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英雄出于少年】(諺)英雄好漢往往出自青年中。指年輕人血氣方剛,敢作敢為,最有活力創造英雄業績。。 也作“英雄出于少壯”。
【第2句】:【羊羔知道跪乳,烏鴉知道反哺】見“烏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第3句】:【人生但講前三十】(諺)指人的一生在事業上有無作為,只要看三十歲以前就行了。
【第4句】:【家家有本觀音經】見“各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第5句】:【老虎金錢豹,各走各的道】(諺)金錢豹:皮毛上有金錢斑點的豹子。指老虎和豹子外出覓食時,各有各的路線。比喻人在生活道路上各奔各的前程,各有各的目標。
【第6句】:【屬牛皮紙糊的鼓面子——經不住敲打】見“水豆腐——不經打”。
【第7句】:【富人家日子好過,窮人家孩子好養】(諺)指富人家有錢,過日子不愁吃穿不愁用;窮人家缺吃少穿,子女容易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煉成長。
【第8句】:【惡虎難斗肚里蛇】 釋義:比喻鉆進內部的敵人難對付。 例句:大家都點頭:“對!常言道,‘惡虎難斗肚里蛇’,只有打進他們的心臟里邊去,這是一著最好的棋子,包贏不輸。”
【第9句】:【酒后吐真言】(諺)人在酒后,常常吐露出真情實話。指人酒喝多了,思想失去控制,平時不愿說或不敢說的話都能說出。 也作酒后吐真情。 醉漢嘴里出真言。
【第10句】:【說風涼話】(慣)指站在一旁冷言冷語或諷刺挖苦別人。 也作“講風涼話”。
【第11句】:【輸贏勝敗,兵家常事】見“兵家勝負,自古無常”。
【第12句】:【老牛拉破車】(慣)比喻做事磨蹭,節奏慢、效率低。 也作老牛拖破車。 老牛破車。
【第13句】:【八拜之交】現在的詞義是結拜兄弟的鐵哥們。源出兩處。 一處是源自徽宗時期著名文人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其中記載了“八拜之交”典故: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傲慢,決心給他點教訓。 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后,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等候多時后方出來接見。見了李稷之后,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這就是“八拜之交”的典故。 到后來,“八拜之交”成為了古人結拜兄弟的最重要禮儀,拜把子、認兄弟都要行八拜之禮。一般認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分別沖著東、南、西、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行禮。但據古書記載,“八拜之交”的頭一拜是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頗藺相如刎頸之交;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交交;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拜的是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 二處是“八拜之交”是以清初以來秘密會社“洪門”入會立誓的儀式。 入會之始,舉行八拜之禮。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五拜五圣賢(即五個創會始祖),六拜萬云龍,七拜眾兄弟,八拜萬年香。自此,“八拜之交”在江湖道上通行慣用。
【第14句】:【氣大不養神】(諺)火氣太大的人,很難保養精神。指養生貴在心平氣和,不動肝火。 也作氣大不養人。 氣大傷身。
【第15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釋義:褶:指包子頂部折皺的面皮。比喻錢財或優點不露在表面。 例句:掌柜的,你別瞧我們穿的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招好主顧,財神爺來了。
【第16句】:【拳來拳打,刀來刀當】(慣)當:抵擋,阻擋。比喻以對方的手段來對付對方。
【第17句】:【啃骨頭】(慣)1指打大仗、硬仗或克服大的困難。2譏諷人得不到大的利益,只能得到一點兒好處。 也作“啃硬骨頭”。
【第18句】:【人不壓眾,貌不驚人】(慣)指人的相貌不出眾,很普通。 也作“衣不壓眾,貌不驚人”。衣:衣裝,衣飾。
【第19句】:【吞下秤砣——鐵了心】見“吃了秤砣——鐵了心”。
【第20句】:【青史】“青史”即史書。那么,歷史為什么被稱為“青史”呢? “青史”里的“青”指的是竹簡。制作竹簡其實并不容易,要選擇上等的青竹,其他竹不堪用,所以稱為“青”;“史”指歷史或史書。因為在還沒有發明紙張的古代,平常的書籍大都是用竹簡制成。制作竹簡還有個程序,就是將竹筒放到火上炙烤,經火烤處理的竹簡不僅刻字方便而且能夠防蟲蛀,可長久保存。當時人們把這種火烤的程序叫做“殺青”,也叫“汗青”。古人將這些竹簡編連成形狀像“冊”字的書,它是古代人用作書寫的工具,也用來記載歷史,所以后來就以“青史”或“汗青”作為史書的代稱了。如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21句】:【把貓說成虎】(慣)比喻夸大事實。
【第22句】:【唇亡齒必寒】見“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第23句】:【光棍點到為算】(諺)對精明人說話,不必細說,意思點到即可。指精明人心有靈犀,一點就明。 也作“光棍一點就透,傻子棒打不回”。
【第24句】:【船不離舵,客不離貨】(諺)舵(du。):船上控制方向的工具。就像船不能離開舵一樣,客商不能離開自己的貨物。指客商離開貨物,沒有保管好,就容易失盜。也指貴重財物必須隨身帶好。
【第25句】:【虎落平川被犬欺】 釋義:借指失去有利條件,有本領的人也無法發揮作用。 例句:馬名騅山窮水盡,長嘆一聲,說:“想不到虎落平川被犬欺,你們打算把我怎么發落?”
