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稂不稂,莠不莠】稂,莠,均為田中類似禾苗的野草。比 喻人沒出息,不成材。成語:不稂不莠。清代《儒林外史》: “人生世上,難得的是這碗現(xiàn)成飯,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 幾時?”
【第2句】:老鼠鼻子一大不了
【第3句】:赤腳踩鋼絲——鋌而走險
【第4句】:阿明哥大學(xué)畢業(yè)后堅持要到山區(qū)工作,家人都反對,他爸爸更是生氣。我爸爸勸他說:“樹大樹開權(quán),兒大兒說話。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咱們就甭攙和了!”(廣東·化州)
【第5句】:【打官司】“打官司”一詞是個俗語,就是現(xiàn)在的訴訟。那么,“打官司”一詞是怎么來的呢? “官司”一詞原來泛稱舊時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見之于春秋時期的《左傳》:“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晉河?xùn)|,置官司焉。”西晉學(xué)者杜預(yù)解釋說:“官司,百官也。”這里說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處理國家事務(wù)的人;“司”是掌管、負責(zé)的意思,后來人們稱“官司”是官事。為什么將訴訟稱作“打官司”呢?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訴訟的雙方即原告與被告很少能夠心平氣和地解決其訟事,常常為此大打出手,鬧個你死我活,故將訴訟稱為“打官司”,時間一長成為口頭俗語。其二是說“被官打”。從戲劇當中的“擊鼓升堂”看確實是被官打。告狀人不管有理沒理,有冤無冤,只要擊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遞狀子。“打官司”一詞是主謂語倒置,應(yīng)當是“官司打”,就像戲曲《三打陶三春》一樣,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動挨打。因此,上官府訴訟稱為“打官司”。其三是說與“打”的詞義有關(guān),左邊偏旁是手(扌),右邊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離不開手,所以“打”是個廣義詞,如打醬油、打電話、打籃球等,所以,“打官司”也類同,打官司就是請官吏公斷。以上三說都有一定道理,觀者自判。
【第6句】:【一世破婚三世窮】(諺)指破壞他人婚姻的人,必遭三代受窮的報應(yīng)。
【第7句】:鄰居爺兒倆為了點小事在吵架,奶奶聽見了勸道:“親人親,親情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你倆都相互讓著點兒!”(河南·衛(wèi)輝)
【第8句】:頭馬不驚,馬群不亂。
【第9句】:【得意走官場,失意寫文章】(諺)舊指文人的兩條出路:要么是稱心如意,做官為宦,揚名顯勢;要么是失意落魄,寄情山林,著書立說。
【第10句】:【有其師必有其徒】(諺)指有什么樣的師傅,就會教導(dǎo)出什么樣的徒弟。 也作“有什么師傅,有什么徒弟”。
【第11句】:【東說向東,西說向西】釋義:比喻沒有主見。例句:那國王著實昏亂,東說向東,西說向西,真?zhèn)€收了關(guān)文。
【第12句】:玻璃鋪的家當——不堪一擊
【第13句】:【泥捏人也要有時間曬干】(諺)用泥土捏成的人兒,也得有時間把它曬干才行。比喻做任何事情都有個過程,不可操之過急。
