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十里高山望平川——光景要往長處看】(歇)指過日子要往遠處著想。也指看問題目光要遠大。
【第2句】:【鳳凰鴉鵲不同群】(諺)鳳凰鳥絕不會和鴉鵲同棲一處。比喻志趣潔雅的高士絕不會和品行卑劣的小人混在一處。
【第3句】:【趕浪頭】(慣)浪頭:涌起的波浪。 比喻緊跟時尚,做當前社會上流行的事。含貶義。
【第4句】:【南風腰里壯,北風兩頭尖】(諺)原指南風刮來,兩頭勢弱,中間勢猛;北風刮來,兩頭勢猛,中間勢弱。借指任何事物總是有起有落,有強弱變化,不會一成不變。
【第5句】:【火大無濕柴】(諺)指火勢大了,濕柴也能燃燒得很旺。比喻人多力量大,有氣勢,就不怕困難多,任務重。 也作“旺火沒濕柴”。
【第6句】:【古廟前的旗桿——獨一根】(歇)指只有一根。
【第7句】:【哥哥】“哥哥”現(xiàn)指兄長,但在古代,哥開始同歌,后同父,再后才同兄。 要論“哥哥”的來歷真是說來話長。“哥”字其實是“歌”的本字,在晉代以前的文獻中常常出現(xiàn),如晉傅玄《節(jié)賦》中就有“黃鐘唱哥,九韶興舞”的文案。清人段玉裁也說:“《漢書》多用哥為歌。”可見,“哥”與兄弟沒有關系,真正表達這種關系的字是“兄”。 那么,現(xiàn)在常說的“哥哥”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古代漢語專家王力先生曾經(jīng)指出:漢語中“哥哥”一詞可能是外來語,據(jù)學者研究,哥哥的來歷恐怕與胡語有關:古代鮮卑族把兄長喚作“阿干”,隨著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鮮卑語中的“阿干”一詞被漢語諧音借用,逐漸演變?yōu)椤案绺纭保⒆罱K定格為“哥哥”。 自唐代開始,哥哥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文獻記載中,這也許和李唐王朝的鮮卑血統(tǒng)有關。但那時的哥哥常常作為父對子的自稱,如《淳化閣帖》中有唐太宗寫給唐高宗手跡,就自稱“哥哥敕”。到元人白樸的《墻頭馬上》中,仍舊將父親稱為“哥哥”。元明以后,哥哥逐漸固定指同父母的兄長或親戚中年長的男性同輩,如《紅樓夢》里的“寶哥哥”。不是探源,誰也想不到“哥哥”的來歷這么復雜。
【第8句】:【雞瘦不倒冠】(諺)冠:雞冠,雄雞頭頂上的紅冠子。指雄雞再瘦,頭頂上的雞冠子并不垂墜。比喻英雄人物或有作為的男子漢雖失勢落魄,但原有的氣勢不倒。
【第9句】:【腳面砌鍋——踢倒就走】(歇)比喻人沒有煩事纏身或沒有家庭、子女、財產(chǎn)等牽掛。
【第10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諺)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臥床旁邊,哪容得別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不容許有異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第11句】:【榜眼】“榜眼”指古代科舉考試殿試第二名。它為什么叫“榜眼”,又產(chǎn)生于何時? “榜眼”的稱呼在北宋才開始出現(xiàn)。北宋年間的殿試規(guī)則是,進士一甲只欽點三人,并規(guī)定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為榜眼。