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釋迦如來梵音聲相,決無誑語;阿彌陀佛大慈悲心,決無虛愿。以學佛之因,必感見佛與成佛之果,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響必應聲,影必隨形;因無虛棄,果無浪得。往生傳載高僧傳列,臨終瑞相,班班列列,豈欺我哉!
【第2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該端起的時候要端起,該放下的時候要放下。人生在世,需要的就是這份從容灑脫。對于忙忙碌碌的現代人來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看破、放下。當我們擁有時,我們固然要珍惜它。但是該放下的時候,就要勇敢地放下。
【第3句】:佛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就是說,布施是無條件的,以別人的痛苦和需要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這才是真正的布施。但是對于我們這些平常人來說,要擁有佛家這樣的境界,先要有正確的金錢觀。
【第4句】:【禪語人生】增定:現代人受到的誘惑太多,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面對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時,把握不住自己,心神雜亂,恍恍惚惚。禪可以把我們的心理調節到最好的狀態,讓我們集中注意力,增加禪定的力量,獲得寧靜、安詳、舒適、快樂的心理體驗,從而讓我們滾滾紅塵得自在,大風大浪不翻船。
【第5句】:【關于清心的禪語】恒路法師:看人間,寬寬的是路,窄窄的卻是心,人世間最多的遺憾是缺少那顆包容的心,人間多少錯,最錯是執著,人生多少失誤,悲催還是耽誤,風雨來去,花開易落,人間走過,不要錯過。
【第6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人生是清醒還是迷茫,是空虛還是充實,是充滿希望還是絕望,是有價值還是幻滅,這些都涉及到人的信仰這個根本問題。
【第7句】:【佛心禪語】吃了甜的東西,就有甜的感受;吃了辣的東西,就有辣的感受;與他人建立友誼,則帶給我們快樂;與他人結成怨恨,就帶給我們痛苦;播撒良藥的種子,終會結m良藥,利人又利己;播種有毒的種子,就會長成有毒的果實,害人又害己。我們生活中的點滴離不開因果的現象,還有什么理由不承認善惡因果的事實呢?
【第8句】:過度的欲望會導向貪婪——一種極度擴張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實際的期盼。想要矯正貪婪,只能從內在的滿足開始。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沒有痛苦、無有疲勞,還會獲得身心自在。
【第9句】:【禪語人生】怎么把心量放開,把心胸打開?就是把自私自利去掉。發利他心,就對治我執我愛了,對治自私自利了。自私心越來越小了,你的心量就越來越大了。這個時候你才能真正容納別人,你才能真正圓融一切,之前是不會的。
【第10句】:【禪心佛語】雖然我們的歲月、體力都會隨著時間消逝衰退,但是“道”可以進步,“德”可以累積。最近我常說,分秒不空過、步步要踏實;善念不間斷,好事日日做;妙法時時用,法喜多分享,如此才能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第11句】:【禪心佛語】人生一場匆忙,皺眉的皺眉,惱心的惱心。心事說向誰,空空惹人笑。這世間本來就沒有相同的人生,怎么能夠活出別人的經驗,每個人的生活都會讓自己大吃一驚,用你的創造去做你命運的支撐,并不是用誰的煩惱去吹滅誰的燈。
【第12句】:【洗滌心靈的禪語】人出生時,是一塊質樸的石塊,有棱有角,生氣勃勃。但是,在生活無情的打磨中,人慢慢被磨去棱角,變得圓滑而世故。人生如夢,得失從容。讓我們真正感到疲憊的不是那些外在的得與失,卻是我們自己那顆患得患失的心。
【第13句】:【禪語人生】于是,對于佛陀這樣平實而又高貴的智慧品格,身為佛陀的弟子,我們要進行了解、考察,并希望在自己信仰的同時給大眾帶來智慧的福音。
【第14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路在腳下,是距離;路在心中,是追求。有追求,就會有坎坷;有希望,就會有失望;風有風的方向,云有云的心情,別奢望人人都懂你,別要求事事都如意。平常一顆心,淡然一些事。與人相處,真誠一點;與人誤解,寬容一點。
【第15句】:【禪心佛語】每個人培養一個好人格非常重要,什么叫好人格?結交的每個朋友都是永遠的朋友,不輕易背叛拋棄,看所有朋友的功德,講所有朋友的好話。什么叫沒有人格?喜新厭舊,常察看他人過失,攀比心強烈,就是沒有人格的人。不管學不學佛,你有人格就會有一條光明大道,學佛的話更會有進步,擁有好人格非常重要。
【第16句】:看盡繁華,才懂淡然;經歷磨礪,才得從容;讀懂人心,才知隨緣;讓生命安恬如花開,各自芬芳,守心自暖;讓年華走過素色流年,安暖陪伴,歲月靜好。
