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鵲橋】人們常用“鵲橋”來比喻夫妻相會。那么,“鵲橋”是個什么樣子的橋呢?民間傳說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與耕種為生的牛郎相遇,遂結為夫妻,男耕女織,過著平靜恩愛的生活,人們以“牛郎”、“織女”稱呼他們,牛郎織女生育一男一女。這種平靜的生活突遇變故,天庭派神兵把織女抓到上界,牛郎見狀,用扁擔挑起一雙兒女,飛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織女,玉帝下令在他們二人之間劃出一道天河(即銀河),使他們只能隔河相望。他們的恩愛感天動地,地上的喜鵲于每年七月初七為他們在天河上搭成鵲橋,他們才得相會。直到現在,人們還流傳著七月初七見不到喜鵲的傳說。故“鵲橋”喻指男女結合、夫妻相聚的紐帶或橋梁。故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2句】:草帽破了頂——露頭
【第3句】:【只重衣衫不重人】(慣)只看重人的穿著打扮,不看重其人品和才學。形容人勢利。
【第4句】:鄰居海軍,五一節放假后,每天和大人在一起打麻將。他奶奶說:“你爺來牌,你爸來牌,你也來牌,這真是老貓枕著鍋臺睡,一輩傳一輩。你可知道,勤有功,戲無益,賭博場里惹是非。以后別再來牌了,好好溫習你的功課。”(河南·汝南)
【第5句】:【倒騎毛驢,往后看】釋義:比喻總看過去,看不到進步。例句:對于這一點,連里有過不少扯淡的說:崔國華落后,是倒騎毛驢,老往后看。
【第6句】:【打蛇打在七寸里打】在要害部位,謂行動要準確。香港 阮朗《蒼天》:“多了,我們不干,少了,他們不干,總之打蛇要 打在七寸里,花錢要花在刀口上。”
【第7句】:鄰居家有個小弟弟,有好事了總往自己肩上放,遇到麻煩事總想讓姐姐扛。阿姨笑著說他是“粉向自己臉上擦,灰往別人臉上抹”。(廣東·龍門)
【第8句】:【拔短梯】(慣)拔:抽掉。比喻無端毀約失信,置人于困境或死地。
【第9句】:【石敢當】在我國的許多地區,若家門口或墻正對橋梁、路口就要立一石碑,上刻“石敢當”三字,可以禁壓不祥,防止兇煞長驅直人家門作祟。除此之外,石敢當也立于沿海、山區作平浪、壓風之用。石敢當的這些作用,據考證出自西漢黃門令史游的《急就章》,唐顏師古注釋說:“敢當,所向無敵也。”又宋王象之在其書《輿地紀勝》中指出,石敢當用來“鎮百鬼,壓災殃”,可使“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強。”石敢當制成石碑狀,尺寸在《魯班經》中有記載:高四八寸,寬一尺二寸,厚四寸,埋人土中八寸。上刻“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字樣。那么,石敢當的傳說是怎么產生的,有二說。一說民間傳說在黃帝時代,蚩尤聯合南方苗民企圖推翻黃帝,蚩尤有八十一個銅頭鐵額的兄弟兇猛無比,頭角所向,玉石難存,黃帝迎戰屢遭失敗。一日蚩尤登泰山,自稱“天下誰敢當?”女媧遂投煉石以制其暴,上鐫“泰山石敢當。”于是黃帝遍立泰山石敢當,蚩尤軍隊膽戰心驚,望石而逃,終于兵敗涿鹿。另一說民間傳說石敢當為一人名,山東泰山人氏,他膽大勇猛,善捉妖邪。四方鄉鄰請其捉拿妖邪,石敢當應接不暇,遂想出石刻其名立于當沖處辟邪。立石敢當辟邪這一風俗,現在尚存,“泰山石敢當”碑民間小販有售。
