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養生要點,這幾點要多預防春分時節氣候十分適宜各種病菌的繁殖和傳播,小伙伴們在感受春意盎然的同時,同時也要注意身體保暖,預防流感哦。春分時節養生要點,這幾點要多預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分時節養生要點三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篇1】春分時節養生要點
1、豎蛋:在每年的春分這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2、粘雀子嘴: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3、春祭:春分也是春祭的開始。春祭,即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后,然后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后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4、放風箏:春分這天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甚至大人們也要參與。溫柔的春風里,人們在空地上肆意奔跑,爭相比著誰的風箏放得更高更遠。
5、飲春酒:我國浙江、山西一帶有在春分日釀酒的風俗習慣。古書中記載:“春分造酒貯于甕,過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經久不壞,謂之春分酒。”
6、拜神:春分前后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圣王誕辰:開漳圣王又稱陳圣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后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7、祭日:祭日是古時皇家在春分這天最主要的活動,在周代,春分便有了祭日儀式。《禮記》記載:“祭日于壇”、“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朝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篇2】春分時節養生要點
1.春分養生要平抑肝陽
根據我國傳統的養生觀點來看,肝臟對氣候的變化是最為敏感的。中醫認為,春夏季節變換,肝陽易亢,肝風易動,會導致人的血壓突然升高,情緒波動的時候甚至還會有中風的危險。
所以說在這個時節高血壓病人除了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之外,還要注意保持心情的舒暢,可以選擇吃一些平抑肝陽降血壓的蔬菜,來進行防治。
所以說,春分前后,我們一定要注意避免情緒波動,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來面對。
2.起居養生巧防病
陽春三月,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天地間俱顯勃勃生機,草木得以繁榮。白領應該適當的晚睡早起,到庭院里散散步,披散頭發,舒張形體,使神志隨著春天生氣而勃發。
春分前后,氣候漸漸變暖,身體的各個系統的活動也就會增強,使各個器官的負荷嚴重增加,于是中樞神經系統便會產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讓我們的身體感覺困乏,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春困。
3.春分養生要助益脾胃
春季是慢性胃炎和胃潰瘍最容易復發的季節了,因為春季的肝氣旺盛,而且在中醫臟腑的相生相克中,肝木克脾土,如果肝氣過旺,就會克脾土,對脾胃產生不好的影響,嚴重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甘味的食物可以滋補脾胃,在中醫五味當中,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如果這個時候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不利于春天陽氣的生發,對脾胃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我們可以吃的甘味食物有:大棗、山藥、小米、大米、糯米、扁豆、黃豆、菠菜、胡蘿卜、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圓、栗子等食物,經常吃這些可以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力,而且還能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幾率。
4.春分前后防病意識要加強
春分很容易發生腹瀉的情況,而且舌苔發白、脈象虛弱,腰部以下發涼,最大的特點是餐泄。而且由于春天的風比較大,中醫認為風木克脾土,平素脾虛舌苔白好拉肚子的人更容易出現腹痛的癥狀,痛感非常明顯。
所以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風大的.時候盡量少到戶外受風,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理中丸。春分前后,一定要防止讓自己受涼。
在做飯的時候,多用一點干姜,因為干姜可以有效的溫中。
而且春分前后很容易感冒,所以風不大的時候,要多到戶外去鍛煉身體,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篇3】春分時節養生要點
春分時節,中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此時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
上一篇:二十四節氣雨水的諺語(合集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