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怕學不會,只怕不肯鉆】 釋義:指只要用心鉆研,什么都能學會。 例句:俗話不是說嗎:“不怕學不會,只怕不肯鉆。”工夫到了,自然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啦。
【第2句】:【身上有屎狗跟蹤】(諺)狗愛吃屎,只要人身上沾了屎,狗就會跟著來。比喻人自身行為不正,就會招來邪惡分子。
【第3句】:【水利通,民力松】(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指只有修好了水利,農民的勞力才能得到解放,才能保證農作物豐產。
【第4句】:【光砍樹,不造林】 釋義:比喻只耗費,不建立基業。 例句:第二件,飆字軍需要有個家,戰士們說得對,不能“光捉魚,不建船”,不能“光砍樹,不造林”。
【第5句】:【連軸轉】(慣)指白天黑夜不休息,一直不停地做事。
【第6句】:將帥無謀,累死三軍。
【第7句】:【鐵煉成鋼,兵練成將】(諺)鐵經過千錘百煉就能鍛成好鋼,士兵經過千錘百煉就能成為好將領。指艱苦鍛煉是造就人才的必由之路。
【第8句】:【又想吃魚,又怕沾腥】(慣)比喻既想得利,又怕沾上壞名聲。 也作又吃魚兒又嫌腥。 又想吃魚,又怕腥氣。
【第9句】:【有三門窮親戚不算富,有三門富親戚不算窮】 釋義:親戚之間,關系密切,要富都富,要窮都窮。也說“有三門富親窮不了,有三門窮親富不了”。例句:“你看他那會兒窮吧,他給妹子找的婆家是富農;通過富農繞來繞去,又跟一個小土地主攀上親,把大閨女嫁過去了;再一繞,二閨女成了北京一個小鋪家二掌柜的兒媳婦。常言說,有三門窮親戚不算富,有三門富親戚不算窮。”
【第10句】:【打著燈籠沒地方找】(慣)形容非常好,非常難得。 也作打著燈籠都找不著。 打著燈籠都難找。
【第11句】:【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 釋義:借指在外地做事的人,最終還會回到故鄉。 例句:俗話說,“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做官有做一輩子的,有做十輩子、二十輩子的嗎?
【第12句】:【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慣)比喻含糊了事。
【第13句】:【債臺】人們形容借錢多數額大且無力償還為“債臺高筑”。借債為什么用臺來形容呢?這源自一段中國歷史史實。 戰國時候,周王室日益衰微,名存實亡。末代天子周赧王軟弱無能。雖然貴為天下之主,卻不能左右各國諸侯,毫無實權。秦國卻日益強盛,有覬覦天下之野心。周赧王十分恐慌,欲抗秦卻力不從心。恰在這時,接到楚孝烈王聯合各國一同出兵抗秦的倡議,便同意楚王的倡議,出兵抗秦。 但是,國庫早已空虛,軍費一時難以籌措,周赧王只好硬著頭皮向豪門富戶商借,并且立下借據,寫明戰后加利償還。然而,天子令下,響應起兵的只有楚國和燕國。拖了三個月,仍然不見別的諸侯派兵,只得偃旗息鼓,不了了之。這時候,借款給周王室的豪門富戶紛紛要赧王還債。 赧王拿不出錢來,不敢見他們,于是躲在一座僻靜的高臺上。這座臺,后來就被稱為“債臺”。
【第14句】:【男兒有淚不輕彈】(諺)男子漢不輕易在人前落淚。指剛強男兒即使有傷心事,也不在人前表現軟弱。
【第15句】:【香菇】“香菇”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野生菌類,無論炒菜燉湯都美味可口,是宴席上的珍品。何以叫“香菇”這樣好聽的名字,還有個十分動人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巫山腳下住著一對淳樸善良的夫妻,結婚幾十年都沒有個一兒半女。一直到老人滿六十歲時,才生了個女兒,且一出生就天賦異稟,不同凡響,開口就能叫爹娘。老年得嬌女,讓老夫妻大喜過望,他們搜腸刮肚、苦思冥想地為她取了個名字叫香姑。香姑長到十三歲時,父母先后去世了,由于沒有經濟來源,她的生活頓時艱難起來。村里有個財主早就垂涎于香姑的美貌,見此機會便假惺惺地派人上門對香姑問寒噓暖,心里卻打著乘機霸占她的如意算盤。香姑年紀雖小,但早就看穿了財主的用心,她怒斥并趕走了財主派來的人。財主見來軟的不行,就親自帶著家丁上門搶人。鄉親們聽說后都替香姑擔心。但香姑這時候氣定神閑,她讓鄉親們放心,說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派下來侍候兩位老人,現在這件事已經圓滿完成,自己也該回去了。說著她拍手一招,天上馬上飛過來一只五彩錦雞,落到了香姑的身旁,她騎上錦雞飛到了空中。這時壞財主剛好趕到,看到煮熟的鴨子要飛了,急忙命人用箭向香姑射去。只見香姑不慌不忙,從空中撤下一把小白子兒,將射出的箭倒撞了回去。惡有惡報,財主被箭射死了。那些小白子兒落地后都慢慢變成了菌兒。鄉親們按香姑吩咐,把這些菌兒采來煮菜,味道極為鮮美。 為了紀念香姑,人們便把這種菌兒叫做“香菇”了。
【第16句】:生戲熟唱,熟戲生唱。
【第17句】: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吃月亮.
