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的心得體會
主要要真實,這個評價對孩子沒有任何影響,是組織者對這類活動的總結,以便今后更好的開展這類活動。
禮讓斑馬線,文明過了路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更有責任和義務發揚這一美德。
為了提高和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公德意識,了解老人生活的同時帶給他們歡樂,為他們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獻上一份關愛,我們寢室的于2011年5月4日,去了長沙市雨花區社會福利中心。
這是我們這學期第一次去敬老院,所以心里激動的同時在想著該怎樣和老人們交流、該為老人做什么呢。
來到敬老院看到的硬件設施還是很完善的,住的條件也還可以呢,有老年人活動的地方,也有老年人網吧。
當我看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遠在家鄉的奶奶。
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奶奶和叔叔住在內地所以沒有和老年人交流的經驗。
所以當我來到敬老院看到爺爺奶奶們,就想起了遠在家鄉的奶奶。
一時間我們不太知道該怎么跟他們交流,一位在敬老院實習的社工系的學長,就叫我們就問一些“身體還好么”“平時都會有什么活動啊
”“這一輩子有什么驕傲的事”之類的話,敬老院給人的感覺氣氛很溫馨。
我們幾個人來到一個病房里,,看見一個爺爺正在看電視,病房環境很好,很干凈。
有獨立的衛生間,空調,電視。
我們問“爺爺,怎么稱呼您”他很熱情的告訴我們他的年齡和姓氏,那位唐爺爺也開始問我們家是哪兒的啊
是哪個學校的啊
后來,爺爺要出去走走,我們就帶著爺爺在院里散步。
唐爺爺給我們講了很多,包括他以前的工作,去過那些地方,喜歡的電視劇,看來爺爺很健談呢,聊著聊著我們問爺爺以前都喜歡什么活動啊,爺爺就說打乒乓球,爺爺真的很可愛,很親切。
在活動圓滿完成之后,回顧整個活動過程,我們感慨良多。
在長沙這樣的城市養老機構的硬件設施一般都還很不錯,關鍵的是軟件方面做的還不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們的差距還很大。
其實老年人在硬件設施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反而在軟件精神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了,這一點也可以從官方的統計數字可以看得出來,中國已經全面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社會的養老鴨梨越來越大,然而中國的年輕一代對于老年人的關照也慢慢的淡化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值得大家思考。
當然尊老敬老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然而,在今天這個物質愈加豐富的時代里,中年一代的人們卻工作日益繁忙,無暇顧及到身邊的父母。
所以,現在的社會有了很多內心孤獨無依的老人。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義務來擔起這個社會責任,繼續發揚這個延綿千年的傳統美德。
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一份努力,給老人帶去關愛、歡樂和溫暖,樹立榜樣,營造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風尚,培養和提升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
對此,我們感到很光榮,很自豪。
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實際行動,傳遞愛的接力棒,給老人們帶去物質支持和精神關懷,引起社會各界對老年人群體更多的關注。
安全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的目的小學
)做好分層教育。
遵循教育規律生身心發展規律,研究制定年級、不同學段的德育具體要求和常規,按梯次遞進結構形成規范化和序列化的德育內容及實施要求。
小學階段教育學生初步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基本的是非觀念、法律意識和集體意識;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社會生活基本常識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融入課堂教學。
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德育目標之中。
加強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教學,以及綜合實踐課程、校本課程等課程體系建設,重點加強德育、語文、體育、藝術等課程教學的管理和評價,引導各學科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同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然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
積極開展學校課程的教學研討,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分階段有序推進學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科育德實效。
(三)融入社會實踐。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為貼近學生的具體要求,引導廣大學生將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組織學生廣泛參加“學雷鋒”等志愿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保證每個學生在每個學段至少參加1次學工學農體驗式勞動。
組織學生前往社會實踐基地或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開展富有吸引力的教育實踐活動。
在集動手、勞動、軍訓、協作、宣傳教育為一體的實踐基地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社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勞動習慣、合作精神和生活技能,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各項主題教育活動中 (一)開展“學習身邊好人·爭做道德模范”實踐活動。
充分利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美德少年等先進人物的感人故事,引導廣大學生學習領會他們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和背后的精神內涵,感悟人生和生活的真諦,增強對祖國和時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運用班級道德講堂,以班級為單位,以學生交流感想、自我宣講為主要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的濃厚氛圍。
(二)開展“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活動。
廣泛開展孝敬教育,弘揚中華孝道,加強以孝道為基礎的家風家教建設,培養學生的孝心、愛心,形成孝順父母、尊重師長、愛老助老的社會風尚。
以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為主題,書寫自己或身邊發生的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故事,表達尊敬長輩、幫助老人的切身感受。
傳播經典家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治家傳統,在家風中傳承民族信仰,進一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染力。
(三)開展各類讀書活動。
強化學生的閱讀意識,培養學生讀書習慣和能力,形成人人好讀書、讀好書的濃厚氛圍,豐富學校文化內涵,深入推進素質教育。
舉辦寒暑假讀書活動,精心設計寒暑假讀書活動方案,引導更多的青少年學生利用假期,參與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讀書活動。
倡導廣大中小學生閱讀傳統經典和文化,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開展重要事件和紀念日教育活動。
以節日、宣傳日、紀念日為契機,組織學生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活動中。
利用勞動節、抗戰紀念日、國慶節、“九一八”國恥日和南京大屠殺等紀念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利用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服務人民的意識;利用國際禁毒日和全國法制宣傳日開展實踐活動,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通過考試紀律教育,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美好品德;通過組織學生假期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