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的感悟
山高出,秀甲天下,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稱,在我國的游覽名,可以說是最高的一個峰高達3099米,非常壯觀。
今天我去看了,果然名不虛傳,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
游人行走山間,舉目四望,看到的都是翠綠、碧綠的樹葉,山也埋藏在厚厚的綠葉之中。
另外,它的景點也非常多,有什么清音閣、白龍洞、一線天、自然生態猴區等景點,反正一口氣說不完,那我就給你講講峨眉山入山的第一個景點-萬年寺吧
萬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先稱普賢寺,唐代改名為白水寺,宋代改名為白水普賢寺,后又改為圣壽萬年寺,簡稱萬年寺。
一千多年來,它經歷了18次地震,卻毫無損傷,是我國建造史上的一大奇跡。
這座寺廟是峨眉山規模最大的寺廟,在我國也較有名氣。
里面有大雄寶殿、無梁磚殿等殿,其中有一個殿里有一座高大的菩薩像,通高
【第7句】:85米,佛像高
【第3句】:83米,重62噸,是萬年寺內最大的一尊菩薩像了。
正因為這尊這么大的菩薩像和其它的佛像才引來了這么多國內游客及外國游客。
旅游完了,該上車了,我左看看,右看看,看了許多山,都沒有峨眉山的主峰萬佛頂高,于是我便想起了一句詩: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我雖然沒有去過峨眉山,但是我看過一些關于峨眉山的書和資料。
遠望大峨山和二峨山,二山相對如同美女的兩條細長柳眉,故稱峨眉。
早在公元3世紀初,我國著名史學家張華,即賦予“山如修眉橫羽”的美喻。
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則言:“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內兩山相對加峨眉,故稱峨眉焉。
” 我覺得用“秀甲天下”來形容峨眉一點也不過分。
峨眉的秀美表現在三個地方:一美,是指峨眉山山體的輪廓秀美。
二美,是指峨眉山的色彩秀美。
“一日經四季,十里不同天。
”峨眉山中的一年四季,更是異彩紛呈。
春天,山下融融春意,山頂則是北國風光。
夏天,山下已是濃翠欲滴,山頂則剛剛長出新芽。
秋天,山下是紅葉滿山,山頂還是翠竹傲霜。
冬天,山下依舊春意濃濃,山頂早已白雪皚皚。
難怪詩人說:“峨眉如畫畫不如。
”畫家說:“峨眉如畫畫不成。
”三美,是指峨眉山雄秀合一的總體美。
與峨眉山相比,“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似乎少了些許多陽剛之氣,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泰山,又似乎少了一點常綠的溫馨。
所以,峨眉山被稱為“ 震旦第一山”——天下名山,確實名副其實。
讀了李白寫的《峨眉山月歌》你有什么感受
這首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于725年(開元十三年的時候)以前。
全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唐詩箋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發清溪,及向三峽,忽又不見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詩自神韻清絕。
”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
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
月只“半輪”,使讀者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
“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戀戀不舍。
江行見月,如見故人。
然而明月畢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表現了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
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
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詩中詠月的地方,都在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詩人感到很陶醉。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
