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灶膛里掄錘——砸鍋】(歇)本指把鍋打破,轉喻把事情辦糟了。
【第2句】:人要心強,樹要皮硬。
【第3句】:【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 釋義:比喻人總是眷戀故土和家庭。 例句:人們常說: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草窩。
【第4句】:【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慣)指沒犯大錯誤,但小錯常犯。
【第5句】:【打狗不看主人面子】 釋義:比喻懲處某人,不顧情面,不怕得罪他的主人或上司。 例句:咱們同敬軒之間本來就犯了生澀,不必為這件事兒使敬軒罵咱們打狗不看主人面子。
【第6句】:【見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搭拉話】見“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找話”。
【第7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釋義:朱:朱紅。接近好的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的可以使人變壞。 例句:我們研究外國文學的,整天接觸外國的東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注意世界觀的改造,很容易接受外國的影響。
【第8句】:【日頭打西出來】(慣)比喻絕不可能有的事情。也指事有反常。 也作日頭從西天出來。 日頭從西山出。 太陽從西邊出來。
【第9句】:【七品芝麻官】今天,人們用“七品芝麻官”這個俗語,多指職位低權力小的干部。“七品芝麻官”為廣大民眾所知曉,得益于豫劇電影《唐知縣審誥命》,著名豫劇喜劇大師牛得草把一個“七品芝麻官”演繹得活靈活現,特別是那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臺詞,在當時更是家喻戶曉。 何謂“七品芝麻官”?它原指舊時職位較低的縣官。我國古代縣級官制始于春秋時期。當時,各諸侯國君把兼并的土地和小國改為縣,設長官為縣令。 特別是秦朝推行郡縣制,這種模式,經過歷朝演變,至清代,全國地方行政機構為省、道、府、縣四級。新中國建立后,行政區劃作了些調整,但仍保留了省、縣建制,將道府改為地、市。 清代的官以“品”論等級,最高為青樹林,最低為九品。每品有正、從兩級,同現在的正副職一樣,縣長為正處級,副縣長為副處級。共有九品十八級。縣令是正七品,七品以下還有縣丞、驛丞,這就是八品和九品官。
【第10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此成語用以諷刺一人做官得勢,七大姑、八大姨跟著一起沾光的官場壞風氣。這個俗語來自漢朝。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引起了道家的不滿。淮南王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篤信道教,與門客蘇非、李尚等一起商量對策,寫了一部20萬字的鴻著《淮南子》。他們用不少秦漢間的軼事和神話故事來極力推崇道家思想。這無異是與漢武帝政策抗衡。武帝大怒,于是派人前去捉拿劉安等人。 劉安聽到漢武帝來興師問罪的事,心中焦急,于是,急匆匆趕到他的老道師傅那里,討教求生的方法。老道對他說:“現在你的處境十分危險,但也無妨,只要吞下爐中的仙丹,你即可以升仙了。”劉安大喜,馬上又問:“我能不能把至親好友也帶上天呢?”老道說:“可以。”于是,劉安和他的親屬好友一起吃了仙丹上了天。他們臨上天的時候,不忍心把心愛的寵物丟下不管,便把吃剩下的丹藥撤在庭院內,雞犬吃了也一同升人了仙界。后來,人們就根據上述傳說,創造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個俗語。 實際上這是一場悲劇,老道和劉安知道活不成了,是被漢武帝所逼自殺的。
【第11句】:【若要好,問三老】(諺)三老:泛指多位老者。指要想把事情辦得妥當,就得多請教幾位經驗豐富的長者,聽取他們的意見。
【第12句】:【潑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 釋義:女孩子出了嫁,娘家就不再管了。 例句:常言“潑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她出閣就成了張宅人,死為張家鬼了。
