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先說斷,后不亂】先把話說明確,以免發(fā)生糾葛。明代 《金瓶梅》:“官人在上,不當(dāng)老身意小。自古先說斷,后不 亂。”
【第2句】:茶館里聊天——想起什么說什么
【第3句】:【唱雙簧】(慣)雙簧:曲藝的一種,一人在前表演動作,另一人躲在他后面說唱。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一人公開出面,一人幕后指揮。
【第4句】:【螞蟻雖小,力能搬山】(諺)螞蟻雖然小,可它們能團(tuán)結(jié),有耐力,連山都能搬動。比喻弱小者只要團(tuán)結(jié)一致,堅持不斷,就能辦成大事。
【第5句】:【哭鬧的孩子多給糖】遷就無理要求。《人民日報》(1986, 2,18):“有的同志頗有感觸地說,一身正氣,不僅自己身上 要干凈,還要處事公正。不能‘硬的拖鍬過,軟的好取泥’, 更不能‘哭鬧的小孩多吃糖’。要為弱者執(zhí)言,為冤者呼喊, 不為歪的邪的折腰。”
【第6句】:【照葫蘆畫瓢】釋義:比喻照現(xiàn)成的樣子模仿。例句:你們怎么搭,我們也怎么搭,照葫蘆畫瓢還不會?
【第7句】:【靠著大樹,草不沾霜】指利用有利條件,保護(hù)自己。或說: 挨著大樹不著霜。清代《醒世姻緣傳》:“他過著‘靠大樹草 不沾霜’的日子,那曉得以外的光景?”
【第8句】:肩膀上扛大梁——壓趴架(承擔(dān)不了)
【第9句】:【三心二意,永不成器】(諺)三心二意:主意不定,意念不專。指人做事拿不定主意,永遠(yuǎn)難有成就。
【第10句】:牦牛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姑娘美不美,看父母就知道。
【第11句】:【凡事留一線,他日好相見】釋義:做事留下一些情面,以便后來見面日寸好交往。例句:有的人就是世故:“凡事留一線,他日好相見”,不肯抓破臉,不愿說。
【第12句】:【泡蘑菇】(慣)1比喻拖延時間。 2比喻故意糾纏。
【第13句】:奶奶望著門前那等著收割的小麥說:“半個月前還青青的,現(xiàn)在變得黃澄澄了,真是麥老過座橋,人老路上搖啊!”(江蘇·通州)
【第14句】:【藥醫(y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諺)藥只能醫(yī)治可挽救的病人,佛只能超度有緣分的人。指起死超生,都是有限度的。
【第15句】:【吃柿子揀軟的捏】(慣)比喻專找軟弱的欺負(fù)。 也作“吃柿子揀軟的”。
【第16句】:【沒肚皮攬泄藥】(慣)攬:拉到自己身上來。餓得肚子都癟了,還要用泄藥。比喻多此一舉。
【第17句】:【有你哭的時候】意為不要高興得過早,或過于固執(zhí),以后 會遇到麻煩。電視劇:“舍不得兩塊錢,因小失大,有你哭的 時候。”
【第18句】:【當(dāng)面教子,背后教妻】釋義:可以當(dāng)著別人的面教訓(xùn)子女,不能當(dāng)著別人的而教訓(xùn)妻子。例句:“當(dāng)面教子,背后教妻?_你敢管教在家里管教,別上外邊鬧笑話給人家看!
