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當我們重新翻閱那一頁頁微微發(fā)黃的舊日歷,瀏覽那一個個陌生而又熟悉的生命坐標時,會禁不住怦然心動。因為那是一段旅程,一抹心痕,一片風景。雖然時間已像夕陽一樣西逝,卻留下了一串又一串記憶,揮不去,抹不掉,它駐留在心靈的深處,定格在生命的每個瞬間。
【第2句】:【禪語人生】竹春生筍,不離于春,即與母齊,等無有異,何以故?為心空故。修頓悟者,亦復如是。為頓除妄念,永絕我人,畢竟空寂,即與佛齊,等無有異。
【第3句】:【佛心禪語】真正的修行人,常會處于一種快樂、愉悅的境地中。誠如大智者霞嘎巴所說:“一旦你能做到不管住在哪里,都覺得舒心悅意;無論與誰交往,都覺得甘之如飴,這就是修行成就的驗相。”
【第4句】:【禪語人生】心靈無私是保持高貴的唯一秘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貴也是這樣,沒有一種高貴可以遺世獨立。要想保持自己的高貴,就必須擁有高貴的“鄰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自身的純潔和華貴。
【第5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禪法在于一份平和的心態(tài),去迎接那些如意不如意,不管面對什么,包括那些奇奇怪怪,人生是一種啟迪和啟示,歲月從容,人也從容,人生如讀書,高低起伏的是情節(jié),悲歡離合的是詞句,活一份人生的慷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那都是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無關,舊夢新夢,放在閑處。
【第6句】:【佛家禪語】我們以“八心”來孝敬父母,回報恩德。八心”是:一,經常問候,給父母舒心;二,少說多做,給父母省心;三,誠實守信,給父母放心;四,勤奮上進,給父母開心;五,虛心好學,給父母稱心;六,寬容豁達,給父母順心;七,誠實坦蕩,給父母真心;八,持之以恒,給父母安心。
【第7句】:【經典的人生禪語】斬斷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贏得出路。在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一種斬斷自己退路的勇氣。因為身后有退路,我們就會心存僥幸和安逸,前行的腳步也會放慢;如果身后無退路,我們才能集中全部精力,勇往直前,為自己贏得出路。
【第8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滅諸戲論,修習空行,作是思惟:所觀境界皆悉空無,能觀之心亦復如是,無能、所觀二種之異,諸法一相,所謂無相。如是思惟,遣內外相,不見身,不見心,不見法,次第相續(xù)修奢摩他、毗婆舍那,毗婆舍那如實見法,奢摩他者一心不亂。《勝天王般若經》卷二
【第9句】:【禪心佛語】隨著僧團的擴大,社會影響的增廣,供養(yǎng)的豐盛,出家人群也變得復雜起來,僧團的清凈不如從前,各種不善行開始出現,制戒的因緣日益成熟。但佛制戒僅限于實際發(fā)生的有漏行為,有一件不善行發(fā)生,才制定一條相應的戒律,隨犯隨制。
【第10句】:【人生禪語】要欣賞自己,無論你是一棵參天大樹,還是一棵小草,無論你成為一座巍峨的高山,還是一塊小小的石頭,都是一種天然,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只要你認真地欣賞自己,你就會擁有一個真正的自我;只有自我欣賞才會有信心,一旦擁有了信心也就擁有了抵御一切逆境的動力。
【第11句】:人生至境,只在平和。屬于你的,沒人能拿走;能拿走的,都不屬于你,要相信更好的一定會到來。在蹉跎的歲月中形成獨自特有的芬芳,在生活里散發(fā),一點點穿透自己的人生。懂得沉淀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力量,去追求自己心靈的寧靜,時刻讓自己沉靜下來,與自我對話,獲得心靈最真的傾訴。
【第12句】:【禪心佛語】歌德講得更透徹:“憎恨是積極的不快,嫉妒是消極的不快。所以嫉妒很容易轉化為憎恨,就不足為奇了。”羨慕——嫉妒——恨,正好畫出了嫉妒的生長軌跡,始于羨慕終于恨。羨慕只是嫉妒的表層,恨才是嫉妒的核心。
【第13句】:【關于心靜的禪語】在人生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么順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順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老天虧待我們,進而祈求老天賜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但實際上,老天是最公平的,任何一個障礙,都有它存在的正面價值,只要你愿意,都有可能成為一個你可以超越自我的契機。
【第14句】:【禪心佛語】人生如花,淡者香。花的顏色越淺,香味越濃;顏色越深,香味越淡。做人,側重于外在美,難免流于俗氣;多注重內在美,方顯雅致。對人,咄咄逼人必招怨恨,寬宏大量常得人心;對己,心事過重傷人傷己,心態(tài)淡然自在優(yōu)雅。人生,從內到外,保持質樸淡雅的氣質,才能悅人悅己。
【第15句】:【經典佛語】痛而不言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品質,人生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傷痛,甚至撕心裂肺也未必詮釋,似水流年,灼痛終究沉淀為一種經歷,累累傷痕也是人生賦予的禮物,不如用微笑覆蓋傷痛,用輕嘆回應無情,用善念回贈謊言,讓時間闡述真?zhèn)危檬州p輕拭去眼角的殘淚,用平靜的心淡出,用善意的微笑謝幕....
