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夫婦是樹,兒女是花】(諺)夫妻好比樹,兒女好比花;有了花就有了情愛的果實。指生兒育女會使家庭生活顯得更充實美滿。
【第2句】:染坊門里吹笛子——有聲有色
【第3句】:拿著棒槌縫衣服——啥也當針(真)
【第4句】:千只麻雀炒盤菜——多嘴多舌
【第5句】:【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癥多】(諺)王叔和:魏晉時期名醫,著有《脈經》十卷。熟讀王叔和的醫著,不如多積累臨床診治的經驗。指醫家貴在臨床實踐。
【第6句】:【裝大瓣兒】蒜諷刺人擺架子,裝樣子。韓志君等《籬笆· 女人和狗》:“那喜鵲算個啥東西?跑到我面前來裝大瓣兒 蒜。”
【第7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姜太公,姜尚,即姜子牙。傳說他 在渭水邊上,用直鉤離水面三尺釣魚。日:“負命者上來!” 借指出于自愿,并非強迫。成語:心甘情愿。海外陳若曦 《突圍》:“伍老師從來就公開承認是迷信。這像姜太公釣 魚,愿者上鉤。”
【第8句】:【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慣)比喻冒再大的風險也不在乎。 也作火里火去,水里水去。 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第9句】:將帥無謀,累死三軍。
【第10句】:鄰居家有個小弟弟,有好事了總往自己肩上放,遇到麻煩事總想讓姐姐扛。阿姨笑著說他是“粉向自己臉上擦,灰往別人臉上抹”。(廣東·龍門)
【第11句】:【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道墻】(諺)多交一個朋友,就多一條方便的路;多結一個仇家,就多一道阻擋的墻。指朋友越多越容易成事,對頭越多越難以行動。 也作“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墻”。
【第12句】:【面糊盆里磨鏡】(慣)面糊:用面粉打成的糨糊。在糨糊盆里磨鏡子,鏡面永遠也不清楚。形容人不清白。
【第13句】:長江里的流水——川流不息;后浪推
【第14句】:【三分人才,七分修飾】(諺)人才:人的身材長相。一個人的儀表美,三分靠生成,七分靠打扮。指衣著打扮對人的外觀形象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也作三分人樣,七分打扮。 三分相貌,七分打扮。
【第15句】:賣了兒子招女婿——顛倒著做
【第16句】:鋼錘砸鐵砧——硬碰硬
【第17句】:【山怕無林海怕荒,人怕老來花怕霜】釋義:人一老就不中用了。例句:看來,自己已經到了“山怕無林海怕荒,人怕老來花怕霜”的時候,自己是老了。
【第18句】:【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見“入山擒虎易,叉手告人難”。
【第19句】:【血債要用血來還】對于殺人者必須報仇。魯迅《華蓋’集 續編》:“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 利息!”
【第20句】:【在外面舍塊板,給家里丟扇門】(諺)丟:擱置,放。在外面施舍給別人一塊板,就等于給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門。指保護別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會得到保護。
【第21句】:小紅在學校里,遇到什么不懂的問題都不敢問老師,害怕被人笑話。媽媽知道后教育她說:“不能則學,不知則問;恥于問人,則無長進。你有什么不會的就應該大膽地問老師,問同學。”(河南·焦作)
【第22句】:【寧少路邊錢,莫少路邊拳】(諺)離家出遠門,寧可身邊少帶盤費,也不可少了防身的武功。舊指出門在外,總得有護身拳術,以防吃虧受欺。
【第23句】:【一會兒風一會兒雨】(慣)形容人情緒變化快,喜怒無常。
【第24句】:【亂點鴛鴦譜】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喬太守亂點 鴛鴦譜”。喬太守自作主張,強使青年們婚配。借指胡亂安 排。劉紹棠《鷓鴣天》:“你真是亂點鴛鴦譜!你資格老,威 信高,領導工作經驗豐富,好端端的為什么想打退堂鼓?”
【第25句】:【無糧不聚兵】(諺)沒有充足的糧草,就不能聚集軍隊。指自古以來行軍打仗,必須糧草先行。也泛指沒糧食就無法舉事。
【第26句】:【癩蛤蟆碰見屎殼螂,誰也別說誰臟】釋義:屎殼螂:屎殼郎,蜣螂,一種昆蟲,吃動物的尸體和糞尿等。比喻都一樣不好,不要挑剔或嫌棄別人。例句:聽他們越說越不像話,便也插了一嘴:“你們是癩蛤蟆碰見屎殼螂,誰也別說誰臟!”
