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耗子偷米湯,勉強糊得著嘴巴】釋義:比喻勉強填飽肚子。例句:我們家一共有八畝田,有豬有牛有泉水,農具什樣也將就拖得過去。一年到頭,只要不懶,按說也耗子偷米湯,勉強糊得著嘴巴的。
【第2句】:老母豬尿窩——自作自受
【第3句】:【猜啞謎】(慣)啞謎:指隱晦的話語。比喻猜測別人話語的真實意思或事實真相。
【第4句】:荊軻獻地圖——暗藏殺機
【第5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第6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諺)文章寫得再好的人,也不敢自夸自己的文章是天下第一;武藝高強的人,卻往往自夸自己的武藝蓋世無雙。 指習武的人總是技高不讓人。
【第7句】:【大水沖了龍王廟】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因為誤會,本是一家人或親朋好友鬧起了矛盾或打架吵嘴。此俗語也來自一個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東海岸邊有座龍王廟,離龍王廟幾里遠的地方有塊菜園子,菜園子緊挨著一座寺院。寺里的老和尚和種菜的老頭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下棋聊天。一天,他倆聊天時,老頭神秘地對和尚說:“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畝菜園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澆,可自從昨天開始,等我去澆園子時,菜園子已經澆過了,也沒看見是誰給澆的,你說怪不怪?”和尚聽了也覺得奇怪,決定去看看,弄個水落石出。當晚,老和尚早早地來到菜園,在離井口不遠的地方藏起來觀察動靜。天快亮時,忽聽“咔嚓”一聲,從井內射出一道白光,接著“撲棱”一下從井里飛出一只像鵝似的怪物。只見它兩只大翅膀忽扇了幾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間,那只怪物又飛人井內。和尚到井邊看時,菜園已全澆好了。一連三個夜里都是如此。這本是件好事,可老和尚不知好歹,第四天夜里,他憑借武功,帶了把寶劍,等那個怪物一飛出井口時。一個箭步上去猛刺了幾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頭栽人井中。頓時“轟隆”一聲巨響,井裂開有幾畝大的口子,大水翻滾,眨眼間,連幾里外的龍王廟也成了一片汪洋。龍王大怒,帶領水兵前來與怪物交戰,戰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敵眾,現了原形。原來他是龍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條,被貶出東海,受罪三年。三太子為了立功贖罪,想在凡間做些好事,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劍,一怒之下,掀開海眼,淹了龍王廟,與龍王交戰時又不敢泄露天機,造成一場誤會。后來,人們在議論這事時,都說“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
【第8句】:【官不差病人】(諺)差:差遣。官府不派有病的人做事。指病人理當得到照顧。
【第9句】:【一滴水見大海/一粒沙見世界】指個別表現一般。成語:窺 豹一斑。海外梁容若《故鄉集》:“古人說:一粒沙里見世界。 在極細微極瑣碎的事物里,也仍然可以反映社會、批評人 生。”
【第10句】:【人不憑嘴,狗不憑尾】(諺)人好不好,不是看他嘴頭上如何說道;狗好不好,不是看它見了人尾巴搖得歡不歡。指看人要看他的實際行動。
【第11句】:【好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諺)好馬奔跑起來不會停蹄,好牛拉起犁來不會歇步。比喻勤勞的人終生不會中止為社會作奉獻。
【第12句】:【誰給你嘴上貼著封條】釋義:沒有人不讓你說話。例句:內當家急了,一骨碌爬起來,穿衣服,“你這人真是,誰給你嘴上貼封條咧!”
