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五一放假時,爸爸帶我回農村的爺爺奶奶家。我看見一只老母雞正在孵蛋,可窩中有雞蛋,還有鴨蛋,覺得很奇怪。奶奶說:“家鴨很笨,不會孵蛋,只能讓母雞代勞。”幾天后,窩中的小雞全都出殼了,可鴨蛋還沒變化。奶奶又說:“雞雞二十一,鴨鴨二十八,時候還不到呢!”(河南·羅山)
【第2句】:半天云里的風箏——半點不由己
【第3句】:【不以成敗論英雄】(諺)指不用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來評定英雄。
【第4句】:【千虛不抵一實】(諺)指最有說服力的,無過于真實。 也作“干虛不如一實”。
【第5句】:玻璃娃娃——明白人
【第6句】:叔叔老愛吹他本領高,爸爸一聽就不耐煩,說:“你吃一個豆子,屙兩個豆瓣,也叫本事?”(河南·湯陰)
【第7句】:【話說過,風吹過嘴上文案,不能算數?!靠棕省犊嗳藘骸罚?“媽說,‘話說過,風吹過!’大(爸)說,‘白紙黑字寫下的!”’
【第8句】:蝎子打呵欠——毒氣沖天
【第9句】:爸爸想買臺彩電,妹妹急忙把積攢下來的買零食的錢交給爸爸。我不屑一顧地嘲笑道:“就你那點錢夠買什么?”爸爸嚴肅地說:“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沒有一分哪有百元??!”(河北·巨鹿)
【第10句】:黑板上的粉筆字——抹就掉
【第11句】:耗子鉆書柜——皎文嚼字
【第12句】:【空對空】(慣)1指講話、寫文章沒有實際內容。2指什么東西也沒有。
【第13句】:病貓的尾巴——翹不起來
【第14句】:【人望幸福樹望春】(諺)比喻人總希望過上幸福生活,享受人生。
【第15句】:騎馬上天山——回頭見高低
【第16句】:表壯不如里壯。
【第17句】:鴨子浮水——飄飄然;暗里使勁;使暗勁;上松下緊
【第18句】:【人哭天沒淚】(慣)指陷入困境,無人同情、幫助。
【第19句】:染坊里的木勺——色色各別
【第20句】:【留后手】(慣)指為避免以后發生困難而采取留有余地的措施。
【第21句】:【涮羊肉】重慶火鍋最有名,然而,“涮羊肉”并非源自重慶。那么,它是誰最先制作出來的呢?相傳,“涮羊肉”的問世與忽必烈有關。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前往和林征討其弟阿里不哥。宿營途中,忽必烈突然想起草原美味——清純羊肉來,于是就命廚師宰羊。誰知正當廚師準備將羊肉下鍋時,忽然探兵來報,“敵軍大隊人馬蜂擁而來,已離此不遠”。按照正常的烹調過程,清純羊肉要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然而在這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哪能坐等進餐呢?饑餓難耐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著“羊肉,羊肉!”廚師在這個時候急中生智,手持菜刀,將一塊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騰的水中,攪拌了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再加些調料,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饑不擇食,連吃幾碗后,翻身上馬率軍迎敵,有這幾碗羊肉墊底,力氣大增,旗開得勝,生擒敵將。忽必烈得勝還朝,嘉獎了這位廚師,并讓他做羊肉片大宴群臣。這位廚師選取了上等的羊肉,又精心調配了多種作料,加入香油、麻醬、辣子、韭花等,使羊肉的味道更加鮮美。群臣大飽口福后,贊不絕口。忽必烈高興無比,便賜名為“涮羊肉”。
【第22句】:六月的云——捉摸不定
【第23句】:【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做事無論是出于愛還是恨,都 要做到底,有效果,不能半途而廢。明代《水滸》:“魯智深 道: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灑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滄 州!”
