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巫咸雖善祝,不能自祓也;秦醫雖善除,不能自彈也】(諺)巫咸:古神巫名。祓(fu):古時除災祭祀儀式。秦醫:秦越人,古神醫。彈:針灸。巫咸雖然善于祈禱,卻不能自我免禍;秦醫雖然善于治病,卻不能自我治療。指再有本事的人,也必須有別人的扶持。
【第2句】:新婚之夜開窗戶——喜出望外
【第3句】:我和表哥下跳棋,我每次都贏。表哥不服地說:“韭菜不能茬茬旺。”我說:“那咱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河南·西華)
【第4句】:【鉆故紙堆】(慣)故紙堆:成堆的陳舊書籍和資料等。指埋頭研讀大量的古代書籍、文獻資料等。
【第5句】:【轅門】“轅門”是古代的軍營之門。如京劇《轅門斬子》,因楊宗保在兩軍陣前私自招親,其父楊六郎在轅門怒而斬子,后被眾將勸解而得救。此詞源出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代,兩軍作戰是在馬拉著的戰車上進行的。當軍隊宿營或駐扎時,為防止敵人襲擾攻擊,兵士們就將戰車圍成圓形以為屏障。為了便于出入,就在合適的位置留有出口,則以兩車相向成為門,因車轅相對,故名“轅門”。由于約定俗成,因襲相傳,由車戰轉為馬戰,雖戰車早被淘汰,凡遇安營扎寨,仍用“轅門”一詞,并推而廣之,把一些高級軍事衙署的正門也稱“轅門”了。
【第6句】:老鷹叼大象——自不量力
【第7句】:【瓜桃梨棗,見面就擾】釋義:人們見到瓜、桃、梨、棗等水果吃幾個或挑挑揀揀是難免的。例句:哎喲!瓜桃梨棗,見面就擾!賣東西哪有不興人家挑揀的?不讓挑揀!你干脆留著自家吃。
【第8句】:哥哥考上大學后,媽媽準備拼死拼活地也讓我考學。鄰居二伯勸道:“隔手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銅,你還是讓他下地干活吧!”(甘肅·鎮原)
【第9句】:兒媳婦的肚皮——裝孫子
【第10句】:【漢字橫寫】漢字賢寫改橫寫,最早是由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新青年》雜志編輯錢玄同提出來的。《新青年》1917年卷3期,刊登了錢玄同致陳獨秀的公開信,信中說:“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試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視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以此例彼,知看橫行較易于豎行。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文,一筆一勢,罕見自右至左者。然則漢字右行,其法實拙。若從西方寫法,自左至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此后,錢玄同又在《新青年》連續發表四篇公開信,積極倡導“豎改橫”的主張。陳獨秀、陳望道等學者表示贊同。從此以后,橫寫漢字便逐漸在民間流行開來,并一直延續至今。
【第11句】:【 以人血染紅頂子】頂子,清朝官員帽子的裝飾品,表示官 階,即所謂頂戴花翎。此語意為:靠殺害別人升官進爵。魯 迅《墳》:“民國元年以前稍不同,先說是康黨,后說是革黨, 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榮,但也未 始沒有那時所謂‘以人血染紅頂子’之意。”
【第12句】:【大將無能,累死三軍】(諺)三軍:軍隊的總稱。指將領如果無能,三軍就會跟著倒霉。也借指領導人物缺德少才,下屬就會跟著白受苦。 也作“將帥無才,累死三軍”。
