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只有收拾過失戀殘局的人,才能知道愛情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神圣。它也是可以重來的。快樂根本就不是一種感受,而是一種決定。隨時隨地都可以作出,權力全在于你。
【第2句】:人有正確的信仰,在人生旅途走的路就不會有差錯。人的觀念如果不正,就不能正業;觀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易于出錯。
【第3句】:【禪心佛語】人們通常在緊急的時候才會發下重誓,等事情一過,就把誓言忘得一干二凈。
【第4句】:在大地上行走,身上不必怕惹灰塵,眼里不必怕進風沙。心干凈了,身上自然不臟,眼睛自然不迷。在大地上行走,值得信賴的引領者是自己的心靈。
【第5句】:【禪心佛語】快樂的日子是日子,陰郁的日子也是日子。猶如我們頭上不會永遠是晴空,生活也不會每天快樂,在陰郁的日子里不要抱怨,去看另一種風景。
【第6句】:【禪心佛語】待人處世的態度不可太輕率,否則將為事物所困擾,而無法修養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過份慎重,以致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灑脫自在的氣度。
【第7句】:若不為心使,而能使于心,則能除煩惱,如日出無暗。《正法念處經》卷五
【第8句】:【禪心佛語】除非能在原地建造出更好的成品,否則絕對不要拆毀任何東西。
【第9句】:【禪心佛語】當你靜下心來的時候,寧靜是你最美的享受,寂寞是你最好的朋友,四季變得模糊,你可以在風雨中隨意漫步,天地與你同體,萬物與你同生。
【第10句】:達摩作為禪宗的祖師,他只是給人以指導的方法,并不能替代個人的修行。因為修行是個人的事情,要靠個人來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11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凡事不知足,就會不滿意;不滿意,就會有遺憾。
【第12句】:【禪心佛語】念佛往生、傳承大法,是真正的報佛恩、報師恩、報父母恩、報眾生恩。
【第13句】:【禪語人生】有錢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裝飾得很漂亮;有德的人,把自己的身心修養得很健康。真正的富有是健康,真正的貧窮是無知。
【第14句】:【禪語人生】一件善事,正像一枝蠟燭,在這罪惡黑暗的世界上大放光輝。
【第15句】:【禪語人生】一世歡顏,只為你一人綻放。輾轉紅塵,愿與你同唱一曲地久天長。
【第16句】:【禪語人生】這個善人為什么要哭啊?因為他發現自己太無能了,連一個乞丐也幫不了,所以心里非常悲傷,也很委屈,很難過就流淚了。
【第17句】:【禪語人生】唯一能醫治痛苦、罪行以及所有人類其它災難的良藥是智慧。
【第18句】:【禪語人生】一個佛教徒身處樂境之中也絕不放縱自己,因為一旦陶醉在快樂之中而放逸身心,第二支箭便會帶來苦受。
【第19句】:【禪心佛語】若解時法逐人,若不解時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則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則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則法皆妄;若法逐于人,則法皆真。
【第20句】:【禪心佛語】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麼來的,它始終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第21句】:【禪心佛語】煩惱定律:喧囂的煩惱,其實比孤獨的煩惱更可怕,只是因為喧囂讓你無暇思考。
【第22句】:【一生受益的四句禪語】【第1句】:健康是最高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第23句】:不在乎一朵花,怎能祈求滿地花開?不在意一棵樹,怎能奢望一片森林?任何偉大,都源自平凡。做平凡人,理平凡事,將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極致,才有可能不平凡。
【第24句】:【禪心佛語】大義是說學佛之人從五湖四海聚集在寺院,為的是學佛成佛,成就的標準是心要空,無有妄念。
【第25句】:眾生與佛無殊,大智不異于愚。何須向外求寶,身田自有明珠。——《寶志公》
【第26句】:【禪語人生】一切幸福都絕非沒有憂慮和煩惱,而一切逆境也都絕非沒有慰藉與希望。逆境能催人猛醒,正是因為有無數道坎兒才透出了生命的滄桑。
【第27句】:文殊師利大圣尊,三世諸佛以為母,十方如來初發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
【第28句】:【禪心佛語】名利場中底事忙,何如消散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詩萬卷,酒千殤。大開白眼看侯王。玉樓金闋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第29句】:【禪語人生】一喜一傷悲,一聚一別離,一念一無明,一世一夢里。風雨無言,繁華有邊,紅塵飛舞終會盡,孤身化人間。
【第30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我們能不能擁有一絲笑容,口中能不能要做心的訓練,在心中建態來培養自己的清靜之心