【第27句】:【騎過瘸驢吃過虧,再騎毛驢先看腿】(諺)騎過瘸腿驢,吃過顛簸苦,再騎毛驢就會先察看它的腿腳。 指在哪方面吃過虧,就會在哪方面格外小心。
【第28句】:【開天辟地頭一遭】釋義:比喻自古以來頭一次,是空前的。例句:太陽從西邊出,月兒往東邊落,開天辟地頭一遭兒。
【第29句】:木頭人鋸樹——忘本
【第30句】:荷包里鬼叫——腰(妖)精
【第31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慣)指人名氣大或事情不尋常,盡人皆知。
【第32句】:【奉天承運】我們在宮廷戲里經常看到太監宣讀圣旨時,開頭總是“奉天承運,皇帝昭日”這句話的情景。那么,“奉天承運”是什么意思呢?弄清了它的來歷,也就弄明了它的意思。 “奉天承運”這種叫法最早的發明人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于1368年在南京稱帝,在那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這是皇帝與大臣議事的大殿,朱元璋手執的玉圭上則刻有“奉天法祖”四個字,這一切都在向人們昭示著他登上大寶是奉天的旨意。為了進一步闡述做皇帝的合法性,朱元璋親自撰寫《御制紀夢》,將其夢游天官,見到“道家三清”,又將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飾和法劍寫入其中,大加宣揚,為“奉天承運”制造呈堂證供。因此,明太祖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其實就是“朱元璋皇帝”。奉天承運皇帝這個稱號再加上“詔日”這兩字,重新斷句,漸漸演變成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日”的說法。清朝入關后,一字不差地把這個行頭學會了,意在表明清朝發祥地盛京設奉天府,也是強調天命所系。到了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奉天承運皇帝詔日”才壽終正寢,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第33句】:【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謂培養人才需要很長時間。楊朔 《三千里江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個工程師豈是容 易的。”
【第34句】:二嬸來找媽媽商量:“明天給朋友祝壽,這人情錢給十塊吧,拿不出手;給五十吧,又是打腫臉充胖子……”媽媽打斷了她的話:“他二嬸啊,你也別太為難了。人情不隔年,一錢還一錢,她原先給你家多少,你也隨著給多少唄!”(江蘇·高郵)
【第35句】:【言必信,行必果】說話有信用,做事見效。從維熙《泥 濘》:“他是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長得雖然瘦小枯干,但精 神世界卻極富有。”
【第36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釋義:說明師父就是終身的長輩,尊師如同敬父。例句:“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
【第37句】:【來者不懼,懼者不來】既然來了,就不會有什么顧慮,來的 人不是好對付的。或說:怕者不來,來者不怕。王統照《山 雨》:“做好事,顧不得這些了,怕者不來,來者不怕!” 流血不流淚/革命流血不流淚從事革命工作,要堅強不 屈。《解放區短篇小說選》:“革命流血不流淚,你不能光 哭!”
【第38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諺)酒本身并無醉人之意,是人貪杯自醉;女子本身并無迷人之意,是人貪色自迷。指貪酒貪色,縱欲傷身,責任全在人不能自控,而不在酒色本身。 也作“酒不醉人人醉酒”。
【第39句】:【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這句俗語表示互不相干,并不因為你的道路寬敞而盲從或屈從。它源于民間諺語。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因在玉門關之南,所以叫“陽關”。據史料記載,西漢時為陽關都尉治所,魏晉時,在此設陽關縣,唐設壽昌縣。宋元以后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舊《敦煌縣志》把玉門關與陽關合稱“兩關遺跡”,列為“敦煌八景之一”。而今,昔日的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被稱為陽關耳目的漢代烽燧遺址。但“陽關道”卻穿越時空,由原來古代經過陽關通向西域的大道,引申為寬闊的長路,比喻光明的前途,又稱“陽關大道”。 “獨木橋”則較常見,用以比喻并不是坦途、比較難行的窄路。有了陽關大道,有了獨木橋,在民間就形成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的諺語。
【第40句】:水到屋邊帆到瓦——水漲船高
【第41句】:【—條腸子掛兩頭】指心中牽掛。掛,也指掛念。陳登科 《活人塘》:“薛陸氏這幾天,心情也是一條腸子掛兩頭。”
【第42句】:【拋在東洋大海里】見“丟去東洋大海”。
【第43句】:旱苗得甘露——及時雨
【第44句】:【一虎難敵群狼】見“獨虎架不住群狼”。
【第45句】:【下鍬撅】(慣)比喻使心機害人。
【第46句】:村里有兩個鄰居為一點兒小事發生了口角,找王大嬸評理。王大嬸對兩人說:“我這個人是肚子里有半斤,嘴上就會倒五兩,有啥說啥,你們可不要怪我。”(江蘇·海安)
【第47句】:【有恩不報非君子】釋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意謂得到了別人的好處,一定要報答。例句:“有恩不報非君子,我‘雷神爺’走遍天涯海角,他忘不了你這個女中豪杰!”
