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獲獎者發言的問題
喜劇電影大師卓別林1971年被授予奧斯卡榮譽獎時,面對臺下不斷的掌聲和歡呼聲,眼含熱淚,十分動情,他只說了一句話:“此刻,言語是那么多余,那么無力。
” 著名影星馬龍·白蘭度在榮譽面前卻非常謙遜。
第一次登上奧斯卡領獎臺時,他說的是:“沒有許多人的幫助,哪有我的今天
” 與謙虛風格不同的則是自豪、驕傲。
因出演《電視臺風云》而一鳴驚人、獲1976年最佳女配角獎的比特麗絲·斯切特將奧斯卡金像高高舉起時,她講的是:“啊——金像真沉呀
我是一匹黑馬,真帶勁
”其自豪之情使臺下的人倍受感染。
美國是個幽默味濃的國度。
在引人注目的奧斯卡頒獎臺上,幽默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開心果。
1971年度奧斯卡頒獎時,最佳男配角獎得主本·約翰遜煞有介事地宣布:“我的話也許會在全國引起轟動,也許全世界每個人都會把我的話牢記心中。
”他戲劇性的停頓了一下,然后說道,“再沒有比我更合適的獲獎者了。
”臺下為之大笑。
有些獲獎者發表講話時往往把自己的影片、自身經歷和獲獎事實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讓人感到別致新穎。
馳名世界的英國導演大衛·里恩因執導影片《桂河大橋》獲獎,他講道:“當我們在叢林中揮汗如雨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座‘橋’會通往奧斯卡領獎臺。
” 里根前妻簡·懷曼因在《約翰尼·貝林達》中成功地扮演了一位聾啞母親而獲獎,她的話簡短而有趣:“我因為在影片中一言未發而獲獎,我想我現在最好還是再一次緘口不言。
” 更為別致的要數第31屆奧斯卡最佳作曲獎得主弗里德里克·洛伊的演說。
當時他剛動過心臟手術。
他說:“我從我那顆有點破碎的心的深處感謝大家。
” 1952年度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得主雪莉·布思由于跑得太急,上獎臺臺階時絆了一下,差點摔倒,于是她借題發揮道:“我經歷了漫長的跋涉,才達到事業的高峰。
” 因為有這些人的經典,才有后來發言的問題。
。
誰能告訴我一些奧斯卡之最,比如獲獎最多的影片,最年輕的獲獎者什么的
【第1句】:最冗長的奧斯卡獲獎感言 在第7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 沃倫-比蒂在接受歐文-塔爾伯格(Irving Thalberg)終身成就獎時發表了一番冗長的獲獎感言,時間長達6分鐘。
可惜他還是無緣這個另類獎項,因為1940年葛麗-亞嘉遜獲獎時發表了一番更長的獲獎感言。
【第2句】:最佳奧斯卡獲獎感言 好萊塢才女艾瑪-湯普森的口才自然也高人一籌。
1995年她憑《理智與情感》獲最佳改編劇本獎時,以詼諧的口氣表示她準備帶著自己的作品去拜祭簡-奧斯汀的墳墓,并且告訴她這部片子賺了多少錢。
這番言簡意賅的話既點到了影片成功的商業運作,又巧妙地恭維了這部改編電影的原作者。
【第3句】:最差奧斯卡獲獎感言 2002年,珍妮弗-康納莉憑《美麗心靈》獲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時,情緒顯然很激動。
不過她說話太沒水平,她走上領獎臺后居然拿出了一長串要感謝的人員名單,并且低著頭一個不漏地照著念完,讓觀眾聽了直打哈欠。
【第4句】:最長的奧斯卡晚會 2002年,奧斯卡晚會第一次在柯達劇院舉行。
晚會的導演是從來沒有執導過奧斯卡晚會的勞拉-澤斯金。
第一次擔當大綱的她腦子里有無數想法,似乎想把它們一下子就用完。
結果整個晚會持續了四個小時二十幾分鐘之多。
【第5句】:最佳奧斯卡頒獎主持人 這個獎項似乎應該頒給2003年的奧斯卡頒獎主持人、喜劇明星史蒂夫-馬丁,他在開場白中,不忘記用戰爭開玩笑:“過去一年內,所有人對我都很支持,法國和德國除外。
”
【第6句】:最差奧斯卡頒獎主持人 黑人女星琥比-戈德堡的喜劇天賦固然無人能及,可是在1999年的奧斯卡頒獎晚會上,身為主持人的她把當年獲得提名電影的戲服都穿了個遍,整個晚會簡直成了她的專場時裝秀,因此這個另類獎項非她莫屬。
【第7句】:最佳奧斯卡頒獎晚禮服 1995年奧斯卡頒獎晚會,烏瑪-瑟曼穿著那件淡紫色雪紡綢出現在紅地毯上時,立馬成了全場的焦點。
而Prada(普拉達)這個牌子也借好萊塢的屏幕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對此烏瑪-瑟曼自然功不可沒,因此她得這個獎是實至名歸。
【第8句】:最差奧斯卡頒獎晚禮服 相反,2002年奧斯卡頒獎晚會格溫妮斯-帕特洛穿的那件禮服糟糕至極,已經被載進了奧斯卡史冊。
由于上衣的網眼幾乎可以透視,因此ABC電視臺的檢查員懷疑這個畫面是否應該被播出。
【第9句】:最默契的奧斯卡情侶 這個獎項當屬本-妮弗。
當時還在熱戀之中的這對情侶如膠似膝,,2003年奧斯卡頒獎晚會上也是成雙成對出現,硬是謀殺了無數膠卷。
【第10句】:出場費用最高的奧斯卡明星 人們總希望芭芭拉-史翠珊能夠在奧斯卡晚會上出現,可是她的出場費用實在嚇人,因為組委會得為她做出特殊的安排,包括專門的進出口和專門的通道等。
芭芭拉-史翠珊才是奧斯卡晚會上真正的大牌。
【第11句】:最差勁的政治演講 電影界的政治狂人邁克-摩爾摘得了這個獎項。
2003年他的反戰主題影片《科倫拜恩的保齡》獲最佳紀錄片時,邁克-摩爾在頒獎禮上大罵向伊拉克宣戰的美國總統布什,雖然有部分人表示喝采,但是底下更多的是噓聲。
【第12句】:最受歡迎的政治演講 紀錄片《一個幸存者的回憶》獲獎時,導演將這位幸存者帶上了領獎臺。
當他的講話結束時,現場樂隊開始演奏音樂,而那位幸存者就站在麥克風前直到音樂結束。
接著她告訴底下靜靜坐著的觀眾說:“我在一個地方度過了不可思議的六年,在那兒獲得一塊硬面包,接著活過另一天就意味著勝利。