【第10句】:一條船上的旅客——風雨同舟
【第11句】:【不躓于山,而躓于垤】(諺)躓(zhi):被絆倒。垤:小土堆。 人不會被山絆倒,卻往往會被小土堆絆倒。指出錯失誤,總是由于人在小問題上不經心。
【第12句】:媽媽出差回家,看到了雜亂的廚房,埋怨我們說:“衛生好,病人少;鍋灶凈,少生病。這幾天我不在家,你們怎么也不收拾收拾廚房啊?”(廣東·龍門)
【第13句】:【千文許要,一文許還】(諺)做買賣,賣主允許要價千文,買主可以還價一文。指買賣場中,漫天要價和就地還錢是平常事。
【第14句】:我每晚做完作業,總想看電視不想睡覺,可是到早上卻起不來。媽媽說:“你呀,晚上像豺狼,早上像綿羊。”(安徽·黃山)
【第15句】:貓被老虎攆上樹——多虧留了一手
【第16句】:【理怕來回想】(諺)指來回多想,道理才能確立,真理才會出現。
【第17句】:春汛的跳蝦——隨大流
【第18句】:鴨子上架——靠猛勁;逼出來的;逼的
【第19句】:【狐貍精問路——沒有好道道兒】(歇)道道:本指道路,轉指主意、心計。指不安好心。
【第20句】:鵝行鴨步——磨磨蹭蹭;磨蹭;大搖大擺
【第21句】:【小雞不撒尿——必有個道道兒】(歇)不撒尿:雞的尿是和屎一塊兒排出的。道道兒:本指通道,轉指道理。指發生某種情況一定有個原因。
【第22句】:四兩棉條子——紡一紡(訪一訪)
【第23句】:饞鬼搶生肉——貪多嚼不爛
【第24句】:【 蜻蜓吃尾巴蜻】蜓有含自己尾端的習性。謂自己占自己 的便宜。清代《官場現形記》:“你讓他吃吧,橫豎蜻蜓吃尾 巴,多吃了他自己也有份的。”
【第25句】:媽媽去買豬肉,賣肉的人給媽媽稱了一塊很瘦的五花肉。回到家里,奶奶一看就知道是母豬肉,她嘟囔著說:“賣肉的人沒良心,買肉的人沒眼睛。”(廣西·柳州)
【第26句】:【軍無媒,中道回】(諺)媒:向導。 軍隊行軍如果沒有向導,就無法前進,只好中途返回。指行軍離不開好向導。
【第27句】:【還債容易還情難】(諺)情:人情。指人際間的情誼比錢財更寶貴。
【第28句】:【人不知,鬼不覺】(慣)形容非常隱秘,誰也沒有發現。 也作人不覺,鬼不知。 神不知,鬼不覺。
【第29句】:二郎神的兵器——兩面三刀
【第30句】:【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見“耳聽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第31句】:【一柞不如四指近】(諺)柞(zha):手掌張開,大拇指和中指兩端間的距離。四指:大拇指之外的其他四個手指并排的寬度。一柞的距離,不如四指的近。比喻人際關系,遠親不如近親,近親又比不上親骨肉。
【第32句】:【鴨子的足板兒——一聯兒的】(歇)本指鴨子的腳趾連成一片,轉指人與人關系密切,聯合在一起。
【第33句】:【挽歌】現在,人死后在追悼會上放哀樂,古人怎么表達哀悼之情呢?當然是唱挽歌。那么,挽歌是怎么來的呢?傳說漢初齊王田橫死后,其部下非常悲痛,就作了喪歌,這便是挽歌的源頭。崔豹《古今注》云:“《薤露》、《蒿里》,并喪歌也。本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作悲歌。”