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橫插一杠子】橫加阻攔、干涉。浩然《艷陽天》:“馬連福 覺著,搞好這件事兒,又露臉,又得利,正在積極籌辦,想不 到蕭長春回來橫插一杠子來反對。”
【第2句】:【三世仕宦,方解著衣吃飯】(諺)接連三輩人居官為宦,這才真正懂得穿衣吃飯。指吃飯穿衣如同一門學問,不容易深入了解。也指生活條件改善后,自然會對吃飯穿衣講究起來。 也作“三世做官,方會著衣吃飯”。
【第3句】:相媳婦的扭頭——看不上限
【第4句】:【 滑天下之大稽】事情滑稽透頂。臺灣瓊瑤《心有千千 結》:“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老頭有三個兒子,卻把唯一值 錢的產業留給了一個女護士!”
【第5句】:驚蟄后的蜈蚣——越來越毒
【第6句】:【國難顯忠臣】(諺)指國家到了危難之際,才能顯出誰是真正的忠臣。 也作國難見忠臣。 國亂顯忠臣。
【第7句】:香火棍搭橋——難過
【第8句】:【打虎不死必傷人】釋義:比喻不徹底消滅壞人,必定反受其害。例句:對李油罐這樣的人,一棒子打不死就干脆別動他,打虎不死必傷人!
【第9句】:【六國販駱駝】釋義:比喻到處鉆營取利。例句:“這個娼婦,專管是個‘六國販駱駝’的,聽了這話,他有個不奉承去的!”
【第10句】:【秤不離砣,公不離婆】(諺)秤:用來稱定物品重量的器具,此處特指秤桿。砣:秤砣。指就像秤桿和秤砣誰也離不開誰,缺一就不能稱物的輕重一樣,老夫老妻相依為命,缺了一方就難以生活。 也作“公不離婆,秤不離砣”。
【第11句】:【守多大碗兒吃多大的飯】(諺)比喻有多大的產業,就作多大的開支用度。
【第12句】:【外甥有錢打舅舅】(諺)指舊時人情勢利,只認金錢,不顧綱常倫理與親情。
【第13句】:瓦屋蓋蒿草——匿屋(物)
【第14句】:【八人轎也抬不出去】(慣)形容人心意堅決或地位穩固。 也作“八抬大轎也抬不動”。
【第15句】:口吃黃連——苦在心
【第16句】:【三磚打不透】(慣)形容人非常愚笨,點不醒。
【第17句】:吃過響飯搭早車——趕不上趟
【第18句】:【放鷹就不怕鷹展翅】(諺)人既敢放鷹,就不怕鷹展翅高飛。借指人既有膽識做,就有把握控制事態發展的全局,不怕亂套。
【第19句】:早上,媽媽叫我起床,我嘴上答應,可就是不想起來。媽媽說:“你可別光敲梆子不賣油啊!”(河南·許昌)
【第20句】:我在樓下玩,看見了白發蒼蒼的李奶奶正抱著她那寶貝孫子,就走過去對李奶奶說:“李奶奶,你這么大年紀了,還抱得動你這胖孫子啊?”李奶奶笑著說:“我是抱孫子,攢金子。”(河南·安陽)
【第21句】:媽媽吵我時,我在低頭偷笑。媽媽說:“你真是死豬不怕熱水燙!”(河南·確山)
【第22句】:【往火坑里推】(慣)比喻使人遭受苦難,陷入悲慘的境地。 也作“向火坑里推”。
【第23句】:【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諺)九十九:指高壽。指晚飯少吃,可以養胃、促進健康,從而益壽延年。
【第24句】:【卻之不恭,受之有愧】(慣)卻:不接受,拒絕。拒絕別人的好意顯得不恭敬,接受了又覺得慚愧。 接受別人饋贈或邀請時的客套話。
【第25句】:【走后門】(慣)比喻利用私人關系或行賄等不正當手段達到個人目的。
【第26句】:【功臣難過太平關】(諺)舊時開國建業的有功之臣,很難度過太平年景這一關。指歷來在取得政權后,最高統治者總要迫害殺戮功臣良將。
【第27句】:【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沒有著落,沒有依靠。相關的:四面 不靠邊/八面不著地。成語:不著邊際、孤立無援。金近邁 《歐陽海之歌》:“有活路的人家,誰也不愿掛在這上不著天, 下不著地的山坳子里來。”
