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亮紅燈】(慣)紅燈:安裝在交叉路口,禁止車輛通行的紅色信號燈。比喻出現(xiàn)了問題、麻煩或事情無可挽救。
【第2句】:【踩小板凳兒糊險道神——差著一帽頭子】(歇)險道神:即險道神將,舊時出殯時紙糊的開路神。險道神身長,制作時,踩在小板凳上還夠不著頭部。指相差一大截。 也作“踩著板凳糊險道神——還差著一帽頭兒”。
【第3句】:【說的有心,聽的有意】(慣)指說話的人有意要表達某種意思,而聽的人也明白其含意。 也作“說者有心,聽者有意”。
【第4句】:【不打不相識】這個俗語的意思是雙方不打一場不會相識,轉(zhuǎn)而發(fā)展成不僅相識,而且相好,“打”倒成了相識的機遇,壞事變好事。 它源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宋江因犯案發(fā)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jié)識他的戴宗。于是兩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又遇到李逵。吃喝間,宋江嫌魚湯不新鮮,叫酒保做幾碗新鮮的魚湯。正好酒館里沒有了新鮮魚,李逵便去江邊的漁船上討魚。打漁的伙計不想給,李逵大怒,與幾個漁人打了起來。 正在這時,綽號“浪里白條”的漁主人張順來了,張順水性極好,將李逵按在水里,嗆得他暈頭轉(zhuǎn)向,不是對手。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見見宋江!”張順急忙將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 戴宗向張順介紹}兌:“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張順道:“啊!原來是李大哥,只是小曾相識!”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不成相識?!?/p>
【第5句】:【千錢買鄰,八百買舍】(諺)舍:宅院。用千錢買鄰居,用八百錢買宅院。指好鄰居要比宅院本身更重要。 也作干貫治家,萬貫結(jié)鄰。貫:舊時幣制,干錢為一貫。 干金買屋,萬金買鄰。 干金置家,萬金置鄰。
【第6句】:【只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諺)秀才只取得了進學的資格,所以可能還很窮;舉人卻已取得了做官的資格,因此不會再窮。指只有窮的讀書人,沒有窮的做官人。
【第7句】:【不躓于山,而躓于垤】(諺)躓(zhi):被絆倒。垤:小土堆。 人不會被山絆倒,卻往往會被小土堆絆倒。指出錯失誤,總是由于人在小問題上不經(jīng)心。
【第8句】:【爭氣發(fā)家,斗氣受窮】(諺)斗氣:憋著一股氣與人比排場比闊氣。指爭氣能使人奮斗成才,振興家業(yè);斗氣卻會使人奢侈腐糜,錢財耗盡。
【第9句】:【床罩】“床罩”是最普通的床上用品,美觀大方,可它的得來并不美。 床罩的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的法國。據(jù)記載,這個偉大的發(fā)明者是一個普通的法國高盧婦女迪迪。迪迪與馬夫路易戀愛了三個月后,正式舉行婚禮。 不幸的是,婚禮后的早晨,年輕的妻子發(fā)現(xiàn)丈夫有遺尿的毛病,他將婚床上的被褥尿濕了。這時,祝賀婚禮的客人們已在門外,他們大聲笑鬧,捶打木門,迪迪已沒有更換床褥的時間。 迪迪望著神情沮喪的路易,忽然靈機一動,從衣櫥里取出一張床單,迅速鋪在潮濕的被褥上,然后開門迎客??腿藗兿蛐吕尚履镒8?,并參觀他們的新居。突然,一位客人手指床單,驚奇地叫道:“多奇怪的布置,這是潔白的‘床罩’!它一定是巴黎上流設計者的最新玩意兒吧?” 新娘微微一笑,不發(fā)表意見。 客人們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哦!這多么時髦,多么漂亮!” 很快,這種鋪床方法在法國各地流傳起來。三年后,法國宮廷正式采用了這種方法,并按那個客人所說的那樣,將鋪在被褥上的床單命名為“床罩”,并且把它載人了《宮廷起居事典》。