第二、三名之所以同為榜眼,是因為填進士榜時,第一名狀元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進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體的眼部地位;參見皇帝時,第一名狀元在前面正中,第二、三名分立狀元身后的左右位置,也如同身體的兩只眼睛,故以榜眼稱呼第二,三名進士。到北宋后期,為對殿試中的第二、三名進士有所區(qū)別,人們便只以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則稱之為“探花”。“榜眼”則成為第二名進士的專稱。
【第12句】:【一根棍子吞到底】 釋義:比喻橫下一條心,干到底。 例句:拿我來講,那我是打定主意,一根棍子吞到底。反正苦瓜種下了,就剝開臉皮搞。
【第13句】:【實話好說,謊話難編】(諺)指實話實說,自然流利,毫不費力,而編造謊話,生拉硬扯,往往難以自圓其說。 也作“真話好說,謊話難編”。
【第14句】:【半天云中跑馬——露了馬腳】(歇)本指露出馬的腳,轉指暴露出破綻,或泄露了機密。
【第15句】:【烏龜有肉在肚子里頭】(諺)烏龜?shù)娜獠辉诒韺樱窃趦壤铩1扔骼现\深算之徒的陰險詭計埋藏得很深,不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
【第16句】:【有錢四十稱年老,無錢六十逞英豪】(諺)有錢人,四十歲就稱老太爺;沒錢人,六十歲還要賣力充好漢。舊指財富人家中年就稱老人了,窮人家年過花甲還得苦干。
【第17句】:【臘月初三打春雷——少有的事】(歇)臘月初三:農(nóng)歷十二月初三,我國絕大部分地區(qū)不會打雷。指事情反常,很稀罕。
【第18句】:【金剛廝打,佛也理不下】(諺)金剛:佛的侍從力士。金剛要是互相打起來,佛也調和不了。比喻內部鬧起糾紛來,有權威有地位的人物也難以排解。
【第19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慣)比喻抓了次要的,丟了主要的,主次不分。 也作“揀了芝麻,丟掉西瓜”。
【第20句】:【眼中疔,肉中刺】(慣)比喻心中最恨的人。 也作眼中釘,肉中刺。 眼中釘,心上刺。 眼中之釘,舌中之刺。
【第21句】:【老牛不喝水,不能強捺頭】 釋義:比喻強迫命令不行,辦不成事。 例句: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老牛不喝水,不能強捺頭。順乎自然,因勢利導,就是紡紗和很多事物的竅門呢!
【第22句】:【東扯葫蘆西扯瓢】(慣)比喻東拉西扯,漫無邊際地閑聊。 也作東扯葫蘆西拉瓢。 東拉葫蘆西扯瓢。
【第23句】:【渾身是口不能言,遍體排牙說不得】(慣)渾身是嘴也說不清楚,滿身是牙也無法辯解。指遭受冤屈,無法說清楚。 也作渾身有口不能言,遍體排牙說不得。 渾身是口也說不清。
【第24句】:【麥糠揩屁股】(慣)比喻做事情不利落,沒完沒了。
【第25句】:【沒到西天,碰上如來佛了】(慣)西天:我國古代佛教徒稱印度。如來佛:即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比喻半路上遇到了好人、救星。
【第26句】:【養(yǎng)不教,父之過】(諺)對孩子只知生養(yǎng)而不知管教,這是做父親的過錯。指對后代除了生養(yǎng),還要教育。 也作“養(yǎng)子不教父之過”。
【第27句】:【又做巫婆又做鬼】(慣)巫婆: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業(yè)的女人。 比喻耍兩面手法,兼有兩種身份,賺取不義之財。
