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忽然,從林間深處傳來一陣響動。牧童以為是牛在里面,忙走上前去,卻朦嚨地看見前面正有一只餓虎朝他走來。
【第2句】:不應該自吹自擂,不應該胡言亂語,不應該學會驕傲,不應該挑起爭論。不應該墮入欺誑,不應該故意作惡,不應該根據生活方式、智慧、德行戒行輕視別人。《經集》第四品,第十四章《迅速經》
【第3句】:蘋果、花生之類的很好吃,很有營養,那是對人來說的。佛菩薩并用不著。此世的善事、功德也一樣,只對人有益,凈土佛菩薩用不上,還是留在人間好好享用吧。
【第4句】:小時候,向往天空;少年時,總是多夢;青春時,唯我獨尊;壯年時,處處逞能;中年時,萬事看空;老年時,不知所云。
【第5句】:“暫時擁有”的金錢觀,我們獲取財富首先須認清財富的本質,金錢只是我們獲得福報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6句】:【禪心佛語】觀察自己,能啟發你的內在,對原以為你很熟悉的這個「我」,產生一些不一樣的看法和智能。
【第7句】:仁:“持戒不殺,不求仁而仁著。”仁者“愛”也,不殺生害命、損人毀物,以慈悲柔和心護生愛物,即是仁德。
【第8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第9句】:世間的真相就是無常,有生必有滅,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離,一切皆如夢幻泡影,何必過于在意呢?坦然接受吧,放松心情,你就會在這浮躁喧囂的無常世界中,擁有一片安靜的心空。
【第10句】:【佛心禪語】禪師心平氣和地反問他說:“佛與祖師到底給了你什么恩惠?讓你替佛與祖師如此說話。”
【第11句】:希望的源頭不是夢想,而是現實希望不是奢望,希望是對自我的清晰定位,奢望則是一種看不清自我的盲目自大。
【第12句】:【禪心佛語】唐武宗李炎毀天下寺廟、滅佛,當年就因服食丹藥過量中毒而亡,死時年僅三十二歲,而后黃巢又起兵反唐;后周世宗柴榮在滅佛后四年暴死,后周也很快被趙匡胤所滅。
【第13句】:施者人愛念,多眾所隨從,名稱日增高,遠近悉皆聞。處眾常和雅,離慳無所畏。是故智慧施,斷慳永無余,上生忉利天,長夜受快樂。《雜阿含經》卷二十四,第622經
【第14句】:無論做任何事,人和則事必成;不管發多大的愿,始終如一、堅定不移,即能有所成就。
【第15句】:【禪心佛語】如果大家都被教化,那世界可以和平。如果一半人被教化一半人沒有,那會變成欺壓。如果大部分人沒有被教化,那么隨時都有戰爭。
【第16句】:主人可以隨意進入自己的房間,客人只是在外觀看、猜測。研究佛教而不真實信仰佛教的學者,只是佛門的客人,想跟著他們人佛法之門是不可能的。若跟隧佛法信仰者,即能輕松登堂人室。
【第17句】:【佛語摘抄精選】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貴一物,則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則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謗。莫貴莫不貴,莫信莫不信。(《古尊宿文案》)
【第18句】:【禪語人生】無明之心,雖有八萬四千煩惱情欲,及恒河沙眾惡,皆因三毒以為根本。其三毒者,貪嗔癡是也。
【第19句】:【禪心佛語】佛法不在生活之外,只在生活之中,做“人”就是修“佛”,佛法就是活法。
【第20句】:【禪語人生】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第21句】:【圣經文案】238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里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路23:33)
【第22句】:【佛心禪語】《易經》告訴我們,當你窮困之時,要想沒有災難,要想通達,必須做到冷靜相對。雖然身陷窮困,仍然自得其樂,不心急火冒,堅持自己的理想,臥薪嘗膽,堅守中正的原則。
【第23句】:怕時間消逝,花了許多心血,想盡各式方法要遮擋時間,結果是:浪費了更多時間,且一無所成!
【第24句】:【經典禪語】每個人生活的都不容易,每天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順利的,不順利的,所有的事充斥在心里,負重的心會感覺累,累與不累,取決于自己的選擇,時時清理,告別煩亂
【第25句】:孔子說:“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佛弟子更應時時知福感恩,虔誠恭敬——愿修一切善,愿斷一切惡,誓度一切眾生;能懷著慈悲心愿,“食存五觀”,莫散心雜話,方能體會“三昧飯”的真味!