二十八個字中,地名出現了五處,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
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于: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
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于變化。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
這樣,詩句就顯得沒有痕跡,妙入化工。
明代王世貞評價說:“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洲。
使后人為之,不勝痕跡矣,益見此老爐錘之妙。
” 詩中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
描述五臺山的句子
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太原市北230公里。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峰組成。
五臺山曾經有360座寺廟,到1956年時還有124處,現存寺廟四十余處。
五臺山據傳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這里眾多寺廟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
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出身于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庭,因有慈愛之心,后隨釋迪牟尼佛出家,成為佛的大弟子,幫助佛化導苔藝眾生。
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第一,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
文殊的坐騎丸請獅,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
文殊菩薩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為眾菩薩之首。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部海拔624至3061米,橫跨忻州5個縣,周圍逶迤500余里。
與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九華山并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五臺山由5座山峰組成,分別是東臺望海峰、西臺桂目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頭峰、中臺翠巖峰。
舉目臺山如五瓣蓮花。
(明王思任《游五臺山記》)山上有臺,臺上有峰。
崢嶸接勢,獻態呈奇,幽靚曰絕,高峰對峙,俱如仙掌插天。
寺宇幽麗,高下如圖畫。
(《徐霞客游記》)清徐天敘《五臺山奇勝》詩又記:屈指奇峰數,清涼絕塵埃。
山上有大小寺廟68座。
在眾多的菩薩之中,以大普文殊和大行普賢、大悲觀普賢最為顯赫。
登上五臺山,只見寺廟星羅棋布,高低錯落有致。
無寺不樹,無山不林。
(梁衡《清涼世界五臺山》)游覽之余,有優哉游哉的清涼感受。
山西的山一般都干燥缺水,黃沙彌漫,但一進五臺山,卻是滿眼碧綠,莽莽蒼蒼,空氣清新濕潤,截然另一片天地。
導游小姐說,五臺山樹木繁茂,乾隆皇帝怕藏匿刺客,便張弓四周放箭,箭到之處,樹木全砍掉。
于是五臺山又有了郁郁蔥蔥的牧場,膘肥精壯的騾馬牛羊,成了五臺山特有的產物。
山上有馬道,專供騎馬上下山的旅客用。
五臺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與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齊名,五臺山座落于華北屋脊上,海拔3058米,面積2837平方公里,導游小姐張開手掌,伸著五個指頭說:有東、西、南、北、中五個臺頂,為五方文殊的殿堂。
又說,登上一處臺頂,坐小車需要大半天時間,到頂上得穿棉衣。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廟宇繁多一座挨著一座。
臺懷鎮是寺廟最集中的地方,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和羅侯寺并稱為五臺山五大禪林。
