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探花】“探花”指古代科舉考試殿試第三名。它為何叫探花?與“花”有關系嗎? “探花”這一稱呼,發端于唐代,定名于南宋末年。“探花”最初和名次無關,僅與科舉考試的活動有關。當時,科舉得中的新進士在喜慶之余,往往舉行盛大的宴游活動,因為科舉發榜時間在春季,正值杏花怒放之時,人們便稱杏花為“及第花”,把進士們組織的宴游叫“杏園探花宴”。宴游時間確定之后,兩名最年輕的新科進士便被挑選出來,擔當“兩街探花使”或“探花郎”,負責采摘都城中的各種早春鮮花,并和其他進士比賽,最先摘得牡丹、芍藥等名花的進士勝出,如果“探花郎”不勝便要受罰。此時的“探花郎”只是戲稱。到了宋代,隨著科舉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也成為制度,即在吏部考試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級的考試,決定錄取名單和名次。北宋年間的殿試規則是,進士一甲只欽點三人,并規定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都稱榜眼。之所以稱榜眼,原因是在榜上,狀元姓名居中,第二、三名靠下居左、右兩邊,像人體的兩只眼睛;參見皇帝時,狀元在前,第二、三名分列兩邊,也像兩只眼睛的位置。到北宋后期,為對殿試中的第二、三名進士有所區別,人們便只以第二名為榜眼,并開始借用唐代“探花郎”一詞指代第三名。但在正式發放的金榜上,第三名的稱呼是進士一甲第三名。一直到南宋末年,“探花”方才正式成為殿試第三名進士的專名。
【第2句】:【月下老人】“月下老人”簡稱“月老”,指為男女之間牽線搭橋的媒人。它源自唐代李復占《續幽怪錄·訂婚店》?!独m幽怪錄·訂婚店》載:唐代有個叫韋固的人,年少沒有婚配。在赴長安途中旅居宋城,晚上,他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拿著一本書正在月下翻看,韋固問老人看的什么書,老人回答是婚書,上面記載著男女婚配姻緣。韋固又問袋中裝得什么,老者說:“是用來系夫妻腳的紅繩,他們一生下來,我就暗中把他們的腳用紅繩相系。不論冤家對頭,貴賤貧富,天南地北,只要這小繩子一系,他們終究要成夫妻。”于是韋固又向老人問及自己的婚姻大事。老人告訴他是店北賣菜盲婦的女兒,與盲婦一樣丑,今年三歲。韋固很生氣,便派家奴去刺殺丑女。家奴刺傷了丑女的眉間后,與韋固一起逃走。十余年后,韋固任相州參軍,被刺史相中,把女兒許配給他。妻子容貌漂亮,只是眉間總貼一花鈿,才知道此女即為家奴所刺丑女,被刺史收養。此即“月下老人”的由來,也是“千里姻緣一線牽”的出處。月下老人原來是司職姻緣之神,中國不少地方建有月老祠,以解人們對“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的美好期盼。
【第3句】:榮榮放學回家吃午飯,見媽媽做的又是不愛吃的面條,哭鬧著不肯吃。奶奶勸道:“有飯莫嫌淡,有驢莫嫌慢。你就將就將就吧!”(河南·林州)
【第4句】:【打了盆說盆,打了碗說碗】(諺)打:打破。指發生了什么問題,就只討論與解決什么問題,不必拉扯別的事。 也作打了盆說盆,打了罐說罐。 打鍋說鍋,打碗論碗。
【第5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讀書人缺乏實際行動,難于造反。 香港唐人《侍衛官雜記》:“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只是報紙 上鼓吹宣傳,不會有什么成就。”
【第6句】:打著燈籠偷驢子——明人不做暗事
【第7句】:【 吹喇叭,拾轎子】當吹鼓手、轎夫。指捧場,制造輿論。 語序亦可換置。成語:鳴鑼開道。《天怒》:“報紙登的是大 款、歌星、企業家、私人老板,電視也是如此,全給他們抬轎 子,吹喇叭,這是不正常的?!?/p>
【第8句】:肚臍眼打屁——腰(妖)氣
【第9句】:【動在四肢戲在臉】(諺)四肢:兩臂兩腿。指戲劇演員的開打動作靠的是四肢功夫,傳達感情靠的是眼神變化。
【第10句】:我到奶奶家去玩,看到奶奶賣的蘋果又大又紅,饞得直流口水。于是,我忍不住了,向奶奶要蘋果吃。奶奶笑著說:“賺錢不嫌錢,落個肚子圓。”說著,就拿了一個大蘋果給了我。(河南·信陽)