【第13句】:《百家姓》不念頭個字——開口就是錢
【第14句】:【站在河邊上,要防水濕鞋】(諺)比喻經常和壞人打交道,要時時提防被腐蝕或被暗害。
【第15句】:【傻瓜】人們把愚蠢的人稱為“傻瓜”,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瓜本沒有傻與智,此“瓜”非彼“瓜”,要溯本探源,可追溯到春秋時期。據《左傳》記載:范宣子對晉國國君說:“姜戎氏,昔秦人追逐乃吾祖離于瓜州。”意思是說,姜戎氏的祖先吾離被秦軍趕到瓜州。瓜州在今秦嶺一帶。后來人們把聚居在瓜州的這些姓姜的人稱為“瓜子族”。這一族人非常誠實講信用,也很能吃苦耐勞,每當受雇于人時,他們總是不聲不響地埋頭苦干,從不偷懶。這樣人們便誤認為他們愚蠢呆傻,又因他們是“瓜子族”,所以稱他們是“傻瓜”或“瓜子”。清代《仁恕堂筆記》有記載:“甘州(今甘肅)人謂不慧子曰瓜子。”于是“傻瓜”就這樣產生了。
【第16句】:過了春的白菜——不吃香
【第17句】:【插起招軍旗,就有入伍兵】(諺)招軍旗:招募兵士的招幌。比喻事情只要有人號召,就有人聞風響應。 也作“插起招軍旗,自有吃糧人”。 吃糧:當兵的吃公家的糧餉。
【第18句】:慈禧手下的光緒帝——有職無權
【第19句】:【既在佛會下,都是有緣人】(諺)原指佛教徒聚會在佛門下,都是有緣分的,泛指人與人能相聚一處,就是有緣分。
【第20句】:【有本不愁利】(諺)要做生意,只要有本錢,就不愁求不到利。指要想謀取到利,本錢是基礎。
【第21句】:【走道拾元寶,只花個彎腰的工夫】釋義:比喻不費多少力就得到很大好處。例句:劉萬說:“是呀,這回你是走道拾元寶,只花個彎腰的工夫,破費幾個錢也是應當的。”
【第22句】:玉器店里的珍品——精雕細刻
【第23句】:【五官】“五官”本是人臉部的眼、耳、口、鼻、眉五個器官。如醫院有“五官科”,馬季的相聲“五官爭功”人們還記憶猶新。那么,“五官”是怎么來的呢?相傳,黃帝戰蚩尤后,定都涿鹿城(今河北),并開始了治世大業。他封馴服七種野獸、大敗蚩尤的馬師皇為牧政官,管理衣食住行和馴服六畜;封在戰場上救死扶傷和采集治創良藥的炎帝為醫政官,管理醫藥和治疾;封理財有方的嫘祖為財政官,專管國家的經濟和出納;封屢立戰功的力牧大將軍為軍政官;封聯系各部落有功的伏羲氏為行政官。后來,在朝任職的這五位官員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因而得到了黃帝的嘉獎。黃帝說:“多虧五官的臣子相助,方使得我臉上增了光彩呀!”從此,人們便稱臉上的口、鼻、眼、眉、耳為“五官”。
【第24句】:小玲找不到小刀,就用菜刀削鉛筆。她媽媽看見了,說:“你是吃飯用火鉗,燒火用筷子。”(四川·渠縣)
【第25句】:【三代不讀書會變牛】(諺)連著三輩人不讀書,后人就會變得像牛一樣蠢笨。指讀書不但開發自身智慧,對后代的遺傳也十分重要。
【第26句】:【丑婦免不得見公婆】(諺)指再丑陋的媳婦,終究要見公婆的面,這是免不了的事。泛指無論怎樣為難的事,總得要出面解決。 也作丑婦終須見姑嫜。姑嫜:公婆。 丑媳婦總躲不過公婆的面。
【第27句】:【樹高招風】釋義:比喻目標大了易招致別人的嫉妒反對。例句:問日:“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日:“潭深魚聚。”悟日:“見后如何?”師日:“樹高招風。”
【第28句】:剪開蠶繭貼在眼睛上——滿眼都是絲(私)
【第29句】:【祧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年就賣錢】釋義:種植果樹,桃樹三年結桃,杏樹四年結杏,梨樹五年結梨,棗子當年就結棗兒。例句: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逐漸掌握了各種果木的生長規律:“桃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年就賣錢。”
【第30句】:【打屁股】(慣)比喻嚴厲地懲處或批評。
【第31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釋義:餓死也不偷盜,屈死也不告狀。舊日寸打官司告狀沒有錢不行,所以窮人冤屈再大也只能忍受,不去告狀。例句:讓你心甘情愿地給他當牛做馬,所謂“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就是讓你認輸。
【第32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釋義:道:僧道修煉的工夫。魔:魔鬼,鬼怪。比喻反面力量超過正面力量,無法制伏。舊社會統治者把自己的反動統治比作“道”,把人民的反抗比作“魔”。現在比喻革命力量勝過反動勢力。例句: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業隨身,終須還賬。
【第33句】:【怨廢親,怒廢禮】(諺)怨恨時會不給親友留情面,發怒時顧不得儀表禮節。指怨怒時會因一時感情沖動而失去應有的理智。
【第34句】:我們家正在蓋房子,花了很多錢,有兩萬元呢!家里快沒錢了,可爸爸的工廠又讓集資。“去哪兒借錢?”媽媽嘆著氣說,“唉!這真是‘窮漢碰上閏月年’啊!”(河南·尉氏)
【第35句】:【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言行自相矛盾,出丑。或表示悔恨。 相關的:自己打耳光。老舍《四世同堂》:“大家都說一樣的 話,別你說東,他說西,打自己的嘴巴!”
