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有添柴的,有撤火的】有贊成的,有反對的。類似的:有燒 香的,有拆廟的。《1978年作品集》:“對村北的工程,有添 柴的,有撤火的,還有潑涼水的!”
【第2句】:小明的奶奶老了,又有病,干不了什么事。有一次她跟旁人嘮叨:“我成個活菩薩啦,會吃不管事,不如去尋短見好。”小明的媽媽聽見了,忙寬慰老人:“怎么能這樣說?俗話講,家中有個老,頂?shù)靡患殹!保ê稀庍h)
【第3句】:【八擒孟獲——多此一舉】(歇)孟獲:三國蜀漢建寧(治今云南曲靖)人,當(dāng)?shù)睾缽姟渌篮螅汐@起兵反蜀。蜀漢建興三年(金元225年),諸葛亮領(lǐng)兵南征,對孟獲采用“心戰(zhàn)”,七次生擒,七次釋放,
【第4句】:【眼里揉不進沙子】眼皮內(nèi)有細小異物就感不適,借指不 能夠容忍,不容侵害。老舍《駱駝祥子》:“劉四爺眼里不揉 沙子。把前前后后 所聞所見都擱在一處,他的心中已明白 了八九成。”
【第5句】:死人托夢——陰魂不散
【第6句】:【不顯山,不露水】謂不露痕跡,不動聲色。《劉澍德小說 選》:“這些人真有本事,不顯山、不露水的,幾時‘對’上的, 大家全不知道。”
【第7句】:【自己堵自己的嘴】說話自相矛盾,無法自圓其說。類似 的:拿你的拳頭(包子、饅頭)堵你的嘴。清代《紅樓夢》:“可 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
【第8句】:蒺藜子拌革——不是好料
【第9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為人光明磊落,敢作敢當(dāng),無須改名 換姓,躲避隱藏。古華《浮屠嶺》:“想過了,我行不改名,坐 不改姓,到時候壞了事,左不過我一人去領(lǐng)罪,坐牢,決不牽 連旁的叔伯、老表!”
【第10句】:【 秋風(fēng)掃落葉】形容來勢迅猛,迅速掃除。張孟良《兒女風(fēng) 塵記》:“救濟院的傳染病還在流行,孩子們像秋風(fēng)掃落葉一 樣接連著死去。”
【第11句】:單槍匹馬上陣——孤膽英雄
【第12句】:【搭鋸就見末】馬上就見成效。或說:鋸響就見末。成語: 立竿見影。李準(zhǔn)《老兵新傳》:“這不能說可能。要說能不 能,我們辦事情不能搭鋸就想見末。”
【第13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代時此俗語已頗為流行,吳敬梓所寫的《儒林外史》中曾寫道:“可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而今也不甚缺了。”不少作品頻繁載錄這句俗語,民間百姓也把這句話當(dāng)做了口頭禪,時常掛在嘴邊。這句俗語折射了當(dāng)時官場貪污腐敗的事實,而官員的俸祿可沒那么多啊。清代官員的法定收入包括俸薪、養(yǎng)廉、公費、津貼等項,總額相對較低,僅夠家庭支出。據(jù)今人統(tǒng)計,清代前期,知府一年的俸祿才有180兩銀子,這個數(shù)目離十萬兩相差太多。俸祿不在多少,清官自清,貪官自貪。這些貪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借以中飽私囊。清代咸豐年間,御史胡家玉曾給南昌縣縣令的收入做過統(tǒng)計:縣令可由土地稅、實物稅中抽取附加稅,這個數(shù)額是相當(dāng)驚人的,要不了幾年就能湊個十萬兩。官員還可以接收屬下的賄賂,大行貪污,這筆款項也不少呢。雍正朝之后,清政府還給官員們發(fā)養(yǎng)廉銀。這筆錢出自向百姓征收的附加稅,它的數(shù)量高達官員俸祿的十多倍至數(shù)十倍。據(jù)說十九世紀時,一個知府一年的灰色收入約為【第5句】:25萬兩白銀,這可是養(yǎng)廉銀的二十來倍。如此下去,三年十萬兩不成問題。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揭示了古代官員貪污腐化的事實。