【第13句】:【比登天還難】(慣)極言事情之難辦。指事情不可能辦成。 也作“比登著梯子上天還難”。
【第14句】:【茄子不開空花,男兒不說空話】 釋義:茄子開的花都結茄子。比喻不說空話,說話算數。“空花”又作“虛花”。 例句:于小拴仰著直溜身板,正經八百地說:“茄子不開空花,男兒不說空話。”
【第15句】:【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歇)元寶:舊時較大的金銀錠,銀的一般重五十兩,金的重五兩或十兩。指愛財勝過愛性命。譏諷人極其吝嗇。 也作“揣著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
【第16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諺)成人:成就有用的人材。自在:舒適安逸。指人要想成材,就不可貪圖安逸享樂;貪圖安逸享樂,就不能成材。 也作成人的不自由。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第17句】:【結婚】“結婚”的由來,大致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民俗說。早在原始社會,人類沒有固定的婚姻,每當黃昏,便自由結合擇偶而居,這種婚俗,至今還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現在還實行走婚。所以,漢民族把最早的“黃昏夫妻”稱之為“結昏”。隨著一夫一妻制的實行,語言學家便把曾經標志混亂婚姻的“結昏”改為“結婚”。“婚”字的衍變,是混亂婚姻向文明婚姻過渡的見證。 另一種說法是陰陽說。《禮記·昏義》孔穎達疏說:“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陰來陽往之義。”這就是說,把婚禮安排在昏時進行,是取其陰來陽往的意思。“陰來陽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白天即將過去,夜晚即將來臨,陰陽交替之時,即是黃昏。另一層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親迎新娘,新娘在臨近夜晚時來到夫家。這種自然的陰陽和人事的陰陽相結合,正好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古人看來,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禮這一重要禮儀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陰來陽往和天的陰來陽往相配合,這種婚禮就合乎天意,婚姻就會獲得美滿幸福,同時也會給通婚的兩個家族帶來福澤。所以婚禮必須在昏時舉行。 這是“結婚”一詞的原意,現在結婚儀式不據泥于黃昏,“吉時”在中午居多。
【第18句】:【發空頭支票】見“開空頭支票”。
【第19句】:【找出路】(慣)比喻尋找生存和發展的途徑。
【第20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慣)形容相差懸殊。 也作“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第21句】:【大簍灑油,滿地撿芝麻】(慣)l比喻大處浪費,卻在小處節省。 2比喻大事不在乎,卻注意小事。 也作大缸里打翻了油,沿路兒拾芝麻。 整簍灑油,滿地撿芝麻。
【第22句】:【這個一榔頭,那個一錘子】 釋義:比喻你一言,他一語,意見不統一。 例句:你還說民主管理指在巖上選組長,做計劃,籌資金。在船上還能這個—铘頭,那個一錘子,那不是野兔子拉犁,亂套了?
【第23句】:【下藥捻兒】(慣)比喻設計害人。
【第24句】:【把死蛤蟆說成活的,活蛤蟆說成死的】 釋義:比喻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例句:這里還有一種人叫“律師”,專門“編筐捏簍”,顛倒黑白,只要你有錢,他能把把死蛤蟆說成活的,活蛤蟆說成死的。一張傳票下來就得要幾塊錢酒錢。
【第25句】:【兩面光】(慣)比喻做事圓滑,雙方都不得罪。
【第26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釋義:男女成年以后應該結婚。 例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三十出頭的人,老哥老嫂操心你的終身大事,你怎么反倒不賞老哥老嫂的臉?”