【第10句】:【拜天地】在民間的結(jié)婚典禮上,一對新人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人洞房”。那么,拜天地是怎么回事呢? 拜天地的習俗,來源于民間神話。相傳,女媧造人的時候,開始只造了俊俏的后生,這后生雖說有吃有穿,逍遙自在,但孤孤單單一個人,總覺得很悶,所以常唉聲嘆氣。一天晚上,小伙子望著天空圓圓的月亮,自言自語地對月亮說:“月老月老你細聽,給我找個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領你情?!彼麆傉f完,忽然月亮一閃,一個白眉長須老人領著一個姑娘飄悠悠地來到小伙子面前,對小伙子說:“我又讓女媧造了一個女的,給你領來。你們先認識一下,一會兒,我給你們辦喜事?!闭f完,老人就不見了。小伙子見姑娘臉腮緋紅,像月季一般,不禁喜上眉梢,愁容云消霧散。姑娘見小伙子眼睛明亮,誠實坦白,也覺得情投意合。二人四目相對,一見鐘情。正在這時,長須老人領著兩個白發(fā)白須的老人站在兩人面前,指著兩個老人說:“這是天公和土地,你們以后的生活都離不開他倆?,F(xiàn)在,我給你們辦喜事,首先,給養(yǎng)育你們的天公、土地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對“天地”拜了三拜。隨后,月下老人笑著說:“我給你們牽紅線,你們還得給我拜拜哩!”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又對著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剛拜完,三位老人就不見了。從此以后,人們在結(jié)婚時必須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父母。習俗遂成,“拜天地”一詞也隨之出現(xiàn)了?,F(xiàn)在稍有不同,媒人不拜了,換成了夫妻對拜。
【第11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頭】 釋義:比喻再好的偽裝也掩蓋不住壞的本質(zhì)。 例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頭!一點都不錯!”老馬這氣昂昂的態(tài)度,使我渾身都來了勁。
【第12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釋義:語出《尚書·武成》,原意是平定大亂之后,刀槍不再用了,過和平生活?,F(xiàn)用以比喻不作戒備,解除武裝。 例句:周大鐘說:“任務可大了,要發(fā)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形勢逼人,你們可不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呀?!?/p>
【第13句】:【開船不等客】(諺)船按時起航,只有乘客及時趕來乘船,船不會延時等待乘客。比喻人做事要看準時機,不能錯過。 也作“開船不等岸上人”。
【第14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諺)舊指為善或作惡終究會有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也作善惡終有報,只爭旱與遲。 善惡必報,遲速有期。
【第15句】:【一鑊頭想刨出個金娃娃】 釋義:比喻一下子就發(fā)大財,或取得巨大成績。 例句:不說了,芒種心太高啊,一鑊頭想刨出個金娃娃!這馬占個人不說,還占一筆錢。
【第16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一俗語用來嘲諷、抨擊那些限制老百姓的正當言行,自己卻胡作非為的當權(quán)者。它出自宋代。 北宋時,有個官員名叫田登,他為人心胸狹隘,專制蠻橫。因為他名字中有個“登”字,所以,每到一處任官,他便命令身邊的人避其名諱,在談話時凡說到和“登”同音的字,必須用其他字代替。比如,燈心草要叫開心草,燈臺、燈罩、燈籠得叫亮托、遮光、路照。觸犯田登這一忌諱的人,會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輕則挨板子,重則判刑。 宋仁宗時,田登擔任河北冀州南官留守。他上任不久,便是一年一度的上元節(jié)(即元宵節(jié)),按照慣例,元宵節(jié)里要點三天花燈表示慶祝,官府衙門貼出告示,曉諭百姓,自由賞燈。可是這次,負責寫告示的小官犯了難,用“燈”字便觸犯官諱,不用“燈”字意思又表達不明白。于是便呈請?zhí)锏菦Q斷。由登大筆一揮,把“燈”字改成“火”字。第二天,百姓看到這樣一則布告:“依例,放火三日。”看完告示的百姓不明就里,驚吵喧鬧起來;一些外地客商,以為官府真的要在城里放火,紛紛收拾行李,迅速離開。 田登的這一布告,把事情鬧大了,諫官們紛紛上奏彈劾田登。最后,田登被罷職。百姓們明白此事原委之后,譏諷田登是個“放火州官”。這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一俗語的來歷。