【第48句】:二姐外表穿戴整潔,但臥室卻臟亂不堪,大姨說她是“馬屎外表光,里面全是糠”。(貴州·貴定)
【第49句】:【一推六二五】(慣)本是一句珠算口訣“一退六二五”,“退”諧“推”。 指把責任推卸得干干凈凈。 也作“一退六二五”。
【第50句】:【富得快,跑買賣】(諺)要想很快富裕起來,最好是經商做生意。指經商能很快致富。
【第51句】:病床上插牡丹——臨死還貪花
【第52句】:爸爸聽說我考試不及格,就說:“這真是笑人前,落人后啊!上次你還笑話人家小軍呢。”(湖南·保靖)
【第53句】:【七品芝麻官】今天,人們用“七品芝麻官”這個俗語,多指職位低權力小的干部。“七品芝麻官”為廣大民眾所知曉,得益于豫劇電影《唐知縣審誥命》,著名豫劇喜劇大師牛得草把一個“七品芝麻官”演繹得活靈活現,特別是那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臺詞,在當時更是家喻戶曉。何謂“七品芝麻官”?它原指舊時職位較低的縣官。我國古代縣級官制始于春秋時期。當時,各諸侯國君把兼并的土地和小國改為縣,設長官為縣令。特別是秦朝推行郡縣制,這種模式,經過歷朝演變,至清代,全國地方行政機構為省、道、府、縣四級。新中國建立后,行政區劃作了些調整,但仍保留了省、縣建制,將道府改為地、市。清代的官以“品”論等級,最高為青樹林,最低為九品。每品有正、從兩級,同現在的正副職一樣,縣長為正處級,副縣長為副處級。共有九品十八級。縣令是正七品,七品以下還有縣丞、驛丞,這就是八品和九品官。
【第54句】:【 砍的不如鏇的圓】指不會取巧省事。清代《歧路燈》:“砍 的不如旋的圓,放著現成不吃,卻去等著另做飯?”
【第55句】:【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見“小大姐兒裁褯子——閑時置下忙時用”。
【第56句】:【請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做事另有企圖。成語:別有用 心。柳青《種谷記》:“我早看見行政請女客引外甥,就是請 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第57句】:【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諺)指人在豐衣足食、生活富裕之后,往往會生出非禮非法的邪念;在忍饑受凍、無法生活之時,往往又會動起偷盜打劫的心思。
【第58句】:別看表妹干活不咋樣,吃東西可不含糊。她媽媽說她:“你干啥不像啥,吃啥不剩啥,難道不能改改?”(河北·盧龍)
【第59句】:【吃一分虧無量福,失便宜處是便宜】釋義:吃一點虧會得到無限福運,失去便宜的地方就是得到便宜的地方。例句:當時汪祥若肯吃虧這十兩銀子,何至斷送了萬金貨物,豈非為小失大?所以說:吃一分虧無量福,失便宜處是便宜。
【第60句】:【一推三不轉】(慣)形容人心眼兒實,頭腦不靈活。
【第61句】:【為驢扭棍,傷了紫荊樹】(慣)紫荊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紫紅色,供觀賞,樹皮、木材可入藥,為較名貴樹種。為了折一根趕驢的棍子,損壞了紫荊樹。比喻因小失大。
【第62句】:【人沒了人群找,羊丟了羊群找】(諺)要找人,就到人群中去找;要找羊,就到羊群里去找。指尋人找物必須對路,不能漫無目標。
【第63句】:【的確涼】“的確涼”又叫滌綸,是一種常見的合成纖維。的確涼這么通俗好聽的名字,卻是翻譯過來的,有趣的是,它不是按照普通話的音來翻譯,而是按照廣東方言來音譯的。原來,美國叫滌綸為“達克綸”,在香港市場上出現以后,人們按廣東話把它音譯為“的確涼”。由于“的確涼”這個名字通俗、好記,便在內地普遍沿用開了。說來也湊巧,“的確涼”好似意譯。不論從字面上,還是從肉眼直觀上,都有特別涼快的感覺。因為的確涼做的夏裝,白如雪片,薄如蟬翼,所以深受人們的青睞。其實,它并不比其他的夏季衣料涼快。的確涼的特點是彈性好,穿起來挺括,洗后不走樣,結實耐穿。不過,它吸水性差,不吸汗,通氣性不好。
【第64句】:一百個人相罵——多嘴多舌
【第65句】:殺雞給猴子看——懲一儆百
