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一段或長或短的旅途。在這段旅途中,自我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那個時候起,就已經注定要走過太多汗淚相伴、悲喜交集的時光。
【第2句】:菩薩摩訶薩護持禁戒亦復如是:如彼渡人,護惜浮囊。《大般涅槃經》卷十一,圣行品
【第3句】:三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無系縛者、無解脫者。無主無依,不可攝持,不出三界,不入諸有,本來清凈,無垢無煩惱,。如是法相,名大涅槃。
【第4句】:釋迦牟尼的一句話:“伸手需要一瞬間,牽手卻要很多年,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若無相欠,怎會相見。
【第5句】: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暖風熏細草,涼月照晴沙。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李贄《獨坐》
【第6句】:【禪語人生】亦舒《喜寶》:有能力的人影響別人,沒能力的受一群人影響。
【第7句】:眾緣所生法,是即無自性,若無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古印度)龍樹《十二門論》
【第8句】:【禪心佛語】你學過的每一樣東西,你遭受的每一次苦難,都會在你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派上用場。
【第9句】:【禪心佛語】只要發心,就可以利用有限的生命為社會創造出無限的價值。生命雖然有限,但是我們的發心應該是無限的。
【第10句】:愛心為誰有我們的心常常不規則地亂跑,任憑別人來誘引我們;惡的念一旦被誘引,任何壞事都做得出來。
【第11句】:【禪心佛語】成功需要成本,時間也是一種成本,對時間的珍惜就是對成本的節約。
【第12句】:【佛語悟道】要經常做些慈悲的事情,不要因為懶惰而不去做(慈悲的事)。
【第13句】: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第14句】:所以我們覺得這個世界開始變了,變得物欲橫陳而雜亂無緒。人人為財,心哪得片刻清凈?心已蒙塵,談何身康體健。
【第15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重大決定,是由心規劃的,像預先計算好的框架,等待著你的星座運行。如期待改變我們的命運,首先要改變心的軌跡。
【第16句】:【禪心佛語】只有頭腦才總是從這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如是反復,美其名曰奮發向上它總是回憶過去,渴望未來,錯過當下。
【第17句】:你的敦厚最要緊,敦厚是誠信的綠葉,是信任的花朵,敦厚就是全部。你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失去善良敦厚。
【第18句】:【禪語人生】再肥沃的土地福田,不勤勞精進去耕種,還是會荒蕪沒有收成;再興隆的祖業家產,不能節儉樸實持家,終有揮霍殆盡的一天。
【第19句】:【禪語人生】小強又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小和尚笑的更開心了,這次他拿一塊石頭丟過去,正好丟到汗巾上,然后指給小強“看到了吧?拿那個汗巾”。
【第20句】:真正的妙法是:以智慧流露出來的方法;真正的慈悲是:以智慧的力量去推動濟世志業的心愿。
【第21句】:修一善心,破百種惡。信善作福,積行不厭,信知陰德,久而必彰。《法句經》卷上,明哲品
【第22句】:【圣經文案】75少年人用什么潔凈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詩119:9)
【第23句】:【禪心佛語】東陽心想,那種音樂也許會打岔。因此,他就把住處搬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
【第24句】:佛日:“高人一等,必先低人一頭。”唯有善于低頭做人,才能在高處成事。
【第25句】:【禪語人生】用堅強的意志,維持好習慣,與高尚的人在一起,可以改掉很多壞習慣。
【第26句】:【禪心佛語】慈悲做事,意味著寬容。寬容別人的過錯,寬容別人的無禮,寬容別人的冒失。然而,寬容不是縱容,佛家講因果報應,毫厘不爽。所以說,隨心所欲而不應逾矩。
【第27句】:【禪心佛語】“我自己?”小和尚抬起頭,睜大了眼睛,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沒明白,直直地盯著師父,渴求點化。
【第28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較大,那是因為上帝特別鐘愛他(她)的芬芳。
【第29句】:【禪心佛語】如果不穩重,修行就成了半途而廢,就像燒水才燒到五十度又冷下來,冷到二十度再繼續燒,燒了三十度又冷下來,這樣燒燒停停、停停燒燒,就永遠都燒不開。
【第30句】:你要知道,你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不是因為一件東西好,你才千方百計去擁有它。而是因為你已擁有了它,才一心一意覺得它最好。
【第31句】:【禪心佛語】固執的人用不著對他多費口舌,失敗的教訓會叫他回過頭來找你。
【第32句】:【禪心佛語】減少壓力: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注意休閑活動,避免經常熬夜加班,要有充足睡眠時間,適度的休息可以走更長的人生道路。
【第33句】:【禪心佛語】將純然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體驗上,就是禪修。即使神經元以“我不知道怎么禪修”的念頭出現,只要你能看著它,那么它也可以成為禪修的助緣。
【第34句】:【禪語人生】我來到曼聽園的時間,正值瑪欣德尊者在此度過雨安居,雖然沒有趕上有完整教程的禪修營,但一樣有機會親聆教誨。
【第35句】:抱怨,是一種負能量,猶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于人無益,于己不利,于事無補。
【第36句】:道不遠,性海非遙。但自己求,莫從他覓,覓亦不得,得亦不真。此所謂求人不如求己也。——《慧思大師》
【第37句】:了心非心,不起妄念,無止之止,止無所止,乃名為止。有止之止,由依妄想,不名為止。(隋)智顴《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三
【第38句】: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若念天堂,有愛便是天堂;若念地獄,人間處處即煉獄!