【第16句】:【佛心禪語】悲觀者說人生是一杯苦酒,樂觀者說人生是一杯香檳,悲觀者說人生是一杯清水,樂觀者說人生是一杯甘露。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消極的人在每個機會都看到種種憂患。積極思考造成積極人生,消極思考造成消極人生。
【第17句】:【禪心佛語】兩人談完話之后,他把所有財產都送給了妻子,只留下西塔琴在身邊。因為他仍然對它充滿了強烈的貪著,而所有的理性分析都無法去除這樣的貪著,然后他就啟程去尋找老師了。
【第18句】:【禪語人生】在修正行期間,我們要時時護持自己的內心不趨向于貪嗔癡煩惱之中。若不能提起正念,即便口中念誦、身體打坐,心里可能也在想著其他瑣事,這可不是修行。細致觀待,凡夫的一切妄念都沒有離開過貪嗔癡,這種摻雜于煩惱的修行,都是惡業(yè),而非解脫之因。
【第19句】:熹微初露,游靈歸府;東方既白,晨歌漸起。涉過夜的河流,穿過夢的叢林,我在朝霞即將君臨的地方等你。不管路有多遠,也不管途中多少荊棘,不要怕,朝著光的方向走,前面就是坦途。放下所有的行囊,丟棄所有的輜重,只帶著希望輕松前行,這里有你需要的一切。將手遞過來,我們一起去燦爛!
【第20句】:【禪心佛語】平日吃飯、穿衣、說話、做事,心能夠經常觀照,不讓念頭錯失了,心永遠定在阿彌陀佛上,定到極樂世界上,這叫三昧。我們說三昧加持力,誰加持?除了諸佛加持,是你自己加持自己的。
【第21句】:【禪語人生】在我們懂得一些佛法道理之后,即應開始在生活中實踐。但在做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習氣煩惱沉重而產生很多懈怠的現象,此時應思維暇滿難得之義,讓自己更加精進。
【第22句】:【心靈禪語】人的一切,都是由他自己的行為決定的。這個觀念,從反面說,就是自作自受。我們常聽到有人說:“我這是自作自受!”但愿他說了這句話之后,便有所反省和總結。
【第23句】:最好的心態(tài)是,即使青菜豆腐,也能陽春白雪。真正善良的人,磨難不會讓你的心變硬,反而更柔軟。幸福往往不是滿足了你多少小欲望,而是,你有了新的目標而且你看到了希望。
【第24句】:【佛禪文案】淡如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溫婉如玉,閑看風云的姿態(tài),是一種清透優(yōu)雅的水質般皎潔的靈慧。菊花是隱士的象征,它高潔閑雅,平和沖淡,極似南山忘機之士,陶然閑適,無爭于碌碌紅塵!