【第24句】: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經送寶
【第25句】:爸爸是教師。前天,我在他抽屜里發現一張榮譽證書,是今年教師節市政府剛發的。我拿起就跑,在爺爺奶奶面前夸耀。爸爸知道后批評了我,他說:“花開不是為了凋謝,而是為了結果;結果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奉獻。”(河南·項城)
【第26句】:全家動手牽只羊——人浮于事
【第27句】:【女大十八變】釋義:女孩子到了青春期,面貌常有很大變化。例句:“村上有家姑娘,小時長得不好看,性子又野;后來成人了,變得又漂亮又斯文,老人說,這叫女大十八變?!?/p>
【第28句】:【吹牛皮】釋義:牛皮:指牛皮筏子,黃河中上游的一種渡河工具,使用時需把牛皮吹起來。比喻說大話,言過其實。例句:“并不是我替他吹牛皮,還是個堂堂的前任江南鹽巡道呢,而且做過制造局督辦?!?/p>
【第29句】:【珍珠土里埋】沒有人賞識,處于困境?;蛘f:珍珠落在糞 堆上。劉紹棠《芳草滿天涯》:“我不能再看著你珍珠土里 埋,打算提拔你到公社當脫產干部。”
【第30句】:【要宜麥,見三白】(諺)三白:三場好雪。要想麥子豐收,最好是臘月里能連下三場好雪。指冬雪是麥子豐收的保證條件。
【第31句】:【人全馬不齊】(慣)指人心不齊,行動不一致。
【第32句】:【家貧顯孝子】(諺)指家境困窘時,才能顯出真正的孝子。泛指在艱難困苦的關鍵時刻,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優秀品質。 也作家貧出孝子。 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
【第33句】:做事不依眾,累死也無功。
【第34句】:【寺破僧丑,也看佛面】(諺)縱然看不上破爛的寺院和丑陋的和尚,也應該看在佛祖的面上照顧他們。 比喻瞧不起當事人,也應顧及與他有關的人的情面。
【第35句】:【 他要我的心肝,我要他的五臟】指拼命,作殊死戰,成語: 勢不兩立。陳登科《活人塘》:“不要怕,他能殺我們,我們就 不能殺他?他要我肝花,我就要他肚腸?!?/p>
【第36句】:【饒人不是癡漢】(諺)饒:饒恕,寬容。遇事能寬容別人,這不是癡呆的表現。指寬容是聰明人的行為。 也作饒人不是癡,過后得便宜。 饒人不是癡,癡漢不饒人。 饒人三分不為癡。
【第37句】:【名字有叫錯的,綽號沒有起錯的】(諺)綽號:也叫外號,根據人的行為特征起的另名。指人有什么行為,就起什么綽號,往往名副其實。
【第38句】:【 偷來的鑼鼓打不得】敲起來就被發現。借指不合法,見不 得人。清代《紅樓夢》:“如今把我姐姐拐了來做二房,偷來 的鑼鼓兒打不得?!?/p>
【第39句】:【人上有人,天上有天】(諺)強人之上還有更強者,藍天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告誡人不可自滿自足,須知高手之上還有高手。 也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第40句】:飛機上扔石頭——落千丈
【第41句】:【紅娘】現常把為未婚男女牽線搭橋的介紹人稱為“紅娘”。這一稱謂源于元代劇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成于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茍慧生。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講述了一個優美的愛情故事:唐貞元年間,書生張君瑞進京趕考,與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識于蒲州東十里的普救寺,兩人一見鐘情,情愫暗生。