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是撐船手,休來弄竹竿】(諺)竹竿:撐船的篙多使用長竹竿。不會撐船,就不要去擺弄篙竿。指不是行內(nèi)人,就不要強裝內(nèi)行。也指凡事與己無關(guān)的,不要硬插手。 也作“不是撐船手,莫去摸篙桿”。
【第2句】:【敢怒不敢言】(慣)指心里憤怒,但不敢說。
【第3句】:【 一個不下馬,一個不摘鞍】互相僵持,持續(xù)。清代《小五 義》:“毛二素日間就不得人,也對著周瑞往日就強梁,周瑞 又搭著也是氣惱之間,有句俗言:一個不摘鞍,一個不下 馬。”
【第4句】:當(dāng)哥哥的有一道數(shù)學(xué)題做不出來,就請他妹妹來幫忙,他妹妹倒很快做出來了。他媽媽指著他的鼻子說:“你真是繡花枕頭,一肚子草。哥不如妹,大不如小。”(江蘇·邗江)
【第5句】:【肚子里長牙】(慣)比喻心中暗暗立下大志。
【第6句】:【嘴是嘴,眼是眼】(慣)比喻分清誰是誰非,毫不含糊。
【第7句】:刀尖上賭氣——活不久;活不長
【第8句】:【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多指相貌 方面的缺點。期刊:“你老覺得我難看,你可以搖搖頭,撇撇 嘴,說我丑人多作怪,馬不知臉長,但你沒有資格說我下 賤。”
【第9句】:【到手的泥鰍又溜了】釋義:比喻捉到又逃走了。例句:“快,大家都快跟上,莫讓到手的泥鰍又溜了。”廖守道這時也來了勁,他從一個解放軍戰(zhàn)士手里,奪過了一支火把,帶頭走向開闊地。
【第10句】:【過橋米線】“過橋米線”是云南著名的地方小吃,現(xiàn)在,它已落戶全國各地。它源自一個傳說的兩個“版本”。從前有一個讀書人,家里窮,沒地方讀書,便每天到三里以外的一個涼亭里去看書。書生的妻子特別賢惠,每天給他送飯,但每次送到那里飯菜都涼了。于是她想了一個好辦法,在連飯帶菜的米線上,澆了一層熱油湯,利用它來保溫,這樣送去的飯菜就不涼了。因送飯途中必須經(jīng)過一座橋,人們便把這澆過熱湯油的米線叫做“過橋米線”。另一版本,是同人同事,不同的是以前吃米線是就著菜吃,像吃米飯一樣。一次,妻子提著送飯籃子過橋時,不小心腳下拌了一下,將菜湯撒到米線中。送到后書生干脆把剩下的半碗菜湯也倒進米線中,不料吃起來味道更好了。從此,米線的吃法變成了在米線上澆上做好的菜鹵,連米線帶湯一塊吃,十分好吃。因此法得于橋上,故稱“過橋米線”。
【第11句】:吃過晚飯,我覺得很困,就上床睡覺了。奶奶笑著說:“落了夕陽關(guān)山門——真是老實和尚啊!”(河北·滄縣)
【第12句】:【有恩不報非君子,有仇不報非丈夫】(諺)指應(yīng)報答別人的恩惠,報復(fù)自己的仇人,恩怨分明才算是有志氣的大丈夫。
【第13句】:【臘八粥】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的習(xí)俗。據(jù)說“臘八粥”源自佛教。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白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dāng)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效果,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所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傳說吃了“臘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 至今我國江南、三北廣大地區(qū)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xí)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冬季吃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又營養(yǎng),確實能增福增壽。
【第14句】:【棋力酒量】(諺)指下棋比的是智力,智力不高,棋就下不贏;飲酒比的是酒量,酒量欠缺的人,多飲一杯就會醉倒。
【第15句】:【兔兒爺】在民間,兔被神化了,玉兔不是凡間的家畜,而是廣寒宮里的神兔。神兔被稱為“兔兒爺”。那么,“兔兒爺”是從何說起呢?關(guān)于“兔兒爺”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鬧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個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治病。玉兔變成了一個少女,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yōu)榱吮磉_謝意,紛紛送東西給玉兔;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郎,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nèi)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于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風(fēng)的,有披掛著鎧甲的,也有身著百姓衣服的,千姿百態(tài),非常可愛。