一切執念,素心如簡,待蓮花開盡后,便是清歡。
【第17句】:人因為復雜而痛苦,因為簡單而快樂。追求快樂的過程,就是追求簡單的過程。離復雜越遠,你越自在;離簡單越近,你越快樂。快樂并不復雜,快樂就這么簡單。
【第18句】: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19句】:【禪心佛語】涅槃是人生最后的歸趣,絕對最高的理想,且又是解脫安穩的境界,常住不變的實在,更是釋尊所大徹大悟之究竟真理,為全體佛教的中心思想。
【第20句】:生氣除了給自己的身體和別人的感情造成傷害之外,沒有任何益處。盡量不要生氣,找到適合自己的宣泄方式,讓你的心態平和些吧!
【第21句】: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無數人心血的投注,才能順利地進行;假使對周遭的人有了疑心,誰還樂意幫助你呢?
【第22句】:【禪心佛語】生命太短,沒留時間給我們每日帶著遺憾醒來。所以去愛那些對你好的人,忘掉那些不知珍惜你的人。
【第23句】:【禪心佛語】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第24句】:佛陀鼓勵我們要有大愛,要愛得透徹、愛得普遍,盡虛空遍法界,達到沖破自我,和合于大自然同體大我的愛。不要像泥濘一樣,有色彩、濕黏黏的。
【第25句】:【禪語人生】一朵花凋謝時,你不會太難過,因為你知道花開易謝,原本無常。
【第26句】:生活的禪法,應該是讓自己從黯淡活向開朗,從狹隘活向包容,從小我活向大我,不是去爭辯什么,而是自我內心的修正,煩惱幾許多,皆是心中墻。
【第27句】:【禪語人生】修持密法目的為獲得共與不共成就,成就根本在于善護三昧耶,因此需護戒如目。
【第28句】:【禪心佛語】人們看著皎潔的明月,遠在宇宙的彼方,高不可攀;禪者則靜靜地合掌掬水,看見了月兒落在手中。世上一切,全是自心影現。
【第29句】:坐禪只是一種進入禪定的途徑,假使只為坐禪而坐禪,即使枯坐成骨,心不曾抵達禪的深處,成佛的愿望也不過是空夢一場。
【第30句】:【佛心禪語】無德禪師道:“禪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第31句】:【禪語人生】一句無心的話可能引起一場爭斗,一句殘酷的話可能會毀壞一個人的生活,一句及時的話可能會平復波浪,一句充滿愛心的話可能會治逾別人的傷口。
【第32句】:【禪語人生】我們只有無條件地愛彼此、愛自己,才能讓自己眼明心亮,看清楚生命的道路。
【第33句】:夫心者,為諸法總持之門,作萬有真實之性,故稱第一義諦。(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九十四
【第34句】:【禪心佛語】貪他一臠臠還他,古圣留言終不偽;戒殺念佛兼放生,決到西方上品會。
【第35句】:【佛心禪語】慚愧心是人類道德進步的基礎,也是促使我們進行心靈環保的良知良能。
【第36句】:【禪語人生】雪竇見是曾會學士,也感到十分驚喜,他與珊禪師各自作禮。珊禪師一見雪竇禪師,就看出他將來一定會有不一般的造化。
【第37句】:【佛心禪語】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
【第38句】:【禪語人生】無感見聞轉發。愿我們大家一起念佛,祈禱遠離刀兵劫,一切地、水、火、風等災難。諸佛菩薩護念:南無阿彌陀佛。
【第39句】:【禪心佛語】每當我看天的時候我就不喜歡再說話每當我說話的時候我卻不敢再看天。
【第40句】:【禪語人生】贏家像河流一樣,他們找到一個管道,便循著這個管道前進。失敗者像沼澤,他們到處游移,什么事都只做一點,結果一事無成。
【第41句】:【禪語人生】學佛是要學佛的慈悲、般若、智慧、安住、解脫、自在、忍辱,而非神通。
【第42句】:【禪心佛語】代眾生受苦想,就是我們從逆境當中學吃虧,從吃虧當中培養一種慈悲的胸懷、菩提心的胸懷。
【第43句】:【禪心佛語】所謂的幸福,就像一杯水一樣平淡,不易覺察。只有在你失去她的時候,你才會知道她的珍貴。
【第44句】:【禪心佛語】人類自然的天性,是做錯事只會責備別人,而絕不會責備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的。
【第45句】:【圣經文案】170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
【第46句】:【禪心佛語】名氣大沒有用,知名度高也沒有用;這臨命終啊,它是真功夫,是真正的功夫。
【第47句】:【禪心佛語】人人臉上有笑容,這個集體就非常祥和,人與人之間就能夠彼此包容、彼此諒解、彼此尊重。在一個集體當中,彼此的感恩、彼此的包容、彼此的成就,至關重要。