【第11句】:【人不能全,車不能圓】見“哪個人也不全,哪個車輪也不圓”。
【第12句】:【溫吞水退不得毛】殺豬,殺雞鴨,都需用開水退毛。此指 不果斷,不明朗。圖書:“溫吞水退不得毛,鈍刀子割不得 肉。態度曖昧,模棱兩可,吞吞吐吐,欲說不說,全是不行 的?!?/p>
【第13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諺)練武術的,要不住手地練拳;練曲藝的,要不住口地練唱。指技藝要經常練習,不可間斷。也泛指要熟練地掌握一門技能,離不開勤學苦練。 也作拳不能離手,曲不能離口。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第14句】:佛爺的眼珠——動不得
【第15句】:打長途電話——遙相呼應
【第16句】:【三只手】“三只手”是小偷的代稱。這一稱呼怎樣來的呢? “三只手”是個外來詞。古羅馬有位劇作家叫普圖斯,據說它寫過一百多部喜劇,如《一壇金子》、《孿生兄弟》等。這些作品曾在羅馬舞臺上風行一時,風格幽默,情節生動?!叭皇帧北愫汀兑粔鹱印酚嘘P。劇中的老爸吝嗇鬼尤克里奧丟了一壇金子,他懷疑是家里的奴才拿了,便要奴才伸出手來給他看有沒有拿黃金??戳艘恢唬瑳]有,又看一只,還是沒有,最后要奴才給他看“第三只手”。從此“三只手”便成了小偷的代稱。
【第17句】:【夏雨隔田晴】(諺)夏季下雨,往往是田壟的這邊下,田壟的那邊晴。指夏天的雨,尤其是猛雨,區域性很強。
【第18句】:孔夫子的弟子——賢(閑)人
【第19句】:回光返照——不長久
【第20句】:柏油馬路賽摩托——你追我趕
【第21句】:【半斤八兩】“半斤八兩”形容彼此不相上下。按照現在的算法,半斤應該是五兩,怎么能不相上下呢?這源自古代的重量單位的換算。古代用來表示重量的單位非常多,各個時代也不相同。秦統一六國后,鑒于各諸侯國獨特的度量衡單位和換算關系給國家管理和人民生活都帶來很大的不便,所以進行度量衡統一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把秦國使用的度量衡標準作為國家標準,通令全國使用。其中重量單位的換算關系是:一石為四均,一均為三十斤,一斤為十六兩,一兩等于二十四銖。秦代的度量衡標準一直為后來王朝所沿用,直到唐代,制定了一套新的重量單位和換算方法。重量單位有“石、斤、兩、錢、分”,換算關系是一石為120斤,1斤為16兩,1兩為10錢,1錢為10分。唐代的重量單位和換算關系一直為后世所使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同時有“市制”和“公制”兩套計量單位,其中“市制”中的“兩”的換算關系還是一斤等于16兩.1959年政府規定一斤等于10兩,并沿用至今。雖然我們現在使用的重量單位和換算關系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但由此產生的許多成語還被人們經常使用,如“錙銖必較”、“千鈞一發”、“四兩撥千斤”?!鞍虢锇藘伞币彩侨绱耍鞍虢铩迸c“八兩”在舊制中的輕重是一樣的,因此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彼此不相上下。
【第22句】:【八字】“八字”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合起來是八個字。迷信的人認為,根據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好壞。 “八字”源于歷法。相傳在黃帝時代,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作甲歷,創建了中國的歷法(太陽歷)?!鞍俗帧笔菑臍v法查出的天干地支八個字。 “八字”表達了人出生時太陽的位置,根據陰陽五行的原理來推算人的性格與這種性格所呈現的人生方向。 “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每柱兩個字,上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柱”正好八個字,所以稱為“八字”?!