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觀之,似為極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蟲。但僧尼亦何嘗無事業,僧尼之事業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間接、直接有真實大利益于人群者,正無量矣。(民國)弘一《佛法十疑略釋》
【第2句】:學佛是要轉換身心氣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們長期的積累,持之以恒,默默耕耘,把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無明煩惱不斷地在持戒、修定、證慧的過程中斷除。
【第3句】:我們做了一件很完美的事情,但無須沾沾自喜;我們做了一件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們不要有優越感。能夠如此的話,我們就會活得無愧無怍、心安理得,就能夠得到內心的安詳。——耕云先生
【第4句】:【禪心佛語】心如虛空,無所不容。我慢不除,明師不遇。百千法門,皆歸一心。森羅萬相,不住即無。善緣惡緣,咸屬心造。
【第5句】:【禪語人生】修行是沒有界線的,無論行住坐臥,你都可以修行。甚至是在寺院掃地或見到一道陽光時都可以領悟到佛法;但那時你必須擁有正念。
【第6句】:【佛理經典】【第1句】:若人壽百歲,遠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禪。若人壽百歲,邪偽無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學正智。若人壽百歲,懈怠不精進,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進。若人壽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惟佛法要。
【第7句】:【禪心佛語】生活是一種創新,而不是一種狹隘的表述,更不能讓那些煩惱損害生活的活潑與生機,生活的所有教育,并不是思考生活存在多少缺陷,而在于能夠面對自己、塑造自己。
【第8句】:【佛心禪語】過度的欲望會導向貪婪——一種極度擴張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實際的期盼。想要矯正貪婪,只能從內在的滿足一開始。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沒有痛苦、無有疲勞,還會獲得身心自在。
【第9句】:【禪語人生】用平常心來生活,用慚愧心來待人,心來處事,用菩提心契佛心。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點。
【第10句】:微笑不用成本,但能創造財富。贊美不用花錢,但能產生力量。分享不用費用,但能倍增快樂。快樂總和寬厚的人相伴,財富總與誠信的人相伴,智慧總與高尚的人相伴,魅力總與幽默的人相伴,健康總與豁達的人相伴。
【第11句】:【禪心佛語】善良、坦白,積極的思想,原諒那些對不起我們的人,對待每個人都像朋友,幫助那些受苦的人,絕不自命高人一等——盡管這些建議看起來都太簡單,但是不妨看看把它們付諸實行之后,會不會讓你更加快樂。
【第12句】:許多人都有貪得無厭的毛病,正因為貪多,反而不容易得到。結果患得患失,徒增壓力、痛苦、沮喪、不安,一無所獲,真是越想越得不到。
【第13句】:當知布施之時,恒懷歡悅,身意牢固,諸善功德,皆悉具足,得三昧意亦不錯亂。《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善聚品
【第14句】:【禪心佛語】慈悲心不是要自己去喜歡我們所不喜歡的,而是要能允許它的存在,并且愿意與它和平共存,乃至放下。
【第15句】:【禪語人生】養生,不僅僅是養身體,而是養狀態,這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最好的狀態就是一個人精神飽滿。養生分為“養身”與“養心”。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是一個統一體,缺一不可。
【第16句】:汝等應當守護根門,善攝其心,若眼見色時,莫取隨形好,。當受持眼律儀。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雜阿含經》卷四十二,第1165經
【第17句】:就像有些人,沒有錢財的時候盼望得到錢財,得到了錢財又覺得煩惱,既不知道如何管理,又不懂得如何善用。所以大多數人的最終結局就是“人財兩失”。