【第48句】:【禪心佛語】頓悟——禪,不以敬畏,而是拈花微笑,去頓悟。汲取瞬間的領悟,不經意間,便可得之法門,參透生命的玄機:能由一物而知天下,能由小事而識大理。
【第49句】:相約江南,聊春一枝梅,梅香封喉,青梅煮酒,禪意寫生。梅雨季節里,百轉愁腸,無言無聲無人訴說。執手杯尊話離殤,斜倚東窗貼花弄詩情,凝心鎖眉孤鴻添心愁。
【第50句】:【佛心禪語】愛心、謙卑心是我們溝通別人的最佳利器,它會讓我們天下無敵,用愛可以感動一切、打贏一切。
【第51句】:如虛空本來無動靜,不以明來即明,暗來即暗,明暗自有吉來,虛空原無動靜。煩惱即菩提,其義亦然。迷悟雖即有殊,菩提心原來不動。——《荷澤神會禪師文案》
【第52句】:【禪語人生】因為她生得美麗,所以被男人追求;因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獲。
【第53句】:人的愛好,在生死關頭總會拯救他。因為漫長的時光是無法打發的,這些愛好,可以與時間為敵。雪小禪《瘦金體》
【第54句】:人有居家得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者,亦有得阿惟越致菩薩者。《惟日雜難經》
【第55句】:【禪語人生】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第56句】:佛正法有二:謂教、證為體,有持、說、行者,此便住世間。(古印度)世親《俱舍論》卷二十九
【第57句】:【佛心禪語】菜根譚:身心清明,做得了自己的主人;身心污濁,只能當別人的奴隸。人出巧詞,以誠相接;人出厲詞,以婉相答;人出謔詞,以默相待;人出廢詞,以簡相告。
【第58句】:【禪心佛語】忍與讓足以消無窮之災悔。古人有言:“終生讓路,不失尺寸”。
【第59句】:一切諸佛所開演,無量方便皆隨悟,設諸如來所不說,亦能解了勤修習。《華嚴經》卷三十一,十回向品
【第60句】:十二緣甚深,難見難識知,唯佛能善覺,因是有是無。若能自觀察,則無有諸入,深見因緣者,更不外求師。《長阿含經》卷一,《大本經》
【第61句】:【禪語人生】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意謂一切法無體,體惟凈性,即是一切法體惟凈性,所以諸法一如,稱為一真法界。
【第62句】:【佛心禪語】閉上眼睛,清理你的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無論今天發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應該感到悲傷。一輩子不長,用心甘情愿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第63句】:世間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內外、事理不能調和,皆源自“貪、嗔、癡”。有此三念,故爭長論短,永無休止。
【第64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有句話,見人之過易,見己之過難,能夠在心平氣和中找到和生活的差距,觀察世間,也別輕描淡寫了自己的錯誤,不憂心重重,也不過分自戀。
【第65句】:大心菩提心,諸心中最上,解脫一切縛,具足諸功德。《大寶積經》卷九十六,勤授長者會
【第66句】:從無始際,妄想翳之,不自覺知,但認凡質,故耽著結業,受生死苦。大覺愍之,說一切皆空,又開示靈覺真心清凈,全同諸佛。——《華嚴原人論》
【第67句】:【佛心禪語】做人禁忌:不因貌美而自傲,不因恭維而失態,不因距離而忘懷,不因榮華而蛻變,不因嫉妒而結怨。
【第68句】:【禪心佛語】人品至高者會在各方面克己自勵,因而能夠從悲苦中解脫。
【第69句】:【禪語人生】學佛不分年齡大小,而是看你有沒有精進,有了精進你的智慧與福報必定會增長。
【第70句】:緣起緣滅,得到或失去,好或不好,都是生命的常態,然而這一切終將過去。所以,在順境中不可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不要自暴自棄,以心靈的常態對待人生就可以了。
【第71句】:【禪心佛語】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全身心地投入,對得起自己生命的時光,真切地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第72句】:【佛心禪語】徒弟抱怨自己總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和欣賞。師傅聽后抓起一把沙子扔到地上說:請把沙子撿起來。年輕人一臉驚愕:這怎么可能?
