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米谷里免不了有秕糠,沙子里有時也有黃金】(諺)秕(bi):空的或不飽滿的顆粒。谷米中免不了夾雜著秕糠,沙子里也常會夾雜著金粒。指事物不可能完全純凈。也比喻對人不可一概而論。
【第2句】:【只有招架之功,并無還手之力】(慣)指在爭斗中只能勉強抵擋,沒有能力還擊。 也作只有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 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第3句】:【順風使令箭】(慣)比喻順應形勢發展,根據情況再作出決斷。
【第4句】:【金簪兒掉在井里】出不去這個范圍。清代《紅樓夢》:“你 忙什么?金簪兒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連這句 俗語難道也不明白?”
【第5句】:蝸牛背“房子”——只顧自己
【第6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睜一只眼看見,閉一只眼看不見,看 見當作沒看見。意即馬馬虎虎,不必認真。又指沒有完全 睡大覺,暗中查看。歇后語形式為:大肚子羅漢戲觀音,睜 一只眼,閉一只眼。老舍《茶館》:“可是你要叫我們碰見,我 們也不再睜一眼閉一眼!”
【第7句】:【瘦驢屙硬屎】(慣)比喻內里軟弱、空虛,卻偏要裝得很有實力、很厲害。
【第8句】:【一言不實,百事皆虛】(諺)指說一句假話,其他事都會讓人懷疑是不真實的。
【第9句】:媽媽總是說我考試得不到第一名。我問她小時候的成績怎么樣,媽媽說:“我小時候啊,考試成績總是額頭上挑扁擔——頭挑(第一)。”(江蘇·常熟)
【第10句】:【生死路上沒老少】見“黃泉路上沒老少”。
【第11句】:驢子拉磨——跑不出這個圈;走的老道兒;兜圈子
【第12句】:【三十年前子靠父,三十年后父靠子】(諺)指人在三十歲以前,要靠父親養活、扶持,兒子得聽從父親的指使;三十歲以后,父親要靠兒子關照,自然是兒子說話算數。
【第13句】:【張家長,李家短】(慣)1指議論別人家的瑣事。2指閑聊天。
【第14句】:【拉下水】(慣)比喻用卑鄙的手段使人上鉤,迫使其同流合污。 也作拉人落水。 拖下水。 扯下水。
【第15句】:【 好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好話可以公開說,用不著私下 嘀咕。王蒙《活動變人形》:“我和我娘、姐,誰也不背誰。好 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
【第16句】:飯店里賣衣服——有吃有穿
【第17句】:【打打鬧鬧,白頭到老】(諺)指夫妻之間發生沖突爭吵,是正常現象。 也作“吵吵鬧鬧到白頭”。
【第18句】:【大暑在七,大寒在一】釋義:最熱天在七月,最冷天在正月。例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補更小事,何乃成災?原其所以,正月之時,天甫凄栗,里語:“大暑在七,大寒在一。”一謂正月也。
【第19句】:【 十年九不遇】難得遇見,多指好事。成語:千載難逢、百 年不遇。劉江《太行風云》:“坐坐吧,十年九不遇,要不是大 家打日本,咋能來到俺們這些山野地面。”
【第20句】:【捉賊須捉贓,捉奸須捉雙】(諺)捉賊必須拿到他的贓物,捉奸必須抓著犯奸的男女雙方。指判處偷盜與奸情案件,重在有真憑實據。 也作捉賊見贓,捉奸見雙。 捉奸要雙,捉賊要贓。
【第21句】:這幾天真忙,媽媽說:“這秋里,不但要摘棉花,收玉米,還得犁地種麥,累人啊!還不如春天清閑呢!”爸爸說:“金七月,銀八月,三春不如一秋忙。”(河南·虞城)
【第22句】:蝦子落鍋——死了還是紅的
【第23句】:【新官上任三把火】(諺)指新上任的官員,往往一上任先抓幾件緊要的事,以樹立自己的威信。也泛指事情的開頭往往雷厲風行,之后就風平浪靜。