鞍俗帧笔加谔拼?,最初以年柱為主體,以生年干為本命,輔以納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虛中改以年為主,取年、月、日、時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為主(日主),查四柱間之五行生克制化,刑沖會合為推命重點,并發揚光大。當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為正宗,故“八字”命學又稱“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學”。
【第23句】:【給空頭支票】見“開空頭支票”。
【第24句】:【家有萬石糧,揮霍不久長】(諺)家里縱然有萬石存糧,要是揮霍浪費,很快也會耗完。指無論怎樣厚實的家底,也經不住揮霍浪費。
【第25句】:【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
【第26句】:【打墻也是動土】動土,指破土建筑。指規模大小不同,實 質上是一樣的。相關的:一鋤頭是動土,兩鋤頭也是動土。 清代《紅樓夢》:“打墻也是動土,已經驚動了人,今兒樂得去 逛逛?!?/p>
【第27句】:【 要吃羊肉又怕膻氣】做事顧慮重重。類似的:又想吃魚又 怕腥/想偷漢子又怕羞。曹禺《北京人》:“我這個人頂喜歡 痛痛快快的,心里想要什么,嘴里就說什么。我可不愛要吃 羊肉又怕膻氣的男人?!?/p>
【第28句】:【著三不著兩】見“道三不著兩”。
【第29句】:【明道好走,喑徑難摸】釋義:熟悉的道路好走,陌生的道路難行。例句:有道是:“明道好走,暗徑難摸?!彼麄儼凑毡P太婆敘述的方位,不多時,便來到了楓樹林后的大懸壁下。
【第30句】:【方寸】“方寸”指人的內心。如“方寸已亂”、“聊表寸心?!?關于方寸一詞,有個典故。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劉備禮賢下士,廣納天下人才。當時,劉備身邊有一個叫徐庶的人,足智多謀,諸葛亮就是他推薦的。曹操為得到徐庶,為己所用,就軟禁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是個孝子,聽說母親被俘,心急如焚,決心回到母親身邊盡孝道。徐庶辭別劉備時,指著自己的心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別?!庇谑切焓跓o可奈何的情況下投奔曹操去了。才引出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指一計不獻)”。 “方寸”在古代指一寸見方的心部,又作“寸心”,后來人們用它來表示“心”,心煩意亂則稱“方寸已亂”。
【第31句】:【得人一牛,還人一馬】(諺)馬的價值,遠比牛高。比喻受人的恩惠,要加倍還報。
【第32句】: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畫馬難畫走;畫獸難畫狗。
【第33句】:【釣魚憑竿,捉雀憑篩】(諺)離了釣竿,釣不上魚來;離了竹篩,捅不住雀鳥。泛指人不論做什么事,總離不開相應的得力工具。
【第34句】:【因禍得福,只在人為】(諺)本來是災禍臨頭,卻轉而獲得好運,這只靠著人為的努力。指人經過主觀努力,可以變被動力主動,變不利為有利。
【第35句】:【眼睛一眨,母雞變鴨】變化迅速,一時弄不明白原因。戴 厚英《人啊人》:“眼睛一眨,母雞變鴨。他的問題變成了我 的問題。”
【第36句】:【黃泉路上沒老少】(諺)黃泉:黃土下的泉水;人死埋葬地下,故以黃泉代指人死。死亡的路上,是不分年老年少的。指人死不在歲數,年輕人往往死在年老人的前頭。 也作“生死路上沒老少”。
【第37句】:【膽是嚇大的,力是壓大的】(諺)膽量是在承受驚嚇的過程中逐步變大的,力量是在承受壓力的環境中不斷增強的。指人的膽量和力量,都不是先天帶來的,而是后天鍛煉出來的。
【第38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癡心妄想;異想天開
【第39句】:【牛頭不對馬嘴】(慣)比喻胡言亂語、所答非所問或所說的兩件事對不上茬兒。 也作牛頭不對馬面。 驢唇不對馬嘴。