每到農(nóng)歷八月十五那天,家家都要供奉它,給它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它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它為“兔兒爺”、“兔奶奶”。這兔兒爺,經(jīng)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chuàng)造,已經(jīng)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捧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shù)裨斐山鹂鸺椎奈涫浚械尿T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chuàng)造。可見,人們對兔兒爺?shù)纳窕拖矏邸?/p>
【第16句】:【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用作中國的代稱。九州一詞起源于何處,最早見于金文《叔夷鐘銘》,說中國的疆域有九州。具體指哪幾州,眾說紛紜。一種采用《禹貢》的說法,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成九州,劃分的情況是:冀州(今山西、河北,遼寧);兗州(今河北、河南、山東交界部分);青州(今山東、遼寧東部);徐州(今山東南部、江蘇和安徽北部);荊州(今兩湖及江西西部);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梁州(今陜西南部和四川);雍州(今陜西北部、中部和甘肅及其以西地方);揚州(今江蘇、安徽南部、江西東部)。 “九州”只是傳說中的行政區(qū)域而已,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既然它已在我國的文化史中沉淀下來,人們便以它泛指中國了。
【第17句】:晚飯時,媽媽叫弟弟吃菜,弟弟不肯吃。媽媽一邊給弟弟夾菜,一邊對弟弟說:“三天不吃青,行路不正經(jīng)。”(廣東·吳川)
【第18句】:老狗跳樓梯——不得勢
【第19句】:【牛馬年,好收田】(諺)舊指每逢牛年和馬年,往往風(fēng)調(diào)雨順,農(nóng)業(yè)豐收。
【第20句】:【小腳一雙,眼淚一缸】(諺)小腳:舊禮教摧殘婦女,女孩從七、八歲時起纏足,折斷趾骨,彎成三寸小腳。女子纏就一雙小腳,眼淚就得流滿一缸。指纏足是非常痛苦的。 也作“小腳一雙淚一缸”。
【第21句】:【無中生有】“無中生有”指把沒有的說成有的,憑空捏造,栽贓陷害他人。這個詞源自道家學(xué)說,原是一種哲學(xué)思想,并無貶義。道家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從“無”開始的。從“無”生出“有”,又從“有”發(fā)展成萬物。《莊子·齊物論》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個開始,在開始之前有一個未曾開始的開始。宇宙之初的形態(tài)是“有”,在“有”之前是“無”,還有連“有”和“無”都沒有的“無”。莊子這話聽起來有點玄。不過老子早就說過:“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道家認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經(jīng)》也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無窮。但是事物一開始,首先是“無中生有”。后來“無中生有”雖是貶義,但用到兵法當(dāng)中卻是克敵制勝的法寶,“無中生有”是三十六計當(dāng)中的重要一計,常能收到出人意料之戰(zhàn)績。《三國演義》中“蔣干中計”就是運用的“反間計”,也是“無中生有”之計。“增灶計”、“減灶計”都是“無中生有”之計。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無中生有”編造事實,中傷朋友或同志。
【第22句】:【認錢不認人】(慣)指人只認錢財,沒有情意。
【第23句】:【狗長犄角——羊相】(歇)犄角:牛、羊等頭上長出的角。狗頭上長出角,想裝扮成羊的樣子。羊:諧“洋”。譏諷人出丑,鬧笑話。
【第24句】:我和小侄子一塊兒看哥哥修收音機,小侄子直伸脖兒看。哥哥一抬頭,拍了拍他的腦門兒:“看你把鴨頸伸得像鵝頸一樣長了。”(湖北·英山)
【第25句】:【當(dāng)差不自在,自在不當(dāng)差】謂職務(wù)在身,由不得自己。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們可別打槍。我這是給人家當(dāng) 差啊!當(dāng)差不自在,自在不當(dāng)差,我這也是沒辦法呀!”
【第26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最好趕快離開。語出《南史》:“檀公 三十六計,走為上。”明代《水滸》:“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若不快走時,更待什么!”