【第17句】:【既然當泥鰍,就不能怕泥糊眼睛】 釋義:既然干了某事就要干到底,不要有什么顧忌。 例句:咱們現(xiàn)在就正走在滑路上,慢了要摔跤,要快跟快跑。既然當了泥鰍,就不能怕泥糊眼睛。
【第18句】:【寄物則少,寄言則多】(諺)托人捎東西,特別是吃的東西,會越捎越少;托人捎話,輾轉(zhuǎn)相傳,添枝加葉,會越捎越多。指話越傳越失真。
【第19句】:【老和尚的木魚兒——天生挨揍的貨】(歇)木魚兒:僧尼念經(jīng)或化緣時敲打的響器,用木頭鏤空制成。貨:本指貨物、東西,轉(zhuǎn)指人(罵人的話)。指沒有出息,生來就是挨打挨批的人。含責罵意。 也作老和尚的木魚兒——挨敲打的木頭疙瘩。 老和尚的木魚兒——該著挨敲。
【第20句】:【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 釋義:比喻顛倒黑白,不辨是非,錯怪了人。 例句:他祖祖輩輩欺壓七里鋪人還不夠!你倒好,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 心疼肚熱,咋下得手打孩子?
【第21句】:【真心對真心,石頭變黃金】(諺)指只要彼此誠心合作,不虛不假,就能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奇跡。
【第22句】:【上坡騾子下坡馬】(諺)指騾子有蠻力,拉車上坡,彪悍得勁;馬腿蹄靈便,騎馬下坡,平穩(wěn)飛快。常比喻人做事風風火火,強猛而有魄勢。
【第23句】:【依樣畫葫蘆】(慣)照著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不加改變。 也作依本畫葫蘆。 依葫蘆畫瓢。 照葫蘆畫瓢。
【第24句】:【除夕】“除夕”是農(nóng)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節(jié)前一天晚上,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那么,除夕這一名稱是怎么來的呢? 據(jù)《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qū)逐“疫癘之鬼”,這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歲守》“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之詩句。除夕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之一。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千干凈凈,還要貼門神、對聯(lián)、掛燈籠等,晚上吃餃子放鞭炮,供神靈,達到高潮。
【第25句】:【東說向東,西說向西】 釋義:比喻沒有主見。 例句:那國王著實昏亂,東說向東,西說向西,真?zhèn)€收了關(guān)文,道:“國師,你怎么與他賭?”
【第26句】:【進可攻,退可守】(慣)l指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既可以主動出擊進攻,也可以防御守衛(wèi)。2指有一塊能維持生活的地盤,使自己進退自如。
【第27句】:【貧不學儉,卑不學恭】(諺)貧窮的人,不學儉省自然儉??;卑賤的人,不學謙恭自然謙恭。指人的習性受經(jīng)濟地位、社會地位制約。
【第28句】:【無情未必真豪杰】(諺)對人冷漠、毫無熱情關(guān)愛的人,不見得就是超然物外的英豪。指真正的英雄豪杰往往是富有感情的。 也作“無情未必是英雄”。
【第29句】:一人修路,萬人安步。
【第30句】:【心中有事入夢難】(諺)指心里有事困擾,人就很難睡著。
【第31句】:鳥惜羽毛虎惜皮,為人處世惜臉皮.