【第13句】:惡狼生了賊狐貍——不是好種
【第14句】:耗子見了貓——魂飛魄散;難逃;怕得要命
【第15句】:青蛙鼓肚子——氣呼呼的
【第16句】:【牡丹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諺)指牡丹花再美,離開綠葉陪襯,也顯不出它的艷麗。比喻本事再高強的人,離開得力人的輔佐,也成不得事。 也作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 牡丹雖好,綠葉扶襯。扶襯:扶持,幫襯。 牡丹花少不得綠葉扶。
【第17句】:【話柄】被他人當做談資的言論和行為,稱為“話柄”,也有叫“話把兒”的。“話”怎么會有“柄”呢?《辭源》的解釋是:“古人清談,多執麈尾,僧人講法或執如意,故有談柄之名。”“談柄”即“話柄”,有的地方叫“話把”。這就告訴我們,“話柄”源有兩物,一為麈尾,一為如意。麈尾說。宋人筆記《天祿志余》有云:“古人清談多執麈尾,故有談柄之名。”麈尾是魏晉清談家經常手執的一種道具,用麈(一種大鹿)的尾毛制成,形如樹葉,下部靠柄處為平直狀。魏晉名流清談時必執麈尾,以助談鋒。《晉書》和《世說》記載,孫盛與殷浩談論很久,端上飯來也顧不上吃,彼此大甩麈尾,尾毛都落在飯上,最后吃不成。《陳書·張譏傳》記載,陳后主在鐘山開善寺使清談家張譏“豎義”(大約是豎佛經中之義),取麈尾未至,臨時找松枝代替。可見,麈尾是清談的必備工具。名士、清談、麈尾,三者是緊密相連的,由此,后人遂把談資叫做“話柄”。如意說。談資稱作“話柄”,還與和尚講經時手執如意有關。如意是一種器物,早在漢代就已出現。最早的如意用骨、角、玉、石、竹、珊瑚等制成,長一尺許,柄端多為手指形,也有心字形和云葉形。古代和尚講經時手執如意,有的把經文記于其上,以防遺忘。因而這也成了“話柄”的又一個起源。
【第18句】:崖頭上睡覺——死也不怕
【第19句】:【七個不成,八個不就】(慣)形容怎樣做都不行,非常難辦。
【第20句】:【指冬瓜說葫蘆】(慣)比喻表面上說這個人,實際上說的是那個人。
【第21句】:牛皮紙上雕花——刻薄
【第22句】:【屬周瑜的,小壺易熱氣量窄】釋義:周瑜:三國時吳國主將。心匈狹窄,好忌妒。比喻人心胸狹窄,沒有度量。例句:雪娟說:“我是屬周瑜的,小壺易熱氣量窄,可一半天咱們就回省城啦,一大攤子事昨整法?”
【第23句】:糖漿里加毒藥——陰險毒辣
【第24句】:【鵝吃礱糠鴨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歇)礱糠:稻谷礱過后脫下的外殼。指人各有自己的福分。
【第25句】:【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釋義:無房無地,一無所有,形容非常窮困。例句:三間爛草房也讓馬大頭奪了去。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她們母女只得沿街乞討,漂泊他鄉。
【第26句】:【屬刺猬的——捧不得也打不得】(歇)刺猬:哺乳動物,身上有硬刺。 形容很難對付,軟硬都不行。
【第27句】:【海深不為深,友情第一深】釋義:比喻友情比海深。例句:錢萬利說:“海深不為深,友情第一深嘛!為人虛虛假假的不夠朋友,咱一見面,我就知你這人很實在。”
【第28句】:【若怕螻蛄咬,就不用種田了】見“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
【第29句】:穿著孝衣拜天地——悲喜交加;又悲又喜
【第30句】:步槍卡了殼——不響
【第31句】:我記不清我的小刀放到哪兒了,就硬說是叔叔拿的。叔叔勸我去木箱里找找看,一瞧,果然在那兒。媽媽見狀說:“你真是冤枉扒手笑死賊。”(安徽·貴池)
