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黃梅雨未過,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開,黃梅雨不來】 釋義:冬青:常綠喬木,夏季開花,花小呈淡紫紅色。在黃梅雨時節,冬青樹一般不會開花;如果開花,便是旱象的征兆,黃梅雨便停止。 例句:冬青花占水旱。諺云:“黃梅雨未過,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開,黃梅雨不來。”
【第2句】:【不食人間煙火】此俗語原意指人有道氣或仙氣。比喻那些自命清高、超凡脫俗之人,實則脫離群眾,與塵世格格不入的人,含貶義;也可以用以比喻詩文的格調超塵絕俗,含褒義。 此典出自《宋史·趙自然傳》:“大中祥符中,又有鄭榮者,本禁軍,戍壁州還,夜遇神人謂曰:‘汝有道氣,勿火食?!蚴谝葬t術救人。七年,賜名自清,度為道士,居上清官。” 趙自然,原名叫王九。十三歲時得了重病,父親把他帶到青華觀,許愿讓他做道士。后來,王九夢見一個身材魁偉、鬢發斑白的人,自稱姓陰,把自己帶到高山上,對他說:“你有道氣,我教給你不吃五谷的方法?!庇谑悄侨四贸銮嗲嗟陌貥渲o他吃。王九醒來后,果然就不再吃五谷,神清氣爽,每當聞到煮熟的飯食就惡心嘔吐,他只吃生果,飲清泉。聽說了這件事,宋太宗召見了他,親自問候,賜予道士服,并替他改名為趙自然。
【第3句】:【愛挑的擔子不覺重】(諺)指做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就不怕困難,不覺得難以忍受。
【第4句】:【一碗清水看到了底】(慣)指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也形容人十分單純。 也作“一碗清水看到底”。
【第5句】:【狹路相逢勇者勝】見“兩軍相遇勇者勝”。
【第6句】:【小財不去,大財不來】(諺)舍不得投入少量的錢財,就沒有大量錢財的到手。指要想有大的收獲,必須先付出一定的代價。 也作小財不出,大財不進。 小錢不出,大錢不入。
【第7句】:【搞小圈子】(慣)指為了個人利益,互相拉攏利用,結成小團體。
【第8句】:【一語道破天機】(慣)天機:迷信指神秘的天意,比喻重要的秘密。 指一句話揭穿了秘密。
【第9句】:【老虎吃螞蚱,零拾掇】 釋義:拾掇:收拾懲治。比喻一個一個地對付、一個一個地解決。 例句:若不說井底蛙,眼光短呢!這事是心急吃不了熱鍋粥,咱們是老虎吃螞蚱,零拾掇。
【第10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見“疑則勿任,任則勿疑”。
【第11句】:【錢有眼,谷有鼻,飛來飛去無定地】(諺)錢財有眼,谷物有鼻,它能看能嗅,隨意游動,不會固定在一處。指錢谷是流通的,在人們中間轉來轉去,不斷交換。
【第12句】:【趙公元帥】民間認為“趙公元帥”是財神爺,供奉該神可以發財致富。 “趙公元帥”原為道教崇奉的神仙,也叫財神爺。名字叫趙公明,晉代時已出現。在《搜神記》中他是個冥神,在隋唐兩代,他是個瘟神,當時人們唯恐躲之不及。到了明代,趙公明被封為“正一玄壇元帥”,這是他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的來歷。這時趙公明的面目已煥然一新了,他不再是冥神、瘟神,而是能幫助做買賣者求財盈利的財神爺了。趙公明成為財神爺初期,知名度并不高,他是靠了明代通俗小說《封神演義》的大肆渲染描繪,才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后,趙公元帥手下便有了四位正神:招寶、納珍、招財、利市,聽從他的差喚?!罢胸斶M寶”一詞便始于此。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人們又把財神爺請回來了,在大小飯店的顯著位置,多有供奉財神的,以求好運發大財。但不要忘記誠信為本。
【第13句】:【漢子做事漢子當】見“好漢做事好漢當”。
