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之神話
鵬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相傳其體形巨大,能夠展翅萬里,飛過九州八洲。在《山海經(jīng)》中有記載:“鵬之為鳥也,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遠見識物,千里一怒而后飛。”
出自《廬山謠》的名句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是唐朝詩人李白所作《廬山謠》中的名句。其中,“氣吞萬里”這一表達源自于“鵬程萬里”的典故。因為鵬能展翅萬里,所以用來比喻一個人事業(yè)發(fā)展前景廣闊。
成語“扶搖直上”
《列子·湯問》中有一則故事:“摯鐵欲飛升天去,恍惚不知所由之極也。扶搖順風(fēng)偕行。”所謂“扶搖”,就是指鵬飛到高空時會借助氣流和熱力上升的現(xiàn)象進行飛行。因此,“扶搖直上”成語就是比喻一個人用自己的努力,順著變化的大勢,不斷向前發(fā)展。
出自《離騷》的名句
“鵬之徙兮羽如泰山,其舉逝兮云中高。”這是屈原所作《離騷》中的名句。其中“羽如泰山”,形容鵬的翅膀碩大無比;“云中高”則表達了鵬飛翔在云層之上的壯觀景象。這些詞匯都被廣泛引用來形容人物、事物的雄偉和壯闊。
出自《山海經(jīng)》的記載
《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中有關(guān)于鵬的記載,“其狀如狗而大牛 ……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遠見識物,千里一怒而后飛”。這些詞句都形象地描繪了鵬神話故事中神奇、莊嚴、高貴和威武等特點。
結(jié)語
在中國文學(xué)中,鵬幾乎成為了一種代表偉大和壯美的象征。許多詩人、文學(xué)家都曾用鵬神話來比喻人生的奮斗和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鵬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化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