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釋義:什么忌諱都沒有。例句:一年四時八節,這個年節頂大,正是“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歡樂的辰光。
【第2句】:爸爸經常辦事還沒成功就瞎嚷嚷,媽媽說:“爸爸是屎沒出來屁一大串。”(新疆·庫爾勒)
【第3句】:關門打財神——窮急了
【第4句】:奶奶帶我和堂兄妹們去地里干活,爺爺見了風趣地說:“今天干活帶的兵不少啊!”奶奶說:“多有什么用?三個茄子頂不了一個老北瓜。”(河北·元氏)
【第5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釋義:顧了小的丟了大的,或指抓住了次要的,丟掉了主要的。例句:這種負責精神很好,可是光你一個人總忙不過來啊!搞不好,撿了芝麻反倒丟了西瓜。
【第6句】:鬼曬太陽——無影無蹤
【第7句】:象的牙,駱駝的峰——生成的骨頭長成的肉
【第8句】:小亮不愛吃給他蒸的白饃,卻總愛吃大人的窩窩頭,奶奶說:“你真是驢吃賤草。”(河北·磁縣)
【第9句】:一天,我跟爸爸去鋤地。我問爸爸莊稼為什么要鋤,爸爸說:“麥收一盤耙,秋收一張鋤。”(河南·商丘)
【第10句】:【放禿尾巴鷹】(慣)比喻借出去的錢和物收不回來。
【第11句】:【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諺)不論大人或小孩,在吃糧上,一人一月總得一大斗。指口糧的耗費是硬指標,不容含糊。
【第12句】:【兜圈子】(慣)指走迂回曲折的路或到各處走一遭。也比喻說話拐彎抹角,不直截了當。
【第13句】:金剛掃地——勞神
【第14句】:媽媽讓我去河邊提水,我說:“以后我要換上自來水,免得天天朝河邊跑。”媽媽聽了說:“你是吃了燈草,說得輕巧。一個人能架得起管子?”(湖南·新寧)
【第15句】:【狗戴帽子裝人】釋義:罵人假裝正經。例句:牛打江山馬坐殿,你倒狗戴帽子裝人了!你他媽的問問天,問問你祖宗!誰給你置的家,誰給你養活的人?
【第16句】:【抓不住頭發揪耳朵】(慣)比喻胡亂抓人頂罪。
【第17句】:【兵在精不在多】釋義:兵在精明干練,不在數量多。可泛指一切人一切事物都要重視質量。例句:“自古常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兵不精,多有什么用?”
【第18句】:【下臭霧】(慣)比喻造謠生事,滿口胡言。
【第19句】:爸爸見別人下海發了財,也要把工作辭掉,去下海掙大錢。奶奶勸他:“你要把工作的事處理好,疙瘩不要拴死,后路不要堵死。”(山西·平陸)
【第20句】:【虧眾不虧一/欺眾不虧一】對待多數人要用統一的標準, 否則會有攀比和不滿。西戎《一個年輕人》:“大伯,試驗是 全社的事,萬一失敗了,也是虧眾不虧一,你想,大家都有吃 有喝,能眼看著叫咱挨餓?”
