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生命的幸福在身體,身體的強壯在健康。
【第2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釋義:說明師父就是終身的長輩,尊師如同敬父。 例句:“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
【第3句】:無私者公,無我者明
【第4句】:【報喜不報憂】 釋義:只說好的,不說壞的。比喻虛報成績。也說“報吉不報兇”。 例句:“會不會因為馬之悅去年犯了錯誤,現在想要討好、表功,故意跟自己報喜不報憂呢?”
【第5句】:【借債容易還債難】(諺)借債雖不怎么費事,但歸還債務,連本帶利會無力承受,那卻不容易。誡人不可輕易借債。
【第6句】:【寧撞金鐘一下,不打鐃拔三干】 釋義:金鐘、鐃拔:都是打擊樂器。比喻寧愿向有力量能解決問題的人央求一次,不向沒有力量不能解決問題的人央求多次。 例句:陸勉舟進京上奏折仰賴肅順代轉,還有另一層想法,在中俄關系上,肅順是朝野罕見的強硬派,陸勉舟是要“寧撞金鐘一下,不打鐃拔三千”的。
【第7句】:【千人千面,百人百性】(諺)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不同的面孔,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不同的性格。指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就和人人都有和別人不同的相貌一樣。 也作“干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
【第8句】:【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諺)馬屁:拍馬屁,即專門用甜言蜜語奉承討好人。舊指無論什么東西都有可能被人看穿厭棄,惟有奉承話是人人愛聽的。
【第9句】:【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諺)畫出虎的皮毛容易,要把虎的風骨畫出很難;認識人的外貌容易,要看清人的內心很難。指世間最難的事莫過于識透人心。 也作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畫虎難畫骨,知人難知心。
【第10句】:【現官不如現管】(諺)現官:現任的官員。現管:直接管轄自己的頂頭上司。指不怕現任官員職位多高,就怕直接管轄自己的頂頭上司。
【第11句】:【六十年氣運輪流轉】 釋義: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總會碰到好運氣。 例句:“好侄兒,常言道:六十年氣運輪流轉。誰敢說咱們馬家不能改變門風?”
【第12句】:【開弓不放箭】 釋義:拉開弓而不射箭。比喻故作姿態、虛張聲勢,或拉開架勢,待機行事。 例句:事還是竟弄破了好,還是“開弓不放箭”,大家弄幾個錢有益?
【第13句】:【車走車路,馬走馬路】(諺)車和馬各走各的路,互不碰撞。比喻人事上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也比喻做事各有各的門路。
【第14句】:【一箭易斷,百箭難折】 釋義:比喻個人力量孤單,經不起打擊。團結起來力量大。 例句:肖元山默默點頭,像同意我的話。他又低聲自語道:“一箭易斷,百箭難折!”
【第15句】:不餓不知糧食之可貴,不累不知駿馬之功勞
【第16句】:無常梵語Anitya的意譯,謂世間的一切事物忽生忽滅,遷流不住。從運動變化的角度來看,稱為“剎那無常”;從相對持續的角度來看,稱為“相續無常”。《無常經》謂:“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涅檗經》卷十四中有一首著名的偈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佛家認為世間事物都是“變易法”,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毀,有合必有離……不存在永恒不變的東西。無常毀滅一切,稱為無常火;無常吞噬一切,稱為無常狼。人身易老易死,亦不免無常。《涅巢經·壽命品》說:“是身無常,念念不住,猶如電光、暴水、幻炎。”后亦以無常特指死亡。如《性命圭旨》亨集:“忽一旦無常到來,則懵懵然而去矣!”又據《四分律行事鈔》卷下記載,僧制,寺院西北角日落處可設“無常院”,安置臨終的病僧。
