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賣啥吆喝啥】(諺)吆喝(ya。he):賣東西時大聲叫賣。賣什么東西,就吆喝什么東西。比喻干什么事就談什么事,三句話不離本行。
【第2句】:【婆媳親,全家和】(諺)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系處得親切,全家人自然就會和睦相處。指一家之中,婆媳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決,其他關系也就平和了。
【第3句】:斜嘴開口——盡說歪話
【第4句】:【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諺)嗔(chen):怒目而視。指等候人不見來時,最容易感到時間過得太慢;對某人憎惡時,總覺得他的面貌長桕特別難看。 也作等人易久,嗔人易丑。 嫌人易丑,等人易久。嫌:厭惡。
【第5句】:家有一老,猶如一寶,有了疑問,問之便曉。
【第6句】:【騎馬撞不見親家,騎牛撞到親家】指體面時人家不知道,難 堪時讓人碰見。類似的:騎馬坐轎遇不著熟人,穿草鞋遇見 熟人。沙汀《淘金記》:“真是騎牛偏偏碰到親家,我早一步 就好了!”
【第7句】:【慷他人之慨】(慣)指拿別人的東西或錢財作人情或揮霍。
【第8句】:【人死不結冤】(諺)指人死冤解,生者不和死者記舊恨。 也作“人死不記仇”。
【第9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原指商業上的現錢交易,借指當面 直接交換,以免抵賴。或說:左手交錢,右手交貨。明代《水 滸》;“我這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你快把來兩相交割!” 一只羊也是放,十只羊也是放放一只羊與放十只羊,所花 費的人力相等。相對的集中,可以節省人力,提高效率。指 多一個兩個無所謂。浩然《山水情》:“多一只羊也是放,少 一只羊也是放,摻他進去,也不會顯鼻子顯眼的。”
【第10句】:【澆冷水】見“潑冷水”。
【第11句】:【鴨子過河——不沾水】(歇)鴨子羽毛有防水的油質物,游小時沾不上水。比喻經歷風險,不受傷害。
【第12句】:【露頭角】(慣)比喻顯示才華或能力。 也作“顯露頭角”。
【第13句】:勒腰束胸壞習慣,影響健康不合算。
【第14句】:【嘴上天官賜福,肚子里男盜女娼】(慣)天官:道教所信奉的三神之一;三神也稱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傳說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賜福于人。指嘴上說得冠冕堂皇,思想行為卻卑鄙無恥。
【第15句】:【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諺)指人前半輩子,正在成長之年,眾人看重他,是看在他父親的情面上;后半輩子,父親老了沒作為,眾人敬重他父親,是看在兒子的情面上。
【第16句】:【笨人有笨福】(慣)笨的人自有他的福氣。多指意外得來好處。
【第17句】:【針尖大的眼,可進斗大的風】(諺)指嚴冬時窗戶上有極小的孔,就能透進一大股寒氣。也比喻稍有不慎,透露一點兒風聲,就會造成極大的損失。 也作針鼻子大的眼兒,斗大的風。 針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風。 針大的洞,斗大的風。
【第18句】:【大手抓草,小手抓寶】(諺)指人只肯動手、不肯動腦,也就只能長得大手大腳,從事粗笨的體力勞動;勤學習善用腦的人,手腳靈巧,能創造價值大的物質財富。
【第19句】:【口頭禪】“口頭禪”是指一個人習慣在有意無意間時常說的話語,多無實際意義。口頭禪一詞來源于佛教的禪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領悟,而把一些現成的經驗掛在口頭上,沒有把禪理踐行到現實生活中去。禪,是要用心去學,用心來悟的,是需三關悟漸,閉關打七的功夫。禪宗的末流,好取現成的經語,掛在口頭上。如果單單靠從口中滔滔不絕說出來的禪學,那就不是真正的禪,而是“口頭禪”。口頭禪完全違背了禪宗“頓悟見性”的宗旨。今天,口頭禪已經完全成了個人習慣用語的意思了。
【第20句】:【 山中方十日,世上已千年】山中,指神仙所居之處;世上, 指人間。這本是一種神話傳說,但它的想象符合時間是相 對的這一科學思想。現多用來指與世隔絕,閉塞。張賢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說不定下山以后,山下就成了另外 一個世界了。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呀!”