【第28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俗語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是用來勸誡犯錯誤或犯罪的人,要改過自新,棄惡從善。它源自佛教,出自宋代僧人普濟著作《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立地”是唐宋時期的口語,不是立在那里,原地不動的意思,而是立刻、當下的意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原意是如能放下一切惡業(yè),立刻修得正果。 最初,在《景德傳燈錄》中有“拋下操刀,便證阿羅漢果。”到了《續(xù)傳燈錄》和《五燈會元》中,便改成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后來變成了一句勸人改惡從善的俗諺。北涼譯出的《涅槃經(jīng)·梵行品》中有一個故事說波羅僚國有個屠夫叫廣額,每日都殺無數(shù)羊。后來他見到了舍利佛,受八戒,最終成為北方天王毗沙門之子。這個故事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最初典故。
【第29句】:【一根筷子吃蓮菜——挑眼兒】(歇)挑:本讀tia。,指一根筷子不能夾,只能挑蓮藕的眼兒,轉讀tia。,指挑剔。眼兒:本指蓮萊里的小孔,轉指缺點。指故意挑毛病。 也作一根筷子吃蓮菜——專門挑眼。 一根筷子吃藕——專挑眼。
【第30句】:【上午三十一,下午腳無力】(諺)指人的年齡一過三十歲,生命的活力就在逐漸減退。
【第31句】:【歪理三千,不如正理一條】(諺)歪理:謬論邪說。指歪理再多,也抵不上一條正理能說服人。
【第32句】:【三日不好兩日好】(慣)指人的病情時好時壞。 也作“三日好兩日不好”。
【第33句】:【官土打官墻】(慣)比喻用公眾的錢辦公眾的事。
【第34句】:【張公吃酒李公醉】(慣)姓張的喝酒,姓李的醉倒。比喻一方得好處,卻由另一方枉擔其名。也比喻代人受過。
【第35句】:【葉落歸根,人老還鄉(xiāng)】見“樹高干丈,葉落歸根”。
【第36句】:【和氣生財】(諺)指待人和氣,彬彬有禮,自然就能得到顧客的滿意,生意好,多賺錢。為商業(yè)場中的常語。
【第37句】:【搖錢樹】有道是栽樹莫過于搖錢樹,事實上不可能有這種樹,只不過是人們的一種奢望。然而,在出土文物中確實存在著精美絕倫的“搖錢樹”。 1985年初,四川省三臺縣靈興鎮(zhèn)出土了一棵東漢時期的搖錢樹,青銅質,高188厘米。整棵搖錢樹以馬猴圖為主,飛燕、鹿、玄武等祥鳥瑞獸作為陪襯,朱雀(古代代表太陽)立于搖錢樹頂端,足下有云狀枝葉,整棵樹上掛滿了銅錢。 1990年,四川省綿陽市何家山二號墓也出土了一棵搖錢樹,通高198厘米,整體由基座、樹干、樹冠等29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基座為紅陶質,樹以青銅澆鑄,樹冠多達七層,頂層飾有鳳鳥;二層樹干與葉合為一體,裝飾有西王母、大力士等圖案;下部四層插接24片枝葉,分別向四方層疊伸出,飾有龍首、朱雀、大象、鹿、犬及成串的青銅錢幣,密密匝匝,繁蕪豐茸,散發(fā)著誘人的靈光寶氣。 搖錢樹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寶樹,這個傳說是怎么來的呢?傳統(tǒng)劇目《天緣配》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玉皇大帝之女張四姐思凡下界,與窮書生崔文瑞成婚,四姐用搖錢樹(又名元寶樹)使崔家迅速致富,引起王姓地主眼紅,誣告崔文瑞為盜,被官府捉進大牢。四姐憤而劫獄救夫,與玉帝派來的哪吒、孫悟空展開大戰(zhàn),由于寡不敵眾,被強行收走了搖錢樹。