【第40句】:【門縫里瞧人——把人看扁了】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41句】:【死諸葛駭走了生仲達】釋義:諸葛:指諸葛亮。仲達: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曹魏政權的掌握軍權的大臣。死人嚇跑了活人。形容威名大,讓人聽了就害怕。例句:這是北伐當年的舊官銜,就和“死諸葛”駭走了“生仲達”一樣,這舊官銜卻駭走了防護團。
【第42句】:【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慣)指來的不拒絕,走的不挽留。
【第43句】:【嫌吃嫌穿沒吃穿】(諺)在吃穿上過于挑剔,必然造成無度的揮霍浪費,最終落得吃不上穿不上的結局。指在吃喝上追求奢侈是注定要貧困的。
【第44句】:大地回春——萬象更新
【第45句】:【放下包袱】釋義: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負擔和顧慮。例句:所謂放下包袱,就是說,我們精神上的訐多負擔應該加以解除。
【第46句】:燈草搓繩——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47句】:【春凳折了靠背兒——沒的倚了】(歇)春凳:一種有靠背、寬而長的凳子。比喻失去了依靠或依仗的條件。
【第48句】:風吹頭毛——齊發動
【第49句】:高價買來低價賣——盡做賠本事
【第50句】:【粉絲】現在,“粉絲”是個使用頻率十分高的熱詞,相當于追星族。粉絲是個外來語,與粉絲、粉條這種大眾食品沒有任何關系。 “粉絲”是英文fans的音譯,原意是“熱心的追隨者”的意思。因為在中文里,說“我是他(她)的迷”這樣的話是不通的,必須在“迷”之前再加一個字,如“歌迷”、“影迷”、“球迷”等。在許多場合,這樣用起來還是繁瑣,為了方便,干脆就把“熱心的追隨者”——“粉絲”拿來使用,不管是歌迷、影迷、球迷,都可以直稱“我是某某的粉絲”。并迅速流傳開來。
【第51句】:【 人有三尺長,天下沒處藏】難以隱藏躲避。陳登科《活人 塘》:“一定會到我家來翻,人有三尺長,天下沒處藏,那能行 嗎?”
【第52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諺)蘇杭:蘇州和杭州。天上數天堂最美好,地上數蘇杭最富饒。指蘇州、杭州自古以來就是繁華富饒之地,簡直就是人間的天堂。 也作上說天堂,下說蘇杭。 天上天堂,地下蘇杭。
【第53句】:【人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騰】(諺)騰:飛騰。人要是沒頭,就無法行走;鳥要是沒翅膀,就無法飛騰。 指群體的行動,離不開為首的人物帶領。 也作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 人無頭而不行。
【第54句】:【一手托兩家】(慣)比喻同時為當事雙方辦事,一次解決兩家的問題。
【第55句】:【隨大流】(慣)指隨著大多數人的意愿說話、辦事。 也作隨大溜。 隨大勢。
【第56句】:張叔叔家養著一條狗,夜里不論左鄰右舍有什么動靜它都叫。李嬸夸它是一只好狗,說“好漢顧三村,好狗顧三鄰”。(河北·永年)
【第57句】:【 一家過年都過年】過年是共同的節日。借指情況相同, 沒有例外。《馬烽小說選》:“一家過年都過年,到處都在蓋 新房、建工廠?!?/p>
【第58句】:【拉到老虎當馬騎】(慣)比喻把危險的事情看得過于簡單了。
【第59句】:我剛寫完作業就急著跑出去玩。媽媽說:“才寫了幾分鐘?快去吧,外面的麻雀都有公雞那么大了。”(江蘇·鎮江)
【第60句】:【水蘿卜,皮紅肚里白】釋義:比喻表面積極進步,思想不好。例句:李之壽又補充著:“他是腳踏兩只船,別看他兒當八路,水蘿卜,皮紅肚里白?!?/p>
【第61句】:【暗室虧心,神目如電】(諺)虧心:指對不起良心。指人即使在暗處偷偷做了昧良心的事,神靈的眼睛也會看得很清楚。勸人在任何情況下不要做壞事,不然,必將受到應有的懲處。
【第62句】:【戲子穿上龍袍,成不了皇上】冒充沒有用,不可能成功。 馬烽《劉胡蘭傳》:“好人誰去她家?穿得闊要怎?唱戲的穿 上龍袍,也成不了真皇帝!”
