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蘿卜快了不洗泥】(諺)蘿卜賣得快了,就連粘帶的泥也不洗。指熱門貨物不講質量。也泛指有銷路的東西往往偷工減料。 也作蘿卜快了不洗泥,蘿卜慢了代剝皮。 蘿卜快了不洗泥,柿子甜了不打皮。
【第2句】:弓太滿則折,日太滿則缺
【第3句】:【倒栽蔥】(慣)比喻人頭朝下摔倒。
【第4句】:【打死閻王,嚇煞小鬼】(諺)閻王:迷信傳說中陰曹地府掌管生死簿的主子。指只要打死了閻王,自然就鎮住了小鬼。比喻鎮壓住頭領,依附的人便不敢輕舉妄動。
【第5句】:【世事有常有變,英雄能屈能伸】(諺)指世事有經久不變的規律,也有升沉起伏的變化;英雄豪杰做事,貴在隨時應變,失意時能承受屈辱,得志時能施展才干。
【第6句】:【頭上安頭】比喻事物累贅繁復,弄巧成拙,稱為頭上安頭。如宋·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添足,何頭上安頭,屋下蓋屋?畢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其意義與“畫蛇添足”相似。這個俗語本于禪宗?!毒暗聜鳠翡洝肪硎d:唐代有個元安禪師,是著名的臨濟宗義玄禪師的弟子。元安在臨終時對大眾說:“我不是明天就是后天要同你們告別了,今有一事問汝等:若道這個是,即頭上安頭;若道這個不是,即斬頭求活”。所謂“這個,就是禪宗“直指”的“心印”,教中稱為“平等不二”的本體——“如如”。“心印”或本體是不能通過“理路”去進行思量分別的。說有,就“增益謗”,喻如“頭上安頭”;說無就是“減損謗”,喻如“斬頭求活”,如此等等。(李明權)
【第7句】:游戲娛樂嬉戲稱為游戲。如明代袁宏道《途中懷大兄詩》:“光容若平昔,天服粲游戲?!痹诜鸾浿校坝螒颉毕抵阜稹⑵兴_隨心所欲地度化眾生、毫無障礙的能力。如《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九謂:“常所游戲勝妙法樂,不貪世間諸欲境界,是為菩薩游戲法樂?!庇秩缢未段淞峙f事·張約齋賞心樂事》記賢者語謂:“不為俗情所染,方能說法度人。蓋光明藏中,孰非游戲?!睋浾撝薪忉?,“戲”即“自在”的意思,“游”與“戲”意同。因此,“游戲”與“自在”往往可以連用,稱為“游戲自在”。這種“自在”的能力,也叫做“游戲神通”、“游戲三昧”。
【第8句】:【擠破了腦袋】(慣)形容爭先恐后,非常擁擠。 也作“擠破了頭”。
【第9句】:【巧媳婦不怕挑剔婆】(諺)指媳婦心靈手巧,就不怕婆婆百般挑剔。常比喻商場或服務行業,只要服務周到,就能使顧客滿意,無可挑剔。
【第10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第11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是以那些小敗嘲笑大敗的人,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它源自戰國時期的《孟子》。 戰國時期,戰爭連年不斷,民不聊生。孟子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盡心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場上相遇,戰敗的一方免不了會丟盔棄甲,飛奔逃命。那只跑了五十步的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是貪生怕死。 這對不對呢?”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笑百步是同樣的道理。”后人用此比喻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過失,卻沒有反思自己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只是程度輕些罷了,是一種沒有自知之明的表現。
【第12句】:【黃連樹上長的草——苦苗苗】(歇)比喻苦孩子。
【第13句】:【竹葉青】竹葉青酒享譽中外,難道它的名字與竹子有關? 竹葉青與汾酒同一產地,它以汾酒為原料,另以冰糖、白糖、竹葉、陳皮等十二種中藥材為輔料,酒味美甘潤。 傳說山西酒行每年都要舉行一次酒會,請眾人品嘗各種新酒,以便排列名次。這年,酒會又要開了,一家酒坊老板讓兩個伙計抬上一壇新酒先去,說自己隨后就到。這兩個伙計抬到半路汗水淋漓,正遇到一片竹林,便進去歇涼。由于口渴難忍,便偷偷開壇將酒喝了一半才繼續往前抬。可是酒少了一半不行,因此,他們走到另一片竹林,見石根下有一灣小時,便用水把酒壇灌滿。出乎意料,在酒會上,大家青樹林都說是好酒,評比結果,名列第一。 酒坊老板發現此酒比自己釀造的酒好得多,便追問那兩個伙計,伙計說了實話。酒坊老板知道那竹泉是釀酒的好水,便在那里開了口井,將酒坊遷過來。 從此,便釀出一種綠晶晶、青澄澄的好酒。因其色如竹葉,井在竹林,就把它叫“竹葉青”了。
【第14句】:【擺龍門陣】我國西南部四川省等地方言,“擺龍門陣”就是聊天或講故事的同義語。 “龍門陣”原本是古代打仗布陣的一種比較復雜的陣法。此陣模仿龍的活動方式,有龍頭、龍身、龍尾,攻其任何一個部位都有其余部分來接應,變化無窮.高深莫測。所以,“擺龍門陣”這一俗語借指故弄玄虛,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人們平時交談,說:“你那兩下子我還不知道,收起你的‘龍門陣’吧?!焙笠隇楸扔魅藗兞奶旎蛑v故事的內容千變萬化,進而成為四川方言,指聊天講故事。
