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不昧良心,不違背常情,不用盡物力,做到這三點,就可以為天地確立心性,為百姓立命,為子孫后代造福。
【第2句】:【佛心禪語】“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這是宋代普濟禪師的兩句偈子。雖然雁無留蹤之心,水也無留影之意,但是,那種剎那的生滅狀態,卻長久地陶冶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生命之美。
【第3句】:【禪心佛語】那些人是幫助你修忍辱波羅蜜的大善知識,你能夠念頭這樣一轉,你就沒有一個冤家債主。
【第4句】: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為究竟。它可以抗拒虛無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干擾,從而使人的心靈獲得安頓。
【第5句】: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皈,無所依處。——《壇經一}千悔第六》
【第6句】:尊重別人隱私,不可窺人秘密,不可揭人之短,不可搬弄是非。(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7句】:【佛心禪語】佛說“火每從所燒的燃料得名,因木柴而燃燒的火叫做柴火,因稻草而燃燒的火叫做稻草火。所以,識也是從使它生起的因緣得名。”
【第8句】:愿盡未來一切劫,普為苦惱諸群生,滅除生死使無余,得佛究竟諸安樂。“四十華嚴”卷二十一
【第9句】:所有的人都受死神控制,所有的人歸宿都是死亡。你不知道來路和去路,也看不見兩者的盡頭,悲傷也徒然。《經集》第三品,第八章《箭經》
【第10句】:【一日一禪】佛陀告訴我們,人都有福,或多或少,或前或后。福是不可以量化的,只能感覺,知足為福。許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走。
【第11句】:身體有病,要靠醫生來診療;心靈有病,要靠自己來醫治。(當代)星云《佛光菜根譚》
【第12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正是超越是非、善惡、有無、好壞、枯榮等等相對的世界,不以生命的有限看待世界的無限。
【第13句】:【禪語人生】修行人就是要把心修得平平的,頹喪不可以,每天激昂也不可以,就是要讓心遠離執著。
【第14句】:【禪心佛語】沒有人會只因年齡而衰老,我們是因放棄我們的理想而衰老。年齡會使皮膚老化,而放棄熱情卻會使靈魂老化。
【第15句】: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一些沖突。修行,就是要讓剛才所發生的煩惱事,一分鐘都不停留在心中。過去的就讓它過去,留下好的種子,去除壞的因子,如“手畫虛空,畫過無痕”,這即是“耕耘心田”。
【第16句】:【禪語人生】只會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明師,能批評我們,啟示我們的,這才是明師,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第17句】:【禪心佛語】內有起心動念,外有言行舉止;所有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又是心態的問題,心態的問題就是人品的問題。
【第18句】:皈依法——佛陀是兩千多年前的圣人,享壽八十歲,說法四十九年。佛雖已入滅,但消逝于世間的是有形的身命,其實佛的法身慧命,一直流傳至今及無窮盡的未來。
【第19句】:【禪語人生】有益自他的,增長戒定慧的事,要趕快地去做。“噢,我今天來不及,明天做好了。”到了明天,事情多,忘記掉了。忘掉了,或者機會沒有了,就做不成了。
【第20句】:【圣經文案】410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后,努力面前的,(腓3:13)
【第21句】:分秒必爭:才覺得寒凍稍解,春暖乍現,卻又有夏季迫近的感覺,是地球轉動快速?或是太陽偏快?