【第14句】:【身靜養(yǎng)指甲,心靜養(yǎng)頭發(fā)】(諺)身閑的人,養(yǎng)得指甲又長又完好;心靜的人,養(yǎng)得頭發(fā)又長又光亮。 指人在生活中,難得的是身心閑靜。
【第15句】: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第16句】:棺材老板咬牙——恨人不死
【第17句】:【殺人不見血】不留痕跡,暗地里害人。明代《醒世恒言》: “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貓兒,平昔不知壞了多少大臣,乃是 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
【第18句】:【一個不摘鞍,一個不下馬】(慣)比喻雙方互不相讓,僵持不下。 也作一個不接馬,一個不下鞍。 一個不下馬,一個不接鞍。
【第19句】:【哥哥】“哥哥”現(xiàn)指兄長,但在古代,哥開始同歌,后同父,再后才同兄。要論“哥哥”的來歷真是說來話長。“哥”字其實是“歌”的本字,在晉代以前的文獻中常常出現(xiàn),如晉傅玄《節(jié)賦》中就有“黃鐘唱哥,九韶興舞”的文案。清人段玉裁也說:“《漢書》多用哥為歌。”可見,“哥”與兄弟沒有關(guān)系,真正表達這種關(guān)系的字是“兄”。那么,現(xiàn)在常說的“哥哥”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古代漢語專家王力先生曾經(jīng)指出:漢語中“哥哥”一詞可能是外來語,據(jù)學(xué)者研究,哥哥的來歷恐怕與胡語有關(guān):古代鮮卑族把兄長喚作“阿干”,隨著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鮮卑語中的“阿干”一詞被漢語諧音借用,逐漸演變?yōu)椤案绺纭保⒆罱K定格為“哥哥”。自唐代開始,哥哥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文獻記載中,這也許和李唐王朝的鮮卑血統(tǒng)有關(guān)。但那時的哥哥常常作為父對子的自稱,如《淳化閣帖》中有唐太宗寫給唐高宗手跡,就自稱“哥哥敕”。到元人白樸的《墻頭馬上》中,仍舊將父親稱為“哥哥”。元明以后,哥哥逐漸固定指同父母的兄長或親戚中年長的男性同輩,如《紅樓夢》里的“寶哥哥”。不是探源,誰也想不到“哥哥”的來歷這么復(fù)雜。
【第20句】:【大廈將傾,獨木難支】(諺)指高大的房屋將要倒塌,一根木柱難以支撐得住。比喻若大勢已去,就不是個別人的力量可以挽救的了。
【第21句】:【聾子放炮仗,散火聽不見響,只見煙火散】借指散伙,結(jié) 束。清代《紅樓夢》:“外頭已經(jīng)四更多了,依我說,老祖宗也 乏了,咱們也應(yīng)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
【第22句】:過河踩鋼絲——玄乎
【第23句】:吃海水長大的——管得寬
【第24句】:一天,我問媽媽:“媽媽您還想要個漂亮的孩子嗎?”媽媽說:“我已經(jīng)有個漂亮的孩子了!”我說:“那您還想要個男孩子嗎?”媽媽摟著我說:“我不想要男孩子,女兒好,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湖南·衡陽)
【第25句】:吃稀糊糊游西湖——窮開心
【第26句】:【有志者事競成】指有堅強意志的人事業(yè)終究能夠成功。典出《后漢書·耿弁傳》。東漢初年,山東豪強張步占據(jù)青州十二郡,勢力強大而且氣焰十分囂張,光武帝劉秀派大將耿弁前去討伐。耿弁頑強作戰(zhàn),接連獲勝。在戰(zhàn)斗中,耿弁被箭射中大腿,他強忍劇痛,悄悄拔刀把箭截斷后繼續(xù)戰(zhàn)斗,耿終擊潰張步。劉秀大喜,親自到臨淄慰勞軍隊,并夸贊耿弁說:“將軍從前在南陽時曾主動請戰(zhàn),當(dāng)時我擔(dān)心難以成功,便沒答應(yīng)。現(xiàn)在看來,將軍是有志者事競成啊!”從此留下這句BBB。