到漢武帝時,在音樂家李延年的加工制作下,《薤露》、《蒿里》二歌定了曲調,其歌詞分別為:《薤露》: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復落,人生一去何時歸!《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從此以后,《薤露》歌就適用于王公貴族,《蒿里》歌就適用于士大夫和庶人。“使挽柩著歌之,亦呼為挽歌”。但據研究發現,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們唱挽歌的記錄。比如《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吳國伐齊國“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杜預注:“《虞殯》,送葬歌曲也。公孫夏示必死,故命其徒而歌之。”孔穎達疏說:“蓋以啟殯將虞之歌謂之‘虞殯’。歌者,樂也;喪者,哀也。舊說,挽歌漢初田橫之臣為之,據此,挽歌之有久矣。”由此可見,杜預認為《虞殯》是送葬歌曲,博學的孔穎達更直接指出挽歌早于田橫之死。只不過到了漢代,國家正式規定挽歌成為喪禮內容,漢武帝時指定的官方挽歌就是紀念田橫的《薤露》、《蒿里》。盡管后世挽歌的內容在不斷變換,但挽歌這種形式卻流傳至今。
【第34句】:小弟一轉眼十個多月了。奶奶笑著對媽媽說:“有苗不愁長,沒苗就甭想。不知不覺這孫子可快一歲了。”(河南·鄢陵)
【第35句】:【客隨主便】(諺)指客人要聽從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聽主便。 客聽主安排。
【第36句】:老鼠管倉——越管越光
【第37句】:鄰居家的婆媳吵架,只是因為媳婦的一句話。奶奶勸架時說:“誰家的嘴皮不磨牙,說錯了就改,何必吵架呢?”(湖北·鐘祥)
【第38句】:爸爸問我的學習情況,我支支吾吾地不敢正面回答。爸爸慢條斯理地說:“心里沒冷病,不怕吃西瓜。我看你最近老躲著我,成績肯定不怎么樣。”(河南·輝縣)
【第39句】:【羊群里丟了,羊群里找指】哪兒丟了哪兒找,事情不會出 這個范圍。劉江《太行風云》:“辦法有的是,羊群里丟了羊 群里找。”
【第40句】:天上的老鷹不吃臟東西——清高
【第41句】:按路標走——沒錯
【第42句】:【天上少有,地下無雙】(慣)形容人才出眾,非常難得。也形容東西珍貴、稀有。 也作天上少有,地下難尋。 天上難找,地下難尋。
【第43句】:【一個要補鍋,一個鍋要補】(慣)比喻兩人想法合拍。
【第44句】:【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諺)人怕虎只有三分,虎怕人卻有七分。指人怕老虎,其實老虎更怕人。也比喻善良的人害怕惡人,惡人更怕善良的人。
【第45句】:媽媽責怪爸爸不顧家,弟弟埋怨爸爸不關心他的學習。在一旁的爺爺風趣地對我說:“你爸爸像根鍋蓋梁做成的風箱桿,受了熱氣,又受冷氣。”(甘肅·秦安)
【第46句】:【挑字眼兒】(慣)指挑人措詞用字上的小毛病。
【第47句】:野蜂飛進漁網里——專找空子鉆
【第48句】:【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在經濟上依賴別人,即被人控制。 反義說:不端他人碗,不受他人管。孔厥《苦人兒》:“端他 碗,受他管,我們吃他家飯,打死也還不是打死了!氣他 甚?
