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賊無歷底中道回】(諺)歷底:內應。指賊行竊無內應,無法下手,往往中途返回。
【第2句】:吃香蕉剝皮——吃里爬(扒)外
【第3句】:【孫猴子鉆到鐵扇公主肚皮里——來個里頭踢蹬】(歇)鐵扇公主:《西游記》人物,又名羅剎女,牛魔王之妻,因兒子紅孩兒曾被孫悟空降伏,懷恨在心。
【第4句】:心里塞團麻——亂糟糟
【第5句】:趕雞下河——往死里逼
【第6句】:【 乖子看一眼,呆子看到晚】聰明人一看便知道,瞞不過聰 明人。朱自清《女人》:“我們地方有句土話說:乖子看一眼, 呆子望到晚;我大約總是在乖子一邊了。”
【第7句】:人們對張家飯店摻雜使假、缺斤少兩很是氣憤。二爺說:“那小子本來就很貪,看見有人擔了大糞走過,也要沾一指頭。”(遼寧·錦州)
【第8句】:【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荊棺】湖南省淚羅江一帶曾流傳“九 子不能葬父”的故事。借指人多辦事互相推委不負責任,一 個人無法推委,倒可以辦成。荊棺,也說:金頭。臺灣《明 報》(1982,6,25):“她一點眼淚也不流,馬上到城里打造了 半個金頭安在父親的頭上,使父親能夠全尸入殮。事情辦 好了,她才放聲大哭……這叫做‘九子不葬父,一女打金 頭’。”
【第9句】:【新婚不如遠歸】(諺)剛結婚的夫妻,比不上久別歸來的夫妻情愛熱烈。指久別歸來的夫妻情愛最深長。 也作新娶不如遠隔。 新娶還須讓遠歸。 新婚不如久別。
【第10句】:【物聚于所好】(諺)好:愛好,偏愛。東西往往聚集在對它有喜好的人那里。比喻人們總會聚合到所偏愛的東西那里。
【第11句】:【生姜】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郎中開藥方。姜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是驅寒治病的良藥。據傳,生姜是神農發現并命名的。一次,神農在南山采藥,誤食了種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樣,吃什么藥也不能止痛,就這樣他倒在一棵樹下。等他慢慢蘇醒過來時,發現自己躺著的地方有一叢尖葉子青草,香氣濃濃的,聞一聞,頭不暈,胸也不悶了。神農順手拔了一把,拿出它的塊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涼。過了一會兒,肚子里咕嚕嚕地響,泄過后,身體全好了。他想這種草能夠起死回生,我給它取個好名字吧。因為神農姓姜,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能夠使神農起死回生,很神奇。神農氏一生嘗百草,為民造福。
【第12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諺)朱:朱砂,紅色顏料。指接近朱砂的,自然就會被染紅;接近墨的,自然就會被染黑。比喻人接近好人會變好,接近壞人會變壞,習染是非常要緊的。
【第13句】:【—個巴掌拍不響】發生糾紛,雙方都有責任。又指力量 孤單,沒有配合。成語:孤掌難鳴。清代《紅樓夢》:“一個巴 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
【第14句】:一天,我和媽媽到地里拔草,我忽然看見一棵麥子長穗了,媽媽笑著說:“一穗二穗,一月上囤。”(河南·長垣)
【第15句】:【拒人于千里之外】釋義:形容態度傲慢,沒有商量的余地。例句:杜秋葵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安天寶只有等下去,等來春到杜秋葵心頭那一天。
【第16句】:林子幫人打群架,嘴被別人打得血流不止。他媽半是心疼半是怨恨地說:“不虧,身單力薄,自己一屁股屎還擦不凈,還想去替別人擦!”(河南·南陽)
【第17句】:每年春節,在省城工作的姑姑總要回來接奶奶去她那兒過年,可奶奶說什么也不去。這一次,我忍不住問奶奶為什么不去。奶奶摸著我的頭說:“金窩窩銀窩窩,不如自己的窮窩窩。我待在自己家,心里舒坦。”(河南·內鄉)
【第18句】:【煙不出火不進】(慣)形容人不表白自己心里想的事。也形容人老實或窩囊。
【第19句】:【正等肉下鍋,兔子來叫門】(慣)比喻要抓的人不請自到,來得正巧。
【第20句】:【西瓜系在鱉腿上——滾不了西瓜,也跑不了鱉】(歇)比喻彼此利害攸關,誰也無法擺脫掉誰。常用于譏諷。
【第21句】:【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釋義:端午:我國傳統節日,農歷五月初五,舊時有在這天早上逮癩蛤蟆做藥的習俗。比喻遲早逃脫不了。例句: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砸了你們的骨頭熬成油,也得清賬。
【第22句】:木魚命——輩子挨打
【第23句】:【哪陣風兒吹來的】(慣)指人難得來訪。不常見面的親友來訪時常說的客套話。 也作哪陣香風吹來。 哪一陣風把你吹來了。 什么風把你們刮來了。
【第24句】:【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 |釋義:意指要講情面,不要揭發別人的短處。例句:“大奶,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我是你家小老婆,誰人不知?也不該為一個使女子,便無情無義地罵我!”