” 奧斯卡之最獲奧斯卡獎項項目最多的影片 *****獲奧斯卡獎項項目最多的影片
【第1句】:榮獲11項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的有:《賓虛》(BenHur,1959)《泰坦尼克號》(Titanic,1997) 獲10項獎的有:《西區故事》(WestSideStory,1961) 獲9項獎的有:《琪琪》(Gigi,1958)《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1987)《英國病人》(TheEnglishPatient,1996) 獲8項獎的有:《亂世佳人》(GoneWithTheWind,1939)《永垂不朽》(FromHeretoEternity,1953) 《碼頭風云》(OnTheWaterfront,1954)《窈窕淑女》(MyFairLady,1964)《小酒館》(Cabaret,1972) 《甘地傳》(Gandhi,1982)《莫扎特》(Amadeus,1984)
【第2句】:獲奧斯卡獎提名項目最多的影片有 《彗星美人》(AllAboutEve,1950),獲14項提名 《泰坦尼克號》(Titanic,1997),獲14項提名 《亂世佳人》(GoneWithTheWind,1939),獲13項提名 《永垂不朽》(FromHereToEternity,1953),獲13項提名 《瑪麗·波平斯》(MaryPoppins,1964),獲13項提名《誰害怕維吉尼亞·伍爾夫》 (Who"sAfraidofVirginiaWoolf?1966),獲13項提名
【第3句】:獲奧斯卡獎最多的演員凱瑟琳·赫本(KatharineHepburn),19
【第34句】:19
【第67句】:1968和1981年先后4度獲 得電影與藝術科學學院獎,4次都是最佳女主角。
【第4句】: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的女演員凱瑟琳·赫本(KatharineHepburn),獲12次提名 貝蒂·戴維斯(BatteDavis),獲10次提名 梅麗爾·斯特里普(MerylStreep),獲12次提名 梅麗爾·斯特里普于1999年因影片《真情》(OneTrueThing)曾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000)又因《心靈的音樂》(MusicoftheHeart)一片再次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故迄今為止,她已經平了凱瑟琳·赫本創造的這項記錄,即已被提名12次,從而成為最有希望在未來打破這項記錄的女演員。
獲奧斯卡獎最多的演員: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
【第34句】:19
【第67句】:1968和1981年先后 4度獲得奧斯卡獎,4次都是最佳女主角。
她是美國精神的象征,美國人自然給了她至高無上的榮譽。
最年長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喬治·伯恩斯(George Burns)因《陽光少年》(The Sunshine Boys) 1975年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時年80歲。
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的女演員: 又是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獲12次提名。
梅麗爾 ·斯特里普(Meryl Streep),獲12次提名。
最年長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亨利·方達(Henry Fonda)因《金色池塘》(On Golden Pond) 1981年贏得最佳男主角獎,時年76歲又317天。
獲獎不久即辭世,“最佳男主角”成了他的墓志銘。
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的男演員: 杰克·尼科爾森(Jack Nicholson),獲11次提名。
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的導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獲12次提名。
獲奧斯卡獎最多的個人:沃爾特·迪斯尼(Walt Disney),個人獲獎共26次,包括12個卡通獎和 長、短記錄片及榮譽獎等多個獎項。
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第一部彩色影片: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年)獲奧斯卡獎項最多的影片:《賓虛》(Ben Hur,1959年),《泰坦尼克號》(Titanic,1997年)均獲11項奧斯卡獎。
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多者:約翰·福特(John Ford)獲獎4次分別為19
【第35句】:19
【第40句】:1941和1952年。
沒有一次是西部片,這對于這位西部片大師是一種污辱。
獲提名的項目最多且全獲奧斯卡獎的影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 獲9項提名全部獲獎。
獲奧斯卡獎提名的最年輕演員:賈斯汀·亨利(Justin Henry)因《克萊默夫婦》(Kramer vs.Kramer,1979年)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那時他只有8歲。