【第27句】:筆頭蘸石灰——凈寫白字
【第28句】:【 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看待他人有成見。葉辛《蹉跎歲月》: “他們不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第29句】:【行得端,走得正】行為端正,沒做過壞事情。成語:光明 正大。浩然《艷陽天》:“他敢說,自己走的正,行的端,是個 最光明磊落的人。”
【第30句】:【老虎掉進山澗里——傷人過重】(歇)山澗:山間的水溝。重:諧“眾”。指傷害的人太多。 也作“老虎掉在山澗里——傷人太重”。
【第31句】:懷里揣兔子——不安
【第32句】:【各人自掃門前雪】(諺)比喻人應(yīng)該做好自家的事,不必插手去管別人的事。 也作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 自己各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只掃自己門前雪,莫管別人屋瓦霜。
【第33句】:【大懶推小懶】不想負責(zé),互相推委。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 “你自己沒有腳呀?大懶使小懶,還罵人呢。”
【第34句】:姥爺在我家門口種了許多花,但是,這些花總是被小偷偷走。昨天晚上,姥爺說:“電視上的歌唱的是‘常回家看看’,我是常出去看看,抓住個賊。”我和媽媽笑得肚子都疼了。(新疆·哈密)
【第35句】:【朝內(nèi)無奸,干戈不動】(諺)奸:奸佞。干戈:古代兵器,代指戰(zhàn)爭。 朝廷內(nèi)部沒有奸黨,就不會引起事端,發(fā)生戰(zhàn)爭。指奸賊是禍亂之根。
【第36句】:【酷】“酷”在1992年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還是當(dāng)“殘酷;程度深、極”解釋,如酷吏,還沒有現(xiàn)在流行的新義,說明它是近幾年來出現(xiàn)的一個新詞,而且使用頻率相當(dāng)高,是青年們追捧的一個熱詞。 “酷”是英文C。l的音譯,原意為“涼爽、冷靜”,后被引申為“無熱情、不激動”或“真棒、好極了、帥氣”等表示驚喜和贊美、羨慕之意。這個詞還意味著有品位的、瀟灑的、出色的,它在美國青少年中使用頻率非常高。后來,中國的港臺地區(qū)媒體把其音譯為“酷”,在20世紀90年代末傳人中國大陸并廣泛流行起來。如趙本山在春晚演出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有句臺詞:“我年輕那會兒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帥呆了、酷斃了。”
【第37句】:【又要過河,又怕脫褲子】(慣)比喻既想辦事,又怕麻煩。
【第38句】:【心問口,口問心】(慣)指反復(fù)思考、盤算。
【第39句】:【沒心沒肺直腸子】謂人思想簡單,直率。《1983年佳作 集》:“這閨女是個沒心沒肺直腸子,待人挺實落。”
【第40句】:【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癥多】(諺)王叔和:魏晉時期名醫(yī),著有《脈經(jīng)》十卷。熟讀王叔和的醫(yī)著,不如多積累臨床診治的經(jīng)驗。指醫(yī)家貴在臨床實踐。
【第41句】:【打退堂鼓】(慣)舊時官吏坐堂問事結(jié)束,擊鼓退堂。比喻做事中途退縮或改變主意。
【第42句】:【說風(fēng)就是雨】(慣)比喻說到什么,馬上就要干什么。 也作“說起風(fēng)就來雨”。
【第43句】:【若要俏,帶三分孝】(諺)俏:俊俏。孝:孝服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著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艷色服裝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著白,能增添幾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須戴三分風(fēng)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第44句】:【搟面杖抹油——光棍一條】(歇)指單身漢一個。
【第45句】:【蝎蝎螫螫老婆漢像】(慣)螫(shi):蜂、蝎等用毒刺刺人。蝎蝎螫螫:指在小事上過分留意。形容人畏畏縮縮、膽小怕事,雖是男人,卻一副婆婆媽媽的樣子。
【第46句】:魔術(shù)師的道具——盡是秘密
