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有一位南泉禪師,有一天,問陸亙大夫一個問題,他說:“有人在瓶子里養了一只鵝,鵝在瓶里慢慢長大了,瓶口很小,鵝出不來了。現在我們要把這只鵝放出來,但是不得毀瓶,也不可傷鵝。請問,鵝如何才能出來呢?”
【第2句】:修定有如此因緣:謂比丘愛護解脫戒,成就威儀行,已行處,愛護微戒,懼如金剛;受持于戒,斷邪命,行正命;善知識、善親厚、善眾;攝諸根門;飲食知足;勤行精進,初不睡眠;離障礙法。《舍利弗阿毗曇論》卷十四,禪定品
【第3句】:【禪語人生】現在世間人忘恩負義,不懂得道義,不懂得仁義,不知道情義,不知道恩義。我們學佛人要落實“知恩報恩”,給一切社會大眾做正面的好榜樣。
【第4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生活里我們到處尋找幸福,追求幸福,卻發現幸福無蹤無跡,無處可尋,用百度尋找了許久,得到的全是連篇累牘的模糊,暮然回首,一股春風吹暖心懷,才感覺幸福是一種平凡的溫暖。
【第5句】:【禪心佛語】生活在順境中的人,大家都覺得他很幸運,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時運不佳,遇到逆境,人們就會認為那是不幸,是痛苦。
【第6句】:【圣經文案】370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應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
【第7句】:憤怒容易壞事,還容易傷身,人在強烈憤怒時,惡劣情緒會致使內分泌發生強烈變化,這些大量的激素或其他化學物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會產生疾病,還有不少人在盛怒之下一命嗚呼。
【第8句】:即心即佛,不必外求,只需明了此心。若妄自菲薄,不信此心不明此心,即是犯有殺佛之罪障。殺佛的是誰?成佛的是誰?當下參究的又是誰?在誰字上,種種語路皆是歧途。什么是無?且將這一句話咬住不放,你就能穩坐含元殿。
【第9句】:【心靈禪語】人生短暫,不要讓自己活的太累,擠不進的世界,不要硬擠,難為了別人,作賤了自己;做不來的事情,不要硬做,換種思路,也許會事半功倍;拿不來的東西,不要硬拿,即使暫時得到,也會失去。
【第10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強求,順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會發生。心安,便是活著的最美好狀態。
【第11句】:【禪語人生】我們經常說佛、法、僧三寶,什么叫佛?佛就是覺悟的覺。當你覺悟了,你就是佛;你沒有覺悟,你就是眾生。你現在在哪一道,就是哪一道的眾生。所以你覺悟了,你就是佛。但是覺悟,有究竟,有不究竟,佛也有分證的。
【第12句】:當我們沒有能力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來適應環境的要求。古德教誡我們: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福報就有多大,他的事業就有多大。可以從現實意義中體悟:量大福大,福大量大!
【第13句】:和人相處時,所有讓我們產生落差的,不論是心理上的,還是言語上的,且需要我們去附和的,去討好的,都是和我們不相稱的,都是注定不屬于我們的。因為好的關系,總是舒適的,平和的。
【第14句】:【禪心佛語】生活中的固執,給人生制造著負擔,產生著偏離,增加著人生的沉重,這世間塵囂紛擾,更需要內心的清澈與看破,那些曾經錐心的煩惱,也不過風跡月影。活過去,人生也就成了一份恍然大悟。
【第15句】:【禪語人生】優點八:持續發展。荷花為多年生植物,通過蓮藕的節節伸展,步步為營,由一株荷花,逐步發展為整片荷塘。其持續發展性,堪為社會發展模式的典范。
【第16句】:【禪心佛語】時間是無頭無尾無影無蹤的,無論你擁有多大的權力與財富,擁有多高的學問與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第17句】:【禪心佛語】女人永遠不要奢望自己能成為浪子終結者,真正的浪子,沒有終結者。如果他最后在一個女人身邊停靠了,不要以為是這個女人終結了他,其實只是一個契機而已。
【第18句】:【禪心佛語】所謂“桶底脫,自歡喜。”——當你的心眼被蒙蔽成一團漆黑時,桶底脫落而透入光高,此曰豁然開朗。這就是“悟”,佛道于是引導對人生的大徹大悟。
【第19句】:【佛心禪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是許多人偏偏喜歡按照別人的眼光和說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個邯鄲學步的人一樣,這種人將喪失自我、個性及其所能帶來的一切。本色最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吃大便吧。”
