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平(生卒年不詳),河南洛陽人。唐天寶年間詩人,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未考取,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身未仕。與皇甫冉為詩友,為蕭穎士賞識。
《春怨》是唐代詩人劉方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宮怨詩,意在寫宮人色衰失寵而生怨思。起句點明時間:黃昏,渲染凄涼氣氛;二句寫人物:宮人,幽閉金屋傷心落淚;三句寫環境:滿庭空寂,春色遲暮,襯托衰落難堪;四句寫心情:以落花映心境,凄凄慘慘戚戚。此詩角度獨特,刻畫女子心理十分細膩;重疊渲染,反復勾勒,深曲委婉,味中有味。
劉方平 春怨
原文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注釋
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里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春欲晚:春天即將過去。
翻譯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里來了。
賞析
本詩寫出了一位被遺棄的宮女春日幽怨。這類詩,唐代不少詩人都寫過,但本詩自有其與眾不同之處。
起始兩句“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黃昏”寫出了時間之晚,同時也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凄涼。此時,屋內的光線隨著日落而越來越昏暗,凄涼意味可想而知。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之感。“春欲晚”,寫出了季節之晚。本來屋內無人,已使人感到孤寂,現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此時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這就更使“金屋”中人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對“春欲晚”的補充和引申;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
本詩從空間上看,前兩句是寫屋內,后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從屋內的黃昏漸臨寫到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于這樣凄寂的環境之中,當然要以淚洗面了。從色彩的點染上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為詩篇抹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末句又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一種特定的環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與情調達到了完美的一致。
詩人采取了重疊渲染、反復勾勒的手法,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全詩在層層烘托主人公怨情的同時,以象征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堪稱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河南洛陽人。唐天寶年間詩人,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未考取,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身未仕。與皇甫冉為詩友,為蕭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其《月夜》《春怨》《采蓮曲》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劉方平 春怨》古詩詞素材
上一篇:《只留清白在人間》古詩詞素材
下一篇:《薪火相傳》古詩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