【第27句】:【貪財不要命】(慣)指把錢財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第28句】:【鮮花插在牛糞上】見“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第29句】:【兩個肩膀頂著個腦殼】見“肩膀端著一個腦袋”。
【第30句】:【水淺藏不住魚】 釋義:比喻條件不好,無法躲藏。 例句:我們這里就沒有這個條件,除了平原就是丘陵,丘陵雖說也有點用,到底水淺藏不住魚。
【第31句】:【百行孝為先】(諺)人有各種行為,當以孝敬老人為第一位。 也作“百善孝為先”。
【第32句】:【受夾板氣】(慣)指夾在中間,受兩面的氣。 也作“受夾墻氣”。
【第33句】:【雞長起牙,狗長起角】(慣)比喻事情不可能發生。
【第34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慣)指爭執雙方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
【第35句】:【冷手抓熱饅頭】(慣)比喻不熟悉情況的人去解決復雜難辦的事情。 也比喻沒費勁兒就得到好處。
【第36句】:【亂世出英雄】(諺)戰亂的年代,往往會涌現出收拾局面的英雄人物。
【第37句】:【響鼓偏用重槌敲】(諺)響度很大的鼓,偏要用重槌敲打,才能發出更亮的響聲。比喻對德才兼優的青年,更應加強教育,以造就成出類拔萃的人才。 也作響鼓還須重錘敲。 響鼓離不開重槌。
【第38句】:【肉不爛,再加炭】(諺)肉沒煮爛,是火力不足,火候不到,還得再加炭火,繼續去煮。比喻事情沒做成,是功夫沒到;繼續下功夫,總會成功的。
【第39句】:【老米飯捏不成團】 釋義:借指感情不睦的人聚不到一塊。 例句:“我跟他今生不得聯合,我跟他‘老米飯捏不成團’,我看見他就來氣!”
【第40句】:【扛起竹竿進城——不曉得轉彎】(歇)比喻人不知道變通。
【第41句】:【一犬吠形,百犬吠聲】(諺)吠(fei):狗叫。一只狗見到形影發出叫聲,許多狗聽到叫聲便一齊跟著叫。比喻人往往會在不辨真偽的情況下隨聲附和。 也作一犬吠形,群犬吠聲。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
【第42句】:【神歸廟,鬼歸墳】(慣)比喻每個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第43句】:【端陽有雨是豐年】 釋義:端陽:即端午節。端陽這天有雨是豐年征兆。 例句:端陽有雨是豐年。這話看來不假,你就等著秋后收糧吧!
【第44句】:【能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見“寧吃過頭飯,莫說過頭話”。
【第45句】:【誰的黑鍋誰背】 釋義:誰辦錯了事,誰負責任。 例句:遲大冰得意地說:“誰的黑鍋誰背,想把黑鍋煙子往別人臉上抹呀!那叫缺德。”
【第46句】:【善門難開,善門難閉】(諺)行善做好事,一要確定目標,二要掌握分寸,三要分清界限,此即善門難開;及至招致麻煩,欲止無術,欲行乏力,進退作難,此即善門難閉。 指做好事不易。
【第47句】:【吐苦水】(慣)比喻傾訴心中的痛苦。
【第48句】:【肥漢相博——落得一聲兒喘】(歇)肥:胖。博:同“搏”。相搏:摔跤。指肥胖的人摔跤,累得直喘氣。也指勞而無功。
【第49句】:【耳朵軟】(慣)指沒有自己的主見,容易相信別人的話。 也作耳根子軟。 耳朵是棉花做的。 耳皮軟。
【第50句】:【閉塞眼睛捉麻雀】(慣)比喻目標不明確,盲目行動。
【第51句】:【跟著狼吃肉,跟著狗吃屎】 釋義:比喻跟著能力強的人吃香享福,跟著能力差的人吃苦受罪。 例句:鄭書記,原來大伙兒還不覺得您怎樣,龍書記這么一來,大伙兒還是覺得您親。跟著狼吃肉,跟著狗吃屎。
【第52句】:【中吃不中看】(慣)中:適于。好吃不好看。比喻人有本事,但長相不濟。
【第53句】:【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釋義:責怪人管事太多。不該管的也要管。“拿”又作“撲”、“咬”、“捉”。 例句:女護士勉強地把自行車搬進醫院大門,但還是嘟嘟囔囔地說:“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還不知安的哪份心呢!”
【第54句】:【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 釋義:比喻祖祖輩輩沒有卑鄙懦弱的人。 例句:你爹姓海,你也姓海,姓海的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人人要活得干凈,活得清白,活得正直,活得有志氣!