【第25句】:將昨天、今天、明天的事情都打理妥當,在回想過去時,不阻礙今天前進的腳步:在過好今天時,也要為明天打算,如此才能走好生活之路。
【第26句】:聰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是適時取舍的,他們清楚幸福需要有辨別的眼光,更需要勇氣去放棄,心靈背負太重負擔的人是沒有辦法走得太快的。
【第27句】:【生活禪語】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戲中我們愛犯一個錯誤,就是總把希望寄予明天,卻常常錯過了今天。過去不會重來,未來無法預知,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不要讓今天成為明天的遺憾。人生沒有預演,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應是彌足珍貴,步履芬芳。
【第28句】:【修行的次第】1可以這樣歸納為:思想-言辭;言辭-行動;行動-習慣;習慣-性格;性格-命運。相對應是三無漏學:戒定慧。--思想、言辭、行動;定--習慣、性格;慧--命運;3同時具備了,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般若,六度也是展現在思想(念頭),言辭,行為,習慣,性格,命運里。斯者明。
【第29句】:人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一個人真正意識到這個哲理,就會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于一切,因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勇敢、堅強、大度的,不是優(yōu)裕和順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于困境的打擊、挫折的逆境。
【第30句】:【禪心佛語】良好的綜合素質形成來自多方面的良好習慣,道德的文明、思想的健康、作風的正派都是來自有一個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道德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31句】:【禪心佛語】凡是我們生命多余的都是累贅,都是苦難,都是沉重,所以舍了才輕松,舍了才解脫,舍了才自由。或者不要賺那么多的錢,把時間留出來,拿來修行,拿來覺醒生命。如果我們不盡快覺醒,等到災難來到的那一天,我們就沒有機會了。下一世的生命又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覺醒。
【第32句】:【一日一禪語】有苦不需向人訴,人間道路無坦途。即便有苦,那些能說出來的也不是苦,那些說不出來的才是真的苦。其實,所謂的苦也只是心里的感受,世界本如是,你感到苦了它才苦,你感受不到,哪來的苦?生活本身本沒有什么苦,而是你心里有了障礙。
【第33句】:【禪心佛語】人生辛勤耕耘,積累知識,吃盡了苦頭,榨干了自己的心血,為的是給別人增加營養(yǎng)和智慧,讓別人活得輕松愉快,得以享受,其作用,不光是教育現代的人,而且還能教育和影響后來的人去擁抱正確的人生,人類記住他。
【第34句】:最初迷茫,是不知道要去哪。知道去哪了,我們還迷茫,是因為不知該如何去。最終去了想去的地方,我們仍迷茫,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如何留。留下了,還是迷茫,只因為我們想留得更久一點。只要在青春一天,就希望能盡力向上一點,因為每一次新的迷茫,都是一次重新振翅的開始。
【第35句】: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大成者謙遜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真正優(yōu)雅的人,必定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真正高貴的人,面對強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對弱于己者平等視之。
【第36句】:佛教認為,宇宙萬物流遷變動,永無休止。生與死都不是絕對的,生不會永生,死不會永死。舊的死去,新的又生,生死相續(xù),永無窮盡,恰似沿著圓環(huán)轉動。因此生不足喜,死不足懼,只求此心光明正大。
【第37句】:佛家對僧人的培養(yǎng)與管理方法,頗有可借鑒之處,用于俗家的教育與管理,也無不宜,例如,父母管孩子,老師管學生,領導管員工,都只能根據對象的接受程度,提出對象能達到的要求,一步步加以引導,而不能求全責備,一下子就要求對象達到自己期望的水準,否則,便無異于揠苗助長,結果必定會讓自己大失所望。
【第38句】:【佛家經典禪語】人有兩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應當平等看人;人的兩只耳朵是分在兩邊的,所以不可偏聽一面之詞;人雖只有一顆心,然而有左右兩個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為自己想,也要為別人想。
【第39句】:【禪心佛語】人生的真味,就蘊藏在“平淡”二字中。心存淡泊,靜享平淡,就會坦坦蕩蕩、輕松愉悅。人生如夢,歲月如歌,無論得失,無論貧富,名利榮辱都只不過是過眼云煙,平平淡淡才是生活最真實的折射。在平淡中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心,幸福著自己的幸福,快樂著自己的快樂,淡定從容,瀟灑自如。
【第40句】:【佛心禪語】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功。當一個小小的心念變成成為行為時,便能成了習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第41句】:財施即施舍財物。人們生活于世,少不了錢財往來,以財助人,是常見的行為,但不是所有的助財行為都可以稱之為布施。例如,有的老板認為自己給了員工一個賺錢的機會,有的客戶認為自己給了商家一個賺錢的機會,事實上,這只是交易,不是布施。即使是布施,也有真布施和不凈布施的差別。
【第42句】:【交往哲言】人情,人情,人之常情,要樂善好施,長于交往,“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是行不通的,所以,“人的情緒要儲存”,就象銀行存款,存的越多,時間越長,紅利就越大。
【第43句】:【禪語人生】眾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輕趣。云何三輕趣?所謂迷修十善,妄求快樂,未免貪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愛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執(zhí)有為,信邪求福,未免癡界,生阿修羅趣。如是三類,名三輕趣。
【第44句】:恒愚法師:人生就如沙漏,撒完了都回去不了。做人須知理、知趣、知足。知理,是懂得做人的道理,把握做人的本分;知趣,是處事把握分寸,能張弛有度;知足,即不為物欲俘虜,滿足以無為有!