【第27句】:【一著不到處,滿盤俱是空】(諺)一著:一步棋。關(guān)鍵時刻一步棋不到位,就注定了失敗的結(jié)局。比喻在事情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中,稍有差錯就形成無法挽回的失敗。 也作一著錯,滿盤輸。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第28句】:【當(dāng)搏牛虻,不當(dāng)破蟣虱】釋義:蟣:蟣子,虱子的卵。比喻應(yīng)當(dāng)同強敵搏斗。例句:宋義搖首道:“公言錯了!古諺有言,當(dāng)搏牛虻,不當(dāng)破蟣虱,虻犬虱小,我等應(yīng)從大處下手,方得大功。今秦兵攻越,就使戰(zhàn)勝,兵亦必疲,我可乘敝進攻,無慮不破。”
【第29句】:【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釋義:比喻長壽,用于開玩笑。例句:“大伙都愿意你多活幾年,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好給我們多發(fā)展幾頭壯牲口。”
【第30句】:頭發(fā)打擺子——毛病
【第31句】:我們一家在吃螃蟹。我說:“爸爸,再給我留一只。”爸爸說:“你是好的吃個死,賴的死不吃。”(江蘇·淮陽)
【第32句】:勺筒敲了底——兩頭進水
【第33句】:【雞毛飛不上天】借指人沒有能耐,成不了大事。亦可反 用。劉紹棠《二度梅》:“魚兒上不了樹,雞毛飛不上天,我天 生的不是官材。”
【第34句】:【 坐大船,劃懶槳】比喻在集體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報》(1985,1,14):“多年來,人們習(xí)慣于有患同當(dāng), 有福同享,坐大船,劃懶槳。”
【第35句】:船上打傘——沒天沒地
【第36句】:【高不成,低不就】(慣)多指在擇偶或擇業(yè)上,因愿望脫離現(xiàn)實而未能成功。 也作高不湊,低不就。 高門不達,低門不就。 高不攀,低不就。
【第37句】:【聾子愛打岔,傻子愛說話】(諺)指耳聾的人聽不清,和人對話時常常打岔;呆傻的人話說起來沒完沒了。對愛打岔和愛多嘴者的嘲笑語。 也作“聾子愛打岔,啞巴愛哇哇”。
【第38句】:媽媽叫我去挑水,我說挑不動。媽媽說:“你呀,腰粗膀圓,只能挑個門簾。”(安徽·廬江)
【第39句】:咬破餃子皮——露了餡
【第40句】:【秀才靠筆桿,當(dāng)兵的靠槍桿】釋義:說明文人靠筆桿子戰(zhàn)勝對方,軍人靠武力征服敵人。例句:我早就講過,“秀才靠筆桿,當(dāng)兵的靠槍桿。”照現(xiàn)在這個勁兒,別說收復(fù)龍崗,弄不好,連金牛山也得丟掉。
【第41句】:爺爺教育當(dāng)了村干部的叔叔說:“當(dāng)干部要以身作則,己不正不好正人。自己一身白毛,還說別人是妖精,人家能服氣嗎?”(河南·郾城)
【第42句】:【付之東洋大海】(慣)比喻丟得遠遠的,不再理會。
【第43句】:【擇日不如撞日】(諺)選擇吉日不如碰上的日子好。指事不宜遲,要抓住時機,不必專選吉日。 也作“擇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
【第44句】:【小孩嘴里掏實話】見“孩子嘴里討實話”。
【第45句】:【轉(zhuǎn)不過彎來】(慣)比喻想不通,思想上轉(zhuǎn)變不過來。 也作轉(zhuǎn)不過磨盤來。 轉(zhuǎn)不過軸來。
【第46句】:四方葫蘆——愣種(比喻魯莽的人)
【第47句】:【胳膊擰不過大腿】去力量不夠,拗不過。浩然《山水情》: “他懂得光棍不吃眼前虧的策略,更明白胳膊扭不過大腿的 正理明言。”
【第48句】:八哥啄柿子,雷公打豆腐——專揀軟的欺
【第49句】:【手插魚籃避不得腥】(諺)手既然伸進魚籃,就非沾上魚腥氣不可。比喻人既然已經(jīng)插手辦事,就不必顧慮重重。