【第55句】:【投師不如訪友,訪友不如交手】(諺)練武的人想要提高武藝,投師領教,不如訪友切磋;訪友切磋,又不如交手實練。指親身實踐提高最快。
【第56句】:【一個笛子一個笙】(慣)一個人吹笛子,一個人吹笙。形容相互配合得很默契。
【第57句】:【先長的眉毛,比不上后長的胡子】(諺)眉毛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胡須是年長以后才生的;人敬重的是后生胡須的長者,而不是先長眉毛的少年。借指有作為的人,往往是后來者居上。
【第58句】:【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諺)尸體發臭,只能臭一里遠;名聲臭了,卻能傳到千里之外。指人要是名聲敗壞,就不可收拾。
【第59句】:【提傀儡兒上戲場——少一口氣兒】(歇)傀儡兒:木偶戲里的木頭人。本指傀儡是死的,沒有氣兒;轉指人缺少志氣,沒有出息。
【第60句】:【畫虎不成反類犬】 釋義:想畫老虎,結果畫得像條狗。比喻想把事情辦好,結果反倒弄糟了,惹人恥笑。“反類犬”又作“反類狗”、“像只犬”。 例句:他很想飛起一腳,踢掉林榕手里的槍,但又擔心畫虎不成反類犬。因此,他聽到林榕的命令之后,不得不挪動起腳步。
【第61句】:【著三不著兩】見“道三不著兩”。
【第62句】:【好戲耐看,好曲中聽】(諺)好戲讓人久看不厭,好曲子讓人百聽不煩。指優美的戲曲能給人提供高雅的藝術享受。
【第63句】:【小姐】“小姐”現在一般指未婚女子。《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是:“對未婚女子的一種尊稱,多用于外交場合”。然而“小姐”這個稱呼原非美稱,更沒有尊敬的意思。據清代學者趙翼《陔余叢考》稱:宋時閨閣女稱小娘子,而小姐乃賤者之稱。又據錢惟演《玉堂逢辰錄》中說:小姐之稱起于茶酒宮人韓小姐,是宮婢人名也。而蘇東坡則有《成伯席上贈妓人小姐》詩,可見,宋代妓女也稱“小姐”。小姐作為尊稱,始于明代,當時朱有敦《元宮詞》中有“簾前三寸弓鞋露,知是腰腰小姐來”的詩句。從此便把“小姐”作為深閨女子的代稱了。 不過,當今黃、賭、毒又沉渣泛起,人們又習稱“三陪女”為小姐了,弄得正經的“小姐”一詞名聲掃地,良家閨秀避之不及,歷史兜了個圈又回到原地。
【第64句】:【九九八十一,家家做飯坡里吃】(諺)九:自冬至日起,每九天為一“九”。指九九共八十一天,九九過完,天氣轉暖,農家忙于春耕,顧不上在家吃飯,家家都把飯送到地里。
【第65句】:【人窮志不窮】 釋義:雖然貧窮,但是不能沒有志氣。 例句:“同志們哪,我們窮,不假,可是我們人窮志不窮,我們有窮人的骨氣。”
【第66句】:【鄰居一桿秤,街坊千面鏡】 釋義:謂近鄰的評判和街談巷議像秤一樣準,鏡子一樣清楚。 例句:這三個老叟,負暄閑談,正是鄰居一桿秤,街坊千面鏡,都說紹聞是個老實人。
【第67句】:【警察打他爹——公事公辦】(歇)指公家的事按公家規定的章程辦理,不徇私情。
【第68句】:【路是人踩出來的】(諺)指路是要人開創的。比喻人的前途,全靠自己奮力去創造。 也作路是人闖出來的。 路是人走出來的。
【第69句】:【一貨有一主,賴貨等行時】(諺)行時:也說興時,流行于當時。有什么樣的貨,就會有什么樣的買主,賴貨也會有興時的時候。指貨物不愁賣不出去,要有耐心等待。
【第70句】:【要的般般有,才是買賣】(諺)顧客進了商店,要什么貨物就有什么貨物,這才算是做買賣。指貨物齊全,生意才能興隆。
【第71句】:【堵得住黃鱔洞,塞不了狐貍窩】(諺)黃鱔(shan):鱔魚,身體像蛇而無鱗,生活在水邊泥洞里。指人能堵住黃鱔的泥洞,卻很難堵住以狡猾著稱的狐貍的窩。比喻貪污腐化、營私舞弊的門路極多,要制止非常不容易。
【第72句】:【老龜煮不爛,貽禍于枯桑】(慣)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載:三國時有人獻大龜給孫權,用了一萬車柴也沒煮爛,諸葛恪建議砍下老桑樹來煮,結果一煮就煮爛了。比喻出了事,禍及無辜的人。 也作老龜烹不爛,移禍于枯桑。 老龜烹不爛,移禍在枯桑。