【第45句】:人當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第46句】:貪財者因錢財積累不多而憂愁,一顆心如同永遠填不滿的溝壑,無法找到滿足和安寧。一個為財迷失了自我的人,不僅得不到生活的幸福,反而會跌進不幸的深淵。
【第47句】:【佛心禪語】我們的行、住、坐、臥與一舉一動,有意識地去生活,是覺醒,無意識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輪同,都是一念之差。
【第48句】:【百字銘】欲寡精神爽,思多氣血衰。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貴自勤中得,富從儉中來。溫柔終益己,強暴必招災。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暗中休放箭,乖里藏些呆。養(yǎng)性須修善,欺心沒吃齋。衙門休出入,鄉(xiāng)黨要和諧。安分身無辱,是非口不開。世人依此語,災退福星來。
【第49句】:【禪心佛語】為人處事靠自己,背后評說由他人。有時我們太在意耳邊的聲音,決策優(yōu)柔寡斷,行動畏首畏尾,最終累了心靈,困了精神。就算你做得再好,也會有人指指點點;即便你一塌糊涂,亦能聽到贊歌。能夠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不必糾結于外界的評判,不必掉進他人的眼神,不必為了討好這個世界而扭曲了自己。
【第50句】:任何愛情都不可能完美,任何結合都并非無可挑剔。男女之間從相愛到結合,從始至終都是一個磨合的過程,中間有磕磕絆絆,有爭執(zhí)吵鬧,也會在相處過程中逐漸發(fā)現彼此的缺陷,如果不能接受對方的不完美,一味苛求對方,苛求一份完美無缺的愛,那么,愛情很容易消逝,而且彼此心里都會留下不能填補的裂痕。
【第51句】:【一禪文案】生活的起伏跌宕,也可以理解為是生活的種種禪機,哪里熱鬧,哪里清涼,全都在于心地的平衡。且看歲月如水去,哪有閑心品愛憎,不過人間借路行,百轉千回總是通。
【第52句】:人這一輩子,好像是乘坐一輛公交車。有些人的一生,是直達車。有些人卻是慢車,中間總要經過許多站,經歷許多人。有人總是下錯站,坐過頭,不是錯失了窗外的風景,就是錯過了身旁的人。沒有人知道,能陪自己坐到終點站的人,究竟會是誰?何況不知道要坐什么車?