【第49句】:耗子拉木锨——大的在后頭
【第50句】:公公背兒媳過河——出力不討好
【第51句】:狗吃主人心肝一忘恩負義
【第52句】:學校成立了“微機興趣小組”,我怕自己笨,不敢報名參加。爸爸知道了,鼓勵我說:“刀鈍石上磨,人笨努力學。只要你認真下苦功學,還有什么學不會的呢?”(江西·贛州)
【第53句】:花開不謝——四季如春
【第54句】:【倒抽了一口冷氣】(慣)形容突然受驚時極度驚訝、緊張或恐懼的心情。 也作倒抽了一口涼氣。 倒吸了一口涼氣。 倒抽一口氣。
【第55句】:【瘸腿驢跟馬跑——趕不上】(歇)指落在人后追趕不上。
【第56句】:【做夢娶媳婦盡想好事,想得怪美。】成語:胡思亂想、想 人非非。浩然《艷陽天》:“真是做夢娶媳婦,光想好事兒;他 越想越美,腰也挺起來了,頭也仰起來了。”
【第57句】:孤樹不成林,孤雁不成群。
【第58句】:【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諺)賢:賢良,賢慧。指為夫免禍賴妻賢,為父寬心賴子孝。 也作妻賢夫省事,子孝父心寬。 省事:省去了種種煩心的事情。 妻賢夫少禍。
【第59句】:中午,媽媽一邊忙著做飯,一邊叫正在看電視的哥哥去翻翻房頂曬著的麥子。哥哥正看在興頭上,不耐煩地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媽,吃了飯再說吧!”媽媽聽了生氣地說:“你這孩子,餓了喘,飽了懶,不飽不餓又不想動彈,快去!”(河南·社旗)
【第60句】:三月里炒青蠶蟲——又青(親)又熱
【第61句】:【強中更有強中手】(諺)指本領高強的人不可自恃高強,須知高強之中還有更高強的。也泛指學問、才藝的造詣無止境,不可自視過高。 也作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強中自有強中手,更有強人在后頭。
【第62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反映商店與顧客的一種關系,具有 優勢者主動,無力者受欺侮。《新鳳霞回憶錄》:“舊時有句 話: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確實,我們劇種小,演員窮,就被 人家看不起。”
【第63句】:【燒香望和尚——一事兩勾當】(歇)舊時作風不好的女子去寺廟,既燒了香又看望了相好的和尚。 轉指一舉兩得。
【第64句】:【人嘴兩張皮】釋義:比喻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說話沒準,不可信。例句:“真是人嘴兩張皮,愿說什么說什么。分明是剛才你和錢掌柜商量的。”
【第65句】:【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諺)指在家生活靠父母操心,出門辦事靠朋友幫忙照應。 也作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在家投爹娘,出門投朋友。
【第66句】:【萬年歷】在歷法中,大家都知道有一個“萬年歷”可推算出前、后若干年的具體日期。由于前后跨度時間長,人們稱之為“萬年歷”。其實,這是對“萬年歷”一詞來源的誤解。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蔭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時間的日晷,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360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國君,對祖乙講了日月運行的道理。于是,祖乙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天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頭銀發。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原來,《萬年歷》是以創立者的名字命名的。
【第67句】:【 養熟的鳥也會飛走】指限制不了行動自由。汪曾祺《大淖 記事》:“這種事在大淖這個地方也不值得大驚小怪。養熟 的鳥還有飛走的時候呢,何況一個人!”
【第68句】:狗熊戴涼帽——里外不像人
【第69句】:【地肥禾似樹,土薄草如毛】(諺)指土地肥沃,田禾會長得像樹一樣高大;土地瘠薄,野草會長得像毫毛一樣細小。也比喻有基礎的政權最容易發展鞏固。