【第20句】:師長:父母生育、教養我們的親情止于這一世;而師長開啟我們的慧根,成就我們千秋萬世的慧命。師長之德重于乾坤,因此弟子事師不敢輕慢。
【第21句】:人生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精神和氣魄才是真正的勝利,信念是人生的太陽。失敗不失志,不言放棄,失敗不失智,冷靜面對,失敗不失勇,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只有堅持,你才能繼續前進,收獲成功。
【第22句】:有長遠打算的人,才會實實在在做好眼前的事;沒有規劃的人容易隨波逐流,一無所得。前途是一次有計劃的旅行,執著而有遠見,自信而把握關鍵,便能擁有一張生命之旅永遠的票。
【第23句】:【禪語人生】原諒別人過失,改進自己缺點,留駐真摯愛心,追求美好人生。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譴責別人就是虧待自己。
【第24句】:【禪語人生】想要一個積極快樂的人生,首先要把我們的心打開。心如果僅有一個水杯大,一粒灰塵掉進去都會搖動不止;心如果像天空一樣沒有邊際,那還有什么能成為你的障礙呢?日月星辰能成為虛空的障礙嗎?不能。
【第25句】:人有兩個眼睛看世間、看萬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能看到別人過失,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能看到別人的貪欲,卻看不到自己的吝嗇;能看得到別人的邪奸,卻看不到自己的愚癡。有多少人能看清自己呢?
【第26句】:一般世俗所謂的“孝”,是以物質為主;總以為在日常生活中供給父母吃飽、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盡孝,其實不然。
【第27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沉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
【第28句】:【應得定律】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第29句】:不管遇到了什么煩心事,都不要自己為難自己。當歲月無情的時候,深深呼吸,用心思索一路人生,會慢慢懂得:活著就是簡單的幸福;當生活不公的時候,微笑面對,用肩托起一方天地,總會發現:陽光總在風雨之后。
【第30句】:【佛心禪語】做人,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要。處事,不以成功為急,而以結緣為尊。小覺小悟,久而久之自能大覺大悟;小因小緣,日積月累,自成大因大緣。
【第31句】:【經典佛語】“惡盡言功,善滿曰德”,功德的本意是內心的慈悲與智慧,所以修行人要努力追求功德。現在“功德”一詞涵義已經被異化、俗化,在很多人心目中跟物質利益差不多,本身是一個誤解。
【第32句】:山那邊是更高的山,綠那邊還有更深的綠。我無法越過,也不能窮盡。和自然相比,人過于渺小,生命多么短暫!我們因此有理由珍惜屬于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和心靈律動。
【第33句】:你必須做到唯求心安,事事無愧,人活著是責任義務,如初祖達摩所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后,無戀當今”,這才是真正的解脫。——耕云先生
【第34句】: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不會像你想的那么糟糕。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第35句】:【佛心禪語】走著走著,小沙彌覺得這樣真是逍遙自在啊。而佛經里說,菩薩必須順應眾生的需要而行各種布施,這真是太辛苦了。況且天下眾生苦難多,到什么時候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獨善其身,過這種逍遙自在的日子。
【第36句】:我們每天都活得高興、歡喜,看到什么人都歡喜,做任何事也歡喜,這就成了具備愛心、信心、寬容心的初地菩薩。如果一直想著要別人施舍,那一定非常痛苦。若是每天都能心存愛與布施,我們的歡喜心就自然升起。
【第37句】:【禪語人生】這世間的日子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如果是一份刻意的挑剔,不如說是自己想的太窄,見識太少。佛門有句話:煩惱即是菩提。人生就是悲歡一場交集,苦樂一場交替,愛恨一場糾纏,黑白一場路過。
【第38句】:生活禪,是以菩提心作為出發點,以般若見作為見地,以息道觀作為修習禪定的方法,以融入生活、消融煩惱作為日常實踐的功夫。