【第24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各自施展本領,互相競賽。它是個家喻戶曉的美麗傳說故事,它是怎么來的呢?有關“八仙”的傳說很早,早在晉代就產生了八仙群體,可惜已無據可考。要沒有這些傳說,也不會有杜甫的《飲中八仙》,稱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詩人是酒仙。也就不會有西蜀道士張素卿所畫的“八仙圖”,圖中八仙是董仲舒等人。他們都是鮮活的凡人,與八仙毫不搭界。不過,這也證明“八仙”的傳說早就存在。經過中唐、五代、兩宋至元朝,仙班的成員逐漸清晰,到明代嘉靖年間才算固定下來。現在的“八仙”,源出明代吳元泰寫的神話小說《東游記》(又名《上洞八仙傳》),他們的姓名和神通本領如下:鐵拐李,腿跛挾拐能借尸還魂;漢鐘離,能點金濟眾,飛劍斬虎,本領全面;藍采和,居無定所,到處旅游,有些散漫習氣;張果老,倒騎驢,可以萬變,高深莫測;呂洞賓,文武兼備,到處點化,組織能力強;韓湘子,不避艱危,樂于助人;曹國舅,瀟灑風流,人物俊俏,不擺架子,很受女士們青睞;何仙姑,堅持獨身,行走如飛,是個性格比較孤僻的女子。他們無門戶之見,也不嫉賢妒能,在參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后,于歸途當中來到東海,借著酒力,各顯神通,漂洋過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傳奇故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認為,八仙的故事是由口頭民間傳說逐漸結集起來的。換句話說,它是人民群眾的集體創作。八仙過海的故事雖是虛構,但也不是一點原型也沒有。據資料介紹,它來源于宋初建隆年間的真實故事。當時東海中的沙門島(今山東長島縣廟島群島)是重要人犯流放地,自建隆三年(962年)開始,這里只關押犯罪軍人。后來島上的人犯越來越多,但朝廷只發給三百人的口糧,人多糧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使看守頭目李慶很傷腦筋,無奈之下把多余的犯人扔進大海淹死,先后有七百多人葬身魚腹。這天,有幾十名犯人聞知會遭毒手,他們每人抱了根木頭,乘夜往三十里外的蓬萊山游去。殊料途中遇風,只有八人僥幸游到蓬萊城北的丹崖山下,便在一個山洞中隱藏下來。不久,這八個人被當地漁民發現,他們害怕暴露真實身份,隨口編了來自遠洋的假話,漁民們驚異其為神人。此事傳開,有人加以附會,編成了神話故事,于是,“八仙過海”之說不脛而走,一些漁民甚至為其祭祀。后來廟島群島顯應官建有“八仙過海”的雕塑群像。想當年泅渡大海的八位好漢,變成了神通廣大的“八仙”。
【第25句】:【練事不如省事】(諺)練事:辦事精明老練。即使辦事干練,卓有成效,也不如省去不做為好。舊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一事。
【第26句】:【九月九,蚊蟲叮石臼】(諺)九月九: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石臼:大塊石頭鑿成的搗谷用具。 指秋后的蚊子連石臼也敢叮,叮人更厲害。
【第27句】:【怪人者不知情,知情者不怪人】(諺)指嗔怪別人,往往是由于不了解情由;一旦了解了事實真相,消除了誤會,自然就不會再嗔怪人。
【第28句】:【不吃魚,口不腥】見“沒吃鮮魚口不腥,沒做壞事心不驚”。
【第29句】:【裝幌子】(慣)幌子:舊時店鋪門外懸掛的所賣商品的標志。比喻做出樣子給人看。也比喻出丑,出洋相。
【第30句】:【抬一個滅一個】(慣)抬舉一個,打擊另一個。指待人不平等。
【第31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釋義:比喻凡事都有原因。例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你不惹我,我好尋你?