【第36句】:耗子掉進灰堆里——憋氣又窩火
【第37句】:【矮子看戲——見人道好,他也道好】.(歇)矮子擠在人群里看戲,并未看見,只好隨人說長道短。多指自己沒有主見,附和他人意見。
【第38句】:王大叔家這幾天正蓋房子,恰巧村里要放電影。王大叔對家里人說:“咱這幾天正焦著麥,炸著豆,晚上誰也不許看電影!”(山東·寧陽)
【第39句】:【人心同一起,黃土變成金】見“大家齊了心,黃土變成金”。
【第40句】:敬酒不吃吃罰酒——不識抬舉
【第41句】:【垂簾聽政】在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的皇后、太后屢見不鮮。但垂簾聽政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當屬清朝的慈禧太后,她實際掌控清朝的大權達48年之久,她死后三年清朝滅亡。那么,“垂簾聽政”始于何時,是誰的“發明”呢?歷史上國君或皇帝因種種原因無力親政時,權力旁落王(皇)后或太后手中的情況,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但,真正垂簾聽政則始于武則天。《舊唐,書,高宗紀下》記載:“時帝(唐高宗)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于后(武則天)……上每視朝,天后垂簾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圣’。” 自此,多有皇后、太后效法,但都未稱帝,中國的女皇,只有武則天一人。
【第42句】:【艄公多了打爛船】人多無組織,反而壞事。類似的:木匠 多了蓋歪房。周立波《山鄉巨變》:“只怕社一辦起來,人多 嘴雜,反倒搞不好。俗話說:艄公多了打爛船。”
【第43句】:【雞叫三遍天明亮】釋義:比喻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定會到來。例句:陶家媽媽!雞叫三遍天明亮,烈士們的血不是白流的。我們的力量比從前大得多了!革命總是要成功的。
【第44句】:賣孩子唱大戲——慶的什么功
【第45句】:【兔子沿山跑,還來歸舊窩】(諺)兔子盡可以漫山遍野亂跑,但到天晚,還是要回歸老窩的。比喻人長期在外走南闖北,最終還是要歸回原處。 也作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 兔子繞山轉,早晚歸老窩。
【第46句】:【千死敢當,一饑難忍】(諺)指饑餓最難以忍受。
【第47句】:【 閑著媳婦雇保姆】謂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條件。《中國 勞動報》(1996,3,28):“這種閑著媳婦雇保姆的行為,除了 加大經營成本外,還產生了其他負效應。”
【第48句】:【臘月里蘿卜——凍了心】(歇)臘月:農歷十二月,一般是一年里天氣最冷的時候。凍:諧“動”。 心:本指中心部分,轉指心思、志向。指思想、感情發生波動,產生新的念頭。
【第49句】:我幫媽媽往家里抬肥料,不一會兒,就累得我直喘。媽媽說:“歇一會兒再抬吧,力氣是奴才,去了還會再回來。”(湖北·丹江口)
【第50句】:【打蛇不死反為仇】釋義:比喻制伏不了對方,反而成了仇敵。例句:何朗沉吟著說:“打蛇不死反為仇!”石亮問:“你是怕不成功么?”