由于老夫人從中作梗,一對情人苦苦相思。鶯鶯的丫環紅娘十分機靈,見小姐每日愁眉不展,便想辦法為他們穿針引線,傳遞情書,并將小姐的情況告訴張生。后來,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于不顧禮法束縛,和張生私訂終身。但是,老夫人知道此事后,要棒打鴛鴦,拆散他們倆。又是機智的紅娘勇敢地站出來,抓住老夫人的弱點加以要挾,使老夫人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使得一對情侶終成眷屬。劇本是死的,只有搬上舞臺才能演活,才有更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演活紅娘的是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荀慧生,他改編創作并成功演出了《紅娘》一劇,成為茍派的重要代表劇目。荀派傳人宋長榮被譽為“活紅娘”。
【第42句】:鼻子里插蔥——裝相(象)
【第43句】:哥哥在學習上很下勁兒,有人卻對他說:“你家那么有錢,還學知識干啥?”哥哥認真地說:“家有黃金用斗量,不如自己本領強啊!”(河南·南召)
【第44句】:【洪洞縣里沒好人】這句俗語是句氣話,意思是對某個地方的一些人有不滿,埋怨到整個地方,說這一個地方沒有好人,便用“洪洞縣里沒好人”來指代。實在是冤枉了洪洞縣。 “洪洞縣里沒好人”源自京劇《玉堂春》。此劇唱腔動聽優美,普及率很廣,上歲數的人幾乎入人都能哼上幾句,要不然也不會形成俗語。劇情是聰明美貌的少女蘇三,因家貧被賣到妓院,她反抗迫害婦女的娼妓制度,追求自己所愛,執著地愛上了青年王金龍。老鴇看王金龍把銀子花光用完,連打帶罵把他趕出妓院。蘇三偷偷將自己的私房錢送給王金龍,發誓若非金龍日后來娶,她永世也不會嫁人。老鴇見蘇三如此固執,沒法做妓院的搖錢樹了,正好有個山西洪洞縣的闊佬富豪沈燕林看上了蘇三,兩下一拍即合,老鴇將蘇三賣給了這姓沈的惡人為妾。蘇三不從,大吵大鬧,把沈妻也煩死了。沈妻伙同私通的奸夫,下毒藥要害死蘇三,沒想到沈燕林誤吃了毒食猝死。奸夫淫婦一不做二不休,惡人先告狀買通官府,誣陷蘇三害死了沈某人。在起解前往省城太原的途中,蘇三見老解差崇公道是個好人,遂認崇公道為干爹。蘇三邊走邊唱,向干爹訴說自己遭遇的不幸,對加害于她的縣官、妓院老鴇、姓沈土財主、淫婦沈妻及其奸夫等痛加斥責,越說越氣,因為這些人都是當地的,最后說道:洪洞縣里沒好人!她也沒想到,編劇也沒想到,這句話竟成了一句使用率非常高的俗語。只是冤枉了洪洞縣的好人。
【第45句】:雞毛遭風吹——身不由己
【第46句】:【 槍打出頭鳥】謂先出頭危險,也指懲治為首的。王蒙《風 息浪止》:“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說 穿了不過是嫉妒二字!”
【第47句】:【脂粉雖多,丑面不加;膏澤雖光,不可潤草】(諺)涂上很多的脂粉,不會使丑陋的相貌變得漂亮;下著潤澤的好雨,不能使枯草長得茁壯。比喻掩飾再好,也不能從根本上把假惡丑轉變為真善美。
【第48句】:【殺人一萬,自損三千】(諺)兩軍對戰,即使打了勝仗,殺死敵方一萬人,己方也得損傷三干。指打仗就得有犧牲,縱然是戰勝的一方,也免不了要付出傷亡代價。 也作殺人一千,自損八百。 殺人三干,自損八百。
【第49句】:【家有家法,行有行規】(諺)行:行業。指家庭有家法,行業有行規。
【第50句】:老天爺拄拐棍——竿子插到底
【第51句】:【老母豬想吃天鵝肉】釋義:比喻非分的妄想。例句:第二天,那幫小子更歡了,這個說:“我知道了,這小子是個放豬的——豬倌!”那個說:“豬倌也想來上學。真他媽老母豬也想吃天鵝肉哇!”