【第15句】:【褲兜子鉆蝎子——愛昨蜇咋蜇】(歇)咋:方言,怎么。蜇:蝎子用毒刺刺人,諧“著”。指任憑事態發展,結果是怎樣就怎樣。
【第16句】:燈不明要人撥,事不明要人說
【第17句】:【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慣)比喻耍兩面派手法。 也作“明著一套,暗著一套”。
【第18句】:【餓眼見瓜皮——就當一景兒】(歇)景:景物,這里指美好的事物。 譏諷人貪婪,連別人遺棄的壞東西或不三不四的人,都當成寶貝。
【第19句】:【使人家的錢手短,吃人家的飯口軟】見“吃了人家的口軟,使了人家的手軟”。
【第20句】:【生意經】“生意經”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竅門。生意經源自我國春秋時期越國的大夫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之后,自己棄官經商,并寫了一部叫《計然》的書,總結自己的經商經驗:一是“務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寶”。即當東西貴時,要收存貨出盡;價格便宜時,要把收購儲存視如珠寶。三是“無息市”,即資金流動要迅速。他利用這些經驗經商,一下子成了巨富。 后來,生意人把《計然》當做必讀之經典,把范蠡當做下海經商之典范,《計然》成了當之無愧、名副其實的“生意經”。
【第21句】:不看人親不親,要看理順不順。
【第22句】:【廚師的高帽】廚師戴白色的高帽是世界通行的習俗,顯得清潔衛生、別致。它源自希臘。 最初,它只是一種作為區別他人的一種標志,沒有行業色彩。中世紀的希臘,戰亂頻繁,城里人往往逃人修道院避難。據說有一次幾個著名的廚師逃進修道院,他們換上黑衣黑帽,打扮得跟修道士一樣。日子一長,他們覺得應該把自己與修道士區別開來,于是將修道士戴的黑色高帽改為白色。從此,廚師們戴的白色高帽便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
【第23句】:【打是疼,罵是愛】(諺)指對后代或部下嚴格管教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護。也指夫妻之間的沖突常常是愛的表示。
【第24句】:【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諺)火焰山:《西游記》中描寫唐僧去西天取經,途經火焰山;孫悟空幾經周折,借來芭蕉扇,扇滅了大火,才得通過。指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也作沒有爬不上的山,也沒有過不去的河。 沒有過不去的河,沒有爬不上的山。 沒有爬不到頂的高山,沒有走不到邊的草灘。
【第25句】:【世博會】2010年,上海成功舉辦了世博會,創下了世博會參展國家最多、參觀人數最多等多項第一,七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中國第一次舉辦世博會,中國人民百年來的心愿終于實現了,證明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那么,世博會是怎么起源的呢? 世博會的起源,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也有一個明顯的標志,即正式舉辦的開端。 世博會的功能在于交流。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往住在慶賀豐收、宗教儀式、歡度喜慶的節日里開展交易活動。后來逐漸發展成為定期的、有固定場所的、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大型貿易及展示的集會,這就是世博會的最早形式。 到了1851年,在英國首都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行了全世界第一屆萬國工業博覽會,展期是1851年5月舊至10月1舊,主要內容是世界文化與工業科技。借此博覽會,英國也展現了工業革命后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 自此,世博會在世界范圍內申請舉辦。先后在紐約、巴黎、倫敦、維也納等幾十個國家的城市舉辦,主要是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輪流舉辦。一百年后,中國終于申辦成功,這也是在發展中國家首次舉辦,受到世人矚目。
【第26句】:【錢過北斗,米爛陳倉】(慣)金錢堆得高過了天上的北斗星,米多得吃不完,爛在以前堆放的糧倉里。 形容極其富有。 也作“錢過北斗,米爛成倉”。
【第27句】:【打兔子碰上了黃羊,撈了個大外快】 釋義:比喻意外地得到了好處。 例句:唐連生見廠長和工程師都信心十足,心里想:看來,這次也許真能抱個金娃娃呢!這真是打兔子碰上了黃羊,撈了個大外快。工廠出了名,他這位副廠長當然也光彩呀。