【第18句】:【壓不住臺】(慣)比喻控制不住局面。
【第19句】:【強盜收心做好人】(慣)比喻壞人悔悟,改惡從善。
【第20句】:【貓兒見了魚鮮飯】(慣)貓兒喜歡吃魚,見魚就要吃。比喻見了所愛的人或物,一心想得到、占有。 也作“貓兒聞到魚腥味”。
【第21句】:【穿小鞋】“穿小鞋”是比喻暗中給人刁難或暗中打擊報復。“穿小鞋”源自一個民間傳說。 在古代,確實有“小鞋”,不過,它是一種愚昧的民俗。小鞋是因為女子從小纏足后形成的小腳,稱為“三寸金蓮”,鞋子必然是小鞋才合腳。 相傳,古代女孩子出嫁,由娘家把女孩鞋樣送到婆家,由婆家按鞋樣做成鞋子,再送回來讓新娘子上轎時穿。傳說宋朝有個叫巧玉的姑娘,她后母要把她嫁給又丑又啞的娘家侄子,巧玉不依,后母想整治她。適逢有人給巧玉介紹了一個滿意的男人。后母背地里剪了個很小的鞋樣給男方送去,由男方制作一雙迎娶的新鞋。出嫁那天,巧玉上轎要穿新鞋,可這怎么也穿不上,一氣之下,便懸梁自盡了。從那時起,人們便將這種背地里刁難人打擊報復的行為或使壞點子整人的行為叫做“穿小鞋”。
【第22句】:【躲了雷公,遇了霹靂】(慣)雷公:神話傳說中管打雷的神。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象,對人、畜、莊稼、建筑物等會造成很大危害。比喻躲過一場災難,又遇上了另一場災難。
【第23句】:【鍋里無米白添柴】(諺)比喻缺乏關鍵的條件,一切都是徒勞。
【第24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諺)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人老了,卻永遠無法再變年少。指少年時代是黃金時代,要及時努力進取,不可虛度時光。 也作花有重開日,人無返少期。 人無再少年,花有重開日。
【第25句】:【易漲易落山溪水】(諺)指山間的溪水沒有固定流量,山洪暴發時水勢很猛,山洪過后水勢便落。多比喻舊時的人情世態趨勢諂富,凌弱欺貧,忽熱忽冷,變化無常。 也作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易漲易退山澗水,常反常復奸賊心。
【第26句】:【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婚】 釋義:沒有媒人說合成不了婚事。 例句:“小姐,俗話說,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婚嘛”
【第27句】:【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為什么會用“九頭鳥”來形容湖北人呢?這得追溯到明朝的張居正,并且需要首先弄明白“九頭鳥”是什么樣的鳥類。 九頭鳥是傳說中的一種神鳥,本來有十個頭,日夜嗚叫,人們厭惡它的聲音,遂驅趕獵殺,后來天狗也來助戰,咬下了它的一個頭,于是就剩下九個頭了。它晝伏夜出,畏懼火光,血滴誰家,誰家遭殃。因此在最早的傳說中,九頭鳥是不祥之物。那么九頭鳥又是怎么跟湖北佬聯系起來呢? 這得從張居正說起。張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號太岳,湖北江陵人,明神宗時官至內閣首輔。在位期間,推行了一條鞭法,改革了稅賦制度,使得明朝的財政收入有所改善,并且任用賢臣,在加強北方邊防和整飭東南沿海地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深得神宗皇帝的信任,成為皇帝面前的“大紅人”,紅的時間長了也就免不了遭人嫉妒。據說當時有九大御史聯合參奏陷害張居正,結果,他不僅未被參倒,九大御史反被一一整肅,都被打人大牢。因此民間便生出“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之謠,用來諷刺九大御史再厲害,也抵不過湖北出身的張居正一人。 就這樣,將“九頭鳥”按到湖北人的頭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九頭鳥”的含義也跟著發生了質的變化,如今的九頭鳥已成了頭腦靈活、聰明多智、敢拼敢搏的代名詞,象征著湖北人的智慧和優良品質。偶有貶損之意,形容湖北人狡猾的一面。
