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給了我們什么啟發(fā)和感悟
首先,工作態(tài)度上勤勤懇懇、踏踏實實,體現(xiàn)一種求真務實精神。
由此,我想到要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中,考慮問題三思而后行。
要樹立高度的責任和敬業(yè)精神,盡心盡力把工作做好。
有沒有寫雷軍事跡的,還有自己感受的作文,跪求
雷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
1987年,畢業(yè)于原沔陽中學(現(xiàn)湖北省仙桃中學),同年,雷軍考上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武漢大學是當時國內(nèi)最早一批實施學分制的大學,按照學校要求,只要修完一定的學分就可以畢業(yè)。
剛上大學,對自己要求比較嚴的雷軍就開始選修了不少高年級的課程。
僅用了兩年時間,雷軍修完了所有學分,甚至完成了大學的畢業(yè)設計。
讀完大學的雷軍便開始闖蕩計算機市場了。
1992年,雷軍與同事合著了《深入DOS編程》一書。
接下來的兩年里,雷軍涉獵廣泛,寫過加密軟件、殺毒軟件、財務軟件、CAD軟件、中文系統(tǒng)以及各種實用小工具等,并和王全國一起做過電路板設計、焊過電路板,甚至還干過一段時間的黑客,解密各種各樣的軟件。
兩年下來,雷軍和各家電腦公司老板之間都成了熟人,成了武漢電子一條街的甚有名氣的人物。
受《硅谷之火》中創(chuàng)業(yè)故事影響,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雷軍開始和同學王全國、李儒雄等人創(chuàng)辦三色公司。
當時的產(chǎn)品是一種仿制金山漢卡,可是隨后出現(xiàn)一家規(guī)模比他們更大的公司,把他們的產(chǎn)品盜版了,而且這家公司可以把同類的產(chǎn)品做得量更大,價格也更低。
三色公司度日維艱,不要說公司運營,即使他們生活上也面臨著等無米下鍋的局面。
半年以后,三色公司決定解散。
清點公司資產(chǎn)時,雷軍和王全國分到了一臺286電腦和打印機,李儒雄分到了一臺電腦。
在三色公司工作期間,雷軍與王全國合作編寫了雷軍的第一個正式作品BITLOK 加密軟件并組建了黃玫瑰小組;除此還用PASCAL編寫免疫90,此產(chǎn)品獲得了湖北省大學生科技成果一等獎。
1992年初,雷軍加盟金山公司。
先后出任金山公司北京開發(fā)部經(jīng)理、珠海公司副總經(jīng)理、北京金山軟件公司總經(jīng)理等職務。
1998年8月,擔任金山公司總經(jīng)理;2000年底,金山公司股份制改組后,出任北京金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雷軍從22歲進入金山,一直工作到38歲,在金山工作了整整16個年頭,期間完成了金山的IPO上市工作。
2007年12月20日下午,雷軍辭去了金山CEO職務。
2011年7月11日,金山軟件董事會提名委員會提名雷軍出任董事長一職,這一提議獲得了董事會一致通過,雷軍正式接掌金山軟件。
這些年只要人們提起金山,就不由地想到雷軍,他早已成為這家中國歷史最長的軟件公司、小米的“代言人”。
雷軍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的企業(yè)不在少數(shù),投資的項目包括卓越網(wǎng)、逍遙網(wǎng)、尚品網(wǎng)、樂訊社區(qū)、UC優(yōu)視 、多玩游戲網(wǎng)(歡聚時代)、拉卡拉、凡客誠品、樂淘、可牛、好大夫、長城會等20多家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并成立了天使投資基金順為基金。
2024年12月,*jing雷軍1億元投資YOU+國際青年公寓的消息在各個渠道瘋狂傳播。
但隨即順為基金CEO許達來明確回應順為基金投資YOU+完全是出于財務角度,與小米無關。
人盡皆知的中關村勞模,在金山15年,帶著金山八年間五次沖擊IPO,終于上市。
上市后離開。
2011年又被請回來當董事長。
期間,他離開金山后轉(zhuǎn)身當起了天使投資人,投資了一大批成功的企業(yè),rui*其中有一個名叫凡客。
雷軍《你要相信你比想象中強大》寫了什么
內(nèi)容20歲時,他堅信“人定勝天 40歲時,他領悟“順勢而為”,雷掌門從默默的程序員到天使投資人的終極蛻變之路、技術理工男的心靈成長史、小米科技成為全球商業(yè)史上成長最快公司的背后故事。
他心懷夢想,立志建立偉大的企業(yè); 他從金山崛起,開創(chuàng)雷軍時代;他獨具慧眼,天使投資屢獲成功;他銳意創(chuàng)新,小米的成功讓他成為“中國的喬布斯”; 他廣積人脈,打造出勢不可當?shù)摹袄准臆姟薄?/p>
雷軍向您娓娓道來,歷經(jīng)時間沉淀的商業(yè)智慧和人生感悟及創(chuàng)業(yè)以來的經(jīng)歷和各階段的思考。