【第21句】:【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吃】傷害別人,又給一點安慰。成 語:又打又拉、恩威并施。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我 不是三歲兩歲的小孩子,用不著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吃。”
【第22句】:【病不瞞醫】(諺)指病人對醫生不隱瞞真實病情,以便醫生對癥下藥。
【第23句】:猴子穿大褂——充闊佬;裝入樣
【第24句】:【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慣)指什么活也干不了或不會干。 也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第25句】:【無名不知,有名便曉】(諺)指人不出名時,沒有人知道他;一出了名,便誰也知曉。也指人交識很廣,只要是有名有姓的,他都認得。
【第26句】:【心頭撞小鹿】見“小鹿兒心頭撞”。
【第27句】:一家蓋不起夫子廟,一個人修不起洛陽橋。
【第28句】:【怪人者不知情,知情者不怪人】(諺)指嗔怪別人,往往是由于不了解情由;一旦了解了事實真相,消除了誤會,自然就不會再嗔怪人。
【第29句】:【對牛彈琴】(慣)比喻對著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譏笑人聽不懂別人的話,或譏諷人說話不看對象。
【第30句】:【容情不舉手,舉手不容情】見“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
【第31句】:小時候,我看到別的孩子買了新衣服、新文具的時候,總鬧著向媽媽要。媽媽常這樣對我說:“孩子,公雞不能跟馬跑啊!”(湖南·平江)
【第32句】:【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諺)饑餓時就顧不上飯食的精粗,寒冷時就顧不上衣服的貴賤,慌忙時就顧不上路途的安危,貧窮時就顧不上妻子的美惡。 指在人需求最急迫的時候,便談不到從容選擇。 也作饑不擇食,寒不擇衣。 饑不擇食,慌不擇路。
【第33句】:媽媽給我買的零食我總是一氣兒吃完,爸爸說我是狗窩里放不住剩饃。媽媽說:“那還是買得太少,要是給他一卡車他肯定吃不完。”爸爸說:“那叫杠頭。”(河南·鄭州)
【第34句】:鍛煉是健康的基礎,衛生是健康的保證。
【第35句】:【問誰毀之,小人譽之】(諺)要問是誰毀了你的名聲,那是邪佞小人對你的阿諛奉承,對你無休止的親近與利用。指邪佞小人對你獻殷勤,是給你幫倒忙。
【第36句】:【人不辭路,虎不辭山】(諺)人不能離開道路,就像虎不能離開山岡。指人總要上路,上路總要靠別人幫助。
【第37句】:【冷處理】(慣)比喻事情發生后暫不解決,等有了合適的時機再作處理。
【第38句】:【 和尚寺對著尼姑庵,沒事也得有事】所處環境容易引起人 懷疑,說閑話,容易產生麻煩。寺、事諧音。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你想小庚那人小心眼兒,這個飯店又 只有你跟棗花。大栓呀,你聽大嫂一句話:和尚對尼姑庵 兒,沒事兒也得有事兒!”
【第39句】:【惡言傷心,惡行傷身】(諺)惡毒的話會傷害人心,惡毒的行為會傷害人體。指惡言惡行是野蠻的,是文明社會絕不容許的。
【第40句】:我心里不舒服,媽媽連問我幾聲為什么,我都沒吭聲。媽媽火了:“木頭埋在城門口,三年還說話呢,你倒是說呀!”(江蘇·泰興)
【第41句】:【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謂有話直說,或學舌,并無真意。 臺灣李敖《李登輝的假面具》:“李根本不懂這首詩是什么意 思,只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亂背一通而已。”
【第42句】:【膽小如鼠,狡猾如狐】釋義:形容人膽小、狡猾。例句:“膽小如鼠,狡猾如狐。”這句話,大致可以概括周拐子的閏倒寺征了。
【第43句】:【肉骨頭敲鼓——葷咚咚】(歇)葷:葷腥,諧“昏”。咚咚:本形容敲鼓的聲音,轉以形容昏沉沉的樣子。形容人昏頭昏腦,十分糊涂。
【第44句】:【家有萬千,小處不可不算】(諺)家里縱然有千萬錢財,開支也要精打細算。指再大的家業,過日子也必須節制而有計劃,不可隨意浪費分文。
【第45句】:【屋頂上掀瓦要落地】借指說話要落實,兌現。類似的:丟 下磚頭,一塊塊要落地。短篇小說《內奸》:“屋頂上掀瓦,片 片兒要落地。我如果信口胡說,將來怎么見人?”