【第17句】:【佛心禪語】【福】簡單是福。眾生之苦,苦于繁忙。忙財富,忙名利,忙著爭搶,忙于計較得失榮辱。爭來搶去終是空。簡單的人,勤勞節儉,一切隨緣而安。不需要為掙不盡的財富焦頭爛額,也不會為柴米油鹽而憂愁。不爭,自然從容;不計較,所以常快樂。一方田園可養終生,一眼天地可怡情致。心閑是人生最好的福氣。
【第18句】:【禪語人生】心像一條流動的河,無數的念頭剎那生滅,相續不斷,前一個念頭剛過去,下一個念頭又生起。起什么念頭對我們的生活、生命是有影響的,它會制造出“產品”。
【第19句】:【佛心禪語】不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和西方文明對話的資本是什么;不弘揚傳統文化,中國人的心靈建設、人格建設依靠什么。當今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但人心浮躁、混亂,如果不能傳承古圣先賢給我們遺留下來寶貴的精神財富,國人何以安身立命。
【第20句】:我們的人生中,充滿著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起伏不定。這些現象對每個人來說,雖然都是實實在在的,但它并不是究竟真相。只有通達了一切本來無“我”,才會明白人生到底是什么,才會擁有一種超越的人生。
【第21句】:【世間上有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世間上有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所謂“杞人憂天”,乃至擔心“世界末日”等,煩惱了半天,卻什么事也沒發生。也有人因為小事看不開,鉆牛角尖,自然“煩惱綿綿無絕期”。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夠看得開、看得透,能對一切吉兇抱著超然灑脫的態度,就不會自尋煩惱。
【第22句】:我們之所以不能放下,主要是在得失利害方面放不下。因為,我們總是希望在未來出現合乎我們意愿的結果,希望未來按照我們的設計,按照我們的理想來實現。這實際上就是我執在作怪,是我們向外追逐的心在作怪,是我們自己一切煩惱的根源。
【第23句】:【禪心佛語】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褊當矯之寬;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淺露當矯之以沉潛;溪刻當涵之以渾厚。
【第24句】:【禪語人生】要吃苦,把你的一生泡在蜜罐里,你也感覺不到甜的滋味,因為有了苦味,我們才知道守候與珍惜,守候平淡與寧靜,珍惜活著的時光。總有些苦必須要吃的,今天不苦學,少了精神的滋養,注定了明天的空虛。
【第25句】:【佛善良禪語】幸福是我們對生活豐足后的感恩,對愛情知足后的陶醉,對精神滿足后的舒暢。幸福只是內心的一種感覺,我們不用展示給別人看,在別人眼里,你擁有的未必很幸福;更無須看著別人的幸福,然后來映射自己的苦痛。我們給別人看得多了,或者看別人的多了,我們內心的幸福,就會被一些雜草慢慢地湮沒。
【第26句】:【慧心禪語】開口不說他人非,閉目心中生蓮花。能吃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忍一時風平浪靜。口爭得無常煩惱,讓三分心平氣與。知足之人心常樂,能忍氣者身自安。
【第27句】:生活,就要樂觀地去面對,笑著去生活,簡單而明快,悲觀只會讓希望沉淪,樂觀才能使自己在苦難中看到希望,不要拒絕苦難,拒絕苦難就是在拒絕希望,有了希望生活就會快樂愜意。
【第28句】:【禪寓】某人見盲人打著燈籠,不解,詢問緣由。人說:我聽說天黑以后,世人跟我一樣什么都看不見,所以我才點上燈為他們照亮道路。人說:原來你是為了別人才點燈,很有善心。人說:其實我是為自己點燈的,因為點了燈,在黑夜里別人才能看見我,不會撞到我。別人就是為自己。劉原-陳朝華-俞萌
【第29句】:【禪心佛語】人生,不是總如意;生活,不是都稱心;事業,不是永輝煌;前行,總會遇溝坎。路不通時,學會拐彎,結不開時,學會忘記;事難做時,學會放下;緣漸遠時,選擇隨意。有些回憶,記起便是溫暖;有些美麗,入目就是風景;有些傷痛,放下就是釋然;有些糾結,想開就能舒坦;有些事情,盡心就是完滿。
【第30句】:在醫院里見到這么多的苦難病患,他的恨與怨也一掃而空了。因為他感恩今天有個健康的身體,所以他打開了自己的心結,啟發了悲憫之心,反而決定再去關心他的朋友——倒了他的錢后,內心是否因而不安難過。
【第31句】:【禪語人生】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第32句】:【讀書】人的一生如果有書可讀,又有時間讀書,又有資財讀書,又能使自己從中受到教益,又不被書中的文字所局限,就是會讀書的聰明人。
【第33句】:【禪心佛語】人生這場經過,是歷經浮躁的淡然,也是歷經創傷的釋然。佛法在世間,各有各的因緣,它是生命的一個導向,事與理的融合,內與外的調節。需要更多的反思和內省,對責任的承擔,對誤解的澄清,對自我的警醒,人生路很辛苦,用善意、善緣引導它走向解脫。善加引導,這才是生命的契理契機。
【第34句】:【佛心禪語】當我們處于順境之時,如果順境成為修行的障礙,我們不應心安理得地享樂,應以慚愧之心好好懺悔;當我們處于逆境之時,如果逆境成為修行的助緣,我們不應灰心喪氣,應以堅強之心勇往直前。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凡是圓滿福德資糧與增長智慧資糧的事情,我們都樂意接受。
