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好漢餓不得三日】(諺)再壯實的漢子,也經受不住連餓三天。指饑餓對人的威脅極大,在饑餓面前,任何人的忍受力都是有限的。 也作“好漢經不起三天餓”。
【第2句】:【樹密多收果,梢頭結大瓜】 釋義:種樹多果實就多,蔓梢上也會結大瓜。 例句:婆日:“花有重開日,天時也;人無再少年,人道也。且樹密多收果,梢頭結大瓜。”
【第3句】:有話說在當面,有事擺在眼前。
【第4句】:【不看僧面看佛面】(諺)不看和尚的情面.也要看菩薩的情面。比喻不顧某人情面,也要顧及他的主人或長輩、親友的情面。 也作不看經面,也看佛面。經:佛教經文。 不看金剛,也看佛面。金剛:佛祖身旁的守護神。
【第5句】:【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 釋義:比喻集體富了,個人也就多得。 例句:彎彎繞希望有個人出頭露面,能夠鉗住蕭長春,多報點產量,多分點麥子。不論怎么一個方法,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彎彎繞的要求僅僅是這個。
【第6句】:【拉關系】(慣)指為了某種目的而有意和一些人親近。
【第7句】:【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個去】(諺)閻王:傳說掌管人生死的陰間之神。舊指七十三歲與八十四歲是人生命中難過的兩個“坎”,老年人往往容易在七十三歲或八十四歲死去。 也作“七十三,八十四,閻王請你商量事”。
【第8句】:【樹老蟲多,人老病多】 釋義:人上了年紀往往體弱多病。 例句:老爹想了想又說:“樹老蟲多,人老病多。我最近身體也不好,如果這趟去北京不順利,我也不會活了的多久。”
【第9句】:【煩惱皆因強出頭】(諺)強出頭:不該出頭管的事偏愛插手管。惹出煩惱,都是由于愛出頭管閑事招來的。指不該管的事不要插手,就可避免煩惱。 也作“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第10句】:【割貓兒尾拌貓兒飯】(慣)比喻替當事人辦事,花費的是當事人的錢。 也作割貓尾巴拌貓兒食。 將貓兒尾拌貓兒飯。
【第11句】:【給個臉,還想往鼻子上抓撓】(慣)形容人得寸進尺,越來越放肆。
【第12句】:【南人駕船,北人乘馬】(諺)南方多水域,故人們善于駕船;北方多平原,故人們善于騎馬。指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往往會培養(yǎng)人們的特有習性與技能。 也作“北人乘馬,南人乘舟”。
【第13句】:【蛤蟆上櫻桃樹,既想攀高枝又想高口味】 釋義:譏諷人欲望高,想得美,但實現(xiàn)不了。 例句:“嘿嘿,是笑我們廠蛤蟆上櫻桃樹,既想攀高枝又想高口味哪……”史文遠聽了,連連搖頭:“這種歪言邪語何足掛齒!誰愛嚼舌頭就讓他去嚼吧。咱們走咱們的路。”
【第14句】:【棺材里伸手——死要錢】(歇)死:本指死亡,轉指拼死,不顧生命。指人財迷心竅,愛財如命,臨死還不罷休。常含責罵意。 也作“棺材里伸出手來——死要”。
【第15句】:七十瓦上霜,八十不稀奇。
【第16句】:【小年】中國民間稱臘月二十三為小年。這一天.民間有祭灶、掃塵、采辦年貨的習俗。 祭灶,民間很早就有關于灶神的傳說。舊時,灶神每家必供,它同門神、井神、廁神、雷神一起成為五位家堂神,職責是保護家宅安寧,不讓閑神野鬼騷擾,稱為“五祀”。每到臘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朝玉帝,前一天晚上,人們就在鍋臺邊擺上糖果、年糕等供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lián),焚香膜拜。 掃塵,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撣塵。掃塵的習俗源于堯舜時代的“掃年”——古代先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由于是迎接新的一年,又是清潔衛(wèi)生、除疫滅病的良好習俗,所以流傳至今而不衰。 小年以后,年味越來越濃。
【第17句】:【扣在篩子底下的麻雀——只是撲楞沒有法子】(歇)撲楞:張開翅膀用力抖動。形容陷入絕境,再掙扎也無法脫身。 也作“扣在篩子下邊的麻雀——干撲棱沒辦法”。
【第18句】:腳踏十字穩(wěn),不怕棒槌滾.