網(wǎng)上找的讀書筆記:我對手機界的興趣把我引導了此書上:雷軍。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位傳奇式的人物:他一開始是一位金山的工程師,隨后升為了董事長。
然后他卻辭掉此工作,做了幾年天使投資人,便找了幾位硬件軟件互聯(lián)網(wǎng)(也就是俗稱的鐵人三項)方面的強者一起創(chuàng)造了小米。
但因為金山的退步,他不得不應順求伯君(金山CEO)的不下30次的請求回到了金山董事的崗位上。
隨后,他便一直做兼職:小米CEO、金山董事長。
媽媽在一開始給我買這本書的時候,問過我:你不是魅族的粉絲嗎
怎么改小米啦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接下來就是我的感悟。
我會從各段來講述我的感悟。
雷軍其實當時在手機界并沒有什么名氣,也只是一位普通工程師。
當碰到求伯君(那時是他的偶像)時,他遞給他一張名片,并獲得了機會進入金山。
經(jīng)過雷軍8年的努力,他坐上了董事長一席。
這對于雷軍來說,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到了一個級別,雷軍與求伯君自然而然成了好朋友。
但是雷軍對金山的前景并不看好。
那時互聯(lián)網(wǎng)開始發(fā)達,但是金山除了能用網(wǎng)絡游戲搭一點互聯(lián)網(wǎng)的邊以外,其他項目與互聯(lián)網(wǎng)無關。
因此,雷軍為了趕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他創(chuàng)辦了卓越網(wǎng)項目(也就是現(xiàn)在的)。
但因為金山對此也并不看好,雷軍只好將卓越網(wǎng)賣給了亞馬遜。
隨后,事實證明,雷軍的眼界是超前的,能在互聯(lián)網(wǎng)還在初期便將它的威力真正展現(xiàn)了出來。
他在金山獲得了成功,獲得了人生的開門紅,因此,他準備辭去這個工作。
看到這里我有點疑惑,為什么獲得了成功卻反而要把這個成功的名譽給丟掉
他說的一句話給了我答案:“對我來說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
原來以為只是累了,但是休假4周后還是身心疲憊。
”雷軍在金山每天工作12-18個小時,那時一心只想好好在金山做。
他后來做了天使投資,并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果要具體描述,那就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他投資的公司的85%都上市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一點:他擁有超越他人的眼界與分析力。
也許這就是我們所缺乏的。
為什么我們無法把握每天的復習安排與時間,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分析不夠完全,無法達到了解自己的境界。
就比如,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說出你的優(yōu)點與缺點,每方面3點。
基本上不能說全。
雷軍對自己的分析相當?shù)轿唬虼怂芨杏X到自己的疲憊不堪,便退出了金山。
他還對這個世界的發(fā)展趨勢分析得相當?shù)轿弧?/p>
他做天使投資的成功率就證明了這一點。
或許我們不用像雷軍一樣去做天使投資人,但是我們得將自己的分析做到位。
、喜歡請采納
如何寫房地產(chǎn)的心得與感想
2024房工作心得體會2024房地產(chǎn)工作心得體會篇1轉(zhuǎn)眼間20xx年就過去XX公司實習的時間也將近5個月了,回想起在xx工作的點點滴滴,感慨萬千。
對之前工作過行總結和反思,是對未來工作的開拓和進展。
20xx年即將過去,20xx年即將來臨。
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zhàn),我決心再接再厲,使工作更上一層樓,努力打開一個工作新局面,更好地完成學校給我們的這個實習機會和公司安排的各項工作,揚長避短。
還清晰地記得剛進這里的時候什么都是懵懵懂懂的,不清楚工作上都有哪些流程和該做什么。
不過通過自己的日積月累實踐和同事的悉心講解,我終于在工作中變不斷地變明朗起來,而且越做越順手。
不過通過這幾個月的工作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做好一名業(yè)務員和業(yè)務助理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