【第70句】:【戲臺上娶媳婦】謂盡想好事。《新鳳霞回憶錄》:“小外行 還學唱小生!這才是戲臺上娶媳婦,想著美呀……”
【第71句】:秀才的書箱——里面有文章
【第72句】:【不打勤,不打懶,只打不長眼】釋義:有眼色的人不吃虧,沒眼色的人倒霉。例句:不打饞,不打懶,單打不長眼;他這個人眼觀六路,遠遠瞄見地主的影子,馬上手勤眼快,爭風搶上,揮汗如雨,一馬當先,歡喜得那個地主口口聲聲夸他是忠臣。
【第73句】:【好事不在忙】(諺)指好的事情做起來不必急躁忙亂。
【第74句】:谷糠蒸窩頭——捏不攏;難捏合
【第75句】:【出風頭】(慣)指出頭露面,顯示或炫耀自己的才能。
【第76句】:【客不離貨,貨不離客】(諺)客:客商。指客商出遠門運販貨物,要把貨物帶在身邊,做到人不離貨,貨不離人。也指出遠門攜帶的貴重物品,不能輕易委托別人。
【第77句】:馬老腿慢,人老嘴慢。
【第78句】:我們放麥假了。媽媽說:“現在正是焦麥炸豆的時候,你也要于點力所能及的活。”(河南·魯山)
【第79句】:崖頭上睡覺——死也不怕
【第80句】:【—粒谷子千滴汗】糧食來之不易。類似的:十粒汗珠一 粒糧。古華《芙蓉鎮》:“而且和泥水、土地打交道,一天到晚 嘴巴都閉臭,身上的汗水干了又濕,濕了又干;真是一粒谷 子千滴汗啊。”
【第81句】:【豆腐一碗,一碗豆腐】(慣)比喻實質是一樣的。
【第82句】:【 大河漲水小河滿】小的依靠大的,局部依賴整體。張抗 抗《北極光》:“當然先救自己!我從來不認為什么‘大河漲 水小河滿’是符合科學原理的,只有小河的匯集才有大河的 奔流。”
【第83句】:【 有天理有國法還有人情】講道理,執法,也要照顧人情。 意即不能不考慮人際關系。李準《李雙雙》:“這算貪污工 分?有天理有國法還有人情呢!你以后少跟他后面跑!少 家失教的樣子。”
【第84句】:【衣不壓眾,貌不驚人】見“人不壓眾,貌不驚人”。
【第85句】: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第86句】:榮榮放學回家吃午飯,見媽媽做的又是不愛吃的面條,哭鬧著不肯吃。奶奶勸道:“有飯莫嫌淡,有驢莫嫌慢。你就將就將就吧!”(河南·林州)
【第87句】:鄰居近幾年木材和茶葉收入好幾萬元,可是,一筆生意沒做好,連老本都賠上了。為了過個年,不得不四處借錢。爺爺說:“這真是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好一世窮!”(安徽·石臺)
【第88句】:【吃定心丸】(慣)定心丸:想象中的能使人心神安定的藥丸。比喻因得到某種許諾,而心緒安寧。 也作吃鎮心丸。 吃安心丸。
【第89句】:一頭鉆進冰箱里——凍(動)腦筋
【第90句】:【猜啞謎】(慣)啞謎:指隱晦的話語。比喻猜測別人話語的真實意思或事實真相。
【第91句】:【惡人自有惡人磨】釋義:厲害的人自有厲害的人去對付。例句:看的人隨后跟來,觀看兩家怎地結局?銅盆撞了鐵掃帚,惡人自有惡人磨。 ………
【第92句】:【天高皇帝遠】見“山高皇帝遠”。
【第93句】:小叔和姑姑又在為看電視爭論不休,奶奶在外面一邊乘涼一邊說:“小偷逮個賊,誰也別說誰。出來涼快一個,不就啥事也沒有了?”(河南·南召)
【第94句】:【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根據具體情況辦理。西戎《燈心 絨》:“老馬,人常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你是管銀錢的,咱 的家底有多厚,你比我清楚,不能看見人家干啥,咱也干 啥。”
【第95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慣)l形容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2指人自私,光為自己著想,不顧別人。
【第96句】:哥哥今年十五歲了,可他做事隨隨便便的,媽媽總是不放心。一天,哥哥告訴媽媽,說自己在學校交了一個新朋友。媽媽提醒哥哥說:“交友要小心,植樹要植根。交上壞朋友,遲早要丟丑。你們要互相鼓勵著上進才行!”(廣東·龍門)
【第97句】:【好莊稼長不到好土上】(慣)比喻好孩子沒有生在條件好的家庭。
【第98句】:【韭菜地——割了一茬起一茬】(歇)比喻一班人馬失敗了又有另一班挺身而出。
【第99句】:媽媽一讓我學習我就犯困,媽媽無可奈何地笑著說:“你真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仨月。什么時候你也精神一次?”(河北·行唐)
上一篇:佛語禪心的文案觸動內心深處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