【第50句】:【沒有梧桐,引不到鳳凰來】釋義:梧桐樹:也叫青桐樹,落葉喬木,傳說鳳凰喜歡棲息的樹。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百烏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比喻沒有好的條件或出色的人才,就招引不來出眾的人物。例句:有個姑娘,也可以招來個上門的女婿。老二奶奶又孤.又窮,雖然一二十年來早就有過這份心,可是,“沒有梧桐樹,引不到鳳凰來”啊。
【第51句】:【天上下雨地下流,小倆口打架不記仇】(諺)指年輕夫妻吵架很平常,彼此很快就會忘記,也作天上下雨地下流,倆口子吵架不記仇。 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記仇。
【第52句】:【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慣)形容過日子非常節(jié)儉。
【第53句】:釣魚要時分,上午七到十,下午三到四。
【第54句】:【嫁得雞,逐雞飛;嫁得狗,逐狗走】(諺)嫁給雞,就得跟著雞飛;嫁給狗,就得跟著狗跑。舊指女子不論嫁給什么樣的漢子,都得順從地跟人家過一輩子。 也作“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第55句】:【坐山觀虎斗】(慣)比喻冷眼旁觀別人爭斗,等到兩敗俱傷時從中取利。
【第56句】:【賣關(guān)子】(慣)說書人在說到重要之處打住,以吸引聽眾接著往下聽。比喻說話或講故事在關(guān)鍵處故弄玄虛,讓聽者著急而央求自己或答應(yīng)自己提出的要求。
【第57句】:麻袋里裝麥秸——草包
【第58句】:【人生難得遇知音】(諺)知音:知心朋友。指人生在世,最難得的是知心的伴侶或朋友。 也作人生難得一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59句】:網(wǎng)里的魚,籠中的鳥——跑不了;往哪兒跑
【第60句】:【一木難支大廈之將傾】無力挽回失敗的局面。成語:回天 無力。姚雪垠《李自成》:“他感覺自己在朝中孤掌難鳴,真 是‘一木難支大廈之將傾’,深深地陷入絕望和憤慨之中。”
【第61句】:【隔層肚皮隔垛墻】(諺)隔著一層肚皮,就像隔著一堵墻一樣,有著極大的隔閡。舊指婦女對待非親生兒女會百般歧視,加以虐待。 也作隔重肚皮隔重山。 隔層肚皮隔層山。
【第62句】:【無名不知,有名便曉】(諺)指人不出名時,沒有人知道他;一出了名,便誰也知曉。也指人交識很廣,只要是有名有姓的,他都認得。
【第63句】:【裝龍似龍,裝虎似虎】(慣)指善于模仿或表演,裝扮什么像什么。
【第64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諺)空話:不實的話。豆腐多了水分就多,空話多了誰也不會相信。指說話要取得人們的信任,就必須實話實說,有根有據(jù)。
【第65句】:【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歇)荊州:古代行政區(qū)名,漢、三國時約轄今湖北、湖南二省之境,州治在今襄樊市,是歷史上的戰(zhàn)略要地。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趁曹操兵敗,以“借”為名占據(jù)了荊州,東吳多次派人討還,劉備以各種借口拒絕歸還。指不講信用,一旦借走就不歸還。常含譏諷意味。
【第66句】:【樹正不怕月影斜】(諺)比喻自身行為端直,就不怕流言蜚語的惡意中傷。 也作樹正何愁月影斜。 樹正不怕影子斜。
【第67句】:肚子里長筍——胸有成竹
【第68句】:【 狗拿耗子,多管閑事】言行超出職權(quán)范圍。拿,也說:追, 咬,捉。成語:越俎代庖。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這才是 狗咬耗子多管閑事!我們拷問壞人,與你何干?”