【第32句】:【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釋義:把恥辱當光榮。例句:“哈哈哈!”幾個小青年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竟張著嘴樂開了。
【第33句】:【難字壓頂,寸步難行;闖宇當頭,隨意縱橫】(諺)被困難壓住頭的人是什么事也做不得的;只要敢闖,就會有希望有前途。指事業上要想有成就,就必須大膽開拓。
【第34句】:自行車胎拔氣門嘴——松了氣
【第35句】:【眼睛長到頭頂上】(慣)形容人驕傲自大,目空一切。也形容人勢利。 也作眼睛長上額頭。 眼睛長到腦門子上。 眼睛長到腦瓜頂上。
【第36句】:【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慣)指來的不拒絕,走的不挽留。
【第37句】:棒槌灌米湯——滴水不進
【第38句】:【家累千金,坐不垂堂】(諺)垂堂:靠近堂屋的檐下。擁有千金家財的人,不肯坐在屋檐下,以防屋瓦掉下砸傷身體。指財富多的人懂得自我保重。
【第39句】:五臟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
【第40句】:【腦袋里少根筋】思想簡單,缺少心眼,或在某一方面不善 于思考,意識不到。或說:腦筋里缺根弦。王安憶《文革軼 事》:“她們這些張家后代,由于養尊處優缺少世事的鍛煉, 個個腦筋里都像缺根弦似的。”
【第41句】:爸爸在果園里修剪果樹,剪下了很多樹枝,用拖拉機往家里拉了兩趟,卸在我家院外。我和一群小伙伴一起把樹枝朝院內搬,很快就搬完了。奶奶笑著說:“真是輕來輕去能搬山啊!”(山東·臨沭)
【第42句】:【生米成了熟飯】(慣)比喻已成事實或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也作生米已煮成了熟飯。 生米做成了熟飯。 生米燜熟了飯。
【第43句】:【八百畝地的一棵苗——獨生】(歇)八百畝的地里只生出了一棵苗。指獨生的子女。
【第44句】:【船頭怕鬼,船尾怕賊】(慣)形容膽小怕事,顧慮重重。
【第45句】:我離開教室的時候忘了拿紅領巾,回到家才想起。媽媽說:“今后到哪兒走的時候,都要看一看丟東西沒有。千金難買回頭望啊!”(四川·犍為)
【第46句】:【螞蟻撼泰山】謂力量不夠,推不動。明代《醒世恒言》: “琴娘無計奈何,坐在和尚身邊,用尖尖玉手去搖那和尚時, 一似蜻蜓搖石柱,螻蟻撼泰山。”
【第47句】:【悶葫蘆不開竅】釋義:比喻人固執,死心眼兒,不容易說通。例句:你這小猴子!我說怎么悶葫蘆不開竅呀,原來等支書回來好邀功領賞呵?哼,你別美!
【第48句】:老鼠掉進鐵桶里——無縫可鉆;無空子可鉆
【第49句】:有人說小寶那么瘦,肯定是有病。小寶媽說:“瓜好不在大小,健康不在胖瘦。我兒子的身體好著呢!”(廣東·龍川)
【第50句】:小明想出風頭,到朋友家借了輛摩托,剛騎到馬路上就摔倒了,結果傷了腿。鄰居大媽說:“看來風頭、霉頭兩隔壁啊!”(浙江·溫州)
【第51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釋義:比喻爭斗雙方誰勝誰負尚難預測。例句:不妨事,大頭在我手,姑且待我將息棒瘡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是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風聲,讓他先做了準備。
【第52句】:【先生迷了路——在家也是閑】(歇)先生:民間對瞎子的戲稱。瞎子迷了路閑轉悠,坐在家里也是閑坐著,反正是一樣閑著不做事。比喻事情不值得花費心思去想去做。
【第53句】:【一跳三丈高】形容發怒。成語:暴跳如雷。池莉《來來往 往》:“康偉業的幾個副經理一聽這話,氣得一跳三丈高。” 無明火三丈高形容突然大怒。《艾蕪短篇小說選》:“不 要提了!提起就叫我無明火高三丈!”