【第32句】:【苗怕蟲咬,兒怕娘嬌】(諺)指禾苗怕的是害蟲咬,咬過的禾苗不能正常生長;孩子怕的是娘親溺愛嬌慣,嬌寵的孩子沒出息,成不得人。
【第33句】:【水難量,人難料】 釋義:不能根據(jù)人的外表評定人,對人低估。 例句:常言說得好,水難量,人難料;你們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個沒啥志氣的人。可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當?shù)蒙舷戎扔X,料事如神。
【第34句】:【追星族】“追星族”指對明星崇拜到迷戀程度的人們。時下,追星族成群、跟風??纯床堂?、郭達、趙麗蓉的小品《追星族》就完全明白什么叫追星族了。 “追星族”一詞,起源于1974年至1976年之間的臺灣地區(qū)。當時的媒體,把追隨著名歌星鳳飛飛的一群青少年,稱為“追星族”。這些青少年,為了追星,常常逃課、曠工,鳳飛飛到哪里演唱,他(她)們就跟隨到那里,給鳳飛飛吶喊、造勢。這種追逐明星的人群就被媒體稱為“追星族”?,F(xiàn)在,他們又有了一個新名詞——粉絲。
【第35句】:【貓?zhí)て朴推可w——一場快活一場空】(歇)指白高興一場。含譏諷意味。
【第36句】:【放空炮】 釋義:比喻說空話、大話。 例句:這些文章,從量的方面來說,要比專業(yè)寫作者所寫的不知多多少倍;從質(zhì)的方面來說,大部分說的是心里話,放空炮的很少。
【第37句】:【借梯子下樓】(慣)比喻利用機會擺脫困境。 也作借梯子下臺。 借臺階下去。
【第38句】:【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歇)張飛穿起針線來,睜大眼睛瞪著針頭的小孔。形容驚訝、驚奇或發(fā)呆、發(fā)愣。也形容驚恐、害怕。
【第39句】:【過河拆橋】“過河拆橋”這一俗語用來比喻達到目的后,拋棄曾經(jīng)幫助過自己的人,屬于一種忘恩負義、晶行不端的行為。典出元朝。 《元史·徹里帖木兒傳》記載,元順帝至元元年,朝廷首議罷科舉。參政許有壬是科舉出身,因此堅決反對。太師伯顏大怒,第二天在崇天門宣讀罷科舉的詔書時,專門讓許有壬做了聽詔的班首。許有壬害怕招致禍患,于是勉強答應了。治書侍御史普化譏笑他說:“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自此賦予“過河拆橋”新的含義,至今未變。
【第40句】:【會家不難,難家不會】見“難家不會,會家不難”。
【第41句】:【八哥啄柿子——揀軟的吃】(歇)八哥:一種鳥,毛黑色,頭部有羽冠,經(jīng)訓練,能模仿人說話的某些聲音。指欺負軟弱的人,拿軟弱的開刀。
【第42句】:【秋蟬落地——啞了】見“落地的秋蟬——啞了”。
【第43句】:【不信好人言,吃虧在眼前】(諺)好人:指正直、無私且有遠見的人。 指不接受好心人的忠告,必定會遭逢倒霉的事。
【第44句】:【走路都踩鼓點】(慣)比喻做事有規(guī)矩,有條理。
【第45句】:【置于死地而后快】(慣)把人整死心里才痛快。形容人非常狠毒。 也作“置之死地而后快”。
【第46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釋義:借指原有基礎雄厚,雖然衰落了,但仍超過一般情況。 例句:“我們也知道艱難的,但只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還大呢?!?/p>
【第47句】:【胡蘿卜就燒酒,仗個干脆】 釋義:比喻做事情干脆利落。 例句:這正是件迅雷不及掩耳的事情。說句外話,叫做:“胡蘿卜就燒酒,仗個干脆?!?/p>
【第48句】:【不知其人視其友】(諺)朋友是一個人的影子,要想知道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只要看看他所交的朋友就可知曉。 也作“不知其子觀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