【第66句】:【烏之將死,其嗚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釋義:鳥快死了,嗚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說出來的話是善良而有價值的。例句: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日:“鳥之將死,其嗚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第67句】:【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諺)九十九:指高壽。指晚飯少吃,可以養胃、促進健康,從而益壽延年。
【第68句】:一天中午,小亮吃完飯,倒在床上就睡著了。小亮媽低聲說:“真是鸕鶿吃飽不下水啊!”(四川·酉陽)
【第69句】:【道路難行錢作馬,城池不克酒為兵】(諺)辦事遇阻,多使點錢就買通了;城池攻不下,用酒色收買腐蝕就攻下了。舊指用金錢行賄的手段,啥事都可辦成。
【第70句】:狐貍扮觀音——扮來扮去是個狐貍精
【第71句】:【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到死受窮】(諺)吃飯穿衣等生活耗費不會使人窮困,經濟上不會計劃才會造成真正的窮困。指過日子最要緊的是籌劃周到。 也作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周一輩窮。 穿不窮,吃不窮,計算不到定受窮。
【第72句】:【 整簍灑油,滿地撿芝麻】大處浪費,小處節儉。類似的:大 海潑油,路上撿芝麻/大路上撿芝麻,大缸倒香油/大罐子潑 油,蚊子屁股上挖脂。老舍《青年突擊隊》:“那么多洋灰,沒 人給蓋上,一下雨就全完,可是你去撿釘子?大簍灑油,滿 地撿芝麻!
【第73句】:夜貓子進宅——兇多吉少;準沒好事
【第74句】:【身上有屎狗跟蹤】人有弱點,被壞人利用。韓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網》:“得了吧!自個兒臉丑,別怨鏡子。要不是 你身上有屎,狗會跟著你?”
【第75句】:【話不要說死,路不要走絕】意即情況是變化的,做事要考 慮后果,留有余地。劉彥林《春風得意》:“別急,別急,話不 要說死,路不要走絕,咱們再研究研究。”
【第76句】:【風來雨就到】行動迅速。劉紹棠《漁火》:“她雖是女流之 輩,卻是個風來雨就到,快刀斬亂麻的人。”
【第77句】:【酒亂性,色迷人】(諺)酒能亂性,使人喪失理智;色能迷人,使人溺于淫欲。指人一旦沉迷酒色,就會釀成禍亂,導致墮敗。
【第78句】:【執法如山】對剛直不阿、秉公執法的法官,人們贊譽他們“執法如山”。這個說法是從何而來呢?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當地寺院里的一盤水磨,未經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隨從運往京城,歸為已有。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權勢,不敢當面阻攔,立即告到雍州司戶李元絨那里。司戶是個比七品芝麻官還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絨不畏權勢,公正剛直,當即受理此案。經查,該水磨確系寺院合法財產,太平公主無權霸占。隨即將水磨判歸寺院;這一判決,嚇壞了李元絨的頂頭上司,一向趨附權貴的雍州刺史竇懷貞。他即刻命令李元絨將水磨改判給太平公主。李元絨對這種恃強凌弱、媚上斯下的行徑無比憤慨。二話不說,當即揮筆在原判決書的空白之處寫“南山可移,此判無動”八個大字,堅決維持了原判。后世將這八個字逐漸濃縮成“執法如山”四個字。
【第79句】:不熟的葡萄——酸溜溜