【第53句】:一子一女一枝花,多兒多女累死媽。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泯炎涼。英雄不怕困難多,好漢卻怕病來磨。
【第54句】:人生如夢,歲月無情。每個人的流年都有屬于自己的光,它永遠會在你的背后默默的照亮著你,讓你溫暖,看著你一步一步的成長。不管再多少個黑夜淚流滿面,那只是讓你學會堅強。
【第55句】:【禪語人生】問:佛教為何焚香?覺醒法師答:不了解佛教的人認為,焚香是一種迷信。其實不然。在佛教中“香”代表“戒、定”真香。燒香就是提醒我們,要修學“戒、定”,從而開顯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可以說焚香也是佛教徒日常修行的一部分。
【第56句】:菩薩游化人間:“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為償多劫愿,浩蕩赴前程。”菩薩游戲人間,自無始以來,終至無邊際;與眾生廣結一分善因得度之情緣,在六道中鍥而不舍,直至證真入道。
【第57句】:【禪心佛語】人生說長很長,生命說短很短,當我們懂得自己的生命由自己掌握時,就要領悟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擁有后細細品味,二是追求中倍感無比充實。有些人為了享受苦了一生,有些人為了休息忙了一生,人們總是在不停地追求美好,卻往往錯過了當下的美好,要記住,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第58句】:【禪心佛語】懂得回避,這是人生的藝術。人與人,人與社會,隨時都會有可能出現不協(xié)調的時候,學會為別人想一想,退一步天海闊天空,讓回避的藝術展示出人的美德。
【第59句】:【禪語人生】與人相處,追求一個淡字。因為淡,淡久生香,所以綿長,既不累心,又可悅人。因為淡,遠離了功利,跳出了誘惑,賦情感以本真,予生活以原味,在塵世中浮沉不變色,在眾生中穿梭不迷失。這種淡然如水的友情,雖然缺少了波瀾,但也規(guī)避了災難。
【第60句】:【禪語人生】一旦被嗔心控制,就會喪失理智,傷害他人甚至自己的惡念如同滾滾烏云一般,內心像燒焦的炭木灼痛難忍,心中的怒火等待渲泄,可是一旦渲泄出來,就會做出不可理喻的舉動,等情緒緩和下來檢點自己的行為,又會后悔莫及。嗔怒狀態(tài)下的人,往往只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第61句】:恒東法師:人生經歷的美很多,走過春夏秋冬,看遍春花秋草,不管你是從繁華處走來,還是在寂靜處走來。只要你帶著心情,轉山轉水,經過耐人尋味的過程,美的東西會升華成最美,明暗山水之間,也只有心間能滋生出最美的風景,最美的風景在心中。
【第62句】:【禪心佛語】假如,你不向別人期待任何東西,也不想從別人那里得到什么,那么任何人對你,都不會造成恐怖的現象。但,如果你的幸福,在別人的掌握中,那么,你就必須不斷地對別人懷著恐懼。
【第63句】:【禪語人生】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多數”主宰的世界上,權力是“多數”賦予的,明星是“多數”捧紅的,富翁是“多數”養(yǎng)肥的。而“多數”的實質卻是平凡。在“多數”可以否決一切的情況下,還是和光與塵一樣,與大家打成一片吧。
【第64句】:【禪文案】真正對你好的人,一輩子不會遇到幾個,有人為你點亮這個世界的燈,有人撥開你心里的塵。但人與人之間,多一分寸的距離,就容易變成失去聯系的荒唐,我們內心越獨立,重要的人就越少,你不確定什么時候會失去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對那些還留在你身邊的人更好,耐守人生的平淡與熱鬧。
【第65句】:人活著只求心安無愧,你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不建立在少數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人要是沒有這種堅持,這種自我做主的態(tài)度,他會活得很無奈。——耕云先生
【第66句】:【禪心佛語】人生有四門必修課:一是善良。做人不一定要轟轟烈烈,頂天立地,但一定要善良真誠。二是快樂。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樂的心。三是踏實。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辦事,多一些努力就多一些成功的機會。四是正直。為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坐得端、走的直、行得正,堂堂正正才是立世之基。
【第67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誤會或摩擦的事情發(fā)生,只要我們有寬大的胸懷,容人的雅量,不念舊惡,不計前嫌,猶如大海之深廣,能納任何污穢之物,且不失大海的清凈;又如虛空之博大,任何美丑好壞皆能包容無馀。那么,人與人之間,不論任何的怨隙、過失,都不會影響彼此的和諧與融洽。
【第68句】:觀樂作苦想,苦受如劍刺,于不苦不樂,修無常滅想。是則為比丘,正見成就者。寂滅安樂道,住于最后邊,永離諸煩惱,摧伏眾魔軍。《雜阿含經》卷十七,第467經
【第69句】:歲月向前,活出人生嶄新和活潑的力量,順境淡然,逆境悠然,不改生命的樸素,人在塵世間,心在煩惱外,生活不是一場盲目的追逐,生命的思考在于如何去喜悅和感激,給生活協(xié)調一個恰當的方式,簡單與善意。
【第70句】:許多美妙都是由無用之物帶來的,一場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許無用,卻給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繡和手工或許無用,帶給我們美感和驚喜;詩詞歌賦或許無用,但它可以說中你的心聲,撫慰你的哀傷。與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無用之物帶來的靜謐和美好。心安,則身安。