【第63句】:蘸水鋼筆——沒有膽
【第64句】:【黃牛過河——各顧各】(歇)指各人只顧自己,不顧他人。 也作“黃牛過水——各顧各”。
【第65句】:【過年的皇歷沒用場】見“隔年的黃歷不管用”。
【第66句】:【高不成,低不就】(慣)多指在擇偶或擇業上,因愿望脫離現實而未能成功。 也作高不湊,低不就。 高門不達,低門不就。 高不攀,低不就。
【第67句】:【油條】“油條”是一種油炸食品,條狀故名。油條也稱油炸檜、油炸鬼。它是南宋杭州百姓制作的早點食品。1142年,民族英雄岳飛被賣國賊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施計,暗中陷害于風波亭。當時風波亭附近有一家專賣油炸食品的飲食店,店老板正在油鍋里炸食品,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從盆中抓起一塊面團,捏成一男一女兩個小人,并將它們背靠背黏在一起,丟進油鍋,口里連連喊道:“吃油炸秦檜啦!”圍觀百姓爭購即食,以解憤恨。其他的飲食店見狀,也爭相效仿。整個臨安城都做起“油炸檜”,并很快傳遍全國。由于它是兩條面合在一起油炸而成,呈長條形,人們又稱“油炸檜”為“油條”。油條制作簡單,味道鮮美,至今深受人們喜愛。
【第68句】:【庸醫殺人】(諺)庸醫:醫術低劣的人。指庸醫不研究藥理,判不準病情,草草下藥,不僅治不了病,反會使病情惡化。
【第69句】:【瓜兒只揀軟處捏】(慣)比喻專門挑軟弱者欺負。
【第70句】:【銅臭】“銅臭”用來諷刺只知鉆錢眼的市儈氣?!般~臭”意為錢味,但反過來成“臭銅(錢)”也很形象。它源自《后漢書·崔烈傳》。東漢時,崔烈花錢五百萬買了個司徒的官職。那時,稱丞相為司徒,司徒與太尉、司空合稱三公,三公是輔佐國君掌管軍政的最高長官。由于崔烈此官職是花錢買來的,因此人們議論紛紛。崔烈也自知別人有議論,就問他兒子崔鈞說:“我當上三公,別人有什么議論?” 崔鈞說:“論者嫌其銅臭?!彼麅鹤诱f別人嫌你身上有錢味。久而久之,錢味(銅臭)變成了“臭錢”,反而對那些鉆眼的人,特別是對象崔烈那樣買官的人的抨擊更重了。
【第71句】:【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諺)所以:用來。形:形貌。明鏡用來鑒照自己的容顏,往事用來鑒察當前的事理。指借鏡是為了察己,借古是為了察今。 也作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鑒可以照形,古事可以知今。
【第72句】:小冬的爺爺過去總愛數叨東家長西家短,近來話少多了,小冬問爺爺這是為什么。爺爺嘆口氣說:“唉,今晚脫鞋,不定明早還穿不穿哩,還管那么多閑事干嗎?”(河南·方城)
【第73句】:寧養頑子,莫養呆子。
【第74句】:有人求爸爸辦事,提了些禮物來,爸爸不肯收,那人丟下禮物飛也似的跑了。媽媽對爸爸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趕明兒你趕快還給他?!薄笆前?,做人就得身子正,腳跟硬,做個堂堂正正的人?!卑职忠操澩卣f。(江西·興國)
【第75句】:半空中騎馬——騰云駕霧
【第76句】:長江里的浪頭——后浪推前浪
【第77句】:【理怕來回想】(諺)指來回多想,道理才能確立,真理才會出現。
【第78句】:【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諺)古:自古以來的傳統。譜:標準。 老輩人如果不經常講說民族傳統,年輕一代就會失去傳統的知識與道德。指傳統文明要靠一代又一代人向下傳承。 也作“老人不講古,后生沒個譜”。
【第79句】:【好戲耐看,好曲中聽】(諺)好戲讓人久看不厭,好曲子讓人百聽不煩。指優美的戲曲能給人提供高雅的藝術享受。
【第80句】:【未學爬,先學走】學習上操之過急,未能循序漸進。類似 的:走道不好,倒要學跑/未上樓梯三步,就想一步登天。清 代《何典》:“只見那活死人已經未學爬,先學走,一路扶墻摸 壁的行來。”
【第81句】:【坐山觀虎斗】“坐山觀虎斗”比喻暫不介入各方間的爭斗,伺機從中漁利。它源自《史記·張儀列傳》:“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口:‘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意思是莊子看見兩只老虎在吃一頭牛,欲行刺老虎。館豎子見狀,制止了莊子的行動,并對莊子說:“兩只老虎jF在吃牛,吃完了牛必然相爭,兩虎相斗,結果是大虎傷,小虎亡。這時,你再去刺殺受傷的大虎,就容易得多了,可以一舉兩得?!?莊子聽了館豎子的話,覺得有道理,在一旁靜觀其變。不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爭斗起來,大虎受傷,小虎當場斃命。莊子把受傷的虎很輕松地刺殺了。
【第82句】:【說的比唱的好聽】說得輕巧,唱高調,實際上不那么簡 單。成語:花言巧語。張抗抗《無雪的冬天》:“沒看見,不過 聽說了。說的比唱的都好聽,誰知她心里想的是什么!”