【第28句】:漁網捕蝦米——白張羅
【第29句】:【慈悲面孔蝎子心】臉上慈悲,心里狠毒。蘇童《妻妾成 群》:“卓云是慈悲面孔蝎子心,她的心眼點子比誰都多。”
【第30句】:火車出山洞——豁然亮堂
【第31句】:【上梁不正下梁歪】(諺)上梁:房屋建筑的主梁。下梁:主梁下面的分支短梁。上梁如果不端正,下梁必定歪斜。比喻上層人物做事失體,下屬勢必效尤。 也作上梁不正下梁差。 上梁不正,下梁參差。參差:不齊整。
【第32句】:天漸漸冷了,可我卻不愿穿毛褲。媽媽又氣又急地說:“人冷腿,狗冷嘴,將來凍出個毛病可怎么得了?”(山西·太原)
【第33句】:鐘鼓樓上的麻雀——耐驚耐怕
【第34句】:【棗核解板兒——能有幾鋸】(歇)解板兒:用鋸子鋸開。棗核很小,把棗鋸開,根本用不了幾鋸。 鋸:諧“句”。指沒有多少話語或唱詞。
【第35句】:【小卒子過河大似車】比喻小人物在關鍵時刻,能夠起大作 用。《北京日報》(1985,2,28):“在王府井新中國兒童用品 商店舉辦的六個廠家童裝樣品評比中,一家不起眼的鄉鎮 小廠贏得了第一。一些童裝大廠的同行稱贊該廠是小卒子 過河頂大車。”
【第36句】:【棋錯一步,全盤輸光】(諺)指下棋如果關鍵性的一步走錯,就會導致整盤棋輸掉。也比喻做事在關鍵處發生失誤,就會導致全局失敗。 也作棋錯一著滿盤輸。 棋錯一著,滿盤皆輸。
【第37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諺)熟讀:讀得精熟,朗朗上口。唐詩:唐代詩歌。指能熟讀詩歌名篇干百首,自會摸出寫詩的門道而學會寫詩。 也作熟讀古詩千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
【第38句】:【睜著眼睛不見賊】(慣)指人沒有分辨能力,認不出壞人。
【第39句】:【冰炭不同爐】釋義:兩者不能共處。例句:她自從和武大郎配為夫妻,當然是冰炭不同爐:一個是絕色的美人,一個是滿臉的麻子,而年齡又不相當,心里怨恨極了。
【第40句】:【有珠不露,誰知是寶】(諺)比喻是人才而不顯露出來,就不易被人發現。
【第41句】:【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個連毛僧】指保守,沒有出息。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別提!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 個連毛僧,我還不如去當兵哩!”
【第42句】:【魚逢水,鳥逢林】(慣)比喻遇到與自己投合的人或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
【第43句】:樹從根上吸取營養,人在群眾中得到成長。
【第44句】:【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農業生產中,肥料很重要。糞, 也說:肥。諶容《光明與黑暗》:“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咱們天縣糧食產量能不能過長江,跟你們的工作關系很大 啊!”
【第45句】:【狗皮上墻不像畫】釋義:“畫”與“話”諧音。比喻人言行不好,不合適。例句:我這幾天不在家,不知老娘們把她兄弟弄來穿場干活,我把她臭罵一頓!叫她兄弟回家!真是“狗皮上墻不像畫(話)”,怎么能不通過穿場同意就來干活呢?