【第14句】:【蕎麥皮里榨油】(慣)比喻對窮人殘酷地剝削或搜刮。 也作“蕎麥皮里擠油”。
【第15句】:【丟去九霄云外】(慣)九霄:天的最高處。指扔得遠遠的。
【第16句】:【高山頭上點燈——來明的】(歇)明:本指明亮,轉(zhuǎn)指公開、不隱蔽。指采取公開、透明的方式。
【第17句】:【 打老鼠傷了玉瓶兒】老鼠在器皿之間活動,打老鼠可能砸 碎器皿。謂有顧慮,怕誤傷好人。成語:投鼠忌器。清代 《紅樓夢》:“如今就打趙姨娘屋里起了贓來也容易,我只怕 又傷著一個好人的體面。別人都不必管,只這一人,豈不又 生氣?我可憐的是他,不肯為打老鼠傷了玉瓶兒。”
【第18句】:【外行人看熱鬧,內(nèi)行人看門道】外行人只能看表面現(xiàn)象,內(nèi) 行人能夠看出規(guī)律、技巧。張賢亮《綠化樹》:“俗話說,外行 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即使他干端坯遞泥這樣的簡單勞動, 我馬上知道他非常有眼力。”
【第19句】:【百日床前無孝子】(諺)百日:指日久天長。指人長期臥病在床,服侍的子女再有耐心,也會產(chǎn)生厭煩情緒而照顧不周。 也作常病無孝子。 久病床前沒孝子。
【第20句】:【堂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諺)瑞草:吉祥的芳草。即使是芳草,要是長在堂前,也會因為妨礙人行而惹人討厭。比喻好事做不到點子上,還不如不做的好。
【第21句】:【見廟就燒香,見佛就叩頭】(慣)比喻到處求人幫忙,不放過可利用的機會。 也作“見著廟門就燒香”。
【第22句】:親鄰互助山成玉,父子同心土變金。
【第23句】:【有智不在年高】(諺)有智謀不在于年齡大小。指拔尖的人才往往出于青年人中。
【第24句】:【 一碗水端平】謂待人要公平,不能偏袒。成語:不偏不 倚。清代《兒女英雄傳》:“我一碗水往平處端,論情理,人家 也可真委屈些兒。”
【第25句】:上課的時候,老師讓我站起來看圖說話,我一時不知怎么說才好。放學(xué)后,我回到家里,把這件事告訴了外婆。外婆聽了,點著我的腦門兒對我說:“你這孩子啊,沒聽人說過嗎?‘舌頭肉蛋,一翻就轉(zhuǎn)’。有什么不會說的?”(陜西·靖邊)
【第26句】:【大蟲惡殺不吃兒】(諺)惡殺:特別兇惡。指老虎縱然十分兇惡,也絕不肯吃自己生的崽子。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出于天性。 也作“虎毒不食子”。
【第27句】:隔壁王嬸剛把自家的雞趕到門前樹下,正好看見李嬸家的一只母雞死在那兒。她拍著巴掌說:“唉!今天是黃泥掉進褲襠里,不是屎也說不清楚了。”(陜西·隴縣)
【第28句】:我問老師:“老師,每次下課鈴一響,您也正好講完課,怎么那么準?”老師說:“常吃豆腐眼是秤,常站講臺心是鐘嘛!”(山東·昌樂)
【第29句】:一天,我在外婆那里,見一女人為分魚和別人發(fā)生糾紛。這位女人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爐香,他哪怕貼我一分錢醫(yī)藥費,我這口痰也能咽下去。”(江蘇·海安)
【第30句】:【針眼大的窟窿,拳頭大的風(fēng)】指一種自然現(xiàn)象。墻壁、門 窗上一個小孔,也會鉆進很大的風(fēng)。也指有小的漏洞,會出 現(xiàn)大問題。或說:針鼻大的眼兒,牛頭大的風(fēng)。賈平凹《廢 都》:“夏捷對著哩,老婆就要管著男人,要不針眼大的窟窿 就要透出拳大的風(fēng)!”
【第31句】:麥稈吹火——小氣
【第32句】:【手插魚籃避不得腥】做事不能怕?lián)上怠C鞔段饔斡洝罚?“古人說得好:手插魚籃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guī)?領(lǐng)家兵殺那和尚去來!”