獲得奧斯卡獎年齡最大的演員:格勞喬·馬克斯(Groucho Marx)于1973年獲得奧斯卡榮譽獎,時年83歲。
英雄人物故事及感想
抗日小英雄王樸 王樸,也作王璞。
王樸生于1928年,犧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縣人。
他生長在太行山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3歲。
王樸誕生在村里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里。
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 侵占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
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樸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里,王樸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后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樸:“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樸吧
”。
王樸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
“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里, 說出來就放你回家。
”“不知道
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
”王樸面不改色得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樸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
”王樸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
”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
就這樣,王樸英勇的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
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編輯本段]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
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鐘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鐘亮也被敵人抓走了。
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鐘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斗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
后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編輯本段]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
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里人打信號。
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
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
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
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
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編輯本段]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里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
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
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
管樺從小就和村里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
學生學習英語感想與家長感言
今天,我謹代表家長講話,深感有愧。
因為我的孩子剛來卓越英語前成績不是最佳。
但看到她快快樂樂學英語我巳經很滿意了。
一年前,孩子膽子很小,見她躲躲閃閃進課堂,不敢大膽說話.我擔心她英語學不好。
而今她卻大膽用英語和別人溝通。
在一次PK演講會上本來用中文演講的,等她上臺時,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用流利的英文做自我介紹,獲得了主持人的好評,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此時,我情不自禁地說,這個英語學校選得好