【第54句】:【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釋義:諷刺不正派的人總喜歡跟不正派的人在一起。例句:社里硬逼著他下到隊里勞動,他別別扭扭地到了三隊,時間一長,和常順兩人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兩人真是一個心眼兒一個脾氣,又好得不行。
【第55句】:【和尚無兒孝子多】(諺)指和尚雖然無兒無女,但受著眾多的善男信女像孝子一樣的供奉。
【第56句】:老師讓我口頭作文,可我當著那么多的人一個字也說不出。老師鼓勵我說:“地干了還裂縫呢,沒大有小,沒多有少嘛!”(河北·磁縣)
【第57句】:【人沒了人群找,羊丟了羊群找】(諺)要找人,就到人群中去找;要找羊,就到羊群里去找。指尋人找物必須對路,不能漫無目標。
【第58句】:【過河拆橋】“過河拆橋”這一俗語用來比喻達到目的后,拋棄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屬于一種忘恩負義、晶行不端的行為。典出元朝。《元史·徹里帖木兒傳》記載,元順帝至元元年,朝廷首議罷科舉。參政許有壬是科舉出身,因此堅決反對。太師伯顏大怒,第二天在崇天門宣讀罷科舉的詔書時,專門讓許有壬做了聽詔的班首。許有壬害怕招致禍患,于是勉強答應了。治書侍御史普化譏笑他說:“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自此賦予“過河拆橋”新的含義,至今未變。
【第59句】:【不走的路走三遭】(諺)三:多的約數。以為今后不會去走的路,說不定以后會多次去走。比喻人的前途很難預料,必須有適應變化的思想準備。 也作“不走的路還要闖三遭”。
【第60句】:【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灰】釋義:比喻做事不順利、碰釘子,或想討好卻落得沒趣。例句:李春山的手腳卻舞不開,接二連三地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第61句】:二叔是個講義氣的人,他的兄弟們有了難,不管是上刀山下油鍋,他都會竭盡全力幫忙。爺爺不放心地勸他說:“理是理,情是情,黑白是非要分明。犯法的事再小也不能干!”(廣東·龍門)
【第62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釋義:三尺堅厚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造成的。比喻事物達到目前的狀況,不是一時一日完成的,而是經過了量的積累才形成了質的飛躍。例句:他苦笑了一下,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孩子墮落已久,一時半時是不容易改掉他的毛病的!”
【第63句】:【東家種竹,西家治地】(諺)東邊的人家種了竹子,西邊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會長出來。指竹子愛向西南方向滋長,只要東邊種竹,西邊自然長出。
【第64句】:【教師爺不打把勢——誰也摸不清誰的底】(歇)教師爺:舊時稱武術教官。打把勢:練武術。指互不了解對方的底細。
【第65句】:徐霞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她撅著嘴直埋怨老師的水平差。媽媽在一旁不愿意了:“你可真是人窮怪屋基,飯生怪筲箕(淘米洗菜用的器具),房子漏怪椽子稀,怎么就不說自己沒努力呀!”(甘肅·東鄉)
【第66句】:背水作戰——不留后路;沒有退路
【第67句】:【將相本無種】將相不是血統決定的,是人奮斗得到的。 姚雪垠《李自成》:“將相本無種,小賊毛子只要替皇帝老子 立大功,為什么不能做將軍?”
【第68句】:【靠著米囤挨餓】謂不會開發利用。類似的:守著烙餅挨 餓。明代《醒世恒言》:“常言道:有千年產,沒千年主,不如 將來變賣,且作用度,省得靠著米囤卻餓死了。”
【第69句】:【求佛求一尊】看準了能起作用的人,集中力量求一個就 行。亂求人,反而效果不好。張恨水《金粉世家》:“求佛求 一尊,你這樣子,還是請七爺多幫忙吧。”
【第70句】:【會行船的,不怕大風大浪】釋義:比喻有本事,有信心,什么危險也不怕。例句:斗就跟他們斗!怕什么?真金不怕烈火,會行船的,不怕大風大浪!