【第25句】:紙上畫大炮——打不響
【第26句】:堵住籠子抓雞——穩拿
【第27句】:【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諺)人怕虎只有三分,虎怕人卻有七分。指人怕老虎,其實老虎更怕人。也比喻善良的人害怕惡人,惡人更怕善良的人。
【第28句】:【重打鑼鼓另開戲】釋義:重新敲起鑼鼓,從頭另開演一場戲。比喻從頭再干或另作新的打算。例句:人們的勁頭又來了,又好像頭年,蕭隊長找著一百二十多個貧雇中農男女,愿意重打鑼鼓另開戲。
【第29句】:綿羊進狼窩——自投羅網
【第30句】:吃烙餅卷木炭——黑心肝;心腸黑
【第31句】:【牛皮燈籠肚里亮】指心里明白。又指里頭好,外表看不 出。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哼,牛皮燈籠肚里亮,你心 里還不明白?”
【第32句】:【趕逐猴兒凈了山,拔了蘿卜地皮寬】人被打發走了,落得清 凈。明代《金瓶梅》:“拔了蘿卜地皮寬。叫他去了,省的他 在這里跑兔子一般,原不是那聽佛法的人!”
【第33句】:黃忠射箭——百發百中
【第34句】:【人不識禮,多走百里】(諺)指人出門上路,不懂得禮貌地向人問路,就得多走許多冤枉路。也泛指待人粗野沒禮貌,必定自己吃虧。
【第35句】:【 一碗水端平】謂待人要公平,不能偏袒。成語:不偏不 倚。清代《兒女英雄傳》:“我一碗水往平處端,論情理,人家 也可真委屈些兒。”
【第36句】:【往日無冤,近日無仇】從未有過冤仇。言外之意:現在為 什么作對?往日、近日,也說:前世、現世。類似的:一無冤, 二無仇。明代《水滸》:“和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一物不 成,兩物見在。沒來由殺你做什么!”