【第33句】:【溫吞水退不得毛】殺豬,殺雞鴨,都需用開水退毛。此指 不果斷,不明朗。圖書:“溫吞水退不得毛,鈍刀子割不得 肉。態(tài)度曖昧,模棱兩可,吞吞吐吐,欲說不說,全是不行 的。”
【第34句】:【老壽星】我國自古以來都把長壽老人尊稱為“老壽星”。民間有一“壽星圖”,形成了老壽星的固定像:長額突出,美髯長須,容光煥發(fā),精神矍鑠,手托鮮紅的壽桃,懷抱一根龍頭拐杖,慈祥和善,笑瞇瞇地出現(xiàn)在青松、鹿群、桃林之中。現(xiàn)在,老人做壽,兒孫獻上壽桃,應(yīng)該來自壽星圖。那么,“老壽星”源自哪里呢?據(jù)古書記載,“壽星”本是一種星座的名字,又名“南極老人星”。由于它的“壽”字應(yīng)了人的年歲長久,而星星猶如日月經(jīng)天,永不泯滅,所以人們愛把“三壽”老人(即上壽100歲、中壽80歲、下壽60歲)統(tǒng)稱為“老壽星”。
【第35句】:【 樹倒猢猻散】猢猻,猴子。比喻勢運衰敗,原有的人各自 走散。相關(guān)的:大樹一倒,猢猻亂跑。清代《紅樓夢》:“如今 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yīng)了那句 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
【第36句】:墨汁里加石灰——瞎摻和;亂摻和
【第37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慣)任何時候都不改變自己的姓名;表示自己光明磊落,無所畏懼,對事情敢于負責(zé)任。 也作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行不更名,住不改姓。 行不改姓,坐不改名。
【第38句】:【年紀不饒人】(諺)年紀:歲數(shù),特指人上了歲數(shù)。年紀大了,做事總是力不從心。指人到老年,體質(zhì)衰退,是生命的規(guī)律,對任何人者口不寬貸。 也作年齡不饒人。 年歲不饒人。
【第39句】:【無顏見江東父老】這是一句常用的俗語,指因自疚而羞于見鄉(xiāng)親或熟人。它源自《史記·項羽本紀》: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之間爆發(fā)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垓下一戰(zhàn),楚軍兵少糧盡,慘遭失敗,退到烏江邊。項羽看了看身后幾十個盔甲凌亂、神情落魄的將士,苦笑一聲說:“當初我率領(lǐng)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爭戰(zhàn),現(xiàn)在竟無一人生還。即使家鄉(xiāng)父老愛憐我,依然稱我為王,我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呢?”這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來由。
【第40句】:搬起樓梯上天——高攀不得;無門;找不到門路
【第41句】:【雞飛狗跳墻】(慣)比喻秩序混亂或瞎折騰。 也作“雞飛狗上墻”。
【第42句】:有個同學(xué)各方面都很好,就是那個嘴太厲害,與全班同學(xué)差不多都吵過了。她媽媽數(shù)落她:“你是歪嘴騾子賣個驢價錢——全吃你嘴上的虧了。”(河南·安陽)
【第43句】:【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諺)藏家鼠:暗藏在內(nèi)部的耗子。指不怕外面來的惡狼,就怕暗藏的家鼠。比喻內(nèi)部的奸人要比公開的敵人更危險。
【第44句】:六月的暴雨——陣兒
【第45句】:堂妹在上幼兒園,挺能唱歌的。一天晚上,全家人要她唱幾首歌,她卻扭捏起來了。嬸嬸開玩笑說:“別客氣了,仨錢買個李子,誰不曉得你的底子;何必挽你上臺不上臺?”(江蘇·靖江)
