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生活中我們的弊端往住在于:能夠夸耀示人的,常常虛榮作祟,或者自卑于心;面對他人功成意得,恭維是嘴角的,不屑是心底的;風景都在別處,自己是孤寂的;自詡如馬日行千里,伯樂是絕跡的。有才者不恃才,富學者不夸學,無須矯情,不必刻意,我們能在生活中全身心演飾自己就好。
【第2句】:【禪心佛語】涅盤之道,空有不住,生死不望,幻化不離,智愚不破,好壞不分,能所不求,真假不辨,凡圣不看,染凈一體,苦樂一樣。安住空性,隨塵亦然。
【第3句】:恒月法師:生命中有許多自己不想做卻不能不做的事,這就是責任;生命中有許多自己想做卻難做到的事,這就是命運。真正的成熟,不是被習俗磨去了棱角,變得世故、圓滑且實際,而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豐富和圓融。無論已有多么偉大的事業,擁有并保持一顆平常心最為難得。
【第4句】:初中時學化學,老師教我們怎么配平,由此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化學變化過程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反應前后元素種類與原子個數相等。想到母親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恍然有悟:生活和人生不也是一種配平嗎,基于此,面對生活的逆境我從未絕望;處在人生的順境,我從不敢沾沾自喜。
【第5句】:我不相信人性本惡,也不覺得人性本善,我認為人性中善惡并存。人的向善趨惡,取決于環境暗示,取決于如何引導,沒有天生的惡人,也沒有天生的善人。善惡的選擇最終來自自我的覺醒,自我的覺醒又仰賴暗示和引導。惡塞其路,還是善行其道,就看如何去引領。
【第6句】:【禪語人生】這意味著,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么,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第7句】:【禪心佛語】生活里不必要渴求別人的理解和認同,因為別人也沒有這些義務。靜靜的過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第8句】:【一日一禪文案集錦】恒唯法師:不要認為活著是一場累,也不要認為自己被命運拋棄,不過就是生活里多了一些變幻不定,也不必要從內心去抵觸,有一種痛得要命叫做生命,更有一種活的從容叫人生。
【第9句】:“熱誠”可以讓人永不絕望,“登峰造極”可以讓人不斷超越極限,“意志力”可以讓人穿透困難險境,“妙趣”可以改變封閉的思考,“禪”可以讓人智慧大開。
【第10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只有心靈達到寧靜、安穩境界后,人才能夠洞察萬物之規律,這時考慮問題才能周詳,處理事情才能完善。而當一個人內心有了一種安頓了的感覺,生活也會有一種充實感。內心平靜,思想清晰,智慧必有所增。
【第11句】:【禪心佛語】生活不能預測,但它為實現夢想提供了很多機會。只是別忘記,有時候,踏出積極的一步,需要你稍微調整夢想,或者籌劃新的夢想,改主意或者有了更多的夢想。人從不理會陀螺的埋怨,不斷地鞭策,只想讓陀螺轉得更快、更穩。人知道,沒有鞭策,陀螺就會倒下。
【第12句】:在不知道想要什么的時候,人們總是害怕錯過;在知道了想要什么的時候,人們常常后悔錯過不必為此太過傷感,這是成長的代價。今天想要的未必是明天還想要的,人總是在得失、取舍之間慢慢參透屬于自己的生命之禪。
【第13句】: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第14句】: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現自己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第15句】:【禪心佛語】人生如車,或長途,或短途;人生如戲,或喜,或悲。很多事,過去了,就注定成為故事;很多人,離開了,就注定成為故人。生命中的故人,積攢的故事,這些都是歷練。人就是在歷練中慢慢成熟的。一些事,闖進生活,高興的,痛苦的,時間終將其消磨變淡。經歷的多了,心就堅強了,路就踏實了。
【第16句】:佛教講悟道前后的三個階段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是山是水,看得見;不是山,不是水,也很清楚。悟的魅力就在于——長久地追尋和執著地思索之后,突然感受到了宇宙和生命的那種永恒和諧的意義。
【第17句】:【佛心禪語】做人不可讓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強會讓人的靈魂變態,變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第18句】:每個人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有其特有的能力、經驗和機會,他是獨一無二的,只有能接納自己,生活才能變得朝氣蓬勃,充滿喜悅。——鄭石巖
【第19句】:一不積財,二不結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一樹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賢。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第20句】:【佛門禪語】人生難免會和痛苦不期而遇,快樂的人不是沒有痛苦,而是不會被痛苦所左右。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背叛自己,成為痛苦的幫兇。要管理好自己的內心,忘記那些不愉快的往事,淡化那些矛盾糾葛,把痛苦當做意志的磨刀石。這樣,別人眼中的痛苦,在自己眼中只不過是浮云。
【第21句】:【佛心禪語】做人要講道德,道德是立身之本,一個人若沒有自律,就談不上做人。學會做人是人之為人的最基本素質。只有具備高尚的人格和道德修養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第22句】:【禪語說】人生就像走路,背負的東西越多,走起來就越累,只有學會放下,才會輕松前行,心靈的修行亦是如此,只有少裝一些世俗雜念,專心做好自己的份內事,才會擁有一個輕松、寬敞、明朗的空間。
【第23句】:【禪語人生】學生活禪,要求“以信仰鞏固良心,以良心落實因果,以因果充實道德,以道德陶鑄人格”。最后落實到人格的完善、人格的提升、人格的尊嚴、人格的莊嚴。
【第24句】:佛教徒對生病的態度樂觀而積極。因生病而體會到患者的感受,因生病而謹慎惡業,因生病而努力行善,因生病而消除業障,因生病而降低我慢,因生病而生起愛心,因生病而功德增上。生病是一場修行之旅,病越久業障消除越有效,病越重功德增上越迅速。生病是不求而得的助緣,也是不請而到的幸運。
【第25句】:【佛心禪語】這幾樣作得主,是由平常能強作主宰而來的。能強作主宰,就易悟道了生死。不悟道,生死不能了。悟道不難,總要生死心切,具長遠堅固向道之心,至死不退。今生能不退,雖未悟,來生再努力,何有不悟之理?