后經(jīng)仙女六姊妹耐心勸說,四姐與丈夫同回天界,成了夫妻神仙,諸事不用發(fā)愁。 出土實物和傳說故事都有了,那么,史料有記載嗎?陳壽《三國志》卷十一《邴原傳》注:“嘗行而得遺錢,拾以系樹枝,此錢既不見取,而系錢者愈多。問其故,答者謂之神樹。”這種神樹在我國的西南、西北地區(qū)都曾出土,可見,至少在東漢時代以搖錢樹祈福十分流行。 可見,拜金主義源遠流長,當今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拜金主義重新泛濫。
【第38句】:【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見“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
【第39句】:【勝者王侯敗者賊】見“成則為王,敗則為虜”。
【第40句】:【沒理攪三分】見“無理攪三分”。
【第41句】:【車到山前必有路】 釋義:事到臨頭,總有辦法解決。 例句:“車到山前必有路。天老爺自然給人鋪排,既是叫咱往那么遠去,自然送到咱地頭。”
【第42句】:【一個小雞不好,帶壞一籠】(諺)籠里有一只小雞搗亂,全籠的雞都不得安寧。比喻一個人做了壞事,同事們的名聲也受到懷疑了。
【第43句】:【人不親藝親,藝不親刀把子親】(諺)藝:專指習武行。刀把子:習武人手握的刀柄。指人和人即使不熟,但只要同是習武的,便會使人親熱起來。也泛指只要是同行,就有同情心。 也作人不親藝親,藝不親刀柄親。 人不親藝親,藝不親祖師爺親。祖師爺:創(chuàng)建武藝行的鼻祖。
【第44句】:【處貧賤易,耐富責難】(諺)貧賤與富貴相比較,安心于貧賤生活比較容易,在富貴中能不驕奢淫逸則很難。指身處富貴而保持廉正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
【第45句】:【騎驢吃豆包——樂顛了餡】(歇)樂顛:快樂得跌落(餡),轉指樂顛顛,形容行走歡樂的樣子。形容非常高興。也指高興得忘乎所以。 也作“騎毛驢吃豆包——樂顛餡”。
【第46句】:【初三月下有橫云,初四日里雨傾盆】 釋義:初三晚上月亮下有云帶,初四白天就有傾盆大雨。 例句:新月下,有黑云橫截,主來日雨。諺云:“初三月下有橫云,初四日里雨傾盆。”
【第47句】:【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慣)指心事重重,卻默默無語。
【第48句】:【人怕敬,鬼怕送】(諺)人怕敬:你敬他,他也會敬重你。鬼怕送:你燒錢化紙送走它,它也就不好意思再纏你。指對人對鬼,都以善意相待為是。
【第49句】:【螞蟻撼大樹】(慣)撼:搖動。諷刺人不自量力。
【第50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釋義:借指自己不會傷害自己。 例句:眾人看了,盡皆駭然道:“怎么外感癥好吃這種大補藥?算來快刀不削自己的柄,一定是他錯了,開錯的,須接位高明先生來評評看。”
【第51句】:【臘月里蘿卜——凍了心】(歇)臘月:農(nóng)歷十二月,一般是一年里天氣最冷的時候。凍:諧“動”。 心:本指中心部分,轉指心思、志向。指思想、感情發(fā)生波動,產(chǎn)生新的念頭。