【第18句】:【禪心佛語】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第19句】:【禪心佛語】快樂總和寬厚的人相伴,財富總與誠信的人相伴,智慧總與高尚的人相伴,魅力總與幽默的人相伴,健康總與豁達的人相伴。
【第20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殘疾,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心里沒有慈悲、包容。真正的缺陷,也不是環境的困頓,蹇厄,而是自己喪失信心。
【第21句】:【佛心禪語】正如一首詩所描述的那樣:“手把秧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第22句】:【禪心佛語】佛陀教導我們要善于面對自己,要善于面對生活,要善于面對他人,要善于面對世界。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這是佛教修行的總綱,這是正確面對人生的大法門。
【第23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給自己一個合適的人生定位,既不靠近財富,也不靠近權貴,而是靠近靈魂;真正的幸福,既不是富貴,也不是凡事都對,而是內心的知足和問心無愧。
【第24句】:【佛心禪語】自然支配一切動物,禽獸總是服從;人雖然也受到同樣的支配,卻認為自己有服從和反抗的自由,而人特別是因為他能意識到這種自由,因而才顯示出他的精神的靈性。
【第25句】:每一個人出生,都不是空白的,而是帶著無數過去的業種子,有善的種子,也有惡的種子。這些種子遇到緣就會結果,于是構成了苦樂交織的人生。
【第26句】:有人會因為我們的缺點而討厭我們,但也會有人因為我們的真實而喜歡我們。我們不必讓那些本不喜歡我們的人喜歡上自己,而是堅持讓那些本該喜歡我們的人盡快發現自己。
【第27句】:入了功名富貴的牢籠,自然與快樂的境界失之交臂。豈不知功名如糞土,富貴如浮云,皆是夢幻泡影,了不可得。回看清貧之士臉上安祥的微笑,方知放下與隨緣的妙處。
【第28句】:【禪心佛語】如果你功德累積不夠,你就不會遇到一位真正的上師善知識。如果因緣不夠,你就無法理解教法。如果你沒有誠信和奉獻精神,你就無法體會上師善知識的功德。如果你沒有發愿,自律和正覺正見,你就違反了修法的根本。
【第29句】:我們時常會說:放下!放下!可是不是隨口說放下就能放下,當我們物欲纏身、滿腹怒氣的時候就將自己的怒火引了出來,這就是“說時似悟,對境生迷”。俗話說,“江山易改,習性難除”,習氣也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第30句】:【禪心佛語】佛教徒的三必須佛法的傳播必須適應國情、尊重民族感情;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必須接受和服從政府的領導。
【第31句】:【禪語人生】與其苦形于色,不如苦過之后,輕輕拭去眼角的殘淚,用燦爛的笑臉遮掩憂傷,將暗涌深藏。正是這些刻骨銘心的痛讓我們懂得了珍惜生活,珍惜身邊的人。
【第32句】:有些人平時對你很好,甚至好得有些過分,關鍵的時候卻讓你郁悶。你有了困難向他們開口,滿以為能夠得到幫助,卻被一推了之;你受了委屈向他們傾吐,滿以為能夠得到安慰,卻被雪上加霜。
【第33句】:【禪心佛語】春天不播種,夏天就不會生長,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嘗。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勤奮,要在社會中發展,便要奮斗。古往今來,任何的成功與收獲,無不是腳踏實地,艱苦卓著,勤奮辛勞的結果。
【第34句】:【佛心禪語】不能將心待悟。將心待悟,永無悟期。要把全部心力放在做功夫上,不管悟與不悟,功夫照做不誤。這樣才是參禪人的本色。
【第35句】:【佛家禪語形容人生】有種風景叫花開花落,有種流年叫春去秋來,有種感悟叫歲月滄桑。伸出雙手,摟一縷清風,融一抹優雅文字,用生命的畫筆記下點滴的過往。盡管歲月無情,人生沉浮,但唯心獨醉。
【第36句】:【禪心佛語】達真堪布:現在我們有些學佛人還是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只做表面功夫,雖然天天聞法修法,但是沒有去改變自己的內心,沒有去對治自己的習性,對自己來說也是最大的欺騙,也是最大的傷害。
【第37句】:【看透人生的佛家禪語】生活的那些苦惱,不是生活本身的代價,更不是生活的諷刺和傷害,恰恰是一種人生的建議,讓內心不再懦弱,讓生活的方向不淹沒在那些是是非非當中,更清晰、更明朗。
【第38句】:人最忌諱跟別人比較,因為比較容易起分別心。分別心會使人產生貪、嗔、癡三毒,引導一個人不斷追求,從而否定自己如來的生活。——鄭石巖