【第47句】:【老頭吃糖——越扯越長】(歇)糖:指麥芽糖,能拉長。扯:本指拉,轉(zhuǎn)指漫無邊際地閑談。形容說話漫無邊際,越說越多,沒完沒了。
【第48句】:【長袖善舞,多錢善賈】(諺)賈(gu):經(jīng)商。指衣袖長了,舞姿就顯得美妙;錢財多了,經(jīng)商周轉(zhuǎn)起來就靈便。指資金雄厚是商業(yè)發(fā)展的基礎(chǔ)。也泛指財物豐裕,一切事情都好辦。 也作“長袂善舞,多資善賈”。袂(mei):衣袖。
【第49句】:【早知今日,悔莫當(dāng)初】(慣)早知是今天這個結(jié)果,當(dāng)初真不該那么做。指后悔莫及。 也作早知今日,悔不當(dāng)初。 早知今日,何必當(dāng)初。
【第50句】:【臟唐亂宋,都怪朝廷老兒不正】(諺)臟唐:唐王朝統(tǒng)治階級生活奢侈糜爛。亂宋:宋朝戰(zhàn)爭不斷,朝政混亂,忠奸不辨。指唐、宋臟亂,都怨皇帝自身不正。
【第51句】:【哪個人也不全,哪個車輪也不圓】(諺)任何人都不會十全十美,就像車輪沒有絕對圓的一樣。指世上沒有完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 也作哪個瓜也不圓,哪個人也不全。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人不能全,車不能圓。
【第52句】:【寫字像畫狗,越描就越丑】(諺)指寫毛筆字貴在一氣寫成,如果對不順心的筆畫加筆再描,就會越描越走樣。也借指對缺理事越辯解就越不能自圓其說。
【第53句】:【用著入朝前,用不著人朝后】用得著就熱情,用不著就冷 淡,沒有友誼和互助,對人態(tài)度以個人利益為轉(zhuǎn)移。類似 的:有事叫公公,沒事臉朝東。王朔《青春無悔》:“我發(fā)現(xiàn)你 這個人真是實用主義,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第54句】:【大水漫不過船桅去】(諺)桅:桅桿,木船上掛帆的長桿。水再大,也淹不了桅桿。比喻輩分、地位或等級低的,無論怎樣也超越不過比他高的人。 也作“水大漫不過船去”。
【第55句】:捉住驢子當(dāng)馬騎——不識貨
【第56句】:狐貍吵架——派狐(胡)言
【第57句】:【燈靠油,人靠飯】(諺)指人靠飯食,才能維持生命,產(chǎn)生力氣;這和油燈靠油才能點燃照明是一個道理。
【第58句】:【魚過千層網(wǎng),網(wǎng)后還有魚】(諺)魚網(wǎng)再密,捕撈的次數(shù)再多,也還有漏網(wǎng)魚。比喻再嚴密、嚴謹?shù)氖虑椋搽y免有疏忽之處。
【第59句】:【能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見“寧吃過頭飯,莫說過頭話”。
【第60句】:抬棺材上陣——拼命
【第61句】:【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爵祿,何處買青春】(諺)駿馬、美人、爵祿,都可用金錢買到,惟獨人的青春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 指青春是人生最可寶貴的。
【第62句】:快刀不磨生黃銹,胸膛不挺背要駝。
【第63句】:【吃了扁擔(dān)——橫了腸子】(歇)指橫下心不顧一切地去做某事。
【第64句】:【四兩棉花八把弓——細細彈】(歇)弓:彈棉花的繃弓兒。彈:諧“談”。指仔細地傾談。 也作“四兩棉花八張弓——細細地彈”。
【第65句】:【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諺)為人正直,自有人來親近你,擁護你;道路平直,人就樂于在上面行走。指正直的人,總是人們樂見的。
【第66句】:落雪天喝冰水——從頭涼到腳
【第67句】:燈草抵門——靠不住;不可靠
【第68句】:【騎著驢,還找驢】忘了所帶所用的,又去尋找。類似的: 背起娃找娃。楊朔《三千里江山》:“什么都帶了,就是忘了 帶鹽,急頭賴臉往回跑,跑兩步才想起來,鹽拿在手里呢 ——真是騎著驢找驢!”
【第69句】:【寧當(dāng)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見“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
【第70句】:【黑煞神撞著個霹靂鬼】(慣)黑煞神:兇神。比喻厲害的人碰到了一起。
【第71句】:【公門好修行】(諺)公門:舊時的衙門。修行:本指學(xué)佛學(xué)道的修煉,此處指行菩事。指在衙門里供職,固然做傷天害理的歹事容易,但要為百姓做好事也很方便。 也作公門里好修行。 公門好修德。
【第72句】:【 不吃魚,口不腥】不貪便宜,不會惹麻煩。孔厥《新兒女 英雄續(xù)傳》:“我們不要占便宜,不吃魚,口不腥!”