【第39句】:有些人,等之不來,便只能離開,有些東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棄,有些過去,關于幸福或傷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關于現在或將來,只能選擇遺忘。
【第40句】:【禪心佛語】佛陀建議,無論行動、飲食或觀看,都不要讓渴愛喧賓奪主。活在世間而不為世間所污染,清楚覺知這個世間,不要讓心被渴愛所淹沒。換言之,要放下。
【第41句】:【禪語人生】一段不被接管的愛情,必要的不是沉痛,而是時刻,一段忘記的時刻。一顆被深深傷了的心,必要的不是惻隱,而是年夜白。
【第42句】:【禪心佛語】另外青海湖周邊旅游業十分興旺,藏區旅游線路中青海湖是最火熱的路線之一,各種交通工具的旅游方式應接不暇,原本青海的文化就很多元化,現在加上頻繁的往來交流,所以青海的生活氛圍非常軟化,包容能力很強。
【第43句】:【經典禪語】佛陀曾說“甜語第一善”、“惡語第一惡”。凡能傷害他人的惡言惡語,即使對仇敵也不要說,否則,就算你讓他一時啞口無言、無地自容,但你罵他的那些話,就如空谷的回聲一樣,終會成熟在自己身上。
【第44句】:【關于清心的禪語】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后恢復正常。人的優雅關鍵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第45句】:歲月雖然帶走了你青春的足跡,何必在意當年青春的美麗,只要你能夠坦蕩地面對血與淚的洗禮,直面去看待人生,無私地品味天地滄桑,正確品味自己生命中的禪唱。正確擁有自在的自己,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傀儡。
【第46句】:【修禪】當你遇到一件事,如果你,喜歡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歡,那么避開它;避不開,那么改變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接受不下,那么處理它;難以處理,那么就放下它。最難的是放下。下了,就釋然了。
【第47句】:若人生是一場旅行,那么無論繁華與落寂,都是過眼煙云,留下的是看風景的心情。少一些偏執,多一份禪心。拈朵微笑的花,風輕云淡。不糾纏歲月,葉落從容。一路行走,一路感動,一路懷念,一路擁有。且行且珍惜。
【第48句】:遠惡習六損財業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戲,三者放蕩,四者迷于伎樂,五者惡友相得,六者懈墮。《長阿含經》卷十一,《善生經》
【第49句】:【佛善良禪語】有記者問科比:“科比,你為什么如此成功?”科比反問記者:“你知道洛杉磯凌晨4點的樣子嗎?”記者搖搖頭。科比:“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點洛杉磯的樣子。”
【第50句】:【有佛一切皆美】春芽嫩黃,夏葉老綠,秋葉紅而有斑,皆不失其美;人臉上有了老年斑,便覺得不美。的確,人不如葉。人若能如葉,便能一生皆美。心中有佛常憶念,人生何必羨少年?有佛一切皆美,無佛一切不美,與年齡無關。
【第51句】:【心靈禪語】人生是一場路過,更是一個行者,浮生若夢哪堪過,生死無常非兒戲,放下本無難與易,只在思量費折磨。生活并不是照別人的葫蘆畫自己的瓢,六祖大師說,迷人口念,智者心行。我們的修行說根本點,就是修心。
【第52句】:伐樹不伐根,雖伐猶復生,伐愛不盡本,數數復生苦。猶如自造箭,還自傷其身,肉箭亦如是,愛箭傷眾生。《出曜經》卷上
【第53句】:【禪語人生】遇到的人,善待,經歷的事,盡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漫漫長路,就讓善意盈盈的每一段,寫著努力與光明;寫著平安與喜樂;寫著慈悲與智慧。
【第54句】:人生若茶,有起伏才有淡定,有苦痛才有清香。生活的詭異之處就在于,不是選擇了一個角色,就能終其一生,時常有變幻,有不測。最好,歲月無驚。若遇變故、紛亂,也有一顆處變不驚的心,一份進退自如的從容。
【第55句】:【禪心佛語】人最軟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虛榮,舍不得掌聲。我們永遠以為最好的日子是會很長很長的,不必那么快離開。就在我們心軟和缺乏勇氣的時候,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
【第56句】:【禪心佛語】人總會有高興的時候,也會有痛苦的時候。高興與痛苦,人皆有之。在高興的時候,能心平氣和地欣賞它;而在痛苦的時候,又能平平靜靜地回味它。
【第57句】:得法脈傳承,如得長江之水;不得法脈傳承,縱有所悟,如掘井及泉。井水、江水雖皆為水,大小不可為比。何況掘井及泉者少之又少,掘并不及泉者多之又多。