【第71句】:【戳脊梁骨】(慣)指在人背后指責、議論。 也作“戳背脊骨”。
【第72句】:【上山捉虎,下海擒龍】(慣)比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也作上山擒虎,下海捉龍。 上山打猛虎,下海擒蛟龍。
【第73句】:粥鍋里煮鐵球——混蛋到底帶砸鍋
【第74句】:【繩打細處斷】釋義:繩子的細處容易斷,比喻薄弱的地方容易出問題。例句:才才那時長得瘦貓兒似的,病鬧個不停,人都說:“怕要繩打細處斷”。
【第75句】:【難兄難弟】“難兄難弟”指共過患難的人或彼此處于同樣困境的人。可它的原意并非如此,是指兄弟同樣優秀,難分高下。此典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之太丘,太丘日:‘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這段話說的是東漢時期,陳太丘陳寔廉潔奉公,具有高潔的品性,深受百姓愛戴。他有兩個兒子,分別叫陳紀(字元方)陳諶(字季方),也是功業有成,尊長愛幼,德行甚佳。一次元方的兒子陳群(字長文)與季方的兒子陳忠(字孝先),兩個小孩子談論各自父親的功德。兩個孩子都認為自己的父親品德高尚,為此爭論得不可開交。為了爭出高低,這兩個小孩子找到祖父陳寔評判。陳寔聽完兩個孫子的陳述,回想元方、季方的成長,覺得兩個孩子都是好樣的,于是感嘆道:“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意思是說,元方是哥哥,但很難說勝過弟弟;季方是弟弟,但也很難說超過哥哥。也就是說兄弟二人品德才華俱佳。兩個孩子聽了祖父的話,都滿意地回去了。后來,人們就利用“難為兄,難為弟”的諧音,變成了“難兄難弟”,詞義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由兄弟優秀變成了兄弟落難。
【第76句】:【工作好干,伙計難共】(諺)伙計:合伙共事的人。做好工作不難,處理好合伙人之間的關系不容易。指協調好工作中的人際關系是做好工作的關鍵。
【第77句】:【一場秋雨一場寒】(諺)指入秋以后,每下一場雨,就會增添一番寒意。
【第78句】:“你看,三斤半!”“那是三斤半嗎?秤錘都快砸著腳了。”商販與買主在爭執著。(注:買主的意思是秤桿壓得太低,秤錘要滑掉了,當然是說沒給夠分量了。)(河南·洛陽)
【第79句】:【指著碟子說碟子,指著碗說碗】(慣)比喻就事論事,無關的不說。
【第80句】:【香菇】“香菇”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野生菌類,無論炒菜燉湯都美味可口,是宴席上的珍品。何以叫“香菇”這樣好聽的名字,還有個十分動人的故事呢。很久以前,巫山腳下住著一對淳樸善良的夫妻,結婚幾十年都沒有個一兒半女。一直到老人滿六十歲時,才生了個女兒,且一出生就天賦異稟,不同凡響,開口就能叫爹娘。老年得嬌女,讓老夫妻大喜過望,他們搜腸刮肚、苦思冥想地為她取了個名字叫香姑。香姑長到十三歲時,父母先后去世了,由于沒有經濟來源,她的生活頓時艱難起來。村里有個財主早就垂涎于香姑的美貌,見此機會便假惺惺地派人上門對香姑問寒噓暖,心里卻打著乘機霸占她的如意算盤。香姑年紀雖小,但早就看穿了財主的用心,她怒斥并趕走了財主派來的人。財主見來軟的不行,就親自帶著家丁上門搶人。鄉親們聽說后都替香姑擔心。但香姑這時候氣定神閑,她讓鄉親們放心,說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派下來侍候兩位老人,現在這件事已經圓滿完成,自己也該回去了。說著她拍手一招,天上馬上飛過來一只五彩錦雞,落到了香姑的身旁,她騎上錦雞飛到了空中。這時壞財主剛好趕到,看到煮熟的鴨子要飛了,急忙命人用箭向香姑射去。只見香姑不慌不忙,從空中撤下一把小白子兒,將射出的箭倒撞了回去。惡有惡報,財主被箭射死了。那些小白子兒落地后都慢慢變成了菌兒。鄉親們按香姑吩咐,把這些菌兒采來煮菜,味道極為鮮美。為了紀念香姑,人們便把這種菌兒叫做“香菇”了。
【第81句】:【慈悲勝念千聲佛,作惡空燒萬炷香】(諺)慈悲:為人慈善、富于同情心。只要心懷慈悲,遠勝過成天念佛;如果為非作惡,燒香再多也枉然。指為人貴在行為端正,心地善良,而不在于念佛勤,燒香多。
【第82句】:【 人無前后眼】人不可能預知一切,料事如神。相關的:人 有前后眼,富貴一千年。趙樹理《邪不壓正》:“人沒前后眼, 早知道有這些麻煩,咱不會早給閨女找個婆家打發出去!”