【第19句】:【跛象扯雙車——總沒一邊兒安穩(wěn)】(歇)瘸腿的大象拉兩個車,總有一個車不安穩(wěn)。比喻雙方總有一方有所偏頗。
【第20句】:【身在曹營心在漢】 釋義:蜀將關羽被曹操拘禁,曹操為使關羽投降,給了關羽優(yōu)厚的待遇,但是關羽照樣想念劉備。比喻人在這一方,心卻想念另一方。 例句:有人在一個單位玩不轉了,就托人找關系,一走了之。這就助長干部身在曹營心在漢,騎著馬找馬的壞風氣。
【第21句】:【賣關子】“賣關子”比喻說話做事在緊要的時候故弄玄虛,使對方著急,引而不發(fā)。說書藝人最講究“賣關子”,每次總在說到重要關節(jié)的地方停下來,來個“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給聽眾制造懸念,吊足聽眾胃口,借以吸引聽眾接著下次再聽。那么,“關子”是什么呢?它來自哪里? 宋代時,關子通常指會計、貿易、稅收、開墾土地的憑證,或者空白執(zhí)照。如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載:“宣和間,親王公主及他近屬戚里入宮,輒得金帶關子。得者旋填名賣之,價五百千。雖卒伍屠酤,自一命以上皆可得。”據(jù)此可知,還種關子作為提取金帶的憑證,到北宋末年已成為可以買賣轉讓的票據(jù)了。到了南宋,政府印制的一種紙幣就叫“關子”。根據(jù)《宋史》記載: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婺州出于籌措軍費的目的而印造了一種“關子”。商人用現(xiàn)錢在婺州換取關子,然后到設在臨安的榷貨務兌換銅錢或者鹽引(取鹽憑證)、茶引(取茶憑證)等,可見這種關子有交易憑證的職能。 今天我們所說的關子,已經離它的本義相去甚遠了,但仍然保留了“有賣點”這個相似之處。
【第22句】:【胡蘿卜就燒酒——仗個干脆】(歇)仗:講求。干:諧“甘”。本指又甜又脆,轉以形容說話或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胡蘿卜就酒——嘎嘣脆”。 嘎嘣:擬牙齒咬胡蘿卜時發(fā)出的聲音。
【第23句】:【炕上養(yǎng)虎,家中養(yǎng)盜】(慣)比喻養(yǎng)育與自己為敵的壞人。
【第24句】:【打在兒身,疼在娘心】(諺)指母子心連心,本是天性。也借指下人受到了懲處,主子心中不安。
【第25句】:【頭上有瘡瞞不過剃頭的】(諺)比喻任何事情無法瞞過知情人。
【第26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釋義:不干壞事,自重自愛。 例句:“告訴你,我這個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們干這號事兒!”
【第27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廟】(諺)和尚跑得了,和尚廟卻跑不了。指當事人可以跑掉,但產業(yè)還在,有干系的人還在。比喻暫時的應急辦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也作跑了和尚有廟在。 跑得了老道跑不了觀。觀:道教的廟觀。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
【第28句】:【田舍翁亦當積三斛麥】(諺)田舍翁:莊稼漢。斛(h0):舊量器,容量為五斗。就連普通的農夫也應積存一定數(shù)量的麥子。指人人都應有點積蓄,以備急需。
【第29句】:【大廈千間,不過身眠七尺】(諺)高大的房屋縱然有成百上千間,一個人睡眠也不過只需七尺的地面。 指人在世問,物質的享用應當知足知止,多貪多占毫無意義。
【第30句】:【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諺)富貴人家即使住在深山里,也有人前去看望;貧窮人家即使住在鬧市里,也沒人問候一聲。 指人情冷暖,趨炎附勢。 也作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第31句】:【能書不擇筆】(諺)書:書法。指書法高手不在乎毛筆的優(yōu)劣,憑的是他寫字的功力。
【第32句】:【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諺)指發(fā)大財要靠有好的命運,好的機遇;能過上小康生活則憑的是自身的勤勞苦干。 也作“大富由天,小富由人”。
【第33句】:【樹無土不活】 釋義:比喻什么人也不能脫離人民百姓。 例句:宋蚺不服氣地說:“我不懂,你懂。你就是忘記了一句老話:‘樹無土不活。你這棵大樹本事再大,沒有土——百姓不服,你就生不了根。”
【第34句】:【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慣)寒食:寒食節(jié)。天天像過節(jié)一樣。形容生活奢華。
【第35句】:【打落十八層阿鼻地獄】(慣)阿鼻地獄:佛教指犯了重罪的人死后靈魂受苦的地方。比喻給以最嚴厲的懲罰,使之深陷苦難,永無出頭之日。 也作“打下十八層地獄”。
【第36句】:【三天兩后晌】(慣)晌:一天內的一段時間。形容很短的時間。 也作三天兩晚上。 三天兩早上。 三早起兩晚晌。
【第37句】:【牽著鼻子走】(慣)比喻控制別人,強迫其按著自己的意思去做。
【第38句】:【得理不讓人】(慣)指占了理,就不肯寬容、饒恕別人。 也作“得理不饒人”。
【第39句】:【吹牛皮不貼印花】 釋義:比喻說大話不費力,不花錢。 例句:嫂子說:哼!說兩句大話壯壯膽吧!吹牛皮不貼印花,你能考上,我頭朝下走三年!