【第26句】:【禪心佛語】從清晨到夜晚,從寒冬到春天,每個人只活在他站立的地方,活在他呼吸的瞬間。
【第27句】:【禪心佛語】很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在職業生涯初期都是從零開始,把自己沉淀再沉淀、倒空再倒空、歸零再歸零,他們的人生才一路高歌,一路飛揚。
【第28句】:【禪心佛語】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良師,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第29句】:問:“道體本無修,若起修道心,何所修?”答:“如鏡有垢,欲使顯光而磨之,磨者仍磨其垢,非磨其光。”——李炳南居士
【第30句】: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惡遷善之門,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無此念閃,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處討些生理?
【第31句】:【佛家靜心禪語】心累的時候,換個角度看世界;壓抑的時侯,換個環境深呼吸;困惑的時候,換個位置去思考;猶豫的時候,換個思路去選擇;郁悶的時候,換個環境找快樂;煩惱的時候,換個思維去
【第32句】: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豐子愷《豁然開朗》
【第33句】:世間本沒有天生的東西,是自己的過錯就要敢于承認,不找借口推脫給別人。認錯才會懂得反省,更新自我。
【第34句】:【禪心佛語】對于“少林形式”的微詞和少林寺自己的辯護,實際上一直伴隨著少林寺的現代史。不少造訪少林寺的大德們,都曾意味深長談及少林對本位的偏離,其中的憂患之情令人動容。
【第35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這樣子的,生命中本來就有很多不如意不好玩的事會發生,誰都無法避免。可是,一個真正懂得享受生命的人,總會想法子去改變它。健康,本也就是“美”的一種。
【第36句】:以無所得而為分別,圓滿三十七品乃至十力、四無所畏等,如是諸法皆不可得故。《大般若經》卷三,初分學觀品
【第37句】:【圣經文案】196我心里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9-30)
【第38句】:【禪心佛語】你永遠也看不見我最愛你的時候,因為我只有在看不見你的時候,才最愛你。同樣,你永遠。
【第39句】:【禪語人生】我們修行是為了要看到原本的心。所以我們必須訓練心去認識法塵,并且不迷失在它們之中。
【第40句】:窮人的煩惱,不是源自房子太小,也不是因為孩子太多,更不是因為太太的性格暴躁,而是因為他不滿足于自己所擁有的。
【第41句】:【禪心佛語】用開悟的眼睛看任何東西都有她的美,處處都是美的化身,都是佛菩薩在化現。
【第42句】:佛家禪語: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愉悅。能慷慨地施舍,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愉悅。
【第43句】: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彈。知足是人生一樂,無為得天地自然。忠臣視死無難色,烈女臨危有笑容。忠厚自有忠厚報,豪強一定受官刑。忠孝立身真富貴,文章行世大神仙。
【第44句】:【禪語人生】直下承擔,我就是佛,我要發菩提心,但是無菩提心相,無相,為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無菩提心可得,發而無發,無發而發,是名菩提心。
【第45句】:【禪語人生】小善如涓流,點滴匯聚終成大海;小惡如磨石,不見其減日總有損。做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第46句】:在自我反省中能夠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那就能夠確定自己生命行為的方向,或者說生命行為的取向。
【第47句】:分別迷惑相,是名依他起;相中所有名,是則為妄計;諸緣法和合,分別于名相,此等皆不生,是則圓成實。《大乘入楞伽經》卷六
【第48句】:【禪心佛語】感嘆人生,路漫漫。然,過客、親情、友情、愛情。都是我們人生路上極為重要的,我們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紅顏容易老,時光不倒流,人生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第49句】:因此欲望是美麗、是咖啡、也是可卡因,它使你心力憔悴,難以安寧。精彩和無奈、陽光與黑暗永遠是一對雙胞胎。只有曠達、寧靜、淡泊地對待,才能給心靈一絲慰藉。
【第50句】:【禪心佛語】每天早上醒來,你荷包里的最大資產是24個小時——你生命宇宙中尚未制造的材料。
【第51句】:【佛心禪語】和氣是一種養心良方,溫和了生活的氛圍,化解了許多急頭白臉,迎來送往皆大歡喜,誰都不容易,何苦動不動就亮出紅眼和獠牙。——延參法師