【第49句】:【擺譜】“擺譜”指擺門面、擺架子、擺氣派。是常見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 那么,“擺譜”是怎么來的呢? 18世紀,清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之為“康乾盛世”。和平局面的出現(xiàn),再加上清朝實行“攤丁人畝”政策,造成了人口的大量增加,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人口已首次超過四億,相當于解放初期的人口數(shù)量。人口的增加,造成了耕地面積的相對縮小,當時京師一帶地區(qū)情況更是突出,再加上人為因素,清朝統(tǒng)治階層八旗貴族在京郊跑馬圈地,搶占良田,因此,人們不得不開始向人口稀少的東北和西北移民。 這些從北京一帶出來的移民,到達目的地后建立起了村落,安家落戶,繁衍后代。由于老輩家都有家譜,于是大伙坐到一塊,將各自家的家譜擺開,看看誰家的譜大,從而確立起不同家族在村里的地位。這就是“擺譜”。 看來本義的擺譜和現(xiàn)代意義上的擺譜有相近之處,都是貪大。不過原意淡出,只剩鋪張和顯擺了。
【第50句】:【端人家的飯碗】 釋義:指給人家干活,吃人家飯。 例句:這不,緊趕慢趕,一看你已早到,我咋能不急,端人家的飯碗呀。
【第51句】:【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諺)一年計劃的實行,關(guān)鍵在春天;一天計劃的實行,關(guān)鍵在早晨。指行動貴在早動手。
【第52句】:【海水深了,什么魚都有】 釋義:比喻環(huán)境復雜,什么樣的人都有。 例句:這幾天俺才琢磨出個理兒來:海水深了,什么魚都有,林子密了,什么鳥都有,天下大了,什么人都有,哪能都長師傅你一樣的心腸。
【第53句】:【東明西暗,等不到撐傘】(諺)天空東方發(fā)亮,西方陰暗,這時候,來不及撐開傘,大雨就到了。指東明西暗是暴雨即將到來的征兆。
【第54句】:【一只蠓蟲兒飛過去,也能分出公母】(慣)蠓蟲兒:昆蟲,體小翅短。 公母:雄雌。形容人眼力極好。
【第55句】:【小孩兒沒娘——說起來話長】(歇)指事情很復雜,三言兩語講不完。 也作小孩兒沒娘——說來話長。 小孩兒沒娘——提來話長。
【第56句】:【娼不笑人娼,盜不罵人盜】(諺)娼:妓女。比喻從事低賤行業(yè)的人,不會鄙視同行者。
【第57句】:【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 釋義:鬼拍手:指楊樹。迷信認為,房前栽桑樹,房后栽柳樹,門口栽楊樹,不吉利。 例句:這村子里有家地主叫海南亭,他討厭這兩棵大楊樹。因為過去有個J日說法:“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p>
【第58句】:【黃牛黨】“黃牛黨”現(xiàn)在指票販子。如春運期間他們高價倒賣火車票,奧運期間他們高價倒賣奧運門票等,屬違法行為?!包S牛黨”與“票販子”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名稱,怎么把它們扯到一起呢? 先說“黃牛”。當代詩人藏克家有首詠牛詩《老黃牛》:“塊塊荒田水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鄙钋橹幐枇死宵S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高尚品質(zhì)。老黃牛在中國人心中,是代表忠誠、勤奮的文化符號,并被稱為“老黃牛精神”??扇缃竦摹包S牛黨”卻與牛的忠誠形象背道而馳,是人人喊打的票販子,這是怎么回事呢? 據(jù)說,“黃牛黨”的叫法源自近代上海。通常指那些賺取毛利的人,常如“黃牛群之騷動”,搶購物資或票券。從這個意義說,還是和“黃牛”有關(guān)。 “黃牛”不犁田是不務正業(yè),散牛成群確實騷動擾人。
【第59句】:【走路怕踩死螞蟻】(慣)形容人膽小怕事。 也作“走路怕踏死螞蟻”。
【第60句】:【山怕無林海怕荒,人怕老來花怕霜】 釋義:人一老就不中用了。 例句:看來,自己已經(jīng)到了“山怕無林海怕荒,人怕老來花怕霜”的時候,自己是老了。
【第61句】:【行動有三分財氣】(諺)指只要肯勞作,或多或少總會有幾分報酬。
【第62句】:【二齒鉤撓癢癢——是把硬手】(歇)二齒鉤:一種頭端有兩個齒的鉤子。比喻人是強手、能手。常含贊揚意味。