【第17句】:要想睡得人輕松,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
【第18句】:【四大皆空】佛教把一切物質現象(色法)歸納為四種基本要素,即堅性的“地”、濕性的“水”、暖性的“火”、動性的“風”,謂之“四大”。四大可分為內、外兩大類:同心識和合而形成眾生肉體的為“內四大”;不同心識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為“外四大”。通常從前者的意義引申,稱人身為“四大”,如清·李斗《揚州畫航錄·虹橋錄上》:“六十歲來一夢輕,飄然四大御風輕。”后因稱看破紅塵,身無牽掛的超脫態度為“四大皆空”。如《水滸后傳》第三一回:“胞胎渾沌,四大皆空,沒甚姓名。”(李明權)
【第19句】:愛情的火焰,需要不斷添加忠誠的干柴
【第20句】:【不打不相識】這個俗語的意思是雙方不打一場不會相識,轉而發展成不僅相識,而且相好,“打”倒成了相識的機遇,壞事變好事。 它源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宋江因犯案發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于是兩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又遇到李逵。吃喝間,宋江嫌魚湯不新鮮,叫酒保做幾碗新鮮的魚湯。正好酒館里沒有了新鮮魚,李逵便去江邊的漁船上討魚。打漁的伙計不想給,李逵大怒,與幾個漁人打了起來。 正在這時,綽號“浪里白條”的漁主人張順來了,張順水性極好,將李逵按在水里,嗆得他暈頭轉向,不是對手。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見見宋江!”張順急忙將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 戴宗向張順介紹}兌:“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張順道:“啊!原來是李大哥,只是小曾相識!”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不成相識。”
【第21句】:慈心對他人愛護、幫助、惻隱之心,稱為“慈心”。如方志敏《可愛的中國》:“這種哀叫,并不能感動那肥人和幾個打手的慈心,他們反而哈哈的笑起來了。”佛教說菩薩修習“四無量心”,第一就是“慈心”。如《俱舍論》卷二九說:“無量有四:一慈,二悲,三喜,四舍。”“慈心”即為眾生做善事,給與歡樂。佛家所說的“慈心”范圍極大、對象極廣、不分怨親,故稱“無量”。《大日經·住心品》說六十種心相,其中有“慈心”者,謂隨順慈法而修行。《增一阿含經》卷四七謂:修習“慈心”者,可得臥覺皆安、天護人愛、橫災不侵、得生梵天等種種善果。
【第22句】:【飽暖生閑事,饑寒發盜心】 釋義:生活富裕就會發生不正當的事,饑寒交迫就會產生盜竊的想法。 例句:日間與人講拳論棒,甚是有興;夜來孤身自眠,未免有些寂寞。正是:飽暖生閑事,饑寒發盜心。
【第23句】:【鎖鑰盡固,徑竇可由】(諺)徑竇:徑直挖通的洞。盡管把門窗封鎖得很嚴實,但挖個直通屋里的地洞便可進去。指任你防守再嚴,總有可攻破的辦法。
【第24句】:【千行萬行,莊稼是頭一行】見“七十二行,莊稼為王。”
【第25句】:水有源,樹有根
【第26句】:飛天夜叉梵語Yaksa,音譯為夜叉、藥叉等。佛經中常提到的一種勇健捷疾的食人鬼。唐代窺基《妙法蓮華經玄贊》卷二指出:“夜叉者此云勇健,飛騰空中攝地行類諸羅剎也。”故亦稱“飛天夜叉”。如《楞嚴經》卷八說:“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游于四天,所去無礙。”飛天夜叉是壁畫中常見的形象。如唐代李綽《尚書故實》謂:“后數日,其父母見在高塔之上,梯而取之,則神如癡,久之方語,云見如壁畫飛天夜叉者,將人塔中。”又如宋代洪邁《夷堅甲志·飛天夜叉》謂:“他日,入神祠,見壁畫飛天夜叉。”夜叉食人,亦譯為“能啖鬼”。因此,民間也有飛天夜叉吃人的傳說。明代沈德符在《野獲編·鬼怪》中說,福建抽稅太監高案信方士胡言,欲“食小兒腦千余”,“此等俱飛天夜叉化身也”。清代袁枚在《續新齊諧·飛僵》中說:“凡僵尸久則能飛,不復藏棺中,……又久則成飛天夜叉。”
【第27句】:【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慣)1指動刀子殺人或殺生。2指跟人拼命。
【第28句】:【拐驢對破磨】(慣)拐:腿或腳有毛病,走路時身體不穩。比喻雙方都不好,正好相配。