【第26句】:【有錢難買幼時貧】(諺)人生最難得的是幼年時家境貧窮。指幼時貧窮,能夠養成艱苦奮斗、拼搏向上的習性,給長大創建事業奠定基礎。
【第27句】:【打小九九】(慣)小九九:乘法口訣。比喻在心里盤算。
【第28句】:【螞蚱眼老鼠膽】(慣)形容人目光短淺,膽小怕事。
【第29句】:【貓養的狗不親】 釋義:誰生的孩子誰喜歡。 例句:她一點也不害羞地說:“……貓養的狗不親!我坐娘家就要引我們鐵蛋,他雖說九歲,生日遲,和八歲一樣。……”
【第30句】:【胳膊擰不過大腿】(諺)胳膊細長,大腿粗壯,胳膊無力扭過大腿。 比喻弱勢者拗不過強勢者。 也作胳膊扭不過大腿。 胳膊肘彎不過大腿。
【第31句】:【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釋義:比喻制伏不了別人,反受人害。“不成”又作“不著”。 例句:尤其想著蟯關的官軍已來到離石門谷十里之外,說不定明天拂曉就會來犯,除掉寨內的禍根刻不容緩,還必須將活兒做得干凈利索,決不能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第32句】:【公婆愛長孫,爹媽疼小兒】(諺)公婆:此處指祖父、祖母。長孫:孫子里最大的。指祖輩愛的是孫子里最年長的,父輩疼的是兒子里最年幼的。 也作“公疼頭孫,爺疼晚崽”。
【第33句】:【大里不見小里見】(慣)指大處忽視了,只注意小處。
【第34句】:【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諺)要想改變貧窮現狀,發財致富,務農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商。 指迅速致富的途徑是經商。
【第35句】:【烏鴉叫不祥之兆】烏鴉,俗稱老鴰,是一種常見的益鳥,“烏鴉反哺”是出了名的。這么好的鳥類,人們反而嫌棄它,原因何在?完全是人們對它的生活習性的誤解,烏鴉長得一身黑(天下烏鴉一般黑),叫聲難聽,喜食腐肉,又總在寒冷的冬天和曠野里出現,形成一幅枯木寒鴉的凄涼景象,故人們就把烏鴉與悲慘氣氛聯系起來。 人們為了貶斥烏鴉,還給它編了一個故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有個文人叫公冶長,他能聽懂鳥語。有一天他在樹林里看見一只烏鴉,烏鴉對他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一狼拖羊,快點去,莫慌張,你吃肉,我吃腸,腸子掛在樹枝上!”公冶長趕到南山,果見一惡狼拖著一只羊。他把狼趕走了,把羊帶回家。由于興奮過度,吃完肉后忘了把羊腸給烏鴉掛在樹上。記仇的烏鴉發誓報復他。后來,烏鴉又唱了同樣的歌騙公冶長去另一個地方,公冶長趕去一看,原來是強盜剛殺了人的作案現場。正當他嚇得要走開時,公差來了,把他捉去了公堂。這件事傳出去之后,人們都知道公冶長坐牢是被烏鴉害的。從此,就認為烏鴉叫是想要害人,是不祥之兆。
【第36句】:【大廟不收,小廟不留】(慣)形容孤苦無依,無人收留。 也作“大廟不收,小廟不要”。
【第37句】:【一朝權入手,看取令行時】(諺)一朝:一旦。一旦執掌大權,即可發號施令。指不掌權則已,只要權力到手,就要充分施展職權的威力。
【第38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慣)但:只。不求有功勞,只求沒有過錯。 指要求不高,態度不積極。
【第39句】:【轎上來,馬上去】(慣)形容講究排場、闊氣。
【第40句】:【打著紅旗反紅旗】 釋義:打著革命的旗號,干反革命的事。比喻偽裝革命。 例句:好人也會辦錯事,壞人也會偽裝積極,打著“紅旗”反紅旗。
【第41句】:【老鼠跺腳震不塌地】 釋義:比喻小人物干不成多大壞事,沒什么了不起。 例句:同志們!咱還是那句老話:老鼠跺腳震不塌地,問題慢慢解決。
【第42句】:【一竿子插到底】(慣)比喻把事情徹底做好或負責到底。 也作“一竿子扎到底”。
【第43句】:【關大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歇)關大王:即關羽,也稱關王、關老爺、關夫子等。硬:前字指強硬;后字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 指人外表強硬,但本事不過硬。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關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老爺磨豆腐——人硬貨不硬。
【第44句】:【打錯了算盤】(慣)比喻盤算錯了,打錯了主意。