【第39句】:【佛心禪語】樂觀地去看待生活,當做一份人生的生命力,去改變那些內心的薄弱與脆弱,對人生的傷害是一種治愈,對人生來說,更是一種鍛煉和勇敢。用最快的速度去突破抑郁的距離,創造一種良好的人生氛圍。一一一延參法師
【第40句】:唯有寧靜的心靈,才不羨慕顯赫的權勢,不奢望成堆的金銀,不乞求聲名鵲起,不妄求美宅華第。因為所有的奢望、乞求和羨慕,都是一廂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負擔,讓心靈變得浮躁而不堪重負。
【第41句】:如來身者,無有方處,非實非虛,但以諸佛本誓愿力,眾生堪度,則便出現。《華嚴經》卷五十二,.如來出現品
【第42句】:【心靈禪語】手執時光,漫步歲月,花還是花,花已不是花,今日的花也不是昨天的朵。人生如戲,轟轟烈烈一場,輕輕巧巧又一場;一出戲又一出戲不斷上演;歷盡滄桑酸楚,走遍九曲回環路,生命不休,不落幕,不散場。
【第43句】:【佛說放下的禪語】用眼睛看清世間,可以認清世相;用耳朵諦聽善言,可以心開意解;用鼻孔探索清香,可以體會生活;用語言贊嘆大眾,可以得到人和;用身體擁抱世界,可以得到友誼;用心意包容他人,可以升華品格。
【第44句】:【禪語人生】在修行生活當中,讀誦佛經要常自思惟,思惟是為了訓練我們善用其心。我們雖然達不到圣者的思惟、佛陀的思惟,但必須要開始學著思惟,就是要好好地來用這顆心,慢慢地從善用其心當中,來一點一點獲得勝妙功德。
【第45句】:【禪語人生】相由心生,改變內在,才能改變面容。一顆陰暗的心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有愛心必有和氣;有和氣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第46句】: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分分秒秒,每個時刻都須保持清醒;即使有病痛疾苦,也不可在昏沉中虛度光陰、在憂郁中浪費生命。
【第47句】:【心靈禪語】安安靜靜禮佛,老老實實做人。品青樹林人生味道,交幾個知心朋友,吃、穿、住、行、坐、臥都是禪機,佛法的真諦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怎么想。一顆平常心,瀟灑走天涯。
【第48句】:【健康最上利,知足最上財】健康最上利,知足最上財。(《法句經·樂品》)☆健康是人生能夠得到的最大利益;知足是人生能夠得到的最大財富。
【第49句】:【圣經文案】104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30:9)
【第50句】:【禪心佛語】挽回人心之道。不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世間種種苦楚。無非種下惡因。如果昧盡良心。喪失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妄作妄為。
【第51句】:【每日一禪語凈美心靈】無論哪個時代,能量之所以能夠帶來奇跡,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無論何處,活力皆是所謂“人格力量”的原動力,也是讓一切偉大行動得以持續的力量。
【第52句】:【禪心佛語】清明至,祭先祖。攜家人,去掃墓。緬懷意,深情訴。人生路,莫停步。勤梳理,多回顧。平常心,把握住。柳色新,春莫負。多保重,情如故。
【第53句】:若我修精進,遭逢寒暑、王賊、水火、獅子、虎狼、無水符處,要必堅強其心,誓不退沒。(古印度)鑿親《發菩提心經論》卷下
【第54句】:聽一曲云水禪心,夜清涼,風輕吹。由來喜歡在這樣的夜,寫幾筆云淡風輕,或書一箋禪語。古箏聲中流淌的清音如云,如煙,如霧,如嵐,是那樣的近在咫尺。伸手,解不可及,音弦繚繞間,又似乎遠在天邊。
【第55句】:【道家禪語】經營好心情,你就擁有了全部。人生苦短,千萬不要活的太累。要活得舒心,活得快樂。想笑就笑,想唱就唱,掙多掙少都心地坦然,活得樸素自然,活得坦坦蕩蕩。
【第56句】:【佛心禪語】年輕人說:“來吧。你先把東西給我,等我運送到對岸再回來載你。要不然,被抓到就不堪設想。”
【第57句】:【禪心佛語】蛇說:凡事最要緊的是擺姿態。這些年,我雖然本性不移,但關鍵時刻我一蛻皮,人們就不好再說三道四了。
【第58句】:靜坐流年里,捻一抹心香,攜一抹陽光,笑看紅塵過往。生命的美,就在于經歷人生起起落落后的安然。安然,是歲月深處的一種靜好;是繁華過后的一種美麗,是品嘗過人生的千回百轉后的從容。
【第59句】:佛陀的本懷是以慈予樂、以悲拔苦,菩薩精神就是這股“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懷,犧牲自己來救度眾生。愿人人效法菩薩精神,常存赤子之心,以駱駝的耐力,加上獅子勇猛精進的意志,共同成就菩薩道業!