【第19句】:【羊肉沒吃上,惹一身膻】沒討著便宜yipinjuzi.com,反而吃了虧。類似 :打不成狐貍,惹一身臊。張春帆《九尾龜》:“總是你和我 出的主意,如今弄得羊肉吃不著,惹得一身騷,倒上了他的 惡當(dāng)。”
【第20句】:【正擔(dān)好挑,偏擔(dān)兒難挨】(諺)指扁擔(dān)兩頭重量一樣的容易挑,兩頭輕重不一的難挑。也泛指正位的負(fù)擔(dān)容易承受,歪邪的壓力不好擔(dān)當(dāng)。
【第21句】:【既尊孔子,又拜活佛】(慣)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創(chuàng)始人,被封建統(tǒng)治者尊為圣人。活佛:藏傳佛教中的高僧。比喻用意不專,對幾方面都應(yīng)付,都不信任。
【第22句】:【遮不得風(fēng),擋不得雨】(慣)比喻沒有用處,不頂事。
【第23句】:【天不打吃飯人】(諺)老天不在人吃飯時懲處人。指不管怎樣,總得讓人吃飽飯。
【第24句】:【看西洋景】(慣)西洋景:也叫西洋鏡,舊時民間文娛活動的一種裝置,許多畫片左右推動,周而復(fù)始,觀眾從透鏡中看放大的畫面,畫片多為西洋畫。比喻去看新奇或意想不到的東西。
【第25句】:老牛身上的毛——沒有數(shù)
【第26句】:【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指做事不能心急,應(yīng)該沉得住氣,堅 持到底。類似的:走一處不如守一處。明代《西游記》:“古 人云: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貧僧在此等一等罷。”
【第27句】:班里有位同學(xué)不好好讀書,因為一點兒小事不順心就離家出走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有田不耕倉庫虛,有書不讀子孫愚。你可不要學(xué)那位同學(xué)啊!”(廣東·龍門)
【第28句】:扁擔(dān)挑水走滑路——心掛兩頭
【第29句】:【竹桶倒豆子倒】道諧音,謂徹底說出,沒有保留。成語: 和盤托出。劉紹棠《兩草一心》:“天天晚上收了工,吃完飯, 四十人在對面炕上盤膝而坐,面面相覷,目光呆滯,表情死 板,一個個向管教人員交心,必須竹桶倒豆子,不倒干凈不 散會。”
【第30句】:【一根線上拴兩個螞蚱】互相牽制,無法脫離。老舍《駱駝 祥子》:“咱們倆的事,一條繩拴著兩螞蚱,誰也跑不了!你 等等,等我說明白了!”
【第31句】:【生瘡不曉得化膿,放屁不曉得臉紅】(慣)斥責(zé)人不知羞恥或不懂道理。
【第32句】:【 吃燒餅,賠唾沫】做事總得有點花費,總得付出些代價。 清代《醒世姻緣傳》:“吃燒餅還要賠唾沫,你和人打官司,就 不使個錢兒?”
【第33句】:【在肚皮里打官司】(慣)比喻有想法不直說,而是在心里琢磨、盤算。
【第34句】:【黑狗吃食,白狗擋災(zāi)】(慣)吃食:這里指偷食。比喻懲罰錯了對象,冤枉了人。
【第35句】:賣了白面買籠屜——不蒸(爭)饅頭蒸(爭)口氣
【第36句】:泥人戴紙帽——經(jīng)不起風(fēng)雨
【第37句】:【耗子給貓捋胡子——溜須不顧命】(歇)溜須:本指捋胡須,轉(zhuǎn)指溜須拍馬。指冒險諂媚奉承人。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耗子給貓捋胡子——舍命溜須”。
【第38句】:【三明治】“三明治”是“進(jìn)口”貨,它來自英國,意思是“夾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來是大不列顛王國侯爵的封號,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約翰·蒙泰古是一個喜愛玩紙牌的貴族老爺,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紙牌之中,玩得廢寢忘食。有一天,已到了吃飯時間,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腸和面包片拿來,隨手將肉和香腸夾在兩片面包之間,一邊吃一邊玩紙牌。以后,這種用兩片面包夾肉或香腸的吃法就流傳開了,并以這位爵爺?shù)姆馓杹砻?/p>