【第29句】:【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慣)比喻采取損害他人的手段,求得個人地位的提升。
【第30句】:【千朵桃花一樹生】 釋義:比喻兄弟姐妹都是一母所生。 例句:常言道:“要打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樹兒生。”到明日你老人家黃金入柜,五娘也沒個貼皮貼肉的親戚,就如死了親娘樣兒。
【第31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是人們常用到的一個俗語,言簡意明,富有哲理。那么它源自哪里呢? 此語出自《菜根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于慮也。寧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詐,此傷于察也,二語立存,精明而渾厚矣。” 這句話告誡人們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對己,如何對人。對己要嚴,要光明磊落,要寬以待人,與人共事要和睦相處,與世無爭,不能存有害人之心。 但另一方面,不可單純地以己推人,以為天下人都和自己樣,那就壞了,該設防還是要設防的。最近有一部電影叫《天下無賊》,其實天下并不太平。如果疏于設防,可能像呂伯奢遇到曹操一樣,可能像東郭先生遇到狼一樣,可能像農夫遇到凍僵的蛇一樣。這些血的教訓應該吸取。
【第32句】:【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諺)舊時的媳婦是在婆婆的嚴酷管束之下生活的。指媳婦成為婆婆,要付出大半輩子受苦受難的代價。也泛指取得成功必須付出時間的代價。
【第33句】:【法無三日嚴,草是年年長】(諺)執法的嚴過一陣之后就松弛了,犯法的卻像野草一樣不停地滋生蔓延。指執法的虎頭蛇尾,是助長犯法分子猖獗的原因。
【第34句】: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第35句】:【百聞不如一見】 釋義:聽到不如看到可靠。強調親眼看見很重要。 例句:孫主任立刻笑了:“哦,你就是李秋蘭同志?哈哈,百聞不如一見哪!”
【第36句】:【人死如燈滅】(諺)指人一死,就像燈被吹滅一樣,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也作人死如燈滅,香燒一堆灰。 人死如燈滅,陰陽兩不接。
【第37句】:【為朋友兩肋插刀】(慣)指人重友情,為了幫助朋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也作“為朋友兩肋扎刀”。
【第38句】: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
【第39句】:【彎鐮刀碰個葫蘆菜】(慣)比喻兩個有缺點的人在一起,正好相配。
【第40句】:【破天荒】“破天荒”有開天辟地頭一回的意思,意為打破常規,首先出現的事物。 源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和宋朝孫光憲《北夢瑣言》等文獻。據記載,唐代的荊州南部地區(今湖北),雖然文人書生很多,但每年解送(即選送)舉人進京赴考,很少有考中成名的,因而被人稱為“天荒解”,即解送的考生沒有一個考中。意同現在某中學高考無人考上戲稱“剃光興”一樣。唐宣宗大中四年,終于有一個名叫劉蛻的舉人考中了進士,這才破了“天荒”。 當時魏國公崔鉉鎮守荊南,他感謝劉蛻為荊南爭了光,贈給劉蛻“破天荒”錢70萬以示資助。劉蛻從不輕易接收別人饋贈,遂謝絕了崔鉉的好意,并回信感謝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日天荒。”大意是說,五十年來是人們荒廢學業造成荊南地區的文化落后,以地理概念而言,荊南一千多里的地域又怎能稱得上是天荒之地呢?言外之意是對“破天荒”之說有意見,不能接受。 由于劉蛻脫穎而出的“破天荒”壯舉,使人們改變了對荊南地區的偏見,而“破天荒”也成為一個典故流傳下來。