【第28句】:【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諺)有錢有勢時,不管相識不相識都來結識;貧窮潦倒時,就連親戚也不來接近。指人情冷暖,嫌貧愛富。 也作富貴人求合,貧窮親不睦。 富貴有親朋,貧困無弟兄。
【第29句】:【沒請來財神,卻請來太歲】(慣)太歲:傳說中的神名,迷信認為在太歲出現的方位掘土建屋,會遭受禍殃,后比喻兇惡的人。比喻沒得到好處,卻招來了壞人。
【第30句】:【頭發不剪,總要長的】(諺)比喻事情發生了,要及時解決,不然會發展到不可收拾。
【第31句】:五十三參比喻虛心求教,不辭辛苦,語出佛典?!度A嚴經·人法界品》說:善財童子最初從文殊菩薩處發菩提心,次第南行,先后向菩薩、佛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天神、地神、主夜神、王者、城主、長者、居士、童子、天女、童女、外道、婆羅門等五十三位善知識參訪請教,并依教奉行.終于獲證善果。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善財童子因此成為佛教虛心求法,廣學多聞的典范。
【第32句】:【亂七八糟】“亂七八糟”是人們常用的口頭語,用來形容雜亂無章、一片混亂的一個詞語。這詞源自歷史上的兩次叛亂,一次是西漢時的“七國之亂”,一次是西晉時的“八王之亂”。 西漢景帝時,膨脹起來的諸侯王勢力已危及到皇帝的統治。漢景帝采納晁錯的意見,削減諸侯王的領地和特權,引起諸侯王的強烈不滿,吳王劉漳串通楚王、趙王、膠東王等六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來叛亂。漢景帝聽信讒言,錯殺了晁錯,仍不能退兵。最后,派大將周亞夫領兵平定了這場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死后,他的兒子司馬衷做了皇帝,司馬衷昏庸無能。 有一次他外出,聽到青蛙的叫聲,便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是說這些青蛙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侍從聽后,哭笑不得,只得說,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這樣的皇帝當然掌不了權,結果大權落到其外祖父楊駿手中。 司馬衷的皇后賈后野心勃勃,欲掌皇權,她設計謀殺了楊駿,請汝南王司馬亮輔佐,后又對汝南王不放心,便派楚王司馬韓殺死了汝南王。后來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殺死賈后,自立為帝。這又引起其他一些諸侯王的強烈反對,先后又有五個王參與了這場叛亂,最后,以司馬衷被毒死,另立一個新皇帝結束。這場叛亂持續了十六年,先后有八個王參與了叛亂,史稱“八王之亂”。 “七亂”、“八亂”,人民災難深重,將社會搞得一團糟,后人將兩次叛亂聯系起來,造出一個“亂七八糟”的詞來。
【第33句】:二是通過辯論來制伏對方。在佛教史上,這是常用的形式。古代印度,許多論師如龍樹、提婆、無著、世親等,都是通過學術辯論制伏對方,為佛教贏得社會地位的。我國唐代偉大的翻譯家玄奘在印度留學時,亦以辯才馳名,在公開場合與當時各學派的著名論師辯論,制伏了所有對手,榮獲“大乘天”的稱號。我國藏語系佛教學者,更是以辯論為主要的學習方法。他們稱之為“辯經”,即就佛經中的道理進行辯論。佛教除講“折伏”外,還講“攝受”。《勝鬢經》說:“應折伏者而折伏之,應攝受者而攝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攝受故,令法久住。”這里不僅說明了度生的兩種方法,而且說明了兩種方法所要達到的目的——令法久住。所以折伏并非將對方一棒打死,而是令其“回頭是岸”,“止惡向善”;攝受則更是“不舍眾生”的慈悲行為。俗例如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蓋無賴之民,不畏杖責,故設此事以折伏之?!?/p>
【第34句】:【好拳不贏頭三手】(諺)頭三手:拳術交手的頭三招。指拳術比賽時,真正的高手總是讓過前三招,然后才施展手段。泛指本領高強的人往往到最后才以絕招取勝。 也作“好把式不贏前三手”。
【第35句】:多指眼、耳等六種感覺器官而言,稱“六根”。佛教認為眼、耳等“六根”貪欲塵境,污染自性,故喻為“六賊”?!皹I根”系指引生惡業之根。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靜觀道:‘敢是你與他們業根未斷么?’聞人生道:‘我專心為你,豈復與他有戀?…也用為詈詞,猶言孽種。如《聊齋志異·促織》:“母聞之,面色灰死,大罵日:‘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業障惡業能障礙向善的正道,名為“業障”,亦作“孽障”。多指前生所作惡業而為今生的障礙?!毒闵嵴摗肪硎埃骸耙徽吆δ?,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羅漢,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惡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種,名為業障?!薄度A嚴經·世主妙嚴品》:“若有眾生一見佛,必使凈除諸業障?!狈鸾掏綄ψ约汉退说牟灰幏缎袨榛蛟庥龅降哪撤N不幸,常稱之為“業障”。民間也有以“孽障”罵人的,意指被罵者為我的禍患或惡緣。