【第37句】:【死店活人開】(諺)店是死的,開店的人是活的。指會做生意的人,會把生意做得很活、很興旺。也泛指凡事貴在靈活處理,不死守成規。
【第38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慣)路上丟了東西沒人撿,晚上睡覺不用關門。形容社會治安非常好。 也作路不拾遺,門不夜掩。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第39句】:【搔不著癢處】(慣)比喻沒有觸及要害。 也作“搔頭不知癢處”。
【第40句】:【絆住腳】(慣)比喻被人或事所糾纏,行動受阻,不自由。 也作“絆住腿”。
【第41句】:【韭菜包點心——好長餡】(歇)整根韭菜做點心餡,餡太長了。 餡:諧“限”。指限定的范圍很大。
【第42句】:【深一腳,淺一腳】(慣)形容路面不平,走起來不平穩。 也作“深一步,淺一步”。
【第43句】:【獅子搏兔用全力】(諺)獅子在捕捉一只小小的兔子時,也要用上全身的力量。比喻對付弱勢敵人,也要當強敵來打。也比喻從事細微工作,也要全力以赴。 也作“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第44句】:【鳥為食死,人為財亡】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第45句】:船艙里生小雞——漂浮(孵)
【第46句】:做做力出,縮縮病出。
【第47句】:【耳不聽,心不煩】釋義:不愿聽的話最好不聽,以免心煩。例句:我被她講得一顆心又提到嗓子門口,我怨我還是把心牽掛在他身上,何必再多管他的事,耳不聽,心不煩,但不知怎么回事,卻一個勁地想聽聽這樁事的結果。
【第48句】:【棗核兒——兩頭尖】(歇)兩頭:本指棗核兒的兩端,轉指前期和后期。尖:諧“艱”。指窮人的生活在幼年和老年時期最艱難。
【第49句】:【居之一歲,種之以谷;十歲,樹之以木;百歲,來之以德】(諺)指作一年打算的,要種谷物,當年就可受益;作十年打算的,要栽樹木,十年樹不可成材;作百年打算的,要修養德行,這是百年大計。
【第50句】:鴨子改雞——磨嘴皮
【第51句】:【豬八戒撞上羅剎女——甘拜下風】(歇)羅剎女:《西游記》中人物,即鐵扇公主,牛魔王的妻子。 《西游記》中描寫,唐僧取經途中受阻火焰山,向羅剎女借芭蕉扇滅火,羅剎女不借,打斗時,豬八戒不敵羅剎女。指心甘情愿地承認不如別人。
【第52句】:【不知哪頭炕熱】(慣)指不知做什么事情得利大。
【第53句】:獨個人照鏡子一里外是自己
【第54句】:【景德鎮的大穿——凈瓷兒】(歇)景德鎮:市名,在江西省東北部,以產瓷器聞名。瓷兒:諧“詞兒”。形容詞語豐富。
【第55句】:【開大口,說大話】(慣)指夸口,言過其實。 也作“開大口,講大話”。
【第56句】:【快牛門前臥,蔫牛不下套】見“蔫牛不下磨,快牛門前臥”。
【第57句】:我洗碗時,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可我說啥也不承認。媽媽生氣地說:“你呀,真是背著牛頭不認賬(贓)!”(甘肅·成縣)
【第58句】:黃牛學馬叫——改不了聲調
【第59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釋義:顧了小的丟了大的,或指抓住了次要的,丟掉了主要的。例句:這種負責精神很好,可是光你一個人總忙不過來啊!搞不好,撿了芝麻反倒丟了西瓜。
【第60句】:孔明彈琴——玩的是空城計
【第61句】:蒼蠅采花——裝蜂(瘋)子
【第62句】:吳三桂引清兵——吃里爬外
【第63句】:鍋邊上的油渣——練(煉)出來的
【第64句】:【踩一頭兒撬一頭兒】(慣)撬:這里同“翹”,向上仰起。踩下這一頭,那一頭又翹起來了。比喻壓制住這個人,那個人又鬧起事來。
【第65句】:【好鼓不用重錘敲】(諺)響亮的鼓用不著重錘敲打。比喻聰明人悟性高,一點就明,不用多說。 也作“響鼓不用重錘”。
【第66句】:【人愁不要喜悅】(諺)指人在窘困愁苦之中,和高興的事就格格不入。
【第67句】:一天下午,出去踢完足球回家時,弟弟要拿球,爸爸不讓。弟弟又哭又鬧,堅持要拿,結果被狠狠地打了頓。媽媽知道了說:“這叫犟人吃犟虧,犟驢挨犟鞭。”(陜西·西安)
【第68句】:弟弟學習不認真,經常完不成作業,老師教育他說:“筆桿幾克重,無志拿不動。你呀,要知道成功在于勤奮。”(廣東·龍門)
【第69句】:絲瓜藤牽在桃樹上——專靠巴結
【第70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有指望
【第71句】:孩子望過年——常盼那一天
【第72句】:【救急不救窮】(諺)指救濟人,只能幫忙解決其一時的窘困,難以使之擺脫長久的貧窮狀態。也指救助者只救急,不救窮,這是救助的原則。 也作救急救不了窮。 救急容易救窮難。
【第73句】:肋條間透過太陽光——瘦得可憐
【第74句】:鄰居的王大伯最喜歡小孩。可是,有一次我故意把他的帽子碰落踢著玩時,他卻狠狠地訓了我一頓。這事讓奶奶看見了,奶奶對我說:“惹人莫惹帽,打人莫打轎。”(湖北·丹江口)
【第75句】:【十個指頭不一般齊】(諺)比喻人或事物相互間總有差異,不會人人都一樣,事事都一般。 也作十個指頭往外伸,長短大小不一樣。 十個指頭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第76句】:【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言行使別人高興,使自己人灰 心喪氣。明代《水滸》:“你兩個閉了鳥嘴,長別人志氣,滅自 己威風!他只是一個人,須不三頭六臂,我不信!”