【第26句】:【禪語人生】真誠是一種心靈的自由,因果恒在,信者而立,生活的最大快樂在于更相信勤勉,包容,無爭,平和。簡約的生活,快樂的走路,一樣的春天啊,讓煩惱飄遠。人生是一杯茶,品得出苦澀,也品的出恬淡。
【第27句】:如果有心,微博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這里的每一個微博客都有各自的專長,其中在自己所從事領域建樹卓越者也不乏其人,這些微博客都堪稱我們的老師。行者微博的重大收獲之一,就是在瀏覽到的帖子里,在和博友的互動中,消除了自己的許多知識盲點、思想盲點和德行盲點,并有幸結識了許多老師甚至“一字師”。
【第28句】:【佛學人生感悟經典文案】怎樣培兼正確的觀念?佛日:七善法得具梵行,何等為七?一者知法,二者知義,三者知時,四者知足,五者自知,六者知眾,七者知尊卑。——《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五·梵行品第八之一》
【第29句】:【禪心佛語】人心可分為二,一部較善,一部較惡。善多而能制止惡,斯即足以云自主,而為所譽美;設受不良之教育,或經惡人之熏染,致惡這一部較大,而善這一部日益侵削,斯為己之奴隸,而眾皆唾棄其人矣。
【第30句】:【禪語人生】周利盤特整天都在想:“掃塵除垢”到底是什么意思?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日,他忽然開通了:“掃”是要清凈,“垢”就是污穢,周圍的環境一有污穢,就需要用掃帚掃干凈。
【第31句】:【禪心佛語】生活不是去苛求別人,也不是苛求自己,它是對自我的一種改變和調整,對生活具有一種陽光積極的信心與力量,有時候需要忍辱負重,有時候需要善意釋懷。生活里沒有太多的假設,它需要一種自我的堅強和拯救或者是努力和爭取,故事可以紛紛擾擾,心地必須清澈見底。
【第32句】:【佛心禪語】做人其實不需要很復雜的思想,凡事要隨緣,不要攀緣,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清心寡欲就會輕松自在;只要隨遇而安就能自得其樂;只要放下就能解脫。放下是一種選擇、一種智慧,一種明白,亦是一種結局。
【第33句】:【佛言禪語受用一生】出離心就是不貪戀、不糾纏、不偽善,和這個世界保持心境上的距離。畏懼心就是知道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做,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還有上天呢,還有天意吶。慈悲心就是雖已洞悉宇宙、人性,但依然以深度的同情、和愛,來救濟覺悟眾生。所以,出離心是保持距離,畏懼心是保持底線,慈悲心是保持高度。
【第34句】:人生淡然如花,行走一路芬芳。任由世界跌宕起伏,心若不驚,自然從容。靜守一方天空,安度一春歲月。無意于得,自然無所謂失。人生之美,不在爭求,而在靜守。只愿此心:一世清寧,安然盛開。
【第35句】:問:“信者有的念珠帶在身,有的沒有帶在身,到底信者須要全部帶在身嗎?”答:“信仰在心,不在念珠。而念珠常隨身者,可時時提起念佛之心,亦不無助緣耳。”——李炳南居士
【第36句】:【佛家禪語形容人生】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少一些憤憤不平,少一些惡語中傷,多一份寬容與理解。過去不理解的,以后會理解,小時候不理解的,長大了會理解,長大了不理解的,年老了會理解。一切都經過了,一切都走過了,一切都熬過了,生命的底色里,增了韌,淬了剛,添了柔。
【第37句】:不要把幸福當成金錢和地位去追求,我們需要用一種極為負責的態度去審視生命,對人生負責。學會把苦難當做資本,慎重沉穩地做好每一件事,在不斷付出中收獲快樂。請記住絕境中微笑著的臉和奮斗的姿態,那源于一種認真樂觀的生活態度。
【第38句】:【禪語人生】在末法時代這劇烈煩惱和痛苦當中,能獲得佛法甘露水人極其稀有,現在人們擁有快樂非常稀少,因他們心靈沒有受到佛法甘露水滋潤。身處此六道輪回中,紛繁復雜痛苦與煩惱圍繞著我們,煩惱之猛火不同尋常般熾盛,在此痛苦驚濤駭浪中,我們不能就此怯懦,應該鼓起斗志運用佛法智慧進行觀察與對治。