【第39句】:【是真難假,是假難真】(諺)真的就是真的,不能變成假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能充成真的。指真與假有著本質(zhì)上的差異,不容混同。 也作是假不能真,是真不能假。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第40句】:一個巴掌拍不響,一人難唱獨板腔。
【第41句】:【用人血染紅頂子】(慣)頂子:清朝官員裝在帽頂正中的飾物,用寶石、水晶、珊瑚、金屬制成,以其質(zhì)料和顏色表示一定的品級。比喻靠害人來謀取官職。 也作“拿人血染紅頂子”。
【第42句】:【說嘴郎中無好藥】(諺)說嘴:自我夸耀。郎中:稱中醫(yī)醫(yī)生。指喜歡自我吹噓的醫(yī)生,往往沒有治病的本事。也泛指愛自夸的人,總沒有多少真才實學(xué)。 也作“說嘴大夫沒好藥”。
【第43句】:做事不依眾,累死也無功。
【第44句】:【攤底牌】(慣)底牌:撲克牌游戲中最后亮出的牌。比喻說出內(nèi)情,亮明底細(xì)。
【第45句】:【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美不美,鄉(xiāng)中水】(諺)只要是故鄉(xiāng)人就親,只要是故鄉(xiāng)水就甜。指人們的鄉(xiāng)土感情總是很濃的。 也作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甜不甜,家鄉(xiāng)水。 美不美,故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
【第46句】:吃了豹子膽——膽子不小;膽子大
【第47句】:決了堤的洪水——橫沖直撞
【第48句】:【豆芽子長一房高,也是嫩菜】釋義:譏諷人的話,表示對人輕蔑,看不起。“嫩菜”又作“菜貨”。例句:你這個人雖高,豆芽子長一房高。也是嫩菜;這個人雖小,她去站崗放哨也起點作用。
【第49句】:【酷】“酷”在1992年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還是當(dāng)“殘酷;程度深、極”解釋,如酷吏,還沒有現(xiàn)在流行的新義,說明它是近幾年來出現(xiàn)的一個新詞,而且使用頻率相當(dāng)高,是青年們追捧的一個熱詞。 “酷”是英文C。l的音譯,原意為“涼爽、冷靜”,后被引申為“無熱情、不激動”或“真棒、好極了、帥氣”等表示驚喜和贊美、羨慕之意。這個詞還意味著有品位的、瀟灑的、出色的,它在美國青少年中使用頻率非常高。后來,中國的港臺地區(qū)媒體把其音譯為“酷”,在20世紀(jì)90年代末傳人中國大陸并廣泛流行起來。如趙本山在春晚演出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有句臺詞:“我年輕那會兒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帥呆了、酷斃了。”
【第50句】:【 有眼不識泰山】泰山高大,居然不認(rèn)識。借指沒有認(rèn)出 重要人物,失禮。類似的:有眼不識荊山玉/俗眼不識神仙。 成語:有眼無珠。明代《水滸》:“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 冒讀兄長,望乞恕罪!”
【第51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有青山,就能長出樹木。 意為保住根本就好辦。類似的:留下葫蘆子,哪怕沒水瓢? 張賢亮《河的子孫》:“好漢不吃眼前虧,你越編得大越好,反 正脫過了挨打就行了。留得青山在,還怕沒柴燒?”