【第46句】:【瞎子磨鐮刀——快了】(歇)快:本指刀刃鋒利,轉(zhuǎn)指不要多長時間。指事情快有結(jié)果了。
【第47句】:【站在鍋中間,看見鍋沿沿;站在坡尖尖,看見天邊邊】(諺)人站在鍋當中,只能看到鍋沿;站在坡頂,就能看到天邊。指人看問題,立足點高了就眼界開闊,看得很遠。
【第48句】:我總是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有時上學(xué)還遲到。爸爸說我:“你呀,老是吃一看二眼管三,能不遲到嗎?”(河南·尉氏)
【第49句】:【當面說好話,背后下毒手】搞陰謀詭計。類似的:當面做 人,背后做鬼。王朔《編輯部的故事》:“你早說不喜歡我,我 抬腿就走,一句話都不說。何苦當面說好話,背后下毒手。”
【第50句】:【甕中捉鱉——十拿九穩(wěn)】(歇)形容事情穩(wěn)妥可靠,很有把握。 也作“甕里捉鱉——十拿十穩(wěn)”。
【第51句】:人各吃得半升米——哪個怕哪個
【第52句】:【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釋義:禍害要來,無法躲過去,只有大膽地迎接它。例句:“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她決定違背男人的勸告,回到芙蓉鎮(zhèn)上去。
【第53句】:老鼠吃秤砣——嘴硬
【第54句】:【王八看綠豆——對了眼】(歇)綠豆:這里指綠豆的種子。王八的眼睛與綠豆相似,轉(zhuǎn)指合乎自己的眼光。指品行不好的人彼此情投意合。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王八看綠豆——對上眼兒。 王八瞅綠豆——對上眼兒。
【第55句】:【笑貧不笑娼】看重金錢,不重道德。反義說:笑娼不笑 貧。李準《黃河?xùn)|流去》:“城里人是笑貧不笑娼,鄉(xiāng)下人是 笑娼不笑貧。”
【第56句】:【半老徐娘】“半老徐娘,風(fēng)韻猶存”。典出唐·李延壽《南史,元徐妃》。 “徐娘”歷史上真有其人,她的名字叫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蕭繹的妃子。蕭繹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趣的多情之人,他喜歡的是“媛女”,就是“美少女”,所以,當徐昭佩為蕭繹生下一男一女后,大概發(fā)胖變丑,不再光顧。她試圖挽回皇帝對她的愛,競走極端給丈夫下了劑“猛藥”——蕭繹是歷史上有名的獨眼皇帝,對自己瞎眼的事很忌諱。徐昭佩對自己的獨眼龍老公,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她竟別出心裁地弄出一種“半面妝”來對付他。你不是一只眼嗎,我只在半面臉上化妝。蕭繹明知徐昭佩的刻薄用意,當場拂袖而去,更加不來了。徐昭佩深宮寂寞,芳華虛度,這時她已經(jīng)年近不惑了。她終于按捺不住,找到一位眉清目秀、舉止風(fēng)雅的美少年暨季江。由于蕭繹眼睛不好,又喜歡讀書,所以常令左右侍臣輪流讀給他聽,暨季江就是其中之一。一開始二人還是偷偷摸摸,后來索性公開來往。暨季江膽子也大,不但敢給皇上戴“綠帽子”,有人問他感受如何,他就說:“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尚多情。”意思是說柏直這個地方的狗,老了還能狩獵;溧陽這個地方的馬,老了卻還有神韻;徐妃,雖然老了卻仍然多情。 “徐娘半老,風(fēng)韻猶存”便此而來。當然,徐昭佩淫性不改,落得個被皇上踢死的可悲下場。
【第57句】:又娶媳婦又嫁女——雙喜臨門
【第58句】:【趁臺階下驢】釋義:比喻趁機會擺脫。例句:“干脆,趁臺階下驢,不干這個炊事員算了,也省得得罪人生閑氣。”