【第63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諺)在低矮的屋檐下,不想低頭也得低頭。比喻受人制約,只得任人擺布。 也作在矮檐之下,惟有低頭過。 在他檐下走,不敢不低頭。
【第64句】:【茶喝多了養(yǎng)性,酒喝多了傷身】(諺)茶是清淡的,多喝能養(yǎng)性;酒是濃烈的,多喝要傷身。指經(jīng)常喝茶有益,過量喝酒有害。
【第65句】:【官不差病人】(諺)差:差遣。官府不派有病的人做事。指病人理當?shù)玫秸疹櫋?/p>
【第66句】:【給別人當槍使】(慣)比喻被人利用,去傷害他人。 也作“給人家當槍使”。
【第67句】:【傷元氣】(慣)元氣:維持人體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zhì)和能力。比喻人或國家、組織的生命力受到損害。
【第68句】:【瞎子失了盲杖——一步一步摸】(歇)盲杖:盲人用的拐杖。指一步一步地試探著走,或有步驟地去做某事。
【第69句】:【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釋義:比喻人生一世,興衰無常,變化很大。 例句: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單家橋這幾年竟然轉(zhuǎn)了風水,出現(xiàn)了令人想象不到的變化。
【第70句】:【馬在軟地上打前失,人在好話里栽跟頭】(諺)打前失:前蹄閃失。 栽跟頭:跌跤受損。指馬跑在軟地面上容易失蹄,人處在恭維話中容易受騙吃虧。
【第71句】:【侮人還自侮,說人還自說】(諺)指輕慢別人、非議別人的人到頭來總要自食其果。
【第72句】:【老虎不嫌黃羊瘦】(諺)比喻東西只要還有一點用處,就要抓住不放。也指強者對弱者的掠取,是不計多寡肥瘦的。
【第73句】:【少年夫妻老來伴】(諺)年輕時是夫妻,同心協(xié)力,生兒育女;年老時是伴當,相互關(guān)照,彼此體貼。偏指夫妻到了老年,更需要彼此間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 也作少年夫妻老來伴,一日不見問三遍。 少年夫妻老來伴,夫妻越老越相親。
【第74句】:【執(zhí)牛耳】(慣)古代諸侯歃血為盟時,主盟者親手割牛耳取血。比喻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第75句】:【成衣不敵段兒價】見“裁衣不值緞子價”。
【第76句】:【拍馬屁】(慣)舊時稱贊馬好時常拍馬的屁股。比喻極力討好、奉承人。
【第77句】:【三百錢買了個瘟豬仔——死活不開口】(歇)錢:銅錢。瘟豬仔:得了急性傳染病的小豬。開口:本指張開口吃東西,轉(zhuǎn)指說話。指無論如何都不開口說話。
【第78句】:【老虎嘴里落下來的,叫狼吃了】(慣)比喻沒費力氣就得到個便宜。
【第79句】:【推順水船兒】(慣)指順著情勢說話做事。
【第80句】:【鳩占雀巢——反客為主】(歇)鳩:鳩鴿類鳥的統(tǒng)稱,常指山斑鳩和珠頸斑鳩。指顛倒了主客關(guān)系,客人成為主人。
【第81句】:【鐵打衙門流水官】(諺)衙門:官署,官員辦公的地方。指衙門像鐵鑄的一樣原處不動,官員卻像流水一樣,一任去了一任來。 也作“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
【第82句】:【早起三光,遲起三慌】(諺)早上起得早,一切都會從容有序;起得遲,就不免零亂匆忙。指養(yǎng)成早起床的習慣,好處很多。
【第83句】:【老虎吃螞蚱——零打碎敲】(歇)本指零碎地吃,轉(zhuǎn)喻零敲碎打地消滅或整治。 也作老虎吃螞蚱——碎拾掇。 老虎撿螞蚱墩兒——碎拾掇。墩兒:堆兒。
【第84句】:【好借好還,再借不難】(諺)借用別人的東西,能及時地、完好無損地歸還人家,再借時就不會作難。 指“好借好還”是“再借不難”的先決條件。 也作勤借勤還,再借不難。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第85句】:【六國販駱駝】 釋義:比喻到處鉆營取利。 例句:“這個娼婦,專管是個‘六國販駱駝’的,聽了這話,他有個不奉承去的!”