【第22句】:你耐不了這痛苦,是因為你原本慈悲。好人,是行走在這個世界永恒的慈悲,也是這個世界最后的溫暖和希望。
【第23句】:【禪心佛語】然迷悟更依真妄相持。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勞形,若體妄即真,似處陰而影滅。若無心妄照,則萬累都捐,若任運寂知,則眾圓起。
【第24句】: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經得廣,知得多。要知山中事,鄉間問老農。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第25句】:【禪語人生】用雙腳丈量大地,用雙眼飽覽美景,用身體擁抱自然,用汗水洗凈心靈,用愛情升華情懷,用歌唱美化年華,用意志戰勝自我,用智慧感悟人生。
【第26句】:若應了禪意,自來處來,往去處去,虛空中無處是起始與歸途,活著越久,周遭人與物皆化為塵土,人海茫茫,說穿亦是孑然一身。
【第27句】:【圣經文案】298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里復活一樣。(羅6:4)
【第28句】:生活中不是有許多煩惱真正困擾自己,而是來自于自己的執著和迷茫,生活也不是一場自我的困頓,心是在哪里糾結,就在哪里化解,不要隱藏那些內心的傷口,更不要沉迷于生活中某些故事的凄涼與悲傷。
【第29句】:【禪語人生】乙看后,說:這蜘蛛真蠢,為什么不從那邊干燥的地兒繞著往上爬呢?他得到啟示,懂得變通。
【第30句】:如果沒有自己的思考就照搬別人的想法、成果,這只是一種外表的形式。讓我們有悟性的關鍵,是親身去感受、去領悟、去發現,任何試圖走捷徑的做法都是極其荒謬和愚蠢的。
【第31句】:【禪心佛語】莫讓浮云遮望眼,一顆明珠掛青天。心中有明月,浮云遮不住,煩惱皆因看不穿,困惑都是看不透,煩悶是心里的障礙,不要怨天尤人,要學會內觀。
【第32句】:【考量適己(八多少箴)】少飲酒,多令粥;多茹菜,少吃肉。少開口,多閉目;多梳頭,少沐浴。少群居,多獨宿;多讀書,少積玉。少爭名,多忍辱;多行善,少干祿。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無。
【第33句】:人生中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凈,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第34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我在念佛嗎?還是佛在念我?或者是佛在念佛?還是佛性在念佛,佛念佛性。這一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第35句】:因緣成熟果報自然現前,那是因為之前早已種下了前因,才有今天的果。試問,潛在的因你種下了嗎?你種的是什么因?
【第36句】:【禪心佛語】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殺得了木馬,翻得了圍墻,開得了汽車,買得起洋房,斗得了小三,打得贏流氓。大家都要幸福啊。
【第37句】:【禪心佛語】和諧之美在于不對立,和合之美在于不二法,無有一法可得,是為融合之樂。
【第38句】:一個人的日子,雖然有點寡淡,但看似平常的日子卻隱含著大的智慧。你可以心守一腔禪心云水,在萬般喧囂中,拾一點看似桃花源式的逃避理念,在修身、修心、修德、修性中感受佛境的清靜。
【第39句】:得正知見,學一切法知真為真,見偽知偽,是為正計,必得真利。《法句經》卷上,雙要品
【第40句】:【禪心佛語】你只要記住,如果你每個星期都在做著差不多的事情,那么一年以后你還是一年前的你,只是老了一歲。
【第41句】:盡對朋友說些無用的甜言蜜語,智者知道這種人是只說不做的。《經集》第二品,第三章《羞恥經》
【第42句】:【禪心佛語】念佛人,以佛量,為己量,沒有容不下的人物。念佛人,虛己能,仗佛能,沒有成不了的事功。
【第43句】:人到無求心自凈,人到無求品自高。任何外在的力量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命運,只有我們的信念才是最有威力的法寶。在緊張忙碌的日子里,要懂得拿出一些小小的空閑為自己凈心。
【第44句】:【禪心佛語】花開有時,花落有時。無需留戀,該走的終須會走;無需苛求,該來的遲早會來。
【第45句】:【圣經文案】210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太21:13)
【第46句】:居靜是快樂,知法是快樂,無瞋是快樂,憫生是快樂,無欲是快樂,于世無貪著;調伏我慢者,是為最上樂。《即興自說·目真鄰陀經》
【第47句】:【禪語人生】心可以畫出美麗的世界,美好的人間,所以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假如我們的觀念里,看到每一個人都存有感謝的心,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
【第48句】:【禪心佛語】所謂一念之別,善惡立判;一念之差而成千古之恨等都是說明心力的作用。“心能造萬物”告訴我們,我們每天可以生活在地獄,也可以生活在天堂,關鍵看怎么選擇。
【第49句】:微命如蟲蟻,雖然愚癡,并不驕慢。人不僅愚癡,而且驕慢,驕慢到他自以為可以和諸佛對等說話,可以判斷真理是非。這樣,人的罪比蟲蟻更重。
【第50句】:延壽《觀心玄樞》從假人空,名二諦觀;從空人假,名平等觀;是二觀方便道。因是二空觀,得人中道第一義諦觀,雙照二諦,心心寂滅,進入初地法流水中。《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圣賢學觀品
【第51句】:無去無來本湛然,不居內外及中間。一顆水精(晶)絕瑕翳,光明透滿出人間。——拾得
【第52句】: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在歲月中跋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會秀麗,看開心情才會明媚。累時歇一歇,隨清風漫舞,煩時靜一靜,與花草凝眸,急時緩一緩,和自己微笑。
【第53句】:【禪語人生】悟,是一種生命的大突破、大飛躍。這種境界,只有通過生命的大搏斗才能夠擁有。
【第54句】:雖行于空而殖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維摩經》卷中,問疾品
【第55句】:人活得累,一是太認真,二是太想要。欲望和誘惑,迷亂了你我的心,掙扎在追求與放棄之間,糾結在取舍與得失之間。人生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許只有到最后一刻,才會真正的明白。
【第56句】:禪師讓他伸出左手并指給他看:這條橫線叫愛情線,斜線叫事業線,這條豎線是生命線。然后禪師請他將手握緊問到:這幾根線在哪里?