一般游人都只圍著塔院寺的白塔轉。
華夏有四大佛教名山,依次是,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
他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的道場。
雖然佛教進入華夏的時間說法不定,但大多數還認為是東漢初年。
史載,漢明帝曾派使臣迎奉天竺高僧前來傳法,回來后敕建了號稱中華第一寺的洛陽白馬寺,幾乎同時,建造了五臺山的古剎顯通寺。
據傳,顯通寺的地址,是天竺高僧選定的,因為,這里的山勢奇偉氣象不凡,與釋迦佛祖在印度修行的靈鷲山極為相似。
寺院建成后,寺以山名,漢明帝為了表示信佛,敕封大孚靈鷲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這也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
于是,五臺山從那時起就確立了佛法傳入華夏最早建寺的地位。
五臺山寺廟從始建開始,歷朝歷代都在修茸擴建,史載,最鼎盛時達到三百六十多座,雖歷經戰火屢遭破壞,但解放初期統計仍存一百二十多座寺院。
歷史長河的演繹,真實的展現了寺院群如此集中的宏大場面,人們誠服的把五臺山稱之為佛國,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歷史地位。
到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年代,五臺山更是全力打造發展已經存在的輝煌,憑借歷史,憑借五臺山的人文與自然優勢,現在已經跨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序列。
五臺山的寺廟分布很廣,最集中的地方在臺懷鎮。
這里的寺廟,無論從規模還是樣式,都稱得上是佛國的精華所在。
這里的寺廟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青廟,一種是黃廟,青廟住的是和尚,黃廟住的是喇嘛,信仰相同,分支有別。
在天子皇帝為此為大的年代,青廟黃廟誰來主持五臺山的佛教事務,還得皇帝老子說了算,當然,現在五臺山不分青廟黃廟,由佛教協會來領導主持。
臺懷鎮的寺廟集中。
相鄰之近,飛檐幾近勾心斗角,寺內古樹,一墻之隔枝葉交匯,平地古寺,金頂紅墻相互輝映,山巔古剎,隱在林間海市蜃樓。
塔院寺的大白塔雄偉壯觀,藻瓶形狀,方圓搭配,粗細相間,高聳入云。
它通高
【第56句】:3米,周長
【第83句】:3米,上束252個風鈴,微風吹來清音入耳,塔身巍峨令人仰慕,人們通常把大白塔看成是五臺山的標志。
這里有喇嘛宮之稱的菩薩頂,開花現佛的羅睺寺,五爺廟,善財洞,東山頂上的黛螺頂……當然,這里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聞名的殊像寺就坐落在緊鄰的塔院寺南邊。
這里的廟宇有的順山走勢,有的平地拔起,有的建在山巔。
近視大德威坐法相莊嚴,遠眺廟宇巍峨肅穆莊嚴。
這里隨處可聽朗朗經聲,不時飄來陣陣梵音,旺盛的香火青煙飄渺繚繞,做功課的出家人念經打坐,信眾居士燒香禮佛與師傅不時的交談,更多的是游人摩肩擦踵,虔誠的觀摩佛國建筑,駐足傾聽佛家佛事。
臺懷鎮之外,五臺山的寺廟還廣布延綿在附近的村莊,山間,相隔遠近不同,建廟年代不同,建筑風格不同,拜佛游覽可根據個人情況酌定。
走在臺懷鎮的街上,隨處可見青廟黃廟的和尚庵尼,或三五成群或單獨而行,緊鄰的村莊里,遍住著從全國各地來的拜佛求經的僧尼。
行車的路上,一名七十多歲的僧人搭乘了我們的車,據他講,最多的07年,一個村子就住了2700名僧眾,可見佛國強大的吸引力與高深的佛法。
在這些求經或行腳的僧尼中,不乏戴著眼鏡,穿著旅游鞋,拖著皮箱風度翩翩的年輕佛子。
僧尼在素食館就餐,用手機打電話,用數碼相機拍照是到處可見的風景。
西來佛法已經融進華夏的歷史,五臺山大德修行向善的故事比比皆是,一件法器一件雕塑蘊含的禪機人們也會娓娓道來。
廟宇的建筑展現著不同朝代的輝煌,"無梁殿"雖闊真無梁,"黃銅殿"精巧真銅鑄。
聽不完皇家與佛家的傳說故事,理不清佛家與紅塵的你來我往,真實的,虛幻的,傳說的,神話的,發生的,口傳心授的典故,把個佛國罩上了一層又一層神秘的面紗。
順治出家,人們可以說出他在哪個廟宇,楊五郎避禍確實有他的廟堂,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有過這樣的曾經,當今曾紅極一時的著名歌手李娜,也確實在一個尼庵佛學院出過家。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東北部。
因由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斗峰五座山峰環抱而成,所以稱之為五臺山。
五峰遙對;相互映襯;渾然一體。