【第52句】:【哭嫁】很多地方流行“哭嫁”風俗,在結婚的大喜日子里,新娘為什么要哭呢?這里面有怎樣的講究,它的由來如何呢?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則關于“哭嫁”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后娘嫌棄前房留下的女兒,不是打就是罵。等到女兒16歲時,便給她隨便找了個婆家。在出嫁的那天,按風俗當娘的只能對女兒說吉利話。可后娘偏偏說敗興話,哭道:“女兒啊,你蓬頭去,插花歸;空身去,抱兒歸……”她這一哭既遮蓋了她嫁女兒不置嫁妝的煞心,又自認為在大喜的日子一鬧一哭,今后這個女兒會一世晦氣,日后窮苦。女兒知道后娘起著歹心咒罵自己,可她也沒辦法,只得哭著空手上了花轎。 后來她在婆家吃苦耐勞,夫妻和睦,一年后生了個大胖小子,日子越過越好。不久,后娘給自己的親生女兒找了個富貴人家,臨上轎前,母女倆有說有笑,說了一大堆吉利話。誰知女兒在家嬌生慣養(yǎng),出嫁后故態(tài)不改,婆媳吵嘴,夫妻打架,鬧得不可開交,不到一年,家也敗落下來。 從此以后,人們就認為女兒出嫁時,還是哭比笑好。代表著越哭越發(fā),越哭越富。為此,還編了許多“哭嫁歌”,如《閨聲哭》、《哭爹媽》、《哭叔爺》、《哭兄弟》、《哭外公外婆》、《哭舅爺》、《花轎到屋哭》等。此處僅錄《哭爹媽》幾句:月兒彎彎照華堂,女兒開言叫爹娘。 父母養(yǎng)兒空指望,如似南柯夢一場。 一尺五寸把兒養(yǎng),移干就濕苦非常。 勞心費力成虛晃,枉自爹娘苦一場。
【第53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諺)耕耘:耕田與耘草。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下一分辛苦,就有一分收成。指付出多大的勞動代價,就會有多大的收獲。
【第54句】:【好鋼使在刀刃上】(諺)指好鋼使在刀刃上,才能發(fā)揮斬切的作用。 比喻人力、財力和物力,必須用在最需要、最緊急的地方,才能產(chǎn)生巨大功力。 也作好鋼使在刀口上。 鋼要用在刀刃上。
【第55句】:不經(jīng)冬寒,不知春暖。
【第56句】:【兔子多咱也駕不了轅】 釋義:多咱:什么時候。轅:伸出車前駕牲口的兩根直木。兔子永遠也不能駕轅拉車。比喻能力差或本質不好的人擔不得重任。 例句:我說,不行,改不了的,你們要不信,走著瞧吧,老言古語沒錯提:“兔子多咱也駕不了轅。”
【第57句】:【一把屎一把尿】(慣)形容撫養(yǎng)孩子十分辛勞。 也作一把尿一把屎。 屎一把,尿一把。
【第58句】:【十八層地獄】“十八層地獄”在民間廣泛流傳,恐怖嚇人。傳說生在世上作惡多端,死后便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它源自佛教。 “地獄”這一概念,是漢末傳人中國的。在梵語中,“地獄”有“苦具”、“不自在”等意思。“地獄”在“六道輪回”中最為低劣痛苦,而“十八層地獄“又是民間熟悉的“重獄”。 十八層地獄的“層”不指空間的上下,而是時間和內容上,尤其指在時間上。十八層地獄是根據(jù)生前所犯罪行的輕重來決定受罪時間的長短。每一層地獄都比其前一層增加苦痛二十倍,受苦的時間增加一倍。 十八層地獄的名稱和懲治對象如下:第一層:拔舌地獄。懲治挑撥離間、誹謗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辯和說謊騙人之人。 第二層:剪刀地獄。懲治唆使他人再嫁或為再嫁者牽線搭橋之人。 第三層:鐵樹地獄。懲治挑唆父子、兄弟姐妹、夫妻不和之人。 第四層:孽鏡地獄。懲治在陽世間犯罪卻不吐真情或走通門路之人。 第五層:蒸籠地獄。懲治說長道短、以訛傳訛、陷害或誹謗他人之人。 第六層:銅柱地獄。懲治惡意縱火、毀滅罪證或報復害命之人。 第七層:刀山地獄。懲治褻讀神靈者。 第八層:冰山地獄。懲治謀害親夫、與人通奸、惡意墮胎的惡婦。 第九層:油鍋地獄。懲治賣淫嫖娼、盜賊搶劫、欺善凌弱、拐騙婦女兒童、誣告誹謗、謀占財產(chǎn)和妻室之人。 第十層:牛坑地獄。懲治隨意屠殺牲畜、殺戮罪重者。 第十一層:石壓地獄。懲治將嬰兒溺死、拋棄之人。 第十二層:舂臼地獄。懲治浪費糧食之人。 第十三層:血池地獄。懲治不尊敬他人、不孝敬父母、不正直、歪門邪道之人。 第十四層:枉死地獄。懲治不珍惜生命之人。 第十五層:磔刑地獄。懲治挖墳掘墓之人。 第十六層:火山地獄。懲治損公肥私、行賄受賄、偷雞摸狗、搶劫錢財、放火之人。 第十七層:石磨地獄。懲治糟蹋五谷、偷盜、貪官污吏、欺壓百姓之人。 第十八層:刀鋸地獄。懲治偷工減料、欺上瞞下、拐誘婦女兒童、買賣不公之人。