【第28句】:【摳著屁股——自抬自】(歇)抬:抬高。指自己抬舉自己。含譏諷意味。
【第29句】:【風后暖,雪后寒】(諺)指大風過后,氣溫回升,人會有暖和的感覺;雪融化時,需吸收熱量,因此天氣會更加寒冷。
【第30句】:【窩里反】(慣)指家族或團體內部發生矛盾和斗爭。 也作窩里斗。 窩里發炮。
【第31句】: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兒寬.
【第32句】:【靴里無襪自得知】(諺)光腳穿上靴子,別人看不出,自己是知道的。 泛指做下瞞人的事,自己心知肚明,無法瞞過良心。
【第33句】:【鼻子穿索子】(慣)索子:繩子。 比喻被人牽制,聽命于人。
【第34句】:【春凳折了靠背兒——沒的倚了】(歇)春凳:一種有靠背、寬而長的凳子。比喻失去了依靠或依仗的條件。
【第35句】:【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歇)元寶:舊時較大的金銀錠,銀的一般重五十兩,金的重五兩或十兩。指愛財勝過愛性命。譏諷人極其吝嗇。 也作“揣著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
【第36句】:【唱戲的吹胡子——假生氣】(歇)吹胡子:戲曲中演員表演角色生氣時的動作。指假裝生氣的樣子。
【第37句】:【绱鞋不使錐子——針好】(歇)绱鞋:把鞋幫和鞋底縫在一起,一般要用錐子。針:諧“真”。指非常好或確實好。
【第38句】:【大蟲不吃伏肉】(諺)大蟲:老虎。伏肉:被懾服的小動物。比喻真正的英雄絕不欺凌弱小者。
【第39句】:【天子門下有貧親】見“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
【第40句】:【水米不打牙】(慣)指沒吃飯、沒喝水或沒飯吃。 也作水米不沾牙。 水米沒打牙。 水米沒沾牙。
【第41句】:【有錢弗買半年閑】(諺)有錢不買閑放半年的東西。指精明人不愿購置閑物,以免影響本金生息或資金周轉。
【第42句】:【觀棋不語真君子】(諺)指從旁看人下棋,能做到只看不發言的,那才算真正有涵養的君子。 也作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觀棋不言真君子,看著多言是小人。 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不悔大丈夫。
【第43句】:【路路通】(慣)哪一條路都暢通。 比喻什么事情都能辦成。
【第44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諺)天網:天道的法網。恢恢:寬廣貌。 天道的法網非常寬廣,看著稀疏,卻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壞人。指一切惡人都難逃法網。 也作天網恢恢本不疏。 天網恢恢有昭報。
【第45句】:【天不收,地不留】(慣)指無人收留,無處容身。
【第46句】:【穿衣戴帽,各有一好】(諺)好:愛好,喜愛。穿什么樣的衣服,戴什么樣的帽,各有各的愛好。指在穿戴方面各人的愛好不同,也泛指在生活中各有自己的喜愛與追求。 也作“穿衣戴帽,各好一套”。
【第47句】:【打蛇不死惹蛇毒】(諺)指打蛇必須打死,不然就會遭到蛇最兇惡的報復。泛指對一切惡類,若除之不盡,必定后患無窮。 也作打蛇不死終為害。 打蛇要打死,不死成罪過。
【第48句】:【大恩不言謝】(諺)大恩大德,不能用普通的謝禮來報答。指人有大恩于我,只能銘記在心,終生不忘。
【第49句】:【一箭易斷,百箭難折】 釋義:比喻個人力量孤單,經不起打擊。團結起來力量大。 例句:肖元山默默點頭,像同意我的話。他又低聲自語道:“一箭易斷,百箭難折!”