【第40句】: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第41句】:【門神老了不捉鬼】(諺)門神:舊時貼在大門上護宅的神像。比喻人年歲老了,精力衰弱,辦不了事。
【第42句】:雁無頭,飛不齊。
【第43句】:【一鍬挖出個井】(慣)比喻一下子就取得成功。
【第44句】:【給個棒槌認作針】(慣)別人給個棒槌,就拿它當作針了。針:諧“真”。形容人老實厚道,別人隨便文案就信以為真了。也形容做事過于認真。 也作給個棒槌就當針(真)。 給個棒槌就認針(真)。 給個棒槌當針認。
【第45句】:【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歇)棒子:玉米。傳說狗熊掰下玉米夾在腋下,一邊掰一邊掉,掰來掰去,腋下還是一個。比喻邊干邊放棄,或邊聽邊忘,邊學邊忘。也指得到新的拋棄舊的。
【第46句】:【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諺)人沒有長久興旺而不衰敗的,就像花沒有長久盛開而不凋謝一樣。 常指人與人的交往或者個人的境遇,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 也作人無干日好,花無摘下紅。 人無干日好,花有幾日紅。
【第47句】:【吃紂王俸祿,不說紂王無道】 釋義:紂王:商朝末代暴君。比喻從主子那里得到好處,不說主子的壞話。 例句:“啟翁,百姓倘能安居樂業(yè),斷然不會造反。許多人只是因為吃紂王俸祿,不肯說紂王無道,將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誅,而誰逼百姓造反倒不問了。”
【第48句】:【打鼓弄琵琶,相逢是一家】(諺)指打鼓的和彈琵琶的相逢便合場演奏,過后就各分東西。比喻人臨時聚合,不過是逢場作戲,無情義可講。
【第49句】:【天子門下有貧親】見“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
【第50句】:【大災之后,必有大疫】(諺)指在發(fā)生大的自然災害之后,必然會有各種疫病流行,要嚴加防范。
【第51句】:【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諺)人種地肯實實在在出力,土地自然就會多產糧,讓人吃飽飯。指種地要勤勞,就能獲得豐收。
【第52句】: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
【第53句】:【老人家】“老人家”一詞,是對老年人和長輩的尊稱。但它并非是漢語的土產,而是外來語的意譯。據(jù)《宗教詞典》載,“老人家”一詞,是解放前中國伊斯蘭門宦對教徒的一種尊稱,是阿拉伯文“穆爾西德”一詞的意譯。 它源于“道路”(指修煉過程),意為“引路的人”,指伊斯蘭教蘇非派某些教團的宗教導師,負責接受和指導新參加教團的信教人。 十三世紀后期,伊斯蘭教隨著部分中亞西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遷居傳人中國,并發(fā)生語言的融合。從此“穆爾西德”被譯為“老人家”,出現(xiàn)在元代及以后的漢語和文學作品中。此譯一出,便同中華民族的愛老敬老傳統(tǒng)美德相契合,便在國人中很快流行起來。
【第54句】:【鳥窮則啄,獸窮則觸,人窮則詐】(諺)窮:窘困無出路。觸:用頭頂撞。指鳥到窘急時,會用嘴啄;獸到窘急時,會用頭頂;人到窘急時,會欺詐騙人。 也作“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佚”。攫:抓。 佚:亂跑。
【第55句】:【不到火候不揭鍋】 釋義:比喻要抓住適當?shù)臋C會。 例句:袁堅呢,喜歡仔細觀察,理出個頭來,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56句】:【老壽星上吊——活膩了】(歇)老壽星:傳說中長壽的仙人。指活得厭倦了,自己尋死。含責罵意。 也作“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第57句】:【見臺階就下】(慣)比喻及時尋找機會擺脫困境。
【第58句】:【死蛟龍,不如活老鼠】(諺)蛟龍:傳說中能興風作浪的神異動物。蛟龍只要一死,就連一只活著的老鼠都不如。指世間的一切貴在新生有活力。也專指文藝作品貴在活潑有生氣。