【第59句】:【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諺)不論大人或小孩,在吃糧上,一人一月總得一大斗。指口糧的耗費是硬指標,不容含糊。
【第60句】:【理發(fā)店的三色轉燈理】發(fā)店是統(tǒng)一的三色標志,一般都有一個玻璃圓筒.里面繞著紅藍白三色相間,不斷向上旋轉的條形彩柱。這種標志,在全世界通用。那么,它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據(jù)說,在法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巴黎有一位革命者被敵人追捕,跑到一家理發(fā)店躲藏。敵人追到理發(fā)店時,理發(fā)師傅們在敵人面前說東道西,巧妙機智地保護了那位革命者。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勝利后,法國政府為了表彰理發(fā)店工人對革命的貢獻,便在理發(fā)店門口裝飾其象征法國國旗上紅藍白三色的彩柱。這是對理發(fā)店的最高獎賞,也是理發(fā)店的榮耀。后來世界各地的理發(fā)店認為這種彩柱很好看,也很醒目,就紛紛效仿。
【第61句】:【一身骨頭兩層皮】(慣)形容人瘦得皮包骨。
【第62句】:【富人過年,窮人過關】 釋義:舊時富人過年高高興興,窮人過年卻有人催租和逼債,像過關一樣困難。 例句:大家知道,富人過年,窮人過關,窮人最怕這十二月的節(jié)期,窮人的孩子也害怕過年。
【第63句】:【風水不便,客人背纖】(諺)背纖:人在岸邊用繩拉船前行。行船遇到逆風或逆水,乘船的客人也只好下船背纖。借指事到無奈時,只好勞動尊客。
【第64句】:【眼中釘,肉中刺】這一俗語用來比喻最可恨、最痛惡、非除去不可的人和事。它源自五代時期。 據(jù)《新五代史·趙在禮傳》記載,后唐明宗時,趙在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任節(jié)度使。他為官貪婪,橫征暴斂,巧取豪奪,見錢就取。宋州百姓苦不堪言,對其恨之入骨,將其比作眼中釘子,一刻也不能容忍。正巧,朝廷下圣旨調趙在禮去鎮(zhèn)守永州(今湖南零陵),消息傳開后,宋州百姓拍手稱快,大家奔走相告:“眼中拔釘,樂哉樂哉!”這家伙終于走了。不料,這話傳到趙在禮耳中,他不禁火冒三丈,惱羞成怒,決定對宋州百姓實施報復,馬上給后唐明宗寫了一個奏折,講了一大通理由,請求繼續(xù)留任宋州,不去永州履新,明宗不明就里,同意了他的請求。 趙在禮的計劃得逞以后,立馬發(fā)出一道告示:凡屬宋州百姓,每戶繳納一千文錢,自號“拔釘錢”。百姓見了哭笑不得,知道這是趙大人報復,懼于他的權勢,只好繳納“拔釘錢”。“眼中釘”由此而來。 不知道誰還嫌“眼中釘”不夠分量,又把“肉中刺”拿來與“眼中釘”合用,成了對句,說起來上口,進一步加重了這一比喻的分量和程度。以后,“眼中釘”、“肉中刺”常常并在一塊使用。
【第65句】:【根子不正苗子歪】 釋義:長輩不好,教育不出好后代。 例句:“我什么話也說到了,心也使碎了,可是他‘根子不正苗子歪’,跟咱們走不到一條道兒上,我要求和他離婚!”