【第73句】:【數學符號:+、-、×、÷】數學符號是個偉大的發明。“+”、“一”號都誕生在德國,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那時候,德國有個叫魏德曼的數學家,他非常勤勞,整天廢寢忘食地計算。當時,還沒有什么現成的符號可以使用,他在工作中,一邊計算,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在橫線上加一豎,就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號吧!從加號中拿掉一豎就是減少的意思。 好!‘-’,你就叫減號吧!”從此以后,“+”、“一”號就問世了,并風行世界。 “=”號的名字叫“等號”,它是由16世紀的英國學者雷科特創造出來的。當年他在研究數學時,經常碰到兩個數相等的情況,又無法標記,就決心創造一個符號。他比較了許多圖形和符號,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更相同了。”于是,他就用兩條平行線段來表示兩個相等的數,并給他取名為“等號”。 “×”號是18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發現的。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么辦呢?他就把加號斜過來寫,表示數字增加的另一種運算法,并給它取名“乘號”。 “÷”號誕生在瑞士。當時,學者哈納在算賬中遇到要把一個整數分成幾份的問題,但沒有符號可以表示這種算法。于是,他就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來表示這種算法,并取名為“除號”。
【第74句】:【兩好合一好】(諺)指雙方都有友好的誠意才能結成良好的關系。
【第75句】:【猢猻入布袋】(慣)猢猻:猴子。 比喻行動不自由,受約束。
【第76句】:【握手】“握手”是一種禮節,表示親近或友好。這種禮節已流行全世界,這么普及的禮節,是怎樣形成的呢? 握手的產生可追溯到人類還在刀耕火種的原始年代。那時,在狩獵和戰爭時,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如果遇見陌生人,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并伸出手掌,讓對方撫摸手心,表示沒有藏著什么武器。這種習慣一直延續下來,并演變成在分別、會晤或有所囑托時以表示親近。 看來,握手與碰杯一樣,都是從釋疑到友好。
【第77句】:【雞兒不撒尿——各自有去處】(歇)雞只有一個排泄器官,尿與屎一塊兒排出。指人自有他的去處,或各有門路。 也作“雞兒不撒尿——自有門道”。
【第78句】:【十個指頭不一般齊】(諺)比喻人或事物相互間總有差異,不會人人都一樣,事事都一般。 也作十個指頭往外伸,長短大小不一樣。 十個指頭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第79句】:樹老根子深,人老骨頭硬。
【第80句】:【不會做飯的看鍋,會做飯的看火】(諺)火:火候。指生手做飯,只看鍋里;行家做飯,只看火候。 比喻會辦事的人,總是掌握時機,不讓時機錯過。
【第81句】:【老鴉嫌豬黑】 釋義:比喻只知嫌惡別人的缺點毛病,不知自己的缺點毛病也和別人一樣。 例句:俗語道:“……老鴉嫌豬黑,烏龜笑鱉跛。”
【第82句】:【一個紅臉,一個白臉】(慣)一個做惡人,一個充好人。比喻兩人串通一氣,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做壞事。
【第83句】:【吃了五谷思六谷】(諺)五谷:指稻、黍、稷、麥、菽。指五谷雜糧都吃遍,還想吃更難得的糧種。比喻人的欲望需求是永遠不可能徹底滿足的。
【第84句】:【和尚無兒孝子多】(諺)指和尚雖然無兒無女,但受著眾多的善男信女像孝子一樣的供奉。
【第85句】:【開門雨,閉門風】(慣)比喻傳言很多。
【第86句】:【朝里有人好做官】 釋義:舊指有有權勢人物做后臺,做靠山,就能得到推薦和重用就能做官。 “朝里”又作“朝中”。 例句:不說這些啦,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嘛,“朝里有人好做官”。敬唐知道我們是朋友,只有好處。