【第71句】:【禪心佛語】禪宗的三祖僧璨大師就開示過:快樂無憂就是佛陀。如果我們每一天都非常開心、快樂,沒什么憂愁,這種生活就是解脫的生活,就是歡喜自在的生活。
【第72句】:【禪心佛語】年輕時常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一是對自己優(yōu)點長處看不到,硬要干不擅長的。太不注重發(fā)揮自己的能力,硬要趕時髦,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二是太輕視自己的環(huán)境。覺得糟透了,輕易放棄,重新開始,新環(huán)境往往也糟糕,積累的丟了,發(fā)展也不行。
【第73句】:我們,要學會理解紅塵的多變幻,懂得一路淡定從容;我們,要學會原諒生命的不完美,珍惜、善待生命的每一天。人生看似綿長,其實匆匆,如果我們能做到任身邊紅塵喧囂,心中常是云水禪心,那么,山一程,水一程,這一路走來,我們定能帶著清歡,笑觀花開花落,靜觀云舒云卷,默默歡喜。
【第74句】:【禪語人生】怎樣才算是恪盡孝道呢?最重要的是要及時行孝,越早越好。不要等到父母年事已高,活在世上的時間越來越短時,才后悔自己未能盡到孝心;不要等到當兒子的財富一天天增多時,才悲嘆父母已沒有多少時間享受了。
【第75句】:【禪心佛語】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真理義無反顧地向前開拓自己的通道貌岸然時,謬誤卻在間中偷偷忙于鋪設許多貧路---它在安排自己一旦與真理交鋒后的遁身之地,由此可知;真理只有一個,歪理卻有千條。
【第76句】:【佛心禪語】「昏沈不好,不要昏沈,不好勞神,何用疏親。」其實修行很簡單,放下就是,不必勞你傷神,他與我有冤放下,他與我有親放下,他與我有愛放下,他與我有恨放下、嫉妒放下,單單一個放下,放久了清靜的本性自然顯現不要求真。「不好勞神,何用疏親。」哪里有這個比較親的比較遠的。
【第77句】:所謂天堂、凈土其實就在我們自己的心中,參禪修行的目的就是把我們與生俱來的善良本性顯現出來,就是常說的明心見性。《六祖壇經》中的“無相頌”最后一句說:“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就在目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78句】:【佛心禪語】莫讓淚水淹了眼,莫讓仇恨燒了心。“一個人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第79句】:【佛心禪語】自性光明——從它絕離一切戲論,沒有任何二邊的相,叫做空如來藏;從自性上具足無量無數的德相,就叫做不空如來藏。由于它不是因緣所生,所以永遠不壞,這叫“金剛體性”。
【第80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平安在哪里?平安在樂觀里。每個人的心里,都存幾分信念,那就是樂觀。即使走在人生的低谷,依然還有抬頭的勇氣,還有不屈的雙腿,還有對未來堅定的信念。在樂觀里,有不畏艱辛的勇敢,有戰(zhàn)勝困難的堅強,有發(fā)現快樂的慧眼,更有帶來平安的風雨一笑。
【第81句】:【禪心佛語】快樂的人不是沒有痛苦,而是不會被痛苦所左右。人生難免和痛苦相遇,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調整自己。無休止的憂慮,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味逃避,也不是智慧的選擇。唯有以一顆感恩知足的心去面對,放下心頭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走出困頓,找到平安喜樂的生活。
【第82句】:【佛家禪語】給心靈一個假期,才是真正的放假;放下一切煩惱,才是真正的休息;打開被我執(zhí)束縛的結,才是真正的自由;從痛苦中徹底解脫,才是真正的享受。
【第83句】:【禪心佛語】多做功德事:凡是對眾生有利益的事,盡力而為之,這是修福。讀誦經典,研究經典,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是修慧。福慧是由栽培而來,若不栽培,始終沒有福慧。
【第84句】:【禪語人生】我們要保持淡泊的心態(tài),只有超然于五欲塵勞之外,煩惱才沒有可乘之機,沒有立足之地,我們的精神世界才能因此而獲得免疫力。
【第85句】:隨緣看起來不著痕跡,也沒有任何勉強;胸有成竹,卻不死執(zhí)既定的計劃;有所努力與堅持,可是又絲毫沒有患得患失的不安。事成了,只是淡淡的欣慰,而沒有過激的興奮與成事后的傲慢;事不成,也只有坦然地接受,而沒有難堪的懊惱追悔。
【第86句】:我們不是歲月的勇者,付不起失去光陰的代價。多想風雨無懼地走下去,在白發(fā)蒼顏之時,還有一顆明凈若秋水長天的心。那么不要怕老去,現在就珍惜,塵世種種真愛。讓每一天都安寧如水,慈悲簡靜。
【第87句】:【禪心佛語】工作要趕,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就那么多,如果想多做一點事,就一定要趕,可是一定不要急。能夠趕而不急,雖然睡眠時間少一些、累一點,因為不急就能夠心平氣和,不會心浮氣躁,身體并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否則一急、一緊張,就會心浮氣躁,血壓跟著升高,對身體反而是種消耗。
【第88句】:【佛心禪語】比如一朵美麗的鮮花,漂亮的花瓣在風中飄落,沒有留下任何果實而消失,這是否令人感到很可惜?同樣的道理,我們的人生僅僅在名利與愛情上虛度,沒有絲毫獲得內心的覺悟,這是否讓人覺得非常可悲?