【第46句】:【臘月】我國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來歷有二。一是接也,含有送舊迎新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開皇四月十二日,詔日:“古稱臘者,接也,取新故交接之意,可以十二月為臘。”可見,在隋朝以前就稱十二月為臘月。二是同獵同祭有關,用獵物祭祀。“臘”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從周代起,各諸侯均于年終時以獵物舉行祭祀祖先和百神的活動。漢代以后,臘月祭祀更隆重。由于臘祭都是在農歷十二月舉行,所以十二月被稱為“臘月”。以后,與臘月相關的往往都加上一個“臘”字,如臘月開的梅花叫“臘梅”,臘月腌制的肉也稱“臘肉”,民俗臘月初八喝粥稱“臘八粥”。
【第47句】:【千里姻緣似線牽】(諺)似線牽:傳說月下老人專司人間婚事,用紅線將命中注定將是夫婦的兩人的腳系連在一起。指只要有緣分,彼此相距再遠,也會結成親眷。 也作“千里姻緣一線牽”。
【第48句】:【丑話說在頭里】不必假客氣,先把話說清楚,免得以后抵 賴。成語:有言在先。劉紹棠《擺渡口》:“咱丑話說在頭里, 河錢得多加。這一趟半里開外,實在夠累。”
【第49句】:【你不嫌我籮疏,我不嫌你米碎】不相嫌棄,互相諒解。你、 我、他,可互易。類似的:你不說他的疤瘌,他不說你的瘤子 你不說我頭禿,我不笑你眼瞎。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網》:“反正,銅鎖,咱倆是一家人了。我不嫌你籮粗,你也別 嫌我米碎了。”
【第50句】:【劉備關公,各有秉性】釋義:劉備、關公:《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劉備是蜀漢政權的建立者,性情溫和大度;關公即關羽,劉備的結義兄弟,蜀漢大將,性格剛強,有膽力。比喻人的性情各不相同。例句:唁,劉備關公,各有秉性,對待不同脾氣的人,說話的方式就得靈活點兒哪。
【第51句】:【患難見朋友】(諺)人處在患難之中,才能見識真正的朋友。指身處富貴結交的朋友不可靠,只有患難與共的生死之交最見真情。 也作患難識朋友。 患難結知己。
【第52句】:【露風聲】(慣)指透露某種信息或散布某種消息。也指泄露秘密。 也作漏風信。 走漏風聲。
【第53句】:【做夢娶媳婦兒——光想好事】(歇)指人一心想著實現不了的美事。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做夢娶媳婦兒——凈想好事兒。 做夢娶媳婦——盡想好事。
【第54句】:割驢蛋敬神——驢也痛,神也惱
【第55句】:【干吃大魚不費網】釋義:比喻不付出代價卻得到好處。例句:拿害孩子這件事說吧,主意是他想的,人是他殺的;咱們是干吃大魚不費網,連一條繩子也搭不上。
【第56句】:【晌鼓不用重錘】見“好鼓不用重錘敲”。
【第57句】:【三十年前子靠父,三十年后父靠子】(諺)指人在三十歲以前,要靠父親養活、扶持,兒子得聽從父親的指使;三十歲以后,父親要靠兒子關照,自然是兒子說話算數。
【第58句】:【搭在弦上的箭——一觸即發】(歇)本指一觸動箭就發射出去,轉喻事態發展到非常緊張的地步,馬上就會發生嚴重的事情。
【第59句】:老虎的崽兒———個
【第60句】:頭發打擺子——毛病
【第61句】:蒼蠅采花——裝蜂(瘋)子
【第62句】:【聞名不如交交口,交口不如對對手】(諺)聽到對方的名聲,不如見面和他談談話;見面談話,又不如交手較量一番更為真切。指聞聽不如經見,經見不如實踐。
【第63句】:【狗嘴里長不出象牙,雞窩里藏不住鳳凰】釋義: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不良環境中產生不出好人。例句:當時她聽胡杏講完。略一思索,就判斷道:“狗嘴里長不出象牙,雞窩里藏不住鳳凰。依我看,她是使黑心!”
【第64句】:【不管三七二十一】(慣)1指不顧一切。2指不問是非曲直。 也作不問三七二十一。 不分三七二十一。 管他三七二十一。
【第65句】:【 沒了王屠,連毛吃豬】沒有行家,事情辦不好。明代《金瓶 梅》:“可是你對人說的,自從他死了,好應心的菜也沒一碟 兒。沒了王屠,連毛吃豬。”
【第66句】:水中的魚,天上的鳥——自由自在
【第67句】:爸爸愛串門,不是打牌就是下棋,整日和鄰里幾個小伙子嘻嘻哈哈,沒個穩重樣兒。媽媽憤憤地說:“一年長不成,到老也是驢駒子!”(河南·南召)