【第66句】:【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諺)比喻凡是對立的雙方,不是這一方占上風,就是那一方占上風,總有個高低勝負之分。
【第67句】:【前門不進師姑,后門不進和尚】 釋義:比喻為人作風正派。 例句:“老娘人便看不像,卻替老公爭氣。前門不進師姑,后門不進和尚,拳頭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馬過,不像你那狗淫婦,人硬貨不硬,表壯里不壯,作成老公戴了綠帽兒,羞也不羞!”
【第68句】:【千古】“千古”,為哀挽死者之辭,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據(jù)史書記載,其含義有二:一日年代久遠。《水經(jīng)注》中有文:“追芳昔娛,神游千古。”又如千古絕唱一詞;一日永別。《新唐書·薛收傳》中記載:薛收三十三歲卒,秦王李世民聞訊,哀痛之至。他寫信給薛收二哥的兒子元敬,信中云:吾與伯褒(薛收字)原在軍中服務,經(jīng)常一起外出作戰(zhàn),他辦事殷勤,很有抱負,想不到現(xiàn)在“一朝成千古也”。“千古”一詞由此而來。
【第69句】:【河里無魚市上取】(諺)河里沒有魚,到市場上就能買到。指出產(chǎn)的地方缺貨,聚賣的市場上卻有的是。也指這里沒有那里有,要把眼界放寬點。 也作“河里沒魚市上看”。
【第70句】:【八月十五云遮月,來歲元宵雪打燈】(諺)元宵:農(nóng)歷正月十五晚為元宵節(jié),也稱燈節(jié)。今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要是云層遮住月亮,明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就要下雪。指中秋節(jié)和元宵節(jié)的云雨天氣是相互關聯(lián)的。
【第71句】:【打橫炮】(慣)比喻橫加干涉,制造麻煩。
【第72句】:【黃連樹下彈琴——苦中取樂】(歇)指在困苦中強作歡樂或自得其樂。 也作黃連樹下彈琴——苦中作樂。 黃連樹下吹簫——苦中作樂。
【第73句】:【在肚皮里打官司】(慣)比喻有想法不直說,而是在心里琢磨、盤算。
【第74句】:【人多出韓信】(諺)韓信:古代杰出的軍事家,漢初幫漢高帝劉邦建立帝業(yè)的元勛。指人多就會出人才。
【第75句】:【馬怕騎,人怕逼】(諺)指馬怕被人騎,人騎上就身不由己;人怕被人逼,逼到忍無可忍時就會起來反抗。 也作“人怕逼,馬怕騎”。
【第76句】:【跌個狗吃屎】(慣)指跌倒時嘴碰到了地面。
【第77句】:【趕著羊群攻猛虎】 釋義:比喻讓大家白白去送死。 例句:你們幾個先引大伙走吧,別無頭蒼蠅似地亂飛。弄不好,那成了趕著羊群攻猛虎了!