【第83句】:【上山打虎易,開口求人難】釋義:向人求助不容易。“打虎”又作“擒虎”。“開口求人”又作“出門告人”。例句:老梭這人死愛面子,上山打虎易,開口求人難,再說剛才你們又戳了他幾篙竿。
【第84句】:【打狗要看主人面】釋義:借指處罰人要看有關人的情面。例句:可它不是瘋狗是醉狗,況且又是田書記的狗,打狗要看主人面,誰敢下手。
【第85句】:老怕冬冷,少怕秋涼。
【第86句】:【一山不能存二虎】釋義:一個地方不能兩雄并存。例句:“一山不能存二虎,它一定不容,就要過來斗了。”
【第87句】:【娼不笑人娼,盜不罵人盜】(諺)娼:妓女。比喻從事低賤行業的人,不會鄙視同行者。
【第88句】:【一回見面二回熟】(諺)頭次見面是陌生人,二次相見就是熟人了。 指人們的社會交往,由生到熟,很容易交上朋友。 也作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
【第89句】:【饑時得一口,強似飽時得一斗】(諺)指人在饑餓時得到一口飯,比吃飽時得到一斗糧食珍貴得多。 也借指在最困難時得到小的資助,比平時得到大的資助有用得多。 也作饑時一粒,勝似飽時一斗。 饑時一口,飽時一斗。
【第90句】:【春凍骨頭秋凍肉】春寒比秋凍更傷身體。楊朔《三千里 江山》:“唉!這個天氣,涼森森的。春凍骨頭秋凍肉,離了 棉絮還真不行。”
【第91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釋義:敵人來了派將領抵擋,大水來了用泥土堵塞。比喻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對策。例句:“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了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第92句】:不保溫的熱水瓶——沒有膽
【第93句】:【躲在后邊搖鵝毛扇子】釋義:比喻在背后操縱、出主意。例句:潘漢饕道:“不管什么人,我要把躲在后邊搖鵝毛扇子的人,統統抓起來。不在紀家村殺他幾個,我就不姓潘了。關照宋小犬帶路,即刻行動。”
【第94句】:【財動人心】(諺)錢財能打動人心,使人改變主意。
【第95句】:【驚蟄一過,棉褲脫落】釋義:過了驚蟄,天氣越來越暖和,該脫棉衣了。例句:秋兒的娘呀!“驚蟄一過,棉褲脫落!”現在快清明了,還脫不下袍兒。這,莫非是又要和去年一樣嗎?
【第96句】:【 沒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不欺侮別人,也不怕欺侮。《新 鳳霞回憶錄》:“沒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害人之心不可 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97句】:【簸箕大的手,掩不住眾人的口】(諺)簸箕:用竹篾或竹條編成的器具。即使手掌大得像簸箕,也難以遮住大家的口不讓說話。指再大的權勢也無法不讓人品評議論。 也指有了丑事就不可能不讓人們傳播。
【第98句】:小東是個有名的小調皮,不管他爸爸怎么說他,就是不改。這次他爸爸又說他了:“我看你是‘霜打油菜莢,打死也不發’啊!”(安徽·廬江)
【第99句】:小孩坐蹺蹺板——有起有落
上一篇:愛卡號年度最好的諺語俗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