【第68句】:【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此語源于南宋羅泌撰《路史》,據載:大唐貞觀年間時逢盛世,萬國來朝,周圍的藩邦年年進貢,歲歲獻寶。當時,云南土司緬氏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欲送一批奇珍異寶獻給唐太宗。究竟送什么好呢?緬氏犯了躊躇。有個去過大唐的官員說:“唐太宗喜歡王羲之的書法,而羲之又很愛鵝,連帶太宗皇帝也有這個愛好。如果送只天鵝,必定會討大唐皇帝喜歡。緬氏一聽有理,命人提了一只潔白如玉的天鵝,連同另外一批珍寶,讓一個名叫緬伯高的官員擔負赴唐獻寶的重任。” 緬伯高一路上倍加小心。這天,他們來到湖北沔陽湖邊,只見籠中的白天鵝張開嘴巴,喘息不止,顯出口渴難耐的樣子。緬伯高便小心翼翼地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湖邊飲水。白天鵝見了清澈的湖水,不覺來了精神,轉眼就喝飽了,趁人不注意,猛然飛上天空,緬伯高見狀大驚,急忙向前一撲,結果只抓到幾根羽毛,白天鵝卻不見了蹤影。緬伯高癡癡地望著手中的鵝毛,感到萬分焦急:繼續往長安走吧,卻丟了獻禮的珍寶;如果返回家鄉,必獲死罪無疑,不知怎么辦好。有個隨從勸緬伯高說:“不如拿這幾根鵝毛前往長安,雖然天鵝沒有送到,可我們的情誼到了,太宗皇帝是位開明君主,一定會體諒我們的苦衷,斷不會和我們計較!” 緬伯高聽后覺得有理,遂把幾根鵝毛用紅綾子包好,又在上面題詩一首:“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沔陽湖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奉唐天子,請饒緬伯高,物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一行繼續東進,披星戴月,不辭艱辛,終于按期到了長安。唐太宗見到幾根潔白的鵝毛,又仔細讀了那首詩,不僅沒有怪罪這位遠路來的使者,反倒為他忠于職守、不辱使命的精神所感動,重重地賞了緬伯高等一行人。“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也就由此流傳開來。
【第69句】:【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釋義:比喻對事情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徹。例句:后來這些年,李家大院的所作所為,可真是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
【第70句】:【臉皮厚】(慣)指人不知羞恥。 也作臉皮三寸厚。 臉皮銅錢厚。
【第71句】:【瑞雪兆豐年】冬季大雪,能凍死害蟲,又為田中增加水 分,有利農業。蘇童《妻妾成群》:“好大的雪,瑞雪兆豐年 吶。”
【第72句】:姥姥死去幾年了。一天,舅姥爺到我家來,媽媽上前拉住舅姥爺的手親熱地說:“拉著舅的手,聞到娘的香。”(四川·南江)
【第73句】:【日思夜夢】(諺)白天想的什么,夜間就容易夢到什么。指入睡覺做夢,往往是醒時心里想的事情,睡著后反映到夢境里。 也作日之所思,夜之所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第74句】:【來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諺)是非:糾纏不清的麻煩事。麻煩事是由制造麻煩的人帶來的,還得由制造麻煩的人把它解決。指誰惹的是非,還得由誰來解決。
【第75句】:【硬碰硬】(慣)1指以強硬的手段對付強硬手段。2指以強制的方法進行。
【第76句】:【一百個朋友嫌少,一個仇人嫌多】(諺)朋友交得越多越好,仇人最好是一個也沒有。指人應廣交友,不結仇。
【第77句】:【千年文字會說話】(諺)文字:文據、契約。年代久遠的文字,像活人一樣能發言作證。指文據、契約作為證據,是非常有力的。 也作千年文約會說話。 千年紙墨會說話。
【第78句】:【老牛力盡刀頭死】比喻勤勞善良的人被害,結局悲慘。 柳青《創業史》:“白占魁為了自己沒有能當上干部,竟能唱 出‘老牛力盡刀頭死,忠心為國不出頭’的秦腔發牢騷,高增 福聽了簡直發嘔,唾了幾口酸水。”
【第79句】:【黃鱔泥鰍——差不離兒】(歇)黃鱔和泥鰍體形相似,都生活在水中泥里。指相差很有限。
【第80句】:【民以食為天】這個俗語的意思是它強調了吃對老百姓的重要性。它源出東漢班固《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這段話講的是秦朝末年,有個叫酈食其的讀書人,他年屆六十,窮極潦倒,卻滿口狂言,人們稱他為“狂生”。秦朝滅亡后,劉邦與項羽為了爭奪全國政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在一次戰斗中,劉邦的軍隊敗退到滎陽、成皋一帶。滎陽附近有一座小城,城內有許多儲藏糧食的倉庫,因地處敖山,所以稱為“敖倉”。它是秦朝留下來當時關東最大的糧倉。劉邦因抵擋不住項羽的進攻,一時又調不來援兵,導致滎陽失守。于是他打算把成皋以東的地區讓給項羽。為此,特地找酈食其來商議這個問題。酈食其對劉邦的打算表示反對。他說:“稱王的人以百姓為依賴,而百姓又以糧食為依賴。敖倉是儲藏大量糧食的要害之處,如果放棄這要害之處,等于把它拱手讓人,這對戰局是非常不利的。” 劉邦聽了點頭稱是,采取了酈食其的建議,堅守敖倉,終于取得了勝利。