【第52句】:【亮紅燈】(慣)紅燈:安裝在交叉路口,禁止車輛通行的紅色信號燈。比喻出現了問題、麻煩或事情無可挽救。
【第53句】:起風又下雨——雙管齊下
【第54句】:【捏一把汗】(慣)手心里攥了一把汗。形容人非常緊張或害怕。 也作捏兩把汗。 拿著一把汗。
【第55句】:【放空炮】釋義:比喻說空話、大話。例句:這些文章,從量的方面來說,要比專業寫作者所寫的不知多多少倍;從質的方面來說,大部分說的是心里話,放空炮的很少。
【第56句】:【火上弄冰凌】(慣)冰凌:冰。在火上玩冰凌很快就化掉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成。
【第57句】:蒸籠里伸出個頭——熟人
【第58句】:【老龜煮不爛,貽禍于枯桑】(慣)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載:三國時有人獻大龜給孫權,用了一萬車柴也沒煮爛,諸葛恪建議砍下老桑樹來煮,結果一煮就煮爛了。比喻出了事,禍及無辜的人。 也作老龜烹不爛,移禍于枯桑。 老龜烹不爛,移禍在枯桑。
【第59句】:【瞎子見錢眼睛開】(諺)指金錢對人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也作瞎子見錢眼也開。 瞎子見錢眼睛亮。
【第60句】:九曲橋上散步——盡走彎路
【第61句】:國泰民可安,國強民也富。
【第62句】:【拉弓得膀子,唱戲得嗓子】(諺)拉弓,靠的是好膀力;唱戲,靠的是好嗓門。指不同的行業,各自以本行業的專長取勝。
【第63句】:【把死人說活】(慣)形容人特別能說會道。 也作把死人說活,把活人說死。 把木頭人說活。
【第64句】:頭頂橄欖核,腳踩西瓜皮——又奸(尖)又猾(滑)
【第65句】:【又要尿炕,又要睡干床】自己不學好,不爭氣,還要過舒服 日子。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尿了炕,還想睡干 床,誰叫你去耍錢了!”
【第66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錯誤影響太大,無法挽回,貽害終生。 臺灣林海音《曉云》:“更告誡:社會是險惡的,談愛情要注 意,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不可漠視!”
【第67句】:自從一位報社的張阿姨獻愛心資助我上學一年來,我爸在病床上多次對我說:“你千萬記住,‘不論親不親,好心換好心;他對你十兩,你對他一斤’。你以后更要加倍努力學習,以實際行動答謝你張阿姨的恩情。”(河南·新野)
【第68句】:【扶得東來西又倒】(慣)形容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這頭,那頭又出了問題。
【第69句】:【一動不如一靜】做事沒有把握,不如維持現狀。清代《紅 樓夢》:“一動不如一靜,我們這里就算好人家,別的都容易, 最難得的是從小一處長大,脾氣性情都彼此知道的了?!?/p>
【第70句】:孩子病死不買藥——省的不是地方
【第71句】:搟面棍當笛子吹——沒眼兒
【第72句】:【兩好合一好】(諺)指雙方都有友好的誠意才能結成良好的關系。
【第73句】:鴨子吃蝸?!扯恢湮叮蝗恢?/p>
【第74句】:石頭人打架——硬碰硬
【第75句】:七十多歲的張爺爺和李奶奶要結婚了。張爺爺對兒女們打趣道:“好兒好閨女,不如半路好夫妻。你們年輕人結婚是金花配銀花,俺這把年紀結婚可是西葫蘆配南瓜喲!”婚后老兩口恩恩愛愛,形影不離。村里人笑說他倆是“老頭不離老婆,秤桿離不開秤砣”。(安徽·蕭縣)
【第76句】:凳子上抹石灰——白挨
【第77句】:【癡人說夢話】(慣)傻子說的夢話,根本辦不到。比喻說的話根本實現不了。
【第78句】:【錢有眼,谷有鼻,飛來飛去無定地】(諺)錢財有眼,谷物有鼻,它能看能嗅,隨意游動,不會固定在一處。指錢谷是流通的,在人們中間轉來轉去,不斷交換。
【第79句】:【一張床上說不出兩樣話】(諺)能睡在一張床上的夫妻二人,心想的、嘴說的總都一致。指夫妻思維方式、是非觀念往往是相同的。
【第80句】:【疤瘌眼兒照鏡子——自找難看】(歇)疤瘌眼兒:指眼皮上有疤的人。指人自找難堪,或自討沒趣。
【第81句】:【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謂培養人才需要很長時間。楊朔 《三千里江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個工程師豈是容 易的。”
【第82句】:【橫插一杠子】橫加阻攔、干涉。浩然《艷陽天》:“馬連福 覺著,搞好這件事兒,又露臉,又得利,正在積極籌辦,想不 到蕭長春回來橫插一杠子來反對?!?/p>
【第83句】:自行車胎拔氣門嘴——松了氣
【第84句】:【一言不實,百事皆虛】(諺)指說一句假話,其他事都會讓人懷疑是不真實的。
【第85句】:【有例不興,無例不滅】(諺)原有舊例,就照著做去,不必另創新規;原本沒有前例的,談不上廢除什么。舊指凡事墨守成規,遵循慣例就好。
【第86句】:【戲有戲德,臺有臺規】(諺)戲劇演員要有藝德,臺上表演要有臺規。指戲劇表演一要有道德規范,二要有嚴格規程。
【第87句】:【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慣)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沒有結下冤仇。 指互不相干,沒有利害沖突。 也作往日無冤,昔日無仇。 往日無仇,近日無冤。
【第88句】:【天涯何處無芳草】釋義:天底下到處都有芳草。比喻到什么地方都一樣生存。例句:其實我也是個傻瓜,天涯何處無芳草?只要有錢有勢,金屋何患無嬌藏?何必那樣死心眼呵?