【第41句】:【鵲橋】人們常用“鵲橋”來比喻夫妻相會。那么,“鵲橋”是個什么樣子的橋呢? 民間傳說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與耕種為生的牛郎相遇,遂結為夫妻,男耕女織,過著平靜恩愛的生活,人們以“牛郎”、“織女”稱呼他們,牛郎織女生育一男一女。這種平靜的生活突遇變故,天庭派神兵把織女抓到上界,牛郎見狀,用扁擔挑起一雙兒女,飛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織女,玉帝下令在他們二人之間劃出一道天河(即銀河),使他們只能隔河相望。他們的恩愛感天動地,地上的喜鵲于每年七月初七為他們在天河上搭成鵲橋,他們才得相會。直到現在,人們還流傳著七月初七見不到喜鵲的傳說。故“鵲橋”喻指男女結合、夫妻相聚的紐帶或橋梁。故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42句】:【混賬】“混賬“是句訓人或罵人的話,是對無理、無恥一類言行的指責或訓斥。 說起這個詞的來歷,既可笑又有意思。以前,我國北方蒙古族,過著群居的游牧生活,蒙古包群落就像游動著的小村莊,經常搬遷。為了尋找有水草的地方放牧,牧民們不得四處游蕩。一旦碰到有水草的地方,就把蒙古包支起來暫時定居。白天,男人們外出放牧,留下老人和婦女兒童看守帳篷。 于是,一些年輕小伙子趁此機會,為了找姑娘們談情說愛,就混進姑娘家的帳篷里去。一些老年人看不慣,便會嚴厲地訓斥道:“你又來混賬了”;“你這混賬東西又來了。”小伙子碰了釘子,自知沒趣,就急忙退出帳篷。愛情的力量使他下次混賬更隱蔽了,或許能夠收獲愛情。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混賬”變成了訓斥或罵人的詞了。
【第43句】:【打狗要看主人面】 釋義:借指處罰人要看有關人的情面。 例句:可它不是瘋狗是醉狗,況且又是田書記的狗,打狗要看主人面,誰敢下手。
【第44句】:【上馬金,下馬銀】(慣)上馬給金子,下馬給銀子。1形容招待非常熱情或待遇十分優厚。2形容家境很富有。 也作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 上馬一錠金,下馬一錠銀。 上馬提金,下馬提銀。
【第45句】:由于法螺中空聲大,距離很遠的地方都可以聽到,所以后用以比喻吹牛皮、空口說大話為“吹大法螺”。
【第46句】:【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 釋義:事實不容歪曲。 例句:“是白的,黑不了,是黑的,白不了;再多幾張嘴,我也不怕!”
【第47句】:【沒肚皮攬泄藥】(慣)攬:拉到自己身上來。餓得肚子都癟了,還要用泄藥。比喻多此一舉。
【第48句】:【牛口里的草——扯不出來】(歇)比喻東西再也拿不出來。 也作“牛口里的草——不容易扯出來”。
【第49句】:【無門關】佛家常說“言語道斷”,認為語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單憑語言文字是無法領悟“不可思議”的真諦的。“無門”也叫做“無字門”,經中有《無字法門經》。佛家所說的“無門”,又并非簡單地否定語言文字,而是強調領悟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早期禪宗取《楞伽經》來“印心”。經中說:“無門為法門。”禪宗亦因以自稱“無門宗”。宋代禪僧慧開著有《無門關》一書,他指出:“且道如何是祖師關?只者(這)一個無字,乃宗門第一關也,遂目之曰禪宗無門關。”后因以“無門關”喻指難以領會的微妙之處。如郭沫若《十批判書》后記:“尤其辯證唯物論給了我精神上的啟蒙,我從學習了使用這個鑰匙,才認真把人生和學問上的無門關參破了。”(李明權)
【第50句】:【吃大鍋飯】(慣)比喻實行平均主義的分配辦法,不管干得如何,報酬、待遇都一樣。
【第51句】:魚靠水,人靠集體。
【第52句】:【籃里魚,阱中虎】(慣)阱:陷阱。 被撈在籃子里的魚,被困在陷阱里的虎。比喻陷入絕境難以脫逃的人。
【第53句】:【抓大頭】(慣)見“捉大頭”。
【第54句】:【堵窟窿】(慣)比喻償還債務。
【第55句】:【老虎入山,蛟龍下海】見“龍歸滄海,虎入深山”。
【第56句】:【車多礙轍,船多擦邊】 釋義:比喻人多手雜,不利于辦事。 例句:“我沒有什么說的!反正‘車多礙轍,船多擦邊’!”
【第57句】:【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此語的意思是薦舉人才,對外不避仇人,對內不避親屬。形容任人唯賢,公正無私。 此語源自《呂氏春秋·去私》,講的是春秋時,晉國大夫祁黃羊年老退官,晉悼公要他薦舉賢良。祁黃羊推薦仇人解狐做了南陽縣令,又推薦自己兒子祁午在朝中做了軍尉。孔子聽說后贊嘆道:“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真可以說是公正無私啊!”