【第51句】:【 不知道門朝哪邊開】門的方向不知道,門內情況更不知 道。謂生疏,不了解情況,不熟悉業務。柳青《種谷記》:“活 了四十年,常常連吃飯的碗都不夠每人一個,更不知學堂書 房的門是朝哪里開的了,而今辦起工作,才知道不識字的難 處。”
【第52句】:【閉塞眼睛捉麻雀】盲目亂干。成語:掩目捕雀。周立波 《暴風驟雨》:“閉塞眼睛捉麻雀,結果往往家雀捉不到,還要 碰破頭。”
【第53句】:【采動荷花牽動藕】釋義:比喻觸動或牽連到了某人。“牽動”又作“動了”。例句:崔永光謙遜地說:“采動荷花牽動藕,軍民本是一家人。人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
【第54句】:五歲的小峰,穿了一雙新棉鞋,沒幾天,鞋子邊兒就毛了。他媽媽說:“你的鞋是雞啼做,狗叫破。”(注:雞叫在天亮,狗叫在晚上。)(江蘇·南通)
【第55句】:【郎中】“郎中”現指醫生,南方多此稱呼。如現代京劇《沙家浜》中有地下黨聯絡員假扮郎中為沙四龍看病傳遞情報的情節。郎中,古代是一種官職。始于戰國,漢代沿置,屬光實祿勛,管理車騎、門戶,并充內侍衛,外從作戰。初分為車郎、戶郎、騎郎三類,長官設有車、戶、騎三將,其后類別逐漸泯除。晉至南北朝,為尚書曹司的長官。自隋朝自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管各司事務,為尚書、侍郎、丞相以下的高級部員。范曄《張衡傳》:“公車特征拜郎中”,指漢朝的官職。宋代始設醫官,最高級的是大夫,其次為郎,又稱郎中,以下便稱醫效、祗侯等。后人因之稱醫生為大夫或郎中。顯然是為抬高醫生地位而有意奉承之,說穿了是官本位在作怪。既然長期稱醫生為郎中,也就習以為常了。
【第56句】:【有根才開花,有蔓才結瓜】(諺)沒有根的草木開不了花,沒有蔓的植物結不出瓜。指凡事必定先有根本,然后才能發展壯大。
【第57句】:【捆綁不成夫妻】(諺)指婚姻是要男女兩相情愿的,不能使用強迫的手段。
【第58句】:麻雀當家——七嘴八舌
【第59句】:【半斤對八兩】(慣)舊制一斤是十六兩,半斤是八兩。形容雙方一樣,不分上下。 也作“一個半斤,一個八兩”。
【第60句】:【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慣)金烏:太陽。玉兔:月亮。指太陽落山,月亮升起來,夜色降臨。 也作“金烏早墜,玉兔飛升”。
【第61句】:【爛麻搓成繩,力能拉千斤】比喻團結起來力量大。韓志君 等《籬笆·女人和狗》:“鍋里沒攪的,碗里沒舀的;爛麻搓成 繩,也能拉千斤。”
【第62句】:鍛煉是靈丹,衛生是妙藥。
【第63句】:爸爸貸款辦起了加工廠,媽媽在一旁嘮叨:“八字沒一撇,九字沒一鉤,款可沒少貸。”“只有舍得銀彈子青樹林文案館網,才能打下金鳳凰。”爸爸也不含糊地說,“銀彈子不在手,鳳凰飛來你瞪眼瞅。我這也是人馬未動,糧草先行。”(河南·新野)
【第64句】:小敏受了批評,哭個不止。她媽媽氣沖沖地說:“拿個篩子來,看她能不能哭滿?”(河南·蘭考)
【第65句】:西山日頭倒流水——凈是怪事兒
【第66句】:這幾天我沒有堅持寫日記,爸爸知道了就說:“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寫日記要有恒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怎么能行呢?”(河南·許昌)
【第67句】:水面打一棒——沒痕跡:無傷痕
【第68句】:【好過的年,難過的春】(諺)農歷大年是容易過的,但整個春天是難熬的。指春天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窮人沒糧又沒錢,難以度日。
【第69句】:【一朝天子一朝臣】(諺)指每個皇帝即位,都要任用一批自己的心腹臣屬。也指每個領導上任,都要任用自己的親信。 也作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主子一個規。規:規矩。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將軍一個令。
【第70句】:【上有老,下有小】(慣)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兒女要撫育。指家里有負擔,有拖累。
【第71句】:沒眼先生上鐘樓——瞎撞
【第72句】:肚子里吞搟面杖——直腸子
【第73句】:【能把木頭人說活,能把晴天說下雨來】(慣)形容人特別能說會道。
【第74句】:【綁腿帶上繡山水——畫長】(歇)綁腿帶:即綁腿,纏裹小腿的長布帶。畫:諧”話”。指說來話長。
【第75句】:【閻王不在家,業鬼由他鬧】(慣)業鬼:即孽鬼,生時作惡的鬼。比喻主事的人不在,壞人乘機搗亂。
【第76句】: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第77句】:【使功不如使過】(諺)任用有功勞的人辦事,不如任用犯過錯誤的人辦事得力。指有功的人往往以功自居,有過的人卻常常引咎奮勉。