原本以為買賣房子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一個愿買一個愿賣就可以了,可是事情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從開盤到房子都賣完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這買賣房子的流程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而且一關比一關來的復雜,甚至是難上加難。
賣完房子了就要開始辦產(chǎn)權證,從開發(fā)商到銀行再到房管局,這程序還真不是一般的多。
幾次的支援使我知道了一套房子經(jīng)過開盤,認購,簽合同,書面寫了電腦里面還要登記,要有備案證明,客戶的許多身份證明等等,客戶閑麻煩,我們更麻煩呢。
。
在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我更熟悉房地產(chǎn)上的一些業(yè)務了,知道了怎么辦產(chǎn)權,怎么去銀行借還件,去房管要經(jīng)過哪些程序,產(chǎn)權證出來了怎么通知客戶
黃章為什么那么恨雷軍
如此不爽雷軍應以下原因:
【第1句】:雷軍曾經(jīng)“拋過黃章黃章有句話是這么罵雷軍的就是這樣的上當?shù)模皇俏以?jīng)教他,他懂個屁做手機”,這句話背后藏著一段故事。
當年雷軍決心開始追逐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的時候,有考察過魅族,并準備入股魅族,在這期間雷軍與黃章討論了很長時間,但是雙方意見不能統(tǒng)一,還鬧出了矛盾,具體什么矛盾雙方都沒有對外說明,反正這樁沒有完成的交易讓黃章很生氣,經(jīng)常罵雷軍盜取商業(yè)機密,是個大騙子。
也許雷軍只是當時想做手機,與魅族接觸了一下,發(fā)現(xiàn)意見不合,自己做手機也不難,就自己干了。
但以黃章如此桀驁的性格,雷軍居然投資自己不成,還做了和魅族定位差不多的手機,不爽是必然的。
【第2句】:既生黃何生雷說雷軍玩期貨,黃章也是喜歡玩期貨的主,魅族M8手機2007年年初就炒作,每隔一段時間就“曝光”一下,2008年10月才放出公測機,出售時,當初看起來牛哄哄的硬件,成本也就沒有當初那么高了。
這招也是后來小米屢試不爽的。
說到手機粉絲營銷,黃章才是鼻祖。
早在他做MP3時期,他就號召用戶去各個論壇發(fā)帖,讓用戶憑借發(fā)帖鏈接在購買mp3時得到一定的實惠,當年水軍概念還未成型,黃章已經(jīng)組織自己的用戶去成為自己最早的水軍。
而后在開始做魅族手機時,黃章也開始打造自己的粉絲論壇,在魅族M9發(fā)售時,黃章甚至故意只在有限的幾家店發(fā)售,造成排隊擁堵,產(chǎn)生魅族熱銷的新聞。
后來的小米,營銷手法本質(zhì)與魅族相同。
甚至Show硬件參數(shù)的手法,兩人手法都一樣,當年黃章在《微型計算機》雜志做廣告,就標榜魅族的MP3用了誰家的優(yōu)質(zhì)芯片,采用了優(yōu)良的做工。
現(xiàn)在的雷軍,也喜歡炫耀自己手機的“四核”與Fashion的外形。
黃章與雷軍,采用了相同的方式在做手機,但雷軍無疑在商業(yè)上的天賦,以及社會資源上更勝一籌。
【第3句】:小米vs魅族:這天下只能獨大一家合作不成,或許只是讓黃章“不爽”雷軍而已,但是當小米開始蠶食本來屬于魅族的地盤之后,黃章已經(jīng)開始對雷軍恨得“咬牙切齒了”。
小米與魅族無論在手機概念,或是在用戶定位上都沒有太大區(qū)別,購買者都是追求高性價比的年輕群體。
小米走的路與魅族何其相似,高配低價,強調(diào)用戶體驗,自己做系統(tǒng),粉絲營銷……可惜,中國不需要兩家相同的手機廠商。
可以想象,如果當初雷軍投資了魅族,亦或是小米沒有出現(xiàn),那么魅族才應該是市值100億美金那一家手機廠商。
雷軍把本來屬于黃章的成功給“截胡”了,你讓他怎么能不恨。
雷軍解構了黃章的那一套手機玩法,然后根據(jù)自己豐富的資源,組合出了一套更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玩法,最終迸發(fā)出了無比巨大的能量,成為中國手機廠商的霸主。
相同的市場里只可能存在一家霸主,小米的出現(xiàn)讓魅族在銷量上潰不成軍,年輕群體想起“性價比高,用戶體驗好”的手機不再是魅族,而變成了小米。
魅族被邊緣化了,而氣急敗壞的黃章也在發(fā)表了幾篇謾罵帖子后淡出管理層,只參與新產(chǎn)品的研發(fā)。
黃章本有可能成為更加偉大的人物,站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大潮的巔峰,但現(xiàn)在這個名字是雷軍。
現(xiàn)在隱居起來喝茶種菜的黃章,他的偏執(zhí)本可能得到更多的崇拜,但現(xiàn)在看起來只像是失意的氣急敗壞。
從某些方面看,也可以說雷軍奪走了黃章的夢想,這么說來,黃章應該會罵雷軍一輩子……我想起電影《硅谷海盜》里那段互相指責“你偷走了我的東西!”“我沒有,我們都有一個好鄰居,你拿走了電視機,卻不許我拿走音響?!”他們的“鄰居”和學習對象,應該都是蘋果。