【第14句】:【心去意難留】(諺)指當人決意要離開時,就不必勉強挽留,因為即使能留住他這人,也留不住他的心。 也作心去意難留,留下結冤仇。 心去最難留,留下結冤仇。
【第15句】:【倒打一釘耙】 釋義:比喻反皎一口。 例句:我們前些天,揭發批判了李春山,他現在公開賴賬,還對李克同志倒打一釘耙,真是無恥已極。
【第16句】:【蛤蟆墊桌腿兒——死挨】(歇)挨:忍受。指死命承受某種巨大壓力,或勉強承擔難以勝任的重負。
【第17句】:【酒能成事,酒能敗事】(諺)偏指飲酒過量,能使人失去理智,以致把事情搞糟。
【第18句】:【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 釋義:比喻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方法辦事。 例句:有些甚至采用“不跟你?!钡霓k法與自己原來的未婚夫一刀兩斷,如果這個未婚夫依然是個農民的話。這種“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的風習,真是“實際”得不能再實際了。
【第19句】:【南人駕船,北人乘馬】(諺)南方多水域,故人們善于駕船;北方多平原,故人們善于騎馬。指不同的生活環境往往會培養人們的特有習性與技能。 也作“北人乘馬,南人乘舟”。
【第20句】:【刮大風吃炒面——張不開嘴】(歇)炒面:炒熟的面粉。本指張不開嘴巴,轉指礙于某事,不好或不能開口說話。
【第21句】:【程咬金的斧子——就這么三下】(歇)程咬金:唐初大將,古代小說《隋唐演義》、《說唐》中的人物.傳說慣使兩把很重的板斧,頭三下很厲害,后來就差勁兒了。比喻本領不怎么樣,就開頭幾下子,使不出新的花招。也用來表示自謙。
【第22句】:【水大好行船】(諺)指水勢越大,船行起來越方便。比喻事態越擴大,周轉的空間越寬,就越能從中得到好處。
【第23句】:【山高皇帝遠】(諺)指在遠隔千山萬水的偏遠地方,中央的權力難以達到,任憑地方勢力各自為政,難以制約。也指邪惡橫行,百姓無處鳴冤。 也作“天高皇帝遠”。
【第24句】:【目的】“目的”一詞的含義指想要達到的地點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在“目的”一詞中,“目”是眼睛,“的”是箭靶子,兩者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呢?這源于一個故事。 公元581年,隋高祖楊堅篡奪了北周的政權,北周高官竇毅也結束了官宦生涯。竇毅有一女兒不僅姿色出眾,而且是女中豪杰,敢于仗義執言,有大丈夫氣概。她無限悲憤,罵道:“可恨我不是男子漢,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國難!”竇毅十分贊賞女兒的膽識,決意為她找一個好丈夫,好讓她輔佐夫君謀大事。 于是,竇毅出榜招婿,條件是不僅要有才學,而且要有武功。竇毅在屏風上畫了一只孔雀,宣稱誰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兒嫁給他。一時,滿城嘩然,貴胄王孫,爭相角逐。不過,這幫紈绔子弟沒有一人中的。這時,有位名叫李淵的青年聞訊趕來,他拉弓如滿月,箭出如流星,連發兩箭,先后射中孔雀的左右兩眼。竇毅高興極了,立即將女兒嫁給了李淵。竇女不僅輔佐夫君成就了帝業,而且生下了明君唐太宗。竇毅和唐高祖李淵都達到了“目的”。“目的”一詞即源于此,意思是把孔雀的眼睛當做箭靶子。其含義后來才引申為想要達到的地點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
【第25句】:【蜜糖罐里打熬不出硬骨頭】 釋義:比喻在富裕的生活環境中培養不出意志堅強的人。 例包:我對閨女說,不是你爹無情,這人一生一世,不鍛就煉不出心來,不闖就造不出真正的人來,男的女的都不例外,蜜糖罐里打熬不出硬骨頭,所以我對丫頭說,你爹就算能找到門路,我也不去找,不把你摔打成了不算數!