【第35句】:生命中,總有一些不由自主的遠離。在沒注意的時候,已跟你告別過了。匆匆老去的從來都不是風景,而是離人。佛說,禪定的時候可以做到連自己都忘記,怎么能勉強別人非要記住自己呢?當你抱怨別人不如當初的時候,其實也早已丟失了當年的自己。做一個感恩的人吧,每一天,都能遇見初見般的美麗。
【第36句】:【古賢文教兒經37-33】衣裳笑破不笑補,補有針腳莫現形。洗臉梳頭要潔凈,做鞋做腳莫粗心。打油紡線三更睡,楠機梭管要辯清。紡得布好高位價,做出衣裳一掌平。時勸丈夫做好事,何減齊女賦雞鳴。賢女敬夫自古少,先是規矩守得真。見人說話莫插言,低頭落眼少笑盈。貨郎門前搖引誘,勿可輕步出房門。
【第37句】:人們常因貧窮而產生惡毒之心,那么貧窮的根源究從何來呢?它就是從貪得無厭而不肯布施修福,以致換來貧窮的下場。就像我們雖有很多的錢財,卻不懂得拿去投資、儲蓄、等到山窮水盡時,我們就成了貧窮的俘虜。所以懂得布施,就是離苦的良方。
【第38句】:從來都沒有歲月可回頭,也從來沒有故事可重演,也許這是一種遺憾,但是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的擁有。當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蹉跎,一次又一次的浪費,我們終將在無法回頭中明白我們并不是總有時間做很多浪費和后悔的事情,于是真正地懂得珍惜并且真正地懂得幸福的含義,穩穩的幸福,就在于心平氣和里。
【第39句】:【佛心禪語】做個好女孩,好女孩不要小肚雞腸,爭強好勝。要有善良和誠實的品德;做人坦坦蕩蕩,不要偽裝要真誠。不要太敏感,做個可愛的人。
【第40句】:【禪心佛語】菩提心是我們修行的基礎,如果沒有菩提心,不管虔誠心、出離心有多強,個人的修為還是會和自私的念頭混在一起,不會變成成佛的因。
【第41句】:人生就像騎單車,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不要杞人憂天。煩惱并不會減少明天的負擔,卻會失去今天的快樂。曾經擁有的幸福不叫幸福,生活里不必要渴求別人的理解和認同,因為別人也沒有這些義務。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誠實,因為掩蓋真相往往要費更大力氣。
【第42句】:【禪心佛語】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就像左手和右手,即使不相愛了,也會選擇相守。因為放棄這么多年的時光需要很大的勇氣,也許生命中會出現你最愛的人,那將也是你生命中的過客。你最終還是牽著你的左手或者是右手走下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當初的誓言,后來的責任,最后的習慣。
【第43句】:塵世間有多少人來人往,就有多少擦肩而過和多少刻骨銘心,或許生命的美好,就在于相遇與別離間留下的歲月的痕跡,你眉間不悔的笑意,便是我經年寫下最美的一筆。所有經歷都是歲月的恩賜,如若遇見,不問是緣是劫,淺淺遇,深深藏,彼此安好,便是晴天。
【第44句】:生活不一定要有驚天動地的情節才叫精彩,情感并非要有山盟海誓才算真愛。我們都是自己劇本中的唯一主角,無須用緊湊的劇情和夸張的手法去講述身外的故事,人的最大悲哀就是不愿做自己。讓我們把人生的瑣碎、冗長、沉悶都融入劇情的沖突,在平凡、平淡乃至平庸中彰顯生命的張力與厚重。
【第45句】:【禪語人生】有的時候,衰敗會給人以毀滅性的打擊,憑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躲避,這個時候,要會尋求外援,取得幫助,增加自己的力量,共同承擔衰敗帶來致命的打擊。
【第46句】:【禪心佛語】生活不曾取悅于誰,更不會對誰厚此薄彼,所以我們自己去創造自己的生活。與其在意別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尊嚴和美好。
【第47句】:【佛心禪語】每當我生病,身心不舒服時,就會想起恩德上師的竅訣:“當你生病時,應當想將如母有情眾生的疾病都發生在自己身上,發愿如母眾生永離疾病之苦而獲得解脫。”由于上師的加持不可思議及竅訣殊勝之故,身心的疼痛與難受自然減輕或消失了。我堅信,如果你也如是清凈發愿,就一定能從疾病的恐懼中得到解脫。
【第48句】:【禪心佛語】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受到很多傷,會哭泣,會悲傷,會覺得疼痛。而疼過之后,你就是一個全新的自己了。你疼過,便懂得了;你跨越過,便成熟了;總是要失去了什么,才學會珍惜什么;總是要碰了壁,才會學會改變什么,放棄什么。
【第49句】:【經典古語賢文-萬世精典】鄰居或來借物件,應他之急感我情。鄰居或來托辦事,盡力而為幫其成。鄰居或來借柴米,分多潤寡不空行。就是鄰居得罪我,寧可負我莫負人。人情似紙張張薄,也有先富后來貧。也有朱門出餓莩,也有白屋出公卿。也有半輩成家室,也能兒女一大群。也有年少早先娶,到老膝下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