【第60句】:仇恨好比一把無形的利劍,隨時都有可能插向被恨者的胸膛,同時也使自己的心靈扭曲成丑陋的畸形甚至失去人性。其實,究其起因,有時只是一點誤會而已。人應當忘記仇恨,因為仇恨是一件令人很痛苦的事情。
【第61句】:【禪心佛語】人人臉上有笑容,這個集體就非常祥和,人與人之間就能夠彼此包容、彼此諒解、彼此尊重。在一個集體當中,彼此的感恩、彼此的包容、彼此的成就,至關重要。
【第62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憤怒是愚昧,讓你時時受罪;沖動是魔鬼,讓你常常后悔;躁進是后退,方向總是不對;意氣是禍水,害人又害己。人生需要寬容,寬容是最高智慧。
【第63句】:時來易覓金千兩,運去難賒酒一壺。欲知世事須嘗膽,閱盡人情好著書。笑臟笑拙不笑補,笑饞笑懶不笑苦。要好兒孫須積德,欲高門第快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第64句】:【禪心佛語】當事情發生時,我們先是覺察到它,面對它,然后平靜地接納它,盡心盡力地處理它,灑脫地放下它。
【第65句】:【禪心佛語】千錯萬錯是自己的錯,自己沒有福,既然沒有福,現在要積福。必須坦然受報,懺悔自己,念佛回向,絕對不起嗔恨辱罵之心。
【第66句】:【禪語人生】小病何須日恐惶,饒他艾術與姜湯。通身自是還元藥,一念無非壽世方。白晝經行提勁氣,通宵禪坐定心香。不資藥力資神力,只此伽陀大藥王。
【第67句】:【禪心佛語】飯熟后,師父說:“你開始做飯的時候,是生米,你不斷地添柴加火,就將生米煮成了熟飯,這不是一個奇跡嗎?”弟子恍然大悟。做,做事,認真做,努力做,堅持做,奇跡自然而生。
【第68句】:許多時候,我們的不快樂,緣于內心里的不甘心、不滿意、愛計較;其實,想明白了,才覺得人生不過就是這么一回事,你糾結也好,你快樂也好,你痛苦也罷,24小時的一天,終不會多一秒,也不會少一秒。
【第69句】:世界是永遠不會和平的,除非佛教普及,大家實踐佛教里的無我和慈悲才能使世界趨向和平,除了佛教,世界上的戰爭皆與宗教有連帶關系。又如中文的“我”字,形狀似兵器,能夠做到“無我”。
【第70句】:【禪語人生】信佛,學佛,不是為自己,乃是為切苦海中的眾生。佛不渡無緣的人,不能渡的人,我們就把他當做菩薩來看。
【第71句】:【禪語人生】學佛,不是僅僅學道理,更不是給人講道理,而是要把佛法與自己的身心結合,通過實踐佛法,提升心靈。只有內心改變了,生命狀態才能改變。
【第72句】:【禪心佛語】敏感的人面對自己在意的人時,常會忍不住的胡亂猜疑,也總會容易感到患得患失,但這一切情緒都會在見到你的一個微笑之后煙消云散。
【第73句】:【心靈禪語】青山不老,為雪白頭。綠水無憂,因風而皺。禪是解脫,不是纏縛。禪是看別人更客觀,更理解,更善意。
【第74句】:【禪心佛語】陳局長,您應該知道,趕出家人回家,這就是逼出家人還俗。老法師年齡大了,不等于就要退休還俗。對出家人來說,晚年重要的不僅是養老,而是信仰、是修行,是佛弟子的清凈梵行。
【第75句】:無所求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積極創造有利條件,不求將來是否會有好的成果。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就是無所求。
【第76句】:【禪心佛語】三聚凈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無量善聚。聚者會也,無量善法普會于心,故名三聚凈戒。六波羅蜜者,即凈六根也。胡名波羅蜜,漢名達彼岸,以六根清凈,不染六塵,即是度煩惱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羅蜜。
【第77句】:【不知道是否有這樣的經歷】照鏡子時間長了,會發現鏡子里的自己很陌生;②長時間盯著一個常用字看,會發現仿佛不認識這個字了。
【第78句】:【佛心禪語】最快的腳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續;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三、寧愿保持沉默讓人看起來像個傻子,也不要一開口就證明確實是個傻子。
【第79句】:【心靈禪語】信仰危機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大弊病。應當信仰什么,不應當信仰什么,常常令世人——尤其是年輕人——迷茫。人生在世,總要有信仰,沒有信仰的人生是多么暗淡無光!對于崇高的信仰,我們要始終不渝地堅守、追求!