【第45句】:【天堂有路你不去,地府無門闖進來】(慣)地府:迷信的人稱人死后靈魂居住的地方。指自己找死。 也作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找尋。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
【第46句】:【讓了甜桃,去尋酸李】 釋義:比喻把好的讓給別人,自己去找差的。 例句:“讓了甜桃,去尋酸李。奴將你這定盤星兒錯認了。”
【第47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諺)行善的,自有好的報應;作惡的,必有惡的懲罰。原為佛教輪回報應的說法,后流傳為勸善懲惡之誡語。 也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不報,時辰不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第48句】:【一言不實,百事皆虛】(諺)指說一句假話,其他事都會讓人懷疑是不真實的。
【第49句】:【刀砍的不如旋的圓】 釋義:旋:用車床切削或用刀子轉著圈地削。用刀砍的不如用旋子旋的圓。比喻方法不同,效果不一樣,好壞分明。也指不會說話,或胡編瞎話,說不圓全。 例句:會說的不如會聽的,刀砍的不如楦(旋)的圓。我看老遲私心太重了,這樣的黨員給墾荒隊掌舵,弄得不好,非把船開得翻個兒不可。
【第50句】:【要得富,險上做】(諺)指要想發財致富,就得冒風險。
【第51句】:【老虎入山,蛟龍下海】見“龍歸滄海,虎入深山”。
【第52句】:【和尚置梳篦】(慣)梳篦:梳子和篦子的合稱。和尚是光頭,不需要梳子。比喻做毫無用處的事情。
【第53句】:【吊桶落在井里】 釋義:比喻陷入無法擺脫的困境,聽人擺布。 例句:婆惜道:“好呀!我只道‘吊桶落在井里’,原來也有‘井落在吊桶里’!”
【第54句】:【年年防旱,夜夜防賊】(諺)農村年年都可能發生旱災,住屋夜夜都可能發生偷盜。指人要經常提高警惕,加強防范。
【第55句】:【閉塞眼睛捉麻雀】 釋義:盲目行動或自己欺騙自己。 例句:他深深地理解:熟悉情況,掌握材料,是人民解放事業,是我們共產黨的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之一。“閉塞眼睛捉麻雀”,結果往往家雀捉不到,還要碰破頭。
【第56句】:【年關】過年是中國民間最為喜慶濃重的傳統節日,可古人為什么把年說成“年關”呢?它源自于對“年”的一個傳說。 其實,最早過年是為了防備一個叫“年”的怪獸的攻擊。當時的人們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把這可怕的一夜當做關口來熬,所以稱為“年關”。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提前備好晚飯(提前到黃昏時分吃飯,所以有“黃昏餃子”之說),熄火凈灶,把雞圈牛欄拴牢,前后封鎖后,全家人聚在一起,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吉兇未卜,隨時都有可能遭遇到“年”的襲擊,所以置辦得十分豐盛,全家老小不僅要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而且在吃飯前還要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吃過晚飯后,大家都不敢睡覺,便擠在一起閑聊壯膽,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過年關的習慣。 之所以稱新年前后為“年關”,更實際的原因恐怕是一個“錢”字。舊時講究不論是借錢還是借東西,一般年前都要歸還,這是一種民俗。所以,債務人年前要忙著籌錢還賬,債權人(債主)年前要討債。還不起債的窮苦百姓,只好出去躲過年再回來。往哪里躲,按年俗親戚家不能去,只好到破廟寒穿去躲著。所以視年根兒為關口,過年像過關一樣難熬。經典歌劇《白毛女》楊白勞被逼喝鹵一場便是對“年關”一詞的最好的注釋。因此,過年對窮人來講,無異于過關。
【第57句】:【二十四只烏鴉亂張口——不知聽誰的是】(歇)指眾說紛紜,使人無所適從。
【第58句】:【官不容針,私通車馬】(諺)按官法,連針一樣的違法小事也通不過;若徇私情,像車馬一樣大的非法之舉也能通融。指舊時私情大于公法。
【第59句】:【客隨主便】(諺)指客人要聽從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聽主便。 客聽主安排。
【第60句】:【有他不多,沒他不少】(慣)指某人無足輕重,可有可無。 也作“有他不多,短他不少”。
【第61句】:【一錘子買賣】 釋義:比喻不管好壞,反正就是一次。“錘子”又作“杵子”。 例句:行不行,就得看我的本事昨樣了。一錘子買賣,行,啥都好說;不行,不行也得行!