【第46句】:三姐總是抱怨單位工作辛苦,一連調換了三四家工廠,還是不滿意。奶奶勸她:“別這山望著那山高,到了那山又沒柴燒,知足吧!”(江蘇·泰興)
【第47句】:【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諺)舍不得用孩子作誘餌,就套不住惡狼。泛指凡事不冒大風險、不付出大代價,就難以取得鼓舞人心的大收獲。 也作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 舍不得孩子,打不了老狼。
【第48句】:【外甥點燈——照舅】(歇)舅:諧“舊”。指還照老樣子。 也作外甥打燈籠——照舅。 外甥點燈籠——照舅。
【第49句】:【 能舍錢一千,不教一招鮮】一招鮮,能夠盈利的獨有的技 術。謂一招鮮不能傳授給別人。李準《黃河東流去》:“原來 陳柱子有個規矩,就是能舍錢一千,不教一招鮮。”
【第50句】:【一事到官,十室牽纏;一人入獄,一家盡哭】(諺)因一件事告入官府,鄰居左右受連累;一人坐牢,全家痛苦。指舊時訴訟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
【第51句】:小菲的字寫得歪歪扭扭的,奶奶不是說它們“像螞蟻爪子,鉤鉤巴巴的”,就是說它們“像老太太打太極拳,伸胳膊撩腿的”。(浙江·紹興)
【第52句】:群叔到汪二爺家收電費。一進門,汪二爺就湊到群叔耳邊問:“每月忙里忙外的,從中能撈多少油水?”“這斑鳩下蛋,有數的東西,我怎么能多使?”群叔笑著說。(河南·南陽)
【第53句】:打拳不溜腿,終是冒失鬼。
【第54句】:觀世音下凡——有救
【第55句】:【做了皇帝想登仙】(慣)形容人貪心不足。
【第56句】:【身在曹營心在漢】“身在曹營心在漢”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對立的另一方。這一俗語源自《三國演義》。有兩處描寫。一處是關羽與劉備失散后,身保二位皇嫂(準皇嫂),不得已與曹操約三事(其中一事是得知大哥劉備下落后允其團聚),暫棲曹營。曹操對關羽禮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祿企圖感化關羽。但關羽不為所動,日夜思念劉備,當得知劉備下落后,掛印封金,不辭而別(因曹操故意回避不見),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重新相聚。因而后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二處是徐庶進曹營一計不獻。徐庶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為劉備服務。曹操慕其才,屢招不致,遂用其母為質。徐庶是孝子,為保其母性命,無奈,只得投奔曹操。與劉備分別時,徐庶對劉備說:“請主公放心,庶不為曹獻一計。”果然,到曹營后終不獻一計。倒也有破例,那就是趙云為救皇嫂(準皇嫂)與后主劉禪,孤身一人,七進七出曹營,身陷險境。徐庶怕趙云有失,遂終向曹操“獻一計”,對曹日:“丞相愛將,何不保住趙云性命,為閣下用。”曹遂下令:“只要活趙云,不要死子龍”。保全了趙云的性命,才上{了一出“長坂坡”的好戲。
【第57句】:【鋪的草,蓋的草,有個老伴就是好】(諺)即使窮到下鋪草、上蓋草的程度,只要有個老伴相依為命,彼此體貼照應,就會感到十分滿足。指老年人最難得的是有個老伴。
【第58句】:【沒好事上門,光鬼火來家】(慣)鬼火:磷火的俗稱,磷化氫燃燒時的火焰,白中帶藍綠色,人和動物尸體腐爛時分解出磷化氫,并能自燃,夜間在野外有時可以看到。指家里沒遇上好事,卻來了壞人。
【第59句】:【 泥人也有個土性兒】人有自己的個性脾氣。老舍《駱駝祥 子》:“賣力氣掙錢,不是奴才;你有你的臭錢,我泥人也有個 土性兒;老太太有個伺候不著!”