【第36句】:【廳上一呼,階下百諾】見“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第37句】:【急人一難,勝造七級浮屠】(諺)浮屠:也作浮圖,梵語,即佛塔。別人有了災難,能盡力救助,這比建造七層佛塔的功德還高。指急人之難,是功德無量的事。
【第38句】:【錐子扎不出一聲來】(慣)形容人不愛說話,無論受到怎樣的刺激都不吭聲。
【第39句】:【錢財是倘來之物】(諺)倘來:偶然得來。錢財是偶然來到你手,又偶然被你掌握的。指錢財是身外之物,有了不必喜,失去不必愁。
【第40句】:【致富先治愚,治愚辦教育】(諺)要想致富,首先要改變愚昧無知的現狀;要消除愚昧,提倡科學文明,最根本的措施是振興教育。指振興教育是富國富民的基本措施。
【第41句】:在這里,葛藤指纏縛人心的妄想和煩惱。
【第42句】:【君子不念舊惡】(諺)舊惡:過去發生的怨仇。指道德修養高的人,總以寬恕為懷,不會計較過去的怨仇。
【第43句】:【家里沒有梧桐樹,也招不來彩鳳凰】見“沒有梧桐樹,引不得鳳凰來”。
【第44句】:【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慣)形容防守非常嚴密。
【第45句】:【海闊天空】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詩話》謂:唐代大歷年間,禪僧元覽在竹上題詩:“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边@句詩表達出禪僧自由自在的廣闊胸襟和活潑潑的禪機。后改變為“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比喻可以充分自由地行動,或無拘無束地施展才能。如《西游記》第八四回:“老菩薩,古人云: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怎么西進便沒路了?”又如于逢《金沙洲》第三部九:“??!海闊任魚躍,天空任鳥飛,誰還愿意待在一個村子里呢!”亦縮為“海闊天空”。如清·蔣士銓《一片石·宴閣》:“共記滕王閣下時,海闊天空任所之?!苯褚啾扔髟捳f得漫無邊際。如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過一會兒姓林的走過來,話又會講不完啦,海闊天空的。”(李明權)
【第46句】:【拉到老虎當馬騎】(慣)比喻把危險的事情看得過于簡單了。
【第47句】:【世界】梵語謂路迦馱都(lokadhatu),原意為日月照臨的范圍,即佛教中以須彌山為中心的四大洲,名為一小世界(亦含有地獄、天上等領域)又泛指宇宙,如三千大千世界和華藏世界。世含流遷意,指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界含方位意,指十方(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的空間?!独銍澜洝肪硭模骸笆罏檫w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焙蟆笆澜纭背蔀橐粋€偏義復詞,側重于“界”的含義?,F在常用時一般指地球所有的地方。(無名氏)
【第48句】:【烏鴉嘴】“烏鴉嘴”指那些說話不吉利、討人嫌的人。 那么,烏鴉是一種什么鳥呢?早先,烏鴉不僅不是不吉利的鳥,還是一種神鳥。烏鴉在古代也被稱作“烏”,《尚書·大傳》曾記錄說:“周將興時,有大赤烏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諸大夫皆喜。”這是把烏鴉當做瑞兆的例子。古代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所以把太陽稱作“金烏”。古人還相傳烏鴉能反哺其母,所以常贊頌烏鴉,用“烏鴉反哺”來比喻孝敬父母。 甚至用慈烏來代指母親。晉代王嘉《拾遺記·魯僖公》說:“仁鳥,俗亦謂烏……?!睘貘f變成不祥之鳥,大概是從它能預示吉兇開始的。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陽雜俎》就記載:“烏鳴地上無好音。人臨行,烏鳴而前行,多喜。此舊占所不載。”可見到了后來,把烏鴉報吉兇變成了報兇不報吉。民間開始越來越排斥烏鴉,認為烏鴉會帶來晦氣,專主報兇。宋代梅堯臣還曾寫文為烏鴉辯解,認為烏鴉為表忠心才預示吉兇,卻為人們誤解以為它專報兇信。可見,烏鴉由吉祥鳥轉變為不祥之物,當在唐宋時期。 “烏鴉嘴”一詞意思的演變,和民間的世俗觀點有關。在民間,人們總把烏鴉和霉運相連,于是賦予“烏鴉嘴”另一種意思,即稱喜歡說話又出言不吉的人,這種人好事說不靈,壞事一說就靈。
【第49句】:【樹老根多,人老話多】 釋義:樹老了樹根多,人老了說話噦唆。 例句:你可不要嫌恩翁爺爺的嘴太碎。樹老根多,人老話多,更何況像恩翁爺爺常說的,花蕾般的娥瑪是他身邊唯一的親人呢!