【第32句】:【老爺好見,舅舅難纏】指大人物好說話,手下人常常刁難。 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我也調侃說古言曰,老爺好見,舅 舅難纏。找張校長,自不能邁過你這大秘書的鍋臺上炕 呵。”
【第33句】:你吹喇叭我吹號一各吹各的調
【第34句】:【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諺)比喻人的追求與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強求一致。 也作蘿卜青菜,各有一愛。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第35句】:燈草打老牛——無關痛癢;不痛不癢
【第36句】:歪嘴講故事——斜(邪)說
【第37句】:父母難保子孫賢。
【第38句】:放學到家,我總是先看完少兒節目再寫作業,雖然父母說了許多次,但我就是改不了。媽媽常說我是“屬破車的,三天不修就零散”,非要“治理整頓”我一次。(河南·永城)
【第39句】:長衫馬褂瓜皮帽——老一套
【第40句】:【 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天知道,即無人知道,沒有公 道。京劇《女起解》:“你說你公道,我說我公道,公道不公 道,只有天知道!”
【第41句】:【腳面砌鍋——踢倒就走】(歇)比喻人沒有煩事纏身或沒有家庭、子女、財產等牽掛。
【第42句】:【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諺)人不能擔保誰的心都是好的,樹也不能擔保它寸寸都是好木材。指人心隔肚皮,最難猜測。
【第43句】:樹葉掉下來捂腦袋——小心過分;過分小心
【第44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句俗語有混日子、消磨時光的貶義。生活中,有人遇事敷衍,得過且過,湊合著混日子,于是就會被別人戲稱為撞鐘和尚,甚至說連鐘也撞不響。那么,這一俗語源出何處呢?原來,出家人里確有專司撞鐘之事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鐘,指的是寺廟里的晨昏鐘。據佛家講,人生共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所以,按以前的寺規,就是在早晨和黃昏各敲一百零八下的鐘,以清除人生的煩惱,稱為晨昏鐘。撞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存在一套嚴格的規定。撞鐘前,和尚必須默誦佛經,誦畢方能撞鐘。在撞鐘時要撞出輕重緩急的節奏,抑揚頓挫的韻律。晨昏兩次鐘,緊七下,緩八下,平平二十下,是為一通。如是者三,名為三通,共擊一百零五下,再撞三下,前后共撞鐘一百零八下。做一個合格的撞鐘和尚談何容易,故被挑選上的弟子不僅手腳麻利,腦子靈活,責任心強,而且還要精通經文,方可稱職。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撞鐘的和尚必須在二十分鐘之內敲完一百零八下,而且最后一下必須敲在十二點整(零時),差一秒不行,過一秒也不行,最后一下“夜半鐘聲到客船”。如此分秒不差的撞鐘功夫,實在令人嘆服。據說敲完鐘的和尚每回都有“猶如卸下千斤擔”的感覺。真是“鐘上一分鐘,鐘下十年功”啊。無奈俗人不解其中味,誤認為撞鐘的和尚輕松自如。真要是能像和尚一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工作就是高標準了。
【第45句】:【一登龍門,身價十倍龍門】相傳為大禹所鑿。河水險急, 魚不能上溯,能上溯則為龍。比喻有了某種資格,就提高了 身價。《北京日報》(1982,3,28):“聯想到近來戲曲界一些 拜師收徒的事,這當然是好的。但要真教、真學才好。如果 拜了師,行了禮,什么也沒學到,只圖虛名,又有什么必要 呢?一登龍門,則身價十倍,我們大可不必去羨慕它。”
【第46句】:【 伸手不見五指】形容漆黑無光,或能見度極差。成語:漆 黑一團。孫犁《風云初記》:“風雨越來越大,大堤上黑得伸 手不見五指。”
【第47句】:【樹不成林怕大風】(諺)樹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單單,就最怕狂風襲擊。比喻人如果不團結成堅強的群體,就無力抗擊天災人禍。
【第48句】:【雙肩抬一張嘴巴】見“兩個肩膀扛張嘴”。
【第49句】:【干杯】在宴會上,“干杯”之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杯不干,罰酒三杯。孰料,在國人面前如此普及的“干杯”一詞,卻是個外來語。據說“干杯”一詞起源于十六世紀的愛爾蘭,原意為“烤面包”。當時的愛爾蘭飲酒者常有這樣的習慣,將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純性。直到十八世紀,“干杯”才有今天的含義,并且發展成為祝酒頌詞。