五臺又以五峰所環為界,分臺內、臺外,但不論臺內還是臺外,這里大小寺廟星羅棋布;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文物寶貴。
它與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華山合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它集道、佛、喇嘛教與一體,名列四山魁首。
臺內的顯通寺是五臺所有寺廟中最大的寺院,左右連院,七座大殿前后排列,占地百畝,殿堂四百余間。
它不但是一座歷史文物寶庫,更是一座藝術寶庫。
金代詩人元好問曾這樣抒發對五臺山的感受;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
顯通寺整個殿院由南到北一條中軸線上,前后排列著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和后高殿。
七座大殿各具特色,無一雷同。
觀音殿位于七殿之南,俗稱南殿。
殿內供主像三尊,由東而西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
故此殿佛界稱三大士殿殿內兩側擺滿經架,藏放經書又稱藏經殿。
三尊主像正中為觀音菩薩,該殿也被稱為觀音殿。
傳說浙江普陀山上的不去觀音像正是此處原物。
急求名人中學時代的故事要求簡潔(50字左右) 謝謝
凝立中秋 中秋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名句縈繞耳畔。
命運繞過了心底的帆,思念不自覺的走來。
溢出胸口的相思,編織著夢的遙遠。
遙望天空的明月,眸韻里含蓋著柔情似水,紅紅綠綠的文字,表述著我的心,寄托著我的夢。
迷離的眼神,拉開了百褶裙般的幻想,遠方的親人,你好嗎
今天,我將與你一起守望這天空的明月,與你相對遙遠,為一首思念干杯。
月光穿起我的愛,捎去我的相思,窗前那片燈光里,有我的身影為你祈禱幸福的風笛。
華宇時空的等待,只為這朵相思梅。
但愿天空的白云,將我供不應求的思念寄給你,壓斷所有的疼痛,制造快樂的話語。
此刻,安靜的心在思念中開始想你。
爬行在記憶的旅途里,我們曾經掙扎歲月的殘忍,而幾度春風幾度花紅,我們知道了生活原本就是如此。
春暖花開的時候,梨花含雨,而今,秋來送爽。
望著高掛的明月,我們知道了這千里相思的溫馨。
凝立在浩浩中秋,我的思緒如此的迷茫,看著天空的明月,幾回夢里寫蒼涼。
人生無可用完美去解釋生活的一切,只有心里的匿藏使人盛開朵朵思念的云。
舒展我飄逸的長發,對著潔白的月亮,漫落我的思緒,為這生活營造漫漫的思想。
如果說生活會教給我們很多東西,那么,就伴隨今天的詠唱為這生活寫上美麗的樂章。
遙遠的天空有只愛情鳥,在吟誦著希望,淚水風干吧,相聚的時刻,是快樂的回響。
夜,好靜,我端坐在窗前,搜尋你的面容。
親愛的,今天,我與你共同站在生活的地平線上,雖然,我們不能天天在一起,但是,這心的傳遞,情的相依,讓我們知道了愛的永恒是如此的美麗,閃光的心在你懷里,我們何懼這片相思雨。
愛你,深深里,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兩地遙望,為這愛飲下思念的淚滴。
今天看著天空那白云浮動,我的心默默的想你。
我們無從考證歲月的距離,我們只為今天的擁有而欣喜。
曾經,我們也很想為這生活歡聚在一起,而命運的發絲總不為我們飄起一個奇跡,我們只好隨著生活的旅途,走在各自的工作里,淡淡的相思,深深的喜歡,都被心的寄托代替。
總有一天,上帝會為我們打造擁抱的美,那個時候,漫步在我們自己營造的樹蔭下,為這明月舉杯暢飲。
中秋的思念,是美好的,一指情多,為了明天的追記。
親愛的,爛漫的菊花已經綻放,鵝黃的蕊慢慢開起,我們今天同守這明月,寫上相思一曲,我愛你,深深里。
身體里流淌對你的愛意,心守侯在你的懷里。
聽,院落的小草,在搖曳秋天的聲音,隨風而綻的那片菊花,正含著動人的笑意,為你婀娜多姿今天的香蕊。
默默的守侯在思念里,凝立中,多少深情為你含著似水。
當我走在街道上,聽著汽笛擦身而去,我的思緒繚繞在遠方。
今天,你是否穿的很暖,下雨了,你是否知道帶上那把愛情傘。
等待相聚,是我們的愿望,團圓的時刻,我與你每日都去水邊游泳,去看那黃昏的落日。
多么美好的生活,距離真的會產生美。
今天的天空,為你我寫上思念一曲,漫步在思念的情懷里,心的永恒穿起了愛的音符,為我們譜寫了生活的歡樂,送來了幸福的歌語。
夜幕,好溫柔,我獨坐在家里。
看著天外,心走在通往伊甸園的路上。
今天的思念正在為將來的擁抱做著準備,握住生活的畫筆,為多情的季節,描繪花好月圓的圖畫。
當我們醉語青山共一曲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將是皆大歡喜。
中秋的到來,多少的感懷。
但愿我的愛人,心情愉快,相思兩地,心同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