【第31句】:【禪語人生】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第32句】:【禪心佛語】痛苦和快樂就像硬幣的兩面,痛苦在正面,快樂就會被轉到反面;當你把快樂放在正面的時候,痛苦也就離開了你的視線。
【第33句】:【佛心禪語】總有人會迷失方向,否則真理的路上將人滿為患。【第5句】:有棱有角的害處是,別人啃起你來十分方便。
【第34句】:不負債及慳,斯名為下樂;有財行布施,此名為中樂;身口意業凈,智慧樂多聞,此則為上樂,慧者之所行。《佛般涅槃經》卷中
【第35句】:人生無常,很多事情難以預料。過去的是雜念,應該在時光的河流中淘盡。未來的是妄想,應該用淡然的心等待。
【第36句】:“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唯有將佛教精神落實于行為,理事圓融兼行于人間,開創真、善、美的人生,方為真正的學佛弟子。
【第37句】:在我眼里,了凡先生已深諳莊子哲學之精髓,逍遙游世間,心游萬仞,自在灑脫。而他一直從事的慈善事業,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38句】:懷抱理想,不放棄任何機會,就能給自己帶來奇跡。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那么就在此刻,想好自己的目標,確定前進的方向。
【第39句】:智者離諸惡,一切皆端嚴;愚夫由作罪,舉身皆丑陋。《大寶積經》卷九十五,善順菩薩會
【第40句】:世間與出世間并不是兩回事。一切從對立的心態出發,就是生死,就是世間;若能心包太虛,煩惱即刻成菩提,世間也就是出世間。
【第41句】:百年垢衣,一日而浣,可得鮮凈。如是于百千劫中所集諸不善業,以佛法力,故順善思維,于一日一時,盡能消滅。——《大集經》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是由無數個今天總合而成,每個今天都充實的過,一生便會充實。
【第43句】:【禪心佛語】“我自己?”小和尚抬起頭,睜大了眼睛,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沒明白,直直地盯著師父,渴求點化。
【第44句】:凡事要守好自己的原則,不要牽強應酬;常去應酬,往往度不到對方,反而會被拖下水!
【第45句】:名因于相生,相從因緣起,以諸形相故,而起于分別。分別從二因:外相、心習氣。第七末那識,應知亦復然。《大乘密嚴經》卷上,生身品
【第46句】:【禪語人生】一體皆有兩面,嘗試著用他人的觀點看問題,解決問題,將會使你豁然解脫。
【第47句】:【禪心佛語】進入上世紀90年代,幾乎現存所有漢傳佛教史上有重要影響的祖庭名剎都被難逃官商運作的厄運。少林寺門票風波是一個縮影。
【第48句】:【禪語人生】億萬財富不是存在銀行里,而是產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沒找到路,不等于沒有路,你想知道將來要得到什么,你必須知道現在應該先放棄什么。
【第49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園子里有朵很美的花,燒火僧把它移植到花盆里放在房間里,沒想到,幾天后,花死了。禪師:有些東西因為想得到才會失去。
【第50句】:修行,得靠自己精進地啟發自我靈明的覺性,不能期待不勞而獲的成果。
【第51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卻身不由己。【第2句】:挫折經歷的太少,所以才把一些瑣碎的小事看得很重要。
【第52句】: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如果能常常抱存歡喜心,便可以接觸到慈悲心。如果常常修煉慈悲心,便能得超然的靜心。
【第53句】:【佛心禪語】不要過分的醉心于放任自由,一點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處與危險實在不少。
【第54句】:【禪語人生】優雅是件很難的事情。比矜持難,比無賴也難。矜持能裝,無賴更容易。可是優雅不行。優雅要氣質,要資歷,要歲月沉淀,要那份從容和云淡風輕。
【第55句】:【禪心佛語】事實上,我們的心本來沒有苦,它還是它自己本來那個樣子并沒有什么改變或不同。
【第56句】:生活中,我們若以一顆禪心行走,就會處處待人和善,事事應對得慈悲,就不會因為得失成敗而喜怒,也不會因為過去未來而哀樂。
【第57句】:清凈法性,為諸法本,自性無本,虛妄煩惱皆從邪念顛倒而生。《勝天王般若經》卷三
【第58句】:【佛心禪語】不要抱怨一時的傷痛,心持一份希望,眼睛才會看到光明。更不計較一時的失去,失去是得到的起點。
【第59句】:【心靈平靜的禪語】恒榮法師:自尊是一種人生的理性和信仰,自大卻是一種自私和陷阱。別人的尊重是一種友好和善意,而自己的自大,則是命運崩潰的開始,也是警醒。
【第60句】:出家正業正戒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后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佛遺教經》
【第61句】:【佛心禪語】做人以求知為本,做事以認真為本,省親以歡心為本,養生以不怒為本,居家以勤儉為本,居官以不貪為本,交際以誠實為本。
【第62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六祖壇經·般若品》
【第63句】:若能觀怨一毫之善,不見其惡,當知是人名為習慈。若彼怨家,設遇痛苦,能往問訊,瞻療所患,給其所須,當知是人能善修慈。《優婆塞戒經》卷七,禪波羅蜜品
【第64句】:一個人如果沒有腳只是一個人不便,要是有雙腳卻不走正路,那不知會害了多少人?毀了多少家庭?
