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學生成長日記收獲感悟怎么寫
日記還是自己寫比較好吧,別人不能代替,否則就失去了日記的意義了。
求一篇對大一一學期的感想,800字,謝
大學其實就像一個大煉爐,我們每個人在這爐里烤煉,最后有的成了真鋼實鐵,有的卻成了廢渣。
你是想成為真鋼實鐵,還是廢渣呢
以前未上大學的時候,常常聽說大學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由,所以當初高中日子里經常渴望步入大學,去享受那份所謂的自由。
大學的學習是自由的,但并不意味著你可以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其實是有相對多的自由調配時間,讓個人更好的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學自己所需,盡量給自己增值;大學的生活是自由的,但并不表示你可以隨性,隨性只會打亂生活。
人與人之間總要相處,在大學,人際關系是相當重要的,高中的我們生活的群體在大學里只算是很小的部分,因此作為一名新生要盡快學會很好的與人相處,畢竟大學的人相對更雜一點,要學會處理各種矛盾,要學會寬容。
想要學會這些,那么先從處理好宿舍舍友之間的關系開始吧
大一結束,感悟頗多,給自己寫下一段話:有時埋怨自己得到的太少,但卻沒有想到也許我擁有的別人還沒有;有時痛悔自己失去的太多,但卻沒有想到痛悔的時候我正失去更多……所以,不管了,只想好好地珍惜眼前,努力地過好現在
自我成長的人生感悟300字謝謝了
自我成長的人生感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人生感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和不同點,所以大量盡量克服這一點把自己過的沒買了。
大一生活感悟及總結三百字到五百字
從中學到大學,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從踏入大學校門開始,就意味著自己開始了獨立自主的生涯,記得老師說過,大學四年要學會:從計劃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煉口才,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
這是因為,進入大學是一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擔,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是第一次離開家庭生活,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是第一次不再單純地學習或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是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
同時這也是一生中許多“最后一次”:最后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最后一次能夠全心建立知識基礎,最后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境。
在這個階段里,我們要認真把握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也逃珍惜每一個最后一次,不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
對于大一的學習,一般以基礎知識為主。
要注重學習重點與方向的定位與把握,培養樹立正確的,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就要一門心思地去學習,不能只滿足于。
我認為方法、時間和心態是大學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
在學習方法的要求上,比起中學的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要想真正學到知識,除了端正自身態度外,還要適應大學的,掌握大學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可以設想自己在這一學期內要達到怎樣的目標、掌握怎樣的知識結構、培養哪幾種能力等。
其中提高自學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否把知識學通學活,這就需要把握住幾個主要環節:預習、聽課、復習總結、作業。
預習可以把握聽課主動權,知識不完全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靠自己主動的思維活動去獲取的,而上課專注聽講、及時完成作業則有助于提高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時間安排方面,除了上課、學生工作、外,其余的時間機動性很大,大學生活越豐富多彩,時間分割的就越細,適當利用零散時間充實自己,把勁兒使在刀刃上,也可以提高。
再就是心態方面。
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學習以外的其它因素,如人際關系、生活習慣等等,這些都影響著一個人的心境。
積極參與各種集體活動,如,校園文化節系列活動等等,以一種熱情樂觀的生活態度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對一個人的工作與學習都是很有幫助的。
以上是我個人對大學學習與生活的一些看法,很榮幸能與大家分享,愿學弟學妹的大學生活過得精彩、充實
求秋季大一新生軍訓感言
謝謝
提著小小的旅行箱,上了去大學的路。
剛上火車,就接電話,在電話的那頭媽媽哭了,我也跟著哭了。
掛了電話,一直哭了很久很久,哭累了,就睡著了。
。
。
經過24小時火車的顛簸,拖著一身的疲憊,下了火車。
剛到火車站門口,就有熱心的學長和學姐幫忙指路和搬行李。
感到很是溫暖,也明白今年我們是新生,學長學姐們幫助了我們,而我們相應的回報他們的也將是明年的此時此刻,幫助下一屆的新生指路和搬行李。
這是愛心的傳遞,也是愛心的力量。
這也是我在大學的第一堂課。