他們都憧憬著成為喬布斯,有著相同的信仰和創(chuàng)業(yè)理念,他們本來可以成為要好的朋友,他們也確實有過這么一段時光,據(jù)說,當時黃章在魅族的辦公室里,專門在冰箱里凍著雷軍愛喝的可樂……
哪本雷軍的傳記寫的最好
站在風口上(從草根到融資100億美金的中國式喬布斯,小米科技創(chuàng)始人,電商教父,凡客誠品陳年的老搭檔,著名天使投資人,和馬云李開復周鴻祎陳天橋亦敵亦友的互聯(lián)網(wǎng)傳奇人物)
極度認真的工作能扭轉(zhuǎn)人生觀人生觀后感
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干,這一點很重要。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煉人格的“修行”。
這樣說并不過分。
勞動的意義不僅在于追求業(yè)績,更在于完善人的內(nèi)心。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過工作來磨煉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
就是說,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
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我們?yōu)槭裁炊ぷ鳌 槭裁炊ぷ?/p>
工作是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
很多人是這么想的。
他們認為,為了吃飯獲取報酬,就是勞動的價值,就是工作首要的意義。
誠然,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這沒有錯。
然而,我們拼命工作,難道僅僅為了吃飯這一個目的嗎
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這是我的觀點。
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的僧人經(jīng)歷長期嚴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夠做到。
但是,在工作中卻隱藏著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的巨大力量。
工作的意義正在于此。
日復一日勤奮地工作,可以起到鍛煉我們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我曾在一個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聽過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師傅的話,很受感動。
他說: 樹木里宿著生命。
工作時必須傾聽這生命發(fā)出的呼聲—在使用千年樹齡的木料時,我們工作的精湛必須經(jīng)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驗。
這種動人心魄的語言,只有終身努力、埋頭工作的人才說得出來。
木匠工作的意義在哪里
它的意義不僅在于使用工具修筑漂亮的房屋,不僅在于提高木工技能,更在于磨煉人的心志,塑造人的靈魂—我在這位師傅的肺腑之言中聽出了這樣的意蘊。
他已70多歲,只有小學畢業(yè),職業(yè)生涯一直就是修建神社。
幾十年間只從事這一項工作,又苦又累,不勝厭煩,有時也想辭職不干,但他還是承受和克服了這種種勞苦,勤奮工作,潛心鉆研。
在這樣的過程中孕育了他厚重的人格,所以才能說出如此語重心長的人生體驗。
像這位木工師傅一樣,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一門職業(yè),埋頭苦干,孜孜不倦,這樣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動我的心弦。
只有通過長時間不懈的工作,磨礪了心志,才會具備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穩(wěn)而不搖擺。
每次與這樣的人接觸,就能引起我的重新思索,思索工作這一行為的神圣性。
同時我衷心希望,生活在現(xiàn)代的年輕人,你們承擔著對未來的責任,在工作中切不可好逸惡勞,不要逃避困難。
希望你們秉持一顆純樸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有時你們或許會感到疑惑:“工作到底是為了什么
”每當此時,希望你們記住下面這句話: 工作能夠鍛煉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工作造就人格 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干,這一點很重要。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煉人格的“修行”。