【第50句】:【神通廣大】“神通”就是變化莫測、自在無礙的作用?!洞蟪肆x章》卷二十解釋道:“神通者,就名彰名。所為神異,目之為神;作用無擁,謂之為通。”通力或從宿業而來,稱為業通;或從后天修得,稱為修通。佛家主張從禪定和智慧中開發神通之力?!洞笄f嚴經·成正覺品》說:“如來于菩提樹下,初成正果,現佛神通,游戲自在。”《大智度論》卷九四謂:“若菩薩離神通,不能饒益眾生。”可以說,神通的唯一正當目的,就是“饒益眾生”,否則,就是邪因,將受惡果。如提婆達多為求供養之利而學神通,繼而我慢貢高,破壞僧團,毒害佛陀,受到地獄報應,便是一例。佛教把神通分為六種。前五種是:身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五通”是凡夫可以修得的,不出輪回。佛教最重視第六“漏盡通”,即斷盡煩惱,脫離生死的通力。必須“六通”具足,才算完美,才能普渡眾生。后因以“神通廣大”泛指法力無邊、本領超越。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我總不明白,他為甚么這么神通廣大,怎樣知道是我看的卷?”(李明權)
【第51句】:【人有失錯,馬有失蹄】見“馬有失蹄,人有失足”。
【第52句】:【當眾教子,背后教妻】(諺)教育子女,可以當著人們的面,批評妻子卻要避開他人。指教育批評的對象不同,方式方法也要隨之改變。
【第53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釋義:不自量力,反而傷害了自己。 例句:“你說怪不怪?決算表都填了,又翻攤!”“從來都沒聽說過這樣踩假水的?!薄八@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54句】:【自作自受】
【第55句】:一人吃齋,十人念佛吃齋、念佛是佛教徒日常修持的基本內容?!褒S”的本義是“過午不食”,也叫“不非時食”,屬于H{家人的戒律。大乘佛教提倡不肉食(包括不食五辛),“齋”的意義也就轉化為吃素食。原始佛教主張念釋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認為一佛即一切佛,主張念十方三世一切佛。念佛,原指心巾念想、觀想。白凈土宗盛行以來,“念佛”多專指念西方凈土的教主阿彌陀佛,并且推崇持名口念。俗語“一人吃齋,十人念佛”,謂一個人虔誠地信佛修持,身體力行,便能夠帶動許多人向善學法。如《平妖傳》第七回:“常言道:一人吃齋,十人念佛。因這楊巡檢夫妻好道,連這老門公也信心的?!?/p>
【第56句】:【喝水的別忘了掏井的】(諺)喝上水的人不要忘記挖井人的恩情。 泛指人在享受生活時不能忘記開創人的功勞。 也作“吃水不忘打井人”。
【第57句】:【未看老婆,先看阿舅】(諺)老婆:妻的俗稱。阿舅:妻的兄或弟。指要想知道未婚妻的人品相貌如何,先看看阿舅就叮以推知。
【第58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釋義:褶:指包子頂部折皺的面皮。比喻錢財或優點不露在表面。 例句:掌柜的,你別瞧我們穿的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招好主顧,財神爺來了。
【第59句】:【割雞焉用牛刀】(諺)宰割一只雞,哪里用得著屠牛刀。比喻小題不必大做。 也作割雞焉用牛刀手。牛刀手:宰殺牛的把式。 殺雞不用牛刀。
【第60句】:【捧金飯碗】(慣)比喻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職業,或跟著一個有權勢、有錢財的人做事。
【第61句】:【得罪了土地爺,養不活小肥豬】(諺)民間傳說,土地爺專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惱了土地爺,就養不活小豬。比喻要辦成事,必須處好有關方面的人事關系。
【第62句】:六根清凈“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器官,眼根與色境相對,能生眼識,乃至意根與法境相對,能生意識。由能生之義而稱之為“根”。《法華經·功德品》說,菩薩消除眼等六根無始以來罪垢,以無量功德莊嚴,使之清凈潔白。由此清凈功德而六根各發“無礙妙用”。清凈眼根“見于三千大干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乃至清凈意根“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
【第63句】:【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 釋義:事實不容歪曲。 例句:“是白的,黑不了,是黑的,白不了;再多幾張嘴,我也不怕!”