【第62句】:【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諺)前程:做官或成名的前途。指人應該只想著為社會做有益的事,不應去考慮個人的功名利祿。勸人一心向善。 也作“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第63句】:【拉饑荒】(慣)比喻欠債。 也作“拉虧空”。
【第64句】:【白吃蘿卜還嫌辣】(慣)比喻白白地得了好處還挑剔。
【第65句】:天無二日,人無二理。
【第66句】:【吉人自有天相】 釋義:相:幫助,保佑。指人有好運氣,遇到危險也能平安無事。 例句:陶洪濱接過嘴也勸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寬些,吉人自有天相,傷會醫好的。”
【第67句】:【跌倒不疼,爬起來疼】(諺)人往住在跌倒時不覺疼痛,爬起身來才感到疼痛。比喻人在受到屈辱之后,痛定思痛,會越想越覺得氣惱。
【第68句】:【偏憐之子不保業,難得之婦不主家】(諺)偏憐:偏寵愛憐。慣寵的子弟守不住家業,高攀來的媳婦不會主持家事。指一味寵愛偏袒之下出不了實干的人才。
【第69句】:【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 釋義:比喻無論怎樣狡猾的壞人也斗不過好人。 例句:哼,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哇!有關聯絡圖的事和他的口供跟野狼嗥倒是一致的。
【第70句】:【生意經】“生意經”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竅門。生意經源自我國春秋時期越國的大夫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之后,自己棄官經商,并寫了一部叫《計然》的書,總結自己的經商經驗:一是“務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寶”。即當東西貴時,要收存貨出盡;價格便宜時,要把收購儲存視如珠寶。三是“無息市”,即資金流動要迅速。他利用這些經驗經商,一下子成了巨富。 后來,生意人把《計然》當做必讀之經典,把范蠡當做下海經商之典范,《計然》成了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生意經”。
【第71句】:【五心不做主】(慣)五心:內心。 指心里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辦才好。
【第72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諺)四海:指全國或天下。指普天下的人都親如兄弟。 也作四海皆兄弟。 四海之內,皆為兄弟。 四海內,皆兄弟。
【第73句】:【饒人不是癡漢】(諺)饒:饒恕,寬容。遇事能寬容別人,這不是癡呆的表現。指寬容是聰明人的行為。 也作饒人不是癡,過后得便宜。 饒人不是癡,癡漢不饒人。 饒人三分不為癡。
【第74句】:【寧撞金鐘一響,不擂破鼓千通】(諺)寧愿撞一下金鐘,也不去擂干通破鼓。比喻寧可和能人作短暫的接觸,也不要和平庸低劣的人多打交道。 也作寧撞金鐘一下,不打破鼓三干。 寧打金鐘一下,不敲鐃鈸三千。鐃鈸(na。b。):銅鑄的打擊樂器。
【第75句】:【一言抄百總】(慣)一句話總括所有內容。猶言“總而言之”。
【第76句】:【打狗欺主】 釋義:比喻懲處某人,是針對他的主人或上司的。 例句:有些領導觸犯不得,哪怕他的一條狗—打狗欺主哇!