【第86句】:【燈里沒油捻子干,人沒錢了鬼一般】 釋義:捻子:用紙搓成的條狀物或用線織成的帶狀物做的燈芯。比喻人沒錢,被人看不起。 例句:老保根心中念道:“怨不得人常說,燈里沒油捻子干,人沒錢了鬼一般??梢稽c也不假呀?!?/p>
【第87句】:【丈夫非無淚,不灑別離間】(諺)有志氣的男子漢也是感情豐富的人,但他決不會在離別時流淚。指真正的男子漢善于用理性控制感情。
【第88句】:【老虎吃螞蚱——不夠嚼】(歇)螞蚱:蝗蟲。本指螞蚱太小,不夠老虎嚼一下,轉(zhuǎn)以形容東西太少,滿足不了需要;或某事輕而易舉,太不過癮。 也作“老虎吃蝗蟲——不夠塞牙縫”。
【第89句】:【打春】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 據(jù)傳,自從神農(nóng)氏嘗百草分五谷,開始了農(nóng)業(yè),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視,到周朝的時候,把務農(nóng)的事提到朝議上,一面制歷,一面責令地方官每年要舉行迎春儀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員來到郊外,聚集鄉(xiāng)民,設上供桌,燒香磕頭,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把這土牛稱作“春?!保馑际谴蛉ゴ号5膽卸?,迎來一年的豐收。 后來出現(xiàn)了打紙牛,用紙糊條牛,里面裝著五谷,就把這紙牛叫春牛,仍舊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紙牛,牛倒了,紙爛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豐登。 后來,據(jù)說一個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貶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眾舉行迎春儀式,鞭打紙牛,覺得可笑,提筆寫了《春牛榜子》詩半首:“不得職田譏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種可笑的事了,真心地關(guān)心起農(nóng)事來。來年他把迎春儀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紙牛,搬來了犁子,拉來了黃牛,立春時刻到來時,他迎天扯了個大響鞭,牛走了,犁動了,春耕開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回到衙里,有了詩興,提起筆來,在上年寫的《春牛榜子》下邊又添了兩句:“歲首常思盤中餐,脆鞭一響打出春?!?就從這兒開始,人們把立春那天叫“打春”。雖然現(xiàn)在不再舉行迎春儀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第90句】:【船里不走針,甕里不走鱉】 釋義:船里漏不掉針,甕里跑不了鱉。比喻人或物仍在那里,跑不到什么地方去。 例句:“元帥,你不得知這個法是個掩眼法兒,他走到那里去敢。正叫做:船里不走針,甕里不走鱉。只好在這些船上罷。”
【第91句】:【打蛇隨棍上】 釋義:用棍子打蛇,蛇倒順著棍子爬上來了。比喻因勢乘便。 例句:祥表哥很老練,打蛇隨棍上,一步步追入。
【第92句】:【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 釋義:只有沒本領的人,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例句:“難是難,可世上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
【第93句】:【不怕外來盜,就怕地面賊】(諺)外來盜:從外地竄來的盜賊。地面賊:熟悉情況的本地盜賊。指本地盜賊熟悉情況,容易作案。
【第94句】:【把人踩到泥里】(慣)比喻貶損和壓制他人。
【第95句】:【出水才看兩腿泥】(諺)指從水里走出,才能看到兩腿上的泥巴。比喻事情只有到最后才能見分曉。
【第96句】:【一石激起千層浪】(慣)比喻某種言論或行動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反響。
【第97句】:【一個槽里拴不了倆叫驢】 釋義:叫驢:公驢:拴到—塊兒要咬架。比喻兩個強手不能相容,不能共處。 例句:俗話說,一個槽里拴不了倆叫驢。哪個得天下的封建帝王不毒不狠?
【第98句】:【是藥能治病,當今無死人】(諺)如果說,只要是藥就能把病治好,世上就沒有死人了。指服藥不能包治百病。
【第99句】:【冰炭不同爐】(諺)冰和炭不能同放在一個火爐里。比喻對立的雙方不能和平共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