【第52句】:我弄丟了馬明的小刀,想賠他一枝鉛筆,馬明撅著嘴說:“芝麻不抵黃豆賬,借了蜂蜜卻還糖。你還是再給我找找吧!”(甘肅·西峰)
【第53句】:【八寸三分帽子話】(慣)直徑為八寸三分的帽子很大,人人都能戴上。比喻不著邊際的套話。
【第54句】:【裹腳布——又臭又長】見“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
【第55句】:【茂林之下無豐草】釋義:茂密的樹林里,草長不旺盛。例句:地上除了雜生的一些小蘆箕草外,什么也看不到,光溜溜的。好似才打掃過一樣。走到這里,梅梅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語:茂林之下無豐草。
【第56句】:我把做好的家庭作業(yè)拿給爸爸看,爸爸看了夸獎?wù)f:“豇豆莢子下面條——清清爽爽的,做得真好!”(江蘇·泰興)
【第57句】:瓦罐里冒煙——土里土氣
【第58句】:【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釋義:形容別人說話,無法插嘴。例句:我的口又訥,從不和人吵架,人家談?wù)搨€什么現(xiàn)今政策呀,張某長、李某短呀,我是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這樣也就沒人煩氣我。
【第59句】:【士為知己者死】此語的意思是好男兒可以替知己的朋友去死,可用它形容人品剛直無私;也可形容為人有俠肝義膽,勇于為朋友赴湯蹈火,即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此典出自《說苑·復(fù)恩》,講述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來歷: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夫鮑叔牙與管仲是好朋友,鮑叔牙死的時候管仲扎上衣襟,失聲痛哭,淚如雨下。侍從問道:“他不是你的父親,也不是你的兒子,您這樣傷心或許有什么原因吧?”管仲說:“這不是你們所能理解的。我曾與鮑叔牙到南陽(齊國的城邑,在今山東鄒縣)做生意,那時我在市場上多次受到羞辱,但鮑叔牙并不認(rèn)為我怯懦,卻說我將有揚名于世的時候。鮑叔牙曾與我一起游說君主,但君主不愿接納我,而鮑叔牙也不認(rèn)為我無能,卻說是因為我沒有遇到英明君主。鮑叔牙曾與我分取錢財,我自己經(jīng)常多拿一份,鮑叔牙也不認(rèn)為我貪心,而是知道因為我經(jīng)濟拮據(jù)。生養(yǎng)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鮑叔牙。士為知己者死,何況為他盡哀呢?” 為此,人們總結(jié)出一個成語“鮑管之交”,成為后世結(jié)交的榜樣。
【第60句】:棒槌灌米湯——滴水不進(jìn)
【第61句】:【 幾十年如一日】一貫如此,沒有變化。臺灣朱秀娟《女強 人》:“想想看,十多年如一日,哪件事我不聽你的。”
【第62句】:吃炒面哼小曲——含糊其辭;含含糊糊
【第63句】:【有狀元徒弟,無狀元師傅】學(xué)生可能中狀元,意即學(xué)生將 來會超過先生。或說:有狀元學(xué)生,無狀元先生。類似的: 青出于藍(lán)而甚于藍(lán)。李英儒《女游擊隊長》:“有狀元徒弟, 沒狀元師傅。拐老頭那點文化,很快要被學(xué)生掏盡了。”
【第64句】:【鳥無頭不飛】釋義:比喻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領(lǐng)頭的人。參見“蛇無頭而不行”、“人無頭不行,烏無翅不騰”。例句:“鳥無頭不飛,你這扶梢的不在,他們都不敢當(dāng)家。”
【第65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枷,木制刑具。謂自己做事害自己。 成語:自食其果。《北京日報》(1986,9,1):“用‘木匠戴枷, 自作自受’來形容他——最近被崇文公安分局查獲的一個 外地來京木匠,真是恰當(dāng)不過。”
【第66句】:登太行望運河——遠(yuǎn)水不解近渴
【第67句】:【鳥為食死,人為財亡】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第68句】:【橫插一杠子】見“插杠子”。
【第69句】:【平地跌跟頭】(慣)比喻在順境中出問題,或在不該犯錯誤的地方犯錯誤。 也作“平地摔跟頭”。
【第70句】:【兵家兒早識刀槍】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成長有利或有影響。 廣播講座《成才之路》:“兵家兒早識刀槍,如若社會又給他 們以縱橫馳騁的廣闊舞臺,他們的才能就會很快被社會所 承認(rèn)。”
【第71句】:桌子光剩四條腿——失面子
【第72句】:背著虎皮進(jìn)村寨——嚇唬老百姓
【第73句】:【做夢娶媳婦兒——想得美】(歇)指想得倒很好,就是實現(xiàn)不了。常含譏諷意味。
【第74句】:【有車就有轍,有樹就有影】(諺)有車在前邊行,后邊就會有碾出的車轍;有樹長得高大,下面自會有樹影。比喻再秘密的事也隱瞞不住別人。
【第75句】:【趁熱好打鐵】釋義:比喻做事要抓住時機。例句:“趁熱好打鐵,把剩下的這些崗樓都他媽的一掃光吧!”
