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優美的葫蘆詩
葫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它在中國文化中擁有著獨特的地位和意義。自古以來,許多詩人都創作了關于葫蘆的詩歌,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十首優美的葫蘆詩。
1.《葫蘆娃》
“一根藤上七個瓢,風吹雨打都不怕。七個葫蘆頂端小,掛在院子里曬太陽。”這首童謠描寫了小兒子“小葫蘆”的形象和性格。
2.《橘與葫蘆》
唐代杜甫的這首詩描寫了一棵橘樹與一個種在墻角上的葫蘆根據自己的生命定律互相依存、互相支撐、互相成就。
3.《感遇·其二》
唐代張九齡的這首詩,以清新淡雅、含情脈脈的筆觸表達出他對于俯視深澗而見到翠色葫蘆的感受。
4.《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代辛棄疾的這首詞,以“葫蘆島外”為背景,寫出了他對于故鄉的思念之情。
5.《清明上河圖》
北宋張擇端的這幅畫作中,有一組描繪賣葫蘆和魚簍的民間小販,他們身穿五彩衣裳,手扶竹桿,頭上掛著數不盡的葫蘆和魚簍。
6.《青玉案·元夕》
唐朝辛棄疾的這首詞,在描寫元宵佳節時提及到了“賞燈有限重陽”,而在后面則用“梧桐更兼細雨”的描述來引出“東籬把酒黃昏后”,而把黃昏時分喝酒賞月情景與葫蘆聯系在一起。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南宋辛棄疾此詞開場就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而在詞的中間部分,他又用“葫蘆巷”一語來描寫故鄉。
8.《渭城曲》
唐代王之渙的這首詩以詠史為主線,謳歌了當時安史之亂后統治者恢復繁榮和人民生活幸福。其中,有“綠蔥春滿四十園”的描述,意味著葫蘆、菜豆、金鉤等農作物豐收。
9.《龍門陣·風雪山神廟》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在此篇小說中提到:“此地多產葫蘆樹”,讓人感覺出這個地方是一個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的好地方。
10.《江南春·雨中黃昏獨上西樓》
唐代杜牧的這首詞寫下了他站在高樓上看雨景的情景。其中,“瓢潑大雨”的描繪給人帶來清新、樸素的感受。
以上是十首優美的葫蘆詩,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意境中描繪了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美好和神秘之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