【第50句】:【跑解馬的打扮兒——伶伶俐俐】(歇)跑解馬:又稱跑馬賣解,一種民間雜技,表演者均穿短衣。形容穿著簡便。
【第51句】:【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釋義:聰明人也有糊涂的時候。 例句:錦囊大嬸聰明一世,糊涂一時,還被蒙在鼓里。
【第52句】:【路是人開的,樹是人栽的】(諺)指事業的成功全靠人的努力,不努力就無法創造輝煌。
【第53句】:【初生犢兒不怕虎,長出犄角反怕狼】 釋義:犄角:角,牛角。比喻人受過挫折,膽子變得越來越小。 例句:不管史太昌如何夸贊大成,大嬸還是期望郝大成在吃過這次苦頭以后,暴烈的性情會有所改變。正像俗話說的:“初生犢兒不怕虎,長出犄角反怕狼。”
【第54句】:【水清見底,明鏡照心】 釋義:比喻以誠相見。 例句:嘿!頭回李書記去我家里,苦口教育我,硬是俗話說的:水清見底,明鏡照心。叫我大大提高了覺悟。
【第55句】:【危難之中,見智見情】(諺)見智見情:表現出一個人的智慧與真情。指人的真品質,只有在非常時刻才會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56句】:【不是強龍不過江】(諺)比喻沒有高強的本領,就不敢承擔重任。
【第57句】:【不為良相,當為良醫】(諺)良相:為民造福的好宰相。指一心為民謀福的人,應有宏偉的志愿:當不上好宰相,定要當個好醫生。
【第58句】:【死棋腹中有仙著】(諺)死棋:無著可走的棋。著(zha。):下棋時走一步為一著。指棋下到看來是無路可走的死棋時,卻有高明的一著使棋局轉活。常比喻事情陷入絕境時,經過努力,往往會出現新的轉機。 也作“死棋肚里有活著”。
【第59句】:【跑龍套】“跑龍套”常用來指代在別人手下做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它源自中國戲劇。 “龍套”本指傳統戲曲中成隊的隨從或兵卒所穿的戲裝,因繡有龍紋而得名。后來漸漸將此類戲劇中的角也叫龍套了。 龍套也叫文堂、流行。文堂是指主帥升帳時出場的龍套。流行指的是在串場時來回流動的龍套。在戲中,一般以一將帶四人為一堂。我國戲曲藝術虛擬性強,一兵可當十當百,甚至千萬人,所以在舞臺上規定四人為一組,即可代表作千軍萬馬。 在舞臺上,龍套需在主要人物指揮下制造各類氣氛。龍套制造氣氛有一定的舞臺規矩和活動程式。例如,表現元帥升帳或官員升堂,龍套要分站兩邊叫做“站門”;在上場門或下場門迎候主人出場的龍套,要斜列兩邊叫做“斜門”;帶領主人前行的龍套,一路快步在臺上兜圈子叫“圓場”;在交戰場面,為表現戰斗激烈,龍套要從兵器下穿梭鉆過去,叫做“鉆煙籠”;龍套分別從舞臺兩邊出場,叫做“二龍出水”等。 龍套的角色,雖然不是主角,但是講究“立如釘,走如風”。因為,龍套若在臺上東張西望抓耳撓腮動作不止,會影響主角的演唱;在需要龍套動作時,如果不是輕捷如燕,快走如飛跑起來,那便沒了舞臺氣氛。所以,人們愛說“跑龍套”。“跑龍套”便由此而來。
【第60句】:【話要說到心上,肥要追到根上】(諺)指說話要說到人心上,施肥要施到植物的根部,這樣才能起作用。
【第61句】:【憂人發跡怕自窮】(諺)發跡:發財得勢。指心懷自私的人,既嫉妒別人走紅運,又怕自家貧窮困苦,憂心忡忡,不可終日。
【第62句】:【大意失荊州】(諺)荊州:在湖北,三國時期劉備政權的軍事重鎮。劉備取西川,關羽鎮守荊州,只因驕傲大意,被東吳襲取了荊州城。指麻痹大意,必定遭受失敗。
【第63句】:【一鋤頭挖不出一口井來】(諺)深并不是一鋤頭下去就能挖成的。 指做事要有一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簡單處置。