【第52句】:無心之過是可以諒解的面對無心犯錯的人,要知道,他正陷在深深的內疚中,這時哪怕只是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句輕輕的安慰,都足以融化他心里的冰雪。
【第53句】:【禪語人生】心胸豁達開朗的人,凡事看得高遠,不會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心中狹隘的人,則處處與人比較、計較,徒增煩惱,往往不能成事,成不了大器。
【第54句】:若有人問佛陀:“應該如何對待愛情?”佛陀并不會勸所有人出家,也不會讓所有人學佛。佛陀只會說:對愛情不要太執著了,否則一定會活得很苦,而且,這些苦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完全是自作自受。
【第55句】:錢財,如果妥當使用,能讓我們邁向幸福;如果使用不當,會讓我們趨向痛苦。錢財乃一切善與惡的媒介,具有愛心與智慧之人,能善用錢財;自私與愚昧之人,則會使用不當。
【第56句】:【佛家禪語】以“念純”自修——心念單純能自愛;以“心寬”待人——廣結善緣心寬闊。
【第57句】:快樂,源于一顆感恩的心掬一捧清水在手.月亮就會笑在你的掌心。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云。所以,今夜的月亮,明天能不能掛在天上又如何呢?快樂原本就是如此的簡單。
【第58句】:【禪語人生】要調心,少欲知足是法寶,一切隨緣是妙方。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隨緣,心就自在。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氣和。
【第59句】:不如實知故,于色愛樂贊嘆、攝受染著;緣愛樂色故取;緣取故有;緣有故生;緣生故,老病死憂悲惱苦增,如是純大苦聚斯集起。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有流。《雜阿含經》卷六
【第60句】:禪不是佛教專有的,也不是佛陀創造的;但是禪是佛陀發現的,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說穿了,禪就是人間佛教。
【第61句】:大家都希望有一個溫暖的家庭。然而,溫暖的家庭并不在于財產的富裕、家族的高貴和社會的地位,而在于奉獻愛心、相互包容和彼此關懷。
【第62句】:【禪語人生】我們應該一直試著不要失去自己的理性而生氣。就如寂天菩薩所說,如果別人笑你的事情不是真的,那何必難過,因為他們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又何必難過,因為他們說的是真的。
【第63句】:生活是一件藝術品,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最美的一筆,每個人也都有認為不盡如人意的一筆,關鍵在于您怎樣看待。與其整日被庸人自擾的愁悶所困擾,不如以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淡看一切。
【第64句】:對于勤奮者來說,遍地是黃金。任何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勤奮分不開的。勤奮是點燃智慧的火把,打開幸運之門的鑰匙。
【第65句】:【禪心佛語】身體乃是本錢,沒有健康,就無法享用人生所有的樂趣;別將名利看得太重,浮華過后最終都是過眼云煙;別以為能救命的是醫生,其實是你自已,養生重于救命。
【第66句】:每時每刻都能做到思想高度集中在生命活動的每一個當下,心無二用,身心健康,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就能得到提升。
【第67句】:菩薩所持之戒,于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外,更增一饒益有情戒;即一舉手一投足之動機,悉以利群為前提;若不然者,則犯戒。(民國)太虛《中國現時學僧應取之態度》
【第68句】:【禪心佛語】成就事業真正的本錢是______我能夠管住自己的身口意。誰也不會和一個連自己身口意都管不住的人打交道,這種人不可能成事,也沒有資本和別人共事,更沒有資本談條件。
【第69句】:【禪心佛語】人人都在追求富貴,但只要大家能看清自己因而失去的許多東西,他們應該就會把在用在獲得財富上的精力,用來掙脫財富的束縛。
【第70句】:人在健康時,應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為自己鋪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則一旦病障現前,身心不得自在時,子媳再孝順也只能盡人事。
【第71句】:【羅狀元醒世詩其10】貪利逐名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閑。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富貴百年難保守,輪回六道易循環。勸君早辦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
【第72句】:【圣經文案】51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23:2-3)