【第78句】:【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歇)黃鼠狼:黃鼬,又名黃皮子,喜歡吃雞。指假裝好意或偽裝善良,卻包藏禍心。 也作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黃鼠狼給雞拜年——不懷好意。
【第79句】:【腦袋砍了碗大個疤】見“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第80句】:【開口不罵笑臉人】(諺)對賠著笑臉的入絕不應張口謾罵。指人不可用粗暴的態(tài)度對待謙恭有禮或誠心賠禮的人。
【第81句】:【眼里插棒槌】(慣)比喻使手段欺負人,讓人承受不了。
【第82句】:【按牛頭吃不得草】(諺)指牛不想吃草時,硬按住它的頭角讓它吃也沒用。比喻做事貴在順理成章、情通理順,專靠強迫命令是行不通的。
【第83句】:【擔水向河里賣】(慣)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第84句】:【耗子鉆牛犄角——盡了頭了】見“老鼠鉆牛角——無路可走”。
【第85句】:【在刀刃上試脖子軟硬】(慣)比喻拿生命去冒險。
【第86句】:【稱上四兩棉花——紡一紡】(歇)紡:諧“訪”。指走訪、了解一下。 也作“買四兩棉花——紡一紡”。
【第87句】:【搶風揚谷——秕者先行】(歇)搶風:迎風,頂風。秕:子粒不飽滿。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倒占了先。
【第88句】:【不倒翁】現(xiàn)有玩具叫“不倒翁”。這一俗語常用來比喻善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含貶義,可引起處世圓滑、官運亨通等聯(lián)想。“不倒翁”源自春秋時期。 史載,春秋時,楚國的卞和在荊山中獲得一塊璞玉。此物外表平凡,與一般石頭無異,然而卻是一塊真正的美玉,卞和兩次將此寶獻給楚王,但楚王總把它看成頑石,便以欺君之罪先后砍斷卞和的雙足。卞和見無人識寶,便懷抱璞玉,在荊山腳下號哭三天三夜,眼淚流干了,隨后哭出血來。及至楚文王即位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去問他緣由。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為被砍斷了腿而悲哀,悲哀的是把寶玉當成石頭,把正直的人當成欺君的騙子,這是我悲哀的緣故啊!”文王便命玉工將石剖開,果然獲得一塊寶玉,文王樂不自勝,命制成玉璧,名之日“和氏璧”(戰(zhàn)國時“完璧歸趙”就是此璧,價值十五城)。卞和這種不惜受刑,堅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為感動,于是稱贊卞和說:“和氏真是個扳不倒之翁也!”后世據(jù)此有“不倒翁”一詞,但由褒義演化為貶義。 另有一說,“不倒翁原為玩具名。形狀像老人,上輕下重,扳倒后能自動豎起來,也叫‘扳不倒”’。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三:“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
【第89句】:【只比葫蘆多個嘴】(慣)形容人不愛說話。
【第90句】:【穩(wěn)坐吃三注】(慣)三注:賭場用語,指押在上門、下門和天門三個位置上的賭注。指不費氣力穩(wěn)得多方錢財。也比喻坐享其成,不勞而獲。
【第91句】:【再過二十年,又是好漢一條】見“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第92句】:【賣金須是買金人】(諺)指賣金子的必須有買金子人的經(jīng)驗和眼光,這樣,寶物就能歸入懂寶人的手里,不至于明珠暗投。 也作“賣金須向識金家”。
【第93句】:【人生能有幾回搏】(諺)搏:拼搏。指人的生命有限,機遇不多,應該積極拼搏,成就事業(yè)。
【第94句】:【有情人終成眷屬】(慣)眷屬:親屬,特指夫妻。指真心相愛的人經(jīng)過一段波折,最終結成了夫妻。
【第95句】:【燒高香】(慣)1指求神佛保佑。 2指心存感激之情。3指送禮。
【第96句】:【疾風知勁草】(諺)疾風:猛烈的風。指猛烈的風吹過,這才見出哪些草是堅實強勁的。比喻只有在十分嚴峻的考驗下,才能鑒別出真正的剛直忠貞之士。 也作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極蕩:《詩·大雅》有《板》、《蕩》二篇,諷刺周厲王時社會動亂,后借指亂世。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第97句】:【交情是交情,買賣是買賣】 釋義:做生意不能講個人交情。 例句:老棒子要跟他在賬上找齊!——賬可是一筆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的。交情是交情,買賣是買賣。何況他跟這個“黃毛”算什么交情?簡直是他身上的一塊牛皮癬,想起來就癢。
【第98句】:【袖大好做賊】(諺)衣袖寬大了,偷來的東西容易隱藏。比喻越是權位高、有實力,做起壞事來越是方便。
【第99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 釋義:比喻老實人被逼急了,也要反抗,采取行動。 例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到了這個關節(jié),只有一個拼字。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句句說到心坎上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