【第21句】:蜈蚣遇到眼鏡蛇——個比一個毒
【第22句】:姐姐跟姐夫發生了口角,一賭氣跑回娘家住了十來天。媽媽開導她說:“房檐下是避雨哩,娘家不是住女哩。再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你還是回去,夫妻倆商量著好好做事。”(河南·鄧州)
【第23句】:【籠中之鳥,網中之魚】釋義:關在籠子里的鳥,進入網內的魚,比喻很難逃走。例句:求你老人家,念著與我們員外八拜之情,如今既住在這里,就如籠中之鳥,網內之魚,若要報仇,不費吹灰之力,要錯過這個機會,可就無處去找了。
【第24句】:【自家掘坑自家埋】(慣)比喻自作自受,自討苦吃。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 自個兒挖坑埋自己。
【第25句】:【一招鮮,吃遍天】(諺)一招:本指武術上的一個拳式動作,此處指技藝行業的一手絕活。天:天下各地。指在技藝方面有一手絕活,無論走到哪里都很吃香。
【第26句】:【家和萬事成】(諺)萬事:各方面的事情。家庭和睦了,什么事都能辦成。指家庭和睦是萬事成功的條件。 也作家和萬事興。 家和萬事安。
【第27句】:【河里冰茬響,地里蘿卜還在長】釋義:河水已經開始結冰了,可蘿卜還在繼續長,不要拔得太早。例句:這方面,他也有許多口訣。比如“紅長、黑長、白不長,沙地種谷一把糠”,還有什么“頭伏蕎麥,二伏菜,陽坡種麥熟得快”,“河里冰茬響,地里蘿卜還在長”。
【第28句】:【得了便宜賣乖】(慣)賣乖:自鳴乖巧。指得了好處還說漂亮話。 含貶義。
【第29句】:【千針難縫人心碎】(諺)干針萬線,也難縫合破碎了的心。指人一旦傷透了心,便再難回復到以前狀況。
【第30句】:高梁稈拴騾子——拉倒
【第31句】:弟弟對做好的飯菜很挑剔,這不吃那不要的,當過老紅軍的爺爺生氣地說:“想當年我們是渴飲雪,饑吞氈。現如今你們是冬有棉、夏穿單,菜有油、飯有肉,出門不用走、回家電視看,就這還把飯菜嫌。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河南·輝縣)
【第32句】:【白發故人稀】(諺)故人:老友。 指人到老年,老朋友就越來越稀少了。
【第33句】:近年來,村里各家各戶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爺爺感慨萬千,說:“舊社會,泥瓦匠住草房,賣鹽的喝淡湯,紡織娘沒衣裳,當奶媽的賣兒郎,挖煤哥家里冷得像冰窖,淘金老漢家里窮得響丁當。還是新社會好啊!”(河南·長垣)
【第34句】:【死馬做活馬醫】(慣)馬即便已死,也把它當作活馬來醫治。比喻明知事情沒有希望,仍作最后的努力。 也作死馬當著活馬醫。 死馬當成活馬救。
【第35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枷,木制刑具。謂自己做事害自己。 成語:自食其果。《北京日報》(1986,9,1):“用‘木匠戴枷, 自作自受’來形容他——最近被崇文公安分局查獲的一個 外地來京木匠,真是恰當不過。”
【第36句】:【牛不喝水強按頭】強迫沒有用。喝水,也說:吃草。《北 京日報》(1985,2,13):“強扭的瓜不甜。如果牛不吃草強按 頭,硬要人家棄長就短,到頭來,只能是事與愿違。”
【第37句】:【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來程咬金是《說唐》中的人物,小說 寫他是一位福將,雖然武藝不高,但經常得勝。謂事情受到 阻礙,遇到橫加干涉的人。海外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 櫚》:“可要當心呀!以講學為名,以尋侶為實的人大有人 在,可要當心半路殺出程咬金來!”
【第38句】:【喝不喝先掂給你一壺】強令為難。《小說月報》(1980,2): “很明顯,這是在給隊長出難題。喝不喝先掂給你一壺。”
【第39句】:玉皇大帝娶土地婆——驚天動地
【第40句】:該開學了,小伙伴都來找我。看見他們各自手里拿著干凈的作業,我犯愁了,趕緊坐在桌前趕作業。媽媽說:“淘氣鬼,早時不動,晚時撓腚。現在腳丫里長草——荒(慌)了腳。”(河南·寧陵)
【第41句】:墳場里演戲——給鬼看
【第42句】:【是這鳥,叫這聲】(諺)什么樣的鳥會叫什么樣的聲音。指鳥的種類各異,叫出的聲音也各不相同。 多比喻哪個層次上的人,會說哪個層次上的話。
【第43句】:【坐堂醫】在我國,中藥店大多稱“堂”,如“同仁堂”、“樂仁堂”、“同德堂”等,“同仁堂”的藥全國馳名。在藥鋪候診的醫生叫“坐堂醫生”,這是怎么回事呢? “坐堂醫”源于醫圣張仲景。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名醫,他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等疫病流行,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身為太守仍孜孜不倦地鉆研祖國醫學,為民治病。尤其是公然打破官府的清規戒律,坐在辦公的大堂上行醫,為病人診脈開方,辦公行醫兩不誤,還常在自己的名前冠以“坐堂行醫”四字。后人寫詩贊頌他“官隨民愿守長沙,心涵胞于千萬家。興亡盛衰同禍福,坐堂行醫惠無涯。”為了紀念張仲景崇高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后來許多中藥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藥鋪里診病的醫師稱為“坐堂醫”。這種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第44句】:街上賣笛子——自吹
【第45句】:挑燈草的扁擔——擔空心
【第46句】:屬啄木烏的——嘴強身子弱;嘴硬身子軟
【第47句】:打燈籠走鐵路——見軌(鬼)
【第48句】:【得一尺進一步】(慣)容人貪心不足。 也作“得了一步進一步”。
【第49句】:扁擔挑柴禾——心(薪)掛兩頭
【第50句】:【 地里挑瓜,挑得眼花】數量多,難以選擇。指拿不定主意。 地,也說:籮。類似的:滿眼看花,看得眼花。成語:眼花繚 亂。柳青《創業史》:“‘商州牛多得很!到冬,荒山坡上一群 一群放著。你不知情,到那里買牛,是瓜地里挑瓜,挑得眼 花!”’