【第80句】:【敲竹杠】“敲竹杠”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或借某種口實抬高價格或索取錢財。“敲竹杠”是怎么產生的呢?有以下幾種說法。一說是清朝末年,各水陸要沖設置關卡,查禁煙土,但禁而不絕。煙販挖空心思把煙土藏在竹制的船篙里,隨船從水路運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駛至浙江紹興碼頭時,緝私官帶人上船檢查,查遍船艙每個角落,未發現煙土。這時,一個老師爺吸著長煙袋,緩步走到船艄,信手在船篙上敲敲煙灰,煙袋鍋兒敲得竹篙“篤篤”直響。船上商販心中有鬼,嚇得面如土色,以為師爺已經看透了秘密,慌忙掏出大把銀子悄悄塞給他,請求包涵。他這一舉動,倒把師爺鬧糊涂了,還是師爺腦筋轉得快,看了看竹杠,這才笑納了銀子,將船放行。從此,“敲竹杠”就成了訛詐財物的代名詞。二說是清代末年,市上小額交易都是用銅錢,店家接錢便丟在用竹杠做的錢筒中,晚上結賬時倒出來盤點。當時上海有家店鋪,老板很滑頭,對待陌生主顧常常隨意提價。每當伙計接待陌生顧客時,店主以敲竹杠為暗號,敲一下提價一成,坑騙顧客。三說是鴉片戰爭以后,上海成為對外通商碼頭,中外客商云集。當時外灘的十六鋪碼頭是國內各路客商的交匯地,一些外埠的小商販,白天經商,夜晚為了節省開支就在碼頭附近路邊屋檐下打地鋪過夜。這就為警察局的巡捕和一些地痞流氓提供了“生財”的機會。他們以維護治安為由,向小商販勒索錢財。小商販就動腦筋把銅板、銀元、紙幣藏在挑運貨物的抬杠里。可時間一長,被巡捕和地痞流氓知道了內情,不交所謂的保護費就敲敲商販的竹杠或抬棒。小商販們惹不起這些歹人,破財免災,就從杠棒中倒出些銀兩來“開路”。從此“敲竹杠”成了強行勒索的代稱。
【第81句】:【好鷹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獸】釋義:比喻行為要光明磊落,昧良心的事不做。例句:巴滿貢追上幾步,又氣又笑地攔住她:“你把話說明白呀!好鷹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獸,赫哲人辦事都在明處。”
【第82句】:【自家窩里雞爭斗】(慣)比喻內部鬧矛盾,起紛爭。
【第83句】:哥哥一回到家就做功課,每次考試的成績都很好。媽媽鼓勵他說:“黃金從礦石中提煉,幸福從艱苦中獲取,在學習上沒有什么捷徑,就要勤奮認真。”(廣東·龍門)
【第84句】:【勝者王侯敗者賊】見“成則為王,敗則為虜”。
【第85句】:鄰居劉嬸的兒子小強,一玩起來就是一身泥一身土的。你聽,劉嬸又在說他了:“瞧你這孩子,都快玩成土地爺了。”(河北·邯鄲)
【第86句】:【一個蘿卜頂三個坑】釋義:比喻一個人承擔三個人的工作任務。例句:今天我這個班,就沒剩下幾個大罐。我怎能不去?廠里的人都連軸轉,一個蘿卜頂三個坑,誰也沒法填我這空位。
【第87句】:鄰家的一個女孩愛偷拿別家的東西,好多次被抓住,可總也不改。奶奶嘆息說:“人要臉,樹要皮,土墻還要抹層泥。這孩子怎么這樣不要面子?”(內蒙古·準格爾)
【第88句】:星期天上午,媽媽到外婆家去,要我和姐姐在家喂豬、燒飯。晌午時,媽媽回來,見鍋不動,瓢不響,就說:“你們啊,兩個人是蘆葦、簸箕一個樣,兩個懶家伙!”(江蘇·靖江)
【第89句】:鴨子吃蝸牛——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第90句】:泥人兒掉在河里——沒人模樣
【第91句】:大年夜曬衣服——今年不干明年干
【第92句】:哥哥在學習上很下勁兒,有人卻對他說:“你家那么有錢,還學知識干啥?”哥哥認真地說:“家有黃金用斗量,不如自己本領強啊!”(河南·南召)
【第93句】:老張家的雞把老李家的碗蹬掉在地上打爛了,老張太太和老李太太吵上了。看熱鬧的人唯恐吵得不兇,更是雞一嘴鵝一嘴地慫恿著。孫爺爺路過此地,笑哈哈地說:“小孩子家喜哄,老媽子家喜寵。大伙多寵寵,就會更有好戲看了。(安徽·利辛)
【第94句】:石頭砌墻——好的一面在外頭
【第95句】:【天塌下來有地接著】(諺)比喻事情再大,自有人承擔責任。 也作天塌下來有地頂。 天塌了,自有地接。
【第96句】:【一手掩盡天下耳目】個人憑借權勢,企圖封鎖消息,掩蓋 真相。《民國通俗演義》:“思以強暴污人,以一手掩天下耳 目。”
【第97句】:八股文的形式——干篇一律
【第98句】:眼睛長在耳朵邊上——有偏見
【第99句】:【手插魚籃避不得腥】(諺)手既然伸進魚籃,就非沾上魚腥氣不可。比喻人既然已經插手辦事,就不必顧慮重重。
上一篇:反洗錢話術(反洗錢臺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