【第77句】:【霸王的弓——越拉越硬】(歇)霸王:指楚霸王項羽。傳說楚霸王項羽身材高大,力能舉鼎,用的弓又重又硬。比喻人的態度越來越強橫。
【第78句】:【愛花花結果,愛柳柳成蔭】(諺)關愛花,花就會結出果實;關愛柳,柳就會長出綠蔭。比喻在哪方面花心思較多,就會在哪方面得到回報。
【第79句】:谷糠搓繩——難合股
【第80句】:【屎不知道在哪里,屁就放下一大堆】(慣)比喻事情還沒動手就造出許多輿論。
【第81句】:匡衡鑿壁——借光
【第82句】:【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第83句】:【柳樹上開花——沒結果】(歇)柳樹開黃綠色的花,結蒴果;從蒴果中分裂出的種子很小,外面有白色絨毛,隨風飄散,像一團團白色的花朵,人們誤以為柳樹只開花不結果。結果:本指結果實,轉指結局。多指事情沒有好的結果。
【第84句】:奶奶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很不滿,說是普通老百姓辦個事真難,不送禮辦不成事,送禮又不知道該送給誰,真是“拿著豬頭,摸不著廟門”。(河南·滎陽)
【第85句】:【水利通,民力松】(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指只有修好了水利,農民的勞力才能得到解放,才能保證農作物豐產。
【第86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慣)本想打人,卻傷了自己。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也作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搬磚打人砸了自己的腳。 搬石頭壓自己的腳。
【第87句】:【掙錢不掙錢,先落個肚兒圓】(諺)舊指勞力工或生意人,先不說掙錢多少,只要能吃上飽飯就滿足了。
【第88句】:【有粉不往臉上搽】(慣)粉:指搽在面部的細粉狀化妝品。比喻不顧臉面,不要體面。
【第89句】:【飲酒須飲大深甌,戴花須戴大開頭】(諺)甌(。u):盆盂一類的器皿。大開頭:盛開的花。喝酒就要盡情暢飲,戴花就要戴大紅花。比喻做事不干則已,干就要干出成績。
【第90句】:菜園里長狗尿苔(一種有毒的真菌)——不是好苗頭
【第91句】:【 只拉弓,不放箭】做出樣子,并不采取行動。成語:引而 不發。清代《官場現形記》:“正欽差聽了,別的還不在意,倒 于這個‘只拉弓,不放箭’兩句話,著實心領神會。”
【第92句】:貓哭耗子——假慈悲
【第93句】:【光棍眼,賽夾剪】(諺)光棍:聰明伶俐、深諳世故的人。夾剪:形狀像剪刀,用以夾取物件的工具。 指光棍有著非凡的眼力,能迅速識辨事物的本質。
【第94句】:【開弓沒有回頭箭】釋義:比喻事情無法挽回,無法改變。例句:“一句話,開弓沒有回頭箭,下午我們還得趕火車哩!這個地方我們是住夠了!”
【第95句】:三代人出門——扶老攜幼,有前有后
【第96句】:【葉落歸根,人老還鄉】見“樹高干丈,葉落歸根”。
【第97句】:甘草心——甜中有苦
【第98句】:冬天風不知怎么那樣尖,墻上有一點小洞風都會鉆過來,屋里冷得很。奶奶說:“蠶豆大的洞也會鉆過來簸箕大的風。”(江蘇·江都)
【第99句】:【有錢好辦事,家寬出賢人】(諺)賢人:行善積德的人。人有了錢,什么事情都好辦;家資富裕,行善積德的事就容易做出。指居家處世,離不了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