【第73句】:【水仙不開花,裝蒜】水仙根似蒜。指假裝不知道。成語: 裝聾作啞。商業(yè)圖書:“即使太太手上的鐵證如山,他都會 像水仙不開花一樣,裝蒜。”
【第74句】:【上門買賣好做】(諺)找上門來愿意和你做交易的,這種生意最容易成交。指送上門來的事容易辦成。
【第75句】:臘月里遇著狼——冷不防
【第76句】:【把死蛤蟆說成活的,活蛤蟆說成死的】釋義:比喻混淆是非,顛倒黑白。例句:這里還有一種人叫“律師”,專門“編筐捏簍”,顛倒黑白,只要你有錢,他能把把死蛤蟆說成活的,活蛤蟆說成死的。一張傳票下來就得要幾塊錢酒錢。
【第77句】:【扎筏子】(慣)扎:捆,束。比喻拿別人當(dāng)出氣筒,發(fā)泄怨氣,震懾眾人。 也作“作筏子”。
【第78句】:吹喇叭打鼓——各有各的調(diào)門
【第79句】:樹蔭遮景致——不快意
【第80句】:【進門一把火,出門一把鎖】(慣)進門點火做飯,出來鎖門走人。指單身一人過日子。 也作“出門一把鎖,進門一把火”。
【第81句】:【假馬賣了個真馬的價兒】(慣)比喻把差的當(dāng)好的來用。
【第82句】:【上眼皮同下眼皮直打架】(慣)形容非常困倦,直打瞌睡。 也作上眼皮粘下眼皮。 上眼皮直粘下眼皮。
【第83句】:狗叼豬尿泡——空歡喜
【第84句】:【男兒不發(fā)狠,到老受貧困】(諺)男子漢做事如果沒有決心和毅力,因循怠慢,一輩子要受困窮。指人安身立命,貴在抓緊機遇,果斷行動。
【第85句】:半天云里的風(fēng)箏——半點不由己
【第86句】:【一翻拆洗一翻新整】舊如新。明代《金瓶梅》:“一翻拆洗 一翻新。到守備府中,新人轎子落下,戴著大紅銷金蓋袱, 添妝含飯,抱著寶瓶,進入大門。”
【第87句】:叔叔在縣機械廠工作,他總嫌單位不好,很不安心,今天請病假,明天請事假。爺爺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應(yīng)該認清形勢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88句】:【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見“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第89句】:自行車胎拔氣門嘴——松了氣
【第90句】:病重不吃藥——等死
【第91句】:【砍倒樹摸雀崽兒——照穩(wěn)當(dāng)里辦】(歇)雀崽兒:剛出生的麻雀。 指辦事求穩(wěn)。
【第92句】:【燈消火滅,水盡鵝飛】(慣)比喻財勢消盡,依附者散去。
【第93句】:【三個人里頭有諸葛亮】釋義:比喻人多,必然有智慧出眾的人才。例句:李江國喊:“老虎,說話呀!三個人里頭有諸葛亮,大伙一討論,就把這理弄明白了,說話呀,老虎!”
【第94句】:【不圖三分利,不起早五更】(諺)五更:天色未明的時刻。指人不是為了生活,為了謀利,誰也不肯起早睡晚,辛勤苦干。 也作“不為謀利,誰肯早起”。
【第95句】:【老鴰等死狗死狗不知道】何時才有,比喻長時間等待。 成語:望眼欲穿。《艾蕪短篇小說選》:“你膠著胯哪,叫人老 鴰等死狗。”
【第96句】:【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指縱然擁有萬貫家財,也不如有個能頂門立戶的硬漢子。
【第97句】:【三畝棉花三畝稻,晴也好,澇也好】釋義:一半地種棉,一半地種稻,晴收棉花雨收稻。比喻做事穩(wěn)當(dāng),不冒風(fēng)險。例句:三畝棉花三畝稻,睛也好,澇也好。花宜晴,稻宜雨,平分三畝,必有一得。故日:“晴也好,落也好。”計圖人定勝天,不思不便宜處,亦必居其一。
【第98句】:冬天的氣溫——升不上去
【第99句】:【空手打空拳】(慣)形容手中沒有錢財或工具。 也作“空手捏兩拳”。
上一篇:句句入心的民間俗語經(jīng)典俗話,很火很精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