【第89句】:跛腳馬上戰場——有死無活
【第90句】:小侄兒剛睡一會兒就醒了,在床上直哭。奶奶說:“就睡這一會兒,還沒有一個屁臭得久。”(廣西·鹿寨)
【第91句】:【買田不買糧,嫁女不嫁娘】(諺)糧:錢糧,舊時交田稅稱“納糧”。 買田地不能把賦稅一起買下,嫁女兒不能把丈母娘也陪嫁出去。指凡事都有個限制,無限制就成了荒唐。
【第92句】:【屎一把,尿一把】見“一把屎一把尿”。
【第93句】:【當炮灰】(慣)炮灰:比喻為參加非正義戰爭而送死的士兵。指為參加非正義戰爭而去當兵送死。
【第94句】:【三貧三富才到老】(諺)三貧三富:多次的貧富變化。指人生一世,往往會經歷多次的貧富變化,不會一帆風順,一成不變。
【第95句】:【十里長亭】在戲曲、影視中常常見到“十里長亭”送別的場景,但只見一亭,不見長亭,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十里長亭”不是十里,而是每隔十里設一個亭子。秦漢時每隔十里設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歇腳,親友遠行也常在此話別。秦制三十里一傳,十里一亭,亭設有住宿的館舍。按秦法,亭應及時負責信使的馬匹給養、行人口糧、醬菜和韭蔥,類似驛站。 “十里長亭”原意并非送別,后來表示送別,這是怎么來的呢?古人長途遠行,或乘車船,或騎馬,或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艱難,風餐露宿,路上有各種風險,一旦離家,很多事情都難以預料,通訊又不發達,所以,親朋遠行是件大事情。送有餞行,到有洗塵接風。特別是送行,必須先祭祀路神而后登程,其意是祈求一路平安,稱之為“祖”。后來這種風俗一直延續下來,一般都是在路旁亭舍或路邊臨時設立帷帳,準備酒肴送別行人。餞行送別是古人悵惋興悲、觸動心靈之事,在古代詩詞、戲文中有很多吟詠。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三折:“今日送別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是在十里長亭;中國名劇《梁?!匪蛣e一場,也是在十里長亭,雖然沒有筵席,卻送了一程又一程,謂之“十八相送”,場景感人淚下。文人墨客多用“長亭”這一特定場景表達離情別緒,逐漸為世人所接受,所以,一般送別時都安排在十里長亭。
【第96句】:【 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事要認真對待,小事不必計較。 《短暫的春秋》:“你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可不必在一些 歷史舊賬上糾纏。”
【第97句】:【人不解甲,馬不停蹄】(慣)甲:古時打仗穿的盔甲。人不卸掉盔甲,馬一直在前行。形容事情緊急,不能停頓或休息。也比喻非常忙碌,顧不上休息。 也作人不歇腳,馬不停蹄。 人不解甲,馬不卸鞍。
【第98句】:程老太太雖然什么都省儉,可待起外人來,那就大方多了。她有一套這樣的理論:“自己吃了填坑,客人吃了揚名。”(安徽·利辛)
【第99句】:【上什么山,打什么柴;進什么廟,念什么經】(諺)到了哪座山,就砍哪座山上的柴;進了哪座廟,就念哪座廟里的經。指人遇到什么情況就作什么打算,不可死守成規。
上一篇:俗語經典歇后語,精選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