【第83句】:【護犢子】(慣)犢子:小牛。指偏愛自己的孩子,不許外人欺負。
【第84句】:【肥田不如瘦水】(諺)肥沃的田地,也比不上有一股不含肥料的清水。指種莊稼,水比肥料更為可貴,更為有用。
【第85句】:老藤子爬樹——繞來繞去
【第86句】:【君子之交淡如水】釋義:形容君子之間的友誼高雅純潔。例句:石祥捂著酒杯說:“這是我近幾年新立的規矩,什么高貴賓客,我都是用水陪酒。”魏華抬眼瞅瞅石祥:“你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87句】:【天下事難盡如人意】事情往往不順利,不圓滿,或希望難 以實現。成語:事與愿違。茅盾《子夜》:“他現在看明白了: 家鄉的匪禍不但使他損失了五六萬,還壓住了他的兩個五 六萬,不能抽到手頭來應用。他稍稍感到天下事不能盡如 人意了?!?/p>
【第88句】:【肥皂泡遲早要破】假象不能長久維持,遲早要破滅。尤 鳳偉《中國一九五七》:“然而肥皂泡遲早有破裂的時候,李 宗倫還是知道了手術后臉上落下的可怕記印。”
【第89句】:【事后諸葛亮】(慣)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足智多謀,輔助劉備建立了蜀漢。1比喻事情過后才發表意見的人。2比喻事后才出主意、想辦法。
【第90句】:【 耗子扛槍,窩里反】指內部起哄。電視劇《紹興師爺》:“你 就是耗子扛槍窩里反,專會欺辱自己人?!?/p>
【第91句】:【槽里無食豬拱豬】(諺)喂豬的食槽里要是沒了食物,豬就會用嘴互相拱咬。比喻經濟拮據之時,容易彼此抱怨或爭吵。
【第92句】:【上進。不為別的,只為爭一口氣。 指不服輸或不甘落后。 也作“不蒸饅頭爭口氣”。
【第93句】:【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釋義:身上放著鵝毛與放上磨盤感不到輕重差別。形容不識好歹。例句:九阿姐……方才告訴我許多話,說你不識好歹,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悅。教老身來勸你。
【第94句】:【和尚跟著月亮走——借光】(歇)光:本指光亮,轉喻好處。指憑借某人或某事得到好處。 也作“和尚跟著月亮走——沾光”。
【第95句】:【費周折】(慣)指經過許多曲折。
【第96句】:【干柴烈火,龍王難救】(諺)龍王:主管興云降雨的神。指烈火一旦燒著干柴,火勢會越來越旺,誰也無法撲滅。
【第97句】:【沒有主心骨兒】(慣)比喻沒有主見。 女:容貌丑陋的女子。美女進了家門,丑女就會嫉妒。指丑惡假對美善真永遠是不相容的。 也作美女入室,惡女仇之。 美女入市,惡女之仇。
【第98句】:【重陽節】“重陽節”指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的老人節。它源自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九日登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之日:‘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令家人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膊,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日:‘此可代也?!袷廊司湃盏歉唢嬀疲瑡D人帶茱萸囊蓋始于此?!边@段記載生動地描述了重陽節的起源。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被沿襲至今。究其原因,在中國人心中,“九”為大數,是個特別的數字,在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數,始于一,終于九”之說,認為“凡數指其極者,皆得稱之為九”。在中國文化中也特別看重“九”。如:九宵、九洲、九重天、九九歸一等,好像與九有關的都被附上了神秘的色彩。古代帝王常把自己同九聯系在一起,稱為“九五”之尊。在《易經》中,“六”被定為陰數,“九”被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稱之為“重陽”。古代人們認為這是個大吉大利、值得慶賀的日子。于是把九月九日定為重陽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中又是最大的,包含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正因為此,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又定為“老人節”。
【第99句】:快要期末考試了,可我還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老師說:“急時抱佛腳。難道真要火炭落到腳面上,你才知道疼嗎?”(重慶·萬縣)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很有意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