【第76句】:【公眾馬,公眾騎】見“大家馬兒大家騎”。
【第77句】:【 雙拳難敵四手】兩只手打不過四只手。成語:寡不敵眾。 明代《西游記》:“行者見兩個兄弟遭擒,他自家獨立難撐,正 是好手不敵雙拳,雙拳難敵四手。”
【第78句】:【打破鐵飯碗】改變職業(yè)的終身制。相關(guān)的:吃大鍋飯。 古華《相思樹女子客家》:“店主和店員之間,要簽訂工作合 同,半年一訂,實行招聘制,打破鐵飯碗。”
【第79句】:【紫禁城】一提起“紫禁城”,人們立刻想到皇宮,沒錯,紫禁城就是皇宮的舊城。 “紫禁城”這個名字跟中國古代哲學(xué)和天文學(xué)有關(guān),其中也蘊涵著象天法地、敬天法地的傳統(tǒng)義化內(nèi)涵。古人認(rèn)為“天人感應(yīng)”、“天人合一”。于是紫禁城按照天宮的格式來建造。古人把恒星分為三垣,周圍環(huán)繞著二十八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正中”,體現(xiàn)了帝王的至尊、皇權(quán)的至尊。紫禁城的乾清官,位于宮城之中,是皇帝生活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們辦理朝政與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自然等級森嚴(yán),平民百姓也就無法進(jìn)入,故而成了他們的禁區(qū),便用紫禁城的“禁”字來強調(diào)皇宮的無比尊嚴(yán),這就是“紫禁城”的含義。
【第80句】:【朝臉上抹黑】見“往臉上抹黑”。
【第81句】:【元】“元”,這里特指貨幣單位。我國貨幣有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由于貨幣的質(zhì)地和形狀不同,計量單位和名稱也不同。用“元”做貨幣的單位,是從明代萬歷年間開始的。當(dāng)時歐美最流行的“銀圓”開始傳人中國。因廣泛通行的是墨西哥銀圓,錢幣上有鷹的圖案,所以又稱鷹洋。由于它的質(zhì)地為銀,形狀為圓形,因此叫“銀圓”。一枚就稱為一圓。后來為了書寫方便,就借用同音字“元”來代替“圓”。此后,盡管又使用過多種貨幣,但貨幣單位“元”卻一直沿用下來。以“元”作為貨幣單位,世界多數(shù)國家使用,如“美元”、“歐元”,我國的人民幣也是以“元”為單位。
【第82句】:小明媽媽是個稅務(wù)員。她的一個開食雜店的親戚不想繳稅,求她說:“俗話說,姑舅親,折斷骨頭連著筋。咱兩家這么親,你就給我免了吧!”小明媽媽說:“我也聽說有句話:親是親,公私也得分。該繳的稅你還得繳。”(黑龍江·富裕)
【第83句】:清晨,我被爸爸叫醒了。我揉著蒙嚨的睡眼,問道:“起這么早,干啥?”爸爸笑著說:“去跑步,呼吸新鮮空氣啊!墻堅靠地基,身強靠鍛煉。你身體差,要多鍛煉才成。快起來吧!”(廣東·龍門)
【第84句】:【林沖打洪教頭——后發(fā)制人】(歇)林沖:《水滸傳》中人物,綽號豹子頭,武藝高強,他在柴進(jìn)莊上作客時,因洪教頭再三挑戰(zhàn),被迫與之比武,他讓洪教頭先動手,然后利用對方破綻將其打倒在地。 指讓對方先動手,然后加以反擊,制服對方。
【第85句】:起風(fēng)又下雨——雙管齊下
【第86句】:【強不知以為知】(慣)強:勉強。 指不懂硬裝懂。
【第87句】:【為朋友兩肋插刀】幫助朋友,不惜犧牲自己。朋友,也可 換成其他親近的人。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這就是 說,姓高的走江湖,講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
【第88句】:【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釋義:事情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做,不能急躁。例句:曾作金、高則冬那幫混蛋,只給我們留下這么個爛攤子,你又有什么辦法呢?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哇!