【第50句】:【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諺)三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總稱。春天正是百鳥生育的季節,打死一只母鳥,就會餓死一窩雛鳥。指人要有保護動物、特別是保護雛鳥幼獸的觀念。
【第51句】:【親者痛,仇者快】(慣)指所做的事使親人痛心,仇人高興。
【第52句】:菜園里長狗尿苔(一種有毒的真菌)——不是好苗頭
【第53句】:毛毛的自行車還沒騎多久,就又要買新的。他老爹說:“你都二十多了,還不知道鍋是鐵打的?”(河南·郟縣)
【第54句】:大家動手干,賽過英雄漢。
【第55句】:【開大口,說大話】(慣)指夸口,言過其實。 也作“開大口,講大話”。
【第56句】:【 敗棋有勝著】不能全盤否定,也有可取之處。明代歷史 圖書《千百年眼》:“諺語說:敗棋有勝著。可惜,當局者迷, 看不到這一點。”
【第57句】:【揭蓋子】(慣)比喻把掩蓋著的矛盾、問題揭露出來。
【第58句】:【樹葉子掉下來都怕打了頭】(慣)形容非常膽小怕事。 也作落個樹葉怕把腦袋砸碎。 掉片樹葉子都怕打破頭。
【第59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勸告的話,聽起來不舒 服,實際上是有益的。類似的:好話不留情,留情沒好話。 姚雪垠《李自成》:“黃道周適才所奏,雖過于憨直,然實為救 國良藥。古人云,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60句】:【沒喝過墨水沒念過書,沒有文化】成語:胸無點墨。姚 雪垠《李自成》:“我自幼沒喝過墨汁兒,拙口笨舌,說不好什 么話。”
【第61句】:【桃李滿天下】釋義: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優秀人才。比喻教育培養的學生多,遍布各地。例句:伍老,你是桃李滿天下,對革命有貢獻的人哪。
【第62句】:玻璃肚皮——看透心肝
【第63句】:【遍地是黃金,缺少有心人】(諺)指發財致富的機會隨時隨地都有,就看人們有沒有生財的眼光和心計。
【第64句】:棺材老板咬牙——恨人不死
【第65句】:【 不見真佛不燒香】認準了有用的人,再去求他。電影《紅 色娘子軍》:“南某闖蕩半生,這份家業,得來不易!不見真 佛,我是不能燒香啊!”
【第66句】: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第67句】:我們放麥假了。媽媽說:“現在正是焦麥炸豆的時候,你也要于點力所能及的活。”(河南·魯山)
【第68句】:【百尺高樓從地起】(諺)百尺高的樓房,也必須從平地建起。比喻任何大的事,都要從基礎抓起。
【第69句】:【飯要一碗一碗地吃】比喻逐步完成。碗,也說:口。成語: 循序漸進。茅盾《蝕》:“他是精明老練的,他服膺一句老話: 飯要一碗一碗地吃。”
【第70句】:【過了冬,長一針;過了年,長一線】釋義:過了冬至,白天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了。例句:來成嘻嘻哈哈又說:“可不,人常說,過了冬,長一針;過了年,長一線。節令是個大事情。”
【第71句】:【池深一丈,城高一丈;池深及泉,城高觸天】釋義:池:指城壕。泉:地下水。城壕一丈深,城墻就有一丈高;城壕挖得見泉水,城墻就顯得碰著天。例句:務令數年之間,池深及泉,凡遇陰雨,城內之水盡令人海濠中,雖旱不干,方為長計。古諺云:“池深一丈,城高一丈;池深及泉,城高觸天。”
【第72句】:【民怕兵匪搶,官怕紗帽丟,窮怕常生病,富怕賊人偷】(諺)紗帽:烏紗帽,官帽。老百姓怕的是荒亂世道里兵與土匪來搶劫,官員怕的是丟掉官帽,窮人怕的是常年生病無法生活,富人怕的是家里錢財被賊偷盜。指不同層次的人,各有各的憂愁。
【第73句】:奶奶晚飯吃得很少,我感到疑惑不解。奶奶笑著說:“少吃一口,舒坦一宿。我是想長壽啊!”(河北·唐山)
【第74句】:隔皮猜瓜——誰知好歹
【第75句】:王叔叔最近做生意發了財,他漸漸厭倦了與他共同創業的李阿姨。鄰居張嬸勸他說:“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你再思量思量吧!”(福建·邵武)
【第76句】:電線桿上曬衣服——好大的架子
【第77句】:【口有蜜,腹有劍】(慣)指嘴上說得好聽,心里暗藏殺機。 也作“腹中劍,口中蜜”。
【第78句】:鴨子下凍田——插不上嘴;難插嘴
【第79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諺)知府:州府的最高行政長官。雪花銀:成色純正的白銀。當上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得到十萬兩雪花白銀。指舊時無官不貪。
【第80句】:割麥刮大風——亂了鋪(譜)
【第81句】:【瓜田不納履,李不下整冠】釋義:納履:提鞋。冠:帽子。在瓜田中不提鞋,在李樹下不整帽子。意思是不做讓人懷疑的事。例句:論她的能力,干一點重要的政治工作還是可以的,但我再三考慮,還是搞技術為好,免得別人背地里說些閑話。古人說過,“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啊!