【第64句】:【替罪羊】“替罪羊”是指代人受過的意思。何以用羊替罪?源出兩處,一中一外。 先說國外。源于《舊約全書》中的一個故事。亞伯拉罕是猶太人的始祖,他的獨生子叫以撒。以撒成了他唯一的寄托,視如掌上明珠。一天,他聽到了上帝耶和華的吩咐,叫他把愛子以撒獻為燔祭。他痛不欲生,但還是決定執行。亞伯拉罕把兒子帶到山頂上,把他綁了起來。以撒嚇得魂飛魄散。亞伯拉罕舉起了閃閃發光的尖刀,毫不猶豫地向兒子刺去。正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上帝派出的天使出現了,他擋住了亞伯拉罕的手,以撒得救了。原來上帝是有意考驗亞伯拉罕的忠誠的。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行為表示贊賞。這時,一只迷途的山羊剛好跑過來,把角掛在荊棘上,亞伯拉罕便順手拿這只羊代替以撒做了燔祭。這只羊被稱為“替罪羊”。 據《圣經》載,古代猶太教每年一次由大祭司按手在羊頭上,表示全民族的罪過已由這頭羊承擔,然后把羊趕入曠野,稱為“負罪羊”或“替罪羊”。 無獨有偶,在中國古代也有“替罪羊”的故事。 《孟子·梁惠王上》記載:大王(齊宣王)坐在堂上,有個人牽著牛從堂下走過。大王問他道:“牽牛到哪里去?”他回答道:“要拿它去殺掉祭鐘。”大王說:“放掉它吧,它沒有罪過卻把它往死地里送,看它那發抖的樣子,我心里實在不忍。”那個人回答道:“那就廢掉祭鐘好嗎?”大王說:“怎么可以廢掉祭鐘呢?拿只羊去換吧。”齊宣王不忍心看見牛恐懼發抖的樣子,而命以羊換牛祭鐘。看來,中西替罪的都是羊,理由都是祭祀,“替罪羊”一詞的產生,在中國也有它的淵源。
【第65句】:【生看衣衫熟看人】(諺)指對于素不相識的人,只能從衣著外表上進行觀察;而熟人就不必這樣了。
【第66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第67句】:【儉是聚寶盆,勤是搖錢樹】(諺)聚寶盆:傳說中聚積著取之不盡的財寶的盆。搖錢樹:傳說中能搖落金錢的樹。指儉和勤是相輔相成的,儉能積存,勤能創收,能創收又能積存,自然就能致富。 也作“勤為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第68句】:【放過的爆竹——聲勢已盡】(歇)本指爆竹已經失去聲響和勢焰,轉指人完全失去了聲威和氣勢。
【第69句】:【給別人當槍使】(慣)比喻被人利用,去傷害他人。 也作“給人家當槍使”。
【第70句】:【先給杠子,后給麩子】(慣)麩子:小麥、大麥等磨成面過篩后剩下的麥皮和碎屑。比喻對人又打又拉。
【第71句】:【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慣)比喻各干各的,各行其是。也比喻說法各不相同。 也作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 各打各的鑼,各唱各的調。 各敲各的磬,各行各的令。 磬:古代打擊樂器,用石或玉制成。
【第72句】:【打柴總得先探路】(諺)比喻做事總得要先摸清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第73句】:【心問口,口問心】(慣)指反復思考、盤算。
【第74句】:【好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見“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75句】:【百萬豪家一焰窮】(諺)豪家:富豪之家。任你是百萬富豪人家,一場火災會燒得精光。指水火無情,必須謹慎防范。
【第76句】:【不圖三分利,不起早五更】(諺)五更:天色未明的時刻。指人不是為了生活,為了謀利,誰也不肯起早睡晚,辛勤苦干。 也作“不為謀利,誰肯早起”。
【第77句】:【拜倒在石榴裙下】(慣)比喻男子為心愛的女人所傾倒,事事遷就。
【第78句】:【東家點燈,西家暗坐】(慣)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第79句】:【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 釋義:不要栽種不結籽的花卉,不可與不講信義的人交往。 例句:“家中平安兒小廝,在南瓦子里宿娼。被吳驛丞拿住,痛刑拶,打教他指攀月娘與玳安有奸,要羅織月娘出宮,恩將仇報。……正是: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
【第80句】:【滾湯潑老鼠,一窩都是死】 釋義:比喻全部被消滅或無法存活。“潑”又作“泡”。 例句:行者道:“我若打他啊,只消把這棍子往池中一攪,就叫做‘滾湯潑老鼠,一窩兒都是死。’可憐!可憐!”