【第59句】:【人生面不熟】(慣)指彼此沒見過,不認識。
【第60句】:【心頭不似口頭】(慣)心里想的跟嘴里說的不一樣。指人說一套做一套,要兩面手法。
【第61句】:【吐口唾沫是個釘兒】(慣)比喻守信用,說話算數(shù)。也形容人霸道,說出話來別人必須照辦。 也作吐口唾沫都是釘。 吐唾沫落地是釘。 一口唾沫一個釘。
【第62句】:【足幫足,手幫手】(慣)比喻親友之間互相幫助。
【第63句】:【磨扇壓住手】(慣)磨扇:石磨的上下兩片圓盤。磨扇壓住手,動彈不得。比喻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
【第64句】:【千年大道走成河】(諺)指長年走人的大道,因為被踐踏得多,越來越低陷,終有一天會變成河道。
【第65句】:【紗帽底下無窮漢】(諺)紗帽:烏紗帽,舊時官員的帽子。指只要當上官,自然就有錢。也指一人當上官,家屬、親友就都沾光發(fā)財。
【第66句】:【天塌下來,有地接著】 釋義:不管出了什么問題,遇到什么困難,有人負責,不用擔心。 例句:“有我在,天塌下來,有地接著,你還怕什么呢?”
【第67句】:【一步高,一步低】見“高一腳,低一腳”。
【第68句】:【風無常順,兵無常勝】 釋義:做事不可能一直順利。 例句:誰知風無常順,兵無常勝。這番采頭又輪到再旺了。照前顴了一二十次,雖則中間互有勝負,卻是再旺贏得多。
【第69句】:【燈草拐棒兒——拄不定】(歇)燈草:燈芯草的莖,質軟中空。拄:諧“主”。指人拿不定主意。 也作“燈草拐杖——拄不定”。
【第70句】:【柿子摘早了,發(fā)澀】 釋義:比喻條件不成熟,不能急于解決問題。 例句:我看,還早了點吧?柿子摘早了,可發(fā)澀啊!要是摘個澀柿子,吃到肚里,吐不出,拉不下,可就難受啦!
【第71句】:【十年不下雨,也有怨雨人】見“大旱三年,還有恨雨之人”。
【第72句】:【慷他人之慨】(慣)指拿別人的東西或錢財作人情或揮霍。
【第73句】:【打旋磨】(慣)旋磨:轉圈推磨。 比喻圍著別人央求、乞憐。
【第74句】:【背黑鍋】(慣)比喻被冤枉,代人受過。
【第75句】:【世博會】2010年,上海成功舉辦了世博會,創(chuàng)下了世博會參展國家最多、參觀人數(shù)最多等多項第一,七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中國第一次舉辦世博會,中國人民百年來的心愿終于實現(xiàn)了,證明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那么,世博會是怎么起源的呢? 世博會的起源,有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也有一個明顯的標志,即正式舉辦的開端。 世博會的功能在于交流。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往住在慶賀豐收、宗教儀式、歡度喜慶的節(jié)日里開展交易活動。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定期的、有固定場所的、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大型貿易及展示的集會,這就是世博會的最早形式。 到了1851年,在英國首都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行了全世界第一屆萬國工業(yè)博覽會,展期是1851年5月舊至10月1舊,主要內容是世界文化與工業(yè)科技。借此博覽會,英國也展現(xiàn)了工業(yè)革命后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 自此,世博會在世界范圍內申請舉辦。先后在紐約、巴黎、倫敦、維也納等幾十個國家的城市舉辦,主要是在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輪流舉辦。一百年后,中國終于申辦成功,這也是在發(fā)展中國家首次舉辦,受到世人矚目。
【第76句】:【戲法無真,黃金無假】(諺)戲法是幻術游戲,不會是真的;黃金有固定品桕,不會是假的。指真與假是由本質決定的,不容混淆。
【第77句】:【駿馬跟前,小馬打蹄難;老鷹跟前,鳥兒唱歌難】 釋義:比喻在威嚴的大人物面前不容小人物自由隨便行動。 例句:拉莫,“駿馬跟前,小馬打蹄難;老鷹跟前,鳥兒唱歌難。”你趕快出來投降,我不殺你!