【第51句】:【沙龍】“沙龍”泛指文學、藝術等方面人士的小型聚會。近幾年,“沙龍”一詞風靡全國。那么,它來自哪里呢?它是一個外來語,是法語的音譯。 17世紀末18世紀初法國巴黎的文人和藝術家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在客廳集會,談論文學藝術,互相誘發靈感,無拘無束,生動活潑,促進創作質量。 “沙龍”遂成為社會交往中的高雅的活動場所的稱呼。西風東漸,前幾年傳人中國,風靡一時,如“藝術沙龍”、“青春詩派沙龍”等。后來向其他領域擴展,如“企業家沙龍”、“攝影沙龍”、“美術書法沙龍”。大學生里的“英語角”為了趕時髦,改稱“英語沙龍”,公園里的“戲曲沙龍”等,不一而足。
【第52句】:【打擂臺】(慣)擂臺:為比武而搭起的臺。本指上擂臺參加比武,比喻:1向挑戰者應戰,與之較量手段、技藝。2耍花招,與人討價還價。3有意跟人作對,難為人。
【第53句】:水煮石頭——難熬
【第54句】:【砍一枝,損百枝】借指傷害一人,影響同類人。海外張愛 玲《連環套》:“再則我們修道院里也不止我一個人,砍一枝, 損百枝,上頭怪罪下來,我還想活著么?”
【第55句】:童養媳拜天地——熬到時候了
【第56句】:床底下吹喇叭——低聲下氣
【第57句】:病人拍皮球——有氣無力;少氣無力
【第58句】:快刀不磨生黃銹,胸膛不挺背要駝。
【第59句】:【張家長,李家短】(慣)1指議論別人家的瑣事。2指閑聊天。
【第60句】:【吃香的,喝辣的】釋義:形容吃喝多而好,生活舒適。例句:我可憐的兒呀,你逃不了你的命。俗話說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命里注定的,逃不了。既是這么著,我也就是盼著你找個好人家,吃香的,喝辣的。
【第61句】:【閻王催命不催食】(諺)即使是閻王來討命,也得讓人把飯吃飽。指吃飯是人生的頭號大事,任何事都不能阻止人吃飯。 也作“閻王催命不催糧”。
【第62句】:【合家歡,老人安】(諺)全家人和睦歡快,老人自然就會安康。指一家安樂過活,是老年人無憂無慮的重要因素。
【第63句】: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第64句】:【打柴的不跟遛馬的走】(諺)遛馬:拉著馬散步,讓馬在緊張的奔馳之后舒緩筋骨。指打柴的和遛馬的根本走不到一起。比喻人窮富不同,不能相隨。
【第65句】:甜瓜地里種甘蔗——從頭甜到腳底
【第66句】:【棉桃里面找胡桃——專揀硬的敲】(歇)棉桃:棉花的果實,形似桃。胡桃:核桃,這里指核桃樹的果實。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 比喻專打擊態度強硬或本領過硬的。
【第67句】:【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諺)寧可繞著走遠點,也不要圖近少走一步,擔當風險。指凡事不可只圖省事近便,必須以穩妥安全為要。 也作寧繞十步遠,不走一步險。 寧繞干步遠,不涉一步險。
【第68句】:【活人不能叫尿憋死】(諺)指遇到問題總要設法解決,不能讓事情把人難住。 也作“活人哪能讓尿憋死”。