【第73句】:【禪心佛語】根據此生修行的程度和發心,往生極樂世界后成佛有快慢,所以希求往生凈土者應該精進修行。
【第74句】:【禪心佛語】獨享,你只享受到單一色彩;共享,卻可以由他人眼中,分享到不同色彩。
【第75句】:【圣經文案】53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23:4)
【第76句】:佛家禪語:禪師講經:大鳥怕小鳥從窩里掉下來,每一天都把窩移低一點,災難也因此發生,人們把小鳥都捉走了。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
【第77句】:【禪心佛語】順境與逆境既然是構成社會人生的兩個方面,那么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
【第78句】:【禪心佛語】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寶殿”。即佛也。
【第79句】:若不遇真師匠,唯應讀誦大乘,深求至理,不依文解義,不離經穿鑿,法法會歸自己,處處體認心性,自于真宗,漸堪趨人。(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一
【第80句】:【禪心佛語】世間沒有美麗的天使,只有善良的女人。女人善良就是天使,善良是女人天然的母愛體現。沒有不能在一起生活的兩個人,只有靠不攏的兩顆心。
【第81句】:富人說:一千萬就是小錢;佛祖說:連小錢都沒有布施過人,還屬于扶貧對象;行者說:妙,好玩。
【第82句】:【禪心佛語】記住該記住的,忘掉該忘掉的,人生真的太過短暫了,只有徹底地卸去內心的重負,才能盡情地享受人生的歡愉。
【第83句】:【禪語人生】一碗渾濁的水,老搖它,水便總是渾濁,把它放到器皿里不動,沙塵便能沉底,可見清心是沉五欲之沙、驅煩惱的初步功夫。
【第84句】:【唯美雅句】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我拈花輕泣,終是錯過了這一季花滿西樓的旖旎。
【第85句】:【佛心禪語】把自卑從你的字典里刪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人,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心強大的人。相信自己,找準自己的位置,你同樣可以擁有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第86句】:在佛教中,“不知自己”以及“不明道理”,亦即所謂的“無知無明”,被認為是一種罪。——梅原諦愚禪師
【第87句】:【佛語摘抄精選】貪淫致老,嗔恚(讀“郴會”音)致病,愚癡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經》卷下)
【第88句】:【禪心佛語】今天含笑的花朵,明天就會枯萎,時光飛逝,人生如梭,智慧之人,怎能不懼。
【第89句】:流水落花,晨鐘暮鼓,歷經月圓月缺,驀然回首,歲月依然靜好;莊嚴的寺廟,靜心的梵音,在自然與禪意中,獨守一方寧靜,任它時光匆匆,任命運的河流把我們帶往不同的方向。
【第90句】:龜蟲畏野干,藏六于殼內,比丘善攝心,密藏諸覺想。《雜阿含經》卷四十二,第1167經
【第91句】:轉變一個念頭,容易使人柳暗花明;轉變一個角度,則給思維留一點空間;轉變一下思維,就可使人絕處逢生;轉變一下心態,就可使人以心轉境。我們的命運,就在自己手中!
【第92句】:【禪心佛語】脾氣小點,說話輕點。一個人脾氣暴躁,性子急,做事的時候就會頭腦發熱,亂彈琴,會失去分寸。比如說同事之間講話時候愛發火,甚至出口傷人,這樣就不利于搞好團結。
【第93句】:【圣經文案】31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幺。(斯4:14)
【第94句】:學佛應敬人人如佛菩薩,家庭才會和睦,若能擴展到朋友親戚,對人時時存有恭敬與信任之心,則社會必能祥和安樂。
【第95句】:世皆有死,三界無安,諸天雖樂,福盡亦喪。觀諸世間,無生不終,欲離生死,當行道真。《法句經》卷上,世俗品
【第96句】:【禪心佛語】生活中,一個有自制能力的人,才能夠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與人與事,才能夠進退有度,并保持著寧靜中的“大氣”或“靜氣”。
【第97句】:【禪語人生】一首“記得當初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由他餓,莫教孫兒餓我兒。”的詩偈,道盡天下父母心,寧可自己受累,也要兒女溫飽。
【第98句】:【佛心禪語】慧忠禪師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說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實在你太辜負我了呀。”
【第99句】:毀滅生命,殺、砍、擁、偷盜、說謊、行騙、欺詐、虛偽、與他人之妻同居,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經集》第二品,第二章《葷腥經》
上一篇:佛語禪心文案每一句都深入人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