【第58句】:【四面光八面圓】(慣)比喻處世圓滑,哪一面都不得罪。
【第59句】:【虎死不倒威】(諺)指猛虎雖然死去,但威風依然存在。比喻英雄豪杰身處厄運之中,仍然表現出昂揚的斗志,凜凜不可犯。 也作虎死不落架。 虎倒雄風在。
【第60句】:【一心不二用】(諺)一個人的心思,不能同時用在兩件事情上。指人做事必須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思想分散必定一事無成。 也作一心不能二用。 一心不可二用。
【第61句】:【對待失意人,別說得意事】(諺)面對事不遂心或者倒運的人,不要談說稱心如意的事。指說話要看對象,不要觸及別人的痛處,惹人生厭。
【第62句】:盲人摸象比喻各人對事物只有片面的了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后用以指無知之徒妄下結論。亦寫作“盲人說象”。如元代黃潘《書袁通甫詩后》:“吾齊碌碌,從俗浮沉,與先生相去遠甚,而欲強加評品,正如盲人說象。”
【第63句】: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骨
【第64句】:【君子不奪人之好】(諺)好:愛好,喜愛。指品德高尚的人不奪取別人所喜愛的人或東西。 也作君子不奪人之美。 君子不奪人之所愛。
【第65句】:棋逢敵手難藏身。
【第66句】:【獅子搏兔用全力】(諺)獅子在捕捉一只小小的兔子時,也要用上全身的力量。比喻對付弱勢敵人,也要當強敵來打。也比喻從事細微工作,也要全力以赴。 也作“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第67句】:【堂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諺)瑞草:吉祥的芳草。即使是芳草,要是長在堂前,也會因為妨礙人行而惹人討厭。比喻好事做不到點子上,還不如不做的好。
【第68句】:【官屋漏,官馬瘦】(諺)官:公眾的。公眾的房有人住沒人修,常是漏的;公眾的馬有人騎沒人養,常是瘦的。指公眾的東西容易損壞。 也作“官船漏,官馬瘦”。
【第69句】:【掉片樹葉子都怕打破頭】見“樹葉子掉下來都怕打了頭”。
【第70句】:【瓜好吃,夜難守】 釋義:看瓜守夜很辛苦,不容易。 例句:他邊吃邊稱贊說:“看二大爺噦,這些瓜都能叫上名呀!有的說:瓜好吃,夜難守。大爺一個人睡這里不怕呀?”
【第71句】: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
【第72句】:【孤樹不成林,獨木不成橋】見“單絲不成線,孤樹不成林”。
【第73句】:【藕種到蔗園里去了】 釋義:比喻問題搞兩岔了,鬧了誤會。 例句:雨官說:“我們也是這樣猜。不然他不會連夜和你們一起來挑。”十絕哥說:“你們猜什么呢?”“挑走的第二天就查倉,總是挑到倉庫里去的。”十絕哥故意哈哈大笑起來:“你把藕種到蔗園里去了。”
【第74句】:依靠人民魚得水,脫離人民樹斷根
【第75句】:【水是土地的血液】 釋義:沒有水,土地就不能長莊稼。 例句:沙比爾望著這有水便可以變成良田的荒地,心里可不是滋味。“水是土地的血液”,“土地離不開水,好漢離不得群。”
【第76句】:【—樹果子,有酸有甜】多指家庭中的子女有差別。類似 的:一個地里長的糧食,哪能粒粒都一樣。明代《封神演 義》:“俺弟兄同胞一本,古語有言:一樹之果,有酸有甜;一 母之子,有愚有賢。”
【第77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諺)苦海:深重的苦難。岸:彼岸,佛家把得到正果叫到達彼岸。原指苦難無論多么深重,只要一心向佛,就能得到正果;后多指無論犯的罪惡多大,只要改惡從善,就有出路。
【第78句】:【官不離印,貨不離身】(諺)當官的要守住自己的官印,賣貨的要管住自己的貨物。指人們借以謀生的東西,必須隨身攜帶,不可輕易離身。
【第79句】:【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釋義:應該由當家人主事。也借指集體中要有領導,辦事要有負責人,不能亂當家。 例句:“家有干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場,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第80句】:【深山出俊鷂,十字街頭出餓殍】(諺)鷂(ya。):-種猛禽,捕食鼠類等。殍(pia。):餓死倒地的尸體。 深山野林里會出俊美的人才,繁華鬧市里會有無力生存的人。指人才不擇地而生。 也作深山出俊鳥。 深林出俊鳥,山溝出鳳凰。 深山出俊鳥,大海出珍奇。
【第81句】:【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歇)倒:諧“道”。比喻雖有才學卻表達不出來。也指心里有話說不出來。 也作“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倒不出來”。
【第82句】:【趕鴨子上架】(慣)鴨子本不會爬高,卻硬趕著它向高高的架子上爬。比喻強逼別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也作打鴨子上架。 拿鴨子上架。
【第83句】:【家懶外頭勤】 釋義:在外邊勤勞,在家里什么都不管。 例句:玉生是個“家懶外頭勤”,每天試驗這個,發明那個,又當著個民兵班長,每逢收夏、收秋、過年、過節就在外邊住宿,根本不是管家的人。