【第60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61句】:地圖上量距離——咫尺萬里
【第62句】:【下坡容易上坡難】(諺)人走下坡路不費力,要走上坡路卻是每一步都得使勁的。比喻退步容易進步難。
【第63句】:【做文章】(慣)比喻抓住某件事借題發揮或在上面打主意。
【第64句】:【多磕頭,少說話】指恭敬謹慎。鄧友梅《那五》:“你去了 多磕頭少說話,他見你服了軟,也未必會怎么樣。”
【第65句】:【缸里的醬蘿卜——沒了纓兒】(歇)纓兒:蘿卜的莖葉,諧“影兒”。 指人沒有蹤影,去向不明。
【第66句】:【貓踏破油瓶蓋——一場快活一場空】(歇)指白高興一場。含譏諷意味。
【第67句】:【看見葫蘆想起了瓢】(慣)比喻看見某個人或事物就聯想到與此有關的人或事物。
【第68句】:我決定和班長交朋友,買了張賀卡送給她。爸爸說:“人心靠贏得,不能靠饋贈。”(河南·正陽)
【第69句】:一天,在省城上小學三年級的表姐瑩瑩不小心把小狗貝貝帶進了一家商場。商場的保安叔叔沒有生氣,只是笑瞇瞇地摸了摸貝貝的頭,說:“親愛的貝貝,你怎么糊涂了,我們這兒是不準小狗帶小女孩進來的。出去時,千萬別忘了帶走你身邊的這位小姑娘啊!”(山西·平陸)
【第70句】:【毛病】“毛病”現在經常被人們用來指缺點、錯誤、壞習慣,或者指器物有質量問題或瑕疵,后來也引申到指人身體不適以及微小疾病等。那么,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其實,最初“毛病”是指牲畜(尤其是馬)的毛色有缺陷。古時候,馬在人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人們對馬的要求特別嚴格。相馬首先就是看馬的毛色如何,有沒有不足的地方。明代的徐咸在《相馬經》中說:“馬旋毛者,善旋王,惡旋十四,所謂毛病,最為害者也。”意思是說,卷曲的馬毛,有好有壞,位置生的不好,就是毛病。如果主人騎的話,對主人妨害最大。這當然是迷信的說法。 “毛病”由專指馬的缺點引申為指人或物的缺點,大概源于宋代。如宋代吳涿《答徐安札書》中云:“蓋文學毛病,如春草漸生……”黃庭堅《山谷刀筆》也有“乃是荊南人毛病”之句。 “毛病”一詞,至今還在常用,特別是口語,用得更多。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個小品:小品中的主人公說話不離“毛病”二字,實乃毛病也。
【第71句】:鴨子吃田螺——眼朝上;眼向上看:不知滋味
【第72句】:【推山山倒,填海海平】釋義:比喻力量大,無往而不勝。例句:只有天下窮人都團結起來,扭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個點上使,共同對敵,才能推山山倒,填海海平,把舊世界砸個落花流水。
【第73句】:【老老實實,終須乞食人】太老實,不能競爭,無法生存。香 港阮朗《十年一覺香港夢》:“別太老實,老老實實,終須乞 食!”
【第74句】:耍大刀的唱小生——改行了
【第75句】:老鼠管倉——越管越光
【第76句】:泥人兒掉在河里——沒人模樣
【第77句】:【 死了的兒子是乖的】對失去的感到惋惜。類似的:死了的 姑娘是好姑娘。《汪精衛的末日》:“民間對死人的評價是偏 于擴大:死了的兒子是乖的。”
【第78句】:蜀道上青天——難上難
【第79句】:【我有黃金千萬兩,不因親者卻來親】(諺)指只要有了大量的金錢,無親無故的人也會來攀親結故。
【第80句】:【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慣)指人表面上和氣,背地里使壞。
【第81句】:嘴巴上掛油瓶——油嘴滑舌
【第82句】:【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慣)男盜女娼:男的做賊盜,女的做娼妓,指思想行為十分卑劣。形容人偽善,說得冠冕堂皇,靈魂卻丑惡骯臟。 也作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表面上仁義道德,骨子里男盜女娼。
【第83句】:【一句好話三分暖】見“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言出唇六月寒”。
【第84句】:【勤生財,儉治家】(諺)勤苦就能創收,這是生財之道;儉省就會有積蓄,這是治家之方。指勤與儉是生財治家的法寶,兩者不可缺一。