【第64句】:【交華蓋運】(慣)華蓋:古星名。 華蓋運:迷信的人認為是不好的運氣。比喻交了厄運。
【第65句】: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第66句】:【炒魷魚】“炒魷魚”怎么成了“解雇”的同義詞呢?它源自南方沿海一帶,舊時有這樣一個風俗,老板要解聘雇員,并不采用口頭或書面通知,而是客客氣氣地請你吃一頓飯,如果最后一道菜是炒魷魚,就等于下了最后通牒:你被解雇了。被請者立即心知肚明,拍拍屁股走人。就像馬三立說的相聲“離婚上哪吃飯——‘狗不理…。 請人吃魷魚有兩層意思。第一,炒魷魚是檔次較高的菜肴,最后款待你,聊盡主雇之誼。其實,這時候再好吃的飯菜還有什么味。第二,炒魷魚熟后呈卷筒狀,暗示你應該卷起行李另謀高就,就像北方人把“被解雇”說成“卷鋪蓋卷兒”一樣,蠻形象的。
【第67句】:【荷花結籽心連心】 釋義:比喻關系密切,一條心。 例句:這個事,我們知道你丁主任心里是明白的。丁主任啊,咱們是有八拜之交的知己呀,荷花結籽心連心.你一定要多關照。
【第68句】:【鞋不加絲,衣不加寸】(諺)絲:長度單位,十絲等于一毫。指鞋或衣服的制作稍大一點就不合適,而鞋的制作準確度比衣服更為嚴格。 也作“鞋不增分,衣不增寸”。
【第69句】:【肉炒熟,人吵生】(諺)肉越炒越熟爛,人越吵越陌生。指人與人之間,貴在相互體諒,最忌稍有不和,便吵吵鬧鬧。
【第70句】:【三日賣不得一擔真,一日賣了三擔假】(諺)三天連一擔真貨也賣不了,一天卻能賣出三擔假貨。指在商業道德淡薄的社會里,真的背時,假的走紅。
【第71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各自施展本領,互相競賽。它是個家喻戶曉的美麗傳說故事,它是怎么來的呢? 有關“八仙”的傳說很早,早在晉代就產生了八仙群體,可惜已無據可考。要沒有這些傳說,也不會有杜甫的《飲中八仙》,稱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詩人是酒仙。也就不會有西蜀道士張素卿所畫的“八仙圖”,圖中八仙是董仲舒等人。他們都是鮮活的凡人,與八仙毫不搭界。不過,這也證明“八仙”的傳說早就存在。 經過中唐、五代、兩宋至元朝,仙班的成員逐漸清晰,到明代嘉靖年間才算固定下來?,F在的“八仙”,源出明代吳元泰寫的神話小說《東游記》(又名《上洞八仙傳》),他們的姓名和神通本領如下:鐵拐李,腿跛挾拐能借尸還魂;漢鐘離,能點金濟眾,飛劍斬虎,本領全面;藍采和,居無定所,到處旅游,有些散漫習氣;張果老,倒騎驢,可以萬變,高深莫測;呂洞賓,文武兼備,到處點化,組織能力強;韓湘子,不避艱危,樂于助人;曹國舅,瀟灑風流,人物俊俏,不擺架子,很受女士們青睞;何仙姑,堅持獨身,行走如飛,是個性格比較孤僻的女子。他們無門戶之見,也不嫉賢妒能,在參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后,于歸途當中來到東海,借著酒力,各顯神通,漂洋過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傳奇故事。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認為,八仙的故事是由口頭民間傳說逐漸結集起來的。換句話說,它是人民群眾的集體創作。 八仙過海的故事雖是虛構,但也不是一點原型也沒有。據資料介紹,它來源于宋初建隆年間的真實故事。當時東海中的沙門島(今山東長島縣廟島群島)是重要人犯流放地,自建隆三年(962年)開始,這里只關押犯罪軍人。后來島上的人犯越來越多,但朝廷只發給三百人的口糧,人多糧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使看守頭目李慶很傷腦筋,無奈之下把多余的犯人扔進大海淹死,先后有七百多人葬身魚腹。這天,有幾十名犯人聞知會遭毒手,他們每人抱了根木頭,乘夜往三十里外的蓬萊山游去。殊料途中遇風,只有八人僥幸游到蓬萊城北的丹崖山下,便在一個山洞中隱藏下來。不久,這八個人被當地漁民發現,他們害怕暴露真實身份,隨口編了來自遠洋的假話,漁民們驚異其為神人。此事傳開,有人加以附會,編成了神話故事,于是,“八仙過?!敝f不脛而走,一些漁民甚至為其祭祀。后來廟島群島顯應官建有“八仙過?!钡牡袼苋合?。想當年泅渡大海的八位好漢,變成了神通廣大的“八仙”。