這樣說并不過分。
大約在十年前,我和一位德國領事對談時,聽到這樣的話: 勞動的意義不僅在于追求業(yè)績,更在于完善人的內(nèi)心。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過工作來磨煉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
就是說,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
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過每一天認真踏實的工作,逐步鑄成自己獨立的、優(yōu)秀的人格。
這樣的事例,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不勝枚舉。
只要翻開偉人們的傳記,隨處可見。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于自己的事業(yè),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他們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值得玩味: 在南太平洋新不列顛島上,有一個未開化部落的村莊,那里的人們都認同“勞動是美德”這一觀點。
在他們的生活中滲透著一種純樸的勞動觀:“認真勞動能塑造美麗心靈”,“美好的工作產(chǎn)生于美好的心靈”。
在這個村落里,主要的勞動內(nèi)容是燒荒式的農(nóng)業(yè),作物是甘薯。
在那里,根本不存在“工作是苦役”這樣的觀念。
村民們通過工作追求的目標是:“工作得到的美的成果”和“人格的陶冶”,就是要把工作做得完美,并由此磨煉自己的人格。
村民們互相評論各自田地的整修情況、作物的長勢以及泥土的氣味,氣味好聞的被夸為“豐登”,氣味難聞的則被貶為“不毛”。
經(jīng)過這樣一番評價,田地耕作得精細的人就會被稱為“人格高尚的人”,會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也就是說,這個村子里的村民是通過勞動的成果—田地是否整齊,作物是否豐收,來判斷一個人的人格的。
田頭工作出色、工作成果顯著的人,就被認為是優(yōu)秀的人,是人格高尚的人。
對他們來說,勞動是獲取生活食糧的手段,但同時又是磨煉心志、修煉人格的手段。
“出色的工作唯有出色的人才能完成”,這種簡樸卻切中肯綮的勞動觀在原始社會中普遍存在。
而在給人類帶來近代文明的西方社會里,從基督教思想起源,“勞動乃是苦役”這個觀點相當普及。
這一點在《圣經(jīng)》一開頭的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中就表達得十分清楚。
他們是人類的祖先,因為偷吃了上帝禁食的果實,被趕出伊甸樂園。
原來在樂園里他們不需要勞動,但遭放逐后,為了得到食物,他們不得不懷著痛苦的心情開始勞作。
在這個眾所周知的故事里,人們是為了抵贖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勞動”這種懲罰。
于是勞動在人們的意識里成了一種負面的、否定的形象。
也就是說,對于歐美人而言,勞動本是一種充滿痛苦、讓人厭惡的行為,因而產(chǎn)生了近代的勞動觀:工作時間應該盡量縮短,工作報酬應該盡量增加。
然而在日本原本不存在這樣的勞動觀。
不僅如此,過去的日本人,不管從事何種職業(yè),總是從早到晚辛勤地勞動。
他們認為勞動雖然艱辛,但卻能帶來喜悅感、自豪感,并能讓人明白生活的意義,勞動是高貴的行為。
有許多優(yōu)秀的工匠,只要專心磨煉技能,制造出賞心悅目的產(chǎn)品,他們就會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和充實;因為他們認為勞動是既能磨煉技能,又能磨煉心志的修行,他們把勞動看作自我實現(xiàn)、完善人格的“精進”的道場。
可以說,多數(shù)日本人都曾經(jīng)抱有這種有深度的、正確的勞動觀和人生觀。
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逐步西方化,日本人的勞動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就是本章開頭所提到的,勞動是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勞動是“必要之惡”。
因而許多日本人把勞動看作一項單純的苦差事,甚至厭惡勞動,厭惡工作。
上一篇:老一輩醫(yī)務工作者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