【第39句】:皈依很早,仍不能生起虔誠之心,應當念誦百字明咒來懺悔業障;學佛很久,仍不能生起出離之心,應當觀修四共加行來斷除貪欲;認真修行,仍不能生起菩提之心,應當修持自他交換來降伏自私;禪修很久,仍不能生起空性正見,應當持誦心經與金剛經,并實修大手印的殊勝智慧來摧毀無明執著。
【第40句】:人生風雨的經過,不是糾結于經歷過多少苦痛,人生活的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精神,歷經磨礪,所能秉持的一種堅韌,風雨交加,所能恪守的一種坦然。不管生活面對多少高低起伏,昂揚了自己的心態,其它也就沒什么,寧靜無煩惱,是為真吉祥。
【第41句】:【禪心佛語】生存在喧囂無序的環境中,當心一片凌亂,難免丟失本性的寶貴特點;相對現象中,我們內心始終向往快樂善良。覺醒路上直視心和念頭,從禪定開始如鏡子能照見自己的內心,禪定能讓心靈成長,用佛法修道斬斷久遠的自我執實無明。讓生命更幸福,世界更和平。
【第42句】:包容之道不是忍氣吞聲,而是于忍無忍。治療嗔毒,最重要的是一定字,定能生慧,有慧則無嗔。忍字頭上一把刀,心上有刀,遲早傷人傷己。心中有忍即有怒,無執無忍何來怒?所以,制怒最好的辦法不是壓制情緒,而是祛除我執。海納百川,容成博大。修為自身的定力,寬心如海,不為風浪所動,方為智慧人生。
【第43句】:每個人命運的幸與不幸,是由自己的思維決定的。一個只關注外部事物而不注意提升自我的人,常常會盲目地迷失自己。如果能把自己這支“箭”打造得無比鋒利、堅韌,能夠百步穿楊、百發百中,那么,無論背的是利箭還是斷箭將都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第44句】:【佛心禪語】愛情越單純越幸福,一生只談一次戀愛是最好的,經歷多了會麻木;分離多了會習慣;換戀的人多了會比較;到最后,你不會再相信愛情,你會自暴自棄;你會行尸走肉;你會與你不愛的人結合,就這樣過一輩子。
【第45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我們會自以為是,而換一個角度去看自己,您會發現我們與別人其實差不了多少,有的時候只是運氣稍微好的罷了。所以,無論您我取得什么成績,都沒有理由驕傲自滿。而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權力衡量,而是一生中您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您。人生的賬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相加,就是成就。
【第46句】:【禪語大全】天涯倦旅,一顆心總是陪著歲月蹉跎,智慧的人,總是會理解生活的幽默,豁達的人,擅長處理生活的坎坷。恪守心地的平和與寬宥,等有一天積淀足夠的考驗后,相信你定能夠,風雨淡然,來去從容。
【第47句】:【佛家禪語】只有你自己修煉好了,那樣才會有別人來親附。這叫"近者悅,遠者來"。自己是梧桐,鳳凰才會來棲;自己是大海,百川才會來歸。你只有到了那個層次,才會有相應的圈子,而不是倒過來。
【第48句】:【心靈禪語】如果一個人只會引用佛菩薩說的話,自己不悟,就好像只會數佛菩薩的珍寶,自己沒有半文錢。如果一個人只會引用祖師的公案,自己不開啟,就好像只會說祖先美麗的花園和壯美的河山,自己沒有一塊地。習禪的人要以祖師為燈,也要以自己為燈。念佛的人要以佛菩薩為歸依,也要做自己的歸依處。
【第49句】:【禪語人生】心中有佛便是與佛有緣。緣,是心與佛的交流。學佛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無處不在,修佛不在表象,而在內心。佛不是要我們崇拜他,模仿他,表象的相近并不能代表本質的相同。佛是心靈打造的幻象,太過于執著外在,反而會迷失其心。心中有佛,便是與佛有緣。
上一篇:心靈禪語30句-經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