【第72句】:【灶王爺的橫批——一家之主】(歇)橫批:與對聯相配,貼在對聯上面的橫幅。舊時供奉灶王爺的對聯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為“一家之主”。指一個家庭當家做主的人。
【第73句】:【七歲八歲討狗嫌】(諺)男孩子在七八歲時特別頑皮淘氣,連狗都討厭他。指男孩兒在七八歲時最難管教。 也作七歲八歲,雞狗都嫌。 七、八、九,厭死狗。 七歲八歲,沒人刮得。沒人刮得:沒有誰愿意理睬他。
【第74句】:【打破飯碗】(慣)比喻失業。
【第75句】:常使用,鐵不生銹;常鍛煉,人不生病
【第76句】:好菜全憑炒,好畫全憑裱。
【第77句】:【東溝犁,西溝耙】 釋義:比喻說話或做事缺乏計劃,沒有頭緒。 例句:金蓮道:“他就惱,我也不怕他。看不上那三等兒九假的。正經姐姐分付的曲兒不教唱,且東溝犁西溝耙,支使的個小王八子亂哄哄的,不知依哪個的是。”
【第78句】:【老鼠眼看天】(慣)比喻目光狹隘、短淺。
【第79句】:劫火佛經上說,在…世界崩潰的“壞劫”之末,將發生“大三災”——火災、水災和風災。《仁王護國經》說:“劫火洞然,大千俱壞。”當火災發生時,七日并…,山崩地裂,??菔癄€,大火從地獄燒到色界的二禪天,世界化為灰燼。
【第80句】:家人說話耳旁風,外人說話金字經。
【第81句】:【洞房內三天不分大小】 釋義:新婚三天之內,無論大小長幼,都可以跟新娘子開玩笑。 例句:洞房內三天不分大小,兩家親朋不分長幼,全來鬧洞房。于是這個過來叫聲嫂子,那個過來搶走手帕。
【第82句】:【十個指頭連著心】多指父母關懷兒女。或說:十個指頭 都是肉。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十個指頭,哪個不連 心?這么多兒子、媳婦還沒疼過來,干嘛去疼人家棗花?”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盼望子女成才?!吨袊鴭D女》 (1999,4):“在我國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背景下,家庭教育 投資正在成為每個家庭的必要項目?!?/p>
【第83句】:《大日經》說“六無畏”:善無畏、身無畏、無我無畏、法無畏、法無我無畏和平等無畏?!洞笾嵌日摗氛f“四無所畏”:一切智無所畏、漏(煩惱)盡無所畏、說障道無所畏和說盡苦道無所畏。此外,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能令眾生離于怖畏,故又稱“施無畏菩薩”。又唐代密宗創始人名“善無畏”,原是中天竺人,在洛陽譯出《大日經》?,F代泛指為了正義的事業,毫無畏懼,奮不顧身,我們稱之為“大無畏”精神。如碧野《雪路云程·前峽與后峽》:“筑路的英雄們,是如何用大無畏的精神克服了艱險的大自然?!?/p>
【第84句】:【屋怕不穩,人怕忘本】(諺)房屋怕的是不堅固而倒塌,人怕的是忘記根本而失去人的本性。指為人要有良心,不得忘本。
【第85句】:不要騎兩頭馬,不要喝兩頭茶。
【第86句】:以財為草,以身為寶
【第87句】:辯才無礙能言善辯,謂之“辯才無礙”。如《三國演義》第六四回:“口似懸河,辯才無礙。”原指佛、菩薩具有“廣長舌”,善于說法。如《華嚴經》說:“若能知法永不滅,則得辯才無障礙;若能辯才無障礙,則能開演無邊法。”
【第88句】: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恐秋來有涼時
【第89句】:【初蘭初四蛾眉月】 釋義:蛾眉:女子眉毛。初三初四的月兒樣子好像女子蛾眉。 例句:初生之月,婦女稍知書者日:“初三初四蛾眉月”,余則日“月牙兒”。
【第90句】:【力大壓百藝】(諺)百藝:各種各樣的武術競技。指在武術比賽中,只要力氣大,就可戰勝其他對手,壓倒一切人。
【第91句】:【牛吃青草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釋義:各人有各人的福分。 例句:“得靠運氣,靠能耐。牛吃青草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的福?!?/p>
