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入深山。住蘭若,岑銎幽邃長松下。優游靜坐野僧家,閑寂安居實瀟灑。——《永嘉證道歌》
【第2句】:【禪心佛語】對于禪修之所,佛陀的指定是“前往林野,前往樹下,或前往空閑處”,要求環境的絕對安靜、清靜,充斥著各種聲色誘惑的塵世顯然是不適合的。
【第3句】:日常待人處事中,要秉持誠正信實的心念,不能自欺欺人、心懷不軌。若能終生抱持“此心即道場”的意念,才得入如來室,學如來行。
【第4句】:【禪心佛語】慈悲實在不易奉行,其實假如把自他互易,就容易實踐慈悲了。從禪觀中悟道,從無分別中忘失自我,那就能超越生死苦海了。
【第5句】:【禪語人生】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心相交,靜行致遠。
【第6句】:【佛心禪語】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么?
【第7句】:人們往往無法逾越欲望這條鴻溝,甚至會因為過強的欲望而毀滅了自己。人心難滿,欲無止境,人們就這樣在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
【第8句】:禪機妙語說人生:若要活得隨意些,只能活得平凡些;若要活得輝煌些,只能活得痛苦些;若要活得長久些,只能活得簡單些;若要活得幸福些,只能活得糊涂些。
【第9句】:【禪心佛語】彎腰可以將翻翻滾滾的內心爭斗撫平在心曠神怡之中,是思辨和判斷后的舒展。
【第10句】:【清雅基地】、【佛心禪語】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第11句】:古話說,胸中有余乾坤大,心底無私天地寬。什么樣的心態引導生幺樣的生活,心地清凈,回歸當下,一個人的心態就是一個人的活法,人生的正知正見在于自凈其意,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第12句】:【禪語人生】庸人自擾擾人,愚人自欺欺人,惡人自害害人,真人自覺覺人。虛其心而至高,堅其志而至遠,忘其身而至仁(德),明其性而至真。
【第13句】:【佛心禪語】老人堅定地說:“對。我才四歲。因為,我在四年前所過的生活,是很胡涂、懵懂的人生,那不是真正的人生。后來很幸運地得聞佛法,所以我接受佛陀的教育才四年。”
【第14句】:【禪心佛語】佛的整個教義都以此為目的;他的說法,從來不是僅為了滿足求知的好奇。
【第15句】:【禪語人生】喜歡上一個人總是容易的,比如遇見一個容貌美好的人,英俊的人;或者聰明的,才華橫溢的人;再或者強悍有魄力的人。動心是不難的;但刻骨銘心的感情,一定不會多。
【第16句】:【禪語人生】中道心如同砝碼,可以讓我們平衡而不致太過生氣或貪婪,那是能輕易毀掉一個人的。
【第17句】:【佛心禪語】不思善,不思惡,也并不是斷掉思想,弄得善惡不分,是非不明,而是在分辨善惡當中,不起任何貪愛、執著。
【第18句】:【禪心佛語】使自己的心從種種分別、執著中解脫出來,使覺照能夠獨脫于一切攀緣之外,我們的精神面貌就是另外一種境界。
【第19句】:于十善業缺漏不全,以是十業得人趣報。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欲天報,所謂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色天報,所謂修行有漏十善,與定相應。《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第20句】:【禪心佛語】人類因為生活在錯覺而一直不能覺悟,然后借著錯覺去假設他的生命觀,那更糟糕。
【第21句】:【禪語悟道】世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信不過的時候;世人往往依賴于自己的經驗判斷,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兩只眼睛一張嘴,造物主就是讓我們多看少說。
【第2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意即品茶和學佛一般皆是可得寬性宜情之舉。
【第23句】:【禪心佛語】時光,總盛開在當下。年華,常零落在未來。不要奢望能鎖住時光,把握住了當下,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第24句】:【禪語人生】制定目標,而不是懲。【第6句】:盡量不要打罵孩子,以說服教育為。【第7句】:擔當起家長的責任,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第8句】:給孩子閑聊的樂趣。