【第59句】:【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諺)騾子能負重,但比不上馬善跑;是騾子還是馬,拉到大道上跑一跑便知。比喻人的才能是高是低,放到實踐中檢驗一番便見分曉。 也作是騾子是馬,遛一遛看吧。 是騾子是馬,上陣遛遛。上陣:上戰(zhàn)場。
【第60句】:【人怕傷心,樹怕刨根】心靈的傷害最深重,人容易絕望。 刨根,也說:剝皮。鄭義《老井》:“已經(jīng)遲了。樹怕剝皮,人 怕傷心。喜鳳媽把孫旺泉傷得太深了。”
【第61句】:口袋布做大衣——橫豎不夠料
【第62句】:石頭掉進大糞坑——又硬又臭
【第63句】:十兩瓶子裝一斤——正好
【第64句】:瞎貓碰著死老鼠——湊巧;好運氣
【第65句】:活魚丟在沙灘上——干蹦跶
【第66句】:【人到知羞處,方知藝不高】(諺)指人能因為技不如人而感到羞愧,才會深感自己的技藝不高,需要更加刻苦地磨練。
【第67句】:【此地?zé)o銀三百兩】是形容愚蠢的人做事情弄巧成拙,欲蓋彌彰的行為。它源自古代一個故事。據(jù)說從前有個做小本生意的人叫張三,好不容易攢了三百兩銀子,卻又不知藏在哪里才安全。最后他把銀子裝進一個壇子里,埋人自家菜園。埋完后還不放心,他又往地上插了一個木牌,寫著“此地?zé)o銀三百兩”。第二天,鄰家王二瞧見木牌,心里想:“張三也太傻了,這不分明是告訴別人這里有銀子嗎?”王二三下五除二把銀子刨了出來,偷回家去。但心里卻惶恐不安,想到自己是張三的鄰居,張三丟了銀子,肯定第一個懷疑他。為了標榜自己“清白”,王二也寫了張字條,貼在張三的木牌上,上面寫著“隔壁王二不曾偷”。這不是倆“二百五”嗎?后來,人們就把不打自招的愚笨行為叫做“此地?zé)o銀三百兩”了。
【第68句】:草里的斑鳩——不知春秋
【第69句】:業(yè)余劇團晚上要在村東演戲,請爸爸去伴奏,爸爸沒吃晚飯就急著要去。媽媽嚷道:“吃了飯再去。晚一會兒去,狗吃不了日頭,人家少你這碟驢肉還成不了席?”(河南·南召)
【第70句】:【碎麻擰成繩,能提千斤鼎】(諺)零零散散的麻絲擰成麻繩,能提起千斤重的大鼎。比喻把分散的人組織起來,就能產(chǎn)生強大的力量。
【第71句】:【墻倒眾人推】(諺)比喻人一旦失勢,人們就會趁機加以打擊。 也作墻倒眾人推,鼓破亂人捶。 墻倒一齊推,破鼓萬人捶。
【第72句】:好肉上貼膏藥——自找麻煩
【第73句】:過年了,二叔置辦了許多年貨,說要跟別人家比一比。奶奶勸他:“寧跟別人比種田,不和他人賽過年。節(jié)約如同聚寶盆,勤儉才是搖錢樹啊!”(陜西·永壽)
【第74句】:哈密瓜加上糖——甜透了
【第75句】:狗面前扔骨頭——投其所好
【第76句】:刀子對斧子——硬過硬
【第77句】:【草拔了根,活不長遠】釋義:比喻失掉了根子,無所依托,活不下去。例句:莊稼人沒地,好比草拔了根,活不長遠。
【第78句】:【雞急上房,狗急跳墻】(諺)雞逼得急了,會飛上屋頂;狗逼得急了,會跳躍過墻。比喻人被逼到走投無路時,會做出意想不到的冒險事。 也作“雞慌了上房,狗急了跳墻”。
【第79句】:鄰居家有個小弟弟,有好事了總往自己肩上放,遇到麻煩事總想讓姐姐扛。阿姨笑著說他是“粉向自己臉上擦,灰往別人臉上抹”。(廣東·龍門)
【第80句】:大年三十要賬——催命鬼
【第81句】:【丈八燈臺,照遠不照近】燈臺高,能照遠處,近處反而有陰 影。借指能看見別人的缺點,看不見自己的不足。清代《紅 樓夢》:“那寶玉是個丈八燈臺,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己,只知 嫌人家腌媵。”
【第82句】:【二一添作五——平分】(歇)二一添作五:珠算口訣,即用二去除十位上的一,得五。指二人平分,各占一半。 也作“二一添作五——一半”。
【第83句】:【鐘不扣不嗚,鼓不打不響】釋義:比喻事情做了,總會被人知道。例句:鐘不扣不鳴,鼓不打不響。欲人不知,莫若不為。你做的事,外邊哪一個不說的?