【第81句】:【胡說八道】“胡說八道”指那些沒有根據的或沒有道理的話。這一俗語的來歷與胡人有關。我國自先秦時起,就把北方邊地和西域各民族稱為“胡人”,后來這種稱呼也擴大到外國人。東晉之后,不斷有胡人人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權。由于當時他們的文化比較落后,加之風俗習慣也不一樣,說話辦事迥異于漢民族所尊奉的孔孟之道,不講究禮法典制,也沒有中原人的規矩,尤其是對他們直言無忌的講話非常反感,稱其為“胡說”。至遲在南宋明代就有“胡說”這個詞了。朱熹《朱文公集·答柯國材》中就有“不知當時如何敢胡說”的記載。所謂“八道”,即八正道,又稱八圣道,為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類。要想達到佛教的最高境界,就需要采用八種方法和途徑修行,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就是八正道的主要內容。佛教傳人中國后,印度和西域來傳經的僧人沒有幾個高僧,對佛教教義理解的不深不透,講解佛經經常出錯誤,中原漢人懂梵文的人又很少,就是聽他們講錯了也不知道,于是出現了亂說佛經的現象。這樣講解的佛經當然會有很多錯誤,有些簡直是無稽之談。從而認為胡人講解的佛法八圣道是“胡說八道”,是毫無根據地亂說一氣,以后就不再輕信胡人講解佛經。“唐僧取經”便是例證。
【第82句】:【無風三尺浪】原形容海洋波濤。借指造謠生事。成語: 興風作浪。《鄧麗君傳》:“人怕出名豬怕壯。鄧麗君名噪海 內外,一言一行常起‘地震’。真是無風三尺浪,有風浪千 尺。”
【第83句】:【十畝地里長了一棵莊稼——獨根獨苗兒】(歇)比喻獨生子。
【第84句】:釣上來的魚——自己上鉤
【第85句】:摔跤比賽——雙打;專找岔子
【第86句】:二畝地不耕——耙(罷)了
【第87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長
【第88句】:【泥菩薩洗澡——越洗越臟】(歇)比喻越是洗刷自己的污點、錯誤或罪行,暴露出的問題就越多。
【第89句】:【輕傷不下火線】受傷不休息,堅持工作。李存葆《山中那 十九座墳塋》:“近幾天來,指導員連續表揚他,號召全連向 他學習,輕傷不下火線。”
【第90句】:李大叔在院中責備女兒,正好被剛過門的兒媳婦聽見了。兒媳婦誤以為是說她的,一賭氣騎著車子回了娘家。李大叔說:“這真是打馬騾子驚啊!”(山西·屯留)
【第91句】:茶館里聊天——想起什么說什么
【第92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釋義:養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賞花才只十天。指花開時間很短。例句:天彭號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遺風……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語。
【第93句】:昨天語文測試,我的成績不夠理想,媽媽要我總結經驗教訓。她說:“你要挨一拳,得一招,不要光挨打不知道死活(為什么)。”(山西·稷山)
【第94句】:【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第95句】:【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歇)本指鏡子里面、鏡子外面都不像人的模樣;轉指做事里外或兩個方面都沒有落下好,到處遭人埋怨。 也作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夠人。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落人。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像人。
【第96句】:火車上演戲——載歌載舞
【第97句】:【人有七貧八富】(諺)七貧八富:窮和富反復交叉出現。指人生一世,窮和富沒有定準,富起來又會窮下去,窮下去又會富起來。
【第98句】:【老虎頭上拍蒼蠅】(慣)比喻冒險去觸犯有權勢、有地位的人或勢力。 也作老虎頭上撲蒼蠅。 老虎頭上抓毛兒。
【第99句】:【 冰炭不同爐】互相沖突,不能在一起。或說:水火不相 容。老舍《趙子曰》:“歐陽和老李是冰炭不能同爐的,這不 是叫我為難嗎!”
上一篇:簡書網最火的諺語俗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