【第85句】:【老公、老婆】“老婆”是妻子的別稱,在這里新老不分,新娶媳婦也是老婆。“老婆”聽起來不怎么好聽,卻包含著丈夫對妻子的愛意呢!相傳,唐代有位名士叫麥愛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產生嫌棄老妻、再納新歡想法,于是寫了一副上聯放在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從對聯中看到了丈夫棄老納新的念頭,于是便提筆續了一副下聯:“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這副下聯,以“禾稻”對“荷蓮”,以“新糧”對“老藕”,不僅對得十分工整貼切,新穎通俗,而且,“新糧”與“新娘”、“老藕”與“老偶”諧音,饒有風趣。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愛心所打動,便放棄了棄舊納新的念頭。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不忘舊情,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愛新也揮筆寫下了下聯:“老婆一片婆心”。漸漸地,妻子的愛稱——“老婆”就被傳開了,一直沿用到今。“老公”也成了對丈夫的愛稱。
【第86句】:天上的浮云,地下的風——無拘無束;無影無蹤
【第87句】:我們村的柑橘摘下后,村長讓人將大小配勻后再分。他說:“瘦婆娘騎胖馬——挑精搭肥。”(湖南·桃江)
【第88句】:【二十四只烏鴉亂張口——不知聽誰的是】(歇)指眾說紛紜,使人無所適從。
【第89句】:【襖子沒绱線——搞到夾層里去】(歇)襖子的里子邊上沒绱線,手或其他物件就容易進入夾層。比喻弄錯了或理解錯了。
【第90句】:兩位阿姨來我家串門兒,媽媽剛想介紹,沒想到她們已經搭上話了。媽媽驚奇地問:“你倆認識?”其中一位阿姨說:“我們倆呀,是炒面捏的面人兒——早就熟透了。”(陜西·橫山)
【第91句】:【的確涼】“的確涼”又叫滌綸,是一種常見的合成纖維。的確涼這么通俗好聽的名字,卻是翻譯過來的,有趣的是,它不是按照普通話的音來翻譯,而是按照廣東方言來音譯的。原來,美國叫滌綸為“達克綸”,在香港市場上出現以后,人們按廣東話把它音譯為“的確涼”。由于“的確涼”這個名字通俗、好記,便在內地普遍沿用開了。說來也湊巧,“的確涼”好似意譯。不論從字面上,還是從肉眼直觀上,都有特別涼快的感覺。因為的確涼做的夏裝,白如雪片,薄如蟬翼,所以深受人們的青睞。其實,它并不比其他的夏季衣料涼快。的確涼的特點是彈性好,穿起來挺括,洗后不走樣,結實耐穿。不過,它吸水性差,不吸汗,通氣性不好。
【第92句】:野貓進宅院——無事不來
【第93句】:【有今天沒明天】(慣)1指人年老或病重,將不久于人世。2指生活貧困,今天有吃的,明天的還沒有。 也作“有今日沒明日”。
【第94句】:【人不解甲,馬不卸鞍】保持作戰準備。姚雪垠《李自成》: “后來又到了西番地,整整一個月,一邊走一邊同曹變蛟打 仗,人不解甲,馬不卸鞍,找不到糧食就殺馬充饑。”
【第95句】:【 藝多不壓身壓身】指成為負擔。技能多沒有壞處。壓, 也說:礙。姚雪垠《李自成》:“藝多不壓身。日后你們要是 不愿跟著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馬賣解,餓不了肚 皮。”
【第96句】:【進門欲問榮枯事,觀察容顏便得知】釋義:只要觀察對方的面容,就能知道對方的處境和心情。例句:俗話說:進門欲問榮枯事,觀察容顏便得知。姐姐是個疼兄憐弟的人,平時對待寶三恰似半個母親,衣食冷暖全部操心;若有個天災病痛的,她更是守著弟弟寸步不離。
【第97句】:【老實的終須在】(諺)為人老實厚道,最終會有個好結局。指人要老實,才能長久。 也作“老實常常在,奸狡是禍害”。 奸狡:為人奸詐狡猾。
【第98句】:【船頭坐得穩,不怕浪來顛】釋義:只要自己站得穩,立得正,就不怕別人的攻擊。例句:銀花道:“隨她說?她那黃口白牙,逢人便講,遇人就說,講的那些話難聽死了。”金花道:“只要船頭坐得穩,不怕浪來顛。”
【第99句】:【不打不相識】這個俗語的意思是雙方不打一場不會相識,轉而發展成不僅相識,而且相好,“打”倒成了相識的機遇,壞事變好事。它源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宋江因犯案發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于是兩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又遇到李逵。吃喝間,宋江嫌魚湯不新鮮,叫酒保做幾碗新鮮的魚湯。正好酒館里沒有了新鮮魚,李逵便去江邊的漁船上討魚。打漁的伙計不想給,李逵大怒,與幾個漁人打了起來。正在這時,綽號“浪里白條”的漁主人張順來了,張順水性極好,將李逵按在水里,嗆得他暈頭轉向,不是對手。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見見宋江!”張順急忙將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戴宗向張順介紹}兌:“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張順道:“啊!原來是李大哥,只是小曾相識!”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不成相識。”
上一篇:句句入心的歇后語,句句讓人心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