【第78句】:春節到外婆家拜年,表弟亮亮只吃素菜,一塊肉也不吃。原來,有一次亮亮吃肉多了,結果傷了胃。外婆對他說:“你呀,就是不會吃,真是‘會吃吃得千頓香,不會吃吃得一頓傷’!”(河南·林州)
【第79句】:我放學回家,看到院子里一群老母雞正“咯嗒咯嗒”地叫,就順手抓了把新打的麥子去喂它們,不料它們都不吃。媽媽打趣說:“雞子生來命就窮,不吃新麥它吃蟲。”(河南·鹿邑)
【第80句】:【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諺)能寬恕人的地方盡量寬恕,能饒恕人的地方盡量饒恕。指為人處世不宜太苛刻,要有大度量,對己嚴,對人寬。 也作“好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81句】:【蔓里不著飯里著】(慣)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食物。比喻這里沒得手,那里得手,總要達到目的。
【第82句】:【倒苦水】(慣)比喻傾訴所遭受的苦難或心中的痛苦。
【第83句】:【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人勿聞,莫若勿言】(諺)莫若:不如。要想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要想人聽不到,最好自己不去說。指人的言行是瞞不住人的,只要自己說過做過,人們就不會不知不聞。 也作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欲人不知,莫若不為;欲人不聞,莫若不言。
【第84句】:互相信任才算好伙伴,互相關心才算幸福的家庭。
【第85句】:【鳥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諺)鳥靠翅膀飛翔,獸靠四肢奔跑,人靠智慧謀生,魚靠尾巴游動。指人和動物都要憑著自身的特有條件謀求生存。
【第86句】:【惡虎難斗肚里蛇】(諺)指虎再猛,也斗不過鉆進它肚里的毒蛇。 比喻潛入到內部的敵人是很難對付的。
【第87句】:身子是干活的本錢。
【第88句】:【被窩里放屁——獨吞】(歇)譏諷人獨占財物或好處。 也作“蒙被子放屁——獨吞”。
【第89句】:【瘦駱駝強似象】釋義:比喻富貴人家即使衰敗了,也比一般人家有錢有勢。也比喻某種勢力雖已衰落下來,但也不能小看。例句:常言道:“瘦駱駝強似象。”桂員外今日雖然顛沛,還有些余房剩產,變賣得金銀若干。
【第90句】:廳堂里的老古董——擺設
【第91句】:【說曹操,曹操就到】(慣)指非常湊巧,正提到誰誰就來了。 也作口說曹操,曹操就到。 講著曹操,曹操就來。
【第92句】:【田怕秋早,人怕老窮】(諺)指田禾最怕秋季干旱,人生最怕老來貧窮。 也作“田怕秋來旱,人怕老來貧”。
【第93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百足之蟲,指蜈蚣。蟲身截為幾段, 爪子仍能活動。指富貴者衰敗后仍有余力,不會完全垮臺。 清代《紅樓夢》:“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 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
【第94句】:【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釋義:事情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做,不能急躁。例句:曾作金、高則冬那幫混蛋,只給我們留下這么個爛攤子,你又有什么辦法呢?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哇!
【第95句】:【老的別惹,小的別逗】(諺)不要惹怒老人,不要逗惱小孩。指人到老年往往性格變得倔強,而未成年的孩子又喜怒無常,故老人小孩不可惹逗。
【第96句】:【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諺)戴天:共同在一個天底下活著。指殺害父母親的仇人,和自己是你死我活的關系,絕不能寬容。
【第97句】:【扶貧要扶本】(諺)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狀態,要從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貧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難,更要從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第98句】:雞穿大褂狗戴帽——衣冠禽獸
【第99句】:屬蛀蟲的——鉆心
上一篇:最新民間俗語經典俗話,句句穿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