【第26句】:【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慣)寒食:寒食節。天天像過節一樣。形容生活奢華。
【第27句】:【掛在壁上的團魚——四腳無靠】(歇)團魚:鱉。比喻人陷入困境,難以擺脫。
【第28句】:【面朝黃土背朝天】見“臉朝黃土背朝天”。
【第29句】:【老母豬銜著象牙筷子——裝煞也是殺材】(歇)銜:用嘴含著。 煞:用在動詞后面,表示程度深。 殺材:該殺的料。指裝得再好,也沒有好下場。常含責罵意。
【第30句】:【書無百日工】(諺)書:書法。學寫毛筆字,練習一百天是不會見效的。指漢字書法難度很大,必須長期下苦功,方能自成一體。
【第31句】:【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慣)比喻玩弄權術,反復無常。 也作翻手為云覆手雨。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第32句】:【好莊稼長不到好土上】(慣)比喻好孩子沒有生在條件好的家庭。
【第33句】:【出的牛馬力,吃的豬狗食】(慣)牛馬力:指又累又苦的力氣活。豬狗食:指極差的食物。比喻受到殘酷剝削。 也作“下的是牛馬力,吃的是豬狗食”。
【第34句】:【一肚子壞水】(慣)形容滿腦子壞思想、壞主意。
【第35句】:【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慣)比喻各干各的,各行其是。也比喻說法各不相同。 也作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 各打各的鑼,各唱各的調。 各敲各的磬,各行各的令。 磬:古代打擊樂器,用石或玉制成。
【第36句】:【一頭人情兩面光】(慣)指做一件事情,使當事雙方都很滿意。
【第37句】:【坐在黃鶴樓上看翻船】(慣)比喻幸災樂禍。
【第38句】:【一推六二五】(慣)本是一句珠算口訣“一退六二五”,“退”諧“推”。 指把責任推卸得干干凈凈。 也作“一退六二五”。
【第39句】:【陳谷子,爛芝麻】(慣)比喻年長日久、無關緊要的話語或事情。 也作陳芝麻,爛谷子。 陳年爛芝麻。
【第40句】:【既到大江邊,不怕水濕腳】(諺)比喻人既然到了某個地步,就不怕生事惹麻煩。
【第41句】:【虎無傷人意,人有傷虎心】(諺)老虎本沒有傷害人的打算,但人卻有傷害老虎的心意。比喻人與人相處要有警惕,你對他一片善心,他卻可能暗里算計你。
【第42句】:【高抬貴手】“高抬貴手”指求人開恩、求人饒恕時的懇求的話??纯此挠蓙?,起初這只手并不高貴,是后人把這只手抬高了。 原來,舊時鄉下演戲,往往先由鄉紳們出錢,包下戲班子在祠堂、廟宇中演出,然后他們再向群眾賣票賺錢,群眾憑票進場看戲。戲場只開一扇門,由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把門收票。這些看門的雙腿跨在門檻上,雙手挺在門框上,以防無票的溜進去。 過去,農村的小孩個個都是小戲迷,很想看戲但又無錢買票。便誰想誰的辦法,有爬墻頭進去的,有鉆出水洞進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門的求情的辦法。一看把門的臉色高興,態度好一些,就央求說:“叔叔,請你把胳膊抬高一點!”于是孩子們便趁勢從看門人的胳肢窩下鉆進去看戲了。 后來,文人們便把“請抬高胳膊”雅化為“高抬貴手”,意思就是請人“開恩”,或行個方便。推而廣之,便適用于各種場合的求情了。
【第43句】:【好馬不吃回頭草】 釋義:比喻有志氣的人不走回頭路。 例句:常言:好馬不吃回頭草,料想延壽寺自然不肯相留,決無再入之理,卻到何處去好?