【第73句】:譬如醉象難可禁制,應以鐵鉤而調伏之。瞋心醉象,亦復如是,以忍辱鉤而制御之,令其調伏,名為安忍波羅蜜多。《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六
【第74句】:惡業使我們無法主宰、調伏自己的心,這本身就是苦的例證。心念滋生出來的東西,必然具有苦的本質。——堪忍尊者
【第75句】:【禪心佛語】常吃謙虛恭敬恕忍寬厚的飯,多喝誠實禮讓勤勞節儉之湯。
【第76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想要生命中真實的真理和至善,你必須依靠你自己——教導你自己、訓練你自己,各方面依靠你自己。
【第77句】:法師也是人,老法師也是老年人。對待她們,不僅沒有起碼的尊敬愛護,連最后的生路都要堵死,這,還是一個政府公務員應有的操守嗎?
【第78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三大支柱:一是生命健康,二是精神信仰,三是物質基礎。
【第79句】:【佛心禪語】不要煩惱明天的事,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勞苦足夠一天來承擔。
【第80句】:【佛心禪語】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為什么呢?就因為心里存的,都是別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第81句】:器雖粗弊,不可便棄,各有所貯;愚賤不肖,亦不可棄,各有所用。《佛說孛經抄》卷一
【第82句】:【禪心佛語】夢究竟是假的是真的呢?全部是假的,沒有真的。只有佛成了佛了,你所做的夢全醒了,因為現在以佛來說: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第83句】:【禪心佛語】時刻告訴自己:不要舍棄任何一個培養福報的機會,福報是用心,一分一秒培養起來的。祖師大德這么做,我也要這么做。
【第84句】:【禪心佛語】生命,只是風雨中的油燈。不要那樣不停地狂奔。那樣,可憐的燈火,只會提前熄滅于風和雨。
【第85句】:【禪心佛語】你應該刪除你所有聊天記錄那樣我就看不到你和她之間的故事。
【第86句】:【禪心佛語】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第87句】:【禪心佛語】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第88句】: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見有過失,轉相諫曉;二者見有好事,深生隨喜;三者在于苦厄,不相舍棄。《太子大善權經》
【第89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愛,應該超越生命的長度、心靈的寬度、靈魂的深度。
【第90句】:佛陀曾教我們理財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養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會公益事業。
【第91句】:【禪心佛語】如果所知一切皆是如實而知的話,就沒有任何事物能干擾那澄澈清明的心了。
【第92句】:【羅狀元醒世詩其18】為人不可不回頭,名利英雄有日休。十種情懷十種恨,一分榮辱一分憂。紅塵大廈千年計,白骨荒郊一土丘。開口對人閑借問,為誰不了為誰愁。
【第93句】:【禪心佛語】好高是貪,怕壞是粘;好好是孽,嫌不好是缺德;不盡職是丟天命。
【第94句】: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人,彌陀按自己的形象造佛。念佛人是彌陀的作品,他的工作做到哪一步,念佛人才有如何的表現。
【第95句】:礦石中的寶玉:“能受天磨方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一個人立足在宇宙天地間,必須承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練,方能成為真正堅強的人。
【第96句】:一個聰明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重視學習的。善于學習的回報就是知識和金錢。
【第97句】:如果沒有盲目的期待,就不會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無常,就不會攀緣執著;如果不攀緣執著,就不會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著。——《正見》
【第98句】:【禪語人生】終日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第99句】:【佛心禪語】天帝看到修行者的舍身,老鷹、鴿子全部變回了原形。天帝問修行者:“當你發現自己的肉已割盡,重量還是不相等,你是否有絲毫的悔意或怨恨之心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