【第84句】:爸爸檢查弟弟的家庭作業(yè)時,看著弟弟寫的字皺著眉頭說:“經(jīng)你這小手寫出的方塊字,可真是老雕會家雀——大的大來小的小!”(河北·豐寧)
【第85句】:【抬杠子】(慣)比喻無謂地爭辯或頂撞。
【第86句】:【懷里揣著兔子】(慣)形容心里害怕、慌亂。
【第87句】:棺材里打架——死對頭
【第88句】:大哥整天游手好閑,在外面交些“鐵哥兒們”。嬸嬸勸他:“只知道吃,只知道拉,金窩也要變成土泥巴,該務(wù)務(wù)正業(yè)了。”(四川·榮昌)
【第89句】:【各師傅各傳授,各把戲各變手】(諺)把戲:雜技。一個師傅自有一套傳授技能的方式,一種把戲自有一套表演變幻的手法。指在技藝的傳授與表演上,各有各的路數(shù)。
【第90句】:【慣偷慣偷,賊性難丟】(諺)慣偷:一貫從事偷盜活動的人。偷盜成了習(xí)慣的人,做賊的本性很難改變。指不要輕易相信慣偷會洗手不干。
【第91句】:【瞎子害眼——也就是這么回事】(歇)害眼:生眼病。指事情反正已經(jīng)這樣,沒有什么了不起,不必在乎。
【第92句】:鬧鐘報時辰——自雞得意
【第93句】:【寶馬須戴金鞍韉,良弓要配玉箭囊】釋義:雙方地位要相等,要匹配。例句:她想:俗話說“寶馬須戴金鞍韉,良弓要配玉箭囊”,我怎么就忘了。于先生人再好,但怎能看得上我。人家是貴公子,名門之后,是大觀園里的賈寶玉,自己大不得了是個唱大鼓書的,就好比大觀園里的小戲子芳官、玉官一樣,要想靠他這樣的貴公子,還差著八丈遠呢!
【第94句】:【當面教子,背后教妻】釋義:可以當著別人的面教訓(xùn)子女,不能當著別人的而教訓(xùn)妻子。例句:“當面教子,背后教妻?_你敢管教在家里管教,別上外邊鬧笑話給人家看!
【第95句】:【不怕不賣錢,就怕貨不全】(諺:指生意場中不愁賣不了錢,只愁貨物不齊全,滿足不了顧主的需求。 也借指手藝行業(yè)要想使事業(yè)興盛,就必須盡力滿足人們的需求。
【第96句】:【店家不打隔夜錢,船家不賒過河錢】(諺)店家:旅店店主。船家:駕船擺渡的船主。指住店的要先交店錢,坐船的要先交船錢;店家和船家不賒賬。
【第97句】:三爺家來了位年輕的外地人,在三爺面前“之乎者也”地賣弄。鄰居大叔說:“也不打聽打聽三爺是干啥的,他可真是圣人門前賣字畫,佛爺手心兒里瞎逞能。不知天高地厚,只有臉皮扎不透。”哥哥說那叫“班門弄斧,雷門擊鼓”。(河南·南陽)
【第98句】:【鼻子里插大蔥——裝象】(歇)象:諧“相”。指裝模作樣,欺騙人。 也作“鼻子插蔥——充象”。
【第99句】:家里蒸年糕,剛一起鍋,我趁媽媽不注意,偷吃了一塊。媽媽問是誰吃的,我紅著臉說:“不知道。”媽媽說:“別瞞我,出門觀天色,出言看臉色。不用說,我也猜得著。”(江西·湖口)
上一篇:說到心坎的的文案,快進來收藏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