【第87句】:【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歇)糟鼻子:即酒糟鼻子,鼻尖有許多紅色斑點。糟鼻子被誤認為多喝了酒。指人白白地承擔壞名聲。也指徒有其名,并無其實。
【第88句】:【勞燕分飛】“勞燕分飛”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侶分手。 “勞燕分飛”出自《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勞燕”指的是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曾有人誤將“勞燕”當成辛勞的燕子,太望文生義了。燕子大家都很熟悉,而伯勞是什么樣的鳥呢? 伯勞俗稱“胡不拉”,是一種食蟲性的鳥。伯勞大多棲息在丘陵或開闊林地,在我國較為常見。傳說伯勞和燕子這兩種同屬雀科的候鳥,在春意盎然的時節會相戀,經過炎炎夏日的激情,至秋天冷卻,各奔東西,遷徙異地。這便是“勞燕分飛”典故的由來。 正因為此,伯勞與飛燕也經常被古人寫進詩中。例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文案:“他典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伯勞從從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與西飛的燕子共同構筑了傷感離別的凄涼景象,成為不再聚首的象征。所以,用“勞燕分飛”來喻指曾經相愛的戀人或夫妻分離,再合適不過了,只是有些傷感。
【第89句】:【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 釋義:比喻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方法辦事。 例句:有些甚至采用“不跟你耍”的辦法與自己原來的未婚夫一刀兩斷,如果這個未婚夫依然是個農民的話。這種“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的風習,真是“實際”得不能再實際了。
【第90句】:【獨子得惜】(諺)獨子:獨生兒子。 指獨生子特別容易得到父母的寵惜溺愛。
【第91句】:【打攛鼓兒】(慣)指在一旁攛掇、慫恿、幫腔。
【第92句】:【小雞不帶籠頭——散逛】(歇)形容無拘無束地到處游逛。
【第93句】:【鋸了嘴的葫蘆】 釋義:葫蘆本不響,鋸了“嘴”就更不會響了。比喻說不出話或無話可說。 例句:至于他爺爺及方必開兩個,到了此時,都變成“鋸了嘴的葫蘆”,只有執壺斟酒,舉箸讓菜,并無可以插得嘴的地方,所以也只好默默無言。
【第94句】:【一個朋友一條路,一個冤家一堵山】(諺)多交一個朋友,就等于給自己多修了一條方便的路;多結一個仇人,就等于給自己多設了一重阻礙前行的山。指朋友要多交,怨仇要少結。
【第95句】:【多一位菩薩多一爐香】(諺)多供奉一位菩薩,就得多燒一爐香火。比喻多設立一個部門,就得多增加一層開支。也比喻多添一位領導,辦事就多一道手續。
【第96句】:【身上有屎狗跟蹤】(諺)狗愛吃屎,只要人身上沾了屎,狗就會跟著來。比喻人自身行為不正,就會招來邪惡分子。
【第97句】:【戳脊梁骨】(慣)指在人背后指責、議論。 也作“戳背脊骨”。
【第98句】:【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 釋義: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陽歷九月初七或初八。處暑時節不見雨,白露到了也枉然。指雨不及時,收成無望。 例句:“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看來,今年咱們這七寨溝里的三百多口人得挨餓了。
【第99句】:一人修路,萬人安步。
上一篇:QQ空間最新的諺語俗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