【第80句】:夫物應盡,欲使不盡者,此不可得;夫物應滅,欲使不滅者,此不可得;夫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復次,病法,欲使不病者,此不可得;復次,死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善聚品
【第81句】:【禪語人生】雪竇見是曾會學士,也感到十分驚喜,他與珊禪師各自作禮。珊禪師一見雪竇禪師,就看出他將來一定會有不一般的造化。
【第82句】:【禪心佛語】什么人最富有?什么人最貧窮?貧窮的人是隨時想從別人那里獲得,富有的人則是心存感謝,時時想要施與別人。所以,一個人能夠感恩、惜福,他就是人生最大的擁有者了。
【第83句】:【佛心禪語】【大意】權利和財勢,以不接近這些的人為清白,接近而不受污染就更為清白;權謀術數,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為高明了。
【第84句】:【禪心佛語】生存在智,人生在慧;智者無畏,慧者無愧;智是知進,慧是識退;智是做加法,慧是做減法;智者拿得起,慧者放得下;智者會意,慧者傳心;智是能力,慧是境界;智是聰穎,慧是本性。覺悟本性,開啟智慧。
【第85句】:【佛心禪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時光的含義,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這世間并沒有分離與衰老的命運,只有肯愛與不肯愛的心。
【第86句】:【禪心佛語】活得簡單不難,只需懂得為自己而活,為美好而生,為幸福而做。需求越小,自由越多;奢華越少,舒適越多。
【第87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重要的是經歷,你經歷的越多,心態就會越來越平和,對待人和事物的判斷就越客觀,遭遇不平和坎坷就越發從容,可以讓人的內心更加強大,所以說經歷是人生的一種財富。只要向前走,就會是路。
【第88句】:【禪心佛語】生活在包容的世界里,心胸開闊,沒有障礙,煩惱痛苦無蹤無影;包容他人,不只是個人的道德修養,他更是做人的信念,是必須的信念。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承諾,是對生命的一種信仰。
【第89句】:學佛一事,原須克盡人道,方可趣向。。譬如欲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筑地基,開通水道。《印光大師文鈔增廣與丁福保書》
【第90句】:所謂“放下”,并不是放棄,也不是什么都不要,而是要放下那些是非得失的牽絆,放下那些愛恨情仇的糾纏,放下那些煩惱困惑的糾結;懂得放棄沉重的欲望,放下過度的需求,舍棄不必要的執著,才能享受幸福快樂的生活。
【第91句】:佛說:生的時候帶不來一文錢,死的時候帶不走一文錢,辛辛苦苦地積聚財富,并為之憂愁煩惱,對自己沒有益處,只是為他人所有,外無善行可以依恃,內無心得可以依憑,致使命終之時,墮落到三惡道中。
【第92句】:【禪語人生】要想事情改變,首先自己改變,只有自己改變,才可改變世界。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困難。
【第93句】:【禪心佛語】是以圣人執道,虛靜微妙以成其德,故有道即有德,有德即有功,有功即有名,有名即復于道,功名長久,終身無咎,王公有功名,孤寡無功名,故曰圣人自謂孤寡,歸其根本。
【第94句】:【禪語人生】悟實際上就是在生命拼搏過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經過一次大碰撞后,我們內心深處就受到一次徹底地凈化。
【第95句】:【佛心禪語】財富有聚有散,權勢有起必有落,可成為功德資糧,也可成為地獄種子,人身有生必有死,只要經歷了就應該成長(超越),否則就是墮落。
【第96句】:有位社會工作者困惑地問:“常見友人獻身于社會服務,熱心公益,而對自己家人卻無暇照料。像這樣愛盡天下人獨忽略最愛自己之人,感覺上似乎不對吧?”師言:“不是‘似乎不對’,是真的不對。”——證嚴法師
【第97句】:【禪心佛語】能制口賊,不貪諸味,贊詠講說,名為精進;能降身賊,于諸觸欲,湛然不動,名為禪定;能調意賊,不順無明,常修覺慧,名為智慧。
【第98句】:【禪心佛語】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樣,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風吹樹葉,風吹一下,就動一下,風不吹,就不動。
【第99句】:【禪心佛語】當你替天行道,利益天下,天就會來幫你。當你為己謀利,背道而馳,天就會來罰你。愛,是通天的門票,恨則是地獄的通緝令。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選擇在你。
上一篇:配音秀視頻經典的佛語禪心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