【第58句】:問:“在路上遇見出家僧寶,不知可在路上頂禮或如何?”答:“居士見僧寶,自應頂禮。但在通衢馬路,方便合掌問訊可矣。緣路上車馬往來,若匍匐頂禮,則礙交通也。”——李炳南居士
【第59句】:【經典佛語】“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參禪的先決條件。參禪在“明月見性”,就是要參透自己的本來面目,所謂“明悟自心,徹見本性”。只要具足一個信心、長永心和無心。
【第60句】:生活里的每一個細節都蘊藏著快樂,只是在于你是否感受到了而已。快樂著的人,每一件事,每一個人身上,他都能發現能令自己歡悅的因素來,并讓快樂擴張,鼓舞和影響了周圍的人。
【第61句】:【禪語人生】我們必須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是不可以失去無限的希望。我相信這世間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在不經意間出現在我們的生命里。
【第62句】:聽講不得徒事口耳。先應諦思:佛為何事說經?我為何事學經?若知佛所為何事,則不耽著文言;若知我當為何事,則不貪逐名利。——《法語一》
【第63句】:【佛心禪語】按時睡、按時起、跑步游泳健身體。【第5句】:夫妻愛、子女孝、家和比啥都重要。【第6句】:行點善、積點德、心里常念彌勒佛。
【第64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第65句】:【禪語人生】五、做一個腳步穩的人。做人必須自己站穩立場,才不會被人打倒。武術行家能夠蹲穩馬步,就不會被對方擊倒;搞政治的不貪污、不做虧心事,就能夜半敲門心不驚。所以,要不被人打倒,先要自己不做易被人打倒的事。
【第66句】:幸福不是人生的商標,而是生活的品質。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旅途。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嶇的小路;有燦爛的鮮花,也有密布的荊崎。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從容面對;無論獲得還是失去,都要平靜的接受。
【第67句】:【每日一禪語凈美心靈】人生有三苦: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是,得到了,卻不過如此,所以你覺得痛苦;三苦是,你輕易地放棄了,后來卻發現,原來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覺得痛苦。
【第68句】:【禪心佛語】遠離妄執,安住空性,生死煩惱無二,智愚凡圣無二,輪回涅盤無二,垢凈空有無二、、、心如虛空,無所不容。
【第69句】:在尋找愛情的過程中,一旦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個人,我們一定不要被猶豫和怯懦絆住腳步,不要害怕去愛,將愛大膽說出口,才能收獲幸福的愛情。
【第70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毅力:水具備非常大的毅力,每一個滴水滴到堅毅的石頭上的時候,久而久之連石頭都穿透,這就是所謂的滴水穿石。我們人類也應該有毅力,做任何事情時候,無論如何,要做到堅持,直到成功為止。
【第71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華嚴經》卷三十四,十地品
【第72句】:忽然想起蘇東坡,那么牢騷滿腹的人,為什么還能在官場混跡許多年?唯一的解釋,他所處的朝代有一種寬容,如果不是這種寬容,我們今天能否知道這個蘇東坡還說不定呢。蘇東坡的牢騷是不是真牢騷,那就說不定了。
【第73句】:禪悟,以法眼看透凡塵,我悟,做事要信自己。禪悟,可以渡一切凡塵,我悟,可以激勵自己。為自己定一個方向,一直走下去。總有那么一天,你會很自信。
【第74句】:我們做了一件很完美的事情,但無須沾沾自喜;我們做了一件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們不要有優越感。能夠如此的話,我們就會活得無愧無怍、心安理得,就能夠得到內心的安詳。——耕云先生
【第75句】:【禪語人生】有了嗔恚卻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時止住奔駛的快車,這就叫做善于駕馭自己的心身,能夠舍棄黑暗入大光明。
【第76句】:人到無求心自凈,人到無求品自高。任何外在的力量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命運,只有我們的信念才是最有威力的法寶。在緊張忙碌的日子里,要懂得拿出一些小小的空閑為自己凈心。
【第77句】:【經典佛語】從懂因果、信因果到深信因果,是一個過程,深信因果的人就是覺悟的人,就能離苦得樂,少造很多業.