【第78句】:【君子一言,快馬一鞭】(諺)指重然諾、講信用的人,一言出口,必定實行,絕不中途反悔,就像快馬上道,只需一鞭便不再停蹄一樣。
【第79句】:【居者無載,行者無埋】(諺)指居家的人不把東西裝在車上作遠行的準備,遠行的人也不會把財物埋藏起來作定居的準備。
【第80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 釋義:多向幾個老師求教就會本領高強。 例句:“俗話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往后兒,你要注意隨時隨地向認字的入學習,多認些老師。”
【第81句】:【燈一撥就亮,理一講就明】 釋義:比喻事情一說就明白了。 例句:燈一撥就亮,理一講就明。假如把全家怪的命案查到李寶泰頭上,他一看活命難保,還再交代什么地下埋哩,外邊藏哩。
【第82句】:【因禍得福,只在人為】(諺)本來是災禍臨頭,卻轉而獲得好運,這只靠著人為的努力。指人經過主觀努力,可以變被動力主動,變不利為有利。
【第83句】:【墻倒眾人推】(諺)比喻人一旦失勢,人們就會趁機加以打擊。 也作墻倒眾人推,鼓破亂人捶。 墻倒一齊推,破鼓萬人捶。
【第84句】:【君子不跟牛使氣】(諺)指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不會去和那些執(zhí)拗無知的人爭高論低,一般見識。 也作“君子不跟牛斗力”。
【第85句】:【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 釋義:比喻顛倒黑白,不辨是非,錯怪了人。 例句:他祖祖輩輩欺壓七里鋪人還不夠!你倒好,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 心疼肚熱,咋下得手打孩子?
【第86句】:巧妻常伴拙夫眠。
【第87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釋義:百足之蟲:指馬陸、蜈蚣一類節(jié)肢動物,身體圓長,由很多環(huán)節(jié)構成,切斷后還能蠕動。僵:僵硬(yipinjuzi.com)。比喻人雖死或家境敗落,但其勢力或影響仍然存在。 例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憑劉湘庭這樣的財主,拔一根汗毛比窮人的腰都粗,稍微能再摳摸出點什么來,就比到小戶人家斂掠那些破衣爛衫值錢。
【第88句】:【杯水之恩,江河還報】(諺)指受別人的恩惠即使很小很小,也要給以重重的報答。
【第89句】:【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釋義:黃蓋:三國時東吳大將。《三國演義》故事:在赤壁之戰(zhàn)中,為了火燒曹操的戰(zhàn)船,黃蓋主動向周瑜獻了苦肉計,讓周瑜打了他,然后向曹操詐降,瞞過曹操。比喻做樣子給別人看。也比喻雙方自愿,別人不必管。 “—個愿打,一個愿挨”又作“打的愿打,挨的愿挨”、“愿打愿挨”。 例句:他們一伙,都是看透《三國志》的人。要我說,那一耳刮子,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
【第90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釋義:七級浮屠:七層塔。救人性命,功德無量,比造七層塔禮佛還要好。浮屠:又作“浮圖”。 例句:慧澄道:“夫人勿怪。這官人為夫人幾死,貧姑慈悲為本,設法夫人救他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第91句】:【說人話,屙狗屎】(慣)指說出的話像個人,做出的事兒卻沒人性。 也作“說人話不做人事”。
【第92句】:【有人愿意出柴,有人愿意點火】(慣)指有人想制造事端。
【第93句】:【一條道走到黑】(慣)1形容人固執(zhí),做事不知變通。2形容人堅持錯誤立場不改悔。3形容人意志堅定不動搖。 也作一條道兒跑到黑。 一條路走到黑。
【第94句】:【山不礙路,路自通山】(諺)山再深,也阻不住人行的路;嶺再高,也自有盤行而上的人。指有山就有路,用不著擔心過不去。
【第95句】:【化緣和尚大手腳】(諺)化緣:和尚、道士向四方求布施。大手腳:大手大腳,即花錢毫不心疼。指不是靠辛苦勞動掙來的錢,往往容易揮霍掉。
【第96句】:【三斤鴨子兩斤嘴】(慣)三斤重的鴨子有兩斤重的嘴。形容極會說話。
【第97句】:【事在人為】(諺)指事情的成敗在于人為的因素,與天命無關。
【第98句】:【人不出門,不長見識】(諺)指人要想見識廣,必須走出家門。
【第99句】:【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慣)形容過日子非常節(jié)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