【第82句】:【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釋義:禮物雖輕,但情意深厚。例句:供桌上,擺放一捆兒毛豆,兩杯水酒,一堆紅棗,一只雕花的大青蘿卜。……這也是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第83句】:弟弟望著掛歷上又大又紅的蘋果直流口水,惹得我們哈哈大笑。爸爸裝作遺憾的樣子對弟弟說:“只可惜腸子癢癢手難撓哇!”(河南·信陽)
【第84句】:小紅參加了中考,鄰居王大媽說:“這回小紅考重點高中可是甕中捉鱉——十拿九穩的了。”可小紅卻謙虛地說:“大媽,您過獎了。我這也是麻袋上繡花——基礎太差呀!咱粗瓷大碗的咋能雕出個細花來?”(山西·臨猗)
【第85句】:毛驢碰門——來的不是人
【第86句】:【兩個肩膀扛張嘴】(慣)形容只身一人,沒有任何財產。也指出門在外,什么也沒帶。 也作兩個胳臂抬個嘴。 倆肩膀扛著個嘴。 雙肩抬一張嘴巴。
【第87句】:【艄公多了打爛船】(諺)艄公多了,沒了專一的航行方向,船就會失事。比喻主事人一多,瞎亂指揮,就無法辦好事情。
【第88句】:【亮一手】見“露一手”。
【第89句】:【撐硬船兒】(慣)形容人態度生硬,架子大。
【第90句】:【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諺)指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終歸躲不過去。
【第91句】:【狐貍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慣)比喻沒得到好處倒惹了一身的麻煩。 也作“狐子沒打著,倒落一身騷”。
【第92句】:【士可殺不可辱】釋義:意謂可以去死,但不能受污辱。例句:“……士可殺不可辱,這條老命可以不要,不能忍受……”
【第93句】:錢塘江的潮水——看漲
【第94句】:賣了兒子招女婿——顛倒著做
【第95句】:【七竅里冒火,五臟里生煙】著急萬分。成語:心急如焚、五 內俱焚。清代《老殘游記》續集:“一天兩天還好受,等到第 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還沒信呢?俗話說得好,真是七竅 里冒火,五臟里生煙。”
【第96句】:麻雀打鼓——跳(調)皮
【第97句】:【熱鏊子上螞蟻——走投無路】(歇)鏊子:一種鐵制的烙餅用的器具。本指燒熱的鏊子上面的螞蟻無處躲藏;轉以形容人陷入絕境,無路可走或無計可施。
【第98句】:爸爸在演算一道數學題,長時間后,忽聽爸爸說:“我這是扳倒樹捉烏鴉啊!”(江蘇·泗陽)
【第99句】:【東葫蘆爬西架】(慣)長在東邊的葫蘆卻爬上了搭在西邊的瓜架上。 比喻事情奇怪,不合情理。
上一篇:最流行俗語,句句深民間俗語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