【第69句】:【摳人碗底】(慣)碗底:剩飯。指靠給人干活為生。 也作摳人家飯碗底。 摳人家碗底。
【第70句】:耗子見了貓——魂飛魄散;難逃;怕得要命
【第71句】:【英雄惜英雄,好漢惜好漢】(諺)指英雄好漢總是彼此愛慕,互相敬重的。 也作英雄惜英雄,好漢愛好漢。 英雄戀英雄,好漢愛好漢。
【第72句】:三張紙畫個驢頭——好大的臉面
【第73句】:【 小孩嘴里無假話】小孩天真不會作假,說話能夠反映真 實情況。或說:小孩嘴里討實話。清代《三俠五義》:“什么 緣故呢?俗話說的好,小孩嘴里討實話。” 閻王爺貼告示,鬼話連篇說的都是假話。《敵后武工 隊》:“這叫閻王爺貼告示,鬼話連篇。’劉太生笑著指指報 紙。”
【第74句】:【無家鬼送不了家人】見“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
【第75句】:樹頭烏鴉叫——不入耳;難入耳
【第76句】:千人走路,一人領頭。
【第77句】:羊群里跑出頭驢來——哪里來的野種
【第78句】:【主席】“主席”在我國現在指國家、團體或會議等最高領導職務。“主席”一詞很多人認為是外來詞,實際上“主席”是中國的特產,源于中國古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設施。我國古代沒有桌、椅、板凳,室內先鋪筵,然后再放上席。筵較寬大,故用來鋪地,席較小是給人生的,古人人室先脫鞋,再走過筵,坐在席上。現在朝鮮、韓國和日本人的室內生活,基本上還是這樣,據說是由中國傳人的。入席時,客人有客座,坐時讓長輩坐在里頭,以示尊重,人多時,長輩就獨居一席,這就是主席。《論語》中有一句話:席不正不坐。說的是坐的規矩,席子一定要擺正。《禮記》中也有這樣一個規定: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五個人以上,德高望重者必須另坐一張席子,這就是主席。這個“主席”稱謂后來被叫開,就漸漸演變成現在的會議主持人或國家、團體的領導人的最高職位名稱了。
【第79句】:【射冷箭】見“放冷箭”。
【第80句】:熟透了的大麥一夠頭了
【第81句】:【有雞子叫天明,沒有雞子叫天也要明】(諺)天明不靠雄雞報曉。比喻離開了某個人,事情照樣進行。
【第82句】:【一棵樹上吊死人】釋義:比喻死抱住一種行不通的辦法不放。例句:他又好氣,又好笑,肚子里罵道:“笨家伙!只知道一顆樹上吊死人。”
【第83句】:【官不打送禮之人】(諺)當官的不會責打向他送禮物、表殷勤的人。 指給人好處就不會受到非議或責難。 也作“官家不打送禮的”。
【第84句】:穿皮襖喝燒酒——里外發燒;里外熱乎
【第85句】:【 緊處加楔子】借指添麻煩,幫倒忙。賈平凹《廢都》:“你 哭什么呀,你真會緊處加楔子!天不早了,該回家去了。”
【第86句】:【惡龍相斗,魚鱉遭殃】有勢力的人物發生沖突,受害的是 普通人民。高云覽《小城春秋》:“兩族的頭子都是世襲的地 主豪紳,利用鄉民迷信風水,故意擴大糾紛,挑起械斗。這 么著,惡龍相斗,小魚小蝦就得遭殃了。”
【第87句】:【 今兒脫了鞋,不知明兒穿不穿】上床睡覺,也許就起不來 了。指難保不發生意外。明代《金瓶梅》:“天有不測風云, 人有旦夕禍福。今早脫下鞋和襪,未審明朝穿不穿。誰人 保得常無事?”