【第25句】:【禪心佛語】所有人都想要快樂,但很多人被貪心所污染,自己走向絕路了。用錯誤的思想來做事,結果進退兩難,陷入困境。
【第26句】:【禪心佛語】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獄?一句善心美言即是天堂的花香,一聲嗔恨惡口即成地獄刀劍。
【第27句】:【禪心佛語】佛說: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第28句】:【佛心禪語】我們只有無條件地愛彼此、愛自己,才能讓自己眼明心亮,看清楚生命的道路。---摘自《感覺》
【第29句】:【佛心禪語】做人須有四氣:在貧困中,要有忠心志氣;在危難中,要有信心勇氣;在富貴中,要有舍財義氣;在做人中,要有浩然正氣。
【第30句】:一個人的生命質量,都是在自己的內心運用、包容豁達中,活出一種幸福的價值,有句話這么說,心路才是出路,經歷什么樣的故事并不重要,改正自我的脆弱,用最短的時間思考和決定自己出發的時節。
【第31句】:【禪心佛語】而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
【第32句】:【禪心佛語】青年不知道這印痕有多深,拿起鏡子反過來一看,發現那個印痕已經透到了鏡子后面。
【第33句】:【禪心佛語】金子比金礦純度高,因為去了雜質;圣人比凡夫智慧明,因為消了迷惑。金礦要先提純,才能隨意鍛造;人心要先返本,才能應用自由。
【第34句】:【禪心佛語】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以“惡”的眼光看世界,世界無處不是破殘的;以“善”眼光看世界,世界總有可愛處。土壤雖臟,能生萬物。大海隨渾,能容萬物。
【第35句】:雖遠離三界而莊嚴三界。雖知一切國土猶如虛空,而能以清凈妙行莊嚴佛土。《華嚴經》卷三十七,十地品
【第36句】:淡中安身,靜中生長。守住淡然與寂靜,你才能聞到生活之花的清香。濃烈,所以短暫;清淡,所以悠長。
【第37句】:佛門“安心”,既是修行的手段,又是修行的目的。用“安心”——心境的安寧平和來應對紛繁的俗世欲求,便能鬧中獲靜,濁中得清,達到無貪欲、無妄想的清靜智慧之境,也即“安心”之境。
【第38句】:佛與眾生是沒有差別的,每個人生來就是佛,只是很多人沉淪于俗世,不能自拔,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因此每個人都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你愿意,愿意舍棄一切去修行,你一樣能夠修成正果。
【第39句】:【禪心佛語】你能在自己能力之內,輕易地為這世界增添快樂。怎么做呢?對寂寞失意的人說幾句真誠贊賞的話。
【第40句】:【禪心佛語】你的傷口會好嗎?凡事不要歸責于他人,而要反省自己。他人只是一面鏡子,它在照著你自己。
【第41句】:【禪語文案】禪茶,茶中參禪,禪中有茶。禪有一念天地,茶有一味。以一觀一,一念生一味。不外乎,心境生心念,觀茶而明心。萬事萬物,皆作一物,心無掛礙,而任云卷云舒。
【第42句】:【禪心佛語】對自我要有約束力,對他人要有親和力,對處世要有寬容力,對求知要有精進力,對困境要有忍耐力,對成功要有推動力。
【第43句】:修行要有信心。有信心就能克服困難,就能戰勝自我,就能勇攀高峰;有信心就有希望,有希望,再經過艱苦的努力,就一定會有成果。
【第44句】:【禪語人生】直到今天,佛陀制定的戒律都有著極大的適用性。佛教戒律中有隨方毗尼和隨時毗尼的開緣,是指佛未禁止之事、未開許之事及不經開廢之事須隨順地方風土和不同時機等斟酌開許廢止。
【第45句】:有四種僧。何等為四?一者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啞羊僧。四者無慚愧僧。《大方廣地藏十輪經》卷五
【第46句】:【禪語人生】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說話,說話是一種責任,不是權利或享受,要尊重對方的自尊心。
【第47句】:【禪語人生】許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一事無成,最根本原因在于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第48句】:【禪心佛語】人們只有在徹底了解,什么是自己沒有必要去做的事之后,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必須去做的事;不做沒有必要做的事,自然會去做該做的事。
【第49句】:【禪心佛語】人生極為重要的三件事:用寬容的心對待世界,對待生活;用快樂的心創造世界,改變生活;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