【第81句】:【老貓喝燒酒——夠嗆】(歇)本指嗆得十分厲害,轉指夠受的。
【第82句】:【姑爺進門,小雞沒魂】 釋義:姑爺到家里來,小雞就要被殺吃了。指岳家對女婿總是盛情款待。 例句:常言說,“姑爺進門,小雞沒魂。”姚家貴婿及其隨員坐定之后,麻子大嬸吩咐女兒拿煙沏茶。
【第83句】:【小心沒大差】(諺)指做事小心謹慎,縱然出現失誤,也不會有大的差錯。 也作小心無大錯。 小心不為過。
【第84句】:【事緩則圓】(諺)緩:舒緩,從容。 圓:圓滿。指遇事不可急于求成,要從容舒緩,才能得到圓滿的結果。
【第85句】:【放下包袱】 釋義: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負擔和顧慮。 例句:所謂放下包袱,就是說,我們精神上的訐多負擔應該加以解除。
【第86句】:【一打三分低】(諺)只要先動手打人,就輸了三分理。指動手打人是輸理的行為。
【第87句】:【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 釋義:挎籃的:指挎著籃子討飯的人。即乞丐。比喻壞人專門欺壓窮人。 例句:天保沒好氣地答道:“安定!‘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一點不假!我這沒逃跑的也還活著。”
【第88句】:【一年大二年小】(慣)即“一年小二年大”之意。指一年一年很快地長大了。 也作一年小二年大。 一年小兩年大。
【第89句】:【人活臉,樹活皮】(諺)人活著,就憑著一張知榮知恥的臉面;樹活著,就憑著一層通脈護樹的外皮。 指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有名節,有人品。 也作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 人活臉面樹活皮。
【第90句】:【掘墳先埋了送殯的】(慣)比喻別人好心給幫忙,卻暗算別人。
【第91句】:【錢為人之膽】見“財是富之苗,錢是人之膽”。
【第92句】:一馬換雙象,必是英雄將。
【第93句】:【兩雄不俱立】(諺)兩雄:兩方都是強有力者。俱立:并立,同時存在。指勢均力敵的兩方強者,不能同時存在,總有一方吞掉另一方。 也作兩雄不并立,兩賢不并世。 二虎不能同山,兩雄不能并立。
【第94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 釋義:比喻依靠什么,什么靠不住。 例句:再加上這些年來,眼里看的、身上挨的、手上千的,“靠山山崩,靠水水流”。唉,這么一折騰,心勁沒啦。
【第95句】:【黑貓不捉耗子,還有白貓】 釋義:比喻事情總會有人干的。 例句:我倒覺著對待工作不能心急,胖子不是一嘴吃的。春天必刮東風,伏天總要落雨,黑貓不捉耗子,還有白貓哩!
【第96句】:【獅舞三趟無人看,話說三遍沒人聽】(諺)三:泛指多數。重復多次舞獅,就沒人愛看;重復多次說話,就沒人愛聽。指說話沒有新意,一味重復,必定惹人膩煩。
【第97句】:【紅花還得綠葉扶】 釋義:比喻人本領再高,能力再大,也需要別人幫助。 例句:老羅兄弟,我這是替你們想啊!你瞅哪個在臺上掌權的沒幾個貼心人? 紅花還得綠葉扶嘛!
【第98句】:【貼人不富自家窮】(諺)貼:補貼,幫補。在錢財上幫補別人,往往是別人沒有幫補好,倒把自己拖垮了。指用財物扶持別人,并非救助人的好辦法。
【第99句】:【母牛生母牛,三年五頭牛】(諺)母牛再生母牛,三年之中就會繁殖成五頭牛。指母牛的繁殖力很強。
上一篇:哲理語句,留著做文案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