【第69句】:【灑熱血,拋頭顱】見“拋頭顱,灑熱血”。
【第70句】:【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劉備,三國時期蜀主。趙云在長 坂坡救了劉備的兒子阿斗,來見他時,他故意將阿斗摔在地 上,說,為了救你,差點喪了我一員大將。事出《三國演義》。 借指那些虛假的籠絡(luò)人心的行為。申躍中《掛紅燈》:“再 說,朱家歷來是見財眼開,他弄出來的化肥平價賣給你,為 什么?這是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哪!”
【第71句】:【妍皮不裹癡骨】(諺)妍:美麗。指人的長相俊秀,天資必定也聰敏。
【第72句】:【肉饅首打狗——有去無來】(歇)饅首:饅頭。本指狗咬走饅頭再不回頭,轉(zhuǎn)指人一走再不回來,或回不來(多指死去)。也指東西拿出去再也收不回來。 也作肉饅頭打狗——有去無回。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 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第73句】:【家有萬石糧,揮霍不久長】(諺)家里縱然有萬石存糧,要是揮霍浪費,很快也會耗完。指無論怎樣厚實的家底,也經(jīng)不住揮霍浪費。
【第74句】:屁股袋上裝黃連——苦在后頭
【第75句】:【不怕人老,就怕心老】(諺)人老是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不必怕,怕的是心態(tài)的變老,喪失信心與意志。
【第76句】:【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釋義:比喻女子出嫁后,不論丈夫好壞,都要順從地跟他生活下去。這是封建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例句:你我是有情有義,可我們是階級兄妹,咱們決不搞舊社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一套。
【第77句】:【誰養(yǎng)孩子誰當(dāng)娘,誰種土地誰收糧】(諺)指誰出力經(jīng)營,成果理當(dāng)歸誰所有。
【第78句】:【公元】“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在我國稱之為“公歷”或“陽歷”,是相對于我國的“農(nóng)歷”或“陰歷”而言。 “公歷紀元”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平為公歷元年,相當(dāng)于我國西漢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產(chǎn)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當(dāng)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tǒng)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yù)先推算七年后復(fù)活節(jié)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穌誕生在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284年的說法,并主張以耶穌誕生作為紀元。這一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并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歷時,繼續(xù)采用了這種紀年法。我國是辛亥革命后開始引入公歷的,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才完全使用公元紀年。
【第79句】:【蛇大窟窿粗】(諺)窟窿:指蛇藏身的洞。蛇要是大了,它藏身的洞自然就粗。比喻家大業(yè)大收入多的人家,經(jīng)濟開銷自然就大。 也作蛇粗窟窿大。 蛇大眼兒大。眼兒:指蛇洞。
【第80句】:【斷了線的風(fēng)箏——下落不明】(歇)比喻人去向不明。 也作“斷了線的風(fēng)箏——不知去向”。
【第81句】:【山高皇帝遠,各人顧眼前】釋義:比喻各人顧自己,誰也管不了。例句:爸爸,話說多了一包水,又不是賣打藥。管她地委的中央的,山高皇帝遠,各人顧眼前,砍!