【第39句】:愛心和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愛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擁有愛心和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40句】:【禪心佛語】生為人,沒有服務人,則不名為人。人生有愿,才有方向。萬物歸有心。
【第41句】:【禪語人生】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愿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42句】:【禪心佛語】當我們面對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天都會比過去更迷惑,因為我們要面對的東西越來越多,可抉擇的東西也更繁復。
【第43句】:【禪語人生】只有及時地報答有恩于我們的人,才能讓自己與對方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44句】:【禪語人生】幸運會轉為不幸,不幸會轉為幸運;因禍得福,塞翁失馬,都說明了幸運與不幸會相互轉換。
【第45句】:【禪心佛語】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對自己嚴格一點兒,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
【第46句】:【禪心佛語】為人要有品德,做事要有品質,生活要有品味,立業要有品位。不自輕自賤、不自暴自棄、不夜郎自大、不狂妄無禮。
【第47句】:慈心無害想,不害于眾生,心常無怨結,是則升天路。《雜阿含經》卷四十九,第1229經
【第48句】:【佛心禪語】大家都很疑惑,也無法了解:為何阿伯才四歲?老人這才把工作暫停下來,解釋道:“若是算時間,我已七十八歲;若是算真正有用的人生,我真的才四歲。”
【第49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只有內在充實才會產生熱量,才會產生熱情,身心才會健康。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他會戰勝自己在生活當中的種種困難。
【第50句】:【禪心佛語】世間萬物自有其自然的規律、內在的節奏,過快和太慢都會使事物失去本來的面目。
【第51句】:口頭說法喋喋不休,身心卻毫無行持和體驗,這種說教,就象是鸚鵡學舌一樣,實在毫無意義。(宋)岡波巴《寶鬘集》
【第52句】:事懺誦經持密咒,觀像禮拜供養力,造塔造像及布施,稱贊佛僧名號等。若能了達真空理,名為理懺滅罪根。(明)宗喀巴《顯密修行次第科頌》
【第53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在世間經歷數十年的寒暑歲月會有病老死亡的一天。
【第54句】:【禪心佛語】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你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
【第55句】:惡言罵詈,僑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遜言順辭,尊敬于人,棄給忍惡,疾怨自滅。《法句經》卷上,言語品
【第56句】:【禪心佛語】佛陀的教導及佛陀阿羅漢弟子們的美德,祂們是我們在家眾的啟發及追求的成果與目標,愿你們今生便能親見到清凈、光明、安祥的心。
【第57句】:人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不但這個身體沒有人能為你留住,連感情也可能消逝得令人驚懼。
【第58句】:若煩惱中見菩提者,是名如見,若離煩惱見菩提者,即是倒見。《大集經》卷十二
【第59句】:煩惱就像烏云,盡管烏云遮住了月亮,但在云層后面的月亮還是那么圓。
【第60句】:【佛心禪語】做演員、歌手的,可如此發愿:讓所有見我,聽我唱歌的眾生都種下成佛的因緣,遠離煩惱,成就佛果。
【第61句】:【圣經文案】431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12)
【第62句】: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凈土,教化于群生。《維摩經》卷中,佛道品
【第63句】:佛教微博經典:認清煩惱的來處,請它消失在遠處。人生怎么活,量大福大,饒人失誤,諒人錯處。
【第64句】:【禪語人生】月缺時多,月圓時少,人生也是如此,人生也不過如此。面對繁雜的人生,如果我們擁有一份通達開闊的心境,那么很多苦惱和憂愁都會隨風消散。
【第65句】:【禪心佛語】你自己就是一顆明珠,自己即是如來,要接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那樣才會有圓滿的人生。
【第66句】:【禪心佛語】微笑定律:世上只有人不會微笑,但絕沒有人會拒絕微笑。
【第67句】:【佛心禪語】坂本先生于去世前表示,未能親見法師論文完成,頗以為憾。此前,并曾于致函慧岳法師(立大校友)時預言,法師有獲得最高學位希望。(《留日見聞》頁九三)
【第68句】:【禪語人生】有一天你會后悔自己自己以前發脾氣,會后悔自己錯失了多么好的鍛煉自我的機會。
【第69句】:釋迦牟尼佛說:“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是的,只有寬容才能化解世間的仇恨,只有寬容才是慰藉心靈的良藥。
【第70句】:【禪心佛語】紅塵走過,總想在喧鬧中尋找什么,于是,蕓蕓眾生開始了執著的人生追求和不停的思考。