【第88句】:【哀樂】“哀樂”在功能上如同古代的挽歌,都是哀悼亡者。但又有著本質的區別,挽歌重上層社會,而哀樂則是為悼念去世的革命者和普通百姓的哀歌。它源自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樂工作者安波、馬呵、時樂蒙等同志深人民間采風,在安塞地區搜集到了這支陜北民樂商調式哀樂。不久,在陜北人民公祭劉志丹同志的大會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記譜和填詞的挽歌。解放戰爭時期,此曲傳到了晉察冀解放區,作為挽歌形式使用過。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任軍樂團團長、指揮羅浪同志為了禮儀的需要(國家需要有莊嚴的哀樂),把此曲配置了和聲作為軍樂隊的禮儀曲使用,這樣.這支哀樂被沿用下來。
【第89句】:【鵓鴿子旺邊飛】(諺)鵓(b。)鴿子:即家鴿。指家鴿最喜在人煙興旺的地方棲息。比喻人追求興旺發達、有錢有勢,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奔進。 也作雀兒只揀旺處飛。 老鴉野鵲揀旺處飛。
【第90句】:【 修了廟,老了和尚】事情進展太慢,等不及。和尚,也說: 神、鬼。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什么理想呀,幻想 呀,那些全都不實在。等廟子修起,鬼都老了。”
【第91句】:【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釋義:瓜兒甜,但瓜蒂卻是苦的,可見天下事物難以十全十美。例句: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古之學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學者,得一善言,務以說人——言過而行不及。
【第92句】:不怕千著巧,就怕一著錯。
【第93句】:【成大事不記小仇】釋義:要成就大事業,就不能在小事上計較。例句:“他的左右人都巴不得一下子攻破城市,替他報仇。……他說,成大事不記小仇。”
【第94句】:【干屎抹不到身上】(諺)干了的臭屎,無法抹到別人的身上。比喻人若是行為端正,則任憑邪惡小人惡言中傷,栽贓陷害,都不能損壞其名譽。
【第95句】:【門子(門路)】現在,老百姓把在政府里或某些部門里有熟人、能辦事的人稱為有“門子”。這些門子如果不堅持原則,便會為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大開方便之門。那么,“門子”是怎么來的呢?門子,是古代衙門中的差役,相當于現在的門衛。古代的門子屬于賤役,地位很低,甚至談不上什么地位,但是位置卻不可小視。他們把守著官衙門口,誰要想進衙辦事,首先要經過大門關口。不管什么人,也不論什么事,哪怕火已上房,只要不經門子批準,休想與老爺見面。尤其是那些熟知官場規矩、心地貪婪的門子,常常把這一特殊位置,當成撈外快的福地。外人要想入見官員,先要拿銀子說話,這叫“送門包”。所以古代的門子又被看做“門路”,要想順利辦成事,不走門子,恐怕十有八九會辦砸了。可見,“門子”的作用何等重要。對外來辦事的人是如此,對深居簡出的官老爺,有些門子同樣會耍些手段,或成人之事,或壞人之事。官老爺該見的人或阻擋在外,不該見的人或不速之客放人,或任意擴大事態,或刻意隱瞞真相。他們深諳本衙大人的喜好,也摸透了外來人員的心思,常以點撥、誘使、欺騙、夸大等種種手段為自己撈取好處。比如京劇《鍘美案》中陳世美的門官給秦香蓮出主意: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邊攆,扯下一片衣衫。將秦香蓮放入駙馬府中。可見,官府有了“門子”,也就有了“門路”。“門子”也就有了全新的含義,那就是走后門,辦私事,以私損公。
【第96句】:【遠水不救近火】此俗語比喻用較遠的辦法或工具解決不了當前急迫的問題。意同“遠水解不了近渴”。此典出自《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了春秋時,魯穆公不與鄰國齊國搞好關系,卻派幾個兒子到遠方的晉國和楚國做官。犁組進諫說:“你這樣做就好比請越國人來解救落水之人,越國人水性再好,等他來了,魯人也必定活不了;又好比取來海水解救火災,海水水量再大,火也必定不會被撲滅,因為遠水不救近火!”
【第97句】:【又怕燒著,又怕燙著】(慣)形容膽小怕事,顧慮重重。
【第98句】:【樹挪死,人挪活】見“人離原地活,樹離原地死”。
【第99句】:【大意失荊州】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國軍事、政治重鎮。關羽鎮守荊州因設防不嚴而被孫權襲取。比喻疏忽大意會造成損失。例句:“四嶺山的地位可不同尋常,對我們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我{門可不能大意失荊州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