【第44句】:【千里姻緣似線牽】(諺)似線牽:傳說月下老人專司人間婚事,用紅線將命中注定將是夫婦的兩人的腳系連在一起。指只要有緣分,彼此相距再遠,也會結成親眷。 也作“千里姻緣一線牽”。
【第45句】:【窩里反】(慣)指家族或團體內部發生矛盾和斗爭。 也作窩里斗。 窩里發炮。
【第46句】:【從來紈绔少偉男】(諺)紈绔(wanku):細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偉男:有作為的杰出男子。指自古以來,凡是養尊處優的富貴子弟,很少有能成就大事業的。
【第47句】:【八哥嘴巴毒蛇心】 釋義:比喻嘴上說得好聽,心地狠毒。 例句:他真是八哥嘴巴毒蛇心,假裝來調解講和,但正是讓敵人跟來殺我們。
【第48句】:【借野豬還愿】(慣)還愿:求神佛保佑的人如愿后兌現對神佛許下的酬謝。比喻拿著別人的東西當禮品、作人情。
【第49句】:【八拜之交】現在的詞義是結拜兄弟的鐵哥們。源出兩處。 一處是源自徽宗時期著名文人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其中記載了“八拜之交”典故: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傲慢,決心給他點教訓。 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后,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等候多時后方出來接見。見了李稷之后,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這就是“八拜之交”的典故。 到后來,“八拜之交”成為了古人結拜兄弟的最重要禮儀,拜把子、認兄弟都要行八拜之禮。一般認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分別沖著東、南、西、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行禮。但據古書記載,“八拜之交”的頭一拜是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頗藺相如刎頸之交;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交交;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拜的是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 二處是“八拜之交”是以清初以來秘密會社“洪門”入會立誓的儀式。 入會之始,舉行八拜之禮。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五拜五圣賢(即五個創會始祖),六拜萬云龍,七拜眾兄弟,八拜萬年香。自此,“八拜之交”在江湖道上通行慣用。
【第50句】:【無巧不成話】(諺)話:話本,民間藝人說唱的底本。指沒有巧合的情節,就構不成說唱的故事。后泛指小說、劇本的編寫,總離不開引人人勝的巧妙情節。 也作無巧不成書。 無巧不成戲。 無巧不成故事。
【第51句】:【除夜犬不吠,新年無疫癘】 釋義:除夜:除夕的夜晚。疫癘:流行傳染病。舊謂除夕夜里狗不叫,過了年就沒疫病。 例句:歲時雜占:“除夜犬不吠,新年無疫癘?!?/p>
【第52句】:【鄭板橋的竹子能碰死家雀】(諺)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乾隆年間進士,揚州八怪之一,擅長畫蘭竹。指鄭板橋畫的竹子可以亂真。
【第53句】:【陽溝里翻船】(慣)陽溝: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溝。比喻在不該出問題的地方出了問題。
【第54句】:今年筍子來年竹,少壯體強老來福。
【第55句】:【拜年】新春佳節,家人團聚,親朋好友互相走訪拜年,這是中國千百年來的節日傳統習慣。關于“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年”,每逢臘月三十晚,它便出來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后把大門關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后揚長而去,人們此時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風從此流傳至今。久而久之,增加了拜年的厚重含義。拜年可知尊長愛幼,此序不亂;拜年可使矛盾、“過節兒”一磕而消,提供和好的機會;拜年可使鄰里、親朋之間溝通信息,增強感情,和睦相處。拜年之意義諸多,所以,歷經千年而不衰。
【第56句】:【當面鑼,對面鼓】 釋義:比喻面對面把事情講明。 例句:說吧,“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誰的理誰的非,當面鑼對面鼓,快說吧!