【第57句】:【禪心佛語】教給大家的一個參禪的簡單辦法就是早起盤腿打坐五分鐘,心靈集中、精神統一,悟在當下:天堂在哪里?禪在哪里?禪是一朵花,禪是心花怒放,禪是心燈亮了。
【第58句】:慧者須臾頃,親近于智人,能速解達摩,如第三者嘗湯味。愚人不覺知,與自仇敵行,造作諸惡業,受定眾苦果。
【第59句】:【佛心禪語】不知什么是佛,沒有目標,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著。真正的佛在哪?清靜心就是佛,清靜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第60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進步,不僅僅在于物質的改善,更在于心智的成熟。生命的高貴,不體現于生活的奢華,而在于涵養的提升,我們要不斷的在內在尋求寧靜與慈愛。
【第61句】:【禪心佛語】生活是一段故事,咸的是鹽,酸的是醋,不要拒絕生活,回首就是天涯。你在哪里?你在天涯,我在哪里?我在天涯。
【第6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幸福。
【第63句】:【禪心佛語】臨事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做人不能只有一雙美麗的眼睛,更要有一個智慧的眼光。
【第64句】:恒榮法師:人生不在于活得長與短,而在于頓悟的早與晚,生命不是用來更正別人的對與錯,而是來實踐自己的生活。
【第65句】:【禪心佛語】世界和平,除非世界倫理一體化,政治一體化,經濟一體化,宗教一體化,否則不可能世界和平。
【第66句】:【經典佛語】世上惟有學佛與敬孝沒有等待和準備,只有當下就是最好的時機。擁有人身就是用來修學佛法奉獻自己的,具足佛法的同時就是最大的利益眾生和社會.
【第67句】:學佛之前,生命像一張白紙,橫寫豎畫,隨心所欲。學佛之后,生命像在紙上學寫字,要端正規矩才能給人看。
【第68句】:若能懂得聚散離合本是生命輪回的必然,何須憂愁,何須掙扎。胸中珍藏著樸實的情懷,坦然面對滄桑變換,守住心中的那份從容。愛了,就去珍惜。散了,應該釋然。只有懂得舍棄,才能得到安然。
【第69句】:【佛心禪語】不要擔心被他人評判,或者被自我評判,不要害怕自己的不足被發現,不要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做得不夠好,不要害怕達不到要求。
【第70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抱著一切從心開始、一切從我開始、一切從當下開始之信念,多一分承擔的精神,時時照顧自己的腳下,做本分事,那我們將永遠生活在希望當中。
【第71句】:幸福本沒有絕對的定義,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動你的心靈,幸福與否,只在于你的心怎么看待。
【第72句】:須知國破家無寄,豈有舟沉櫓獨浮。學問多深不滿足,過失再小別疏忽。訓子須從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學初。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要想人前顯富貴,須在人后遭活罪。
【第73句】:【禪心佛語】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第74句】:【禪心佛語】人生于世,唯有真心實踐,才能舍出煩惱,才能轉化心靈,當下即能享有生命的喜悅,并邁向璀璨美好的人生。
【第75句】:佛如優曇花,值遇生信難,遇已種善根,永離餓鬼苦,亦復能損減,阿修羅種類。芥子投針鋒,佛出難于是。。生世為人難,值佛世亦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大般涅槃經》卷二,壽命品
【第76句】:【禪心佛語】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第77句】:在生活中,沒有功利色彩的善言、善行,總是最讓人感動;而且,真誠的善良,如同名貴珍寶一樣,將被受者珍藏于心,永久流傳下去。
【第78句】:【禪語人生】我們一輩子為這些所謂的“享受”拼命,以至于等擁有以后,才發現一點兒也不快樂,一點兒也不享受。
【第79句】:【禪心佛語】人活一世,其實吃苦沒什么不好,它能讓你更好地珍惜甜的滋味;忍耐也沒什么不好,人生需要等待,沒有沉默就難有爆發;平凡沒什么不好,能夠每天感受生活的美好,就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第80句】:人生百年,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揮霍,都說幸福如飲水,冷暖自知,有些人,每天都在追逐幸福的路上,卻從來也沒有感覺到幸福的存在;有些人,懂得收集點滴的溫暖和感動,便會與快樂同行。