【第89句】:【成立之難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諺)覆墜:傾覆敗落。燎:燒。 指基業(yè)的創(chuàng)建與成就,就像上天一樣艱難;而覆亡與敗落,卻像燎毛一樣容易。
【第90句】:在鎮(zhèn)上召開的“嚴(yán)打”審判大會上,爺爺見罪犯都是年紀(jì)輕輕的小伙子,不由得感慨道:“這些人伸手可提得一斗,抬肩可挑得一擔(dān);站著是根柱子,橫著可當(dāng)枕木。年輕力壯的,為啥大路不走走歪道啊?”(湖南·瀏陽)
【第91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語的意思是同類的物種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此語出自《周易·系辭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有一位著名的學(xué)者叫淳于髡,他博學(xué)多才,能言善辯,被任命為齊國的大夫。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于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內(nèi)接連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能之士。齊宣王很驚訝,就問淳于髡說:“寡人聽說,人才是很難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內(nèi)能找到一位賢人,那賢人就好像多得肩并肩站著一樣;如果一百年能出現(xiàn)一個圣人,那圣人就像腳跟挨著腳跟來到一樣,現(xiàn)在,你一天之內(nèi)就推薦了七個賢士,那賢士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說:“大王此言差矣。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是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人們要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洼地去找,恐怕永遠(yuǎn)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為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致也算個賢士,所以讓我舉薦賢士,就如同在黃河里取水,在燧石里取火一樣容易,我還要給您再推薦一些賢士,何止這七個!” 這句話是至理BBB,當(dāng)年,革命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從全國各地跋山涉水涌向革命中心——延安。延安聚集著一大批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92句】:【地是大家種,路是眾人走】(諺)土地,是大家種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權(quán)利行走。
【第93句】:今年春季,我們這里發(fā)生了嚴(yán)重的干旱,地里的小麥都快要旱死了,棉花也旱得種不到地里去,人們都盼望著老天能下一場大雨,緩解一下旱情。眼看快立夏了,爺爺心焦地說:“立夏不下,高掛犁耙。快下雨吧,老天爺!”(河南·新野)
【第94句】:【要吃飛禽,鴿子、鵪鶉;要吃走獸,兔子、狗肉】(諺)鵪鶉(anchun):鳥名,小頭短尾巴,羽毛赤褐色,不善飛。指飛禽中,數(shù)鴿子和鵪鶉的肉最細(xì)嫩;走獸中,數(shù)兔子和狗的肉最美味。
【第95句】:【打連手】(慣)指聯(lián)合起來做事情。
【第96句】:【自古紅顏多薄命】見“紅顏多薄命”。
【第97句】:【一哭二睡三上吊】這是婦女受到委屈時采取的行動。趙 樹理《三里灣》:“從前那些愛使刁的女人們常用的‘一哭二 餓三上吊’的辦法,她不完全贊成。”
【第98句】:我單元測試得了100分,有點兒驕傲,老師教育我說:“趕路最怕腳懶,學(xué)習(xí)最怕自滿。”(江蘇·新沂)
【第99句】:【下藥捻兒】(慣)比喻設(shè)計害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