這個培訓費花得值
為此謝謝卓越英語學校老師們的悉心培育。
一年來,我看到了卓越英語學校的領導親自掛帥,親臨指導,與家長們親切溝通;看到了老師們早早到校遲遲歸,愛崗敬業的精神。
聽到了孩子們爭先恐后歡快的讀書聲,領略到了卓越英語學校對英語教育的新理念。
卓越英語學校有這樣一支年輕化、有活力、水平高、能力強的教師團隊,我相信卓越英語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希望卓越英語,今后為永康的英語教育事業作出更加卓越的貢獻而努力奮斗! 學生:Lisa 林衍好 三年級 各位老師、家長、小朋友,大家好
我是應浩楠的媽媽,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分享孩子在卓越英語學習的快樂經歷。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在學校里,還是生活中,英語已經越來越重要了。
4-5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孩子5歲的時候我就準備讓孩子學習英語。
記得第一次帶孩子去卓越英語試聽,留給孩子最深的印象是課堂上老師和他們做游戲,教他們唱歌,這樣的教學方式是非常吸引孩子的。
在卓越英語學習的大半年里,孩子有了意外的收獲,愛唱英文歌,比以前活潑、大膽,最重要的是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這里,我要感謝卓越英語的老師對孩子的教導,感謝老師們用父母般的慈愛去關心愛護孩子。
謝謝
丘吉爾的生平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1874年生于英格蘭牛津郡伍德斯托克。
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后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
他寫的《不需要的戰爭》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6卷、《英語民族史》24卷等。
丘吉爾是歷史上掌握英語單詞數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志《人物》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一大演說家之一,曾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從1929年到1965年,連續36年擔任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校長。
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奧黛麗赫本怎么死的
根據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奧巴馬獲獎的原因是有三:一是他為“加強國際外交以及人們之間合作所作的非凡努力”。
二是奧巴馬在強化國際機構和推動無核化方面的貢獻。
三是“很少有人能夠像奧巴馬一樣引起世界的注意和給予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希望”。
之所以把和平獎頒發給就職不到一年的奧巴馬總統,是因為評委愿意支持奧巴馬爭取達到的目標。
委員會的聲明說,這位美國新總統改變了國際政治氣候,多邊外交重回舞臺中心。
短短的幾句話無疑蘊含了豐富的內容。
首先,奧巴馬能夠獲獎,自然源于美國的強大和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和干預力。
事實上,奧巴馬就職九個月以來,只不過調整了小布什時代不得人心的單邊主義政策,重啟多邊外交。
而且這也是美國自身的需要。
兩場戰爭加一場全球經濟危機已經無法使美國再繼續推行單邊主義了。
然而,盡管如此,奧巴馬仍然就輕易的獲得此獎。
如果縱觀諾貝爾和平獎的歷史,從1901年至今,美國人(或機構)共獲得24次諾貝爾和平獎,名冠全球(排第二位的是英國11次,法國以8次名列第三,都是世界級強國)。
這是和美國的強大實力密切相關的。
不過比較滑稽的是,基辛格獲獎,是由于結束越戰,可是越戰就是美國發起的。
這和奧巴馬一樣,他終結單邊主義,可是單邊主義就是美國發揚光大的。
顯然,國家強大了就是好,擴張的時候,可以有實利(石油或者推翻不合作的政府),收縮的時候還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真是名利雙收啊。
第二個原因,則是希望美國這樣強大的國家能夠好好使用它的力量,不再成為全球威脅最大的國家(直到2007年,全球歷次民意測驗,美國都高居全球最具威脅國家首位)。
所以奧巴馬就職不到一年,就趕快奉送一頂諾貝爾和平獎的高帽,期待在他的任期內不要再發動戰爭。
這就是委員會所聲稱的他“給予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希望”,”是因為評委愿意支持奧巴馬爭取達到的目標”。
畢竟一個頭頂諾貝爾和平獎的人如果發動戰爭的話,實在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這自然會對奧巴馬和美國產生無形的結束力。
也反映了世界各國包括西方盟國對美國的擔心。
【其他內容:奧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對于中國最大的啟示就是,什么獎都不重要,和平獎最重要。
最能體現一國實力的就是和平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