【第57句】:【打虎先掰牙】 釋義:比喻首先打擊要害,挫傷敵人的銳氣。 例句:“這叫打虎先掰牙。”鄧培武說了一句。“壇子里捉烏龜,跑不了的?!碧沾蟛畼泛呛堑卣f。
【第58句】:【烏龜爬門檻——就看此一跌】(歇)本指烏龜過門檻,爬上后跌倒翻過身才勉強過去;轉喻成與不成就看這一下。 也作烏龜爬門檻——看這一跌。 烏龜爬門檻——就看此一翻。翻:諧“番”。
【第59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俗語現代漢語中的意思是用來勸誡犯錯誤或犯罪的人,要改過自新,棄惡從善。它源自佛教,出自宋代僧人普濟著作《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薄傲⒌亍笔翘扑螘r期的口語,不是立在那里,原地不動的意思,而是立刻、當下的意思?!胺畔峦赖叮⒌爻煞稹钡脑馐侨缒芊畔乱磺袗簶I,立刻修得正果。 最初,在《景德傳燈錄》中有“拋下操刀,便證阿羅漢果?!钡搅恕独m傳燈錄》和《五燈會元》中,便改成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后來變成了一句勸人改惡從善的俗諺。北涼譯出的《涅槃經·梵行品》中有一個故事說波羅僚國有個屠夫叫廣額,每日都殺無數羊。后來他見到了舍利佛,受八戒,最終成為北方天王毗沙門之子。這個故事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最初典故。
【第60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釋義:聽見風吹鷦叫就嚇得心驚膽戰,看見一草一木都當作是敵兵。形容驚慌恐懼,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例句:有的說鬼子到了盤龍山西南,有的說已到了郭家集;有的說有五六百人,有的說有兩三千。這幾天,特別是夜里,真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第61句】:【馬好還得鞍子配】見“好馬須得配好鞍”。
【第62句】:【入火海,上刀山】見“上刀山,下火海”。
【第63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慣)任何時候都不改變自己的姓名;表示自己光明磊落,無所畏懼,對事情敢于負責任。 也作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行不更名,住不改姓。 行不改姓,坐不改名。
【第64句】:【雞毛當了令箭】見“拿了雞毛當令箭”。
【第65句】:【龍多乃旱】(諺)龍多了,互相推諉,誰也不管下雨的事,天就干旱了。比喻做事,人多誰也不負責,反把事情耽擱了。 也作龍多不治水。 龍多旱,人多亂。
【第66句】:【鋤花要趁黃梅信,鋤頭落地長三寸】 釋義:花:此處指棉花。黃梅信:江南四五月間黃梅成熟。信:定時而至。鋤棉花地要趁黃梅成熟之時,鋤頭一落地,棉苗長三寸。 例句:蠶桑廣類:鋤棉須七次以上,又須及夏至前多鋤為佳。諺日:“鋤花要趁黃梅信,鋤頭落地長三寸。”
【第67句】:【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慣)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沒有結下冤仇。 指互不相干,沒有利害沖突。 也作往日無冤,昔日無仇。 往日無仇,近日無冤。
【第68句】:【山再高也高不過兩只腳】(諺)山嶺再高,攀登者都會把它踩在腳下。指任何險峻的高山人也能攀登上去。也泛指任何艱難險阻,人都能戰勝它。 也作山再高還在腳底板下。 山高高不過腳底板子。
【第69句】:【腦門上長瘤子——額外負擔】(歇)額外:本指額頭外面,轉指超出規定的數量或范圍。指規定數額以外的負擔。
【第70句】:【揭蓋子】(慣)比喻把掩蓋著的矛盾、問題揭露出來。
【第71句】:【對矮人莫說矬(cu。)話】見“當著矮人,別說短話”。
【第72句】:【上轎扎耳朵眼兒】見“臨上轎再扎耳朵眼兒”。
【第73句】:【誰為為之,孰令聽之】(諺)誰為:為誰,替誰。孰令:令孰,讓誰。我將替誰做事呢?讓誰來聽信我呢?指人沒了知己,做事就失去了意義。