【第65句】:【禪心佛語】九曰勞動樂適度的體力勞動,可使五臟功能得到鍛煉,減緩衰老。實踐證明勞者壽。
【第66句】:如來以一切譬喻,說種種事,無有譬喻能說此法。何以故?心智路絕,不思議故。諸佛菩薩但隨眾生心,令其歡喜,為說譬喻,非是究竟。《華嚴經》卷五十二,如來出現品
【第67句】:【圣經文案】276只等真理的圣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16:13上)
【第68句】:佛說:“人人應學和敬合群之法,諸賢者亦皆贊嘆和敬之善。若能互相和敬,住于正法,則必得瑜伽之樂,即相應佛法之樂。”
【第69句】:【禪語人生】我們人為什么有病?就因為平時不注重健康。少行淫欲,多做運動,就是健康的根本基礎。你若一天到晚行淫欲,不守規矩,你身體永遠不會健康的。
【第70句】: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第71句】:【禪語人生】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詳’,才是下手之處。
【第72句】:【禪語人生】五、楞嚴經: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第73句】:【禪語人生】宇宙唯一不變的道理,就是一定會有變動,沒有任何連續的兩天可以完全相同。
【第74句】: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給私人;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濫及無辜。(當代)星云《佛光菜根譚》
【第75句】:是沒是真如?心不起,心真如。色不起,色真如。心真如故心解脫,色真如故色解脫,心色俱離,即無一物,是大菩提樹。一《無題》
【第76句】:真正的圣人,既強又柔。他的強是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柔能調伏眾生,剛能堅強己志。
【第77句】:靜思五則:學佛,要學人間佛,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學佛之前,先學如何把人做好,若人事不圓融,修禪即不易。
【第78句】:【禪語人生】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后甜。歲月無情,詩書有味。工作之余,茶余飯后,多讀幾本好書,多結一些善緣,多交幾位好友,讓生活更高雅,更充實,更幸福。
【第79句】:【禪心佛語】當我們能夠發出對眾生慈悲的心,當下一念就不會感覺自己有痛苦,就等于由我們的“身見”執著中走出來,得到自在解脫。
【第80句】:師日:“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于無法住,不應取舍。若學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南岳懷讓禪師》
【第81句】:【禪語人生】我們的人生,如果太計較會很苦的。有時,浪費就是浪漫。
【第82句】:一般世俗所謂的“孝”,是以物質為主;總以為在日常生活中供給父母吃飽、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盡孝,其實不然。
【第83句】:【禪心佛語】放下行囊,身心自在,回到原來處。這里是菩薩在的地方,所以人人都朝著這里行走。一群一群,一個一個,便是這樣的堅持,不顧一切。
【第84句】:【禪語人生】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業除魔,方可獲得幸福,方可修身成佛。
【第85句】:關懷生命并不僅僅指關懷人類自身,而是關懷世間一切具有生命的生物,甚至螻蟻、草根,都是慈悲的對象。
【第86句】:【心靈禪語】基礎越深厚,成就越高;投入得越多,成果越大。只要方法得當,我們有一分耕耘,便會有一分收獲。
【第87句】:不要把自己活在煩惱的中心,靜下心來就是突圍的方向。禪就是把握生命當下的智慧。
【第88句】:無量眾生修學佛道,多有退轉,時有一人乃能得道,如庵羅花及魚子等。《優婆塞戒經》卷一,解脫品
【第89句】:時光總是稍縱即逝,若不把握現在趁年輕時好好努力,等到年紀老邁時才想學習,往往就時不我予了!
【第90句】:【禪語人生】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就會事事落空。
【第91句】:【禪語人生】學著看淡一些事情,看開一些事情,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所有的糾結和煩惱都是一種自虐。
【第92句】:【禪心佛語】弄了這么多事兒,就像弄出滿天星星,閃呀閃呀,閃呀閃呀,卻忽然不知道是誰過來一拽,拽掉了插頭兒,一切,又回到黑夜。
【第93句】:【禪心佛語】佛曰: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第94句】:【禪語人生】用功太過急迫,覺心中煩躁時,宜萬緣放下,功夫也放下來,休息約半寸香,漸會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則,日積月累,便會變成性躁易怒,甚或發狂著魔。
【第95句】:修行除了自度之外,還要度人;時時刻刻培養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絕對不侵犯、毀謗他人,尤其不侵犯、毀謗同道者。
【第96句】:【禪心佛語】過分張揚,賣弄,不管多么優秀,都難免會遭到明槍暗箭的打擊和攻擊。
【第97句】:【禪心佛語】因為沒有,從不擔心失去;因為想要,才會患得患失。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真正屬于你,我們也不過是個匆匆的過客,赤條條的來,終將一無所有的離開。
【第98句】:【禪心佛語】行走于世,如果你不能忍一時之痛,甚至人身的攻擊或侮辱,那么你的痛苦將是長久的。
【第99句】:【禪心佛語】你有沒有因為失去某人或什么東西而很痛苦過?你要知道,這世上沒有離不開的人或東西,只有放不下的執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