【第78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人生要想改變命運,必須要從自我身、口、意的行為改造做起。也就是要從“因”上去探究,如果凡事只在“果”報上計較、追求,那是無濟于事的,也是最無知的行為。
【第79句】:【禪心佛語】當我們內心生起出離心的時候,解脫的道路已經在腳下了。從此以后,遙遙無期的解脫將離我們越來越近。因此,學佛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出離心。
【第80句】:【禪心佛語】對生活而言,與生命所企求的只有希望。同時要堅定信心,尋求樂趣,在痛苦中表現剛毅,在逆境中表現勇敢。從工作求經驗,從事實求進步,培養深厚的力量,努力地使自己的心智充實,超越世俗的一切,自求安定。
【第81句】:人生,永遠都是有缺憾的。佛學里把這個世界叫做“婆娑世界”,翻譯過來便是指永遠存在缺陷而不得完美的世界。本來這個世界就是有缺憾的,如果沒有缺憾就不能稱其為“人世間”。在這個有缺憾的世間,便有了缺憾的人生。
【第82句】:【禪心佛語】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臨事抱佛腳,不如平時燒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友愛與競爭,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第83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取走,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選擇。而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自己的選擇。決定人生的,不是命運,而是你自己的每一次抉擇。
【第84句】:【禪語人生】于是,七萬七千位僧人就在洛日山安居,三藏法師也將僧眾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有天,他覺得應該下山為僧眾化緣,讓僧眾過得更好一些,因此便著衣持缽下山。
【第85句】:【禪故事】一人去深山找禪師問道。禪師問:你到這兒來干什么?那人說:我是來修佛的。禪師答:佛沒壞,不用修,先回去修自己。眾生即佛,修佛就是修自己的心。
【第86句】:【禪語人生】英國的愛德華伯爵,為了與自己心愛的女子辛璞蓀夫人長相廝守,寧愿放棄王位,所謂“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一位女子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寫了國家的歷史。
【第87句】:【禪心佛語】讓你煩惱的人,是來幫你的;讓你痛苦的人,是來渡你的;讓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貴人;讓你討厭的人,是助你成長的;因為,凡是你所抗拒的事物,其實都是你自己的側面,是另一個你自己。
【第88句】:【經典佛語】“如”的世界:如的世界就是不動的世界,如來的世界,如法的世界,如實的世界。如果我們的心能安定在如如不動中,外界的一切干擾都不會影響我們的心境,我們就會生活的幸福快樂。
【第89句】:對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深具信心的人不會被別人錯誤的批評、無理的挑釁所擾亂、所傷害,讓你情緒失控的真正原因往往是自己內心的疑慮。
【第90句】:【禪心佛語】放下那些無奈的枷鎖,閉著雙眼傾聽夏天幸福的步伐,讓寧靜的心靈徹底自由在大草原上快樂的自在。
【第91句】:【禪心佛語】和諧自他關系,就是要用佛法的智慧,處理好家庭關系、人際關系、團隊關系、民族關系、國家關系、宗教關系乃至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等。
【第92句】:【詩詞哲思闡人生】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美,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第93句】:【禪語人生】有很多的事情,當你經歷過,自己知道就好,很多改變,不需要說出來的,自己明白就好。所有的日子,都會到來,所有的日子,又都會過去,一切仿佛發生了,又仿佛一切沒有發生。
【第94句】:若學大乘善男子善女人,不離一切智心,若見可意五欲,即便在中共相娛樂,阿難,汝應作是念:如此菩薩,即是能成如來根本。《大寶積經》卷六,大乘方便會
【第95句】:【禪語人生】無名有兩個幫兇,兩個伙計,究竟是什么呢?就是食與色。一個食欲,一個色欲,這兩個幫著無明做種種壞事。
【第96句】:【佛心禪語】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第97句】:智慧的力量在當下一念,煩惱的力量也是在當下一念。當下一念能夠轉變,并且從煩惱方面斷相續心,從智慧方面連綿不斷地延續下去、擴展開來,那問題就一定能夠得到解決,就能做到內心世界的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第98句】:【佛言禪語大合集】哲人說過,“智慧和聰明的區別,就是在于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選擇”,擺脫糾結,能讓我們心胸更豁達,生活更灑脫。糾結時,那么就去告訴自己“有得必有失”,選擇西瓜,就勇敢地丟掉芝麻吧。
【第99句】:【經典佛語】一個人的漠然加上另一個人的苦衷,一個人的忠誠加上另一個人的欺騙,一個人的付出加上另一個人的掠奪,一個人的篤信加上另一個人的敷衍愛情是一個人加上另一個人,可是,一加一卻不等于二,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