【第74句】:【大廈千間,不過身眠七尺】(諺)高大的房屋縱然有成百上千間,一個人睡眠也不過只需七尺的地面。 指人在世問,物質的享用應當知足知止,多貪多占毫無意義。
【第75句】:【打人一拳,防人一腳】(諺)打人家一拳,要防人家一腳。指向人進擊要防人反撲。 也作“打出一拳去,謹防一腳來”。
【第76句】:【提起錢,便無緣】見“若說錢,便無緣”。
【第77句】:【吃得筵席打得柴】 釋義:筵席:酒席。即能在宴席上做客,也能去深山打柴。比喻既能享受,也吃得起苦,能上能下。 例句:開門七事:吃得筵席打得柴,言窮達因時者也。
【第78句】:【镴槍頭戳石塊——彎回半截】(歇)鍛:錫鉛合金,俗稱焊錫或镴錫,質軟。本指槍頭戳到石頭馬上彎了,轉喻弱者遇到強者被迫退縮。
【第79句】:【鬼迷心竅】(慣)比喻受入迷惑或受邪念驅使,頭腦迷糊不清醒,以至做出蠢事。
【第80句】:【詞出佳人口】(諺)詞:詞曲。佳人:美女。指同是詞曲,一經美女的嘴唱出,就格外悅耳動聽。
【第81句】:【補漏趁天睛,練功趁年輕】(諺)屋頂漏雨,要趁天晴時修補;練習功夫,要趁年輕時花力氣。指凡做事貴在抓緊時機早辦,錯過時機就難以補救。
【第82句】:【鐵將軍把門】(慣)鐵將軍:鐵鎖。指門鎖著,家里沒人。
【第83句】:【燒高香】(慣)1指求神佛保佑。 2指心存感激之情。3指送禮。
【第84句】:路有千條,理只一條.
【第85句】:【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驕人】(諺)求人的人常有一種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總有一種傲慢的心理。指求人幫忙和答應幫別人忙,心態迥然不同。
【第86句】:眾人是桿秤,斤兩自分明。
【第87句】:【要知山下路,須問去來人】(諺)要知山下路的難易走向,還得問問過往的行人。比喻要了解真實情況,還應向實踐著的人請教。
【第88句】:不怕鬼嚇人,就怕人嚇人。
【第89句】:【人不傷心不落淚】(諺)傷心:內心痛苦。指人痛哭落淚,是感情受到傷害的表現。
【第90句】:【鬼畫符】(慣)符:道士所畫的一種線條或圖形,聲稱能驅鬼辟邪或給人帶來禍福。1形容字跡潦草難認。2比喻騙人的謊言或伎倆。3玩弄騙人的伎倆。
【第91句】:【餓眼見瓜皮——不管好歹收攬下】(歇)譏諷人貪婪,不分好壞都要占有。
【第92句】:【水不激不能破舟,矢不激不能飲羽】(諺)飲羽:飲沒箭身尾部的羽毛,指箭射入很深。水受的阻力不大,就激不起破舟的浪;弓弦的拉力不大,就射不出飲羽的箭。比喻人沒有激勵,就不會有昂揚的斗志。 也作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 水激則悍,矢激則遠。
【第93句】:【常病無孝子】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第94句】:【玻璃罩里的蒼蠅——眼見光明,沒有出路】(歇)指雖然看到光明的前景,卻找不到現實的出路。
【第95句】:【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慣)指說話的人不是有意的,聽話的人卻動了心。
【第96句】:【魚兒蹦到沙灘上】(慣)比喻陷入絕境。
【第97句】:【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諺)只喝酒不吃菜肴就容易醉倒。
【第98句】:【欺眾不欺一】(諺)指寧在眾人身上分獲薄利,不在一人身上謀取暴利。舊時商販常語。
【第99句】:【無巧不成書】俗語“無巧不成書”用來比喻事情非常湊巧。 相傳,這句話來源于施耐庵。施耐庵在創作《水滸傳》時,寫到“景陽岡武松打虎”這一段時,文思阻塞,怎么寫都覺得太過生硬,沒有靈性。正當為此傷透腦筋的時候,房外傳來一陣喧嘩聲,他停筆走到門口一看,原來是鄰居阿巧喝完了酒,和一條惡狗纏斗在一起。這場人狗相斗的場景,像極了人虎相搏的場面,施耐庵觀看完整個過程,立刻文如泉涌,寫出了精彩絕倫的武松打虎。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妻子說:“真是無巧(阿巧)不成書啊!”以后,這句話逐漸流傳開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