進了宿舍,有倆個室友已經整理好東西了,和她們互相自我介紹之后,我們就談開了,互相之間融合的很好,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接受不同的教育,受到不同風俗的洗禮,但是就因為我們具有同樣是新生的身份,就因為我們具有同樣的愛好和性格。
雖然不再住在家里溫暖的大床上,不再依偎再父母身邊向他們撒嬌,不再抱著家里的大熊睡覺。
但是人生總會有所得失。
。
。
在寢室里雖然沒有柔軟的大床,卻不再有以前一個人住大房間的孤寂,反而有另外三只床陪伴著,感受一份小集體的溫馨;在寢室雖然沒有父母在身邊讓我依偎,卻有三個新的室友和我分享我的憂愁;在寢室雖然沒有大熊讓我緊緊擁抱,卻有“臥談會”讓我敞開心扉。
。
。
第二天,父親走了,心中有一份失落和傷感,不免感嘆,有得有失,這就是人生。
望著父親的背影,突然覺得父親已經開始老了,有白頭發了,背也有點駝了,才恍然,自已已經不再是個孩子了,要學會堅強,要學會獨立,要學會成長。
。
。
雖說是要堅強,但畢竟是分離,眼淚往往是最不爭氣的標志,它毫無保留的從我的眼睛里冒出。
腦海中不斷的浮現在父母身邊的日子,不斷回憶昨天的往事。
昨天就像是一條總也走不完的路,路邊的樹上結滿了叫做往事的果實。
我溺愛著昨天,但它帶給我的卻是一種痛苦的美麗。
于是,我選擇與它隔窗相望。
我要開啟今天的大門,接受今天。
接受我今天已是一名大學生的事實,而我的心也開始接受,開始在這里成長,用我的心去體味大學的生活,不必要何等的輕松和快活,不必要何等的風花和瀟灑,我只要自己擁有一顆誠摯的心,用心去做好一切,用心去努力,用心去奮斗。
直至飛翔,飛向那云和山的彼端——我夢開始的地方。
大學生活已悄然開始,而我的心也已悄然成長……希望采納
求大一新生進去學生會的感言,我要上去演講…誰有的,借閱下。
謝謝。
學生會作為一個學生組織,它的構成主體是學生,它的運行主體也應該是學生,它的服務對象更應該是學生。
學生會給我帶來了很多寶貴的東西,使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人和事,令我受益匪淺
從不適應到適應,從陌生到熟悉,從只身一人到團隊協作。
無論從哪個方面講,收獲的東西很多,也很珍貴。
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自身很少參與到活動的組織中去。
自然收獲的就沒有那些長期工作在一線的戰友們那么多。
不過即使是這樣,一年的學生會工作依然讓我感觸頗深。
首先是大家的熱情感染了我。
我們每一位學生會干部都是從零做起的,為了要讓這屆學生會的工作業績能載入史冊,我們每一位都盡力了。
我們不僅組織了系內活動,還積極承辦校級活動,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有的部門雖然一年下來沒有太多的活動,但是他們的努力還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斷地寫各種計劃,期望能在自己在任的時候為自己的部門工作開創先河,由于種種原因,他們的計劃一次次被駁回一直沒能得到實施。
我們不能只看結果,要看到大家為了理想而追求時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過程。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剛進這學校的時候我的膽子并不大,有很多時候我并不是個主動的人。
但自從進入了學生會,我的膽 子就開始慢慢變大。
那時作為一名新生也有新生畏懼的時候。
像去檢查高年級的時候,一些同事會有一種壓抑感,這點在我身上也出現過。
依稀記得剛進入學生會紀檢部的時候,作為一名紀檢部的干事,去檢查比自己年紀大的班級,剛開始,我并不怎么敢去管理他們,旁邊一定會有個老干事陪著。
但是人生之路是靠自己走,有時候我必須學會獨立去完成一些事情。
后來我心中告訴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老生也沒什么的,不都一樣是學生,我只是履行我的工作,怎么把工作做到最好,這才是真的,久而久之,也就不怕了。
所以在面對一些難題的時候,一畏的逃避懼怕是沒有用的,只有不斷的鼓勵自己。
如果說在學生會,耐心,細心,責任心是必備的話,那么我覺得還應添一樣,那就是信心。
給自己一點信心,把每一項難關都當成是上帝給我們最大考驗。
任何時候都不放棄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萬事開頭難,第一步總是艱難困苦的,但這些都不能成為阻礙。
除此之外,我也通過學生會鍛煉了自己的品質,由隨遇而安的個性逐漸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冷靜的思考問題。
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的不足,彌補過失。
學會周密的計劃一次活動,也增強了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
每一位同學進入學生會,都是從干事做起,可以說擔任干事這一段時間做的是基礎工作。
但也是培養和展露自己能力的一個起點。
而且這點也是關系到將來能否升為正副部長關鍵時期。
不管是作為那一個部門的干事,只要是身為一名干事,首要的條件就是要協助好正副部長的工作。
一個部門的工作是不能單單靠正副部長的,所以此時就需要干事們積極配合部長的工組,積極完成任務。
我想每一位進入學生會的成員,都想做部長,乃至學生會主席。
當然我也不例外。
作為一名領導者首要的工作就是以身作則,協調好部員之間的工作,并組織帶頭搞好每一項的活動,并且相信和支持他們的工作。
有時候再指使某些事的時候,我們應當盡量的去換位思考,站在部長的角度多為干事考慮,站在干事的角度多為部長考慮,這樣工作會順利些。
進入學生會可以說給我們增長了一些實際的工作經驗,同時也為即將踏入社會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在工作中最大的收獲是收獲了友情。
是學生會讓我們走到了一起。
另外,我們了解到人不可能一次只做一件事,同時安排計劃好各項事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次成長。
對我們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歷練。
學生會的工作到此還在繼續。
我們的大學生活還沒結束。
相信接下來的日子我們一樣可以過得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