【第71句】:心靈相通的人,不會因為時空的阻隔而疏遠,反而會更加親近。如彈簧兩端,越是被拉伸、延長,其向內的聚合力越大。
【第72句】:【佛心禪語】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心打開,不讓任何的外在條件來打擾我們,那么一切的煩惱與痛苦,也都不存在了。
【第73句】:【禪語人生】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么因,得什么果”,這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第74句】:對于外物的追求和執著,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我們常常對生活太過苛求,因而活得疲憊不堪,遠離了幸福與快樂,生命也變得倉促,充滿憂慮和恐懼。
【第75句】:【禪心佛語】若自己以緣會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參善知識。此即是生而知之,勝學也。若未悟解,須勤苦參學,因教方得悟。
【第76句】:【禪心佛語】凡參與捐刻瑪尼石者,在石頭未損壞前,以后無論轉生到那一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都將持續的獲得加持。
【第77句】:【道家經典禪語】輕捻秋色,淡品韻日,傾聽流年的光影沉浮。如許清夜,如許涼意,淡淡掃過的黛眉,凝著不變的身姿,如許清淡,如許素顏,怎在塵世,獨品紛繁?
【第78句】:【禪語人生】有一位凡事放得下的老人,一心只想施舍、盡力付出。人若學會與人無爭、與事無爭,才能過著逍遙又自在的人生。
【第79句】:人常說:“施恩于人共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在世,要學會分享給予,養成互愛互助行為。給予越多,人生就越豐富;奉獻越多,生命才更有意義。
【第80句】:【禪心佛語】講道德、守法律、做好事,不僅是社會對個體的外在要求,同時也是個體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內在需要,是自覺自愿的,而非外在強制的。
【第81句】:【禪心佛語】微笑招感陽氣(正面能量)嚴肅招感陰氣(負面能量),微笑可以與萬物對話,嚴肅則是把自己和萬物封閉切斷開。
【第82句】:【禪心佛語】逃避本就無濟于事,即便無法把握毫無知曉,也得去承當。
【第83句】:【禪心佛語】佛說:輪回中,心若一動,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無法感受到心動的感覺,我的心已平靜有如目水,不如斬斷情絲,阪依我佛。
【第84句】:【禪心佛語】古剎鐘聲,梵音悅耳,尋一面鏡子,看透前世今生,人生難免一塵不染,用智慧擦拭靈魂,清澈。山山水水,皆是一來一去。
【第85句】:【佛心禪語】最好的功德莫過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樂莫過于心靈寧靜;最清凈的真理莫過于了解無常的真諦。
【第86句】:【禪心佛語】使自己的心從種種分別、執著中解脫出來,使覺照能夠獨脫于一切攀緣之外,我們的精神面貌就是另外一種境界。
【第87句】:【禪心佛語】道路彎彎、人生彎彎,直則硬、彎則柔。善直者斗、善柔者函。直線傷人、曲養心。
【第88句】:修心禪語:種下一個善念,收獲一種良知;種下一種良知,收獲一種道德;種下一種道德,收獲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獲一個人生。
【第89句】:【圣經文案】116主耶和華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塞30:15)
【第90句】:【禪心佛語】為人一定要用心,即使資質愚鈍、反應遲緩,只要從身邊簡單的事物用心觀照,自然真理入心,就能體會身心內外的道理,這也就是“一理通,萬理徹”。
【第91句】:剎利王子年少雖小而不可輕,龍子年少幼小而不可輕,小火雖微而不可輕,比丘幼小而不可輕。《雜阿含經》卷四十六,第1226經
【第92句】: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夠忍而無忍,才會覺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第93句】:【佛心禪語】不要讓忠誠變成盲從,讓警告成為怯懦,信心成為自大,信念成為固執,修正成為弱點,謙卑成為卑屈。
【第94句】:智者的抉擇:常言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若能多接觸人事、多一分經驗,就可以多增長一分智慧;所以日常生活中的人與事,深具歷練智慧的功能。
【第95句】:安心在乎虛,持心在乎平,用心在乎照,悟心在乎忘。——《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96句】:你,我、他就像三個水分子,是全同,是不二的。若說有差別、若說是異化,那只不過是假象罷了。——耕云先生
【第97句】:只有解脫所有束縛,掃除所有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人生的天空下。
【第98句】:理直氣和:明理者要有寬大的度量,包容世間的人事,不可得理不饒人。
【第99句】:【禪心佛語】花生是有用的,但不是偉大的、好看的東西。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必刻意做偉大的、體面的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