【第89句】:【佛心禪語】“或問,《道德經》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則道之一言,自老子始,而萬代遵之;佛經之所謂道者,亦莫之能違也。則何如?曰:著于易,則云‘履道坦坦’。紀于書,則云‘必求諸道’。詠于詩,則云‘周道如砥’。五千言未出,道之名已先立矣。。”
【第90句】:【禪心佛語】對于別人做的好事,即使我們不能親歷而為,也當懷一顆隨喜的心。要相信,肯于幫助別人的人,注定會被幫助,肯于愛世界的人,注定會被愛。
【第91句】:【洗滌心靈的禪語】不要去恨一個你愛過的人,不要追問分手的理由,不要懇求復合的可能。無論生活得多么艱難,最后你總會找到一個讓你心甘情愿傻傻相伴的人。沒人能為你承擔所有的傷悲,人總有那么一段時間要學會自己長大。轉個身,讓自己快樂那才是最真的。我以為我害怕的是告別的時刻,原來,我同樣害怕重逢。
【第92句】:【禪心佛語】人的心是很強大的,從負面去想,就會產生很大的破壞性力量,如嗔恨、自卑、痛苦;但若能從正面去想,也能產生很大的建設性力量,如謙虛、好學、感恩。憑恃自己的長處而驕慢或執(zhí)著自己的不足而壓抑,都是著相,都會帶來煩惱。接受自己,努力成長。
【第93句】:【禪語人生】生活就像蕩秋千,總在起起落落。在高處你能看到遠方的美景,然而只有落下來你才會感到踏實。質樸的才是厚重的,清淡的才是悠長的,簡單的才是豐盛的,平實的才是真摯的。
【第94句】:【禪心佛語】凡事別過分,沒什么好處的,中庸是一種智慧,強制留人是一種愚蠢的雙輸行為,別用“高標準”折磨自己,更不要為難別人。
【第95句】:善得人身甚為難,莫為此身造罪惡,畢竟冢間喂狐狼,勿為惡見生貪愛!《大寶積經》卷九十六,勤授長者會人身難得,汝等莫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八,具足品
【第96句】:【禪心佛語】通過放生學會尊重生命,會讓我們的靈魂變得完美。一個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他的靈魂是殘缺的。如果每個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會出問題。
【第97句】:【禪語早安心語】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快樂富足。永遠不要去評價別人是否幸福,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孤獨無助。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怎知我心中的樂與苦。
【第98句】:人生的歡樂來自我們的新體驗,因此再沒有比每天面對不同的地平線和新太陽,更能令人心生喜悅。如果你想從生命中獲得更多,就必須先放棄自己追求安全、一成不變的習慣,接納起初也許令你覺得瘋狂、看似狼狽的生活方式。但一旦你習慣這樣的生活,就能體會到它的意義和令人難以置信的美。
【第99句】:人活一世,遇到挫折,不是最大的煩惱;遇到不幸,不是最大的痛苦,最大的煩惱是,內心被各種正確的或錯誤的觀念糾結著、堵塞著,難以排解;最大的痛苦是,內心被各種恐懼和擔憂扭曲著、壓抑著,難以解脫,如果你能自然本真地活著,坦然面對一切,那些為心所造的煩惱和痛苦就不存在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