【第77句】:【上人不好,下人不要】(諺)上人:上層人物。好:喜愛,愛好。上層人物要是不表示愛好的,手下人就不會積極張羅。指下屬對上級,往往是投其所好。
【第78句】:【工夫各自忙】(諺)指各人有各人忙的事。
【第79句】:玫瑰在花園里開放,英雄在人民中成長;樹木從泥土中吸取養分,英雄從人民中得到力量。
【第80句】:【洞房內三天不分大小】 釋義:新婚三天之內,無論大小長幼,都可以跟新娘子開玩笑。 例句:洞房內三天不分大小,兩家親朋不分長幼,全來鬧洞房。于是這個過來叫聲嫂子,那個過來搶走手帕。
【第81句】:【人過三十不學藝】(諺)指人的年齡過了三十歲,再從頭學習技藝就很難。
【第82句】:【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 釋義:比喻長壽,用于開玩笑。 例句:“大伙都愿意你多活幾年,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好給我們多發展幾頭壯牲口。”
【第83句】:【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小兒】(諺)指婦女疑難病癥多,難治;小孩兒不知配合,更難治。
【第84句】:【神仙眼睛看得寬,看不到自家鼻子尖】(諺)比喻即使是有才智的人,也往往很難看清自身的缺點。
【第85句】:【有恩不報非君子,有仇不報非丈夫】(諺)指應報答別人的恩惠,報復自己的仇人,恩怨分明才算是有志氣的大丈夫。
【第86句】:【打官司】“打官司”一詞是個俗語,就是現在的訴訟。那么,“打官司”一詞是怎么來的呢? “官司”一詞原來泛稱舊時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見之于春秋時期的《左傳》:“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晉河東,置官司焉。”西晉學者杜預解釋說:“官司,百官也。”這里說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處理國家事務的人;“司”是掌管、負責的意思,后來人們稱“官司”是官事。為什么將訴訟稱作“打官司”呢?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訴訟的雙方即原告與被告很少能夠心平氣和地解決其訟事,常常為此大打出手,鬧個你死我活,故將訴訟稱為“打官司”,時間一長成為口頭俗語。其二是說“被官打”。從戲劇當中的“擊鼓升堂”看確實是被官打。告狀人不管有理沒理,有冤無冤,只要擊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遞狀子。“打官司”一詞是主謂語倒置,應當是“官司打”,就像戲曲《三打陶三春》一樣,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動挨打。因此,上官府訴訟稱為“打官司”。其三是說與“打”的詞義有關,左邊偏旁是手(扌),右邊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離不開手,所以“打”是個廣義詞,如打醬油、打電話、打籃球等,所以,“打官司”也類同,打官司就是請官吏公斷。以上三說都有一定道理,觀者自判。
【第87句】:【往臉上貼金】(慣)比喻美化、夸耀自己或他人。 也作“給臉上貼金”。
【第88句】:【報喜不報憂】(慣)只報告喜慶的消息,不報告壞消息。指隱瞞真實情況。
【第89句】:【吃白食】(慣)指吃喝不付錢或不付出勞動。多指游手好閑,靠敲詐勒索為生。
【第90句】:【防人之心不可無】(諺)防范別人傷害自己的心不可沒有。指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害己的警惕性總要經常保持。 也作防賊之心不可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91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慣)形容學識淵博,什么都知道。 也作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
【第92句】:【出的牛馬力,吃的豬狗食】 釋義:形容人干的活重,出的力大,吃的飯食非常不好:常用來形容舊時勞動人民受剝削的情況。 例句:你有幾百家佃戶,終年辛苦,出的牛馬力,吃的豬狗食,一年三百六十天難得一天溫暖。
【第93句】:【壁笆上掛團魚——四腳無撈】(歇)壁笆:籬笆墻。本指無法用爪取物,轉喻陷入困境,無法施展手腳。
【第94句】:【玻璃罩里的蒼蠅——眼見光明,沒有出路】(歇)指雖然看到光明的前景,卻找不到現實的出路。
【第95句】:【航船不載無錢客】(諺)航船上不搭載沒錢的客人。指凡乘船就得交渡船錢,過路就得交過路錢,這是往來交通的規矩。
【第96句】:【倚酒三分醉】(慣)倚仗喝了點酒就裝出醉態來。指人借酒生事。
【第97句】:【打哈哈】(慣)1指湊趣,逗笑。 2指對事情敷衍、應付。
【第98句】:【房檐滴水不成河】(諺)比喻人的閑言碎語成不了氣候。
【第99句】:【聰明人好惹,糊涂人難纏】(諺)指聰明人通情達理,縱然惹了他,也容易講說明白;糊涂人不通情理,不分是非,難以應付。
上一篇:佛心慧語的經典文案-佛家經典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