【第82句】:爸爸見小紅的本子上有錯題,總是責(zé)備來責(zé)備去。一次,小紅實在忍不住了,就氣呼呼地說:“你就是見到紅棗當(dāng)火(炭)吹。”(安徽·廬江)
【第83句】:【三句不離本行】(諺)指人的言語話題,總離不開已經(jīng)形成習(xí)慣的行話。 也作三句話不離本行。 三句話離不了本行。
【第84句】:【扳倒了醋缸/打翻了醋罐】醋味酸,形容嫉妒心情,稱吃 醋。成語:爭風(fēng)吃醋。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他知道剛 才大廳上那場吵鬧,又是趙老頭的姨太太樊銀花打翻了醋 罐,可還不知道吵鬧的對象是誰。”
【第85句】:泥人兒掉在河里——沒人模樣
【第86句】:放學(xué)回家,我感到很渴,抄起水瓢舀上涼水就要喝,奶奶硬是不讓。她一邊給我倒開水,一邊說:“喝開水,吃熟菜,不拉肚子不受害。”(河北·武安)
【第87句】:【不知道哪頭炕熱】北方農(nóng)村居民睡炕,冬季炕要加熱。 謂對他好,對他親熱,他不知道。又指不知好壞。成語:不 識好歹。孫犁《風(fēng)云初記》:“吃的拿的都是從我們這里出, 你那上級,連四兩煙葉兒,我看也沒給你稱過。怎么你這么 向他們,到底是哪頭炕熱呀?”
【第88句】:【合唱一臺戲】(慣)比喻勾結(jié)在一起做某事。
【第89句】:【飯{咼吊起來當(dāng)鐘打】釋義:形容鍋空著,沒有飯吃。例句:從前咱打會走路那天起,就下田翻泥巴:起半夜,爬五更,一年累到頭,未了還是飯鍋吊起來當(dāng)鐘打,家無一顆糧。
【第90句】:牛吃筍子——胸有成竹
【第91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明顯的敵人容易對付,暗藏的敵人 和陰謀詭計難以防備。王蒙《活動變?nèi)诵巍罚骸懊鳂屢锥悖?箭難防。不怕黃鼬吃雞,就怕黃鼬給雞拜年。”
【第92句】:蒙面人出場——不留臉面
【第93句】:姑媽常常在背后說人閑話,奶奶對她說:“云朵厚了要下雨,閑言多了惹是非。”(廣東·龍門)
【第94句】:【魚在水,鳥在林】謂環(huán)境有利,可以自由活動。成語:各 得其所。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這很明白,魚在水里 好,你在這里工作方便。”
【第95句】:蟻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
【第96句】:【毒蛇口中吐蓮花】釋義:比喻陰險毒辣的壞人,偽裝善良。例句:大家別看陳尚仁平日裝笑臉,做善事,正如俗話說的:“咬人狗,不露齒”,“毒蛇口中吐蓮花”。大家要擦亮擦亮眼睛啊!
【第97句】:【蛇咬一口,見了黃鱔都怕】釋義:黃鱔:魚類,生長在水邊泥洞里,形似蛇。比喻受到一次傷害,心有余悸,碰到類似的情況就害怕。例句:“這個人就是這樣,啥事都鈍刀割肉,很不爽快。過去苦日子過多了,人又老實,蛇咬一口,見了黃鱔都怕。”
【第98句】:【四下起火,八下冒煙】危機四伏,陷入困境。成語:四面楚 歌。姚雪垠《李自成》:“大明氣數(shù)已盡,四下起火,八下冒 煙,崇禎的龍椅早就坐不穩(wěn)啦。”
【第99句】:【棋逢敵手難藏行】(諺)藏:隱藏不露。指下棋人要是遇著棋藝不相上下的對手,每一著的用心都會被對方識破,難以施展。比喻兩軍對陣,足智多謀者相逢,雙方都很難施展計謀。 也作“棋逢對手難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