【第81句】:【禪心佛語】人類的基本真理是愛和信,但是,人類卻深陷于種種問題中,生活得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偏離這兩條簡單的真理。
【第82句】:水在瓶中,亦如云在天上,物性無別。認清本心,擺正自己的位置,則云之瀟灑,水之恬靜。在天上就做瀟灑的云,在瓶中就做恬靜的水,把握住現量,就能得到自在。看心頭開了蓮花一朵朵。
【第83句】: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實行之方法,必先從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須以婦女為主體。蓋世有賢母,方有賢子。《印光大師文鈔續編·示殷德增母子法語二則》
【第84句】:【佛心禪語】“秀才是孔子的罪人”,這是佛教界所萬萬不能出現的情況。假如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放棄門票;如果已收取門票,就一定不能再猶豫,不能再無視于佛教整體被傷害。
【第85句】:【佛心禪語】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很多,拋開自由的悲切,去幫助他人。
【第86句】:無見即是見,能見一切法,于法若有見,此則無所見。《華嚴經》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贊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87句】:無知無明,是為罪過對內心世界的陌生,導致了生活中的無數挫折。不知自己,不明道理,亦即所謂無知無明,是為一種罪過。
【第88句】:【禪心佛語】內行自以為精通而擅自妄為或者疏忽大意,外行由于不懂而膽小謹慎如履薄冰。
【第89句】:【禪心佛語】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何謂有所得心,聰明伶俐,思量計較者是。何謂無所得法,思量不行,計較不到,聰明伶俐無處安著者是。
【第90句】:人生的苦必須通過自己覺悟才能解決。主體覺醒了、覺悟了,不但能夠解決自身的痛苦,還能幫助他人解除痛苦。那就是發菩薩心,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
【第91句】:彌陀滅除我們的貪嗔煩惱,是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薪火雖去,鍋還是熱的,水還是燙的。凡夫生死薪火雖滅,現世煩惱依然。
【第92句】:以家庭與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93句】:【禪語人生】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若言將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見。
【第94句】:【圣經文案】476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第95句】:為什么別人越來越不喜歡你,因為你不會感恩。人不能缺少感恩,如果你一旦沒有感恩的心,你就變得沒什么珍貴了。做人要懂得感恩,不管他人幫你,還是害你,我們都要感恩。感恩能包容所有生命。
【第96句】:【禪心佛語】美德就好比名貴染料,愈是燃燒,愈是輾壓,其香就愈濃烈,這也許是由于順境中最容易暴露惡行,而逆境中最能彰顯美德。
【第97句】:問:“精神統一與禪定何異?”答:“凡專心一事,不問正邪,皆可日精神統一。禪定華譯日靜慮,乃放下萬緣,不思善,不思惡,寂寂惺惺之一種境界。”——李炳南居士
【第98句】:【禪語人生】心里有陽光,世界就充滿陽光;心里有愛,就生活在愛的氛圍里;心里盛滿快樂,滿處都是笑聲。
【第99句】:【禪心佛語】若無財者,其發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勸他人放生,或見人放生,贊嘆隨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上一篇:看淡一切的文案佛語佛語經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