【第84句】:【西紅柿】“西紅柿”是人們非常喜歡吃的一種外來蔬菜。那么,外來蔬菜多了,為何單探西紅柿之源呢?因為西紅柿有個典故。 國外傳人的東西,一般用“胡、番、西、洋”來表述,并與國產相區別。 “西紅柿”最初叫“番茄”,現在還有“番茄醬”美食。顧名思義,它來自番邦,大約在明代時傳人中國。最初稱為“番柿”,后來又叫“西紅柿”,因為它的形狀酷似柿子,顏色是紅的,來自西洋的緣故。 據記載,它的老家在南美洲秘魯的叢林幽谷之中,它的枝葉上有一股難聞的氣味,所以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誤認為是有毒植物,艷麗的果實競無人敢吃。當地印第安人認為只有狼才敢吃它,于是給它取名為“狼桃”,警示人們不要誤食。直到十七世紀有個法國畫家先寫下了遺囑,然后冒死吃了一只“狼桃”。他雖然嘗到了酸甜可口的美味,但想到種種可怕的傳說,仍躺在床上心驚肉跳,等候死神的降臨。過了大半天,他仍舊活著,便立即爬起來把遺囑燒掉,興沖沖地出門告訴親友們,“狼桃”無毒可以吃,且味道美極了。這一舉動不亞于魯迅筆下的第一個吃螃蟹者。這件事廣泛傳開,許多科學家對番茄進行研究,證明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果實。從此,番茄風行全球。
【第85句】:水往下流,人爭上游.
【第86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諺)練武術的,要不住手地練拳;練曲藝的,要不住口地練唱。指技藝要經常練習,不可間斷。也泛指要熟練地掌握一門技能,離不開勤學苦練。 也作拳不能離手,曲不能離口。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第87句】:【巨木猜字——水到渠成】(歇)“巨”字與“木”字再加上“水”字(偏旁三點水),就成了“渠”字。比喻一旦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完成。
【第88句】:【把好心眼掛在鼻子上——專為別人看】(歇)指假裝出一副好心腸,在人前顯示。
【第89句】:【唱獨角戲】(慣)獨角戲:只有一個角色的戲。比喻一個人獨自去做通常不是一個人做的事。
【第90句】:【實相】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狀態。佛家還指出,實相也就是無相、空相,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法華經·方便品》:“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話說人間榮華富貴,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認為實相。”又如清·龔自珍《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佛不壞假名而說實相。”后指真實情形,如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此正滿洲行政之實相也。”(文賢)
【第91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第92句】:賞不遣疏遠,罰不阿親貴
【第93句】:【端鐵飯碗】(慣)比喻從事有固定收入的、非常穩定的職業。 也作“捧鐵飯碗”。
【第94句】:【三明治】“三明治”是“進口”貨,它來自英國,意思是“夾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來是大不列顛王國侯爵的封號,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約翰·蒙泰古是一個喜愛玩紙牌的貴族老爺,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紙牌之中,玩得廢寢忘食。有一天,已到了吃飯時間,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腸和面包片拿來,隨手將肉和香腸夾在兩片面包之間,一邊吃一邊玩紙牌。以后,這種用兩片面包夾肉或香腸的吃法就流傳開了,并以這位爵爺的封號來命名它。
【第95句】:摘花切忌撅花莖,說話不要傷人心
【第96句】:【龍生龍,鳳生鳳】 釋義:比喻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子女。 例句:“自古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養兒會打洞。沒有好家道,還能出了好兒女?”
【第97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歇)枷:舊時套在犯人脖子上的一種刑具,用木料制成。木匠做了枷,又戴在自己脖子上。指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受后果。 也作“木匠戴大枷——自作自受”。
【第98句】: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第99句】:【死豬不怕開水燙】 釋義:比喻反正已經到了最壞境地,干脆橫下一條心,任人擺布。 例句:我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了,大不了管制起來,再不就蹲監獄;你可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上一篇:藝龍網經典摘錄佛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