【第92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路從腳下起,事以今日做
【第93句】:【光禿禿的樹杈留不住鳥】(諺)比喻沒有吸引人的物質條件與良好的環境,就留不住人才。
【第94句】:【燒酒(白酒)】中國的酒文化可謂歷史悠久。相傳,杜康造酒,其子造醋。那時的酒與現在的酒一樣嗎?比比飲酒的器皿和飲量就知道了。古時飲酒用爵(有三條腿)、樽或碗,都比現在的盅大,古人酒量大得驚人,如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連喝十八碗。顯然,那時的酒與現在的燒酒不同。那么,燒酒源自何時呢?有唐說,有宋說,有元說。 目前,學術界認為“蒙元”說比較可信。李時珍《本草綱目》云:“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人甑,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凡釀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边@些敘述已頗準確可靠。同時考古上有江西李渡燒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等元末明初考古遺跡發現,爐灶、晾堂以及蒸餾設施一應俱全。可見,這一時期有燒酒生產確鑿無疑。 其實,一種東西的傳播不見得一蹴而就,我們不能武斷否定經過蒸餾的燒酒在唐代就確實沒有,因為很可能這時燒酒只是初期,還沒有獲得人們適應和較大規模生產。即使到了宋、元時期,有了這種釀造技術,但也是逐步推廣的,完全可以米酒和白酒同時發展。就是今天,米酒也沒有完全消失,米酒在陜西、浙江等許多地方照舊流行著。
【第95句】:【六根清凈】“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器官,眼根與色境相對,能生眼識,乃至意根與法境相對,能生意識。由能生之義而稱之為“根”?!斗ㄈA經·功德品》說,菩薩消除眼等六根無始以來罪垢,以無量功德莊嚴,使之清凈潔白。由此清凈功德而六根各發“無礙妙用”。清凈眼根“見于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乃至清凈意根“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且得六根互用自在,“于六根中悉能具足見色、聞聲、辨香、別味、覺觸、知法”。又《大智度論》卷十一說:“布施時六根清凈,善欲心生;善欲心生故,內心清凈……得一心故,實智慧生,如是等諸善法悉皆得。”后借用表示內心清凈,不受外境干擾。如《水滸傳》第四回:“寸草不留,六根清凈,與汝剃了,免得爭竟?!庇钟小岸鍍簟?,形容不受嘈雜聲或是非之語的干擾,安靜自在?!端疂G傳》第七回“智深也乘著酒興,都到外面看時,果然綠楊樹上一個老鴉巢。眾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凈?!痹だ钗奈怠堆嗲嗖~》第一折:“我出的這門來,燕順也離了家中,可也耳根清凈。”(禹振聲)
【第96句】:【你嫌我的臉黑,我嫌你的腳大】(慣)比喻互相嫌棄,互不買賬。
【第97句】:八字沒見一撇源于禪宗?!独m傳燈錄·太平勤禪師法嗣》:“若問是何宗,八字不著/?!币鉃椴宦抖四摺:笞鳌鞍俗譀]見一撇”、“八字還沒有一撇”,比喻事情還沒有一點眉目。如《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不然,姐姐只想,也有個八字兒沒見一撇兒,我就敢冒冒失失把姐姐合他畫在一幅畫兒上的理嗎?”又如老舍《四世同堂》九四:“雖說救錢先生的事兒八字還沒有一撇,可他總算有了指望。”
【第98句】:【聽傳言,失江山】(諺)傳言:毫無根據的流言蜚語。江山:國家大業。指輕信流言蜚語,會失掉江山。多泛指輕易相信傳言,必定會誤大事。 也作聽傳言,失落江山。 聽信閑言,失落江山。
【第99句】:【鋸倒樹兒捉老鸛】(慣)比喻死板教條,不靈活,不知變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